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民間故事大綱

來源:文書谷 1.99W

民間傳説故事很多都是有前人口口相傳下來的,很有趣味!特別是那些短篇的!小編很喜歡!所以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幾個短篇民間傳説故事,希望大家會喜歡喔。

短篇民間故事大綱

  短篇民間故事:“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的民間故事

“天要下(落)雨,娘要嫁人”,這本是中國民間老百姓的一句俗話,用來比喻必然發生、無法阻擋的事情,不以他人的意志與想法為轉移。時至今日,此俗語早已家喻户曉、婦孺皆知矣!

關於“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句俗話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説。

傳説古時候有個名叫朱耀宗的書生,天資聰慧,滿腹經綸,進京趕考高中狀元。皇上殿試時,見他不僅才華橫溢,而且長得一表人才,便將他招為駙馬,把心愛的女兒嫁給了他。

“春風得意馬蹄疾”,循慣例朱耀宗一身錦繡新貴還鄉。臨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他的母親如何含辛茹苦,如何從小將他培養成人,母子倆如何相依為命,請求皇上為他多年守寡、一直不嫁的母親樹立貞節牌坊。皇上聞言甚喜,心中更加喜愛此乘龍快婿,即準允所奏。朱耀宗喜滋滋地日夜兼程,回家拜見母親。

當朱耀宗向娘述説了樹立貞節牌坊一事後,原本歡天喜地的朱母一下子驚呆了,臉上露出不安的神色來,欲言又止,似有難言之隱。朱耀宗大惑不解,驚愕地問:“娘,您老哪兒不舒服?”

“心口痛着哩。”

“怎麼説痛就痛起來了?”

“兒呀!”朱母大放悲聲,“你不知道做寡婦的痛苦,長夜秉燭,垂淚天明,好不容易將你熬出了頭!娘現在想着有個伴兒安度後半生。有件事我如今告訴你,娘要改嫁,這貞節牌坊我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娘,您要嫁誰?”

“你的恩師張文舉。”

聽了孃的回答,好似晴天一聲炸雷,毫無思想準備的朱耀宗頓時被擊倒了,“撲通”一下跪在了孃的面前:“娘,這千萬使不得。您若改嫁,叫兒的臉面往哪兒擱?再説,這‘欺君之罪’,難免殺身之禍啊!”

朱母一時語塞,在兒子和改嫁之間無法做到兩全其美。

原來,朱耀宗8歲時喪父,朱母陳秀英強忍年輕喪夫的悲痛,她見兒子聰明好學、讀書用功,便特意聘請當地有名的秀才張文舉執教家中。由於張文舉教育有方,朱耀宗學業長進很快。朱母歡喜,對張文舉愈加敬重。朝夕相處,長年累月,張文舉的人品和才華深深打動了陳秀英的芳心,張文舉對温柔賢惠的陳秀英也產生了愛慕之情,兩人商定,待到朱耀宗成家立業後即正式結婚,白首偕老。殊不料,這樁姻緣卻要被矇在鼓裏的朱耀宗無意中攪黃了,出現了這樣尷尬的局面。

解鈴還須繫鈴人。正值左右為難之際,朱母不由長歎一聲:“那就聽天由命吧。”她説着隨手解下身上一件羅裙,告訴朱耀宗説,“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乾淨,曬一天一夜。如果裙子曬乾,我便答應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幹,天意如此,你也就不用再阻攔了。”

這一天晴空朗日,朱耀宗心想這事並不難做,便點頭同意。誰知當夜便陰雲密佈,天明下起了暴雨,裙子始終是濕漉漉的,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知是天意。

陳秀英則認認真真地對兒子説:“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違!”

