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瑣記

來源:文書谷 3.06W
故鄉瑣記

故鄉瑣記(1)——故園印象

那是個很平常的村子,在長江北岸,離江堤直線距離不超過三公里,距沿江開放城市蕪湖有二十公里。
或許離長江太近的緣故,村子的四周都是水,是那種村裏人叫塘的水,只有一些曲而窄的細細的土路,象一根根血管,把村子和外面的世界連在了一起。塘或圓或方,也有曲曲折折説不清形狀的,但一律都是清水,故鄉的人、牲畜和地裏的莊稼都是吃這塘裏的水,當然,鄉里人也是用這水刷馬桶、洗衣服、蓋房子。
塘,最安靜是在冬天,漣漪微起的塘,象一面大鏡子,把天整齊的裝進去,讓日月星星在塘底行走,讓白雲和一些不願到外地過冬的鳥兒,在她懷裏飄蕩飛翔。春天一到,這冬眠的塘就開始不安寧了,先是田裏一些多餘的渾水要她暫前盛着,然後是一兩條冬季住在塘底的魚兒,浮到水面上翻跟頭,接着一支兩支性急的荷葉、菱角,就突然從水中伸出腦袋。塘,最美是在盛夏以後,一片片綠油油的菱角,象割據的諸侯,泊在水面上;荷葉象一頂頂晾在塘面上的帽子,一朵朵荷花、荷箭,從荷葉中仰起頭,搶奪孩子們的目光和驚歎;一羣羣的魚兒,慢悠悠地在水中散步,一葉葉小舟常常從塘的這邊盪到那邊,最讓塘心旌搖盪的是孩子們在塘水裏嬉戲的身子,象一條條來回遊戈的大魚。到了秋季,荷花謝菱葉殘,蘆絮就開始在塘的水面上鳧着了,還有一對對戲水的鴛鴦、覓食的野鴨,讓塘開始有了寧靜前的適應和準備。
沿塘站着的就是樹了,樹有很多種,楝樹、槐書、棗樹,但最多的還是楊柳,把村子、把村子裏的人和牲畜,就抱在懷中。這些普通平常的樹,春天開始發芽,開始招蜂引鳥,開始讓沉浸在節日氣氛裏的村子煥然一新,開始讓閒了一個冬天的村裏人為春耕做準備。到了夏天,樹的葉子,遮住了太陽、擋住了露水,白天,莊稼人喜歡在樹下吃飯、拉個家常、歇個晌午,晚上。累了一天的村裏人,男女老少,都喜歡把鋪搭在樹下,然後安靜的進入夢鄉。夏天一過,這些樹就開始忙忙地落葉了,好在冬天到來後,把陽光就讓給村莊、讓給村子裏高高矮矮的房子,讓給房子前坐在那裏曬冬的老人、孩子、小貓和小狗們。這些看似平常的樹,在莊稼人眼裏可不平常,村子人蓋房用它們,結婚做傢俱用它們,拴個牛圈個狗用它們,甚至死後入土是還離不開它們。在我記憶的故鄉里,村裏村外,走到哪裏,都有這些樹的影子,它們就象村子裏那些樸實的人一樣,把自己和村子的命運緊緊連在了一起。
在樹的懷中安靜坐着、被塘守護的村子,就靠着一條條細細的泥土路連着村外的世界,在我的記憶中,故鄉的路,雨天一腳踩下去、然後要用很大力氣才能拔出來,晴天看見的就是一行被人踩得發白的腳印。十年前,故鄉的村邊,修了一條几十米寬的通江大道,但村子和大道的連接路,還是那樣的瘦,那樣的讓人走在上面就有種辛酸的感覺。
最近幾年,我每年都要回那個村子看看,村子裏的房子雖然越蓋越好了,但每年我看到的路還是那樣的路,樹還是那些樹,塘還是那樣的塘,只是路好象在雜草中顯得更窄了,樹也比以前有了蒼老的感覺,還有那些塘,一年比一年瘦,一年比一年渾濁。每年從故鄉回來,我心中都有説不出的傷感,為什麼在物質越來越富有的這個時代,我的那個在心中已經生根的故鄉,怎麼會越來越有太重歷史的痕跡、蒼老的痕跡呢。
2007、1、23

故鄉瑣記(2)——漸冷的人情

記憶中的故鄉,就是一間間座北朝南的房子組成的小村莊,房子多是夯實的土牆,上面鋪蓋着稻草,也有家裏稍窮一點的,稻草中間夾雜着一些麥秸。當然也有幾間很寬敞的紅磚黑瓦房,在村子裏聳立着,那是村裏的大户人家。
在我的印象中,村子有三塊相對比較寬敞的空地,這是村子一年四季最熱鬧的地方。夏天的晚上,忙了一天的鄉里人,吃好晚飯洗好澡,然後就把自己家裏竹子或者木頭做的涼牀,搬到這寬敞的地方,休息納涼。月光靜靜的洗着村子,洗着那些讓莊稼人心裏踏實的房子、老樹、耕牛,男人、女人都很隨意地坐在自家的涼牀上,一邊用芭蕉扇子驅趕着嗡嗡來偵察的蚊蟲,一邊很坦然地拉着家常,絮叨着糧食收成、孩子學習、國家政策之類的話題,期間少不了很多淺淺或者爽朗的笑聲。圍着涼牀、圍着大人坐在那裏的厚實的身影,或者在更遠一點的曬場上,就是孩子奔跑的身影,就是孩子捉謎藏的喧鬧。整個村子儼然一幅和諧、快樂的樣子。到了冬天,這寬敞的地方一樣的熱鬧,只是涼牀換成了長凳子、方椅子,但那份熱鬧、那份融洽,依然和夏天的夜晚一樣。
而村子裏的多少大事情,比如誰家要娶媳婦、嫁閨女,哪家要蓋房子、添傢什,就在這拉家常的閒談中選好了日子、定好了方案、選好了辦事的人手。在這樣只有二、三十户的村子裏,只要遇到熱鬧的事情,紅事也罷、白事也好,出力的體重活是男人的,做飯、刷碗之類的細活當人是女人的,孩子在父親和母親之間打下手,跑龍套。活忙好了,事情辦完了,那三個寬敞的空地,就成了大飯店所在,幾張大方桌,端正的擺在那裏,每方都是一條長板凳,大人們坐在桌邊,孩子們圍在四周,吃飯的人開心,招待的主人更開心。當然,不僅僅是哪家有大事的時候,左鄰右舍都會伸出手來幫忙,就是一些小事,比如割稻栽秧、堆垛揚場,甚至換個水泵頭什麼的,只要誰家有人喊一聲,保證馬上就有幾個人站到他家門前。在這樣的一個村子了,大家都象一家人一樣,互親互幫互愛。
從故鄉出來20多年了,故鄉這樣濃烈的鄉情,一直在我血管裏流淌着,並教導着我如何愛人幫人。現在,每次回家,我總期盼着再能看到那種其樂融融的場面,只可惜已經是難得一見了。那些土牆草頂的老屋,早已被三層、四曾的樓房代替了,那三塊原來寬敞的空地,也被樓房完全擠佔了。更讓我不能理解的是,村子的富有、家庭的富裕,卻讓過去那種濃濃的鄉情越來越淡了。已經看不到幾十人坐在一起拉家常的場面了,相反看到的是總怕別人聽到的悄悄話,已經聽不到那些很開心的笑聲了,那些從眼中經過的人,總是腳步匆匆,皺着眉頭,一臉嚴肅;過去那種夜不閉户、甚至要飯的花子到門前也不防備的現象看不到了,看到的是緊閉的門、冰冷的鎖。這兩年,每次從故鄉回來,我的心中都會多一份寒氣,以至好幾次下決心不再踏上那塊土地,好讓記憶中的故鄉、童年的故鄉,能在我心中保留的更長久些,温暖我更長久些。只是那塊土地,已經在我心頭紮下了深根,儘管每一次回去,每一次都有些失望,但我還是一次次往回跑,一次次期待還能再見我那童年裏温暖、融洽、淳樸的故鄉。

