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裏的目光

來源:文書谷 2.22W
秋日裏的目光

僅是初秋偏午的陽光,還是俯瞰世界的注視,無法分辨。

眼前這座佔地二千三百餘平方米,兩正兩橫的木結構四合院,這座典型的湘西南殷實人家,配建了槽門、正屋、讀書樓、廂房、卧室、灶屋、過廳等一系列建築的四合院,就是“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故居。

若不是故居朝門上牌匾的提示,真不敢把這座普通的宅院與魏源這個響亮的名字聯繫在一起。

從星象占卜術的角度看,這是藏龍卧虎之地—— 一塊何其安詳的居地,近八平方公里開闊的田壠,中間屹立獅、象二山,北部“上魏家塅”即今隆回司門前學堂村一帶,就是近代著名愛國主義思想家魏源的胞衣地。



這是一座青灰基調的清代江南居民。廣闊的回壠上禾苗青葱,加上數十株綠樹的掩映,使得人去樓空近兩百年的院落依然盛滿生機。流連於宅院的每一個角落,明亮的秋日似乎沒有留下我們的身影,身邊倒象無處不在地洋溢着另一個影子,耳畔迴響“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吶喊。

魏源回來了,兩百年後他穿梭於魏家塅故居和古城邵陽的南站廣場。在南站,他氣宇軒昂、自信地遠眺世界;在故居,他屏聲靜氣領受無數崇敬的膜拜。

故居北端的土坯牆根,幾株綠樹,十數杆毛竹拱護兩塊菜地,工作人員在上面種了茄子、辣椒。初秋的陽光衝破枝丫的隔離,強烈均勻地灑向院內,好一處秋日憩園。伸腿坐在角落的槽門邊,仰望秋高氣爽的天空,感受不到現實的喧鬧,周身浸透思考的靜謐和深邃。一種遍體被電擊的感覺,一種久違鄉村田園的恬適把人團團圍住。

魏源就是在這種詳和靜穆的氛圍中渡過自己的青少年,而後舉家遷往江蘇。

二十七年,伴隨他的是超凡脱俗的竹,是木樓中的琅琅書聲,是心懷天下的哲思。

想了解魏源到底何時混沌初開,不由翻開他的生平——七歲入私塾,便手不釋卷,甚至通宵達旦。十五歲中秀才,可謂少年早成。二十一歲隨父上北京,結識林則徐、龔自珍等大批名公大卿和學者,學業日深。這樣一位蓋世奇才,仕途上很不得志,到晚年才得任知縣、知州之類的小官。正因為入仕途較遲,魏源贏得了著書立説的時間。一生著述五十多種,六百多卷,約七百萬字,平均每天寫作五千多字。其傳世之作《海國圖志》對中國近代洋務運動、戊戍變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並對日本明治維新起了積極的啟蒙作用,被譽為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輝煌鉅著。



魏源以其卓越的成就和貢獻,被譽為中國近代著名的愛國主義思想家、史學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

魏源屬於世界。家鄉請回的是他的音容笑貌和思想。

很難想象身處嘉乾盛世、八股盛行的時代,會產生如此卓而不羣的思想和思想家,會產生如此脱俗的學者。

不知魏源是否登臨岳陽樓?不知魏源是否有過片刻“去國懷鄉,憂讒畏譏”的感受?

西方列強的炮船直指晚清脆弱的海防時,魏源提出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第一個完整的、影響百餘年、啟迪幾代人的口號——“師夷長技以制夷”,提出了推動中國從中世紀走向近代的第一個近代化方案——包括軍事和民用工業,官辦工業和民辦工業的設想,包括從西方引進技術、人才和培養本國技術人才的設想,包括建設一支近代的海軍,改革軍政制度和經濟制度的設想,還包括在廣東虎門之沙角、大角建設當今稱之為“特區”的獨具膽識的設想。

魏源,一代良醫,為沉痾纏身的中國開出了“新方”,東方睡獅有了病則思醫的蠢動。

魏源,一代旗手,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沈葆楨等封疆大吏和朝廷重臣奕訢、文祥率先跟上去了,近代民族工業、軍事工業緩慢起步。

一個半世紀的自醒、自強,魏源的預見和吶喊拯救了一個民族。當這個民族被喚醒後,魏源安祥地回到了家鄉。



魏家塅獅象二山南側稱“下魏家塅”,即今邵陽隆回司門前石山灣村一帶,誕生了晚清兩位重臣。一位是先後在陝甘、雲貴、兩江、閩浙四地八省任總督的魏光燾。另一位是歷任布政使、總督、南洋大臣、總理各國事務大臣魏午莊。

他們均為晚清不可或缺的重臣,其官職、官位與魏源不可同日而語。兩位同年同鄉,比魏源晚出世近半個世紀,其故園與魏源故居相隔咫尺。

這種現象在中國近代史上並不少見。是風水使然,還是人文所致?不可細考,但有一點,魏源的思想對他們有着極為深刻的影響。包括以《猛回頭》、《警世鐘》兩本振聾發聵的著作,揚名近代中國的陳天華,包括髮動護國、護法運動的大將軍蔡鍔,恐怕都是在魏源目光注視下成長起來的風雲人物

不知魏源思想體系的影響,在邵陽、在湖湘,乃至整個中國,會持續多久,綿延多遠。

假如當年魏源沉緬於科舉,醉心於八股,晚清的軍事、工業、經濟又將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曾國藩、左崇棠、李鴻章和清代皇室又將以何種姿態出現在近代中國的舞台?


