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畢淑敏的抒情散文欣賞

來源:文書谷 9.3K

女作家畢淑敏的情感散文、心理散文創作頗具特色。她從個體生命體驗出發,觀察世界、分析社會、把握生活。可以看到,畢淑敏的散文充溢着求真尚美的精神特質,而散文語言作為畢淑敏的主體言説方式,也形成了獨特的語言特色。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精選畢淑敏的抒情散文欣賞,供大家欣賞。

精選畢淑敏的抒情散文欣賞

精選畢淑敏的抒情散文欣賞篇一:柔和

“柔和”這個詞,細想起來挺有意思的。先説“和”字,由禾苗和口兩問部分組成,那涵義大概就是有了生長着的禾苗,嘴裏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該氣定神閒,和和氣氣了。

這個規律,在農耕社會或許是顛撲不破的。那時只要人的温飽得到解決,其他的都好説。隨着社會和科技的發達進步。人的較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之後,單是手中的糧,就無法撫平激盪的靈魂了。中國有句俗話,叫作“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事”。可見胃充盈了之後,就有新的問題滋生,起碼無法達到完全的心平氣和。

再説“柔”這個字。通常想起它的時候,好像稀泥一灘,沒什麼盤骨的模樣。但細琢磨,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一支木頭削成的矛,看來還是蠻有力度和進攻性的。柔是褒義,比如“柔韌、以柔克剛、剛柔相濟、百炬鋼化作指柔……”,都説明它和陽剛有着同樣重要的美學和實踐價值。

記得早年當醫學生的時候,一天課上先生問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時候,什麼濃度為好?學生齊聲回答,當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説,錯了。太高濃度的酒精,會使細菌的外壁在極短的時間內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後續的酒精就再也殺不進去了,細菌在壁壘後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濃度是把酒清的濃度調得柔和一些,潤物無聲地滲透進去,效果才佳。

於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時比風暴更有力量

柔和是一種品質與風格。它不是喪失原則,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堅守,一種不曾劍撥弩長,依舊扼守尊嚴的藝術。柔和是內在的原則和外在的彈性充滿和諧的統一,柔和是虛懷若谷的謙遜啊。不信,你看看報上徵婚廣告淨是徵詢性格柔和的伴侶。人們希望目光是柔和的,語調是柔和的,面龐的線條是柔和的,身體的張力是柔和的……

當我們輕輕念出“柔和”這個詞的時候,你會覺得有一縷縷藍色的温潤,瀰漫在脣舌之間。

有人追索柔和,以為那是速度和技巧的掌握。書刊上有不少教授柔和的小訣竅,比如怎樣讓嗓音柔和,手勢柔和……我見了一個女孩子,為了使性情顯出柔和,在手心用油筆寫了大大的“慢”字,天天描一遍,掌總是藍的。以致揚手時常嚇人一跳,以為她練了邪門武功。併為自己規定每説一句話之前,在心中默數從1到10……她除了讓人感到木吶和喜怒無常外,與柔和不搭界。

一個人的心如若為柔和,所有對外的柔和形式的摹仿和操練,都是沙上樓閣。

看看天空和海洋吧。當它們最美麗和博大,最安寧和清潔的時候,它們是柔和的。

只有成長了自己的心,才會在不經意之間,收穫了柔和。

我們的聲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滲透到遼遠的空間。我們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輕靈地捲起心扉的窗紗。我們的面龐柔和了,就更流暢地傳達温暖的誠意。我們的身體柔和了,就更準確地表明與人平等的信念。

柔和,是力量的內斂和高度自信的寧馨兒。願你一定在某一個清晨,感覺出柔和像雲霧一般悄然襲身。

精選畢淑敏的抒情散文欣賞篇二:那個搭車的青年

那一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輛地方上運送舊輪胎的貨車,顛簸了一天,夜幕降臨才進入離家百來裏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漿。突然在無邊的沉寂當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擋了銀色的車燈。  “你找死嗎?你!你個兔崽子!”司機破口大罵。我這才看清是個青年,穿着一件黃色舊大衣,拎着一個繫着棕繩的袋子。

“我不是找死,我要搭車,我得回家。”“不搭!你沒長眼睛嗎?司機樓裏已經有人了,哪有你的地方!”司機憤憤地説。

“我沒想坐司機樓子,我蹲大廂板就行。”司機還是説:“不搭!這樣的天,你蹲大廂板會生生凍死!”説着,踩了油門,準備閃過他往前開。

那個人抱住車燈説:“就在那兒……我母親病了……我到場部好不容易借到點小米……我母親想吃……”

“讓他上車吧!”我有些同情地説。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車廂上爬:“謝謝謝……謝……”最後一個“謝”字已是從輪胎縫隙裏發出來的。

夜風在車窗外淒厲地鳴叫。司機説:“我有一個同事,是個很棒的師傅。一天,他的車突然消失了,很長時間沒有蹤影。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有個青年化裝成一個可憐的人,攔了他的車,上車以後把他殺死,甩在沙漠上,自己把車開跑了。”

我心裏一沉,找到司機身後小窗的一個小洞,屏住氣向裏窺探。

“他好像有點冷,別的就看不出什麼了。”我説。

“再仔細瞅瞅。我好像覺得他要幹什麼。”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兩個大輪胎之間,手腳麻利地搬動着我的提包。那裏裝着我帶給父母的禮物:“哎呀,他偷我的東西呢!”

