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喝糊

來源:文書谷 1.71W
平生愛喝茶,在鄉下時,覺得泡上一杯茉莉花茶喝,便是一種享受;進城後,和友人到茶館喝了一回人蔘烏龍茶,竟驚為珍品;好友開了家茶莊,便時常去喝,綠茶、紅茶、白茶、鐵觀音、普洱茶……愈喝愈品出茶的精妙之處來。而在桃花源喝擂茶,則完全是另外一番感受。

去桃花源,是因為天氣預報説第二天湘北地區有降雪,想着三月桃花開時能逢上降雪,桃花白雪相映成趣,便迫不及待地趕了去,連衣服都忘了添一件。

誰知天公不肯成人之美。桃花源的桃花含苞未放不説,上蒼始終不肯飄下雪花,只是一個勁地颳着北風,下着大雨。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十之八九。風物長宜放眼量,不必太計較得失。這樣安慰自己後,便興趣盎然地走進景區。過了秦人洞,來到豁然台,滿眼翠綠,高低遠近,十分清晰,心中果然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

風越刮越大,雨越下越密,剛才上山過洞時用力而不覺得冷,現在停下腳步來觀賞美景,卻感覺絲絲涼風隨風雨襲來,不禁打了幾個寒噤。先找個地方避避風雨再説。見豁然台有一處民居,便急不可待地走過去。房屋大門口有一箇中年婦女正用一根粗大的木棒在寬口陶製缽裏搗鼓着什麼。細一打聽,原來她在擂“擂茶腳子”。

“茶”?我本領地趨前細看。哪裏有什麼茶?也不知放了些什麼東西在擂缽裏,只是一個勁地搗鼓着,心裏便想:這東西也配叫“茶”麼?導遊見我好奇,便解釋説,擂茶是桃花源的特產,已有2000多年曆史,它是一種用大米、生薑、茶葉三種原料為主製成的一種飲品,有解表、驅寒、健脾的功效。擂茶製作工藝簡單,將洗淨的生薑、經水泡後的上好綠茶、炒至五成熟的大米放在擂缽裏用山蒼子木棒槌擂成漿汁狀的“擂茶腳子”。

同行的好友早就上了觀景台,呼叫着“上擂茶”。熱情好客的主人便端出一碟又一碟風味食品——薯片、黃豆、花生、洋姜、刀豆、鍋巴、糯米粑粑……導遊介紹説,沖泡擂茶的方法有許多講究,每人面前的藍花海碗裏先調入半調羹“茶腳子”,再衝上老壺燒開的溪水。沖茶時,壺高提,水快衝,讓滾水在碗中衝成漩渦,使茶腳子在旋轉的水中自然衝勻。好客的主人似乎知道我們受了涼,急於驅寒,並沒有像導遊所説的那樣沖泡,而是用老壺煮了一大壺擂茶,為我們一一滿上。導遊解釋説,這是今日桃花源人的一種創新,叫“喝糊”。管它擂茶也好,“喝糊”也罷,看到碗麪上冒出的裊裊熱氣,聞着擂茶散發出的縷縷清香,便忍不住端起碗海飲起來。一碗擂茶下肚,頓覺筋骨舒展,精神抖擻,心曠神怡,寒意盡去。幾碗擂茶下肚,便漸漸品出其韻味來:香、辣、鹹、澀,四味俱全,再配以壓桌零食,細品慢嘗,酸溜溜、鹹絲絲、甜蜜蜜、脆嘣嘣、香噴噴。碗中擂茶湯色黃綠,如照朦朧之月,飄出一股股氤氲之氣,如蘭花之幽香,進入胃裏卻貯滿了一縷縷消散不盡的奇香,不僅驅寒散濕,而且舒筋活絡,讓人周體通暢。真的是:“擂茶三碗減衣裳,笑談古今話衷腸。滿盤盡是農家味,結交朋友情誼長。”

走出秦人村,風還在刮,雨還在下,但已感覺不到一絲寒意,這讓我不得不感歎擂茶的獨特魅力,也讓我萌生了下次還來桃花源喝糊的念頭來。

  

桃花源喝糊
※本文作者:桎木山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