不敢假設,歷史不需要假設。

徜徉於魏源故居,周身流淌着洗禮後的舒暢。匆匆離開,又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懊惱,一種與魏源交流不夠充分的遺憾。尋找下一次彌補,不知將在何時?



故居已經遠去。我已身處三百華里外的小城。這三百華里的距離和近兩百年的時空,我走了近四十年。故居於我於魏源均是驛站,魏源和他千百萬的膜拜者均是過客。這千千萬萬的過客或許同我一樣奔忙,為名利,為得失。

對這羣從故居歸來的人們,魏源是否痛惜?

呆坐於深秋的時光中,忽然感覺暗夜裏到處傾瀉着魏源的目光,如芒刺在背,全然沒了當初流連故居的那種灑脱。

二OO五年十月十四日凌晨

  

秋日裏的目光
秋日裏的目光

僅是初秋偏午的陽光,還是俯瞰世界的注視,無法分辨。

眼前這座佔地二千三百餘平方米,兩正兩橫的木結構四合院,這座典型的湘西南殷實人家,配建了槽門、正屋、讀書樓、廂房、卧室、灶屋、過廳等一系列建築的四合院,就是“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故居。

若不是故居朝門上牌匾的提示,真不敢把這座普通的宅院與魏源這個響亮的名字聯繫在一起。

從星象占卜術的角度看,這是藏龍卧虎之地—— 一塊何其安詳的居地,近八平方公里開闊的田壠,中間屹立獅、象二山,北部“上魏家塅”即今隆回司門前學堂村一帶,就是近代著名愛國主義思想家魏源的胞衣地。



這是一座青灰基調的清代江南居民。廣闊的回壠上禾苗青葱,加上數十株綠樹的掩映,使得人去樓空近兩百年的院落依然盛滿生機。流連於宅院的每一個角落,明亮的秋日似乎沒有留下我們的身影,身邊倒象無處不在地洋溢着另一個影子,耳畔迴響“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吶喊。

魏源回來了,兩百年後他穿梭於魏家塅故居和古城邵陽的南站廣場。在南站,他氣宇軒昂、自信地遠眺世界;在故居,他屏聲靜氣領受無數崇敬的膜拜。

故居北端的土坯牆根,幾株綠樹,十數杆毛竹拱護兩塊菜地,工作人員在上面種了茄子、辣椒。初秋的陽光衝破枝丫的隔離,強烈均勻地灑向院內,好一處秋日憩園。伸腿坐在角落的槽門邊,仰望秋高氣爽的天空,感受不到現實的喧鬧,周身浸透思考的靜謐和深邃。一種遍體被電擊的感覺,一種久違鄉村田園的恬適把人團團圍住。

魏源就是在這種詳和靜穆的氛圍中渡過自己的青少年,而後舉家遷往江蘇。

二十七年,伴隨他的是超凡脱俗的竹,是木樓中的琅琅書聲,是心懷天下的哲思。

想了解魏源到底何時混沌初開,不由翻開他的生平——七歲入私塾,便手不釋卷,甚至通宵達旦。十五歲中秀才,可謂少年早成。二十一歲隨父上北京,結識林則徐、龔自珍等大批名公大卿和學者,學業日深。這樣一位蓋世奇才,仕途上很不得志,到晚年才得任知縣、知州之類的小官。正因為入仕途較遲,魏源贏得了著書立説的時間。一生著述五十多種,六百多卷,約七百萬字,平均每天寫作五千多字。其傳世之作《海國圖志》對中國近代洋務運動、戊戍變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並對日本明治維新起了積極的啟蒙作用,被譽為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輝煌鉅著。



魏源以其卓越的成就和貢獻,被譽為中國近代著名的愛國主義思想家、史學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

魏源屬於世界。家鄉請回的是他的音容笑貌和思想。

很難想象身處嘉乾盛世、八股盛行的時代,會產生如此卓而不羣的思想和思想家,會產生如此脱俗的學者。

不知魏源是否登臨岳陽樓?不知魏源是否有過片刻“去國懷鄉,憂讒畏譏”的感受?

西方列強的炮船直指晚清脆弱的海防時,魏源提出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第一個完整的、影響百餘年、啟迪幾代人的口號——“師夷長技以制夷”,提出了推動中國從中世紀走向近代的第一個近代化方案——包括軍事和民用工業,官辦工業和民辦工業的設想,包括從西方引進技術、人才和培養本國技術人才的設想,包括建設一支近代的海軍,改革軍政制度和經濟制度的設想,還包括在廣東虎門之沙角、大角建設當今稱之為“特區”的獨具膽識的設想。

魏源,一代良醫,為沉痾纏身的中國開出了“新方”,東方睡獅有了病則思醫的蠢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