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華山

來源:文書谷 3.05W
登 華 山

華山於我,可謂魂牽夢縈。《智取華山》是我啟蒙階段最早由學校組織觀看的紅色影片。由此,華山便成了一個極有磁性的名字。解放軍叔叔攀懸崖、登峭壁,趁夜突襲,一舉殲滅了盤踞在華山上的蔣軍,使我也萌生了有朝一日能循英雄登攀過的奇險之路體驗一下他們昔日壯舉的願望。當然,書讀多了,對華山的瞭解也進一步深入和細化。華山是五嶽之一,有着豐厚的文化價值和旅遊資源。有道是: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我早就去過黃山,也實實在在被黃山的奇偉俏麗、靈秀多姿所折服,但華山的陡峭巍峨、陽剛挺拔仍是我心中始終揮之不去的夢。有人描繪五嶽各自的神韻:“恆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卧,衡山如飛”,可見在五嶽中,華山以千仞壁立之姿獨樹一幟。因華山東南西三面是懸崖絕壁,只有柱峯頂向北傾斜打開了登華山的道路,所以有“自古華山一條路”的説法。金庸的武俠小説風行一時,其《射鵰英雄傳》中一則膾炙人口的故事便是《華山論劍》。後來還讀到過一些資料,是論述華山文化的。現代學者多認為“華夏”、“中華”、“華人”是以華山得名的。章太炎先生便認為“國以華名就是因華山而得”,其論述是“我國民族舊居雍樑二州之地,東南華陰,東北華陽,就華山以定限,其後人跡所至,遍及九州,華之名始廣”。當代一些知名人士為華山題詞,有“民族本色”、“華夏之根”、“父親山”之説,可見華山之涵義,絕非侷限於其地理形態而更在於其人文意義。

想到自己已年屆耳順,在歲月慢慢老去的時候,我不能錯失擁抱華山、體驗華山險峻的任何一次機會。今年四月,我終於找到了伴當,興致勃勃地隨團隊開始了西安洛陽華山之旅。登華山當屬旅程中最為精彩的片斷。

從洛陽出發去華山有4個小時的車程。如今跟旅遊團隊上華山決不會再去重温“自古華山一條路”了,從索道車下來已經完成了攀援的大半路程,是海拔1561米的北峯了。“蓮花山莊”的活頁説明書背面有遊覽線路圖,十分直觀地告訴我們,即使登上2160米的最高峯南峯,也不過600米海拔的山道。導遊告誡我們:別小看這600米!“衝刺”這區區數百米崎嶇山路,是對每一位遊客體力和毅力的考驗!

登山開始了。我豔羨險峻的山景以及征服它所必然生髮的動人情節,並試圖進行全程記錄,因而上山時還十分“瀟灑”地左背右擎。尚處在征途的初級階段,團隊中的同行便紛紛“落伍”了,有恐高症的、高血壓患者、個子特別肥胖的,面對高聳雲端的諸峯,無奈地選擇了退卻。幾位年長的巴不得召回青春,但青春畢竟“逝者如斯夫”了。我則動員秀林、李醫師、小吳和袁豐同行。掂量山道狹窄陡峭難攀,我只好忍痛割愛卸下攝像機交給比我大一歲、早已打了退堂鼓的團隊老大葉天映保管。在第一梯隊出發後,我們緊緊跟上。其實在我們這五人梯隊中,秀林和袁豐並不是堅定的征服者。小胡雖説還不到40歲,但長期埋頭文牘以及腸功能不佳,人顯得很瘦弱,似乎不堪一擊;袁豐人高馬大,剛過而立之年卻意外地提前發福了,一百八十多斤的沉重身軀連日常步行都顯得吃力,遑論攀援峯巔?然而,經過我的鼓動和“施壓”,他們終於“斗膽”地加入了我們的陣營。

