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的讀後感通用15篇

來源:文書谷 7.29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字經的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字經的讀後感通用15篇

三字經的讀後感1

嗯,沒啥吃驚的,沒上國小的時候就讀了唐詩,百家姓也看了,12歲之前也開始接觸諸子了,歷史書也沒少看,恰恰就是沒有看三字經。這次為了自己的外甥讀書,買了本三字經,不是啥圖文的,就是地道的中華書局出的,一點都不fancy。看了之後還是挺有感觸的:

為學者,必有初。國小終,至四書...四書通,孝經熟。如六經,始可讀...經既明,方讀子....經子通,讀諸史.....這個説明了讀書的順序,三字經作為啟蒙讀物,四書學習做人的基礎,六經則是進一步闡述儒家的思想,只有等建立了明確的人身觀世界觀(説難聽了就是所謂的對錯的判斷之後)才進一步的去讀諸子,等這些都明白了才開始去接觸歷史。這個順序説明了一個基本的道理,書不是亂讀的,一切都要循序漸進,所謂的`少不讀三國,老不讀水滸也是這個道理,小時候不能上來就接觸所謂的諸子百家,更不能直接的去開始讀歷史。經史,經史,只有明白了經才能去理解史,只有明白了自己才能去看這個世界。我爸很多年前就説我不是不讀書,而是讀書讀多了還沒人教,最開始沒什麼理解,以後逐步發現了讀書卻是要有這個步驟,我小時候讀的第一本字書應該是孫子兵法,然後通過這個開始研究兵家,通過兵家而去了解歷史,通過歷史去學習法家,通過法家來去了解自己還有這個世界。

結果雖然不能算是差,但是我沒辦法接受所謂的對錯善惡,歷史上的對錯又是什麼呢:因為勝者為王敗者賊,所以成功者不會被指責,那麼為了成功不擇手段也是合理的。雖然我覺得現實就是如此,但是這也是種悲劇吧,果然人才人才,成才之前應該學會怎麼做人。

三字經的讀後感2

同學們,你們猜一猜:我小時候最熟悉的順口溜是什麼嗎?告訴你吧:那就是《三字經》。也許你會問:《三字經》是順口溜嗎?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你:它不僅是一本賦予我豐富知識的順口溜,還是一個鞭策我學習和教育我做人的“好老師”。

《三字經》這本書充滿着童趣,就連作者的名字——宋儒王應麟也讓我覺得好奇。它是我國古代影響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兒童啟蒙讀物之一,流傳已達千年之久。其中有許多經典的語句家喻户曉,婦孺皆知,被譽為“千古一奇書”。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三字成句,和諧押韻,朗朗上口。每當我讀它的時候,不禁感歎:應麟爺爺,你是多麼聰明,多麼有才華!能洞察一切事物,一定是個非常認真而細心的人。我要向你學習!

《三字經》的內容豐富,不僅使我增長了知識,還讓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明白了許多道理。譬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告訴我們,年輕時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到老的時候,就什麼作為也沒有。“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又讓我明白了:我們做子女的,從小就應該懂得尊敬老師和朋友,孝敬老人這些禮儀常識。

《三字經》是我生活中的一盞明燈,給我指明瞭方向。記得,媽媽去桃源學習了,沒人帶我回家。上課時,我的思緒早已飛到窗外,老師叫了我一聲,我才回過神來,我羞愧得無地自容。這時,我突然想起:“人不學,不知義。”我再也不敢上課走神了。

《三字經》是永不退色的經典,是文學的寶藏。它用一篇又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它是一片蔚藍的大海,而我是一條小魚,我自由自在的在裏面遨遊。

三字經的讀後感3

我從小就喜歡讀《三字經》。我也一直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裏。因為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有感觸。

