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移

來源:文書谷 2.35W
十.一 長假,家人相約着到離江蘇500多公里的山東棗莊的微山湖遊玩。這兩年時興紅色旅遊,雖然我們説不上要跟潮流,只是覺得可能此時到那裏的人會少一些,不至像熱門景點人看人的。不過“微山湖”確實算是紅色旅遊範疇。

金秋十月,對於以萬畝蘆葦蕩,十里荷花香著稱的微山湖來説的確不是最佳旅遊時節,然而、春華秋實的“蓮蓬”,一望無際的湖面,比起那荷花盛開時節的“人滿為患”,也別有浩浩湯湯之蕩氣迴腸的大氣。

乘着租來的汽艇,我們感受了一番當年“鐵道游擊隊”與日本鬼子周旋在蘆葦蕩的經歷,耳邊又響起了少年時代那熟悉的歌聲——“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地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為我們掌舵的山東老鄉不停地介紹着每一個景點。雖然對於我這個分不清東西南北的人來説,茫茫蘆葦蕩,大片的荷葉蓮蓬,處處都充滿了清新、浩淼的心曠神怡,但其間的一個旗杆兒;一盞小小的航標燈;甚至一張隱約可見的網;都標誌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環境,不同的省份疆界。比如、快艇開到一個簡單的航標前,老鄉告訴我們這就是京杭大運河的第七個出口處;再向北去又走了大約十幾裏的地方,他指着插在水中一個單薄的紅旗告訴我們,這裏就是江蘇和山東交界的水域;在同一個空間,同一片藍天下,同樣的膚色、同樣的衣着、可就是有着極大的差別。遠遠望去,那屬於江蘇水域的漁民會投來戒備很強的目光,而屬於山東水域的漁民臉上就多幾分厚道和樸實。

雖説我們此時沒有趕上那開滿荷花的季節,可是泛舟在尚還碧綠的大片的荷塘,迎着飄來荷香陣陣的湖風,伸手可觸的蓮蓬,心像那滑落在大大的荷葉上的水珠,有一種顛覆了一切煩心、雜念,盪悠悠洗盡鉛華的飄然和空靈,那一刻,真的非常愜意!陽光下,我摘一片荷葉覆於頭上,頓時太陽也有了清香的味道;老鄉從船沿邊兒摘來一個滿倉的蓮蓬遞給我,扒去那層青綠的外殼放進嘴裏,清脆和甘甜立刻縈繞脣齒之間;老鄉笑我説:你怎麼連“芯兒”都吃了,不苦?我這才發現自己迫不及待地把蓮子芯兒也一同吃了,可的確我沒有感覺出來,因為它跟平時從超市裏買回來的蓮子太不一樣啦,原來、原生態不光意味着“品”的優良,還有着“質”的不同呢。

臨近中午,我們被快艇送到一艘窗明几淨的水中“餐廳”。船老大向我們介紹説;這就是中央電視台曾經報道過的“水上一條街”。看到我們有些詫異的眼光,他又補充地説:當冬季的時候,因為來微山湖的遊人少了,這些常年靠在水上打魚謀生的漁船便連在一起,形成一條水上街道。而當旅遊旺季的時候,他們又各自分開,散落在湖面,形成獨特的水上餐飲、美食城。哦,經他一説,我們環顧了一下四周,的確是“車水馬龍”好不熱鬧的一道水上飲食風景。與船老大約好了接我們的時間,他便開着他那還嶄新的汽艇離開了我們的“餐廳”。

這實際上是一艘約百來平米的船,船艙自然是用來做餐廳啦,廚房操作間設在船尾,在餐廳和廚房之間,還設了幾間可以當客房用的艙位,船老闆非常熱情地招呼我們參觀着他的“水上賓館”,還相邀着晚上就在船上住下,“枕着微山湖的浪,看着湖中的月,聽着水中魚蝦的歌兒,那可是你們在城市裏體驗不到的啊!”……別説,經他一忽悠,我們還真有些動心,只是考慮到同行的“老婆婆”大概吃不消,特別是考察了船上的衞生設施後,我們還是打消了留宿湖上的念頭。