我們最終登上了海拔2083米的西峯,並驕傲地在西峯標誌碑前留影。儘管在華山諸峯中,西峯(蓮花峯)的高度只能屈居老三,但對於我們這個羣體來説,也應該算是個極限了。蒼龍嶺是華山著名的險道,嶺脊上的山道,在兩側千丈絕壑中直上山巔,它的狹窄險峻讓大多數經過此處的遊人為之咋舌,面臨是上還是不上的艱難選擇。因為特險,旅遊部門便在道邊設置了“爬山不看景”的警示牌,規勸遊人集中思想向上攀登。此時,膽怯者如果分心往四下張望,壑深千丈的奇險必定會使你嚇得面如土色,頓時失去前進的勇氣。蒼龍嶺名副其實是自古華山一條路上的險隘,過了蒼龍嶺便可達西、東、南三峯,居高臨下領略“天下第一奇山”的壯觀景象,否則你的征服夢就只能“歸零”了。我記得有一處山道,幾乎是垂直的,揹着相機上,相機老是隨着人的動作向峭壁撞擊,使我迫不得已還要騰出手來護衞它。過了蒼龍嶺便是金鎖關。金鎖關的鐵鏈上鎖着成千上萬把連心鎖,每一位鎖上鎖的遊人,同時鎖上了自己的一個美好祝願。這時,往左、右、後三面看,完全用得上當年杜甫登泰山的詩句“一覽眾山小”了。我發現秀林等幾位隊友的臉色也隨着山勢的攀升而發生着明顯的變化,剛才還是臉頰緋紅、汗流浹背,此時變得臉色煞白。連我也覺得心跳加快,幾乎有一種心臟要跳出嗓子眼的感覺。有好幾次,秀林、袁豐也流露出到此為止的念頭,我則用我的年齡和狀態激勵他們。記得去年我在四川,上黃龍時也曾進入這種狀態,但一旦堅持下來,挺過了這個“臨界點”反而會變得輕鬆起來。攀登本身是一種毅力的表達,而登頂便是毅力表達的極致。在臨近西峯時我們還意外地目睹了難得一見的景觀:我們穿着襯衣外套,路邊卻是大片厚厚的積雪。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吳女士穿着紅白相間的闊條紋內衣,在白雪的映襯下煞是好看。據説前幾天冷空氣南下時這裏下了一場大雪,積雪達一尺多厚。

在西峯頂上定格永恆的紀念時,秀林十分感慨地説:征服了西峯,征服了華山,心裏有了一種成就感。可見成功對於任何一個人都是很有吸引力的,成功必然會引發自豪。這時,我放眼望去,青峯秀巒盡收眼底,心胸為之寬闊起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拔地極天的奇境險景,也使一批又一批勇敢的攀援者找到了自己的興奮點。

在登山途中,我們看到了“智取華山路”的指示牌,經過了翠雲宮、蓮花洞、斧劈石等多處景觀。詮釋這些景觀,每一處都有一則或者更多的美麗傳説。我駐足在斧劈石前,想起了《寶蓮燈》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我在這些地方都留下影像,而唯一一處實物紀念,便是我用10元錢買下的那枚鍍銅登山紀念牌,賣家還給我在上面刻了日期和姓名,以後,每次看到這枚張掛在家中顯著位置的紀念牌,我就會想起征服華山那動人的一幕。


  

登華山
登 華 山

華山於我,可謂魂牽夢縈。《智取華山》是我啟蒙階段最早由學校組織觀看的紅色影片。由此,華山便成了一個極有磁性的名字。解放軍叔叔攀懸崖、登峭壁,趁夜突襲,一舉殲滅了盤踞在華山上的蔣軍,使我也萌生了有朝一日能循英雄登攀過的奇險之路體驗一下他們昔日壯舉的願望。當然,書讀多了,對華山的瞭解也進一步深入和細化。華山是五嶽之一,有着豐厚的文化價值和旅遊資源。有道是: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我早就去過黃山,也實實在在被黃山的奇偉俏麗、靈秀多姿所折服,但華山的陡峭巍峨、陽剛挺拔仍是我心中始終揮之不去的夢。有人描繪五嶽各自的神韻:“恆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卧,衡山如飛”,可見在五嶽中,華山以千仞壁立之姿獨樹一幟。因華山東南西三面是懸崖絕壁,只有柱峯頂向北傾斜打開了登華山的道路,所以有“自古華山一條路”的説法。金庸的武俠小説風行一時,其《射鵰英雄傳》中一則膾炙人口的故事便是《華山論劍》。後來還讀到過一些資料,是論述華山文化的。現代學者多認為“華夏”、“中華”、“華人”是以華山得名的。章太炎先生便認為“國以華名就是因華山而得”,其論述是“我國民族舊居雍樑二州之地,東南華陰,東北華陽,就華山以定限,其後人跡所至,遍及九州,華之名始廣”。當代一些知名人士為華山題詞,有“民族本色”、“華夏之根”、“父親山”之説,可見華山之涵義,絕非侷限於其地理形態而更在於其人文意義。

