大學聯考過後不可不看的好書籍

來源:文書谷 6.07K

大學聯考過後可以盡情地看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了,那有哪些好的書籍是值得看的呢?下面本站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的大學聯考過後看的好書籍,歡迎參閲!

大學聯考過後不可不看的好書籍

大學聯考過後看的好書籍

1.《上學記》(何兆武)

何兆武教授的這部口述濃縮了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史。它敍述的儘管只是何先生在1949年以前不足30年間學生時期的陳年往事,卻藴含着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對整個20世紀曆史的反思,對我們重新認識過往、觀察現在以及展望未來都有着重要的啟迪。這本書同時又是很個性化的,何先生不憚於表露自己的真情實感,不忌諱議論先賢的道德文章,既樹立了理性的尊嚴,又使自己的性情展露無遺。在目前這個功利滔滔的的世界上,何先生對知識與真理的熱誠彷彿一泓清泉,足以沖洗那些被世俗薰染的心靈,使其復現潤澤。這也是老一代知識分子風範的存照。大學生不但可以從這本書中獲得豐富、鮮活的歷史體驗,而且可藉此思考究竟應該如何讀書、如何治學。

何先生在書中説:“1939年至1946年,我在西南聯大度過了整整7年,讀過四個系,現在回想起來,那是我一生中最愜意、最值得懷念的好時光。”西南聯大早已不復存在,西南聯大那個時代的大學精神在當今這個浮躁的時代似乎也已無跡可尋。可是,對於當代大學生而言,大學時期依然應該是一生中最愜意、最值得懷念的好時光。究竟應該如何珍惜如此寶貴的大學時光?這位70年前的大學生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啟迪。

2.《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覃彪喜)

如果説《上學記》是老一代知識分子對於民國時期學生時代的回憶,《讀大學,究竟讀什麼》則是一個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對當今大學生活的反思。無論是思想深度還是藝術成就,這本書都無法與接下來的幾本名著相媲美,可是,對於一名準大學生來説,這卻是一本沒有任何理由忽略的書。它是近年來中國最暢銷的大學生指南類讀物,已經為數百萬大學生的學習和就業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在網上,該書目錄以“一名25歲的董事長給大學生的18條忠告”為名廣泛傳播。説是忠告,整本書卻沒有任何説教的色彩,作者不過是一名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結合他在學習、考研、求職和工作過程中的切身經歷來談大學生應該如何讀書,如何充分利用大學四年,語言風趣幽默,讓讀者在輕鬆的閲讀體驗中明白很多道理。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個問題看似平淡無奇,很多大學生都不屑於去思考,可是,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直接決定了大學四年的含金量。作者覃彪喜先生當年報考北大法學院未果,被調劑到中南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可是,這樣一個冷門專業的畢業生卻可以在做房地產策劃師,可以成為IT項目經理,可以在畢業幾年以後成為一家公司的董事長。究竟是什麼原因決定了這種成功?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詳盡的解答。

3.《求職,從大一開始》(覃彪喜)

在《讀大學,究竟讀什麼》出版以後,覃彪喜先生歷經五年磨一劍,又為大學生獻上了這本新書:《求職,從大一開始》。覃先生一直強調不能過於功利地讀書,強調大學時期一定要注重批判性思維、表達能力、公民意識等多種素質的培養,可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面對日益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覃先生把求職放在了首位。正如温家寶總理在談到大學生就業問題時所説的,就業不僅關係到一個人的生計,而且關係到一個人的尊嚴。這本書則是一位年輕的董事長與大學生關於職業規劃與就業、關於生計與尊嚴的對話。覃先生試圖通過這本書讓大學生從入學就開始規劃職業生涯,紮紮實實地塑造核心競爭力,而不是到了求職的時候才投機取巧臨陣磨槍。決定求職結果的並不是面試那十幾分鍾,而是整個大學四年。這本書則告訴大學生們如何通過四年的“厚積”換取畢業求職時的“薄發”,大到人生方向的抉擇、求職戰略戰術的把握,小到做簡歷的技巧、女生或乙肝患者如何突破用人單位的就業歧視,都做了詳盡、深入、全面的闡釋。書中很多觀點,比如“一切名牌大學和熱門專業都是紙老虎”、“鼓勵大學生創業不過是揠苗助長”,看似與主流觀點背道而馳,卻能結合作者的切身經歷讓人心悦誠服。對於一名準大學生而言,如果能夠在大學聯考之後的暑假期間就看完這本書,實乃一大幸運!同時,該書還贈送一張取貝網的充值卡,讀者可以憑該卡獲得作者及其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團隊一對一的長期指導,可謂超值。

4.《論語今讀》(李澤厚)

作為一名大學生,可以不知道李澤楷,但不能不知道李澤厚。1956年,年僅26歲的李澤厚以重實踐、尚“人化”的“客觀性與社會性相統一”的美學觀一舉成名、卓然成家。到八十年代,李澤厚已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他不斷拓展學術領域,促引思想界在啟蒙的路徑上艱辛前行。其著作《美的歷程》和三部思想史論(《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影響了整整一代人,至今依然是大學生不可不讀的經典。