説起我家婆婆,還是山東媳婦呢,只是丈夫去世早,她這個南方人、也就對這有名無實的老家“網上通話——免提”啦。已是七十多歲的婆婆,竟是第一次踏上齊魯大地。弟媳婦特意為老人家點了一道山東的大餅卷葱、和貼餅子。看着她顯得有些笨拙地跟着兒子們學着吃的樣子,和嚼在嘴裏有些難以下嚥的感覺,我發現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人一輩子最難改變的大概要算是飲食和口音了。就這一點而言,婆婆應該感到慶幸,畢竟當年嫁為山東婦時就一直在革命隊伍中生活,沒有體驗過一天真正作為山東媳婦的日子,也就少了許多平常夫妻“鍋碗瓢盆”的磕磕碰碰。不過,當她看到兩個兒子對這一切津津樂道,吃得非常開心的時候,老人臉上略過了瞬間的傷感、繼而變成了一絲歡愉的欣慰。是啊,又有什麼能改變遺傳基因的與生俱來呢?不知婆婆此時是不是又想起了那過早把她和兒子們拋下的丈夫。席間,我突發奇想地建議是不是順便“殺”回老家——蒙陰(據丈夫説離此地不遠),來個尋根懷舊之旅?建議一出,我發現除了老太太,其他人都躍躍欲試的。不過、兩個兒子當看到母親的表情、很快也就不敢再附和地沉默了下來,最後、還是在婆婆的否決態度下不了了之。看來,對於婆婆他們這代人,俗話説的“醜媳婦總要見公婆”的風俗對她們從來不適用。因為、自從投身革命,他們就把自己交給了他們所信仰的“中國共產黨”、和這個黨所領導的組織。就連婚姻大事都是聽從組織安排的。對於他們來説,黨就是親人,組織就是父母。一輩子依靠黨、依靠組織的生命歷程,使得他們身上多了些奉獻和任勞任怨的信念,少了些自私與患得患失的消極;而作為一個人來説,在面對她們的長輩、親情時,顯得有些淡漠;特別是作為一個女人來説,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使她們變得堅強有餘而温情太少;這不知是不是也算他們這一代的缺憾呢。

我們在水上賓館美美地享用了一餐微山湖的湖鮮,又在船上邊觀湖景,邊休息了一會兒,大約下午兩點左右,約好的汽艇如期到達,我們又在北湖(當地人把與江蘇交界的一邊分為南湖,而山東境內的湖域叫北湖)兜了一圈兒,便結束了遊湖的項目。雖然、此時的微山湖因為荷花的凋謝而失去了許多色彩,但是心隨蓮動、身由蘆蕩漂移的感覺真的很Ha~~~

回到棗莊看時間還早,在當地朋友的建議下,我們驅車來到離市區約二十多裏的萬畝石榴圓生態景區。啊 老遠就看到那漫山遍野綠茂紅肥的果樹。此時、正是石榴豐收的季節,沿着彎曲起伏的水泥路走了將近一個小時還沒有到頭,可想這是多大的一片石榴園了。開始我有些沮喪地想,無非是走馬觀花地養養眼,再買幾個石榴回去也就算不虛此行。可是、一路上跟沿途樸實的果農們討價還價,拉拉家常,還不時鑽進茂密而果實累累的果園裏享受着採摘的樂趣……不知不覺地就過了兩個多小時。當我們每個人都抱着自己經過反覆比較、挑選,或是從果農手上買來的,或是自己到果園裏親手摘的一個個紅光煥發的石榴的時候,我發現我們都像是在收穫着自己的果實那樣的開心!原來旅遊並不一定是身居名山大川、秀色美景,“心悦則神怡”,快樂也就自然充滿了旅途。