2007、1、23

故鄉瑣記(3)——過年

春節,説來就來了,彷彿是在昨天,自己還在盤算節日的時間安排,現在春節就站在門前了。一想到每年節日期間不但要買這買那、忙東忙西,還要應付應付那天南海北的人情往來、沒完沒了的酒場飯局,心,就不自覺的緊張起來,接着頭皮也跟着發麻。
一直喜歡安靜,一直習慣能擠一點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但我畢竟是個凡人,也畢竟生活在這個喜歡喧譁吵鬧的年代,作為一個成人,一個和世俗有着千絲萬縷聯繫的平常人,我又不能不把真實的自己放下,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或許因為這個緣故,這使得我越發懷念那些在故鄉度過的春節。
清楚地記得,每年臘八,也就是農曆小年的早晨,家家户户都要放炮竹,忙着做粑粑獻祭給灶神,粑粑有很多種,糯米麪的、米麪和麥面混做的、麥麩子的,粑粑的餡有肉的,有肥肉渣的和菜肉混做的。那時候,我們家的窮,在方圓十里是響噹噹的有名,粑粑總以麥麩的居多,也有年景好的春節用米做粑粑的,但粑粑餡一律都是鹹菜的。當然不管什麼粑粑,只要一出鍋,我們兄弟幾個都會爭搶着吃。
[6]


送灶神的粑粑進了我們肚子以後,我們就愛趴在桌子或者窗台上,用小手託着瘦瘦的腮邦子,扳着小指頭,算着大年三十的到來。在我們的盼望中,鄉下彰顯出一派濃烈的節日氣氛,父母親開始忙着做米糖、做豆腐、買炮竹、置辦年貨,所謂年貨,也就是從自家種的菜園子裏,把蒜苗、青菜、菠菜、萵筍、香菜之類的素菜起回來,洗乾淨備用,到殺豬的富裕人家買上一、二斤豬肉,去兩公里外的鎮上買點粉絲、豆芽什麼的。這期間,我們這些孩子也不會閒着,除了給父母打雜做幫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寫春聯,紅紙從鎮上買回來,小心翼翼的裁好,自己磨墨,自己擬對聯,然後拿着勁一個個的寫,對聯寫好後,放在桌子板凳上晾着,一羣小孩子站在一旁,用是比比劃劃,寫春聯的孩子,就美滋滋的在一邊欣賞自己的傑作,小臉象早春裏的一朵花。
年貨置好了,對聯貼上了大門,大年三十就到了。在我們家鄉,一直有着在晚上吃年夜飯的習慣,但每年的除夕,我們總是一大早就忙忙起牀,然後圍着忙碌年夜飯的父母轉悠,等待除夕的到來。終於,夕陽開始西下了,不知誰家的鞭炮,最先宣佈的春節的來到,接着村子裏的鞭炮,就接連不斷的響起來,當自己的鞭炮在大門口化成一縷青煙時,我們一家人全部都坐到大方桌前,不等父親説話,我們就開始狼吞虎嚥了。一年的飯,就這一頓最豐盛,為這一頓飯,我們也盼望了很才行時間,所以,哪年的年夜飯,我都要吃到只打飽嗝,才肯放下筷子,儘管如此離開桌子前,還是要一步三回頭的看着桌上那條父母不準去吃的魚,在我們老家,男女老少都叫它看魚,春節每頓飯它都會在桌上,但一直醫藥等到初七之後,才允許吃,象徵着家裏年年有魚(餘)。
年夜飯吃好了,大人在忙着洗刷,孩子門則眼巴巴在等着父母給壓歲錢,錢拿到手後,任憑父母怎麼叫和招呼,我和弟弟門都會象一陣旋風,從家中跑出去。大年三十的晚上,村子裏有很多小賭場,打麻將的、抹紙牌的、推牌九的、壓塞子的。説是賭場,也就是最多兩、三塊錢輸贏的小娛樂,大人門坐在那裏,抽煙、吆喝、説笑,孩子門就圍着桌子看、跑、笑、嬉鬧,偶爾也會把一毛或者兩毛錢放到桌子上賭一回。這樣的生活一直要延續到三天年結束,這期間,父母不會罵我、打我,甚至不會呵斥我們,我們就象一隻沒拴翅膀的鳥,在村子裏瘋跑,在這家到那家之間亂飛,我們真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現在再想,這些留在童年中的記憶,就會象一幅幅畫,掛在我的腦海裏,讓我眷戀,讓我向往着什麼時間,還可以再做一個孩子,還可以去過不僅不愁吃穿、還可以一點壓力沒有的春節。
2007、2、15於養心齋

