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傳説故事大全

來源:文書谷 4.5K

中國民間故事藴含着英雄主義、樂觀主義、人道主義等崇高的思想與美德,給人以知識、教誨、鼓舞和希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傳説故事大全,歡迎大家閲讀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傳説故事大全

古代傳説故事大全(一)

可能是受到《天外飛仙》演繹過後的影響,拋開結尾的悲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是美好的,他們是同學、是知己、是愛人,他們在一個人的身上找到了多個人的定位。

西晉時,汝南郡南30公里樑莊有一青年叫梁山伯,遵父母之命到紅羅山書院求學,路過一個叫曹橋的地方,就在路邊的亭子裏休息。

離樑莊東十八里有個朱莊,莊上朱員外家有一女兒叫朱英台,十分聰明,一心求學,説服了父母,女扮男裝,化名朱九弟,也前往紅羅山書院求學。二人相遇在曹橋亭,互問了家鄉、年庚,結拜為弟兄,同赴紅羅山書院求學。

紅羅山學校四面環水,景色宜人,一次,梁山伯、朱英台和同學們一塊玩耍,用石頭砸水中嬉戲的鴛鴦。朱英台在扔石頭的時候腰閃了一下,同學叫道:“朱九弟象女人一樣”。朱英台頓時滿臉飛紅。

師孃心細,發現了英台的女兒身,就在梁山伯與朱英台的牀中間立了塊界牌。梁山伯生性憨厚,不知其意,同窗三載也沒想到朱九弟是個女的。

英台回家看母,山伯相送十八里。一路上英台作了許多比喻,梁山伯仍是不解其意。最後,朱英台説家中九妹尚未婚嫁,想説與山伯,山伯答應了。來到朱家,英台讓山伯在客廳等候,説讓九妹出來獻茶。

英台換上女兒服裝端着茶走了出來。梁山伯詫異地説:“你不是朱九弟嗎?”英台説:“九弟即九妹,九妹即九弟”,二人遂私約終身。

北馬莊有一秀才馬文才,姥孃家是朱莊的,朱員外有心為女兒找一個門當户對的人家成親,就托馬文才的姥娘説媒,許英台於馬家,英台無奈,違心應允。

山伯如約前來議婚,英台淚告已晚。山伯氣得當場吐 血,歸家後一病身亡。家人遵囑將其埋在馬鄉官路的西沿,碑刻樑、朱姓名,黑紅兩色。

馬文才迎娶朱英台,花轎至馬鄉村後,突起旋風擋路,朱英台下轎哭祭山伯,墓忽然裂開,英台撲入墓中,墓隨即合上。從墓中飛金黃、雪白兩隻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在我們這個時代男女同窗再正常不多,很多美好的愛情也都在青澀的年齡有了交集,真心對待那個陪伴你走過青葱歲月的人,想一想你們是何其幸運,因為你們的陪伴比其他人早上好多年。

古代傳説故事大全(二)

除夕之夜,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壓歲錢。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又叫壓勝錢,並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鑄成錢幣形式的玩賞物,有避邪的功能。錢幣正面一般鑄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兇”等吉祥話和龍鳳、龜蛇、雙魚等吉祥圖案。

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故事。傳説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裏出來,專門摸睡熟的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説夢話,退燒後也就變成痴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整夜點燈不睡,就叫“守祟”。

據説嘉興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年三十晚上,為防止“祟”來侵擾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後,包着的八枚銅錢就放在枕邊。

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於是這件事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夜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

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

古代傳説故事大全(三)

川南有個無名小鎮,相傳有位放牧人,實在口渴難忍,便俯下身子,手捧路邊溝裏的水飲用,發覺水很鹹,小鎮因此有了名字,叫鹽泉鎮。後來,當地商人發現了鹽業商機,紛紛在自己土地上鑿井,遇到鹽滷豐富的地方,就會有滷水自然噴薄而出。數年後,小鎮成了繁榮的大鎮。

有個陝西鹽商,名叫周繼發,他就是在鹽泉鎮發了大財,以至於舉家遷來,世代定居於此。周繼發發跡後,就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與其在東家手裏倒鹽,賣到北方,不如自己就地買井,或者買地鑿井,這樣,有了根據地,降低了成本,自己也才好站穩腳跟,顯示勢力。