七天長假,我們只用了兩天出遊,而且路程不近,也並沒有去跟那些熱門線路扎堆兒。五個人吃、住、行(含汽油費)共花了一千七百多元。還是那個意思:旅遊,不在乎去哪兒,而在乎你帶着什麼心態去。我們這些長年在城市裏泡的人,身心都需要經常到大自然裏去倒空和清洗一下。如果每每都大動干戈地奔名勝古蹟而去,顯然不能保證“經常”的狀態;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我們應該經常提醒自己放下為升遷、加薪、和生意、發財的所累,收拾起一份簡單的心情,去天地間做一次漂移。俗話説:“人挪活,樹挪死”“見多識廣”。這些經驗之談裏都藴涵一個動態——漂移。不論做事還是做人——有容乃大。“容”是無邊的眼界,無際的胸懷。只有常跟大自然親近,從天地萬物中汲取靈氣,人才會有坦誠和淡定的心態;才會有知人善認的智慧;我崇尚漂移的狀態,於是去年我和丈夫合計着買了車,一年來,我們每一個週末都駕着我們的愛車——“卡爾”幾乎走遍了南京周圍的鄉村、小鎮;今年春節,為了在北京迎接遠赴新西蘭留學的孩子回國,我們倆自己駕車去了北京;二月初,南京下最大的一場雪的那天,我們就在從北京返回南京的路上……

我越來越喜歡在路上的感覺,它讓我體驗着未知的刺激、感受着經歷風雨的酣暢。人生惟其找到漂移的樂趣並懂得享受它的過程,才對得起上帝賜給我們的這一段生命光陰。

  

漂·移
十.一 長假,家人相約着到離江蘇500多公里的山東棗莊的微山湖遊玩。這兩年時興紅色旅遊,雖然我們説不上要跟潮流,只是覺得可能此時到那裏的人會少一些,不至像熱門景點人看人的。不過“微山湖”確實算是紅色旅遊範疇。

金秋十月,對於以萬畝蘆葦蕩,十里荷花香著稱的微山湖來説的確不是最佳旅遊時節,然而、春華秋實的“蓮蓬”,一望無際的湖面,比起那荷花盛開時節的“人滿為患”,也別有浩浩湯湯之蕩氣迴腸的大氣。

乘着租來的汽艇,我們感受了一番當年“鐵道游擊隊”與日本鬼子周旋在蘆葦蕩的經歷,耳邊又響起了少年時代那熟悉的歌聲——“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地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為我們掌舵的山東老鄉不停地介紹着每一個景點。雖然對於我這個分不清東西南北的人來説,茫茫蘆葦蕩,大片的荷葉蓮蓬,處處都充滿了清新、浩淼的心曠神怡,但其間的一個旗杆兒;一盞小小的航標燈;甚至一張隱約可見的網;都標誌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環境,不同的省份疆界。比如、快艇開到一個簡單的航標前,老鄉告訴我們這就是京杭大運河的第七個出口處;再向北去又走了大約十幾裏的地方,他指着插在水中一個單薄的紅旗告訴我們,這裏就是江蘇和山東交界的水域;在同一個空間,同一片藍天下,同樣的膚色、同樣的衣着、可就是有着極大的差別。遠遠望去,那屬於江蘇水域的漁民會投來戒備很強的目光,而屬於山東水域的漁民臉上就多幾分厚道和樸實。

雖説我們此時沒有趕上那開滿荷花的季節,可是泛舟在尚還碧綠的大片的荷塘,迎着飄來荷香陣陣的湖風,伸手可觸的蓮蓬,心像那滑落在大大的荷葉上的水珠,有一種顛覆了一切煩心、雜念,盪悠悠洗盡鉛華的飄然和空靈,那一刻,真的非常愜意!陽光下,我摘一片荷葉覆於頭上,頓時太陽也有了清香的味道;老鄉從船沿邊兒摘來一個滿倉的蓮蓬遞給我,扒去那層青綠的外殼放進嘴裏,清脆和甘甜立刻縈繞脣齒之間;老鄉笑我説:你怎麼連“芯兒”都吃了,不苦?我這才發現自己迫不及待地把蓮子芯兒也一同吃了,可的確我沒有感覺出來,因為它跟平時從超市裏買回來的蓮子太不一樣啦,原來、原生態不光意味着“品”的優良,還有着“質”的不同呢。