“幼不學,老何為”呢?所以我們現在要勤奮好學,不懂九月不恥下問,讀書必須懂得“學則智,不學則愚,有不滿則進步”這些道路都是通過求知無坦途,學問無捷徑而得來的。“親師友,習禮儀”是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親人,老師和朋友就必須要敏而好學。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經過雕琢,就不能成玉器,着説明了一個道理,就是要我們努力學習,不然長大後就不等成大器。

經過讀《三字經》讓我知道了:“夏有禹,商有湯。夏傳子,家天下。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太祖興,國大明。清順治,據神京。復漢土,民國興。”這些人都是因為知道了這些責任,明責任,負責任才去為國家作出無私奉獻。我們國家每個人都應該這樣:一人立志,萬夫莫敵,“因為每個人都把成功的祕訣當作自己的.堅定目標。成功是希望與奮鬥的結合,那麼我們都會和平相處,讀了歷史書,考試時要按時記載,通過古到今,如果親眼所見者,都會明白學習的敵人其實都是因為自己的滿足。

讀了《三字經》後,我的感受更深了,因為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説:”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奮鬥力,要有高尚情操。因為坦白就猶如是城市和勇敢的生成物質,我們要擁有良書,喲工友益友,擁有一顆純潔的人,這會是理想中最完美的生活。用你那純樸的心靈去體驗別人的困苦不堪,可以去聽見遠方的呼喚。讓你去了解,去親近社會與大自然。

三字經的讀後感4

《三字經》是一部家喻户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我們從小就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勤奮好學,今天,我也認真地回顧這本書。

這本書出自南宋宋元的王應麟,它概括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及中國傳統文化。主要用三字詞簡練、生動的.寫出一些為人處事和歷史故事,教育我們、培養我們。如:“孔融讓梨,孟母三遷……”這些故事使我學到不少東西,領悟不少道理。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當我讀到這裏時,感到十分羞愧,對於已經上六年級的我竟還不能專心致志地學習,正所謂“一心不可二用”。現在仔細回想,對於平常的學習生活,我是否做到在課餘時間也花心思學習,我是否做到對學習專心到志,一絲不苟呢?想到這裏我深表慚愧,決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做到在課餘時間也專心致志地學習。

當然,作為一名六年級的學習,我們也不能只注重學習成績,更重要的在於孝敬父母,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在書中有一句話更是深深打動我:“香九齡,能温席,孝子親,所當執”。我記得在小時候,父母經常講這個故事我聽,説得是黃香在幾歲的時候,母親離世,他和父親相依為命,他待父親十分孝順。酷夏時,他為父親扇涼枕蓆;寒冬時,他為父親温暖被褥。回想起這篇故事時,我不禁淚如泉湧,對於長年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我不僅沒為他們端過一次水,盛過一碗飯,洗過一次腳,相反,我還總是埋怨他們不回來照顧我,現在正是我們回報父母,報效祖國之時,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做祖國的棟樑之才,報效祖國,回報父母!

這本書不僅講述許多生動的故事,更是告訴我許多道理,它讓我明白: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奮好學,誠實守信,能夠讀到如此好的名著,何樂而不為?

三字經的讀後感5

大概我三歲的時候,媽媽就讓我背三誦《三字經》只是那會,盡覺得《三字》經朗朗上口,像唱歌兒似的,並沒能理解其中的道理。隨着年齡的增長,在日常生活中我接觸越來越多的《三字經》,並帶着幾分不解與好奇。拿起《三字經》好好的細讀起來,感慨也油然而生。

“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

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在寒冷的冬天替父親温曖冰冷的被窩。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吃,自已吃小的。而今我也九歲,總是無條件向父母索取卻未曾説聲“謝謝!”並把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只要是我想要的,張口就要。與弟弟相處,也經常因為一點零食或一個玩具就大打出手。相比起來,我真是自愧不如。《三字經》短短的十幾個字,竟把孝敬與謙讓講的淋漓盡致啊。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話説晉朝車胤買不起油燈,把螢火蟲裝紗袋照明讀書,孫康家貧就借大雪的反光來讀書。在如此的環境中,都沒有停止過學習。而現今,包括我身邊的`同學,個個條件都好,可卻沒人能勤奮學習,只要有時間全是要麼面對電視機,或抱着電腦,手機玩遊戲,錯過良好的學習時機,浪費大量的時間。