一天晚上,周繼發和唐大財喝酒,無意中就冒出了這個想法。唐大財是當地有名的大地主,經營着五十多口井,周繼發販鹽,都是從他手裏進貨。唐大財當時一聽,心裏不禁樂壞了,就動起了歪腦筋:“老弟,實不相瞞,我正想開個當鋪,可眼下苦於手頭銀兩緊張,一時半會兒還想不出個好辦法……唉,實在不行,我就只好賣井了。”

周繼發一聽,正中下懷,説如果唐大財願意賣井,他就願意買下,兩人一拍即合。

第二天,唐大財帶着周繼發,一口井一口井地查驗。每到一口井時,唐大財叫忙碌的工人,全部就地停下,不要動,然後,差人提取深井滷水,讓周繼發當場品嚐。周繼發一一品嚐後,鹹味均很濃,當即滿意點頭。就這樣,周繼發和唐大財簽了契約,買下了牛市壩一帶的十口鹽井。

古代傳説故事大全(四)

石門縣出產好茶,陸羽《茶經》中曾有記載,湘西北石門縣山奇競秀,雲霧飄蕩,盛產上好的綠茶。全國各地的茶商雲集此地採購茶葉,石門縣城便成為綠茶市場的交易中心,縣城繁華異常。

石門的茶葉出在縣城附近一處早茶神地,只有一畝三分,每年春分,茶葉開始打苞,至清明前半月,便有新茶上市,被稱為“明前茶”。擁有這一畝三分地的主人名叫唐祖德,這一年,唐祖德為獨子唐光明請了一位教書先生。沒想到,兒子惹怒了教書先生,教書先生一語成讖。

唐祖德本是單傳,到他五十歲的時候,才又生下唐光明這一個兒子,連續二代單傳,唐祖德對唐光明寵愛有加。到唐光明七歲的時候,唐祖德給唐光明請來教書先生汪大風,教習唐光明斷文識字。汪大風是嶺南人氏,那年京試落第,落魄至極,輾轉回家,到石門縣城時,已身無分文。幸好旅館老闆見其頗有真才實學,就把他介紹給唐祖德。讓汪大風沒有想到的是,唐光明卻是頑皮至極,欺負汪大風寄宿檐下,天天和汪大風做對,還換着花樣整治汪大風。有一次,唐光明將茅廁的木板鋸斷,讓汪大風跌入茅坑。汪大風受了莫大的羞辱,辭別而去。臨走時,汪大風對唐祖德説:“你如此放縱你兒,你兒必定會惹下大事,禍及全家。”

唐祖德當時一笑了之,沒想到,到了唐光明十八歲的時候,果真應了汪大風所言。因為爭風吃醋,唐光明失手打死了一個有錢人家的子弟,被死者家人告到官府,唐光明隨即被官府抓住,打入死牢。唐祖德準備了一大筆錢,來到縣衙,將銀票交給縣令仝一貫。仝一貫收下銀票,對唐祖德説:“所謂民不告,官不究,你只要擺平原告,我就可以網開一面。”

唐祖德找到死者家屬,向對方許諾賠償重金,保住兒子的性命。沒料到,對方卻毫不鬆口,非得唐光明一命抵一命不可。

唐祖德這下可為難了,原告不鬆口,他只有指望仝一貫幫忙了。多方打聽,他聽説縣令仝一貫有喝新茶的習慣。苦思冥想後,他從櫃子裏拿出一個綠瓷茶罐,來到他家的正堂,對着祖先的牌位叩了三個頭,對祖先禱告説:“這實在是為了保住唐家的香火,才出此下策。如果泄露了這個祕密,請祖先不要怪罪於我。”

時值三九,天上正揚着鵝毛大雪,唐祖德來到縣衙,找到仝一貫。還沒容唐祖德開口,仝一貫便攔住了他的話,説:“你兒子殺 人那件事,原本想幫你的忙,可現在原告堅持不撤訴,讓本官感到無能為力。”

