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後感【薦】

來源:文書谷 2.65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字經》讀後感【薦】

《三字經》讀後感1

自宋朝開始,《三字經》已有七百多年曆史,大約一千一百多個字,已算得上是家喻户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極易成誦。其內容,包括我國的傳統教育,農業、地理、天文以及道德,還有一些民間傳説等受到歷代世人們所傳承。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講的是西漢人路温舒用蒲草編成席子用來抄書;公孫弘自己製作竹簡用來抄書。他們的生活都很貧苦,沒有錢來買書,但是自己卻能做到勤奮自勉、刻苦學習。“頭懸樑,錐刺股。彼不練,自勤奮。”講的是漢代時期的孫敬為了防止自己讀書時打瞌睡,把頭髮吊在了房樑上;戰國時的蘇秦讀書犯困的時候,就會用錐子來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學習時,懶惰便是最大的敵人,好學之心,便可使你在學習之路上所向無敵。

你望天上繁星點點,一顆星星有它不同的意義,獨一無二,可能它們的形狀會相同,可每顆星星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不是嗎?正如《三字經》一般,每一句,都代表了不同的含義,代表了不同的道理,彰顯了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學好《三字經》,不僅能在學習上給予自己莫大的幫助,更是對古人們智慧結晶的尊重。

《三字經》讀後感2

疫情期間,我在家讀了一本感興趣的書——《三字經》,看了一遍又一遍。這本書上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有數百句,它精闢地用文字總結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透徹地瞭解了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真告訴了我不少知識。

《三字經》包含多方面的知識,如歷史故事、古今賢文、人生哲理等,雖然只有三個字,但是它言簡意賅,簡潔明瞭,能讓我們的心靈受到滋潤。我讀《三字經》後,覺得它對我幫助很大,它不僅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哲理,明白瞭如何做人,還讓我開闊了視野,領略到了中華上下五千年來的悠久文化。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孔融讓梨的.故事了。孔融雖然只有4歲,但是卻懂得謙讓,將大梨讓給更年幼的孩子,要是換作是生活中的孩子,準會吵吵嚷嚷地要吃大梨。但是孔融卻很謙遜,比一般的孩子要懂事得多。作為福彩的一員,我們有何理由不去學習孔融的謙遜禮讓?

《三字經》最後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們去深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勤奮努力地學習,一定會獲得成功,而天天玩樂、懶惰是沒有益處的。我們要引以為戒,應該勉勵自己努力去學習。這可以説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它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可虛度歲月,蹉跎光陰。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明天呢?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勝它,並要持之以恆,不斷的超越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三字經》讀後感3

初會《三字經》,是剛入國小時的事。那時的我只是一個懵懂無知,踏入學校不久的孩童,哪裏懂得那些文字後藴藏的深厚哲理,可是是應對學校佈置下的經典誦讀的任務,不得已而為之。所以,雖是記得個滾瓜爛熟,卻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含義,能博得教師的一兩句表揚也就滿足了。

再讀《三字經》,依然是不得已而為之。開始本以為只要會背就行,心中還暗自雀躍了一番,默默感激了荷花池國小的啟蒙教育,幫我省卻了再次背誦的時間。可教師接下來需要理解的要求讓我長歎一聲,不得不無奈的又拾起這部當初讓自我頭痛至極的奇文怪字。可是,畢竟是年長了七歲,隨着時間的流淌,我的人生閲歷已早已大大超越了七年前的自我,對古文字也有了必須的理解本事,再加之是在假期,時間上更為充裕,重拾這部著作,不必如同當年那般囫圇吞棗。細細品味後,我開始漸漸明白當中所藴含的深刻哲理,領略到那些三字短句的魅力所在,徹底顛覆了我原有的`對《三字經》所下的定義。這看似一個個短小精煉的語句,卻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博古通今,字字含義深刻,句句深入人心,凝聚了古人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各個領域的思想精髓,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真可謂“半部論語治天下”!

