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戰國策的成語故事精選

來源:文書谷 1.37W

成語故事的語言生動凝練,形象鮮明,具有詼諧性和倫理性,藴藏豐富的知識和道理。引導幼兒適當地接觸成語故事,既能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又能懂得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能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幼兒語言思維和創造能力的發展。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戰國策的成語故事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戰國策的成語故事精選

關於戰國策的成語故事精選篇一:鷸蚌相爭

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它常常仗着它的優勢去侵略別的弱國。弱國之間,也常常互有磨擦。

有一次,趙國聲稱要攻打燕國。當時,著名的遊説之士蘇秦,有個弟弟叫蘇代,也很善於遊説。蘇代受燕王的委託,到趙國去勸阻趙王出兵。

到了邯鄲,蘇代見到了趙惠文王。趙惠文王知道蘇代是為燕國當説客來了,但明知故問:“喂,蘇代,你從燕國到我們趙國做什麼來了?”

“尊敬的大王,我給你講故事來了。”

講故事?他要講什麼故事呢?趙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接下來,蘇代講開了他要講的故事。

他説這次到趙國來,經過易水的時候,看見一隻蚌,正張開雙殼,在河邊曬太陽。忽然飛來一隻水鳥,伸出長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攏它的殼,把水鳥的嘴夾住了。這時候,水鳥對蚌説:“不要緊,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曬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不服氣,它回敬水鳥説:“不要緊,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來,明天拔不出來,你也會活不成的。咱誰吃誰的肉,還説不定呢!”

它倆爭吵不休,誰也不肯相讓。正在它倆爭吵的時候,有一個打漁的人走了過來。那打漁的人毫不費力地伸手把它倆一起提拿去了。

蘇代講完了上邊的故事,然後嚴肅地對趙惠文王説:“尊敬的大王,聽説貴國要發兵攻打燕國。如果真的發兵,那麼,兩國相爭的結果,恐怕要讓秦國做漁人了。”

關於戰國策的成語故事精選篇二: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的故事 戰國時期,齊國相國田文,號孟嘗君,門下養了三千賓客,其中有一個門客叫馮諼(xuān),是個很有才能的人,但一直沒有受到孟嘗君的重視。一天,孟嘗君召集賓客,問道:“我在薛地放了不少債,誰能為我去收取本利?”別人還沒開口,馮諼搶着説:“我願意去。”孟嘗君點頭同意。馮諼又問道:“我收完了債,要給您買些什麼回來?”孟嘗君隨口説:“先生看我家中缺什麼,就買什麼吧。”

馮諼帶着債券來到薛地,他召集老百姓,把債券核對後,放火燒了。他對老百姓説:“孟嘗君體諒大家的苦處,命令我將所有的債券一概免除!”借債的百姓無不感激涕零。

馮諼見到孟嘗君後,訴説了一切,孟嘗君很不高興。一年後,齊王罷免了孟嘗君,三千賓客都跑了。馮諼勸他去薛地居住,孟嘗君的車子走到離薛地還有一百里的地方,薛地的老百姓就前來迎接。孟嘗君歎了口氣説:“先生為我買了‘義’,我今天才算真正見到了。”

馮諼説:“狡兔三窟,方能免除一死,如今只有一窟,還不能高枕而卧,讓我再為您鑿兩個窟吧。”

馮諼來到魏國遊説,魏王派出使者帶着馬車一百輛和黃金千金,去薛地聘請孟嘗君。馮諼又勸孟嘗君拒絕他們的聘請。這樣,魏國的使者往返了三次,孟嘗君就是不肯到魏國去做相國。

齊王知道了這件事以後,恐怕孟嘗君為別國賣力,連忙派大臣帶上千斤黃金和一柄有白玉佩帶的寶劍,到薛地去向孟嘗君謝罪,並恢復了他相國的職務。這就是馮諼為孟嘗君鑿成的第二窟。

隨後,馮諼又要孟嘗君向齊王請賜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造宗廟,供奉起來。宗廟建成後,派人去報告孟嘗君説:“三窟已成,您可以高枕無憂了。”

關於戰國策的成語故事精選篇三:南轅北轍

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僱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精湛的車伕,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皂白讓駕車人趕着馬車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回答説:“去楚國!”

路人告訴他説:“到楚國去應往南方走,你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

那人滿不在乎地説: “沒關係,我的馬快着呢!”

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説:“方向錯了,你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

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説:“不要緊,我帶的路費多着呢!”

路人極力勸阻他説:“雖説你路費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你路費多也只能白花呀!”

那個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説:“這有什麼難的,我的車伕趕車的本領高着呢!”

路人無奈,只好鬆開了拉住車把子的手,眼睜睜看着那個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個魏國人,不聽別人的指點勸告,仗着自己的馬快、錢多、車伕好等優越條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那麼,他條件越好,他就只會離要去的地方越遠,因為他的大方向錯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