事已至此,多説無益。朱耀宗只得將母親和恩師的婚事如實報告了皇上,請皇上治罪。皇上連連稱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她去吧。”

短篇民間傳説故事傲秀才氣煞縣令

從前,有個秀才善知詩書,能出口成章,為人剛正,平生喜交結勞苦貧民。一般百姓請他寫文辦事,都有求必應,對達官貴人則拒之千里,很有幾分傲骨。

這一年,縣城新到一個縣令,聽説傲秀才看不起富户豪門,便罵道:“一個窮酸秀才竟敢放肆,待本官羞辱他一番。”

新縣令遍請城中鄉紳文士,並傲秀才一起叫來赴宴。酒過三巡,菜上六味,縣令開言道:“本官雖初來乍到,卻聞傲秀才才思敏捷,深為佩服。現試擬幾句,向傲秀才請教下聯。”

客人中有幾個知底細的,便悄悄勸傲秀才趕緊謝罪,甘拜下風,以免遭不測之禍。誰知傲秀才竟毫無懼色,起身施禮道:“願聞上聯”。縣令一面拿筷子比劃,一面陰陽怪氣地説:

北燕南飛,東西比翼有上下;

眾人聽罷,盡皆譁然。這上聯不僅道出了“東、南、西、北、上、下”六個方位,而且暗示了他跟傲秀才的身份、文才有上下之分,何以對答?不料傲秀才略一沉吟,便響亮地吟出下聯:

前車後轍,左右對輪無高低。

聯語一出,大家齊聲叫絕。這下聯不僅同樣對出了“前、後、左、右、高、低”六個方位,而且藴含了傲秀才不甘服弱的倔勁。

縣令碰了釘子,又咄咄逼人地説出第二聯:

空竹着刀,外生枝節削皆短;

其間暗含殺機,席上鴉雀無聲,傲秀才仍鎮定自若,從容答道:

竅藕遭鋤,內牽毫絲抽還長。

惱羞成怒的縣官,揮手點指窗外,咬牙哼出第三聯:

雲鎮高山,哪個尖峯敢出頭?

傲秀才眼掃室內,見壁洞透進陽光,便針鋒相對:

日穿漏壁,這條光棍卻難拿!

短篇民間傳説故事紀曉嵐聯對塾師

紀曉嵐年幼時就表現出非凡的才華,稱得上是天資聰穎。

這天,塾師向所教的幾個學生出聯,要他們應對。塾師是山東兗州人,祖籍在曲阜,為了炫耀家鄉的人傑地靈,藉以標榜自己的出身和學識,塾師出的上聯是:齊魯出聖人。語句雖通俗易懂,可真要對出恰當的下聯,莫説是幾個未成年的孩子,就是有功名的秀才,怕是也要費一番腦筋的。

見到學生們大眼瞪小眼,張口結舌,無以為對,塾師不覺有些自鳴得意。這時,紀曉嵐開口對出了下聯:燕趙多烈士。

塾師聽過紀曉嵐的對句,不由一驚,這孩子答對得如此高超,這可是萬萬沒有料到的啊。塾師思索了片刻,又出句了:孔子孟子曾子。語音剛落,更讓塾師大為驚異的是,那小小年歲的紀曉嵐似乎接口就來了下句:夸父相父昀父。夸父,是遠古神話中的英雄人物,民間有夸父追日的優美傳説;相父,是指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紀曉嵐把自己的父親同神話中的英雄和歷史上的賢相相提並論,其胸懷抱負更不待言了!塾師不禁由衷地發出感歎:“誰雲孺子不可教?”

“我請先生動戒尺。”

聽到紀曉嵐這句對答,塾師被他這種要求師長對自己嚴加管教的態度感染了,他對眼前的學生們誇讚説:“紀子雖幼,志卻超羣!老夫預言,其前程無可限量,日後必成大器也。”在這裏,塾師將小小的紀曉嵐稱為“紀子”,足見其對紀曉嵐的肅然敬重之情。

  短篇民間故事:獵人海力布

內蒙古自治區流傳着一個動人的民間故事。

從前有一個獵人,名叫海力布。他熱心幫助別人,每次打獵回來,總是把獵物分給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敬重他。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獵,忽然聽見天空中有喊救命的聲音。他抬頭一看,一隻老鷹抓着一條小白蛇正從頭上飛過。他急忙搭箭開弓,對準老鷹射去。老鷹受了傷,丟下小白蛇逃了。