開學之後,在博通古文的胡教師的指引下又讀《三字經》,更是有了不一樣的驚喜,不一樣的收穫。讀《三字經》,方知孔孟之練達睿智,歷史之廣博豐富,中華文化之深奧精微。“中不偏,庸不易”,“不為拘泥,不為偏激,尋求適度、適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上帝賦予了我們每個人成為璞玉的機會,可是,為何人與人之間竟會存在這麼大的差別,是社會不公嗎?是先天註定的嗎?不,我想這些都不足以構成我們墮落、頹廢的理由。要想得到更多,就必須得學會付出努力。像播種一般,僅有灑下汗水,辛勤付出,才能迎來收穫成功的果實。如果今日的你不把握大好時光,不努力學習,卻整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為自我的懶惰尋理由,整日怨天尤人,那麼將來你註定一事無成。如果你願意刻苦磨練自我,願意為自我的明天努力付出,那你必須會苦盡甘來,上帝定會賜予你變為璞玉的機會。我們的明天就掌握在自我手中,相信今日的你定不會錯失成為美玉的機會。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我們從小就應當學會孝敬父母,感恩父母,這是作為“人”所必須遵從的準則。父母給予了我們至深至純的愛,從小到大,他們為我們操碎了心,我們一點一滴的提高都離不開父母的辛勤培育,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深深牽絆着他們的心。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孝順父母,不心懷感恩。想想今日,有多少孩子以青春期、叛逆期作為藉口,理直氣壯地頂撞父母,與父母鬧得不可開交。又有多少人不斷為自我找尋藉口,想着日後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珍惜眼前人,善待為我們無怨無悔付出的父母吧,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流淚,錯過了才道惋惜。

都説不一樣的年齡段讀《三國演義》、《紅樓夢》之類的名著會有不一樣的感慨,我想,讀《三字經》也是如此吧。或許,再過十年,或是更久以後,我回頭再來翻閲這幼兒時期開始的啟蒙教育讀本,從中得到的感悟又會是另一番境界了……

《三字經》讀後感4

前幾天,我在教室裏的圖書角找到了一本書——《三字經》,裏面有許多感人的小故事。當我讀到“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的時候,想到九歲的小黃香竟然能用自己的身體去温暖爸爸媽媽冰冷的被窩,這是何等的愛啊!我深深的佩服着小黃香,她是多麼孝順,多麼懂事啊!

而我自己呢?已經十歲了,卻沒有做過幾件對爸爸媽媽孝順的事情,還總是頂撞他們,他們辛辛苦苦在外面掙的錢,而我卻大手大腳,看見什麼買什麼,還不聽話。

爸爸在工地上工作是多麼危險啊!又一次,我聽爸爸説工地上有一個人差一點就從很高的地方落了下來。有時,他們的手會出血,那是因為工地上有一些風裏的東西,很容易把手劃傷。媽媽在廠裏工作是多麼的累啊!每天都要上12個小時的.班,有時還要上夜班。每次放學回家,我都看到媽媽吐出來的痰有一些髒東西,那些髒東西在喉嚨裏是多麼難受啊!爸爸媽媽的工作是多麼辛苦啊!

爸爸媽媽對我的愛是無窮的:當我生病時,他們會來照顧我、。關心我,當我的手凍僵時,他們會親自給我熬藥,當我學習下降時,他們會親自輔導我……爸爸媽媽為了我,一直在外面打工掙錢,受苦受累。

讀完《三字經》,它讓我知道:一定要認真對待這份深深的愛。從現在起,一定要做個誠實守信、不貪便宜的人。長大了要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還要更孝順爸爸媽媽和親人……

《三字經》讀後感5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人人都可以讀書,但讀書有得法與不得法的區別。讀書不得法,就可能讀不懂,讀不透,甚至越讀越糊塗;只有讀書得法,才可能學到知識,有所收益。

歐陽修善於積少成多,發明了“計字日通”讀書法。歐陽修根據自己的需要,精選了《孝經》、《論語》、《詩經》等十部書,規定自己每天要熟讀300字,這樣他用了三年半時間就將這十部書熟讀完畢。然後,他再規定自己每天背誦150個字,這樣只用了七年時間就背熟了。每日定量計字,細水長流,積少成多,同樣可以學到大量的知識。

從小,我就喜歡讀書。因為讀書能給我帶來無限樂趣,和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書是知識的海洋,是人類生活的營養品,書是開啟智慧寶庫的鑰匙。讀書,能夠獲得智慧,使我變得更加聰明。