“揚名聲,顯父母。”

獲得好的名聲,為父母爭光。這句話就是我不太贊同的,不管是學習,還是獲得好的名聲,全是為自已,而不是為別人,人不是為爭光而學習,學習是要不斷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讓生活變得更好!不過對於以前那個封建制度下的學者,揚名聲,的確可顯家底。我們只需汲取其精華。

《三字經》是中華文化的寶典,句句都是經典,值得我們不斷地去學習。

三字經的讀後感6

錢教授以其深厚的國學功底解讀《三字經》,借鑑古人、融匯歷史、貫通現代,將積澱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用生動的語言,鮮活的事例演繹成當今社會生活道德規範的寶典。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內容廣泛,包括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經典啟蒙讀物和小百科。即使在今天,也仍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功用。錢教授認為,《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讀完之後我感覺《錢文忠解讀〈三字經〉》的學習對象是父母和教師,而教育對象才是兒童學生,《錢文忠解讀〈三字經〉》是一部供父母和教師教育孩子用的讀本而非兒童讀物。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講教,即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理由、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規律。第二部分講教的內容。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像一根線,他的解讀把文化、哲學、宗教、社會、經濟、文學等等一顆顆珠子串起來。第三部分是學的`部分,以眾多學習的例子,強調努力學習的重要意義。

讀完之後,做為一名教師,“教不嚴,師之惰”一直迴響在我耳邊。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教師地位之高,從天、地、君、親、師的排序就可以看出:上有天,下有地,中有皇帝,有父母、有祖父母,接着天地君親,第五就是老師。儒家思想講究師道尊嚴,強調教師的絕對權威。在中國的傳統當中,老師必須嚴格教育。教書先生甚至可以責罰不認真讀書的皇子。

三字經的讀後感7

你知道《三字經》是怎樣的一本書嗎?它在我們中國可以説是家喻户曉了,古人的第一本書就是《三字經》。當你經過我們的教室時,總能聽到我們朗朗的`讀書聲,我們個個精神飽滿,坐在坐位上孜孜不倦地讀着《三字經》。

《三字經》中讓我印象很深的句子是: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你看,古人沒有書,也知道要勤奮刻苦地讀着書,他們很窮,但他們把字寫在蒲草上,刻在竹簡上,想方設法能讓自己讀到書,太令我感動了!你瞧,“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古代的大文學家孔子認小神童項橐為師,向他學琴,一個大文學家,還勤奮地學習,他真謙虛呀!才不像我,考試考了第一就驕傲地不得了,瞧不起別人,好像我是危猛的老虎,別人是膽小的老鼠似的,聽了這句三字經,我非常慚愧。你瞧:“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古人把頭髮拴在一根繩子上,把繩子拴在樑上,防止他睡着,還有人在要睡着時用錐子刺大腿,而且沒有人教他,是自學的,真讓我佩服;車胤沒有錢買油燈,就把螢火蟲放在袋子裏當油燈用,孫康利用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雖然沒有錢,但學習很勤奮,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三字經》猶如一顆明珠,閃閃發光,裏面的許多哲理值得我們學習。

三字經的讀後感8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大家也許知道,烏鴉是被人厭惡的生物,代表着倒黴,而其實烏鴉另外還有外號,叫“孝鳥”。據説烏鴉是很孝敬父母的,大烏鴉老了,飛不動了,小烏鴉就天天飛來飛去,四處尋找食物,食物找到了,自己一般都捨不得吃,而將食物餵給父母。因為烏鴉特別講究孝敬父母,所以古人就把它叫做“孝鳥”,而且對它這種行為”稱作“烏鴉反哺。