故鄉鎖記(4)——春天的田野

在我的記憶裏,故鄉的田野,一年四季就象一幅幅美麗的油畫,晾在大地上、藍天下,懸掛在我童年的倉庫裏,讓我什麼時候想起它時,都能問到油彩的香味,其斑斕的色彩讓我一次次地陶醉。
故鄉的田野,一個季節有一個季節的美,就象一個美人,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風韻,但最美的時刻還是在春季。三月,布穀鳥催播之後,冬眠的土地開始發力,冬天裏養精蓄鋭的麥苗油菜由青返綠,開始瘋長,這個時候走在田野裏,如果我們細心傾聽,我們就能見麥子和油菜拔節的聲音,這聲音會讓父老鄉親聽得眉開眼笑、心曠神怡,他們從這聲音裏,聽到的是豐收的歌,是收穫的喜悦。
五月之後,長江中下游平原,是真正春暖花開的季節了,在温暖春風的吹拂下,在綿綿春雨的滋潤下,在明媚陽光的照耀下,麥子首先懷孕抽穗,油菜接着開花分娩。這個時候,一塊麥地就象一塊綠毯子,毯子上沒有一點灰塵,沒有一點污漬,一塊接一塊的餓麥地連在一起,田野就成了大海的一角,成了大海剪裁下來的一部分,微風輕拂,麥苗一波接一波搖首跳舞,象大海里綿綿不絕的波浪。這是,會有一隻只啄過春泥的燕子,在這綠色的海上剪水,會有幾頭從春耕中偷出空閒的老牛,在麥地間的田埂上,邁着比老人悠閒、比哲人深沉的步子,放牛的牧童就騎在牛背上,吹着竹笛、唱着童謠,一幅怡然自得的樣子。
這個季節,和麥地爭搶莊稼人寵愛的就是開花的油菜了,雖然只是一小塊一小塊的,成為春天田野的點綴,其氣勢和聲勢遠不能和麥地相比,但自有另一番景象。和麥地毗鄰,在麥地不遠的地方,也有就在幾大片麥地中間的,是一些花兒開得正起勁的油菜,象一塊金色的毯子,在和麥地比着色彩、鬥着香味。如果説麥地是綠毯子,那這些小塊的油菜地就是金色的毯子,小巧玲瓏。麥地是大氣的美、磅礴的美,油菜則是秀麗的美、嬌柔的美,小巧嬌柔地我們不忍心用腳去觸她、用手去摸她,而只能站在她身邊,呆呆地欣賞她的美麗,吸吞她淡雅的香氣,妒忌那些翩翩的小蜜蜂,趴在她的臉上採着她的甜蜜,然後心滿意足的飛走再飛回來。
在麥地和菜地之間,還有一些塘、一些好沒來得及耕耘的水田,就如一塊塊碎鏡子,把太陽、白雲和一些成羣的鳥兒,攬到這春天的田野裏,讓麥子來欣賞,讓油菜來觀光,讓頑皮的我們來玩耍。清楚地記得,每年春季,在放學的黃昏,或者是不上課的週末,我都愛躲在油菜地裏,看着油菜花出神,或者很小心地去捉來採蜜的小蜜蜂。或者,就坐在麥地中間,看着那些在每地上空飛翔的鳥兒,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生出鳥一般的翅膀,然後任意地去飛啊飛。偶爾,也會站在水田或是池塘邊,把泥塊扔向水田、池塘的中央,看着被激起的水波,一圈圈向外擴散,又慢慢的平靜下來,心中沒有一點的壓力,沒有一絲的憂愁。

只可惜,這樣無憂無慮的日子太少了也太短了,進入中學、跨進大學門檻、走上工作崗位後,煩惱一個接着一個,幽怨的事情一件連着一件,生活的壓力一天比一天重,已經很難再有時間去看看天地,去享受一下大自然的美麗了。而我又是多麼的渴望,什麼時候能再回到故鄉,再能悠閒的坐在故鄉的田野裏,看看開花的油菜、摸摸抽穗的麥苗,領略故鄉田野的天籟之美,放鬆我在都市裏繃得緊而又緊的心絃,讓自己再做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或許,這隻能是我後半生的一個夢了。
2007、1、25於養心齋

故鄉的瑣記(5)——野草的妙用

就那些平常的草,就是那些一歲一枯榮的草,這麼多年了,它們一直長在我的心原上,好象它們就沒有枯的年月,沒有枯的時候。
細細算算,是在七十年代中期,那些不起眼的小草,在故鄉一年四季都有妙用。三月過後,草在河沿、田頭、路邊齊刷刷往上竄的時候,,他們的滅頂之災也很快就到來了。先是學校要,全校的師生都站在操場上,每個在學校的學生都按年級分配任務;然後是生產隊裏要,家家户户都一樣的要上交100斤。於是,田野裏、小河邊,到處是來“搶”草的大人孩子,説“搶“,是因為一塊長草的空地上,常常有好幾個人在那裏用手拔,用刀割,有時是一棵草,就有孩子們的兩隻、三隻甚至是更多的小手在爭奪。在這個季節,草突然成了人見人愛的寶貝,因為要交的草太多,往往還太急,於是我們常常就把根上有許多泥巴的草,或者是在水中浸泡過的草,往乾淨的青草中一放,在交給學校的時候矇混過關。草,交到學校以後,由學校和生產隊聯繫,再由社員把草拉到,和各家各户交來的草放到一起。好的拈出來喂牛,餘下的一律撒到田裏做肥料,叫綠肥。那時候,還沒有現在這些五花八門的肥料,偶爾上面計劃給的一點,生產隊平常也捨不得用,一定要到麥子抽穗、稻子揚花時做“追肥”。草。扔到水田裏,先是慢慢的嘔,然後再用腳把它踩到淤泥中,最後才犁田、打耙、栽秧。
草,這種植物,有着很強的生命力,經過春天的那一輪浩劫後,長勢更兇猛了,從四、五月份開始,在早上上學之前,下午放學之後,地間田頭河邊,還能看到孩子們割草的影子,只是不象開春不久那麼匆忙,更不會是你搶我奪了。而常常是幾個孩子在一起,順着河沿、田頭慢慢去找那些最嫩、最鮮亮的草才下刀。一直到九月底前,這短時間割回來的草主要是喂牛,牛在這幾個月是最忙也是最累的,所以,靠它吃飯的農人,捨不得虧待它,不但要給它乾淨清涼的水喝,經常帶它到池塘裏洗澡,在它住的地方用潮濕的樹枝薰蟲子、蚊子,還要給它喂細嫩的青草,據説,牛,吃的青草越好,就越能長膘,下地幹活就越有力氣。當然,草打回家中,偶爾也選一些上等的嫩草,鍘碎後再拌上些麥膚之類的精糧,來做餵鵝的飼料。
[6]


每年秋收過後,地開始為來年開春養精蓄鋭,農人開始閒下來,田埂上、池塘邊的小草,也慢慢由青變黃,由黃到枯了,這時鄉親們就開始了另一輪的收割:把田間地頭的草逐一的拔乾淨,那份細心認真的勁頭,比打掃自家的屋子、院子還要細心。不但草要連根拔出來,還常常把田埂河沿上的土,用鍬翻過來,這樣來年就會少許多草來和莊稼爭奪土地的肥力。拔起來的草,就晾曬在那裏,直曬到用手一紮,能聽到清脆的的響聲了,才會擔到家門前碼摞好,在寒冷的冬季,這些散發出清香的小草,不僅可以喂牛,還能生火做飯。
這就是故鄉的草,這就是記憶中的草。只是這些想起來親切的畫面,只存在我的回憶之中了。現在再回故鄉,房前屋後,田間地頭河岸上,到處都是叢生的雜草,和樹爭寵、和莊稼搶肥,和行人奪路。看到這樣的景象,我心中有種説不出的悲哀。我看着它們的時候,總是在想:這些謙卑的草,就象我們這些平常的人一樣,你把我們用好了,用到適合我們的地方,我們就能發力發熱發光,你忽視了我們,你遺忘了我們,我們就會成為社會的累贅、人類的負擔。
2007、1、26於養心齋