唐祖德賠着笑,對仝一貫説:“今天,我不是為我兒子的事來的,聽説仝大人喜愛‘搶新’,特請大人到府上‘搶新’。”所謂搶新,就是每年初春,新茶剛剛出芽,做茶人搶時間將新芽摘下,日勞夜作,加工出來的第一輪新茶,而好茶之人品嚐第一輪新茶,則被稱為“搶新”。

仝一貫是個愛茶的人,也是個喜歡品茶的人,最喜愛的是搶新,每到新茶初市,他就迫不及待地尋找新茶。一旦茶葉入夏後,失去了芳潤的香味,便是他口舌最為寡淡的時刻,而漫長的冬季,則最為難熬,只能寄託對來年新茶的嚮往。所以,仝一貫聽了唐祖德的話,大吃一驚,説:“這寒冬臘月,萬物凋零,連茶樹都可能受凍而死,怎麼可能有新鮮的芽茶可以搶新呢?”

唐祖德説:“在下一介布衣,怎麼敢欺騙大人呢?”

仝一貫半是疑惑,半是好奇,坐着馬車,來到唐祖德的府上。唐家人知道仝一貫來唐府做客,早就把客廳火爐燒得旺旺的,正堂的茶几上擺放着一套精緻的白瓷茶具,白中透着柔和的淡綠,一看就是景德鎮定製的白瓷。

唐祖德拿出那個綠色茶罐,用竹匙挑出一匙茶葉,放入茶盞,用清水浸泡洗淨。加入沸水沖泡後,唐祖德將茶盞奉給仝一貫。

仝一貫迫不及待地揭開茶蓋,只見一陣雲霧飄過後,香氣襲來,清新而悠遠。再看湯色,白中帶綠,如碧玉起伏。而那根根直立的茶葉,如美人在茶湯中起舞。仝一貫輕呷一口,用舌頭在口中一攪,不由得驚喜道:“果真是新茶,好茶,好茶。”

唐祖德説:“我説請大人‘搶新’,又怎麼敢用陳茶糊弄大人呢?”

仝一貫奇道:“這紛紛大雪,樹木尚不能存活,這新茶是如何得來的?”

唐祖德苦笑了一下,對仝一貫説:“仝大人,這茶是我祖上所留的一棵奇特的茶樹所產,每冬只能產一兩,因此,又叫一兩茶。此事本不應讓外人知曉,這次,因為獨子犯了命案,才將一兩茶拿出來,請大人笑納後,饒了犬子一命。如若大人饒了犬子,從今以後,每年冬季,哪怕我自己不喝,都會向大人敬奉一兩茶。”説完,將裝着一兩茶的綠茶罐雙手奉到仝一貫面前。

仝一貫不光是個好茶之人,而且嗜茶如命,現在見了好茶,哪有不收之理!先前,仝一貫假借原告和唐祖德相互不服氣,吃了被告吃原告,已經撈得是盆滿缽滿,現在,唐光明是死是活,全在仝一貫的把控之中。仝一貫久居石門縣,這些年,他變本加厲,除了茶税,又另立名目徵收苛捐雜税,積攢了不少財富。為了能謀取更大的前程,他賄 賂上司不少銀子,但即使如此,也很難得上司賞識。最後,有同道中人提醒他,説:“上司對金銀已經不稀罕了,你要打聽上司的喜好,送些上司最心儀的東西,才能討得上司的歡心。”以前,仝一貫聽説上司喜愛喝茶,也曾給上司送過明前茶,卻受了冷遇。現在,有了“一兩茶”,他決定再試一次。為了穩住唐祖德,仝一貫對唐祖德説:“我本想放了唐光明,可怕原告家裏向上申訴。所以,唐光明暫時不能放,我會慢慢地拖着這個案子,等合適的時候,再開釋唐光明。”

唐祖德見仝一貫答應下來,也深知事情不能求急,只好點了點頭。

官 場的生活很是奢靡,前不久,陸宰相和九王爺鬥茶,在三九寒冬,陸宰相竟然拿出新鮮的芽茶“一兩茶”,用一兩茶“搶新”,讓九王爺輸得心服口服。陸宰相鬥茶獲勝後不久,常德知府馬上將仝一貫招到常德知府,對仝一貫説:“仝大人,你送的一兩茶,除了我用了少許外,其他的全部送給陸宰相,陸宰相很是喜歡。陸宰相説,他答應送給九王爺半斤‘一兩茶’,讓我辦好此事,即讓我入京城就職,我也給陸宰相保薦,由仝大人接替我的職位。”

