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溪環抱中的皤灘古鎮

來源:文書谷 1.8W
碧溪環抱中的皤灘古鎮

一陣飛揚的塵土過後,在烈日下又顛簸了近半個小時路程,麪包車戛然而止將我一個人孤零零地扔在路邊。半點鐘,沒有一絲風,空氣裏安靜得象是沒有任何物質。左側,一個書寫着四個大字的藍色指示牌指向一片沙石的小路,兩旁是垂着茂密枝葉的緊緊密密的綠樹,前面,一座橋長長地在眼前延展,窄而長,綿綿地遙遙地緊連着對岸。
走上橋的那一瞬間,眼裏突然有一種濕潤,寬闊的淺灘猶如一幅恢宏的畫面鋪展開來,淺露的灘石,一大片,一大片地在陽光下裸露着,灘石的身邊,緩緩地流淌着碧綠的溪水,偶爾濺起白色的水花。而相間在灘石與溪水之間,則是一大片又一大片間或點綴的生長在泥灘上的綠草,它們在陽光下瘋狂地茁壯着,長條的,橢圓的,蜿蜒着,綠得更加醒目與動人。如果將這溪灘比作海洋的話,它們就是覆蓋綠樹的海島。整齊排列的橋墩與橋欄分割着溪灘的風景,溪灘的寬度就是橋的長度,而溪灘的長度呢,我一眼望不到邊,似乎在遙遠的一個點,仍跳動着它綠、白、黃相間的身影。溪岸邊,密密的綠色有着不同深淺的層次。有垂柳嫩嫩而飄揚的綠,有高大樹木濃郁的綠,有貼在地面上小草幽幽的綠,有一小嶺芋頭葉油油的綠。如果沒有偶爾從橋上通過的車輪,也許此處是為野渡二字可以形容。
密密的陽光投射着眼前這條通往古鎮的沙石路,密密的綠樹擁擠在路的兩旁,遮掩了旁邊溪灘的美麗容顏。幾分鐘後,一整排的仿古低矮建築齊齊地擋住了視線,飛檐的青磚石牆,層疊的灰瓦木窗,一杆挑着一串紅燈籠的旗杆,讓人恍若步入武俠小説描寫的場景,烈日,孤獨的村落,荒涼的客棧,寂寥的人影。似乎寓示着一場未可知的未來。
呼吸着空氣中悶熱的氣浪。我越來越靠近這一片空曠的場地,一排建築內空無一人。一個金色招牌皤灘古鎮四字在陽光下顯得特別耀眼,牆面上一張遊覽示意圖與簡介,讓我從容地踏上游客通道。這通道其實是一條長長的鄉間小路,兩旁密密地種着高而挺的樹木,每根樹木的底部包着黑色的圓形塑料,遠遠地,它們就象種在一缸缸黑色瓷缸裏,沿着路彎曲延伸。偶爾與樹木同高的木杆上挑起一串串紅燈籠,大片的田園風光就鋪展在眼前,有短短的夏稻稻苗、有闊葉翻飛的芋頭葉、有密密堅挺的甘蔗林、阡阡陌陌的田徑小道,遠遠的,有隱藏在綠意中的一處處黑瓦石牆,更遠處,則是隱隱淡淡的連綿青山。路的拐角處有一座石頭房,這些全是由大小均勻的光滑鵝卵石壘疊而成。轉過石頭房,一灣碧碧的水池出現在眼前,岸邊楊柳依依,水池四周也是用鵝卵石堆砌而成,圍成一個橢圓,有如一塊特大的綠色鵝卵石,並有着碧玉般的温潤與光澤。池面停泊着幾隻藍色的木船,有如它的美麗紋理。木船的旁邊是岸上的另一幢仿古建築,青磚的基腳,原木的門窗與牆,樑與柱,牆上還掛着幾幅白描的古鎮風情圖。黑與白的對比,粗細的線條勾勒之間,一種江南民居特有的韻味在這寥若數筆間盡顯風情。
