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告別的“煙文化”

來源:文書谷 1.32W
難以告別的“煙文化”

我,在抽煙45週年以後,陡然憫心發掘,猛格丁的在2007年1月1日元旦這一天,成功地把煙戒掉了。大年過後,朋友串門拜年,彬彬有禮的給我遞煙打火。我把手一擺,婉言謝絕,笑道:“戒煙了”。一聽,一個個瞠目結舌。有人訕笑道:“戒煙?噢!你老是……改正歸邪了!”
哈哈!戒煙不是改邪歸正,居然是“改正歸邪”?你説怪不怪?不過,這真也不是奇談怪論,而是生活的常態。一切所謂“常態”生活,都是一種文化。酒有酒文化,茶有茶文化,煙,當然就有煙文化。不過,十分厭惡抽煙的人們,可能不同意使用“煙文化”這個詞語,覺得抽煙的惡習,不配加上帶有光輝色彩的“文化”一詞。但是,煙文化是客觀存在,不管你是否承認,它都是很多人非常真實的生活習慣,怎麼能不是一種文化呢?儘管這種煙文化在中國的歷史並不長。
我們讀歷史,從“夏商周戰秦,兩漢三國晉,南北隋唐五”,到宋元明朝和清朝前期,都沒有古人抽煙的記載。你看,文武周公,諸子百家,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這麼一大堆歷史巨人,沒有一個是煙民。就是説前清之前,我們的祖先是從來不抽煙的。抽煙,只是在鴉片戰爭以後才有的。煙草,是同鴉片一樣的舶來品。當年,以英國殖民者為領頭狼的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用堅船利炮生硬地轟開我們的國門之後,煙草便作為“洋貨”強行進入我國,所以可以説,煙草是列強們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恥。
帝國主義列強向中國輸入的煙草,並不是歐洲固有的,而是來自於遙遠的北美洲。公元1492年,葡萄牙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的支持下向西方遠航,發現了“新大陸”,他和他的船隊認為已經繞地球半圈,這地方可能就是靠近中國的印度,所以管這裏的土著民叫“印第安人”。(從此,歷史以誤傳誤的把該詞語固定下來,至今也沒改變“印第安”的稱謂。)他發現印第安人把一些煙草扔在火上點燃,用嘴叼着一根長管子的一端,將另一端放在火焰的上方,把煙吸入口中。他感到很奇怪,回到西班牙後就向人們説起此事。在人們的慫恿下,哥倫布再次去新大陸時,就把那裏的煙草帶回到歐洲來,煙草便在歐洲安家落户。大約在1560年,一個叫讓?尼科的法國人住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他對美洲的所有植物都很感興趣,最感興趣的是就煙草,他和他的朋友希望用這種煙草作止痛劑,便從中提煉出一種物質。什麼物質?“尼古丁”。其實,“尼古丁”,就是用它的名字來命名的。人們逐漸發現,煙草中的尼古丁可以用來治療馬的疾病。有時馬病得很厲害,連路都走不穩,就將煙草的煙吹入馬的鼻腔,馬的病似乎就會好一些;英國的雷利爵士在伊麗莎白女王一世時期很有名望,他周遊各國,試驗着抽煙,成為最早吸煙的歐洲人。他每天在自己的房間裏偷偷地抽上兩袋。有人進來時,就很快地將煙滅死並將煙斗藏起來。但是,有一天他的滅煙動作不夠快,一個人忽然進來發現房間裏煙霧騰騰,雷利的口裏也正冒煙。這個人嚇慌了,以為雷利的身上着火了,拿起水桶來就往雷利身上潑水,並且跑出房間,把這件事告訴了大家。經過雷利解釋,人們方才明白過來。從此以後,吸煙就不再是祕密了。雷利把這件事告訴了伊麗莎白女王,被女王首肯。於是,抽煙,便在全歐洲的上層社會逐漸流行起來,多年以後,煙草的種植和抽煙的習慣,幾乎在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了存在,併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煙捲兒不帶過濾嘴,高貴的抽煙者對每支香煙,只是抽去大半,就把長長的剩餘煙蒂隨意扔在地上以擺闊氣、顯排場。