仝一貫聽了,立馬叩頭謝恩。

回到石門縣城,仝一貫讓人叫來唐祖德,把知府大人要半斤“一兩茶”的事給唐祖德説了。

聽了仝一貫的話,唐祖德如五雷擊頂,對仝一貫説:“仝大人,我不是對您説了麼,此茶一冬只產一兩。”

仝一貫冷笑了一聲説:“如果我做不得常德知府,如何能讓你兒子脱得死罪?”

唐祖德聽了仝一貫半是實情半是要挾的話,痴呆了半天,對仝一貫説:“我儘量想法吧。”

回到家裏,唐祖德朝祖先的牌位祭拜了一番,説:“列祖列宗,石門的茶樹即將大難臨頭,為了唐家的香火,我明知不可為,也只得為之。”

寒冬臘月,大雪飄飛,茶園的土地被凍得堅硬似鐵。唐祖德請了十多個人,將正在冬眠的古茶樹連根掘起,一共掘了五棵,將五棵茶樹裝入大木盆,移入大房之中,然後,在大房之中生上炭火。過了五天,就有唐家的僕人傳出話來,説在炭火的高温之下,冬眠的茶樹竟然爭先恐後地生出嫩芽。

原來,唐家的先祖發現自家一畝三分地的茶樹,在清明前一個月就開始生芽,比其他地方的早茶足足早了一個月,就開始琢磨這其中的原因。後來,才發現,那一畝三分地下有温泉。每到春分之時,地氣上升,便會把温泉的熱量送到茶葉根部,於是,唐家一畝三分地的茶葉便會早於其他人家。悟出這個道理,唐家的先祖開始嘗試冬季給茶葉人工加温,讓茶葉冬季生芽,經過無數次試驗之後,終於成功。但在成功的同時,又發現了隱憂,原來,冬天正是茶樹冬眠休養之時,此舉破壞了茶樹自然休眠的規律,消耗了茶樹的精氣,最後導致茶樹養分盡失,乾枯而死。先祖便擔憂,如果冬天大規模製茶,將會給茶樹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於是,唐家先祖便留言,每年只能用一棵茶樹製茶,以解“搶新”之茶癮。因為每一棵茶樹能採得一斤鮮葉,殺青、揉搓、焙乾,只能得一兩成品,這就是“一兩茶”的由來。

現在,仝一貫向唐祖德索要半斤茶葉,便要耗廢掉五棵茶樹。冬天天濕地凍,唐祖德只好請人挖茶樹,裝盆,移到屋裏加温催芽,最後還要採茶葉,一道工序下來,一兩茶的製作方法已經眾人皆知。

在半個月之內,唐祖德總算湊齊了半斤新茶,交給仝一貫。仝一貫上供給常德知府,常德知府又將茶葉送給陸宰相。不久,吏部下來任命書,常德知府升為五品京官,仝一貫到常德府補缺。仝一貫臨走時,以“證據不全”為由,釋放了唐光明……

一晃五年過去,石門縣來了個新任縣令,名叫汪大風,有人記得,汪大風曾經給唐祖德家當過教書先生。

汪大風到任石門縣後,大吃一驚,原來熱鬧的茶市已然不見蹤影。汪大風問過縣衙的衙役後才得知,原來,一兩茶的祕密被眾人知曉後,就有人開始仿製一兩茶,售價千金。於是,所有的茶農都開始一兩茶的製作,從而使一兩茶的價格大跌。可即使如此,一兩茶的價格仍然是普通春茶的十倍。因為製作一兩茶,會消耗掉大量的茶樹,而一株茶樹的種植,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茶農們飲鴆止渴,搶的卻是子孫的飯碗,果不其然,五年後,石門的茶農已無茶葉可採,加上遭遇乾旱,仝一貫仍命人大肆徵收茶税,一時間,饑民成災。仝一貫隱瞞災情,不肯賑災,饑民暴 亂,搶奪大户,唐祖德和唐光明在暴 亂中被饑民所殺。而朝廷得知仝一貫隱瞞災情和民暴,誅殺了仝一貫。衙役講完後,説:“縣令大人當初的預言真準呀。”

