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怎麼死的

來源:文書谷 2.68W

愛新覺羅·多爾袞(1620xx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滿洲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歷史上的多爾袞是怎樣的人,是怎麼死的呢?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多爾袞死因,希望大家喜歡。

多爾袞怎麼死的

關於多爾袞的簡介

愛新覺羅·多爾袞(1620xx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滿洲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母為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兄英親王阿濟格,同母弟豫親王多鐸。初稱台吉。1620xx年封貝勒,後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清代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少年時多次隨父出征蒙古與明朝,因屢建功勛16歲而獲“墨爾根代青”(滿語“聰明王”)之號,成為正白旗旗主。皇太極死後,多爾袞以攝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並於第二年率八旗軍入關。他是確立清初政權及清廷各項政策的最重要的決策者。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尊為成宗義皇帝,廟號成宗。不久,追論其生前謀逆罪,被削爵。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復還睿親王封號,追諡忠,配享於太廟。

多爾袞怎麼死的

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行獵時墜馬跌傷,醫治不得要領,十二月初九日死於喀喇城,享年只有39歲。靈柩運回北京,順治帝追尊他為義皇帝,廟號成宗。多爾袞的葬禮依照皇帝的規格舉行,埋葬在北京東直門外(今新中街三條3號附近)。

多爾袞彌留之際,他的同胞兄長阿濟格當時在他身邊,兩人有過密談。多爾袞剛一斷氣,阿濟格立即派自己統帥的三百騎兵飛馳北京,頗像發動軍事政變的動作。大學士剛林身為多爾袞的心腹,洞悉此中底細,立即上馬飛奔進京,佈置關閉城門,通知諸王做好防變準備。順治帝聽從王爺們的建議,將三百飛騎收容在押,誄殺殆盡。阿濟格隨多爾袞的靈柩進京時,立即成了囚犯,被送入監牢幽禁。他在監獄中企圖舉火,被賜令自盡。這個舉動剪除了多爾袞的嫡派勢力,清算多爾袞也從此開始。

多爾袞與順治小皇帝如何結怨的

順治八年正月,多爾袞的貼身侍衞蘇克薩哈向順治皇帝遞上一封檢舉信,揭發多爾袞生前曾與黨羽密謀,企圖率兩白旗移駐永平(今河北盧龍縣),"陰謀篡奪";又説他偷偷地製成了皇帝登基的龍袍服裝,家中收藏着當皇帝用的珠寶。

這時只有13歲的順治皇帝,第一次親理朝政。他召集王爺大臣密議,公佈鄭親王濟爾哈朗等的奏摺,抖數多爾袞的罪狀,主要是"顯有悖逆之心"。少年天子福臨向諸位王爺宣告説:"多爾袞謀逆都是事實。"多爾袞被撤去帝號,他的母親及妻子的封典全都被削奪了。

當時在北京的意大利傳教士衞匡國在《韃靼戰紀》中記載説:"順治帝福臨命令毀掉阿瑪王(多爾袞)華麗的陵墓,他們把屍體挖出來,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他的雄偉壯麗的陵墓化為塵土。"1943年夏天,盜墓者曾將多爾袞陵墓的正墳挖開,只見地宮中擺放一隻三尺多高的藍花壇子,裏面放着兩節木炭。當時看管墓地的汪士全向盜墓者解釋説:"九王爺身後被論罪,其中的金銀圓寶都被掘去,據説墳地遭過九索(挖抄九次)。罈子是骨灰罐,是一個虛驚位(象徵性的屍棺)。"彭孫貽筆記中有關焚骨揚灰的説法,當然是可以相信的。

順治帝仇恨多爾袞福臨對多爾袞是仇恨的,其中有多種原因。

多爾袞是想當皇帝的,暫時沒當皇帝只是策略而已,這對小皇帝是個寢食不安的威協。順治五年十一月,他憑藉自己的權力,加皇叔父攝政王為皇父攝政王,用皇帝的口氣批文降旨。當時人寫的《湯若望傳》説:"他穿的是皇帝的服裝。"順治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他操縱追封自己的生母、努爾哈赤的大妃納喇氏為太皇太后,他自己完全以皇帝的面目出現。順治十二年,福臨對諸王大臣回憶當時的事説:"那時墨爾根王攝政,朕只是拱手做點祭祀的事,凡是國家的大事,朕都不能參與,也沒有人向朕報告。"多爾袞一旦機會得手,親自登上皇帝寶座,沒有任何理由排除這種可能。

逮殺豪格後強佔他的妻子,是多爾袞引起福臨憤怒的一個焦點。順治元年四月,以往支持豪格的正黃旗頭子何洛會,向多爾袞告發豪格圖謀不軌,説豪格後悔當初在繼位大事上有失謀算。其中有一句侵犯多爾袞的話説:"我豪格恨不得扯撕他們的脖子。"多爾袞以"諸將請殺虎口王(豪格)"為理由,企圖謀殺豪格,由於他的同胞弟弟順治小皇帝哭泣不食,才得以免死。順治五年,反對毫格的人建議將毫格處死,多爾袞假裝説:"如此處分,實在不忍!"便將豪格幽禁起來,等於判了無期徒刑。數月後,豪格就不明不白地死在獄中。順治七年正月,多爾袞強迫豪格的福晉(妻子)博爾濟錦氏做自己的妃子,又害怕此事貽笑後人,祕密佈置大學士剛林在史檔中不要留下任何痕跡。

娶皇嫂孝莊皇后,是福臨痛恨多爾袞的難言之衷。孝莊皇后是皇太極的妃子、順治皇帝的生母,蒙古人,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