於是,一個“拾煙巴”的職業應運而生。據説,有一雙討飯的孤兒,兄弟二人就是靠拾煙巴發家的。他們把拾來的煙巴拆開,抖出煙絲,買來捲煙紙,用手工重新卷制“二手煙”。開始時,用賺來的錢餬口,慢慢的擴大生產,淘汰手工,用機器捲煙,逐漸發展成為具有相當規模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如此火爆的煙草行業,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改頭換面,政府就藉機徵收高額的税金,商家便推出“有獎抽煙”的種種舉措,後來,捲煙,就成了國民經濟中的一大支柱產業和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與此相適應的是,抽煙,變成了享受上流社會待遇、顯示地位高貴、進行社會交際的重要手段,其精彩鏡頭,被電影界看重。於是,一些老電影裏,就有了上流社會的貴人們噴雲吐霧、瀟灑自如、飄然若仙的抽煙鏡頭,有的吐出煙霧大圈套小圈,有的則可吐出直直的、神仙棍棒,有的香煙繚繞於榻前椅側,有的霧靄朦朧於霓虹燈下,不論是男男女女,公子少爺、大家閨秀,青樓娼妓,都成為當時資產階級中時髦的抽煙貴族或者假貴族。
抽煙,作為跨越階級陣線、駕馭敵對關係的使者,在階級鬥爭最激烈時期也模糊着自己的立場。無產階級中的斯大林、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這些“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領袖人物,都曾經是忠實的煙民,加上抽煙斗的紳士,抽旱煙的農民,抽煙成為生活的一種必需。幾乎是“全民抽煙”的事實,征服了不抽煙者的反對意識,一種帶有普遍性的煙文化,就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裏慢慢形成了。
“文革”中,西方的敵對勢力對我進行全面封鎖,國民經濟不景氣,我們的計劃經濟,只靠一個“廣交會”斷斷續續的通向國際市場。有相傳故事道:周恩來總理乘坐在卧鋪車廂車中,忽然嗅到一股濃烈的“希爾頓”香煙味道,從前面的硬座車廂中瓢了過來。周總理在出國訪問時抽過這種煙,並帶回幾條來送給中央的幾個領導嚐嚐鮮。這一嗅到“希爾頓”,心中納悶,是哪位首長坐在前面的硬座車上?就打發警衞員到前面去看看,並把那位抽“希爾頓”香煙的“首長”,請到卧鋪車廂中來。警衞員找到那位“希爾頓”一看,並不認識,便把此人“請”到了卧鋪車廂。周總理和藹地問:“同志,哪個單位的?哈哈,你抽的這是希爾頓吧?”那人一見到周總理,心情十分緊張與倉惶,只得戰戰兢兢的如實彙報:總理,這一次,我犯大錯誤了!我是一個縣級廠子的採購員,偶然出差到廣交會,看見洋人有賣這種煙的,沒見過,就好奇的隨便打聽打聽,可是我不懂英語,一個翻譯就從中撮合要讓我買一條抽抽試試,那些洋人們小瞧我,對我諷刺挖苦一番,居然説中國人都是窮光蛋,買不起這種煙。他們鬨堂大笑起來,弄了我一個大紅臉。可是真的,我就算豁上半年的工資,也只能買一條煙啊!不買吧,就會給國家丟人。我一怒之下,從身上取出攜帶的公款,狠狠心買了一條。那洋人一個個瞠目結舌了。我雖然在洋人面前充當了英雄,可花掉了半年的工資,唉!廠裏,是不會給報銷的。我挪用的這些公款,尚不知什麼時候才能還清!剛才在車上,越想越齷齪,心裏憋氣,就拆開來抽一棵嚐嚐到底啥味,不想讓總理撞上了!嗚嗚嗚!那採購員邊説着,便難為的哭起來,還説要聽候總理處分。周總理聽完了,嚴肅地説:“有骨氣,好樣的!只要沒給咱中國人丟臉就好。這樣吧,我給你寫個條子,讓廠子裏報銷了吧!”

當時,這個故事傳説的比較多,但它的真實性不敢肯定。這個故事中,不僅僅是“煙文化”,而且還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你説這抽煙問題,在一定條件下,豈不是關乎着國格和人格麼!