也許是正是中午烈日高温,楊梅旅遊節剛過,而且這星期一不屬任何假日,這一路而來,竟只有我一個遊客。所有一切都是靜悄悄地,只有高温的氣浪一陣陣地襲來。我戴上遮陽帽與墨鏡,再撐着一把傘,一身白裙飄飄蕩蕩,就這樣自由地行走在烈日之下。也許我最喜歡這種孤獨的旅行,有一種自我張揚與極致的快樂,可以傻傻地發呆,可以自由地安排時間與行程,不必顧忌別人驚奇的目光,一種恣意的張狂象在胸中強烈地升騰,無邊的自由讓我盡情呼吸野外的空氣,所有的一切都是喜歡與被喜歡。
坐在池邊木屋的欄邊小憩片刻,終於開始進入真正的皤灘古鎮了。(原先的所有建築都是現代的仿古建築)從一片現今修葺一個高牆門洞入內。一條鋪滿鵝卵小石的老街出現在眼前。首先看到的是陳氏宗祠,據門廳內懸掛的簡介得知:皤灘陳氏,為仙居歷史上的望族,歷代人才輩出,聲名遠揚,陳氏宗祠系陳氏後裔為奉祀歷代先賢、啟迪後人而建,為古街內一座著名的公共性建築,修建於清代,歷史上曾是陳氏宗族文化的主要傳播地。該宗祠由門廳、天井、大殿(正廳)、兩廂組成,佈局精巧、氣勢宏偉。大殿五開間,粗壯高大的石柱上鐫刻楹聯多副,文字高雅,內容豐富,底藴深厚,書法風格遒勁穩健,是陳氏宗族光輝歷史的生動寫照。在那寬大的四合院中,除了鏤空的木窗、半立體似的精巧木雕、院內圖案精緻鵝卵石空地外,印象最為深刻的無非就是那木製匾額和石刻楹聯。數量之多是它的特色之一,其二,精巧對工與蒼勁書法是另一特色。如“今勝古照”、“櫛風沐雨”、“手之情深”、“千秋昌盛”、“謨烈常照”、“典源維新”“狀元及第”、“敬祖愛宗”、“祖德淵源”……“祥佔鳴鳳得流長”、“登堂宜稟祖宗心”、“名揚宋史曾傳宗刻衣冠”、“香皤水南昭北穆蔚人文”……我們仍然能在斑駁剝落的片片痕跡裏撿拾到金色與紅色的輝映中雕龍畫鳳的紋飾,透視出當年陳氏家族那些光宗耀祖的內心祈願及精神世界。我想,這一處宗祠在那個家族裏是佔有重要地位的精神家園,他們在祭祀祖宗中還有一個昌盛千年的內心願望,他們願意在這裏精雕細琢,從門口的栩栩如生的親子石獅子、立柱上精美雕刻的仕官人物、麒麟、花鳥圖案。以及大殿內供奉先祖靈牌牌台處造型不一的半立體木雕花瓶,所有的縝密與精細,似乎都能在歷經多年風雨卻依然讓人回味的陳年舊物裏尋找到答案。
走出陳氏宗祠,又穿過一道拱形石門,鵝卵石依舊在腳下鋪展開來,石砌的基腳,長條的木門,條石的側牆,屋沿下掛着貼有福字的紅色燈籠,門前一個長條形石板櫃枱、幾乎同樣類型的凹凸有致的老屋就這樣隨“龍形”老街延伸而去,於是,我走進了胡公殿、何氏裏學士府、無骨花燈展廳、賭局、八大碗、當鋪、春花院、大明堂。陽光明晃晃地照在這條寂寂的古街,除了偶爾看到一兩個老人坐在房內,古街寂寂無聲,在陽光下透出一種沉舊的煙雲。飛檐挑角、楹聯匾額、官報等隨處可見,曾經的樑坊、布莊、酒肆、青樓、賭場、寺廟、宗祠鱗次櫛比,店名牌匾象一處淡然滄桑劃過,密佈着斑駁着在每家每户門前,淡漠的筆墨滲透着往昔的繁華景象。據悉,皤灘古街是古代繁華商埠——皤灘古鎮的商貿中心。歷史上的古鎮得益於便利的水陸交通條件,發育於唐宋、成熟於元代,鼎盛於明清,其時八方商賈雲集。