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禮尚往來的學問

來源:文書谷 2.73W

禮尚往來指禮節上應該有來有往,也就是説朋友之間應該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也指以同樣的態度或做法回答對方。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職場上禮尚往來的學問的文章,歡迎大家閲讀。

職場上禮尚往來的學問

喜宴上紅包,似乎是亞洲人才有的習俗。西方社會就沒有,例如美國白人習慣由女兒的爸爸支付婚禮費用,親朋好友不給紅包,而是認購新人羅列出來的“婚禮禮物”清單,清單多半是婚後家庭生活所需的東西。

日本人對於禮金,針對不同的人際關係各有清楚明白的定價,中國人則顯得彈性多了,可以根據包禮者(和新人)的關係、身份、經濟狀況、性格、場合、經驗還有時下行情,斟酌判斷。雖然稱不上每一包都能令人滿意,但多少能從中檢視自己和對方的關係的認定是否一致(例如你認為和對方很好,對方卻包遠低於市場行情的禮金給你,而他又不是小氣或經濟狀況有問題時,通常代表雙方對於這段人際關係的認知有落差)。

喜宴紅包是件麻煩事,不過對親族、同學、朋友等較為穩固的社會關係來説,該包多少,心裏多半有數,反而是“公司同事”該包多少,很難拿捏。

同事的紅色炸彈該怎麼接?

上班族最害怕的交際應酬,當屬同事的婚宴,特別是公司大,部門人數多,且多為有對象之適婚年齡者。紅色炸彈如果不約而同的砲轟,自己很可能血流成河,搞不好連温飽都成問題。

有些人較貼心,認為同事不熟就不請也不須包禮,或者部門同事各給兩百,合包一包,代表同事心意,這當然是最理想的作法。

問題是,某些公司同事和你的交情,好像比較熟但又沒那麼熟,或者是某些很熟的客户、重要的上司,亦或者像干政治人物、業務或公關營銷等靠人際關係吃飯的,“公司同事”不請/不出席好像不行,問題是,太常出席荷包會失血過多。真是兩難。

慘的是,職場上來來去去,今天在公司的同事感情好像很好,因此出席喜宴時包出了不小的紅包,下個月對方很可能就離職了,而且從此銷聲匿跡,不知所蹤,將來想炸也炸不到。

亦或者自己老早死會,面對紅包,只能不斷付出,卻無法回收。都不包於情於禮説不過去,全都包又怕自己的荷包受不了。當人家人上司的,更是不包都不行。

對於結婚包紅包,一般人或許認為,社會禮俗就是如此,大家都包,我也跟着包。只是,傳統社會的人際關係較為穩定、牢靠,關係一旦建立,都是日久天長,不容易變卦之事;現代社會則是流浪移動頻繁的遊牧社會,今天這裏明天那裏,人與人的關係鬆散許多。

如果對禮金紅包還抱持祝賀而給的態度,恐怕收到紅色炸彈時,光是去想我和對方的關係是不是夠熟,以後這包收不收得回來,我自己(與對方)的經濟狀況…,就先把自己搞得很不愉快。

其實,我認為,婚禮喜宴上包出去的禮金,本質上接近民間互助會或分期付款,大家一起將小筆的錢聚集起來,由某個人暫時領走,領走的人將來再分批(加息)奉還。因此,紅包禮俗有兩個不成文的規定,收禮者將來一定要回包,而且一定不能少於當初人家包給你的金額(甚至年代久遠,還要考慮物價膨脹而加價)。婚宴禮金的紅包象徵祝福,更是實質補貼(對大多數經濟狀況普通的年輕新婚夫妻來説)。

從包/收禮金者的關係來看,是一條鬆散而寬闊的人際協力網絡聯帶,傳統和現代社會最大的差別,在於關係較為浮動不穩定的“公司同事”。“公司同事”這個社會類屬的變動性很大,今天在A公司,明天很可能就轉往B公司了。

我認為,同事紅包需要包多少錢這件事,不妨換個心態看待。不要把公司中的個別同事的關係當做和你“個人”的私人關係,把“公司同事”看成一個人際關係的概念,今天公司同事結婚我包出去的禮金,未來雖然有可能收不到,但將會由你將來所任職的公司之同事補給你,“公司同事”來來去去,個別對象不可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一定會有公司同事,別怕收不回來。

真的沒有,也不要太計較過去那些紅包盈虧,心胸放開闊點。俗話説,吃虧就是佔便宜,就當默默贊助了許多新人,是喜事也是好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