在國小和中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我們都要通過古詩詞和文言文接觸到一定的國學和傳統文化。可是,這種淺嘗輒止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既不全面,也不深入。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理應在傳統文化方面有更加深入的認知。現在中國大學生的一個狀況是: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用來學習英語,因為有四六級考試,考研也要考英語,而國學卻無人問津,以至於很多大學生在畢業以後聽到別人説“鄉愿”、“遊必有方”之類的詞句竟然一臉茫然。

《論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無與倫比的重要地位,大學生不能不對其有所瞭解。市場上關於《論語》的書非常多,良莠不齊。相對而言,《論語今讀》是一本非常適合大學生閲讀的書。李澤厚先生客居美國以後完成的這部重要著作非常嚴謹,不信口開河,言必有據,又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同時結合了李先生對於中西方傳統文化的解讀,言簡意賅,清晰明瞭,有深度也有廣度。

5. 《一九八四》(奧威爾)

《一九八四》和《動物農場》是喬治?奧威爾的傳世之作,堪稱世界文壇上最著名的政治諷喻小説。奧威爾在小説中創造的“老大哥”、“雙重思想”、“新話”等詞彙都已收入權威的英語詞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來的形容詞“奧威爾式”不斷出現在報道國際新聞的記者筆下,足見其作品在英語國家影響之深遠。有評家説:“多一個人看奧威爾,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一九八四》與英國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俄國葉夫根尼?扎米亞京的《我們》並稱反烏托邦的三部代表作,通常也被認為是硬科幻文學的代表作。在這部作品中,奧威爾深刻分析了極權主義社會,並且刻畫了一個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權力為最終目標的假想的未來社會,通過對這個社會中一個普通人生活的細緻刻畫,投射出了現實生活中極權主義的本質。《一九八四》曾在某些時期內被視為危險和具有煽動性的,並因此被許多國家列為禁書。該書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1920xx年至今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説之一。

正如覃彪喜先生在《讀大學,究竟讀什麼》的第一個專題所強調的,大學生區別於非大學生最關鍵的一種素質就是批判性的思維能力。如何訓練批判性思維呢?那就從閲讀這本最具批判精神的小説開始吧。

大學聯考後看書籍

《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

高中生轉變為大學生以後,在閲讀方面最重要的一個變化就是不再以教科書為主,而是需要閲讀大量學術方面的專著、原著。不管你被錄取到什麼專業,只要你對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等方面的知識感興趣,那就不妨深入地瞭解一個人——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哈耶克是20世紀西方著名的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1974年,鑑於哈耶克“在經濟學界自亞當?斯密以來最受人尊重的道德哲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和岡納?繆爾達爾一起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通往奴役之路》一書是哈耶克的代表作之一,在其學術生涯中佔有極其重要地位。這本書為他贏得廣泛的注意,他的世界性聲譽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這本書中論證道,當時正在計劃中的福利國家不是為個人自由的戰鬥在和平時期的繼續,倒是朝着專制的方向邁出了一步。因此,他認為追求計劃經濟,其無意識後果必然是極權主義。如果説喬治?奧威爾在《動物莊園》和《1984》這兩部批判極權主義的諷喻小説更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細緻入微地描述了極權主義的殘暴,哈耶克則是更專注於梳理並批判那些潛在的隱蔽着的在他看來會帶來更大危險的觀念——比如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如果你能在閲讀的過程中領悟到這些,進而獲得一種思想的洗禮,那麼,你也就享受到讀大學的快樂了。

上大學前必看書籍

《西方哲學史》(羅素)

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大學生幾乎言必稱尼采。時至今日,這種盛況當然既無必要,也不現實了。但是,作為一名大學生,不管你是什麼專業,對哲學有一定的瞭解都是非常必要的。當然,此處所説的哲學並不是,至少不只是我們在課堂上學過的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麼要學哲學呢?因為哲學足以深刻地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它幫助我們去思考人與世界的關係,去思考我們自身作為一種存在的價值。如果你對這些毫無興趣,那還是別讀大學了,技校會更加適合你。

説到哲學,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晦澀、枯燥。如果是讀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或者黑格爾的《邏輯學》,那恐怕真會有這樣的感覺。可是,羅素的這本《西方哲學史》會改變你對哲學的印象。你會發現哲學其實是很可愛的,因為羅素實在太可愛了。閲讀此書不僅可以對西方主要的哲學家及其思想有一個大體的瞭解,還可以瞭解西方歷史上的一些重要的事件、人物、發展階段及其與特定的哲學之間的關聯,時常還會被羅素逗得忍俊不禁。

羅素是個性情中人,他在介紹萊布尼茲的時候,第一句話是這麼説的:“萊布尼茲是一個千古絕倫的大智者,但是按他這個人來講卻不值得敬佩。”隨後他又接着説:“萊布尼茲關於金錢方面有些小氣。每當漢諾威宮廷有哪個年輕的貴女結婚,他照例送給人家一套他所謂的‘結婚禮物’,就是一些有益的格言,末了有一句忠告:勸她既然得到了丈夫,就不要廢止洗東西。”按理説,寫到這裏已經夠扯淡了,羅素他老人家還不盡興,又補上一句:“新娘子是不是感激,歷史沒有記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