有一次,媽媽讓我把煮熟的雞蛋放進冰箱裏,我卻不留意把它們和生雞蛋放在一起了。“這可怎麼辦呢?”媽媽着急地説。就在這時,我突然想起在一本書上看過怎樣分辨生雞蛋和熟雞蛋的辦法,於是我把雞蛋一個個的從冰箱裏拿出來,在桌子上轉。書上説,轉的飛快平穩的`是熟雞蛋,轉的緩慢搖晃的是生雞蛋。所以很快,我就把它們分辨出來了,媽媽連連誇我。

書,雖然看起來是枯燥的,呆板的,但其實你只要用心去感受書中的每個字的含義,相信你很快就會愛上讀書的。高爾基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6

在誦讀《三字經》的過程中,我漸漸明白了許多的故事和道理。從“孟母三遷”到“黃香温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昔孟母,擇鄰處”,讓我更加了解了《孟母三遷》這個故事,也懂得了媽媽對我的愛。還記得,一年級下期半期考試前,我在廁所裏不小心摔了一跤,下巴裂開了一條口,鮮血直流,當時痛得我哇哇大哭!老師知道後,急忙給我媽媽打電話。過一會兒,媽媽急匆匆趕來把我送到了醫院。醫生檢查後説,傷口要縫針。媽媽身體直打抖,擔心縫針會留下傷疤,不得已還是答應了。在縫針的時候,媽媽閉着眼睛不敢看。我知道,媽媽心裏很難受,媽媽非常愛我!“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裏找”,媽媽對我的愛還有很多……

“香九齡,能温席”,讓我懂得了要尊敬、關愛自己的父母。還記得,媽媽的腰一直疼,我勸她早點看醫生,媽媽一有空,我就給她捶捶背、揉揉肩。媽媽下班累了,我幫媽媽拿拖鞋。媽媽口渴了,我給媽媽遞飲料。媽媽不開心的時候,我逗媽媽樂呵呵……

“孟母三遷”讓我感動,“黃香温席”讓我行動。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愛我的媽媽!

《三字經》讀後感7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媽媽在廬山買了一套書給我。這套書的總稱是《中國古典文庫》,裏面有《三字經》、《增廣賢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歡《三字經》。

《三字經》裏我最喜歡這一句三字經: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定會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為的。年輕人應該經常用這兩句話告誡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

一讀這句話,我就想起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問:“老奶奶,你磨鐵杵做什麼呀?”老奶奶説:“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問:“這麼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説:“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鐵杵一定會磨成針。”李白聽了,後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後來成為了大詩人。

三字經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着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時間,要珍惜每一分鐘,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恆心、有耐心,一步一步來。

《三字經》讀後感8

我家有一本《三字經》。一開始看不懂,後來爺爺一邊陪我讀一邊給我講解,我才明白了它的意思,學會了很多道理,我覺得這是一本很有用的書。

“人之初,信本善。信相近,習相遠。”這幾句的意思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爺爺告訴我,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頭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必須時刻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專心一致,時時不能放鬆。原來,爸爸媽媽嚴格要求我是為了我好,我更能體會他們的良苦用心了,這都是,《三字經》的功勞啊!“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幾句的意思是這樣的: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一個人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後總是要後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記住這樣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三字經》還有很多值得我探究的道理,我一定要好好讀《三字經》。

《三字經》讀後感9

初會《三字經》,是剛入國小時的事。那時的我只是一個懵懂無知,踏入校園不久的孩童,哪裏懂得那些文字後藴藏的深厚哲理,但是是應對學校佈置下的經典誦讀的任務,不得已而為之。因此,雖是記得個滾瓜爛熟,卻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含義,能博得老師的一兩句表揚也就滿足了。

再讀《三字經》,依然是不得已而為之。開始本以為只要會背就行,心中還暗自雀躍了一番,默默感謝了荷花池國小的啟蒙教育,幫我省卻了再次背誦的時刻。可老師接下來需要明白的要求讓我長歎一聲,不得不無奈的又拾起這部當初讓自己頭痛至極的奇文怪字。但是,畢竟是年長了七歲,隨着時刻的流淌,我的人生閲歷已早已大大超越了七年前的自己,對古文字也有了必須的明白潛質,再加之是在假期,時刻上更為充裕,重拾這部著作,不必如同當年那般囫圇吞棗。細細品味後,我開始漸漸明白當中所藴含的深刻哲理,領略到那些三字短句的魅力所在,徹底顛覆了我原有的對《三字經》所下的定義。這看似一個個短小精煉的語句,卻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博古通今,字字含義深刻,句句深入人心,凝聚了古人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各個領域的思想精髓,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真可謂“半部論語治天下”!

