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故事大禹治水神話傳説

來源:文書谷 1.66W

導讀: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説法),字(高)密。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説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夏。

帝王故事大禹治水神話傳説

堯、舜、禹三位,是我國遠古時期著名的帝王。其實,在當時他們只能算是部落聯盟的首領。遠古時代沒有文字,歷史全靠人們的口頭流傳保存,在民間傳説中,在人民的心目中,堯、舜、禹都是英明的帝王。

堯的祖父是黃帝。堯16歲就登上了帝位,他很善於治理天下,國內四方安定,人民安居樂業。他統治了國家約120xx年時間,活了110多歲才逝世。在他逝世前經過人民的推薦,他自己又嚴格考察,最後選定了平民出身,有德有才的舜作為接班人,並且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都嫁給了舜。

舜,又叫葵舜,姓姚,名字叫重華,是今天河北省一帶的人,當時叫冀州。舜在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死了,父親是個瞎子,鄉里人叫他瞎老頭。舜的後母生了個兒子叫象,是舜的同父異母弟弟。舜的瞎父親心眼很壞,弟弟象更是一個手辣心狠的傢伙,經常動壞主意謀害舜。但舜對父親和後母還是很孝敬,對弟弟象也很仁愛。

舜登上帝位以後,他同父異母弟弟象很害怕,有一天主動跪在舜面前,請求哥哥懲罰。舜扶起象,對他説:“過去的事就別提了,今後你改了就好。”

舜雖然已經貴為天子,但拜見自己的父親還是恭恭敬敬,和當年做普通老百姓的時候一樣。瞎老頭慚愧地對舜説:“孩子,我當年對不起你,請你原諒我這個瞎子。”

舜在位期間,國內發生一次大水災,現在的中原地區,特別是黃河兩岸變成了一片汪洋,人民被迫放棄了原先耕種的土地,紛紛逃到高山野嶺上,以野菜、野果充飢。

早在堯帝的時候,就任命了一位治水官員,名字叫鯀(gǔn)。鯀是一位十分盡職的治水官員,他率領民工,用泥土和石塊築壩,把洪水圍住,隨着水位提高,鯨也增高和加固堤壩,於是堤壩越來越高,越加越寬,逐漸在延長。這樣,總算暫時把洪水制服了。

舜接替堯登上帝位的時候,就曾經召見鯀,並向他發出警告:“洪水就像一頭猛獸,現在你只是把猛獸鎖在籠子裏,並沒有把它消滅,這是無窮的後患。俗話説,困獸猶鬥,它總有一天要衝破籠子,給國家帶來災難。”

圍住洪水,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治水方法,鯀除繼承傳統,採用老方法之外,又實在想不出別的好辦法。

鯀聽了舜的警告以後,他又率領人加高加固堤壩。經過整整9年的日夜奮戰,直到所有的堤壩都加固完工後,他才鬆了口氣説:“即使水位再漲高5尺,我的大壩也能抵擋得住。”同時,他又向舜作出保證:如果是我的堤壩出問題,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我願意用生命承擔責任!

就在鯀作出保證的當年,天就像是被誰捅破,暴雨整整下了3個多月。鯀用9年時間所築的堤壩,全都被洪水沖毀、沖垮。這頭猛獸真的破籠而出,奔騰咆哮,恣意橫虐,吞食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田地被淹沒了,房屋被沖垮了,人民死於洪水,葬身魚腹。

在這場洪水中,兒童死得最多,整個國家面臨着滅種的危險。活下來的人,被圍在若干小塊高地上,很多人擁擠在一起,又缺少食品,接着又是瘟疫流行,成年男女在瘟疫中死去大半。

這時,鯀主動對舜説:“請將我處死吧,不然沒法向活下來的父老兄弟交代。”

舜接受了鯀的請求,含淚將鯀處死了。

治水官員鯀被處死了,但洪水還得治理。任命誰擔任新的治水官員呢?有人向舜推薦説:“鯀的兒子禹從小跟隨父親治水,對水情熟悉,又總結了父親的經驗,接受了父親的教訓,是位很合適的人選。”

舜覺得有些為難。禹的父親鯀是因為治水失誤被處死的,現在再叫禹繼承他父親未竟之業,禹會接受這個任命嗎?

推薦的人説:“禹是一位脾氣倔強、富有正義感和責任心的青年,他會接受任命的。”

禹得到任命的消息時,結婚才四五天。新婚的妻子對禹説:“我不放你走。阿公是死於治水你不能再在這條路上往前走了。死亡應該大家分擔,不能由我們獨家承擔。”

禹對妻子説:“洪水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算下來我們家死的人最少。我父親死於治水,我應當繼承父業,降服洪水,告慰死去的父親。假如我畏縮不前,那活着還有什麼意思?連死去的父親也會為我的膽怯感到羞恥。退一步説,越是通向死亡的路,就越不能讓別人去走。我從小跟隨父親治水,在這一條路上摸索過,比任何人都更有條件走出死亡,奪取勝利!”

