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感:三代讀書進行曲

來源:文書谷 7.4K

因為戰亂,爸爸沒有進過學堂,沒有讀過一天書,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不認識。過早地扛起了犁把,握上了鋤頭。春種秋收冬打場子,連朝黃土背朝天,日復一日,土裏怕刨食。直到去世,沒有看過一本書,沒有寫過字。

傷感:三代讀書進行曲

媽媽喜歡讀書,可是姥爺立場堅定,“女孩子讀什麼書,早晚都是人家的人”。唸了兩年的“高小”,被姥爺一頓柳條子抽回了家。從此,便失去了讀書的機會。

在哪人多力量大的年代,每家七八個孩子是正常的事,媽媽生了九個。人口多生活非常困難,可是無論怎麼艱難,爸爸媽媽下定決心,就是不吃不穿,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們上學讀書。

可經過“文化大革命”,幾個哥哥還是接二連三放下書包,離開課堂返鄉務農了。有的高中沒念完,有的國中沒畢業。

79年,我和弟弟斷斷續續弟弟讀完了國小。故鄉的學校讀到了頭,要想讀國中,只能到遙遠的異鄉。爸爸説:“學一定要上,書一定要讀,家裏不缺種地的。”我和弟弟很高興,天天割豬菜,天天挖草藥。拼命幹活。媽媽起早貪晚,納底做鞋,漿洗被褥。做好秋天穿的,備好冬天戴的。爸爸賣了糧,換回糧票,媽媽買了草藥,買回了晴綸線衣和線褲,這是我和弟弟從小到大第一次穿,有些不知所措,喜不自禁。經過緊張的忙碌,開學的日期臨近了。

爸爸趕着驢車,把我和弟弟送到了汽車站點,卸下行李和鹹菜,爸爸交給我三百斤糧票和十九塊錢,其中還有媽媽跑了大半夜借來的五塊錢,兜裏從來沒有揣過這麼多錢,沉沉的重重的,有些忐忑不安,手一直摁在兜上,生怕跑出去。爸爸在我的兜上加了兩個別針,拍了拍,長舒了一口氣。我們沉默着,上車時爸爸只説了一句話:“沒錢給家來信兒”。我嗯了一聲,心裏酸酸的,眼睛有些濕潤,弟弟哭了。

下了汽車,坐火車,交了書費交宿費,買了飯票買菜票,一切費用交完,十九塊錢還剩十塊。學校的學生很多,住的是通長木板鋪,20多人擠在一起,三個人睡兩個褥子。有點像工地的工棚,土房土爐子,夏天很熱冬天很冷。

苞米餷子上下頓,土豆湯或白菜湯很稀,沒什麼油水,很少買,常常是鹹菜拌飯。期盼着一週一頓細糧,兩個饅頭,半斤一個,可總是吃不飽。漫長的冬夜,有時被凍醒,有時就被餓醒。有時放農忙假,從家裏帶點苞米花,可到校沒兩天就被同學們搶着吃光了。鋼筆水是2分錢一袋的顏料配製的,一學期五代就夠了。練習本是2角錢十張包裝紙裁訂的,用完正面用反面,很經濟。教材是黑白版的,沒有什麼插圖,版面也比較簡單。練習冊學生是沒有的,老師手裏有一、二本,自習課時老師選擇部分習題抄到黑板上,大家一起作。課外讀物是老師從家裏搬來或從圖書室借來的,放到班級裏供大家借閲,兩週輪換一次。每晚下自習後,同學們都點上自制的煤油燈還要學到很晚,點蠟的也有,但很少,那都是富家子弟。每年的開學典禮,學校都要進行表彰,獲獎學生不僅能得到一張獎狀,還有精美的日記本。另外住宿生還能得到20斤飯票的獎勵。每個學期我和弟弟計劃着節約着也得花30多塊錢,300斤糧票,然而這些實難接續得上,經常彈盡糧絕,只好東借西借……

困境中我們堅持着,把精力全都用到了學習上。

82年我考取了師範,弟弟考取了重點高中,85年我參加工作,弟弟考取重點大學。一路走來,有書可讀,苦中有樂,有學可上,苦中有甜。

現在,兒子在讀國中,正值國家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美觀漂亮的教學樓,寬敞明亮的教室,現代化的圖書閲覽室,計算機網絡教學設施,偌大的橡膠運動場,餐廳公寓衞生清潔、温馨舒適。他們快樂地上學,幸福地讀書。

三代讀書路,一代更比一代強,一代更比一代好。

※本文作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