汪大風聽了,歎道:“從小寵愛,乃是縱容為非作歹,長大後必犯大案。就如同一兩茶雖少,但積少成多,可毀摧萬畝茶園。”

汪大風明文禁止民間造一兩茶,如有私下製造一兩茶者,官府必判重刑。又着手恢復茶園,直到二十年後,石門茶市才又恢復了生機。

古代傳説故事大全(五)

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天早朝,大部分羣臣沒到的時候,乾隆爺問先到的大臣汪文瑞和劉文舉:“兩位愛卿這麼早來,可在家裏吃過燕窩湯和點心?”

汪文瑞誠惶誠恐地搶先答道:“臣家裏人口眾多,開支頗大,吃燕窩湯和點心只是偶爾,平時每天早上不過吃碗水餃、麪條或喝碗豆汁、吃幾個雞蛋而已。”

見汪文瑞在皇上面前顯示自己清廉,劉文舉也説他家早餐經常只喝一碗豆汁、吃幾個雞蛋。

乾隆聽了汪文瑞和劉文舉這番話,瞪了他倆一眼,説:“一個雞蛋需要十兩銀子,朕都不敢吃那麼多,你們一個早上就吃好幾個,還敢説自己窮?看來朕該查查你倆的賬了。”

汪文瑞和劉文舉聽了乾隆這番話,想起剛才自己的口不擇言,腸子都悔青了,他倆知道這必是內務府的人做假賬,和御膳房的太監們沆瀣一氣蒙皇上。但他倆不敢明説,知道一旦明説了,內務府和御膳房的人知道了會擠兑他倆不説,就是皇上也饒不了他們,因為這等於告訴世人,看似英明的乾隆皇帝也不過是一個任人哄騙的二傻子。

當然,汪文瑞和劉文舉又不能不接乾隆皇帝的話茬兒,要不然,皇上還真懷疑他倆是收受到賄 賂的貪官呢。

所幸汪文瑞和劉文舉很快就想出應對之策,敷衍乾隆説,他們買的雞蛋都是些便宜的貨,不過幾文錢一個罷了,自然不能和宮裏採購的極 品雞蛋相比。

乾隆聽了這話,不但沒有釋疑,反而更加困惑,他自言自語道:“怪哉,為何同為母雞所產之蛋,竟有玉、石之別?”

汪文瑞和劉文舉暗暗叫苦,心忖:這一個謊扯出去了,必須得再扯新謊來圓前謊,可這新謊咋扯?

好在汪文瑞是個久處廟堂的圓通老吏,他在劉文舉呆若木雞之時,靈機一動,想出新招。他旁徵博引地對乾隆説:“田黃石是壽山石的一種,劣質老坑石也是壽山石的一種,可這兩種石料的品質卻是天差地別。”

乾隆聽了這話,若有所思,沒在雞蛋價格的問題上追問下去,汪文瑞和劉文舉這才鬆了口氣。

這君臣三人又説了一陣閒話,眾臣就三三兩兩地來了,乾隆皇帝開始升朝議事。

汪文瑞和劉文舉以為關於雞蛋的話題也就到此了結了,誰知散朝後,乾隆又留下他們,他饒有興致地叫倆人在第二天早朝時帶幾個雞蛋來,他想看看,幾文錢一個的雞蛋和十兩銀子一個的雞蛋究竟有何不同。

這下,乾隆可給汪文瑞和劉文舉出了個大難題,都快把他倆愁死了。因為傻瓜都知道,世上雞蛋的區別只是個頭大小而已,口味還不都差不多?

汪文瑞憂心忡忡地回到家,滿腹的苦楚又不好對家人和下人講,但悶在肚中又解決不了問題,明天上朝面君時咋辦?