現在,古街作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十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在以“九曲龍形古街”為中心的周圍五萬平方米的範圍內,至今保存着許多歷史文物古蹟。針刺無骨花燈、古民樂、説大書、古傢俱等民間藝術依然閃耀着動人的光華,特別是針刺無骨花燈,被譽為“中華第一燈”。大碗米酒、八大碗、紅燒薯條等傳統風味小吃膾炙人口。

皤灘古鎮也許跟明清時幾乎所有的古鎮一樣,也依託着不可或缺的水源,從那碧玉般水池傾瀉而下的水潺潺環繞小鎮,被稱為環鎮溪流。溪流兩側都是用鵝卵石堆砌而成,與古街形成相對應,形狀也是曲折如“龍形古街”溪岸上依然楊柳青青、水埠石級、石橋一應俱全,窄小的溪道,溪水卻依然綠得可愛,猶如那原野上一望無跡,層層疊疊的綿綿綠意。藏身於山野、田埂深處的皤灘古鎮似乎早已淡去那曾有的熙攘市井、繁華商埠,如今的它透着一份幽靜、一份古樸。

一陣飛揚的塵土過後,在烈日下又顛簸了近半個小時路程,麪包車戛然而止將我一個人孤零零地扔在路邊。半點鐘,沒有一絲風,空氣裏安靜得象是沒有任何物質。左側,一個書寫着四個大字的藍色指示牌指向一片沙石的小路,兩旁是垂着茂密枝葉的緊緊密密的綠樹,前面,一座橋長長地在眼前延展,窄而長,綿綿地遙遙地緊連着對岸。
走上橋的那一瞬間,眼裏突然有一種濕潤,寬闊的淺灘猶如一幅恢宏的畫面鋪展開來,淺露的灘石,一大片,一大片地在陽光下裸露着,灘石的身邊,緩緩地流淌着碧綠的溪水,偶爾濺起白色的水花。而相間在灘石與溪水之間,則是一大片又一大片間或點綴的生長在泥灘上的綠草,它們在陽光下瘋狂地茁壯着,長條的,橢圓的,蜿蜒着,綠得更加醒目與動人。如果將這溪灘比作海洋的話,它們就是覆蓋綠樹的海島。整齊排列的橋墩與橋欄分割着溪灘的風景,溪灘的寬度就是橋的長度,而溪灘的長度呢,我一眼望不到邊,似乎在遙遠的一個點,仍跳動着它綠、白、黃相間的身影。溪岸邊,密密的綠色有着不同深淺的層次。有垂柳嫩嫩而飄揚的綠,有高大樹木濃郁的綠,有貼在地面上小草幽幽的綠,有一小嶺芋頭葉油油的綠。如果沒有偶爾從橋上通過的車輪,也許此處是為野渡二字可以形容。
密密的陽光投射着眼前這條通往古鎮的沙石路,密密的綠樹擁擠在路的兩旁,遮掩了旁邊溪灘的美麗容顏。幾分鐘後,一整排的仿古低矮建築齊齊地擋住了視線,飛檐的青磚石牆,層疊的灰瓦木窗,一杆挑着一串紅燈籠的旗杆,讓人恍若步入武俠小説描寫的場景,烈日,孤獨的村落,荒涼的客棧,寂寥的人影。似乎寓示着一場未可知的未來。
呼吸着空氣中悶熱的氣浪。我越來越靠近這一片空曠的場地,一排建築內空無一人。一個金色招牌皤灘古鎮四字在陽光下顯得特別耀眼,牆面上一張遊覽示意圖與簡介,讓我從容地踏上游客通道。這通道其實是一條長長的鄉間小路,兩旁密密地種着高而挺的樹木,每根樹木的底部包着黑色的圓形塑料,遠遠地,它們就象種在一缸缸黑色瓷缸裏,沿着路彎曲延伸。