在人的一生中,對自己思情最深的絕對是父母,因為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辛勤地將我們哺育成人,我們的成長中凝結着父母的心血,每一個人都是在父母的百般呵護和辛苦撫養下慢慢成長,並且逐漸變得成熟的。一個人,如果對給予自己生命的辛勤哺育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報答,不知孝敬,那就喪失了人生來就有良心,那是沒有道德可言的。某些成功人士認為,給父母親吃的、穿的、喝的,並且每個月往家裏寄幾個錢就是孝敬父母的話,那你再看看三字經中的“香九齡 能温席,孝與親,所當執。”意思是在冬天的時候黃香為父親温暖牀被,他自己很冷,但父親每個冬天的夜晚都很暖和,這種孝順的品質,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效法的。

給父母捶一次背,揉揉肩膀,給父母洗一次腳,跟他們談談學校的生活和學習,用好的成績回報他們,就是我們對他們的孝敬,我們要用盡全力去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我也要更好地努力學習,長大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當我也成為成功人士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將是父母、是他們費盡千辛萬苦將我撫養成人,我要做的就是用行動孝敬他們,用最真摯的愛去報答他們。

三字經的讀後感9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最後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裏面講的是古聖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樣,長大為國。、為民、為自己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於後代。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可以留着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可現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只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並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今天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着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隻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並且這種快樂就像夏天裏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可以享受一下這種快樂,不過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後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後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不過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快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間,品嚐學習“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經的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最後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裏面講的是古聖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長大為國。、為民、為自己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於後代。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可以留着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可現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只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並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今天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着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隻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並且這種快樂就像夏天裏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可以享受一下這種快樂,不過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後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後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不過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快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間,品嚐學習“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經的讀後感11

我剛讀一年級不久,就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陳老師説,它能將我們步入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神殿堂,讀了它,能夠讓我們做博學兒童,它就是我的啟蒙經典——《三字經》。從此,我對《三字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可是,《三字經》讀起來並不那麼簡單,平時很長的課文我都能倒背如流,而《三字經》卻讓我焦頭爛額,雖然字數少,卻很不容易背。和藹可親的陳老師對我説:“孩子,咱們應該先弄清楚它的意思,明白古人給我們講了什麼道理後才會更容易背誦,因為古語跟我們今天的語言有區別哦!”這一招果然很靈,我能背誦很多則《三字經》了。

一天,我放學回到家裏,書包一放,搖控板一按,就與我親愛的`喜羊羊見面了,媽媽説:“孩子,你能背一下《三字經》的第三十二則嗎?”“能!”我一聽,來了精神,流利地揹着:“頭懸樑,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它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它告訴我們要勤奮刻苦學習。”哦,我明白了,媽媽是在告訴我要先做完作業才能看電視,這就是老師説的要“學以致用”呀,看來這《三字經》做起來比讀起來更難。

所以,《三字經》不僅會讀,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去行動。通過學習《三字經》,我明白了“人之初,性本善”;從“孔融讓梨”中我明白了做人要謙讓;從“孟母教子”中我明白了學習要持之以恆。怎麼樣,小朋友們,我學得還不錯吧?你想成為人見人愛的孩子嗎?那塊來讀《三字經》吧!

三字經的讀後感12

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古時候孟子的母親為了給孟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就搬了三次大家。有一次還不到放學的時候,孟子就回來了,孟母知道是他又逃學了,就生氣地把織布的梭子折斷了。並且告訴孟子織布要一寸一寸地織,才能織成。但是沒有了梭子還能織成布嗎?學習也是一樣道理,半途而廢什麼時候才能成才啊呢?孟子聽後恍然大悟,從此發奮學習,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自己的媽媽,她為了我的學習花費了很多的心思,不僅給我買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品,還在每個假期專門給我補了課,。以前我不理解他們的做法,以為這都是父母應該做的,所以不知道珍惜,當我貪玩的時候,媽媽嘮叨我幾句我就會滿臉不高興,有時還要頂撞幾句,學了國學書籍《三字經》後,我終於明白他們的苦心,媽媽是希望我好好學習,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又比如∶“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講的是九歲的黃香就是個非常孝順的孩子,冬天把被窩暖熱後才讓父親去入睡。讀了這些故事,我也有了學習的榜樣,知道了要為父母多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國學書籍《三字經》裏的故事很多,每一個都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也告訴了我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真是讓我受益無窮啊!

