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孔子成語典故

來源:文書谷 2.53W

漢語成語是在中國特有的社會背景、文化背景中逐漸產生的一種精練的語言文化系統,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觀察、累積的結晶,無論是在傳統社會還是當下,它從來沒有從我們的視線裏消失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孔子成語典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有關孔子成語典故

有關孔子成語典故篇一:侃侃而談

不慌不忙地談着。在周代的等級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當於下大夫

孔子是個一舉一動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他見人説人話,見鬼説鬼話。在家鄉,他顯得温和恭順,好像不會説話;在朝見場合,卻長於談論,有些謹慎罷了;在朝廷上,國君不在之時,他與同級官員説話,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同上級説話,和顏悦色;君主來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有關孔子成語典故篇二:登堂入室

表示已達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師專授指點。孔子的弟子子路,為人剛勇,一日在孔家彈瑟,瑟聲中帶有殺氣,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歡,又不便發作,就不滿道:"子路彈瑟的本領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能進入內室。他為何要在我家彈瑟啊?

無聊!" 孔子的眾弟子一聽老夫子對子路不滿,馬上就改變對子路的看法和態度,越來越鄙視他。

兩個啟示:在別人家裏最好安份些;

對於頭兒,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有關孔子成語典故篇三:發憤忘食

形容學習努力,工作勤奮。

楚國某縣尹問孔子弟子,請他談談對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訥小心,一言不發,縣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後,很不高興,怨道:你為什麼不説:我的老師是個發憤忘食,樂而忘憂的好學者啊!弟子一聽馬上明白,愧道:"老師,是我糊塗啊,現在我終於明白了。今後若有人再問我,我必遵師囑答之。"孔子一聽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話説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吹一把,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啊!

有關孔子成語典故篇四:以強凌弱

憑藉強力欺負弱小。

跖,一奴隸起義首領,士大夫蔑稱起義者為盜。孔子想遊説盜跖走入正途,於是斗膽找了他,不料惹來盜跖一陣亂罵,罵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臉色如土,滿懷感羞啊!來,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煩的人們有機會了,跟着盜跖英雄一起罵:"你這死夫子,你不勞動卻吃得香,不紡織卻穿得好,整日搖脣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虛假做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之舉,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貴,你就天下最大的盜。堯,舜興起後,設立百臣,商流放國君,周武王殺死商紂,從此社會都是以強凌弱。你所説的那一套,是我所唾棄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鑽營,虛偽巧詐的東西。

天下人為啥不叫你盜丘,而叫我盜跖!你這個罪大惡極的人,趕快滾回去,不然,我將用你的肝拿來加菜配酒吃了哈!"

有關孔子成語典故篇五:安貧樂道

孔子説:“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孔子也曾説:“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