偶爾與樹木同高的木杆上挑起一串串紅燈籠,大片的田園風光就鋪展在眼前,有短短的夏稻稻苗、有闊葉翻飛的芋頭葉、有密密堅挺的甘蔗林、阡阡陌陌的田徑小道,遠遠的,有隱藏在綠意中的一處處黑瓦石牆,更遠處,則是隱隱淡淡的連綿青山。路的拐角處有一座石頭房,這些全是由大小均勻的光滑鵝卵石壘疊而成。轉過石頭房,一灣碧碧的水池出現在眼前,岸邊楊柳依依,水池四周也是用鵝卵石堆砌而成,圍成一個橢圓,有如一塊特大的綠色鵝卵石,並有着碧玉般的温潤與光澤。池面停泊着幾隻藍色的木船,有如它的美麗紋理。木船的旁邊是岸上的另一幢仿古建築,青磚的基腳,原木的門窗與牆,樑與柱,牆上還掛着幾幅白描的古鎮風情圖。黑與白的對比,粗細的線條勾勒之間,一種江南民居特有的韻味在這寥若數筆間盡顯風情。
也許是正是中午烈日高温,楊梅旅遊節剛過,而且這星期一不屬任何假日,這一路而來,竟只有我一個遊客。所有一切都是靜悄悄地,只有高温的氣浪一陣陣地襲來。我戴上遮陽帽與墨鏡,再撐着一把傘,一身白裙飄飄蕩蕩,就這樣自由地行走在烈日之下。也許我最喜歡這種孤獨的旅行,有一種自我張揚與極致的快樂,可以傻傻地發呆,可以自由地安排時間與行程,不必顧忌別人驚奇的目光,一種恣意的張狂象在胸中強烈地升騰,無邊的自由讓我盡情呼吸野外的空氣,所有的一切都是喜歡與被喜歡。
坐在池邊木屋的欄邊小憩片刻,終於開始進入真正的皤灘古鎮了。(原先的所有建築都是現代的仿古建築)從一片現今修葺一個高牆門洞入內。一條鋪滿鵝卵小石的老街出現在眼前。首先看到的是陳氏宗祠,據門廳內懸掛的簡介得知:皤灘陳氏,為仙居歷史上的望族,歷代人才輩出,聲名遠揚,陳氏宗祠系陳氏後裔為奉祀歷代先賢、啟迪後人而建,為古街內一座著名的公共性建築,修建於清代,歷史上曾是陳氏宗族文化的主要傳播地。該宗祠由門廳、天井、大殿(正廳)、兩廂組成,佈局精巧、氣勢宏偉。大殿五開間,粗壯高大的石柱上鐫刻楹聯多副,文字高雅,內容豐富,底藴深厚,書法風格遒勁穩健,是陳氏宗族光輝歷史的生動寫照。在那寬大的四合院中,除了鏤空的木窗、半立體似的精巧木雕、院內圖案精緻鵝卵石空地外,印象最為深刻的無非就是那木製匾額和石刻楹聯。數量之多是它的特色之一,其二,精巧對工與蒼勁書法是另一特色。如“今勝古照”、“櫛風沐雨”、“手之情深”、“千秋昌盛”、“謨烈常照”、“典源維新”“狀元及第”、“敬祖愛宗”、“祖德淵源”……“祥佔鳴鳳得流長”、“登堂宜稟祖宗心”、“名揚宋史曾傳宗刻衣冠”、“香皤水南昭北穆蔚人文”……我們仍然能在斑駁剝落的片片痕跡裏撿拾到金色與紅色的輝映中雕龍畫鳳的紋飾,透視出當年陳氏家族那些光宗耀祖的內心祈願及精神世界。我想,這一處宗祠在那個家族裏是佔有重要地位的精神家園,他們在祭祀祖宗中還有一個昌盛千年的內心願望,他們願意在這裏精雕細琢,從門口的栩栩如生的親子石獅子、立柱上精美雕刻的仕官人物、麒麟、花鳥圖案。以及大殿內供奉先祖靈牌牌台處造型不一的半立體木雕花瓶,所有的縝密與精細,似乎都能在歷經多年風雨卻依然讓人回味的陳年舊物裏尋找到答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