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瓊林》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06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學瓊林》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學瓊林》讀後感

《幼學瓊林》讀後感1

我讀了《幼學瓊林》。小的時候這本書是我的睡前小故事,媽媽講,我聽,朦朦朧朧地知道了一些歷史故事。現在我認識字了,自己讀起這本書,另有一番,懂得了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理解了傳統文化的精髓。

《幼學瓊林》初為明人程登吉編著,全書分為四卷,涉及天文地理、歲月時辰、朝廷內務、文臣武職、家庭婚姻、親眷有朋、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內容,如一幅長長的畫卷,集中展示了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與文化的各個側面。中國一直流傳一句話:讀了《增廣》會説話,讀了《幼學》走天下,足見《幼學瓊林》的影響力之大。

讀完這本書,我首先了解了許多歷史人物和他們的故事。無面見江東,項羽羞歸故里,我為項羽壯懷激烈的英雄氣概所折服;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我知道了做人要有傲骨,要做品德的人;韶華不再,吾輩須當惜陰,我為匡衡珍惜的行為所,體會到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真正含義……

其次書裏對許多的成語出處作了介紹,可以讓我們掌握了不少的成語典故和四字詞語,對我們今後的有很大。其中有杞人憂天、少見多怪、精衞填海、朝三暮四、前倨後恭、鑿壁偷光、毛遂自薦、言過其實、破釜沉舟、盲人摸象、刻舟求劍、前車之鑑、飲水思源、才高八斗等等。另外我還了解了一些民俗,如牛郎織女、正月十五畫門神、的傳説、重陽登高等。

最後書裏展示的處事哲學讓我受益匪淺。精衞填海告訴我們做事要有不畏艱難、堅韌不拔、不達目的是不罷休的執著精神;朱熹拜師求學告訴我們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只有虛心好學,向人請教,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狀元可丟,不能棄告訴我們在世界上最值得珍惜擁有的不是官祿,而是情義。唾面自乾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有一顆寬廣的心,一定能取得他人的敬重。曹操不違生死約展示給我們守諾如金的高尚品德。

書中的精彩篇章不勝枚舉,令我如同置身於悠悠中華古代文化的長廊中。

《幼學瓊林》讀後感2

《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兒童的啟蒙讀物,原着是明代的程登吉,清人鄒聖脈做了增補,後改名為《幼學瓊林》,也叫《幼學故事瓊林》。這本書囊括了當時的自然知識、歷史傳説、生活常識,可以稱得上一部微型的百科全書。

五年級新學期開始,我發下了一本新書名字叫《幼學瓊林》,我迫不及得地翻開這本書看,發現它既不是寓言故事也不是童話故事,充滿了陌生感,好多字不知道其讀音,好多句不知道其意思,挫敗感油然而生,我就把書放在了一邊,便失去了讀它的興趣。

直到有一天,我參加學校的一個班會活動,要在全校師生面前朗讀幼學瓊林,老師對我提出了高要求,為了完成任務我做了充足準備,先把不認識的字,查字典後註上拼音,再把原文、註釋、譯文相互對照着仔細地閲讀着、理解着,我慢慢地發現我如同置身於中華古國悠悠的文明長廊中,舉凡天文地理、衣食住行、製作技藝、神仙傳説,在幼學瓊林中無不涉及,的確不愧有“瓊林”之美譽。

通過閲讀《幼學瓊林》使我掌握了書中許多成語故事,而且還知道其出處,以後運用這些成語時一定是輕車熟路。班門弄斧,不知分量;小過必察,謂之吹毛求疵;乘患相攻,謂之落井下石;將進好處,曰漸入佳境;無端倨傲,曰旁若無人,書中上千個成語典故,令人眼界大開,極具吸引力。

書中勾勒出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寓意深刻。有的代表着偉大的母愛、有的代表着忠孝、有的代表着英雄氣節、有的代表着勇敢,這些精神鼓舞着我、激勵着我、指引着我的學習與成長,一股向上的正能量終生與我相伴,讓我受益終生。()慈母望子,倚門倚閭,我彷彿看見一位慈祥的母親倚在門前,盼望着兒子平安歸來;韓信受跨下之辱,張良有進履之謙,我彷彿看到了兩位忍辱負重終成大將的兩位志士;無面見江東,項羽羞歸故里,我被項羽的英雄氣概所折服,至若緹縈上書而救父,盧氏冒刃而衞姑,我被她們的勇敢孝順而感動。

通過閲讀學習《幼學瓊林》,我們收穫了知識,陶冶了情操,樹立了信念,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來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