故鄉鎖記(6)——苦人族

難得回故里一趟,少不了要到田園中坐坐,一來可以逃避都市的腐塵濁氣,飽吸自由新鮮的空氣,放鬆自己僵硬的肌肉,繃緊的神經。更重要的可以親近那久違的土地,以示我對她感恩戴德的心情。這塊土地母親般哺育我的恩澤,我恐怕此生此世也無法回報,一段時間不親近她,我的心定然不安。儘管,曾是平整坦蕩的她,在承包到户後,已經被做成豆腐塊塊,但絲毫不能抹淡我對她的深愛之情。
過了二十多年的都市生活,儘管厭倦了那不起眼的小城,嚮往那種怡然自樂的田園。但一回到故鄉,看到那些用生命在和自然抗爭的鄉鄰,依然過着與幾十年前並無二異的生活,那種歸隱田園、情結南山的興致就喪失了大半。待坐到田園中,看到那些童年的玩伴,一個個皮膚黑亮、神情疲憊的臉朝黃土背朝天,修整那一塊田地,我想放鬆的心情,反而更加沉重了。其實,與其説是土地養育了農人,不如説是象我祖輩、父輩一樣勤勞的鄉里人,用血汗養育了土地,也養育了自己,養育了兒孫。
我們一直以農業大國標榜,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反覆強調一切工作要把農村、把最廣泛的農民利益放在首位。可放眼神州,從南到北,由東向西,累的是農民,苦的仍是農民。在追農村落後、農民生活貧苦的根由時,有人説是莊稼人不務正業,這實在有欠公平。暫且不説這話是否説地昧着良心,就算是屬實話,那農民不務正業的責任,又該由誰來負呢。
農人從耕耘播種,到施肥除草,一年四季,少有閒日,但如今對農業的保障能力實在低下,少收欠收是常有的事情,若遇上天公不成人之美,遇上旱災雨澇,不少農田直至會絕收,,這樣的年份,農民自然要白賠一年的辛勞、血汗,直至比血汗還貴重的本錢,為了生存,鄉里人就不得不精打細算,省吃儉用,以苦飢寒,如此還是常常飢而難温,温又難飽。就是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除了種子錢、農藥錢、化肥錢,繳了水費、電費、土地税、治安費、教育費、計劃生育費、鄉政幹部活動費等等、等等的牛毛税費,他們已所得無幾了。近兩年來,國家雖然看到了農業的危機,拯救的措施一個接一個出台,無奈天高皇帝遠,農村的土皇帝太多,那些措施落在實處的不及百分之一,我的父輩兄弟還是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不少沒到過在農村的人,總以為田園生活無拘無束,其實田家無閒人,即使婦孺老幼,成日荷鋤而出,能過上温飽平安的日子,已是農人的奢望了,哪還敢貪吃懶做,我是土生土長的鄉里人,在我小時候,一年吃一次肉,三年穿一件新衣,就是好日子了,上學時買本子鉛筆的錢,也是父母從口中省下的。如今回到故鄉,看白髮花花的老母,身強力壯的兄弟,仍吃辣醬喝稀粥,憑着自己種的白家羅卜扒乾飯,我心裏就酸酸的,淚就想流出眼眶,農村發展的步子和這個時代飛速向前的輪子,太不協調了,儘管,同幾十年前相比,他們已經少受飢寒威嚇,他們仍是這個時代最窮苦的人,也是苦人族。是他們不思進取,信奉命運,甘願受盡。不!他們是這個世界最忠厚的一個階層,也是最不願屈服的一個階層,只是由於想着他們的人少而又少,而啃他們的嘴,張大地象個無底的深淵。

屢屢目睹鄉鄰苦,我那歸鄉務農、自由自在的熱望早已涼透了。
2007、1、27於養心齋

故鄉鎖記(7)——放鴨子

我小的時候,做了好幾年的飼養員。説是做飼養員,無非就是在家中餵過豬、放過牛,養過雞、鵝和鴨子之類的家禽,在這些養過的家禽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放鴨子了。
清楚地記得,每年暑假,我都要把已經斤把重左右的鴨子,趕到田裏去放養。鴨是一種極通人性的動物,每天天還沒亮,不等父母親一而再、再而三的催我起來,鴨子們就在離我看護他們不遠處的圍子裏,一個勁的唱着早起的歌兒催我了。揉巴揉巴兩個眼皮不願分開的眼睛,拿起一根有細又長的竹竿,然後,輕輕咳嗽一聲,象是給它們發出的信號,這時鴨子們不叫了,都昂着脖子在等我,待我彎腰把圍子的門打開,那些早就在門前等得不耐煩的鴨子,爭先恐後的從圍子門往外湧。出了圍子的鴨,就象囚犯出了牢門,開始不受拘束的四散奔跑,這時非得嚎上幾聲,並用長長的竹竿敲敲地面,它們才會攏到一起。當然嚎的語言和聲音要是它們熟悉的,不然任憑你把嗓子嚎幹,竹竿敲斷,它們也還是自顧自地走自己的路。
幾十只鴨子攏在一起,跟在頭鴨的後面朝田裏走去,還唱着迎接新一天的歌兒,就象一支受過訓練的游擊隊。我就跟在這隊伍後面,不是用竹竿為它們指引方向,比如過小橋時把竹竿往爭着過的鴨子前面一放,它就會停下,然後一隻只的過,到了岔路口,把竹竿紡一天路上一攔,它們就會朝一天路走去。當然,也經常有鴨子不聽話的時候,比如一隻鴨子脱離大部隊單獨行動,這時,我就要跑過去把它趕回來或者捉回來,並用手敲敲它的腿或者腦袋,以示警告。當然,鴨子畢竟不是人,況且人也有不聽話的時候,何況這些鴨子呢。常常,走在半路上的頭鴨,會在我沒注意的時候,突然跳進池塘裏,接着聽到的就是撲通、撲通的跳水聲,任憑我怎麼樣叫和阻擋,也無濟於事。這個時候,我也只能乖乖地象它們一樣,撲通一聲跳到水中,指揮它們沿水路向既定的目標進發。
鴨子趕到田裏,就可以送一口氣了,餓了一夜的鴨子,一踏進剛收割過的稻田,只顧低頭覓食,象一羣幾天沒吃飯的散兵遊勇。這個時候,我這個飼養員就可以扎一個草團,坐在田埂上,想屬於我們孩子的心事。當然,能這樣清閒地坐在田埂上的日子,還是太少,大多數日子,我要跟在覓食的鴨子後面,好不讓其他家的鴨羣混到一起。那個時候,幾乎家家户户都養鴨子,而且在暑假的時候都是趕到田裏來放養,常常是一塊田裏有幾羣鴨子,這個時候最怕也是最頭疼的事情就是鴨子們混到一起。兩家或者幾家混到一起的鴨子,常常是鴨子不會找主人,我們這些鴨官也很難認出自己家的鴨子。為此,哪年暑假鴨子出籠前,誰都要給自己家的鴨子身上做上些特殊的記號,如在鴨膀子上塗漆、在脖子上拴上紅頭繩子什麼的。儘管這樣,要把兩家或者幾家混到一起的鴨子,一隻只分開,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為此,幾個放鴨的孩子總是要跟在自家的鴨子後面。把各家的鴨子圈在田的一角。儘量不讓幾家的鴨子混成一大羣。
當然,放鴨的都是些孩子,都有分心或者大意的時候,每每這個時刻,不是自己家的鴨子,一隻、兩隻跑進別的鴨羣,就是自己家的鴨羣闖入一兩隻不速之客,常常,一場動物比武就這麼開始了。這些看似什麼不知道的傢伙,其實什麼都清楚,一隻或幾隻鴨子陌生的面孔闖進自己的陣營,馬上就有好事的鴨子圍上來,圍着陌生者轉悠或者表現地親暱,其實呢是在嗅對方的氣味,一旦發現氣味不對,馬上就叫起來開始進攻,於是就有更多的鴨子跟着圍過來,戰鬥就這樣開始了,有時是一對一,也有幾對一的。別看鴨子們平時淑女似的,一旦打起來就變得異常兇悍,只要一咬到對方的羽毛就不肯鬆口,非要扯下幾根後在繼續咬下一口。遇到這樣的時刻,我們這些鴨官得馬上趕過去,呵斥着用竹竿或者動手把它們分開,不然它們當中最後肯定有變得和禿鷲茶不多,這樣,我們回到家裏就免不了要受父母一頓呵斥甚至是屁股捱打。
[6]