三字經的讀後感13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最後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裏面講的是古聖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樣,長大為國。、為民、為自己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於後代。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可以留着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可現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只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並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今天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着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隻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並且這種快樂就像夏天裏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可以享受一下這種快樂,不過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後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後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不過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快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間,品嚐學習“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經的讀後感14

論語》、《弟子規》、《三字經》等經典詩文,誦讀朗朗上口,歷史典故也多,既能多識字,還敍説了中國人從古時起,就有很好的美德和衞生習慣;教我要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愛護幼小……對我的啟蒙教育影響很大。

幼兒園時,我就開始背誦《三字經》了。爸爸説,意思不懂沒關係,只要有興趣背誦,上學後就會慢慢明白其中的道理。爸爸媽媽鼓勵我,把《三字經》當成兒歌經常背誦,於是,我每天吟唱着“人之初,性本善”,敲開了知識的大門,走進了經典的世界。

上國小後,在周老師嚴格督促下,每天我都必背一首古詩、誦讀《三字經》。通過《元日》、《春日》、《春曉》等描寫春天的古詩;夏天的《小池》;秋天的《菊花》;冬天的《鬆》和《梅花》……讓我知道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風景還可以這樣描寫的;從中學到許多歷史、地理知識和人生道理。如“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從小就要尊敬師長,學習各種禮節,孝敬、體諒父母。“融四歲,能讓梨”,就是要懂得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頭懸樑,錐刺股;如囊螢,如映雪。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就是告誡每一個人,要想學有所成,一生都要勤奮學習。在周老師耐心指導下,慢慢地,我對這些古詩、文有了感覺,常常會有感而發,嘗試着編打油詩。

就是這本《三字經》,打破了我沉睡的心靈,讓聖潔的'陽光照進來,以前我對長輩百般

依賴,啥事都幫我安排好,誦背後,覺得非常慚愧。學會能做的事情盡力做,多體諒大人

辛苦,幫做一些家務,孝順父母,好好學習,待人禮貌謙讓,團結互助。

《三字經》你教會我做人的道理;《三字經》你指引我學習的方向。《三字經》我要感謝你!因為有你的伴隨,我才會這麼快樂的成長!

三字經的讀後感15

你知道《三字經》是怎樣的一本書嗎?它在我們中國可以説是家喻户曉了,古人的第一本書就是《三字經》,這本書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是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於世界之巔,源遠流長。

《三字經》以少兒啟蒙讀物為代表的作品最為典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含義簡單易懂,還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許多知識,正所謂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它的`意思就是説:東漢時有個叫黃香的人,從小就非常孝順。他九歲時,常常在冬天父親還沒上牀睡覺之前,自己先躺在冰冷的牀上,把被子温熱了才請父親睡覺。夏天他就先用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請父親歇息。

讀到這裏,我慚愧地想:我和黃香相比,真是天地之別呀,生活中的我,放學回到家,就一屁股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從來沒有想過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呀。爸爸媽媽平時既要上班,又要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多麼辛苦呀!記得有一次,媽媽剛下班回來,叫我把碗筷端去客桌,我死活都賴在紅木椅上,大聲喊:“你自己吧,大結局了。”説完,又賴在椅子上看電視。吃飯了,媽媽沒幫我拿碗筷,我也無可無奈,拖拖拉拉去拿。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藴含着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