海力布對小白蛇説:“可憐的小東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説:“敬愛的獵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報答您。我是龍王的女兒,您跟我去,我爸爸一定會重重地酬謝您。我爸爸的寶庫裏有許多珍寶,您要什麼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歡,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裏的那顆寶石。嘴裏含着那顆寶石,能聽懂各種動物説的話。”海力布想,珍寶倒不在乎,能聽懂動物的話,對一個獵人來説,那太好了。他問小白蛇:“真有這樣一顆寶石嗎?”小白蛇説:“真的。但是動物説什麼話,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對別人説了,您就會變成一塊僵硬的石頭。”

海力布點點頭,跟着小白蛇到了龍宮。老龍王十分感激海力布,要重重地酬謝他。老龍王把他領進寶庫,讓他自己挑選珍寶,愛什麼就拿什麼。海力布什麼珍寶也不要,他對龍王説:“如果您真想給我一點兒東西作紀念,請把您含着的那顆寶石給我吧。”龍王低頭想了一會兒,就把嘴裏含的寶石吐出來,送給了海力布。

海力布臨走的時候,小白蛇跟了出來,再三叮囑他説:“敬愛的獵人,您要記住,動物説的什麼話,千萬不要對別人説。如果説了,就會馬上變成石頭,永遠不能復活了!”海力布謝過小白蛇,就回家了。

海力布有了這顆寶石,打獵方便極了。他把寶石含在嘴裏,就能聽懂野禽野獸(shòu)説的話。哪座山上有什麼動物,他全知道。從此以後,他每次打獵回來,分給大家的獵物更多了。

這樣過了幾年。有一天,海力布正在深山裏打獵,忽然聽見一羣鳥在商量着什麼。仔細一聽,那隻帶頭的鳥説:“咱們趕快飛到別處去吧!今天晚上,這裏的大山要崩(bēng)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沒,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海力布聽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他急忙跑回來對大家説:“咱們趕快搬到別處去吧!這個地方不能住了!”大家聽了很奇怪,住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搬家呢?儘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誰也不相信。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淚説:“我可以發誓,我説的話千真萬確。相信我的話吧,趕快搬走!再晚就來不及了!”有個老人對海力布説:“海力布,你是我們的好鄰居,我們知道你從來不説謊話。可是今天你讓我們搬家,你總得説清楚呀。咱們在這山下住了好幾代啦,老老小小這麼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沒有用,不把為什麼要搬家説清楚,大家是不會相信的。再一遲延,災難就要奪去鄉親們的生命。要救鄉親們,只有犧牲自己。他想到這裏,就鎮定地對大家説:“今天晚上,這裏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沒大地。你們看,鳥都飛走了。”接着,他就把怎麼得到寶石,怎麼聽見一羣鳥商量避難,以及為什麼不能把聽來的消息告訴別人,都原原本本照實説了。海力布剛剛説完,就變成了一塊僵硬的石頭。

大家看見海力布變成了石頭,都非常後悔,非常悲痛。他們含着眼淚,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領着孩子,趕着牛羊,搬到很遠的地方。他們走在路上,忽然烏雲密佈,狂風怒號,接着下起了傾(qīng)盆大雨。半夜裏,聽見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大山崩塌了,地下湧出洪水,把他們住的村子淹沒了。

人們世世代代紀念海力布。據説現在還能找到那塊叫做“海力布”的石頭呢。

  短篇民間故事:李世民三請張古老

大唐初年,邊關告急的戰報一夜五次飛到長安。這可把唐王李世民急壞了,決定御駕親征,他和元帥尉遲恭帶了二十萬大軍直奔東北邊境。人人都知道日搶三關,夜奪八寨的黑臉大帥尉遲恭,打仗時確實有萬夫不當之勇,可就是脾氣很急。本來這行軍就緊得風吹一溜煙,可他還下令急行,恨不得日夜連軸轉。

