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經典成功勵志書籍推薦

來源:文書谷 2.03W

勵志照亮人生,成功改變命運。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名人經典成功勵志書籍推薦,歡迎閲讀!

名人經典成功勵志書籍推薦

名人經典成功勵志書籍推薦1:《活着》

作者餘華簡介:

餘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現代作家。

1977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深造。

1983年開始創作,同年進入浙江省海鹽縣文化館。

1984年開始發表小説,《活着》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

1998年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20xx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現就職於杭州文聯。

《活着》簡介:

《活着》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着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着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餘華因這部小説於20xx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

《活着》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説的敍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裏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枱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裏難得的温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名人經典成功勵志書籍推薦2:《目送》

作者龍應台簡介:

龍應台,1952年2月13日生於台灣高雄市大寮區眷村,現代作家,原“中華民國文化部部長”。

1974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後,赴美國求學,後獲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

1988年遷居德國,在法蘭克福大學任教授。1994年,出版《人在歐洲》。

1998年,她的三部書《啊,上海男人》、《這個動盪的世界》、《故鄉異鄉》在上海相繼發行。

1999年,龍應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長。 20xx年在香港大學教授任上獲評為孔樑巧玲傑出人文學者。

20xx年11月15日,龍應台以260萬人民幣的版税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發廣泛關注。

龍應台是在20xx年2月出任“文建會主委”,同年5月台當局組織改造,“文建會”升格“文化部”,她成為首任“部長”。

20xx年12月5日,龍應台正式卸任台灣“文化部長”。

《目送》簡介:

繼《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後,龍應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問”的最強新作,花枝春滿、悲欣交集,跨三代共讀的人生之書。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背影》。《目送》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最犀利的一支筆也有最難以言盡的時候,龍應台的文字,“橫眉冷對千夫指”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俯首甘為孺子牛”時,卻温柔婉轉,彷彿微風吹過麥田。從純真喜悦的《孩子你慢慢來》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親愛的安德烈》,龍應台的寫作境界逐漸轉往人生的深沉。“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目送》 是她與她人生中重要的人的羈絆!

名人經典成功勵志書籍推薦3:《名人傳》

作者羅曼·羅蘭簡介: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年生於法國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學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920xx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與光明進行不屈的鬥爭,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的小説特點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説”。1944年12月30日,羅曼·羅蘭去世。享年78歲。

1897年,羅曼·羅蘭在《巴黎雜誌》上發表第一部作品《聖路易》及上演他最初創作的兩部悲劇《阿爾特》與《狼》。

1899年發表《理性的勝利》。羅曼·羅蘭早期寫了7個劇本,以歷史上的英雄事件為題材,試圖以“革命戲劇”對抗陳腐的戲劇藝術。

20世紀初,他的創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1920xx年,《丹東》首次在《半月刊》上發表。

1920xx年,發表《七月十四日》。1920xx年羅蘭為了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連續寫了幾部名人傳記:《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琪羅傳》(1906)和《托爾斯泰傳》(1911)共稱《名人傳》。同時發表了他的長篇小説傑作《約翰·克利斯朵夫》。該小説於1920xx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獎金,由此羅曼·羅蘭被認為是法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1920xx年,《約翰-克里斯多夫》的第一章發表在巴黎《半月刊》上。1920xx年《約翰-克里斯多夫》的前三章獲得費米納獎,取名為《幸福的生活》。1920xx年,奧朗道夫書店開始出版這部作品,與《半月刊》競爭。

1892年,他與巴黎名教授勃萊亞之女克洛蒂爾特結婚,一位千金小姐,又是名交際花,愛上了一個窮書生,這在當時的社交界傳為佳話。1920xx年,由於一介寒士的羅蘭終究無法滿足闊小姐出身的妻子的心意,兩人便離了婚。離婚以後,他的創作活動改變了方向,傾注全力寫作他的長篇鉅著《約翰·克利斯朵夫》。

《名人傳》簡介:

《名人傳》是羅曼·羅蘭創作的人物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琪羅傳》(1906)、《列夫·托爾斯泰傳》(1911)三部傳記。

此傳記裏的三人,一個是德國的音樂家貝多芬,一個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畫家、詩人米開朗琪羅,另一個是俄國作家、思想家、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雖然各自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處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他們都是偉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領域裏的偉人。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為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