《幼學瓊林》讀後感3

早年在學習《三字經》的時候,我們就曾驚歎古時的人們學習果真是從娃娃抓起啊,那時的社會遠沒有現在的這般燈紅酒綠,更沒有這許多擾人心志的霓虹斑斕,人們的生活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説就是一個極度缺乏的過程。更多的人只是希望圖的三餐温飽,稍有些賢人傲骨,致力功名,寒窗苦讀,只是終究,功成名就的是少數,更多的文人則是被歷史掩埋。

或許是時代的緣故,那是的人們多是空有滿腹經綸,卻無處可施,現在的社會確是處處需要人才,但真正有才的卻少之又少。事件無疑是一枚催人淚的炸藥,想必那九泉下的文人墨客們只得長歎一聲無奈了,處處皆是傷心。 然而,同樣來源於古代的《幼學瓊林》,一本沒有多少人能記住作者名字的古籍再次給向我們這樣的號稱現代文明人致力的一擊。不要説是現在的小孩子,就是那些拿着極高的文憑,甚至號稱某某名校的某某教授一類的人物尚且不知道這些幾經歷史洗禮的經綸,汗顏哪,現代人的伶牙利劍眼看就要輸給歷史的文明。

童年,在現代人眼裏,早已被附上“無憂無慮”的標籤,如果問一個人什麼樣的童年是好的,那麼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説是“快樂的,沒有煩惱的”童年才是好的童年,終究,人們忘了,正確的成長才是童年的根基。我想古人們學《三字經》的年級時,我們現在的人更多的還是在努力地思索如何才能吃到媽媽手上的那塊糖,而當古人們遊弋於諸如《幼學瓊林》的經典中時,恐怕現在的人還在咿呀念字,卻依舊發音不準,寫字更是天方夜譚。

現代人在孩子童年的時候給予白班的呵護,不加導入,卻在孩子稍有記憶的時候強加不止,逼的孩子們一個個驚訝於大人們的轉變而殘喘不已。早在孩子本該樹立觀念的時候,我們的家長卻怕那還不知情的孩子接受不了,卻不知當他們在孩子毫無興趣的時候卻推進大人們爭奪臉面的時候,更可笑的事還打着“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荒唐口號。既為人,首先自然是要學會如何做人,一味的以為既有所長,鳳毛菱角才是做人之道便是我們現在家長的心之所向。

而這個時代的孩子,看似在尋找着快樂豐富的童年,實際上卻是實踐着家長們不曾完成的夢,現在孩子的童年,更多是在照着父輩們的意向逼迫的走着。 現代社會中的孩子,被各種所謂的身體技能左右着,卻無人識得為人處事的深意,就像那許多的自詡是學富五車的“人才”們,對於那些被前人們反覆驗證了千百年的道理卻是不識一丁。我們的社會早已隨着文明的進程遠離了歷史的軌跡,現代人的童年更是被現代的社會剝落了,剩下的不過是跟着時代的腳步亦步亦趨罷了。

《幼學瓊林》讀後感4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文庫之一的優秀讀物,《幼學瓊林》如一幅長長的畫卷,從天文、地理、鳥獸、花木、人事等各個方面集中展示了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與文化的各個側面,令我如同置身於中華古國悠悠的文明長廊中。漫步在文史科第中,穿越於人事天地間,從中國傳統文明所留給我們的許多細節之中,我讀到了人類生活、思想的方方面面,以最真實的方式去觸及那些歷史所沉澱下來的精華。

書中的精彩篇章不勝枚舉,而其中所勾勒出的歷史人物,令我猶為印象深刻,只須寥寥數字,生動的.人物形象便躍然紙上,其工整的對仗,古意盎然的插畫,更襯托出人物與歷史最完美的融合,讀來令人迴腸蕩氣。“韓信受胯下之辱;張良有進履之謙”,我看到了“忍辱終成大將”的兩位志士形象;“無面見江東,項羽羞歸故里”,我為項羽壯懷激烈的英雄氣概所折服,這個“一去兮不復返”的“壯士”,終使烏江之水也為之嗚咽,濁浪翻騰的波濤彷彿見證了他高貴的死亡;“衞將軍一舉而朔庭空,仗劍洗劉家日月;薛總管三箭而天山定,彎弓造李氏乾坤”,隻言片語,便讓我領略到一代俊傑的雄韜偉略,策馬疆場的大將風範一覽無餘;“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羞與噲為伍,韓信降作淮陰”,我眼際浮現出韓信出身貧寒卻心存高貴、志爭上流的武將形象,不免為他助劉邦奪得天下,卻最終被降為淮陰侯的遭遇感歎造化弄人。

除此之外,書中所蒐集的許多歷史資料,更是涉獵到古代宮廷生活、文化生活的各個側面,將其完整地呈現在了我的面前,令我不由感到自己以往的見識淺薄,所知甚少,慶幸這原是幼兒啟蒙讀物的書彌補了我知識上的漏洞。“日為眾陽之宗;月乃太陰之象”,這陰陽之道,原來早在古時便有了研究論述;“大圓乃天之號;陽德為日之稱”,這天、日原來還有“大圓”、“陽德”之別稱;“福建省屬閩中;湖廣地名三楚”,瞭解了今地古稱,我更是如同置身於千年之前的中國古都,信步在碎石殘垣之間,為中國悠遠的文明而駐足留連??

