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口血未乾的成語故事

來源:文書谷 9.28K

口血未乾形容立盟未久,隨即毀約,那你們知道這個成語出自一個怎樣的故事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口血未乾的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關於口血未乾的成語故事

口血未乾成語故事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九年》。

公元前64年,晉悼公拜荀偃為主師,聯合魯、齊、宋、衞、曹等諸侯國攻打鄭國。鄭國處於四面夾擊之中。

晉悼公命令各國諸侯道:“大家修整好你們的作戰器具,把乾糧準備得充足,把兵士中年齡老的和小的送回去,讓有病的到虎牢(今河南滎陽)去休養,寬免一些犯有過錯的人。大家同心合力,包圍鄭國。”

鄭僖公害怕了,便派人求和。

在此之前,鄭國表現出親近楚國傾向,所以引起晉國的不滿,這次才糾合各國來攻打鄭國,以示懲罰,因為晉國和楚國一直是互相爭鬥、互相猜疑和敵對的,這次表面是攻打鄭國,其實,矛頭是指向楚國的。

因此,晉國的三軍主帥荀偃便獻計説:“我們現在先完成對鄭國的四面包圍,等到楚國人來救鄭國時,我們乘勢打敗楚國。否則,就不可能真正地談和。”晉國另一位將軍説:“我們現在就應與鄭國人結盟,然後撤兵。鄭國與我們結盟,楚國肯定不滿意,我們恰好用這個辦法激怒楚國去攻打鄭國,從而拖垮楚國,那時,我們再聯合各路精鋭部隊,迎擊楚軍,楚國就吃不消了。這樣,比急於馬上就跟鄭國人決戰要説得:晉國出於打敗楚國的策略上的需要,加上各諸侯國都不願打仗,於是便在戲地(在今河南登封縣嵩山北)與鄭國結盟而休戰。

結盟時,鄭國的大臣們隨從鄭僖公,晉國的士莊子起草盟書,書中説:“鄭國今後如對晉國不唯命是從,或者三心二意,就要受到上天的懲罰。”

鄭國的公快步向前,頗為不滿地説:“上天降禍給鄭國,讓我們夾在晉、楚兩個大國中間,而大國不但對我們不友善,反而脅迫我們結盟,讓我們不得安寧,有苦無處訴説。從今以後,我們服從大國,大國如對鄭國發動戰爭,也將受到上天的懲罰。”

荀偃聽出了公子話裏有話,便説:“修改這篇盟辭吧。”

鄭國的公孫舍之也發言説:

“盟書已經報告給神靈了。如果還可以修改的話,那就意味着大國也是可以背叛的。”盟約就在這脣槍舌劍中締結了。

隨後,楚國果然轉而攻打鄭國。鄭國的子駟打算跟楚國講和。子孔等人擔心地説:“我們剛跟晉國結盟,(口血未乾而背之)訂盟歃血儀式嘴邊的血還沒有幹便違背它,行嗎?”子駟等人説:“盟辭本來就是説我們應‘跟隨和聽從強大的國家’。現在楚軍來了,晉國又不來救我們,那麼楚國就是強大的國家了;何況,我們是在要挾下舉行的盟誓,神靈認為這種盟誓沒有誠信,所以,我們違背這盟誓也是可以的。”

山雨欲來風滿樓成語故事

【出處】唐·許渾《咸陽城西樓晚眺》。

許渾是唐代詩人,他任監察御史時來到咸陽。在一個秋天的傍晚,獨自登上與長安僅一水之隔的咸陽古城西樓,觀賞景緻。這時天邊飄來一片黑雲,一陣涼風從西南方向刮來,越刮越大,越刮越緊,天地之間一片茫然淒涼,景色更加蕭瑟肅然。詩人憑欄遠眺,面對暮色之中的衰柳枯楊和河塘蘆葦,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鄉。那是水鄉澤國的江南呀!回憶自己大半生的滄桑蹉跎,眼見朝廷的腐敗,憂情愁緒頓然而升。緩緩地吟出一首詩來: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這首詩不僅充滿詩情畫意,而且語言優美凝鍊,更重要的是詩中“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一句,意味深長,發人深思。它既是自然現象的真實寫照,又是社會重大變故的預言和徵兆。後來就成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千夫所指成語故事

【出處】漢·班固《漢書·王嘉傳》。西漢哀帝時侍臣董賢相貌俊美又善於奉承,很受哀帝寵信。在宮裏,與他形影不離;外出時,與他同乘一車。

董賢得寵後,他的家人也跟着享福:妻子被召進宮內享樂,妹妹被選為妃子,父親封侯賜爵,岳父和小舅子也當了高官。哀帝還特地為他造了一座富麗的住宅,宅內裝飾極其考究,屋柱和窗格都用綿緞包裹;四方進貢的寶物,寧願自己用差一些的,而把最貴重的賜給董賢。

儘管如此,哀帝覺得對他還不夠好,想找機會封他為侯。不久,機會終於來到了。

哀帝沒有兒子,又體弱多病,東平王和王后串通起來搞迷信活動,暗地裏詛咒他早日死去,東平王好即位稱帝。不料,這件大逆不道的事被兩個朝臣知道了,他們聯名寫了一道奏章,通過太監宋弦向哀帝告發。結果,東平王畏罪自殺,王后被處死。

事後要論功行賞,有人迎合哀帝心意,建議把通過太監宋弦送奏章改為通過董賢送,這樣,便可封董賢為侯。哀帝聽了大喜,親自起草了一道詔書,把董賢和那兩個朝臣一起封為侯。

詔書下達後,丞相王嘉和御史大夫賈延竭力加以反對。他們建議讓朝官討論,董賢在這一事件中是否有功、該不該封侯。哀帝心虛,只好把這件事擱下來。

公元前2年,哀帝的祖母傅太后去世。哀帝以傅太后有遺命為名,加封給董賢二千户。王嘉接到詔書,把它封起來退給哀帝,並又進行勸諫。他在奏章中寫道:

“董賢靠着陛下的寵信,驕奢放縱,毫不收斂,惡名遠揚,引起四方公憤。俗語説,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臣為他今後的下場寒心。望陛下考慮到祖宗創業的艱難,別再這樣做了!”

王嘉這一行動,極大地觸怒了哀帝。哀帝派使者逼王嘉服毒自殺,王嘉嚴詞拒絕,在獄中絕食身亡。

哀帝治死王嘉後,沒有人再敢向他直言進諫了。於是他任命董賢為三大公之一的大司馬,這時董賢才過二十二歲。從此,董賢操縱朝政,所有奏章都要通過他才能給哀帝,連新任的丞相對他也懼怕三分。他的權勢越來越大,幾乎要和哀帝平起平坐了。

但是,好景不長,這種狀況僅繼續了一年多時間。公元前1年,哀帝病死,董賢失去靠山,王太后罷了他的官。被罷官的當天,董賢就和他的妻子畏罪自殺。抄沒的家產變賣下來,竟高達四十三萬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