放鴨子其實是件很苦的事情,但時間一長,我們這些鴨官和鴨子之間就有了感情,偶爾一天、兩天因為其他事情而聽不到它們的叫聲,心裏就象少了什麼。最難受的還是賣鴨子的時候,那時候家裏很窮,暑假裏養一羣鴨子,就解決了開學時的書本和學費。在暑假裏養大喂肥的鴨子,到了秋天就要捉到集鎮上去賣,賣給飯館裏,賣給那些家裏蓋房子或者娶媳婦的人家。知道賣出去的鴨子,等者他們的都是一把刀,所以每次父母捉鴨子去賣的時候,我都躲在屋子裏不敢出來。被賣的鴨子好象也知道自己命運似的,所以在被捉的時候叫的都特別哀婉淒涼,絕沒有我放養中偶爾捉它們時的怪順。我已經有快三十年沒再做過飼養員了,但現在只要一看到鴨子,特別是在菜市裏看到圈在籠子裏待賣的鴨子,我的心中就有鴨子淒涼的叫聲,那聲音只叫我的脊樑骨都發涼,這也是我始終不啃吃鴨子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十年過去了,三十年只是彈指一揮,在都市呆久了,就容易想到小時候放鴨子的事情,就不止一次夢見自己還在水田裏趕着鴨子走動。放鴨子是苦,但苦中有樂趣,苦而不累,不象現在在都市裏,不僅僅忙,不僅僅苦,而且還累,還是身子和心靈的勞累。
2007、1、29於養心齋

故鄉瑣記(8)——故鄉的野菜

到江南出差,幾個同行者執意在鬧市中找了一家鄉間小飯店吃野菜,上桌的很多野菜,我都叫不出名字,但吃在嘴裏清淡而香,嚼着嚼着,這些野菜一下字就把我拉回了故鄉,拉回了吃野菜的童年。許許多多我吃過的野菜,都一一走過來,攤在我已經有些渾濁的眼中。
我最先看到的就是那種叫鵝兒長(音)的野菜,鵝兒長顧名思義就可以看出是長型的,和爬根草相類似,葉如三月裏柳葉,生長的旺季當在農曆四月以後,主要長在麥地或者是油菜地間的田溝裏。鵝兒長受鄉里人親徠的主要原因是嫩,那細長飽滿的莖,一掐就是亮晶晶的水,鮮亮透明,用舌頭舔舔,味涼而甘。我清楚得記得每年的春天,我都要挎着小竹籃,到田間去採鵝兒長,一採就是一籃子作為一家人中午的菜。鵝兒長可以涼拌,但最好的吃飯是清炒,因為涼拌前用開水一灼,就把草中那些清甜的乳汁擠盡了,就減少的鵝兒長的營養。炒鵝兒長最好是用素油,也有些人家在炒好後放點豬油的,這樣,鵝兒長就既有了野菜的清香,也有了葷菜的濃香,吃起來口感更好。

故鄉的春天,還有一種被人喜愛的野菜叫馬齒菡,一般生長在有水溝的田埂上,馬齒菡以紫色為多,也有白色的,它不象鵝兒長那樣鮮嫩。馬齒菡莖很厚實,連又小又圓的葉子也比一般野菜的葉子厚了很多,所以一籃子馬齒菡炒出來要比一籃子鵝兒長多出許多。這大概也是鄉里鄉親喜歡這種野菜的緣故。採回來的馬齒菡首先要用稻草灰多揉幾次,這樣就可以去除馬齒菡裏很重的土腥氣,所以馬齒菡還有一個名字叫灰灰菜。用草灰揉過的馬齒菡,要拿到池塘裏多清洗幾次,炒時以烈火和葷油為宜,還要適當加點葱花,這樣馬齒菡炒出來既容易熟,還不會爛得沒有一點野菜的味道。馬齒菡還適合拌上少許的麥面,在放在青蘆葦葉子的竹鋪子上清蒸,蒸好後滴上加點芝麻油,那該算上春天裏最好的糧食了。
故鄉是道地的水鄉,到處是清水照天的池塘,每年夏天,池塘裏都生長一種叫季扎果的東西,是鄉里男女老幼都喜歡的蔬菜。但要把這種長在水裏的傢伙,變成口中美味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季扎果是一種長出水面的類似石榴樣的果實,所以也有水石榴的美稱,但真正好吃的卻是水下的莖。但季扎果和它的莖上都有密密的、象月季花杆上一樣多的刺,稍微不留神就會被扎,一旦刺入肉中,不僅疼痛難忍,而且極不易挑出來。所以每年夏天我們去採它時,都是在長竹竿上幫上鐮刀,然後把它割斷,待果和莖漂上水面時,再撈上來小心翼翼地用指尖捏着放進籃子了。季扎果的米一把做零食吃,季扎果的莖適宜涼拌,把帶刺的皮撕下來,然後放入鹹鹽、葱段,紅椒絲、和稍許甜醋,醃製個把小時,就是夏季裏最好的下飯菜。
到了立秋前後,故鄉的另一道野菜就上市了,那就是醃菱角菜或者熱調菱角菜。菱角是生長在水裏的植物,結出的菱角米,可生吃可煮熟吃,還可以剝去外殼煮稀飯喝,不僅如此,菱角菜也可以做成很好的美味。菱角菜繁殖極為迅速,初夏,或然有那麼一天,一個孩子用手指着裏村基不遠的池塘,高喊一聲:“菱角”,這時怕還是嫩嫩的一棵,待到第二天再看,已經是好幾棵了,半月以後,池塘裏邊到處浮着這種野生植物了。菱角菜不喜密,太多的菱角菜擠在一起,結出的菱角就少而小,於是我們就按照父母的要求,划着圓圓的小木盆,把那些多餘的菱角菜掐斷帶上岸來做菜吃。菱角菜撈上來,把葉子去掉,只留下莖洗淨待用。菱角菜適宜熱調,為的是去除菱角菜裏濃重的水性氣,做法是待水燒開後,將菱角菜倒進去,稍微在滾沸的水中翻抄幾下,然後出鍋用涼水一衝,再用手將莖中多餘的水份擰乾,放上鹽、醋、麻油和少許的辣椒醬拌勻,這是不要説吃,就是聞聞,也有一種誘人的香味只往鼻子裏鑽。熱拌的菱角菜,香、脆、辣味俱有,特適合吃剛上市的新米飯。菱角菜還可以醃製後再用辣油爆,,那是菱角米下市以後的事情了。
在我的故鄉,還有一種可口的野菜——山芋梗子,其實説是梗子並不合適,梗子應當是莖的意思,但我們吃的確實莖到葉子之間的的那一段。山芋梗子做出來也好吃,但做起來比較麻煩,麻煩之一是把梗子從還在生長的山芋藤子上剪下來,這可是技術活,因為剪的梗子太老就不能吃,太嫩有影響山芋生長,最好的是選老梗和新梗之間的那幾段。梗子剪回家中,還要花很多時間,把梗子上那層薄薄的紅皮去掉,只留下那白白的莖,然後用葱或者蒜瓣清炒。當然也有不去掉外皮就直接炒的,這樣不僅沒有了淡淡的香味,相反還有一股澀舌頭的味道。
這些在故鄉極為平常的野菜,在那個艱苦的歲月,不僅常常作為下飯的蔬菜,遇上糧食緊張的年月,還用來果腹充飢。也可以説,在我小的時候,這些鄉間的植物,救過許多人家大人孩子的命,所以,現在説起它們或者聽到它們的名字,都感到特別的親切。
2007、1、30於養心齋

