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讒言害劉基的故事

來源:文書谷 2.18W

民間故事一個民族經過千百年所流傳下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一種文化現象。它反映了那個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和社會觀念。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胡惟庸讒言害劉基》的民間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胡惟庸讒言害劉基的故事

《胡惟庸讒言害劉基》

輔佐朱元璋開國的武臣要推徐達、常遇春。文臣首推李善長、劉基。而朱元璋常把劉基比作漢朝的張良、三國諸葛亮,稱呼劉基只用先生而不呼其名,口丨見劉基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勛,是明朝開國不可多得的重要謀臣。

劉基年近50才投奔朱元璋麾下,他的才能逐漸受到朱元璋的器重。朱元璋愫得“得士者昌,失士者亡”的深刻內涵,大小事也願意找劉基商量。而劉基在“士為知己者死”思想的指導下,竭盡全力匡扶朱元璋打天下。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用兵如神、料事如炬的人物,晚年居然也難逃奸臣佳人的陷害,抱恨而終。

1368年,朱元璋正式登基稱帝后,因劉基料事如神,能明辨是非,而且公正廉明,剛毅有節,慷慨直言,而任命他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但正因為劉基具有這些優良的品質,得罪了許多奸詐小人,從而種下了禍根。

明朝位居“勛臣第-”的韓國公李善長對劉基的嚴格執法、不徇私情就頗有成見。一次,李善長的親信中書省都事李彬仰仗李善長的勢力,以手中權力擠自增加賦税,並從中貪污,被劉基查處,當按律問斬。李善長聞訊,親赴劉宅疏通關係,以求寬大。劉基並沒有給李善長而子,而把李彬犯罪的事實寫成書而材料上報朱元璋批閲。結果,李彬被斬,李善長對劉基氣大了,經常找藉口在朱元璋而前誹謗劉基,以至二人積怨越來越深。

朱元璋愈是對劉基言聽計從,愈是給他招來更多的嫉妒和仇恨。又一次,朱元璋因為厭煩李善長的專橫跋扈,看不慣李善長的驕態,準備撤掉他的官職,讓劉基出任丞相之職。劉基深感李善長權柄之重、餘黨之眾,自己很難站住腳,故屢借自己脾氣急躁,性格偏激,處理政務沒有耐心,缺乏做丞相的素質和胸襟,託辭不受。同時朱元璋説:“李善長是開國元勛,能調和文臣武將的關係。”又指出李善長妒人驕橫,不宜繼續為相,但不可馬上就換。朱元璋問;“你認為誰可繼任丞相,楊憲怎麼樣?”劉基答;“楊憲有丞相的才華,但器量狹小。”元璋接着問:“汪廣洋如何?”劉基答道:“汪廣洋的器量比楊憲還小。”朱元璋又問:“那胡惟庸呢?”劉基又答道:“胡惟庸沒有能力,區區小犢,-•經重用,必賁轅破犁,為禍不淺阿!”劉基建議朱元璋廣求天下之才。

洪武四年,劉基已告老還鄉,李善長罷相,朱元璋用汪廣洋為右丞相,胡惟庸為左丞相。胡惟庸處世圓滑,狡黠且善於阿諛奉承。因此,漸漸受到朱元璋寵信。汪廣洋去職後,胡惟庸出任右丞相。劉基悲慼戚地道:“胡惟庸得志,必是百姓的-害,如果我説的話不能應驗,那真是百姓的福氣啊!”胡惟庸聽到劉基的話後,懷恨在心,伺機報復。適逢談洋一帶,常有鹽梟出沒,劉基上奏朝廷,在該地設巡檢司,鹽梟不服管教,反聚眾作亂。劉基的兒子據實上報朝廷,沒經過中書省。胡惟庸嫌此事沒經他手,憤恨不平,於是唆使刑部尚書吳雲上疏誣告劉基,説談洋這塊地有“王氣”,劉基欲佔此地修墳墓。朱元璋因屢聽好人佞臣對劉基的誹謗、濁蔑,難免也將信將疑。便革掉了劉基的養老俸祿,以做結案。劉基從此憂憤成疾,胡惟庸便假惺惺地延醫送藥。劉基服了胡惟庸送的藥後病情反而加重,粒米不進,沒多久,就滿懷對明朝前途的憂慮離開了人間。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捎權枉法,圖謀不軌,被朱元璋謀殺。劉基被毒死之事,終有人告發,大白於天下,朱元璋甚是惋惜,但後悔不及。

劉基是明朝開國功臣,因為人剛直,受到奸佞小人的嫉恨。胡惟庸任右丞相時,對劉基秉公處事,懷恨在心,遂尋找機會,進讒言,用“暗箭”中傷劉基,終於使其慘遭毒手,被害身亡。

延伸閲讀:

胡惟庸(?—1380年),漢族,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與李善長同鄉。明朝開國功臣,最後一任中書省丞相。因被疑叛亂,爆發了胡惟庸案,後遭朱元璋處死。

龍鳳元年(1355年),胡惟庸投朱元璋於和州,歷任元帥府奏差、寧國主簿、知縣、吉安通判、湖廣僉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職。

吳元年(1367年),召為太常少卿,進本寺卿。

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書省參知政事。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憑李善長推薦,任右丞相,約至洪武十年(1377年)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