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不撓成語故事

來源:文書谷 1.4W

成語是漢語詞彙重要的組成部分,成語凝結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文化。成語是人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固定詞組,具有固定的結構方式和特定的文化內涵,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不屈不撓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不屈不撓成語故事

不屈不撓成語故事的主人公簡介

王商(?-前20xx年),中國西漢後期大臣,涿郡蠡吾人,字子威。漢宣帝母親王翁須之兄王武的兒子,嗣位樂昌侯。漢元帝時,為右將軍、光祿大夫,保護太子劉驁的儲位。漢成帝劉驁繼位,改任左將軍。前20xx年三月,王商為丞相。王商為人敦厚,不滿大將軍王鳳專權,與其不和。前20xx年,王商被彈劾免相,三日後去世,諡號戾。

不屈不撓成語故事的典故

王商,字子威,繼承父親的封號為樂呂侯,是漢成帝的丞相,他為人耿直,作風正派。

漢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長安城中忽然有傳言説要發大水了,長安城就要被水吞沒了。霎[shà]時間,整個長安城的老百姓都驚慌起來大家扶老攜幼,爭相逃命。

消息傳到宮中,漢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宮中議事,商量對策。成帝的舅父、大將軍王鳳也驚慌失措,勸成帝、太后趕快躲到船上去準備撤離。大臣們也紛紛附和王鳳的意見。只有孫丞相王商堅決反對,他認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來,一定是謠傳,在這個關鍵時刻更不能輕易撤離,這樣只會使人心更加慌亂。成帝採納了王商的意見,過了一會,城裏也沒見大水來,謠言不攻自破,城裏的秩序也慢慢恢復了。調查下來,確實是傳言失實。成帝對王商能力排眾議很讚賞。王鳳卻認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懷不滿。

王鳳有個親戚叫楊肜[róng],是琅那太守,因為沒有把他管轄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辦他的罪,王鳳為此親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楊肜説情,為他開脱。王商堅持原則,免去了楊肜的官職,王鳳更加懷恨在心,千方百計想要打擊報復。於是他勾結了同夥,誣陷王商。漢成帝最後聽信了讒言,罷免了王商的丞相職務。

但是,是非自有公論。《漢書》的作者班固在撰寫王商的傳記時對王商的評價是:為人誠實公正,不屈不撓。這樣的評論是很客觀公正的。

不屈不撓成語故事的啟示

故事中的王商為人耿直,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敢於同惡勢力作鬥爭,這種勇敢無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當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不要驚慌失措,要保持冷靜的頭腦。遇到困難之時,做到不屈服不低頭,迎難而上。雖然故事最後王商被罷免丞相職務,但他的人生仍舊是成功的。請記住一句話:對於不屈不撓的人來説,沒有失敗這回事。

不屈不撓成語故事的延伸

不屈不撓的材料

注音】bù qū bù náo

【出處】語出《漢書·敍傳下》:“ 樂昌 篤實,不橈不詘。”

【解釋】屈:屈服;撓:彎曲。比喻在壓力和挫折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

【相近詞】堅忍不拔、百折不撓、視死如歸

反義詞】卑躬屈膝、奴顏婢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