故鄉瑣記(9)——鬧春荒

坐在辦公室明亮的大玻璃窗前,陽光明晃晃的披在身上,給我一種融融的暖意,看着辦公桌上的日曆寫着——明天(2月4日)立春,我的心中陡然湧出“春荒”兩個字。
十五歲之前,我最怕的就是春天了。春節剛過,家裏葦厙裏存放的口糧,一天比一天下的快,剛進三月,就能見到厙底了,到地裏走走,麥子才剛剛開始拔節,正是青黃不接時。這個時候,肯定有那麼一個晚上,一定能聽見父母在夜裏不止一次的歎息和嘀咕,我知道又要開始春荒了,這麼一想,肚子竟然也不自覺的開始咕嚕起來,彷彿已經半個月沒吃飯似的。第二天早晨,雞還沒打鳴,就聽見家裏大門吱呀一聲開了,然後是母親小聲的叮嚀和父親漸行漸遠的腳步。
父親是到幾十裏外的姑媽家挑山芋乾子,姑媽家在山區,適合栽種紅芋,每年秋天起紅芋時,姑媽家都會把分給自己家的紅芋切成一片片的曬乾,然後等待年後父親去挑回來供一家人度春荒。每年春天,父親至少要到姑媽家去三趟,沒趟都會挑上二百來斤左右的紅芋乾子回到家中。在此後的兩個多月時間裏,紅芋乾子就成了一家人的主食,早晚肯定是紅芋乾子稀飯,説是稀飯,也只是很少的一把米,放上幾斤紅芋乾子,然後熬成水是水、米是米、紅芋乾子是紅芋乾子的稀粥,中午的飯也一樣離不開紅芋乾子,常常是米飯上蒸紅芋乾子,也有把紅芋乾子和米放到一起做成乾飯的,但不管怎麼做,米是每頓都比紅芋乾子少。紅芋乾子有很強的抗飢餓功效,兩碗紅芋乾子乾飯下肚後,包準半天不會再感到飢餓。但紅芋乾子的營養價值極低,只要吃上半個月,人不僅回面黃肌瘦,而且面部和腿就會出現浮腫,我不止一次看見母親用手去按父親的小腿,也不止一次看見父親被按的小腿上深深陷下去的小窩窩。
[6]


那時候,我們弟兄四個都在長身體的關鍵年齡,看着我們幾個孩子一天不一天消瘦,父母親經常長吁短歎,我每年都會看見母親偷坐在灶前暗暗的抹淚,還能看見她把稀飯或者乾飯中的米,一粒粒的望父親和我們幾個孩子的碗裏拈。就是這樣,也不能去除我們對紅芋乾子的恐懼,滿足我們對大米飯的渴望,有那麼兩年,可以説我對紅芋乾子已經有了厭惡之極的惡感,為了能吃上一碗白米飯,我甚至揹着父母親偷偷在上學的中午到外面要過飯,因為我知道如果讓父母知道這樣的事情,會極端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儘管紅芋乾子已經吃到全家人都討厭的地步,但還是難以讓一家人頓頓都填飽肚皮,為此,每年鬧春荒的時候,採野菜是我們家中幾個孩子比不可少的家務之一。採回來的野菜,或炒或蒸,滴上幾滴豬油,雖然也沒什麼營養,但在我們這些孩子眼中已經是上等美味了,可惜那時候採野菜的孩子太多,能採一點能吃的野菜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難得多才點野菜的中午,我們弟兄四個一點要吃到打着草腥味的飽嗝才肯放碗。

鬧春荒的季節,最盼望的就是下春雨了,這都不是因為下雨天可以不下地幹活,一天只要吃上兩頓,就可以少聞一頓紅芋乾子的味道,還因為下雨時,麥地和油菜地裏的水要望池塘裏放,池塘裏喜歡戲水的鯽魚和鯉魚,就會沿着流淌的水往田裏遊,我們就有了飽食魚肉、飽飲魚湯的好機會。我清楚的記得每年春雨綿綿的日子,田野裏到處是頭帶斗笠、身穿蓑衣的孩子,也有大人象孩子一樣在田間地頭轉悠的,人人手中都提着一個小網兜或者小竹籃子,而每個人最終或多或少都有所收穫。那個時候,只要逢雨,我肯定是在那些孩子的行列裏,和一些別的孩子不同的是,許多孩子都希望能逮到大一點的鯉魚、青混一類的大魚,而我更希望多捕點鯽魚、白條類的小魚,因為抓到的大魚總是要被父母拿到街上邁掉,然後換一點油、鹽、火柴什麼的,只有沒人看上眼的小魚才可以自己家裏吃,畢竟,我還是個孩子。
或許鬧春荒的艱苦,給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所以,儘管已經有很長時間沒過那種春荒裏愁吃、愁喝的日子了,但那些日子、那些日子裏的心情,卻一直在影響着我,這大概也是我一直不太喜歡春天、而喜歡收穫的秋天的主要原因。在衣食無憂的今天,我一直過着樸素的生活,我一直關注着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地層的人,大概也是因為春荒在我心中留下了太重的陰影吧
2007、2、3於養心齋