臨近中午,我們被快艇送到一艘窗明几淨的水中“餐廳”。船老大向我們介紹説;這就是中央電視台曾經報道過的“水上一條街”。看到我們有些詫異的眼光,他又補充地説:當冬季的時候,因為來微山湖的遊人少了,這些常年靠在水上打魚謀生的漁船便連在一起,形成一條水上街道。而當旅遊旺季的時候,他們又各自分開,散落在湖面,形成獨特的水上餐飲、美食城。哦,經他一説,我們環顧了一下四周,的確是“車水馬龍”好不熱鬧的一道水上飲食風景。與船老大約好了接我們的時間,他便開着他那還嶄新的汽艇離開了我們的“餐廳”。

這實際上是一艘約百來平米的船,船艙自然是用來做餐廳啦,廚房操作間設在船尾,在餐廳和廚房之間,還設了幾間可以當客房用的艙位,船老闆非常熱情地招呼我們參觀着他的“水上賓館”,還相邀着晚上就在船上住下,“枕着微山湖的浪,看着湖中的月,聽着水中魚蝦的歌兒,那可是你們在城市裏體驗不到的啊!”……別説,經他一忽悠,我們還真有些動心,只是考慮到同行的“老婆婆”大概吃不消,特別是考察了船上的衞生設施後,我們還是打消了留宿湖上的念頭。

説起我家婆婆,還是山東媳婦呢,只是丈夫去世早,她這個南方人、也就對這有名無實的老家“網上通話——免提”啦。已是七十多歲的婆婆,竟是第一次踏上齊魯大地。弟媳婦特意為老人家點了一道山東的大餅卷葱、和貼餅子。看着她顯得有些笨拙地跟着兒子們學着吃的樣子,和嚼在嘴裏有些難以下嚥的感覺,我發現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人一輩子最難改變的大概要算是飲食和口音了。就這一點而言,婆婆應該感到慶幸,畢竟當年嫁為山東婦時就一直在革命隊伍中生活,沒有體驗過一天真正作為山東媳婦的日子,也就少了許多平常夫妻“鍋碗瓢盆”的磕磕碰碰。不過,當她看到兩個兒子對這一切津津樂道,吃得非常開心的時候,老人臉上略過了瞬間的傷感、繼而變成了一絲歡愉的欣慰。是啊,又有什麼能改變遺傳基因的與生俱來呢?不知婆婆此時是不是又想起了那過早把她和兒子們拋下的丈夫。席間,我突發奇想地建議是不是順便“殺”回老家——蒙陰(據丈夫説離此地不遠),來個尋根懷舊之旅?建議一出,我發現除了老太太,其他人都躍躍欲試的。不過、兩個兒子當看到母親的表情、很快也就不敢再附和地沉默了下來,最後、還是在婆婆的否決態度下不了了之。看來,對於婆婆他們這代人,俗話説的“醜媳婦總要見公婆”的風俗對她們從來不適用。因為、自從投身革命,他們就把自己交給了他們所信仰的“中國共產黨”、和這個黨所領導的組織。就連婚姻大事都是聽從組織安排的。對於他們來説,黨就是親人,組織就是父母。一輩子依靠黨、依靠組織的生命歷程,使得他們身上多了些奉獻和任勞任怨的信念,少了些自私與患得患失的消極;而作為一個人來説,在面對她們的長輩、親情時,顯得有些淡漠;特別是作為一個女人來説,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使她們變得堅強有餘而温情太少;這不知是不是也算他們這一代的缺憾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