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故事手抄報素材

來源:文書谷 1.45W

想象奇特、構思精巧的寓言故事在給後人以教益的同時,也讓後人獲得了許多精彩的典故詞語和有趣的表達方法,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伊索寓言故事手抄報素材。

伊索寓言故事手抄報素材

伊索寓言故事手抄報素材1:花木蘭攻山

相傳,在很早以前,承德東北邊的黑山叫摩天嶺,這裏地勢險峻,很難有人能攻下。摩天嶺的西面是懸崖峭壁,東面與大山相連,只有南邊的龍潭窪一條山路可通。

在花木蘭抗擊匈奴那陣,這裏住的是匈奴的先鋒官右賢王。匈奴兵將把守住南山口,只要有兵馬攻山,滾木擂石一齊往下打,沒有不被打退的。

話説花木蘭掃北來到這裏,一連攻了幾次都攻不上去,只得把兵馬先駐紮下來。駐紮兵馬的地方,就是現在的花木蘭城。當時花木蘭從軍已經十多年了,心中想念爹孃,想念鄉親,恨不能一腳踏平摩天嶺,班師回朝。她坐在大帳裏悶悶不樂地想計策,可總想不出好辦法。

一天,花木蘭率領將士來到摩天嶺對面的二龍山上觀察地形,看見一羣羊在陡峭的山上蹦來跳去,不禁歎道:“人如果有羊那樣爬山的本領該多好啊!”

這天夜裏,她帶軍卒打着燈籠去查哨,突然傳來“咩——”的一聲羊叫,把她嚇了一跳。她忽然想:我何不用羊燈計破摩天嶺呢!

第二天,她便讓兵卒四處買羊,在二龍山頂建了一座圈羊的城堡——就是現在的鎖羊城。打發人找來扎紙匠人日夜趕糊燈籠。她又在附近訪問當地山民,找出了一條登山的小路。

在一個漆黑的夜裏,花木蘭讓士兵們把每隻羊角上掛上燈籠,趕進龍潭窪。羊羣漫山遍野往摩天嶺跑去,匈奴守兵一見,以為是花木蘭攻山的人馬,便齊放滾木擂石。羊見有木、石滾來,有的嚇得往巖石上逃,有的順着陡坡往上跑。這下可把右賢王嚇壞啦!他們怎麼能登險石而上?難道是天兵!匈奴兵將不明真相,亂了陣腳;花木蘭乘機從小路攻上去,把匈奴兵將殺死一多半。右賢王領着殘兵敗將,一氣跑回北國,再也不敢侵犯了。

花木蘭以她聰明的才智和勇敢的鬥志,攻下了摩天嶺,把匈奴搶的東西分給百姓,班師回朝了。

伊索寓言故事手抄報素材2:王維作畫戲權貴

王維非常喜歡作詩畫畫,他在這方面也很有成就。但是王維生性剛正,不肯依附權貴,更不肯把畫作為禮物送給他們。因此,他做官不久,就得罪了宰相李林甫,被貶職後離開京城長安。滿腹才華的王維到終南山過起了隱居生活。

王維隱居以後,終日飲酒賦詩,種花繪畫,日子過得倒也逍遙自在。他的酒量越來越大,往往喝得酩酊大醉才開始作畫,久而久之,竟形成了習慣,無酒不作畫。

當地的太守,是個不學無術的人。他聽説王維隱居在山中,也想讓王維畫幅畫,掛在客廳,賣弄一下風雅。他派師爺幾次去請王維。王維討厭這種人,每次都閉門不見。

後來師爺聽説王維有酒後作畫的習慣,便給太守出了個主意,太守聽後不住地點頭。

過了幾日,山下張員外派人給王維送來一張大紅請帖,請他前去赴宴。自從王維來到終南山,常常和張員外在一起談古論今,二人也算有幾分交情,所以他接到請帖,就下山了。

王維來到張員外家門口,見張員外陪着太守和師爺一起出來迎接他,不由得一愣,有點不痛快,但既然來了,也只好將就着喝起酒來。

王維有幾分醉意,腦海裏便閃出一幅幅畫圖,他急得直搓雙手。張員外知道他這個習慣,便把他讓到客室裏“休息”。

王維見案上鎮紙下壓着宣紙,案頭放着磨好的幾大碗墨汁,便興沖沖地抓過大筆就要畫。常言説,人醉心不醉,酒迷人不迷。正當他要揮筆作畫時,猛然想到太守求他作畫的事,心想,莫非今天是騙我給太守畫畫嗎?想到這裏,他又放下了筆,在屋裏踱起步來。他見室內白牆如粉,潔淨照人,決定把畫畫在牆上,這樣誰也拿不走了。可是在牆上作畫,筆又顯得太小,他便從腳上脱下一隻布鞋,蘸飽了墨,在牆上抹了起來。他畫完後,也沒向張員外告別,就匆匆忙忙走了。