這會兒正是夏初的時節,老天爺的臉説變就變。眼看離北邊的燕山還有百八十里了,忽然天上烏雲密佈,跟黑鍋底似的。“咔嚓——”一聲雷響,下起瓢潑大雨來,大道上拖泥帶水,隊伍人困馬乏,走不了啦,只好就地紮營,盼那日頭早點出來好行軍。誰知這雨沒完沒了,一下就是十來天,可把唐軍窩住啦!李世民、尉遲恭愁得不得了。

軍營裏的糧草眼看要光啦,後邊的糧草車還沒影。這二十萬人出征,扯地連天,人吃馬喂的,可不是鬧着玩呀!尉遲恭一連下了十道令箭去催糧草,可回來人報告説,半路河裏都漲滿了水,糧車被阻,難以通過。你説要命不要命!遠水解不了近渴啦。大雨剛一停,尉遲恭就派人到附近徵調,誰知老百姓受夠了兵搶馬奪,見當兵的就躲。尉遲恭沒辦法,只好到李世民那兒去請旨。

李世民也折騰得幾宿沒閤眼,聽了尉遲恭的稟報,他沉思了一下説:“不要派人了,咱們一起去!”

李世民、尉遲恭和幾個謀士便走出了軍營,轉過了幾個土崗子來到一個村裏。老百姓都以為他們是做買賣的,沒人再躲。他們剛要找人詢問,忽然土崗子前邊傳來一片孩子的喧鬧聲:

唐王,唐王,

打仗缺糧。

計算不周,

愁壞心腸。

尉遲恭聽見這兒歌就火了:“這都是村裏的刁民成心跟萬歲作對,等我拿他幾個來!”他這一喊,像半空打了個響雷,把孩子們全嚇跑了。“慢着。”李世民一把拉住了尉遲恭,“兒歌不會輕易出,村裏説不定會有高賢,咱們不妨登門去請教。”

“這?”

他們正説着,過來幾個扛犁的莊稼人,上前一問,幾個人都樂了:“這兒哪有什麼高賢哪!”他們上下打量了唐王等人説道:“看你們幾位老客像是遠道而來吧?還不知道我們這裏的事情。在這方圓左右,誰有難事都問張古老。張古老脾氣古怪心眼好,你們有什麼難事去問他吧!”

“他住哪裏?”

“北邊的後駱駝港!”

唐王大喜,要尉遲恭趕回軍營,備厚禮去請張古老。尉遲恭嘴上領旨,心裏滿肚子不高興:“一個鄉巴佬,也至於這麼大舉動。”他回到軍營,派士兵拿大令去傳。誰知去了一個時辰,士兵獨自回來了,説張古老不肯來。尉遲恭火冒三丈:“我去把他綁來!”説着,騎上馬就奔後駱駝港去了。

李世民聽説尉遲恭去拿張古老,知道糟了,急忙趕到大帳,見尉遲恭垂頭喪氣地回來了,就問:“你請的人哪?”“早沒影了,要是找到他,非把他……”

“住口!十萬軍馬困在此地,你卻任意胡來。叫士兵備馬,你隨我去賠禮!”

唐王一行人直奔駱駝港而來,可到了張古老的住處,還是不見人影,問遍了村裏人都搖頭説不知道。尉遲恭説:“你看,萬歲來了他也走,我看還是另想辦法吧!”“不,請人要有誠心,劉玄德能三顧,咱們不能三請嗎?只要能找條生路,來十趟八趟也值得!”尉遲恭笑着説:“劉玄德請的是能人諸葛亮,而主公請的是鄉下老頭,值得嗎?”

“休再多言,明日再來!我就不信誠心打不動張古老!”

誰知又往來了兩天,張古老的門上還是掛鎖無人。尉遲恭埋怨道:“我看這張古老根本就沒什麼能耐,成心躲我們呢!”

