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的親赴前線救治傷員的故事

來源:文書谷 1.71W

諾爾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產黨員,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着名胸外科醫師。對我們中國的抗戰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白求恩的親赴前線救治傷員的故事吧!

白求恩的親赴前線救治傷員的故事

白求恩的親赴前線救治傷員的故事

1938年6月17日下午,白求恩身穿米黃色夾克,騎着一匹棗紅大馬,風塵僕僕來到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所在的山西五台縣金剛庫村。村子裏敲鑼打鼓,歡迎的人羣擠滿了山村的小路。聶榮臻司令員親自出來迎接白求恩。”

考慮白求恩年近半百,一路奔波十分辛苦,大家建議白求恩休息休息,可他一再要求馬上去自己的工作崗位。在聶司令員的一再挽留下,白求恩才住了一夜。

白求恩被聘為晉察冀軍區衞生顧問,第二天就來到五台縣耿鎮鬆巖口村,這裏是軍區後方醫院的所在地。

白求恩看不到傷員,就問:“這是什麼地方?傷員在哪兒?”

軍區衞生部葉青山部長告訴白求恩,這裏是軍區衞生部,傷員都分散在老鄉家裏。白求恩説:“不要在這兒停留,我應該到傷員那裏去!”

葉部長説:“吃過飯再去吧!”

白求恩問:“開飯還有多少時間?”

當他聽説還有20多分鐘後,就轉身向門外走去,要去看傷員。

葉部長伸手攔住白求恩懇切地説:“一路顛簸,你已經很累了……” 白求恩繼續往外走,邊走邊説:“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休息的。你們要把我當一挺機關槍使用,而不是擺在客廳裏供人欣賞的明代瓷瓶。”

傷員都分散在方圓60平方公里的老鄉家裏。白求恩每天天不亮就出發,踏着清晨的露珠,沿着山間的碎石小路,去給每一個傷員檢查。他弓着身子,仔細詢問,認真檢查。大家看他眼裏佈滿血絲,腰痠背疼,汗水直流,都勸他休息休息他總是不肯。白求恩每天要走幾十裏山路,給70多名傷員進行檢查。在到鬆巖口軍區醫院的第一個星期,白求恩總共為520名傷員做了檢查,在從第二個星期開始的一個月時間裏做了147次手術,平均每天做5次手術。

白求恩發現,許多傷員從前線抬下來,由於得不到及時的救治而延誤了治療,甚至丟掉了性命。因此,他一再強調,在離前線儘可能近的地方救治傷員,以減少犧牲。他説:“醫生在後方等待傷員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醫生的工作現在是在前線上。”

有一個著名的戰地記者吳印鹹拍攝的白求恩在離前線約10裏地的一座小廟裏救治傷員的照片,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珍貴的鏡頭。

那是1938年,白求恩在會見三五九旅王震旅長時,要求有機會到前線去搶救傷員。11月26日,白求恩真的接到了王震旅長的通知,部隊即將在廣靈公路打一場伏擊戰,要他率領醫療隊前去。

冬天的雁北狂風呼嘯,雪花飛舞,崎嶇的山路上盡是堅冰厚雪。人不能騎馬,120裏的山路只能靠雙腿走。白求恩和醫療隊在風雪中急行軍,翻過五座大山,按時到達三五九旅司令部,又立即趕往50裏以外的前線。

急救站設在靈丘黑寺離前線約10裏地的一座小廟裏。

小廟孤零零地坐落在曠野路旁,沒有廟門,佛龕已拆除,壁畫猶存,雖無雕樑,卻有畫棟。白求恩和大家一起迅速佈置好了戰地手術室,廟頂繃了白布,用兩張門板搭成了一個手術枱。