開學之後,在博通古文的胡老師的指引下又讀《三字經》,更是有了不一樣的驚喜,不一樣的收穫。讀《三字經》,方知孔孟之練達睿智,歷史之廣博豐富,中華文化之深奧精微。“中不偏,庸不易”,“不為拘泥,不為偏激,尋求適度、適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上帝賦予了我們每個人成為璞玉的機會,但是,為何人與人之間竟會存在這麼大的差別,是社會不公嗎?是先天註定的嗎?不,我想這些都不足以構成我們墮落、頹廢的理由。要想得到更多,就務必得學會付出發奮。像播種一般,只有灑下汗水,辛勤付出,才能迎來收穫成功的果實。如果這天的你不把握大好時光,不發奮學習,卻整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為自己的懶惰尋理由,整日怨天尤人,那麼將來你註定一事無成。如果你願意刻苦磨練自己,願意為自己的明天發奮付出,那你必須會苦盡甘來,上帝定會賜予你變為璞玉的機會。我們的明天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堅信這天的你定不會錯失成為美玉的'機會。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我們從小就就應學會孝敬父母,感恩父母,這是作為“人”所務必遵從的準則。父母給予了我們至深至純的愛,從小到大,他們為我們操碎了心,我們一點一滴的進步都離不開父母的辛勤培育,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深深牽絆着他們的心。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孝順父母,不心懷感恩。想想這天,有多少孩子以青春期、叛逆期作為藉口,理直氣壯地頂撞父母,與父母鬧得不可開交。又有多少人不斷為自己找尋藉口,想着日後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珍惜眼前人,善待為我們無怨無悔付出的父母吧,不好等到失去了才去流淚,錯過了才道惋惜。

都説不一樣的年齡段讀《三國演義》、《紅樓夢》之類的名著會有不一樣的感慨,我想,讀《三字經》也是如此吧。或許,再過十年,或是更久以後,我回頭再來翻閲這幼兒時期開始的啟蒙教育讀本,從中得到的感悟又會是另一番境界了。。。。。。

《三字經》讀後感10

説起三字經,那可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瑰寶。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

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小時候,通俗地把它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可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大,可是,由於生活環境的不一樣,差別會越來越大。

在這本書中,我懂得了對於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古時,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幼時,也因“心不專”而受到教師的教誨,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教師。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為什麼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我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為什麼不用心一點兒呢?

也懂得了做人的準則,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中國悠久的歷史,許許多多我們國小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接觸的知識,比如,我讀了《三字經》中講歷史的部分,清楚得明白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

這就是三字經,是一本歷史悠久的書;引領我們走向真確方向的書。

《三字經》讀後感11

放假了,我要讀一本書。爺爺説:“再讀一讀《三字經》吧!”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背過《三字經》,但是不懂得什麼意思。這一次我要和爺爺一起讀,儘量讀懂一些。

《三字經》是南宋著名的學者、教育家、政治家王應麟為教育本族子弟讀書編寫的。《三字經》全文1320個字,三字一句,通俗、順口、易記。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户曉。它是中國傳統蒙學的讀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三字經》裏有好多成語故事。如“孔融讓梨”、“孟母擇鄰”、“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這些故事都給人以深刻的.啟發。

《三字經》用360個字概括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講了許多歷史故事。為我們今後學習中國歷史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很喜歡《三字經》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兩句話。意思是説,一塊美玉如果不經過精雕細琢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精緻的玉器,人如果不認真學習,就永遠不會懂得許多知識和道理。所以要懂更多的道理,就應該從小認真學習。

《三字經》結尾時説:“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這就告訴我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後悔的。

《三字經》是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讓我們就和這位朋友密切接觸吧!