李世民長歎一聲:“看來天不助我這無道之人,難道只有退兵不成!”晚上,李世民悶悶不樂地在帳內召集各營將官商議計策。眾將領互相看看,都搖了搖頭,帳子裏沉悶無聲。正在這時,忽然軍士進來稟報:“啟稟萬歲,帳外來了一個老漢,自稱是張古老,要見萬歲和元帥!”“哎呀,來得好哇!”李世民驚喜萬分,“眾位愛卿,快快出迎!”

帳外,月光下站着一位白髮長鬚的老頭。他見了李世民,慌忙參拜:“老漢我是個鄉下老朽,卻蒙萬歲幾次到寒舍,心裏實在不忍呀!”

尉遲恭心裏好惱:“這個鄉巴佬,果真古怪透了。三次請你你不來,今天又自己找上門來,實在是不可思議呀!”

李世民連忙給老人讓了座,把北征遇雨缺糧的事説了一遍,求父老們想想辦法。

張古老説道:“萬歲為國為民的一片心意,百姓已經知曉了。只是眼下麥子未熟,鄉親們家中存糧又不多,即使全部徵來,也不夠用呀!”

“唔,原來這樣,那就只有退兵了嗎?”“不!”張古老站了起來,“老漢今天就是為此事來的。要解決這二十萬軍馬的糧草,只有前面河套中那千頃沙灘!”“沙灘?”眾人迷惑地望着張古老,“這沙灘寸草不生呀!”

“不,有一種雞鳴谷,只要水分適量,專能在這沙灘中生長。這穀子據説還是神農氏見這一帶多沙地而留下的。這穀子,晚上播下,明日雞鳴天亮就能發芽,正午就可結穗,所以叫雞鳴谷。因秧苗矮小,收成少,種的人就不多了。萬歲如果將千頃沙灘播下,三兩日之內就可解這危難!”“噢,有這樣的神谷?只是谷種從何而來呢?”

“老漢我均已備齊,萬歲不必擔心。”

“好哇!還有這耬耠之物一夜能備齊嗎?”“萬歲,你來看!”張古老説着,領着李世民和眾將出了軍營。走出不遠,就聽前面一片喧鬧聲。月光下,一片黑壓壓的人羣,扛着耬耠、曲轅犁,牽着牲畜的人還不斷從四面八方湧來。張古老指指人羣道:“老漢得知萬歲親征抗敵,三日來走遍了四鄉,邀集眾鄉親今晚在此相聚。只要軍令一下,立刻就可下種。”

眾人聽了張古老的話,又驚又喜,李世民更是激動萬分:“父老鄉親之情,理當重謝,老丈更應加封呀!”“不,不!”張古老擺擺手,“百姓只盼有個聖明之主,能使我們安居樂業,別無他求呀!”

尉遲恭不解地問道:“老丈既然有此雞鳴谷,為何讓它拖到今日呢?”張古老摸摸鬍鬚笑了:“將軍還不知道這雞鳴谷,地幹不生,水旺不長,必須在雨後三日方可下種。我如果在三日前拿來給將軍,將軍心急如火,必定立即下種,那豈不誤了大事嗎?萬歲、元帥,快快傳令吧,不可再耽誤了。老漢我告辭了。”説完,轉身走去。

望着老漢的背影,尉遲恭想起了當初的莽撞,心中十分懊悔。他急忙傳令各營將士前去幫助百姓們播撒雞鳴谷。將士和百姓一齊動手,一夜之間全部播種完畢。到了雞鳴天亮,沙灘上果然一片葱綠。時間到了正午,千頃谷地,一片金黃。眾人高興地説:“真是神谷啊!”

穀子收割了,士氣大振,李世民和尉遲恭下令一鼓作氣,繼續進兵,不久把敵兵打敗了。邊境上從此太平安穩,唐代官兵和百姓都很感謝雞鳴谷,更感謝張古老老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