想到自己已年屆耳順,在歲月慢慢老去的時候,我不能錯失擁抱華山、體驗華山險峻的任何一次機會。今年四月,我終於找到了伴當,興致勃勃地隨團隊開始了西安洛陽華山之旅。登華山當屬旅程中最為精彩的片斷。

從洛陽出發去華山有4個小時的車程。如今跟旅遊團隊上華山決不會再去重温“自古華山一條路”了,從索道車下來已經完成了攀援的大半路程,是海拔1561米的北峯了。“蓮花山莊”的活頁説明書背面有遊覽線路圖,十分直觀地告訴我們,即使登上2160米的最高峯南峯,也不過600米海拔的山道。導遊告誡我們:別小看這600米!“衝刺”這區區數百米崎嶇山路,是對每一位遊客體力和毅力的考驗!

登山開始了。我豔羨險峻的山景以及征服它所必然生髮的動人情節,並試圖進行全程記錄,因而上山時還十分“瀟灑”地左背右擎。尚處在征途的初級階段,團隊中的同行便紛紛“落伍”了,有恐高症的、高血壓患者、個子特別肥胖的,面對高聳雲端的諸峯,無奈地選擇了退卻。幾位年長的巴不得召回青春,但青春畢竟“逝者如斯夫”了。我則動員秀林、李醫師、小吳和袁豐同行。掂量山道狹窄陡峭難攀,我只好忍痛割愛卸下攝像機交給比我大一歲、早已打了退堂鼓的團隊老大葉天映保管。在第一梯隊出發後,我們緊緊跟上。其實在我們這五人梯隊中,秀林和袁豐並不是堅定的征服者。小胡雖説還不到40歲,但長期埋頭文牘以及腸功能不佳,人顯得很瘦弱,似乎不堪一擊;袁豐人高馬大,剛過而立之年卻意外地提前發福了,一百八十多斤的沉重身軀連日常步行都顯得吃力,遑論攀援峯巔?然而,經過我的鼓動和“施壓”,他們終於“斗膽”地加入了我們的陣營。

我們最終登上了海拔2083米的西峯,並驕傲地在西峯標誌碑前留影。儘管在華山諸峯中,西峯(蓮花峯)的高度只能屈居老三,但對於我們這個羣體來説,也應該算是個極限了。蒼龍嶺是華山著名的險道,嶺脊上的山道,在兩側千丈絕壑中直上山巔,它的狹窄險峻讓大多數經過此處的遊人為之咋舌,面臨是上還是不上的艱難選擇。因為特險,旅遊部門便在道邊設置了“爬山不看景”的警示牌,規勸遊人集中思想向上攀登。此時,膽怯者如果分心往四下張望,壑深千丈的奇險必定會使你嚇得面如土色,頓時失去前進的勇氣。蒼龍嶺名副其實是自古華山一條路上的險隘,過了蒼龍嶺便可達西、東、南三峯,居高臨下領略“天下第一奇山”的壯觀景象,否則你的征服夢就只能“歸零”了。我記得有一處山道,幾乎是垂直的,揹着相機上,相機老是隨着人的動作向峭壁撞擊,使我迫不得已還要騰出手來護衞它。過了蒼龍嶺便是金鎖關。金鎖關的鐵鏈上鎖着成千上萬把連心鎖,每一位鎖上鎖的遊人,同時鎖上了自己的一個美好祝願。這時,往左、右、後三面看,完全用得上當年杜甫登泰山的詩句“一覽眾山小”了。我發現秀林等幾位隊友的臉色也隨着山勢的攀升而發生着明顯的變化,剛才還是臉頰緋紅、汗流浹背,此時變得臉色煞白。連我也覺得心跳加快,幾乎有一種心臟要跳出嗓子眼的感覺。有好幾次,秀林、袁豐也流露出到此為止的念頭,我則用我的年齡和狀態激勵他們。記得去年我在四川,上黃龍時也曾進入這種狀態,但一旦堅持下來,挺過了這個“臨界點”反而會變得輕鬆起來。攀登本身是一種毅力的表達,而登頂便是毅力表達的極致。在臨近西峯時我們還意外地目睹了難得一見的景觀:我們穿着襯衣外套,路邊卻是大片厚厚的積雪。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吳女士穿着紅白相間的闊條紋內衣,在白雪的映襯下煞是好看。據説前幾天冷空氣南下時這裏下了一場大雪,積雪達一尺多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