《三字經》讀後感12

去年,爸爸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我認真地讀了起來,發現它還真的是“耐人尋味”呀!它講述的是人們做人的準則,是一本十分具有啟示性的書,我就從其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穫。

《三字經》裏我最喜歡這兩句:“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這兩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使我懂得要孝順長輩、要懂得謙讓。想想我以前,都是衣來張口、飯來張口,所有事情都是爸爸媽媽幫我安排好。我明白了這兩個故事後,覺得十分慚愧,決定要向他們學習,不僅僅要自我的事情自我做,還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並要孝順父母;在和同學、朋友們一齊時,不要逞強,要懂得禮讓。

有一天中午,我放學回到家,看到媽媽躺在牀上睡着了,我忽然想起媽媽昨晚上夜班,天亮了才回來。“是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我把書包輕輕地放下,躡手躡腳走到廚房,學着媽媽的樣貌,繫上圍裙、淘米、洗菜……

當我把飯菜端到桌子上時,爸爸回來了,一臉驚訝地看着我:“我們家的小公主什麼時候學會做飯了?”“我不知做得好不好吃,請你先嚐一下吧!”“只要是你做的,必須是最好吃的!”媽媽不知什麼時候也湊了過來,滿眼淚花地對我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又大聲地讀起了《三字經》。《三字經》,我人生的路燈,它將照亮我前進的征途。

《三字經》讀後感13

三字經是一本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好書,它可以用幾個字代替我們十幾個字,它也可以用幾個字描述我們用幾十個字也描述不了的歷史故事,比如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剛剛出生的時候本性是善良的',性情也都一樣。只是應為後天的生活環境於所受的教育不同,性格與所受的教育不同,性格與行為習慣產生了很大的差別。這麼多的字就只被12個字代替了,這就是古人的智慧。

我從年前就開始背,到了現在我已經背了半本書了,我背的不熟,但我任然堅持每天背3段。應為我一讀起來就不想停下來,這上面的故事太好看了。

其中一個故事裏的曹丕當上了皇上以後,因為嫉妒曹植的過人才智想把曹植殺死,便把他召到宮裏,説:“我限你在7步之內作成一首詩,曹植作的詩的內容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意思是;我們本是親兄弟,為什麼要互相殘殺呢?曹丕聽了以後羞愧的無地自容,便放了曹植,從這個故事中我看見了古人的陰險和智慧。

《三字經》讀後感14

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我三字經了,其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黃香九歲就知道替爸爸暖被窩,;孔融四歲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孝悌為人之本!仁慈而和善的情性是所有各種品性中最可愛的。

烏鴉長大了,還要反哺自己的父母,作為小朋友的我們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的!

“首孝悌,次見聞!”古老的`文字已一語道破做人的輕重之處啊!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我三字經了,其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黃香九歲就知道替爸爸暖被窩,;孔融四歲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孝悌為人之本!仁慈而和善的情性是所有各種品性中最可愛的。

烏鴉長大了,還要反哺自己的父母,作為小朋友的我們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的!

“首孝悌,次見聞!”古老的文字已一語道破做人的輕重之處啊!孝悌為人之本

《三字經》讀後感15

在我牀頭的書架上有一本《三字經》,那是二年級的時候媽媽幫我買的。我經常會拿出來讀一讀,我知道《三字經》要朗朗呤誦和細細品讀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精髓。

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地學習,兒童時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正如《三字經》裏所説:“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段話告訴我們:小孩子不努力學習,這是很不妥當的。如果幼年不好好讀書學習,那麼到老的`時候還能有什麼作為呢?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因為我知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三字經》中這一段:“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我也印象特別深刻。這段話説的是:宋朝著名文學家蘇洵(號老泉)年少的時候不努力學習,直到二十七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當他年事已高的時候尚且悔恨自己的年幼無知因而發奮補救。我們這些小孩子更應當趁早努力讀書,用心思考問題。通過這段話我也更深刻地體會到:“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深刻道理。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奮發圖強,要不就真的只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了。

《三字經》中的經典還有好多好多,真是舉不勝舉。我每次讀它都如同沐浴在先賢的靈光下,受益匪淺。它真是我們一生中不可不讀的國學經典,以後我一定要多讀這類的經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