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正能量文章3篇

來源:文書谷 8.32K

沒有目標的人永遠為有目標的人去努力。人生就是需要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文章時刻激勵自己,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的關於正能量文章,希望對您能夠有所幫助哦。

關於正能量文章3篇

關於正能量文章:你到極限了嗎?

一箇中學生,在上數學課時打瞌睡,下課鈴響被驚醒,抬頭看見黑板上留着兩道題目,他以為是當天的作業。回家後,他花了整夜的時間去演算,終於解出了一題。他把答案帶到課堂上,老師瞠目結舌,原來那一題本來已認為是無解的,如果這名學生知道的話,恐怕就不會去演算了,不過因為他不知,堅信這道題有答案,結果不但解開了,同時找到一條別樣的求解方法。

中學生打破了無解的極限,收穫了驚喜。可見,只要心中堅守信念,很多不可能就會變為可能。

在1954年之前,4分鐘之內跑完1英里被認為是不可能的。醫生、生物學家進行實驗,並用結果科學地證明,展示人類的極限,結論是人類不可能在4分鐘之內跑完1英里,運動員們也驗證了科學家和醫生的觀點,證明了他們實驗的正確,1英里跑了4分零3秒、4分零2秒,但是從沒有人能跑進4分鐘。從開始對1英里跑步計時以來,科學家、醫生、世界頂尖運動員都證明了這個結論。

羅格·班尼斯特説:“4分鐘跑完1英里完全是有可能的,根本不存在什麼人類極限,我可以做給你們看。”説這話的時候,他是牛津大學的醫學博士,他也擅長長跑,是頂尖的運動員,但是離4分鐘跑完1英里還是有距離的,他的最好成績是4分12秒,所以自然沒有人把他的話當真。但是羅格·班尼斯特堅持刻苦訓練,而且有了進步,他突破了4分10秒、4分5秒、4分2秒,接下來就沒有再突破,像其他人一樣,無法再低於4分2秒了。

但他堅持自己的觀點,堅持訓練,但是一直沒有突破。直到1954年5月6日,在他的母校牛津大學,羅格·班尼斯特用了3分59秒跑完了1英里,一下子就轟動了,他登上了全世界新聞的頭條:“科學遭到挑戰”“醫生遭到挑戰”“將不可能變為可能”。他跑完的1英里,成了夢想的1英里。6周後,澳大利亞運動員約翰·蘭迪跑完1英里用了3分57.9秒。接下來的第二年,有37名運動員都在4分鐘之內跑完了1英里。

信念有多長,極限就有多堅忍,只有你始終抱着必勝的信念,就會實現宏大的理想。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攻打長沙失敗後,在轉移井岡山途中,惡仗一場接着一場,於是,不少人開了小差,甚至連師長餘灑度也不辭而別。近6000人的隊伍只剩下700多人。前面重兵圍堵,後面追兵迫近。情勢之嚴峻可想而知!在此緊要關頭,毛澤東在三灣那棵大樟樹下豪邁宣言:“願走的,絕不強留;不願走的你們會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二三十年時間,革命終將取得勝利!”這是何等堅定的革命信念!從1920xx年秋收起義上井岡山,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用時20xx年。如果中途信念稍有動搖,如何有成至此。

比爾·蓋茨創造了微軟,成為《時代》週刊50名網絡精英第一名,被《福布斯》評為20xx年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第十名。這一切的成功,也許都與他要當沙漠上的一棵橡樹的信念密不可分。有了信念的鞭策,你會將未知的前路變為已知,滿懷信心、充滿希望地朝前走。

關於正能量文章:人生逃不開折磨式的歷練

平心而論,沒有誰會不希望自己的生命經常忍受磨鍊----折磨式的歷練,哪怕真的是因此可以增加人的美麗,也不會有人歡呼着説:“啊,我多麼喜歡折磨式的歷練呀。”人總是嚮往平坦和安然的。

然而,不幸的是,折磨對生命之襲來,並不以人的主觀願望為依據,不論人們喜歡不喜歡,它只管我行我素,甚至有時還要強加於人,誰奈它何既然如此,人們為什麼不讓自己振作起來,去迎接這挑戰呢?

人們為什麼不能把它變作某種養分去滋潤自己的美麗呢?

人們迴避磨鍊,是因為不想忍受它,當迴避不了時,人們又説,磨鍊原來是可以美麗人生的,兩邊皆有道理。

避開折磨是生命的最佳選擇,一旦躲避不開,就讓折磨變作美麗人生的養分,這也是生命的最佳選擇。

之所以説這也是生命的最佳選擇,乃是因為,人們在陷進折磨時,他面對的選擇不止一個,比如説痛苦、焦灼、失戀、迷茫、束手無策或一蹶不振,然而面對這些選擇,就沒有一個具有積極的性質,都是針對人生的消沉和頹廢。

比起這些選擇,惟有選擇讓折磨變作美麗人生的養分,方才算是最佳選擇。

關於正能量文章:走一步, 再走一步

前幾日,給學生講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感受頗深。文章講述作者五十七年前在懸崖上脱險的經歷,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在人生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地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很多時候,我們面對困難總感到束手無策。其實,只要你動動腦筋,用心想想,總會想出辦法來解決的,我們要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此路不通,另闢蹊徑。

記憶把我帶回三十年前。

那時候我正在讀高中,五個同學搭伴每天往返30里路走讀。日子很清苦,每天帶的午飯是玉米麪的餅子夾幾片鹹菜。冬天裏,掰開餅子,裏面都是凌碴。沒有公共汽車可乘,交通工具就是一輛加重自行車,農村人叫它“大鐵驢”。即使這樣,我們也樂此不疲,一路有説有笑,不到一小時就到學校了。

有一天放學回家的路上,剛走到半路上,一個同學的自行車斷了鏈子,這下可把我們急傻了眼:前不着村,後不着店,到哪裏去修車子?難道大家都陪着她推着車子回家不成?大家先是七嘴八舌,然後就都面面相覷、一聲不吭了,最後把目光都落到了我身上。

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餿主意”:讓大家把腰帶都解下來,換用手絹把偏開口的褲子兩端的最近的穿帶勒好。那時我們的腰帶都是布條做的,很結實,每條大約有一米多長,接在一起,足有七八米長。我把“繩子”的一端拴在斷鏈子的車子把下面,另一端栓在另一個同學的後椅架上。

這樣,前面的同學騎上車子拽着後面的同學走,後面的同學只要穩穩地坐在上面掌握好方向就可以了。前面蹬車子的同學累了,再換另一個同學騎。就這樣,我們團結合作,在汗流浹背和歡聲笑語中,平安地到家。後來,在當時汽車還很少的年代裏,我竟也看到過汽車拽汽車的情景,不會是受我們這羣黃毛丫頭的啟發吧?

課堂上,跟學生們講起這件陳年舊事的時候,不覺眼睛濕潤了,更感到非常自豪。貧困中,我們以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為樂;困難面前,我們不離不棄,團結互助。那種淳樸的友誼,是無價的珍寶。看看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掉進了蜜糖罐裏,不知道什麼叫苦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遇到一點困難就只會求助於大人。面對困難束手無策,意味着生存能力的降低。

其實,只要你能正視困難,積極想辦法,想對策,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萬事開頭難,走出那最初的一小步尤為重要。

走一步,再走一步,持之以恆,才能走出困境,到達理想的彼岸。

以上就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推薦的關於正能量文章,看完之後您是否有所收穫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