司機很冷靜地説:“怎麼樣?我説的不錯吧。”

“然後會怎麼樣呢?”我帶着哭音説。

“你也別難過。我有個法子試一試。”

只見司機狠踩油門,車就像被橫刺了一刀的烈馬,瘋狂地彈射出去。我順着小洞看去,那人彷彿被凍僵了,弓着腰抱着頭,石像般凝立着,企圖憑藉冰冷的橡膠禦寒。我的提包雖已被挪了地方,但依舊完整。

我把所見跟司機講了,他笑了,説:“這就對了,他偷了東西,原本是要跳車了,現在車速這麼快,他不敢動了。”

路面變得更加難走,車速減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緊張地盯着那個小洞。青年也覺察到了車速的變化,不失時機地站起身,重新搬動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地幾乎大叫,就在這時,司機趁着車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搖晃的頻率,車身劇烈傾斜,車窗幾乎吻到路旁的沙礫。

我想到賊娃子一舉傷了元氣,一時半會兒可能不會再打我提包的主意了,心裏安寧了許多。只見那個青年艱難地往輪胎縫裏爬,他把我的提包緊緊地抱在懷裏,往手上哈着氣,擺弄着拉鎖上的提樑。這時,他紮在口袋上的繩子已經解開,就等着把我提包裏的東西搬進去呢……

“師傅,他……他還在偷,就要把我的東西拿走了……”我驚恐萬狀地説。

“是嗎?”師傅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顯出隱隱的笑意。

“到了。”司機突然乾巴巴地説。我們到一個兵站了,也是離那個賊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兒是根本不通車的,至少還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司機打亮了駕駛室裏的大燈,説:“現在不會出什麼事了。”

那個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個木偶似的往下爬,狼狽地踩着軲轆跌下來,跪坐在地上。不過才個把時辰的車程,他臉上除了原有的土黃之外,還平添了青光,額上還有蜿蜒的血跡。

“學學啦……學學……”他的舌頭凍僵了,把“謝”説成“學”。

我們微笑地看着他,不停地點頭。

他説:“學學你們把車開得這樣快,我知道你們是為我在趕路……”他抹了一把下頜,擦掉的不知是眼淚、鼻涕還是血。他點點頭,戀戀不捨地離開了我們。看着他蹣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聲:“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東西少了沒有。”我很嚴正地對他説。司機讚許地衝我眨眨眼睛。青年迷惑地面對我們,脖子柔軟地耷拉下來,不堪重負的樣子。我爬上大廂板,動作是從未有過的敏捷。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像一個胖胖的嬰兒,安適地躺在黝黑的輪胎之中。我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環拉鎖都像小獸的牙齒般細密結實。

突然觸到棕毛樣的粗糙,我意識到這正是搭車人袋子上那截失蹤的棕繩。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廂的木條上,像焊住一般結實。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凍得皺縮起來。

精選畢淑敏的抒情散文欣賞篇三:失去四肢的泳者

一位外國女孩,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舉行殘疾人運動會,報名的時候,來了一個失卻了雙腿的人,説他要參加游泳比賽。登記小姐很小心地問他在水裏將怎樣遊,失卻雙腿的人説他會用雙手游泳。

又來了一個失卻了雙臂的人,也要報名參加游泳比賽,小姐問他將如何遊,失卻雙臂的人説他會用雙腿游泳。

小姐剛給他們登記完了,來了一個既沒有雙腿也沒有雙臂,也就是説,整個失卻了四肢的人,也要報名參加游泳比賽。小姐竭力鎮靜自己,小聲問他將怎樣游泳,那人笑嘻嘻地答道:“我將用耳朵游泳。”

他失卻四肢的軀體好似圓滾滾的梭。由於長久的努力,他的耳朵大而強健,能十分靈活地撲動向前。下水試遊,他如同一枚魚雷出膛,速度比常人還快。於是,知道底細的人們暗暗傳説,一個偉大的世界紀錄即將誕生。

正式比賽那一天,人山人海。當失卻四肢的人出現在跳台的時候,簡直山呼海嘯。發令槍響了,運動員嘭嘭入水。一道道白箭推進,浪花迸濺,竟令人一時看不清英雄的所在。比賽的結果出來了,冠軍是失卻雙腿的人。季軍是……

英雄呢?沒有人看到英雄在哪裏,起碼是在終點線的附近,找不着英雄獨特的身姿。真奇怪,大家分明看到失卻四肢的游泳者,跳進水裏了啊!

於是更多的人開始尋找,終於在起點附近摸到了英雄。他沉入水底,已經淹死了。在他的頭上,戴着一頂鮮豔的游泳帽,遮住了耳朵。那是根據泳場規則,在比賽前由一位美麗的姑娘給他戴上的。

我曾指導這個故事講給旁人聽。聽完這後的反應,形形色色。

有人説,那是一個陰謀。可能是哪個想奪冠軍的人出的損招——扼殺了別人才能保住自己。

有人説,那個來送泳帽的人,如果不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就好了。泳者就不會神魂顛倒。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忘記了他的耳朵的功能,他也會保持清醒,拒絕戴那頂美麗殺人的帽子。

有人説,既然沒了手和腳,就該守本分,遊什麼泳呢?要知道水火無情,孤注一擲的時候,風險隨時會將你吞沒。

有人説,為什麼要有這麼混賬的規則,游泳帽有什麼作用?各行各業都有這種教條的規矩,不知害了多少人才,重重陋習何時才會終結?

這把這些議論告訴女孩。她説,幹嗎都是負面?這是一個笑話啊,雖然有一點深沉。當我們沒有腳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手奮鬥。當我們手和腳都沒有的時候風們可以用耳朵奮鬥。

但是,即使在這時,我們依然有失敗甚至完全毀滅的可能。很多英雄,在戰勝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之後,並沒有得到最後的成功。

兇手正是自己的耳朵——你的是值得驕傲的本領!

※本文作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