禹接到任命的第二天,就去向舜報到,愉快地接受了治水官員的職務。

就在禹接受任命的第二天,禹的媽媽又去向舜求情:“為了治水,我已經獻出了丈夫,還有這個兒子,您就留給我吧!他結婚才6天。”

舜對禹的媽媽説:“老人家,您的要求是合理的,您的心情我也理解。可是國內有誰比禹更適合當治水官員呢?只要您能推薦,我一定加以考慮……”

禹的媽媽想了一會,歎口氣説:“大王,為了治水事業,看來,我只能再獻出我的兒子了。今後,我再也沒有什麼可奉獻的了……”禹的媽媽説完放聲大哭。

舜拉着禹的媽媽的手説:“不至於,老人家。我相信禹一定會以他的智慧和辛勞降服洪水,若干年後,您和我還會共同慶賀他的勝利。”

新任治水官員禹上任後並沒有立即着手治理洪水,而是和大家一起總結以前的教訓,尋找父親治水失敗的原因。

築壩圍水還是有它的合理性的,不然以前的人也不會世世代代都採用這種方法治水。只有將洪水圍住,人民才能在沒有水的地方休養生息,安居樂業。可是築壩圍水又隱藏着最大的後患越蓄越多,等於是在替水積蓄力量,一旦衝破堤壩,給人民造成的災難也就越深重。

禹在想:能不能想法削弱洪水的力量?

禹手下的人説:“洪水把一座座山頭全都淹沒了,除非讓它退下去,才能削弱它的力量。可是,它怎麼肯退下去?我們又能讓它到哪裏去?”

另外一個人説:“這麼大的洪水,除了大海,再沒有別的地方能容得下它。”

這一句話提醒了禹,他高興地説:“對,大海!我們着手疏通河道,將洪水引入大海。”

可是,河道怎麼走?大海又在哪裏?這些問題,就像眼前的洪水一樣不可捉摸。

這時候,禹想起了“水往低處流”這句古話,只要能探明地勢的高低,就可以決定河道的走向。

禹的勇氣,鼓足了大家的信心,羣策羣力,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制訂出一個治水的方案。這個方案分兩步走:第一步整修加固堤壩,把洪水圍住,讓逃荒的老百姓回來,在沒有水的地方搶耕搶種,安定民心。第二步是探明地勢,開鑿河道,將洪水引入大海。

制訂的方案是分兩步走,但實施的時候卻要同時進行。修固堤壩是傳統工程,禹委派了一個助手負責,自己領着一夥人去探明地形。

禹和他的同伴披星戴月,櫛風沐雨,越過荒山野嶺,過急流險灘,跟兇猛的野獸搏個,靠野果和野菜充飢,用了幾年時間,才探明全國各地的地高低。接下來,大規模的治水工程開始了。

禹把全國的治水隊伍分成9股,每股都委派專人負責,自己擔任總指揮。

禹雖説是治水的總指揮,但他總是出現在最艱苦、最危險的工地,身先卒參加勞動。他常因勞累過度,昏倒在水中,經夥伴們搶救才得脱險。他長期泡在水裏,全身都潰爛。百姓們為此感動得流淚,跪下求他休息。禹扶起大家,對他們説:“我的父親死於治水,我現在的生命,也是為治水而活着。大家的心意我領了,謝謝大家。”

禹在治水過程中曾經有過3次經過自己家的門前,可是一次也沒有進屋去看看自己的家。

禹第一次從家門前經過,是趕往一處工地去解決一個疑難問題。這時他離家已經9個月,當他走過家門時,聽到屋內傳出嬰兒的啼哭聲。他算了一下時間,知道是自己第一個孩子出世。

當時,跟隨禹的人也都勸他回去看看,禹對他們説:“參加治水有20多萬人,誰不是離鄉背井,撇下嬌妻愛子?我身為總指揮卻不能公而忘私,我還有什麼臉面向20多萬的治水大軍提要求?”

禹第二次經過自己家門口,妻子抱着兒子站在門前。妻子拉着兒子的手在揮動,叫兒子:“喊爸爸,快喊!”兒子怕生,沒喊。禹只是對妻子和兒子揮揮手,身影很快就在揚起的塵土中消失了。

禹第三次經過家門,兒子已經10歲了。兒子站在大路上告訴禹:“媽媽在生病。”禹摸摸兒子的頭説:“你已經是大人了,你好好照顧媽媽。”説罷,掉頭走了。

治水工程進展得比計劃快,9條主河道已經開通,好幾個大壩中的蓄水也通過河道流入了大海。現在禹正在率領大家開鑿支渠,排除田野中的積水。

洪水剛退,土地還不能耕種,禹委派自己的助手們領着大家到山上去捕捉野獸,到河裏捕魚度過災荒。與此同時,禹又委派種莊稼能手,把農業耕種的經驗傳授給大家,在洪水退去的土地上種上桑麻,撤下谷種,幾年下來,桑麻遍地,禾穀飄香。

禹治水整整花了20xx年時間,他自己從一個年輕的英俊少年,勞累得滿面皺紋,彎腰駝背,儼然是個老人了。老百姓感激他,稱他為大禹。

大禹治服洪水後,皇帝舜派人把大禹的媽媽請來,對她説:“老人家,感謝您為國家生了個好兒子。現在我跟您商量,我想把皇帝的位子讓給大禹。”

大禹媽媽説:“那是萬萬不行的,讓他坐上皇帝的寶座,豈不要折死他。”

舜説:“我也是個平民出身,大禹比我強得多。老人家,我委派大禹治水,您也説他不行。事實證明您錯了。這次,您就再依我吧。”

大禹媽媽説:“我是個婦道人,知道什麼。你是一國之主,當然你説了算……”

大禹被舜選為皇位的繼承人以後,一開始是在舜的身邊,協助舜料理國家大事,20xx年後,舜去世了,禹正式登上了皇位。這就是我國曆史夏朝的開始。

大禹就是夏朝的第一代皇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