當然,因為抽煙而引發政治故事,不會天天都有,煙文化在農民那裏,更現出一種特殊功用來。過去的農民習慣於抽旱煙。一來呢,旱煙是自己種的,不用花錢買,二來呢,在田間勞作和休息,還有防身的妙用。小時候,我親眼見過“馬蛇子”中了煙毒後翻跟頭的樣子。一位好事的農民,捉住一條在田間艘艘亂跑的馬蛇子,把旱煙袋裏的煙油子用草棒捅出一些來,塞進馬蛇子的嘴裏一小滴。那活蹦亂跳的馬蛇子便不再艘艘飛跑,立刻就會瘋狂起來,打滾碰頭、張跟頭、豎直扎,就像玩雜技,那樣子挺可笑。再過一會兒,它就會一伸腿、一瞪眼,不再動彈,死去了。既然煙油子的毒性可以藥死馬蛇子,田間的各種害蟲當然都怕煙味,一聞到煙味都會躲着走的。所以,抽煙的農人們,都敢於在田間樹蔭下,放心大膽的乘涼午休,甚至夜裏也敢於睡在田間地頭。而不抽煙的農人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在田間休息時,很容易遭受蛇類、蟻類、蟲類的襲擊。這,大概就是農人們大都喜歡抽旱煙的一個原因。



大概是長期抽煙的人身上,會自然產生出旱煙的“避邪”功效,即使抽紙煙也能“避邪”,所以後來的大部分農民,在生活條件慢慢提高之後,循序漸進的淘汰了旱煙袋,而抽起了紙煙來。開始時,抽紙煙的農民,並非是抽花錢買來的香煙,而是把舊報紙裁成條狀,捲進旱煙的碎葉冒充“煙捲兒”。那紙煙卷得一頭粗一頭細,把細的那一頭打個折,讓它翹起來,填進嘴裏銜住,點燃那頭粗的,叭噠叭噠地抽起來,倒也過癮。於是,便精簡掉了煙袋鍋、煙帶杆、煙袋嘴、投煙油子用的鐵絲等很累贅的煙具,顯出一副輕裝模樣。只是,這種自卷的紙煙,登不得大雅之堂,凡遇有紅白喜事,還是得購買廉價的香煙才行。這麼一來,廉價的香煙也就在鄉村流行起來,慢慢取代了旱煙袋。
“文革”中,最廉價的香煙是白皮的,叫“白皮煙”,也叫“大眾牌”,“人摞人”一盒煙20支,價格,6分或8分錢。只要買得到,幾乎人人抽得起。香煙,不論貴賤,它比起旱煙來有了一個很大的進步,很大的飛躍,因為它可以在包括農民在內的最低層人士之間,作為人際交往的主要工具和敲門磚。你看,老少爺們熟人朋友之間在一塊聊天、幹活,你給我遞一支煙,我再給你遞一支,那姿勢之優美,動作之嫻熟,煙香之過癮,都是非常愜意的。而且有來有往,可以加強交流,瞭解人性,巴結別人,加深感情,那數不盡的作用,大着呢!你看,出門辦事,遇見那管事的是個陌生人不好説話,那就先遞上一支香煙(哪怕是8分的),給人點燃,顯出一份殷勤和禮貌,感化出對方的好臉,然後再打聽事情、瞭解情況,或者進一步託他把事辦成。有了這支“交際煙”,就會加大辦成事情的係數,作用能不大焉!可是,如果你不會抽煙,就拿不出抽煙者的瀟灑、優美和嫻熟自如的姿勢,不會給人遞煙。你即使硬着頭皮把煙遞過去,讓人家一個人抽,你傻傻的看着,也不大像話,人家很難接受,辦起事情來就難得多了!你説不抽煙的人豈不是一大缺憾?於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抽香煙的普及率達到了歷史的高峯,中國的煙文化也走到了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
然而,當人們翹起二郎腿,眯起兩隻眼,互相敬煙、噴雲吐霧,似乎是在享受那種美滋滋、暖融融樂趣的時候,是否想過吸煙將對健康和生命造成嚴重威脅呢?有些人想不到,有些人則會列舉“長壽煙民”的例子予以駁斥,也有的人似乎把煙文化看得高於生命,於是堅持“不去管它。”