太守和師爺進屋一看,只見牆上橫一道豎一道,也不知都畫些什麼。太守氣得連話也説不出來了。張員外説:“大人不要生氣,請將蠟燭熄滅,看看究竟怎樣。”

蠟燭熄滅後,室內一片朦朧,牆上一彎新月,發出柔和的光,畫面看上去好像是一條小溪,小溪邊有一架葡萄,那葡萄枝條左纏右繞,雜而不亂,那一串串又肥又大的水靈靈的葡萄,饞得人直想流口水。真是一幅好畫啊!太守和師爺十分高興,心想一桌宴席就換來一幅名畫,實在太便宜了。

原來,他們以為王維是把宣紙掛在牆上畫的。當他們用手去揭時,才知道這畫是直接畫在粉牆上。太守和師爺一下子氣得滿臉通紅,氣憤地離開了張員外家。

伊索寓言故事手抄報素材3:堯王嫁女

堯王有兩個女兒,大閨女娥皇是養女,小閨女女英才是堯王親生的。堯王很喜歡他的兩個女兒,每次出巡,總是帶着她們一起去。

堯王經過多次考驗,覺得舜是個可靠的人,就將國君禪讓給他,又決定將兩個女兒嫁舜為妻。這就是我國曆史上傳為佳話的“堯之二女,舜之二妃”。

娥皇和女英要同時嫁給了舜,姐妹二人心裏都很高興。惟有堯妻心存一樁愁事,她總想讓自己的親生女兒女英為正夫人,讓養女娥皇為偏房,堯王堅決反對。堯王出了三道考題,以才定先,能者為師,智者為導。堯妻只好同意。

第一道考題:煮豆子。

堯王給兩個女兒各十粒豆子,五斤柴火,先煮熟者勝。

姐姐娥皇長年做飯,很有經驗。鍋內只倒了少量水,杯水車薪,時間不大,一會兒就煮熟了,柴還有餘。妹妹女英卻相反,盛了一滿鍋水,水多柴少,柴火燒盡,水還未熱,當然豆子更談不上熟了。堯妻心裏真不好受,嘴裏卻無法説。

第二道考題:納鞋底。

堯王笑着讓老伴取來一雙鞋底和兩把繩子,分給兩個女兒,每人一隻鞋底和一把繩子,誰先納成,誰就為勝。姐姐娥皇常納鞋底,又熟練又有竅門;她把長繩子剪成短節,納完一根再納一根,不到半天工夫,一隻鞋底就納成了,還納得平平展展,又好看又耐實。女英用長長的一根繩子納,很費勁,繩子不時打結,半天連半隻都沒納好,還是歪歪扭扭,針腳也稀,又不平展。堯王不言語,堯妻心裏非常生氣,暗暗盤算,準備對策。

臨出嫁動身之前,堯王又出了第三道考題:比誰快。先到歷山坡舜帝的住地者為勝。

這時堯妻説話了:“娥皇是姐姐,理應坐馬車,三馬一車更排場。女英是妹妹,理應騎走騾,單人騎騾更一般。”堯王明知有偏,想據理力爭,可是出嫁的時辰已到,來不及了。只得如此,讓她們去吧。

妹妹女英騎走騾,抄小路飛快跑,姐姐娥皇坐馬車慢慢前進。事有湊巧,女英走到半路,走騾突然下駒了。氣得女英罵道:“該死的騾子,偏在這時候下駒,真誤我的大事,以後別下駒了。”所以,騾子從此再不下駒。騾子下駒的地方,也因此得名為“落駒村”。

這時,娥皇的馬車也趕到了。娥皇見妹妹急成這模樣,知道出事了,立即下車把女英拉上馬車,一同奔向歷山坡。

舜帝和娥皇女英成親後,對兩個妻子百般疼愛,沒有偏正之分。姐妹兩人也齊心協力輔佐舜帝治理天下,做了許多有利於人民的事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