小到宮廷器用飲食,大至人事天文地輿,《幼學瓊林》就像是這樣一個窗口,向我展現了多彩的中國文明與文化。我想,在這樣一個外來文化氾濫的年代,其實真正的經典是少之又少,這個時代的藝術不能僅靠幾部電影或者幾首歌曲囊括,真正留存在人們心中具有永恆價值的,應該正是那些傳承了幾千年卻日漸被人們所遺忘的傳統文化吧!而從《幼學瓊林》之中,我便窺到了人生的哲學,小小的一本書彷彿是整個時代的縮影,折射出大大的人類智慧,這“小小”與“大大”之間的距離,難道不需要我們用獨到的眼光審視,用睿智的頭腦權衡嗎? 如果説,中國傳統文化似一朵盛開在歷史與現實邊緣的奇葩,那麼《幼學瓊林》,則涵蓋了其中最華彩的篇章,值得我們去反覆賞讀,細細玩味其中真意。

我想用一個“全”字來概括這本書。這本書包括了古代社會方方面面的內容,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幾乎是一本完整的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那麼説:“讀了《幼學瓊林》走天下”也絕非溢美之辭了。全書分為四卷,卷一以自然現象(天文 地輿 歲時)朝廷官銜(朝廷 文臣 武職。卷二是介紹人與人間的關係(至親 師友 婚姻)。卷三主要講人事,以及與人有關的事物。卷四主要介紹文事如科舉制度 花鳥草蟲等。總之這本書介紹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同時包含歷史名人的典籍掌故。同時淺顯易懂,琅琅上口。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穫是,我瞭解了我從前怎麼也記不住的成語意義。比如“謝人過訪,曰蓬蓽生輝。”我想我是終於記住了這個成語。不會到了人家家裏不會説“我的到來使你家蓬蓽生輝了》”還有如“冀郤缺夫妻,相敬如賓。”

我想再不會對客人説“相敬如賓”了,那可是要鬧大笑話的。再有“舉案齊眉,梁鴻配孟光之賢”。當讀《紅樓夢》裏的《枉凝眸》有一句“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我們再不會不知道“舉案齊眉”出自哪裏了。當然這樣的成語不勝枚舉,要想了解多多,那得我們一覽全書了。

讀完這本書,我還能瞭解一些地名知識。如“南京原為建業,金陵是其別名”,當讀到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時,我們就會熟悉多了。我想五湖四海大家聽説過吧!可是要問五湖是哪五湖時,不會人人知曉吧!是這麼幾個:“饒州之鄱陽,嶽州之青草,洞州之丹陽,鄂州之洞庭,蘇州之太湖”。還有介紹動物別名的,“鵝名舒望,鴨號家鳧。”實不相瞞,當我讀到這塊兒,我就想將來要是給孩子取名字我要用“舒望”這兩字。

這本書包含了一些哲學道理。如“命之修短有數,人之富貴在天。”“惟君子安貧,達人知命”原來古人是這麼豁達,知人知命的一種完美詮釋。又如“福壽康寧,固人之所欲;死之疾病,亦人所不能無。”這一句話道破了世人苦苦追尋的玄機。真實而無奈,真實,洞破的真實;無奈,無以排遣的無奈。我想這不是一個小孩子需要一時明白的,可是卻是我們每一個人終其一生要去探尋的。 當然,生為古代讀物,土生土長的古地土壤,用今天的話來説是有一些過時的東西。比如懸在封建女子頭上的一把刀---三從四德:“何為三從?從父,從夫,從子;何為四德?婦德,婦言,婦工,婦容”。又如:“王凝妻被牽,斷臂投地;文叔妻誓志,引刀割鼻,比女之烈者。”在今天看來這簡直是荒唐可笑嘛!被人拉一下胳膊就要砍去,照這個標準不知有多少女同胞要遭殃。還有那個文叔的妻子簡直有毛病嘛,要表現志,就毀容簡直不可理喻。這本是就實實在在的存在,大家怎麼讀呢?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總之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吧!趕快讀讀這本書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