心急如焚的汪文瑞在院內踱來踱去,竟鬼使神差地來到位於西偏院的廚房。

他抬頭一看,發覺自己不知不覺地來到了下人待的地方,正要離開,忽聽一個小廝與大廚正粗喉嚨大嗓子地閒聊。小廝説他早晨去菜市場買菜,遇到件稀奇事:有個賣雞蛋的主竟在賣一筐已變了味的壞雞蛋,這種壞雞蛋還要一文錢一個。誰知,還真有二傻子掏錢買這種無法食用的壞蛋。

大廚譏笑小廝道:“你懂什麼,這種進不了伙房的壞雞蛋是當肥料賣給養花人的,壞雞蛋用泉水調稀後,是培育蘭花的上好肥料……”

汪文瑞聽到這裏,心裏就是一動,他不等大廚把話講完,三步並作兩步闖進廚房。

大廚和小廝見主人慌慌張張地闖進來,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事,傻傻地站在原地,大氣也不敢喘一下。

汪文瑞指着大廚和小廝,叫他倆放下手上的活計,趕緊去菜市場,不論價格高低,一定要把那筐壞雞蛋買回來。

聽了這番沒頭沒腦的話,大廚和小廝不知是主人吃錯了藥,還是自己聽錯了。儘管心裏犯嘀咕,但他倆可不敢向主人細問詳情,只得急三火四地奔向菜市場。

他們原以為拿銅錢買壞雞蛋,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不料,當他倆趕到菜市場時,竟有大買家將那筐壞雞蛋全買下了。

兩人這下可急壞了,大廚見買賣雙方正在付錢,忙喊道:“且慢,我願出三文錢一個買下這筐雞蛋。”要知道,當時的物價是,五文錢可買兩個新鮮雞蛋。

忽聽有人願出三文錢買一個壞雞蛋,賣蛋的小販可樂壞了,他忙推掉那買家遞上的一串銅錢,要與大廚交易。那買家見有人擋橫,也不甘示弱,將壞雞蛋的價格抬到五文錢一個。大廚為了買到壞雞蛋,又將價格抬到八文錢一個。就這樣,雙方輪番哄抬下,每個壞雞蛋竟賣到一兩紋銀。最後,大廚和小廝因出門時沒帶多少銀子,只得眼睜睜地看着那筐壞雞蛋被那個買家拿走了。

一兩銀子買一個壞雞蛋這件亙古未有的怪事立即轟動了整個菜市場,引來眾人圍觀熱議。賣壞雞蛋的小販目睹此情此景,有點懷疑自己的眼睛,他也猜不透這事是福是禍,急忙懷揣着銀子,溜之大吉。

當大廚和小廝垂頭喪氣地回府時,望穿秋水的汪文瑞見他倆兩手空空地回來,忙問何故。待聽完大廚將詳情稟告後,汪文瑞當即五內如焚,昏倒在地。

在眾人呼喊聲中,汪文瑞睜開雙眼,絕望中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急忙謝絕匆匆趕來的醫生診脈,吩咐備轎去劉府議事。汪文瑞猜得一點沒錯,這筐壞雞蛋全給劉文舉的管家買走了。

當劉文舉見汪文瑞匆匆前來,便知其來意。劉文舉心想,現在他與汪文瑞已是拴在一根繩上的螞蚱,要是汪文瑞擺不平這事,他也過不了關。想到這裏,劉文舉忙熱情接待了汪文瑞,並慷慨地送了一半壞雞蛋給汪文瑞。

第二天上朝時,汪文瑞和劉文舉如坐鍼氈。好不容易等到散朝,乾隆叫汪文瑞和劉文舉取出幾文錢一個的殘次雞蛋給他看。

內務府太監先在大海碗中敲開七個宮中的雞蛋,這七個雞蛋均是蛋香四溢、油光閃閃的雙黃蛋。待打開汪文瑞和劉文舉帶來的十幾個雞蛋,立即就比出個天上地下來了。這些雞蛋,全部是單黃不説,絕大多數的還散黃,散發出濃濃的臭味。

乾隆見狀,忙令太監停止“比蛋”。他深表同情地對汪文瑞和劉文舉説:“二位愛卿,你倆也太節儉了,以後幾文錢一個的殘次雞蛋還是不吃為好,要吃就吃十兩銀子一個的極 品雞蛋。”講完這話,乾隆還頗有感觸地説:“難怪民間百姓常説,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