可是,抽煙對人體的危害,慢慢暴露出來,一項項因吸煙導要求戒煙的呼聲也此起彼伏。我們國家採取的方法首先就是在煙頭上加裝過濾嘴,以圖濾毒減毒,然後是在煙盒上寫上“吸煙有害健康”的字樣,提醒人們戒煙。再就是用經濟槓桿調解,提高煙草的税收和價格。然而,不但效果微乎其微,而且還從地下冒出來一批一批的假煙。
也有許多人知道吸煙危害健康,很想戒煙,可是在一次一次的戒煙失敗後,無可奈何的重新回到煙民行列,不得不繼續着“慢性自殺”的抽煙壯舉。許許多多的煙民,則很有點大義凜然的“浩然正氣”,面對心腦血管病、癌症等重要病症的襲擊,居然前仆後繼,不怕犧牲,高舉旗幟,我行我素,大有把煙文化發揚光大之態勢。
世界各國近40年來對煙草危害進行了廣泛的研究,5萬多份研究報告證實了吸煙對健康的危害。世界衞生組織認為,當今對人類危害最大的就是煙草,吸煙已經被定為“公害”。但吸煙對身體健康危害程度有多大?這是許多人都不曾想像到的。科學研究證明,煙草的危害主要來源於煙霧中的化學成份。煙草中含有的化學成份高達4700多種,其中主要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苯丙比、放射性物質、刺激性化合物及砷、汞、錫、鎳等多種重金屬元素,它們具有很強的刺激作用和致癌作用。2001年8月,美洲心臟基金會和美洲心臟病學會聯合發表的反煙草鬥爭框架協議的《巴拿馬聲明》中指出,吸煙將成為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據悉,目前全球每年與吸煙有關疾病死亡約為490萬人,到2025年將達到2000萬人。新華社曾發過一條專稿,説我國的科學家在開展了一項大規模調查以後得出一個結論,我國每年100萬的死亡人羣中,有3/4死於煙草所致的疾病,按現有趨勢,到2020年,我國將有200萬人因吸煙而死亡。
於是,戒煙,一個與煙文化訣別的運動席捲了國內外,震驚了廣大煙民。然而,戒煙,卻是一件十分困難、幾乎大多數煙民都做不到的事情。有些煙民大有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氣概”,寧可去死,也戒不掉抽煙。為何如此頑固?因為抽煙是一種文化。
要知道,全民戒煙,就是剔除煙文化。剔除或者叫告別這種多年積澱的煙文化,那是最難最難的,哪怕它是殖民文化、劣質文化、害人文化,都一樣難以告別。這一説法不光指中國,也包括第三世界的許多國家。於是,在全世界戒煙,談何容易?然而,只要不能徹底戒煙,煙文化就會每天每日的蔓延滋生,生生不息,代代傳承,永無窮盡,其後果將是極其惡劣的。據世界衞生組織估計,到2020年,全世界的煙民人數將由目前的12億上升到16億,因吸煙致死的人數將會由目前的每年400萬人上升到1000萬人。吸煙將成為人類最大的殺手。

啊!好危險!值得慶幸的是,本人,下了最大的決心,勝利的告別了煙文化,已經從堪稱恐怖的煙文化中擺脱出來。

我,在抽煙45週年以後,陡然憫心發掘,猛格丁的在2007年1月1日元旦這一天,成功地把煙戒掉了。大年過後,朋友串門拜年,彬彬有禮的給我遞煙打火。我把手一擺,婉言謝絕,笑道:“戒煙了”。一聽,一個個瞠目結舌。有人訕笑道:“戒煙?噢!你老是……改正歸邪了!”