故鄉瑣記(10)——快樂的童年

大概是小時候家裏生活太艱苦的緣故,現在細細想想,所有和童年連在一起的快樂事情,都是和吃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那些有趣的事情,一直象一幅幅油畫或者是電影的拷貝,就藏在我生命的最深處,只要打開那扇門,它們就從我的腦海裏逐一掠過。童年之中有許許多多快樂的趣事,秋天捉迷藏、冬天堆雪人、春天坐在牛背上悠悠唱牧歌,最令人陶醉的自然是抓河魚、掏鳥蛋、摸河蚌、捕鼈釣鱔了。
抓河魚:四月之後,麥子開始瘋狂拔節,油菜也象和麥子在競賽似的長高,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明晃晃的太陽,但天公就是不作美,春雨一個勁的下,積攢在地裏的雨水,必須樣儘快地排放到池塘裏,。這樣的季節,我們總是常常吵鬧着要和大人一道去地裏給麥子和油菜放水,因為,這樣可以去抓河魚。穿着雨蓑衣,戴着竹斗笠或者打着油布傘,光着細嫩的小腳丫,我們從一塊地走向另一塊地,只要有放水的地方,就有我們孩子的小身影。雨,綿綿地從頭頂上落下來,地裏的水,沿着排水溝嘩嘩地淌着,那些戲水的魚搖頭擺尾,逆水而上,它們不知道這忘形的得意之刻,就是滅頂之災來臨之時。田野裏常常能聽到我們抓到魚時的盡情地歡呼,引得一羣孩子會爭先恐後地朝歡呼的方向跑去。看着,在網兜或者竹籃裏跳動掙扎的魚,我們這些孩子總會有人説一句:誰叫你不老實呢。
掏鳥蛋:故鄉生活着許多鳥兒,都是些和鄉里人一樣平常樸實的飛禽,比如燕子、麻雀什麼的。這些鳥喜歡把窩建在屋檐下或者樹杈上,每年春天,但我們看到原來許多雙飛雙宿的鳥兒,開始只有一隻進進出出,就知道鳥窩裏有鳥蛋了,另一隻鳥兒正在窩裏孵小鳥呢,於是我們就一個鳥窩一個鳥窩的去掏鳥蛋了。大人下地以後,我們幾個頑皮的孩子開始在村子裏轉悠,發現搭建在樹上的鳥窩,就按照事先的約定,有一個孩子爬樹,其他孩子站在樹下,仰着小腦袋看着爬樹的孩子,象猴子一樣噌噌地爬上去,這是窩中的鳥兒會發出憤怒的叫聲,招引一羣鳥兒飛過來抗議,最終鳥兒也只能戀戀不捨地從窩裏飛開,這是在樹上的孩子,就回把鳥蛋裝進事先縫製好布兜裏,用繩子繫好往下放,下面的孩子,則小心翼翼的接着,生怕打爛勝利的果實。在屋檐下的鳥窩裏掏鳥蛋是更輕鬆的事情,但也有遇到以外的,那就是鳥窩的鳥蛋被一條蛇當成了美味,伸手去鳥窩裏掏的孩子,抓到的是一跳滑溜溜的東西,常常會嚇地大叫一聲,然後從站着的桌子或者椅子上摔下來,這時肯定有不允許我們打擾鳥兒的老人趕過來,看着還躺在地上沒爬起來的孩子,趁者臉罵一句:誰叫你做壞事的,這就是報應。
摸河蚌:六月以後,那慢慢熱起來了,池塘裏的河蚌經過一個春天的生長,也慢慢肥起來,摸河蚌的季節就來了。常常是在下午或者是傍晚,幾個一般大的孩子,扛着自己家圓形木盆,來到池塘邊,然後把短褲脱下來往樹杈一搭,光溜溜地撲通一聲就跳進池塘了。摸河蚌也算是個技術活,説是摸河蚌不如説踩河蚌更準確,人下到池塘裏後,先是沿着池塘四周,小心翼翼地用兩隻小腳在池塘底尋找河蚌,小心就小心這兩隻小腳用的力度上,因為很多河蚌是把自己藏在淤泥之中的,用裏小了,就會錯過它狡猾的蹤跡,但用裏大了,又怕被我們平常扔在池塘裏的破罐子、破瓶的碎片劃爛雙腳。用腳摸到了河蚌,然後就要屏住熟悉,潛入水中用雙手把河蚌摳出泥中,再浮出水面放到木盆裏,也有不用潛水,只是用腳指頭把河蚌從泥中挖出來,用雙腳夾着望水面上送,再用手接住,放到盆中。繞着池塘四周摸了一圈又一圈,估計河蚌撥摸地差不多了,我們就開始向深水去進攻,當然,這隻有象我這樣有很好水性的孩子才能去,屏住呼吸,一頭扎進幾米深的水中,用雙手在池塘底一塊塊的觸摸,發現河蚌就摳出來浮上水面放到盆裏,然後再扎進水中,偶爾也有一次抱着兩個大河蚌浮出水面的,這必然會招來很多小夥伴的羨慕或者妒忌。摸回來的河蚌,常常是去了外客,再用白麪一抹,然後放到鐵鍋了蒸出來,佐以鹽、醋和油,就是莊稼人夏天最有營養的補品,每次摸河蚌回來,看見父母和兄弟吃地有滋有味,我就會開心地笑起來,這大概就是自豪吧。
釣魚兒:故鄉的四周,是大大小小的荷塘,與荷塘相倚的是或長或方的水田。每年七、八月間,是垂鈎的旺季,每家都會有一兩位行家,在鈎鱔捕鼈中一顯伸手。釣鱔是件容易的活,一根二尺左右的線,穿系五號和六號家用針,用橫懸空中的針穿上紅色的蚯蚓,放到晚稻剛插下去的田中,夜深人靜時,鱔從洞中出來覓食,看見蚯蚓,便囫圇吞下去,待它感到有詐,針已卡住喉管,這個時刻,我們就輕鬆地收鈎。釣鱔實是容易,只是作為釣餌的蚯蚓是難得珍品,釣鱔季節,小村會被我們翻過一遍又一遍,能生長紅蚯蚓的每個角落,我們都不會放過。釣鱔的同時,就是捕鼈,其實也就是釣鼈,雖然方法與釣鱔極為相似,卻要難得多了。針是相同大小,但線卻是上等結實的好線,釣鉺要用鮮豬肝。那年月,為了買半斤豬肝,早上四點,我們就得趕往四里外的小鎮去排隊,豬肚買回來,為了防止變味變色,就用一種土方法:把豬肝放進大口瓶中密封,然後用不透水的油布層層包-好後,用繩子拴牢放在水塘中,偶爾一次兩次,豬肝被滲進去的水泡得發白,我們就會心疼幾天。釣鼈第一件難事就是選點。鼈比鱔狡滑多了,因此,釣釣必須下在遠離人羣的地方,且是水草極少的塘口,要是在村莊周圍,必須是樹木成蔭的僻靜處。釣鼈第二個難題是從下釣到收鈎的時間,必須把握好,時間短了,老鼈不易上鈎,時間長了,大鼈又易逃脱。常常在下鈎以後,便來回巡視,遇有鈎線繃地堅的,便斷定鼈已上鈎,不過池塘裏的一些魚兒,也有時和我們開玩笑。釣鼈最難,當數收鈎了,鼈魚吞下用針穿的豬肝,才發現被針卡住了脖子,就拼命掙扎,以圖逃脱,有時抱住一團水草,有時則纏住一盤樹根。起鈎的時候,常常要站到水中,順着鈎線、慢慢尋找鼈魚之所在,待查明真相後,再用自編的撈簍,請它上岸入籠。偶爾也有掙斷鈎線、逃之夭夭的,遇上那種情況,只能空歎一聲,惋惜不已。那時,釣鱔捕鼈,只當一件趣事,一天晚上下來,少則幾斤,多可達幾十斤。第二天早晨,常揹着竹簍,高興地去趕早市,賣它個八角到一元錢一斤。也有例外留在家中改善生活的,屆時,全家老小,都會多吃上一碗米摻紅芋幹煮的乾飯。