戰鬥開始以後,傷員陸續送來。白求恩身着八路軍服,袖子卷的高高的,胸前繫着一條長橡皮圍裙,鼻樑上架着一副金絲細邊老花鏡,連帽子都沒戴。

手術緊張地進行着。在炮火聲中,白求恩沉着細心,不時發出指令,手術器械不時發出輕輕的撞擊聲。手術一個接着一個的進行。

戰鬥越來越激烈,敵人越來越近。一顆炮彈在小廟附近爆炸,院牆被炸塌了一角,白求恩卻若無其事。在微弱的豆油燈光下,可以看到白求恩的額頭和鼻尖上都浸着汗珠,護士不時地為他擦拭着。

從黑夜到天亮,一個傷員被抬走,又馬上抬來一個。白求恩24小時沒休息了。衞生部的遊副部長請白求恩休息一會兒,白求恩讓護士擦了擦汗,又俯下身子,邊做手術邊説:“沒關係的,戰士們不也和我一樣的嗎?”

一個意外的情況發生了:麻醉藥用完了。

怎麼辦?只好不用麻醉藥動手術了。白求恩遲遲下不了手,手術刀拿在手裏,他沒有勇氣下手啊!傷員咧嘴笑了笑説:“白大夫!你大膽做吧,我能頂住!”鋒利的手術刀切開了傷員的皮膚,鮮血流了出來,傷員牙齒咬得咯吱咯吱響。白求恩也心疼得很,輕輕地對傷員説:“好孩子,堅持住!你是好樣的!”

又一個重傷員抬上了手術枱,不用麻醉藥手術難於進行。可是,上哪兒去找麻醉藥呢?在這緊急時刻,一個渾身是血的民兵闖進了手術室,從懷裏掏出了一個布包給了白求恩。啊!是嗎啡!幾十支嗎啡!那個民兵一頭栽倒在白求恩的懷裏,他負傷了,大家趕緊把他搭上另一張手術枱。

白求恩一手拿着白布包,一手攬着負傷的民兵,感動得説不出話來。原來,是遊副部長四處打聽尋找麻醉藥,正好部隊在打掃戰場上的勝利品時發現了這些嗎啡,趕緊派一個戰士由熟悉道路的一位民兵帶着來到這裏。那個戰士在半路上中彈犧牲了。

在這次戰鬥中,白求恩連續工作了40個小時,作了71個手術。他疲勞之極,腰都直不起來了。後來,白求恩在一本日記裏總結道:在動過手術的71個傷員中,只有一個犧牲了。這大大超過了白求恩向毛主席做的保證,使75%的傷員免於死亡,創造了一個奇蹟。

白求恩的故事

1938年初,白求恩來到中國,選擇去環境更為艱苦的延安,他更要求接近戰爭的最前線。在晉察翼,白求恩便慢慢與中國人民建起了深厚的情誼,在他的主持下,解放區辦起了模範醫院,很多中國醫生在白求恩身上學到了救治病人的技術,白求恩漸漸成為前方戰士的精神支柱。當白求恩打算回美國要求藥品支援,突然,一場戰爭爆發了,白求恩毅然決定留下,再一次和中國醫護人員一起面對硝煙戰火。

1939年10月下旬,在淶源縣摩天嶺戰鬥中搶救傷員時左手中指被手術刀割破,後給一個外科傳染病傷員做手術時受感染,仍不顧傷痛,堅決要求去戰地救護。他説:“你們不要拿我當古董,要拿我當一挺機關槍使用。”隨即跟醫療隊到了前線。終因傷勢惡化,轉為敗血症,醫治無效,於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17日,晉察冀邊區黨、政、軍領導機關和駐地羣眾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12月1日,延安各界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題了輓詞,並於12月 21日寫了《紀念白求恩》一文,號召中國共產黨員學習他的國際主義精神和共產主義精神。1940年4月,在河北省唐縣軍城南關建立了白求恩墓。晉察冀軍區決定將軍區衞生學校和模範醫院分別命名為白求恩衞生學校和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1952年,白求恩的靈柩遷入石家莊烈士陵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