哈哈!戒煙不是改邪歸正,居然是“改正歸邪”?你説怪不怪?不過,這真也不是奇談怪論,而是生活的常態。一切所謂“常態”生活,都是一種文化。酒有酒文化,茶有茶文化,煙,當然就有煙文化。不過,十分厭惡抽煙的人們,可能不同意使用“煙文化”這個詞語,覺得抽煙的惡習,不配加上帶有光輝色彩的“文化”一詞。但是,煙文化是客觀存在,不管你是否承認,它都是很多人非常真實的生活習慣,怎麼能不是一種文化呢?儘管這種煙文化在中國的歷史並不長。
我們讀歷史,從“夏商周戰秦,兩漢三國晉,南北隋唐五”,到宋元明朝和清朝前期,都沒有古人抽煙的記載。你看,文武周公,諸子百家,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這麼一大堆歷史巨人,沒有一個是煙民。就是説前清之前,我們的祖先是從來不抽煙的。抽煙,只是在鴉片戰爭以後才有的。煙草,是同鴉片一樣的舶來品。當年,以英國殖民者為領頭狼的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用堅船利炮生硬地轟開我們的國門之後,煙草便作為“洋貨”強行進入我國,所以可以説,煙草是列強們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恥。
帝國主義列強向中國輸入的煙草,並不是歐洲固有的,而是來自於遙遠的北美洲。公元1492年,葡萄牙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的支持下向西方遠航,發現了“新大陸”,他和他的船隊認為已經繞地球半圈,這地方可能就是靠近中國的印度,所以管這裏的土著民叫“印第安人”。(從此,歷史以誤傳誤的把該詞語固定下來,至今也沒改變“印第安”的稱謂。)他發現印第安人把一些煙草扔在火上點燃,用嘴叼着一根長管子的一端,將另一端放在火焰的上方,把煙吸入口中。他感到很奇怪,回到西班牙後就向人們説起此事。在人們的慫恿下,哥倫布再次去新大陸時,就把那裏的煙草帶回到歐洲來,煙草便在歐洲安家落户。大約在1560年,一個叫讓?尼科的法國人住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他對美洲的所有植物都很感興趣,最感興趣的是就煙草,他和他的朋友希望用這種煙草作止痛劑,便從中提煉出一種物質。什麼物質?“尼古丁”。其實,“尼古丁”,就是用它的名字來命名的。人們逐漸發現,煙草中的尼古丁可以用來治療馬的疾病。有時馬病得很厲害,連路都走不穩,就將煙草的煙吹入馬的鼻腔,馬的病似乎就會好一些;英國的雷利爵士在伊麗莎白女王一世時期很有名望,他周遊各國,試驗着抽煙,成為最早吸煙的歐洲人。他每天在自己的房間裏偷偷地抽上兩袋。有人進來時,就很快地將煙滅死並將煙斗藏起來。但是,有一天他的滅煙動作不夠快,一個人忽然進來發現房間裏煙霧騰騰,雷利的口裏也正冒煙。這個人嚇慌了,以為雷利的身上着火了,拿起水桶來就往雷利身上潑水,並且跑出房間,把這件事告訴了大家。經過雷利解釋,人們方才明白過來。從此以後,吸煙就不再是祕密了。雷利把這件事告訴了伊麗莎白女王,被女王首肯。於是,抽煙,便在全歐洲的上層社會逐漸流行起來,多年以後,煙草的種植和抽煙的習慣,幾乎在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了存在,併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煙捲兒不帶過濾嘴,高貴的抽煙者對每支香煙,只是抽去大半,就把長長的剩餘煙蒂隨意扔在地上以擺闊氣、顯排場。於是,一個“拾煙巴”的職業應運而生。據説,有一雙討飯的孤兒,兄弟二人就是靠拾煙巴發家的。他們把拾來的煙巴拆開,抖出煙絲,買來捲煙紙,用手工重新卷制“二手煙”。開始時,用賺來的錢餬口,慢慢的擴大生產,淘汰手工,用機器捲煙,逐漸發展成為具有相當規模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如此火爆的煙草行業,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改頭換面,政府就藉機徵收高額的税金,商家便推出“有獎抽煙”的種種舉措,後來,捲煙,就成了國民經濟中的一大支柱產業和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與此相適應的是,抽煙,變成了享受上流社會待遇、顯示地位高貴、進行社會交際的重要手段,其精彩鏡頭,被電影界看重。於是,一些老電影裏,就有了上流社會的貴人們噴雲吐霧、瀟灑自如、飄然若仙的抽煙鏡頭,有的吐出煙霧大圈套小圈,有的則可吐出直直的、神仙棍棒,有的香煙繚繞於榻前椅側,有的霧靄朦朧於霓虹燈下,不論是男男女女,公子少爺、大家閨秀,青樓娼妓,都成為當時資產階級中時髦的抽煙貴族或者假貴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