[6]


2007、2、4於養心齋

故鄉瑣記(1)——故園印象

那是個很平常的村子,在長江北岸,離江堤直線距離不超過三公里,距沿江開放城市蕪湖有二十公里。
或許離長江太近的緣故,村子的四周都是水,是那種村裏人叫塘的水,只有一些曲而窄的細細的土路,象一根根血管,把村子和外面的世界連在了一起。塘或圓或方,也有曲曲折折説不清形狀的,但一律都是清水,故鄉的人、牲畜和地裏的莊稼都是吃這塘裏的水,當然,鄉里人也是用這水刷馬桶、洗衣服、蓋房子。
塘,最安靜是在冬天,漣漪微起的塘,象一面大鏡子,把天整齊的裝進去,讓日月星星在塘底行走,讓白雲和一些不願到外地過冬的鳥兒,在她懷裏飄蕩飛翔。春天一到,這冬眠的塘就開始不安寧了,先是田裏一些多餘的渾水要她暫前盛着,然後是一兩條冬季住在塘底的魚兒,浮到水面上翻跟頭,接着一支兩支性急的荷葉、菱角,就突然從水中伸出腦袋。塘,最美是在盛夏以後,一片片綠油油的菱角,象割據的諸侯,泊在水面上;荷葉象一頂頂晾在塘面上的帽子,一朵朵荷花、荷箭,從荷葉中仰起頭,搶奪孩子們的目光和驚歎;一羣羣的魚兒,慢悠悠地在水中散步,一葉葉小舟常常從塘的這邊盪到那邊,最讓塘心旌搖盪的是孩子們在塘水裏嬉戲的身子,象一條條來回遊戈的大魚。到了秋季,荷花謝菱葉殘,蘆絮就開始在塘的水面上鳧着了,還有一對對戲水的鴛鴦、覓食的野鴨,讓塘開始有了寧靜前的適應和準備。
沿塘站着的就是樹了,樹有很多種,楝樹、槐書、棗樹,但最多的還是楊柳,把村子、把村子裏的人和牲畜,就抱在懷中。這些普通平常的樹,春天開始發芽,開始招蜂引鳥,開始讓沉浸在節日氣氛裏的村子煥然一新,開始讓閒了一個冬天的村裏人為春耕做準備。到了夏天,樹的葉子,遮住了太陽、擋住了露水,白天,莊稼人喜歡在樹下吃飯、拉個家常、歇個晌午,晚上。累了一天的村裏人,男女老少,都喜歡把鋪搭在樹下,然後安靜的進入夢鄉。夏天一過,這些樹就開始忙忙地落葉了,好在冬天到來後,把陽光就讓給村莊、讓給村子裏高高矮矮的房子,讓給房子前坐在那裏曬冬的老人、孩子、小貓和小狗們。這些看似平常的樹,在莊稼人眼裏可不平常,村子人蓋房用它們,結婚做傢俱用它們,拴個牛圈個狗用它們,甚至死後入土是還離不開它們。在我記憶的故鄉里,村裏村外,走到哪裏,都有這些樹的影子,它們就象村子裏那些樸實的人一樣,把自己和村子的命運緊緊連在了一起。
在樹的懷中安靜坐着、被塘守護的村子,就靠着一條條細細的泥土路連着村外的世界,在我的記憶中,故鄉的路,雨天一腳踩下去、然後要用很大力氣才能拔出來,晴天看見的就是一行被人踩得發白的腳印。十年前,故鄉的村邊,修了一條几十米寬的通江大道,但村子和大道的連接路,還是那樣的瘦,那樣的讓人走在上面就有種辛酸的感覺。
最近幾年,我每年都要回那個村子看看,村子裏的房子雖然越蓋越好了,但每年我看到的路還是那樣的路,樹還是那些樹,塘還是那樣的塘,只是路好象在雜草中顯得更窄了,樹也比以前有了蒼老的感覺,還有那些塘,一年比一年瘦,一年比一年渾濁。每年從故鄉回來,我心中都有説不出的傷感,為什麼在物質越來越富有的這個時代,我的那個在心中已經生根的故鄉,怎麼會越來越有太重歷史的痕跡、蒼老的痕跡呢。
2007、1、23

故鄉瑣記(2)——漸冷的人情

記憶中的故鄉,就是一間間座北朝南的房子組成的小村莊,房子多是夯實的土牆,上面鋪蓋着稻草,也有家裏稍窮一點的,稻草中間夾雜着一些麥秸。當然也有幾間很寬敞的紅磚黑瓦房,在村子裏聳立着,那是村裏的大户人家。
在我的印象中,村子有三塊相對比較寬敞的空地,這是村子一年四季最熱鬧的地方。夏天的晚上,忙了一天的鄉里人,吃好晚飯洗好澡,然後就把自己家裏竹子或者木頭做的涼牀,搬到這寬敞的地方,休息納涼。月光靜靜的洗着村子,洗着那些讓莊稼人心裏踏實的房子、老樹、耕牛,男人、女人都很隨意地坐在自家的涼牀上,一邊用芭蕉扇子驅趕着嗡嗡來偵察的蚊蟲,一邊很坦然地拉着家常,絮叨着糧食收成、孩子學習、國家政策之類的話題,期間少不了很多淺淺或者爽朗的笑聲。圍着涼牀、圍着大人坐在那裏的厚實的身影,或者在更遠一點的曬場上,就是孩子奔跑的身影,就是孩子捉謎藏的喧鬧。整個村子儼然一幅和諧、快樂的樣子。到了冬天,這寬敞的地方一樣的熱鬧,只是涼牀換成了長凳子、方椅子,但那份熱鬧、那份融洽,依然和夏天的夜晚一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