多爾袞是個好色之徒,他一共娶了多少個王妃妻妾,沒有史籍能夠説得清楚。他的原配福晉博爾濟錦氏剛剛去世,很快就強佔侄兒豪格之妻為妾,後來屢在朝鮮境內選美,又在八旗區域搜嬌,至於漢家小娘更是任他隨意糟蹋。他不放過寡居深宮的皇嫂孝莊太后,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乾隆四十三年,弘曆閲看實錄,以為多爾袞"定國開基,以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明示平反昭雪,還其原爵,成為清代八家鐵帽子王之一。從清廷愛新覺羅氏家族看,多爾袞是大清帝國的實際創建者,乾隆帝為他重新作出評價,是件非常正常的事。但乾隆多心,避免日後惹起宮廷是非,上諭中説:"為後世徵信計,將從前關於此事之上諭,均不得載入國史。"於是有關多爾袞的檔案概行銷燬,以至《八旗通志》中的多爾袞傳,記他死後的事也只寥寥數筆,後人很難弄清多爾袞死後遭到清算之事的本來面目。

多爾袞得禍的原因,史書歸罪為他想當皇帝。乾隆帝以為,這是"誣為叛逆"。他明白,中國歷史上那些當了皇帝的人,包括他的父親雍正帝在內,在他們沒有當皇帝之前,有誰沒有想當皇帝的念頭和動作?想當皇帝的人,為什麼當了皇帝就沒有罪,沒有當上皇帝就有罪呢?問題就在於做皇帝的怎樣對待反對派。彭孫貽以為,多爾袞"初稱攝政,次稱皇父,繼而稱聖旨",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是沒有稱謂的皇帝。但多爾袞"無成謀,擁戴者駸駸,騎虎難下。"這是認為,多爾袞不是毀於政敵,而是擁戴者拍馬招搖所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存有一件當年審問多爾袞心腹剛林的檔案,其中説:"剛林晝夜不斷往默爾根王處阿諛奉迎"。多爾袞死後,他在以往的一片"皇父之恩浩蕩"的呼聲中敗下陣來。對於反對派,如果多爾袞能像李世民收用魏徵那樣,那就稱得上胸有成謀了。或者退一步説,他生前能在反對派的挑剔監視下,嚴於律己,謹慎從事,與朝廷大臣之間的距離不要拉得太遠,反對他的人就不會那樣蜂擁而上,以至於讓他死無葬身之地,造成全局的敗亡。

歷史上多爾袞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遠處荒蕪的喀喇城,可曾收容下他的屍骸;可曾記錄下他逝去時難以放下的沉重;可曾凝固着不屈不撓、不服 不餒的鮮血?

這一切都歸屬於你——愛新覺羅 多爾袞,大清的皇父攝政睿親王,草原上的墨爾根代青!

已近黃昏,喀喇城的天空,染上一抹殘陽的餘輝。

榻上的他,靜靜地躺着,閉目似在回想,臉上無半點血色,但那星眉劍目,深藏着睿智,依舊可見他縱橫朝堂七年來無人能敵的飛揚霸氣。

窗外殷紅的晚霞映入屋內,瞬間,他似是回想起曾經的輝煌。

十四歲那年,一夜之間,父汗駕崩,母妃被逼殉葬,他和年幼的弟弟抱在一起,那一夜他承受的打擊,豈是外人能夠體會到?一個十四歲的少年,在那一夜蜕變,十五歲征戰沙場,首戰告捷,鋒芒初露,一個難得的將才正在崛起。

山海關上的朝陽,永遠的將那個颯爽的身影定格在了歷史的深處。

驀地,一陣寒風掠過,捲起的飛雪吹進了門窗,帷幔也跟着舞了起來。他略帶無力地睜眼朝門外望去,雪地格外刺眼,一切都是白的,地上鬆而厚的雪,與天上的斜陽連成一片,不絕地綿延着。讓他記起了那權傾天下背後無盡的蒼涼。

隨着時光的悄然流逝,他已然大權在握,卻和身邊人漸行漸遠。

其弟多鐸出天花而亡;哲哲大福晉辭世;相濡以沫的妻子繼而去世。一連串的打擊,讓這樣一個已經身心俱疲,千瘡百孔的人如何去接受,去面對?蒼天,你何其不公!

而今,身邊的親人,又何嘗讓他體會到一絲親情的温暖。哥哥阿濟格,自從皇太極時期的換旗事件,就已經漸漸勢不兩立,侄兒福臨,稚氣叛逆,對他的一片苦心視而不見。人情的冷漠,怎能不讓他品嚐着那高處不勝寒的孤獨與落寞。

他不明白,一個人付出了愛怎麼會換來恨呢?

只為“皇父”這一聲稱謂,他盡心輔政,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對那君臣之禮沒有絲毫怠慢。為了保大清江山穩固,不讓父兄的心血毀於一旦,他不惜放棄唾手可得的皇位,不疲地玩弄權術,為大清的昌盛掃除所有的障礙與威脅,不惜被史書冠以所謂的“大權獨攬,剛戾自用,功高蓋主”。

曾經多少個日日夜夜,他不顧自己的健康,沒日沒夜的處理奏摺,透支了健康,只為大清的千秋光緒,國運綿長。

此刻,心真的狠狠的痛了,曾經叱吒風雲的他原以為可以笑對人生,卻不曾想,多年的征戰,在政治漩渦中多次的打轉,早已將他折磨得身心俱疲。

望如今,花自飄零水自流。紛飛的雪花,殷紅的殘陽能否記愁於此?他已無力再回想。

窗外,殘陽如血,渺遠的天邊,雲彩被這紅光燒着了,映紅了紛亂飛舞的雪花。

在那如血殘陽的映射下,榻上的他,靜靜地闔上了雙目,從此,便再也不必為這些事而煩心。卻不知,臨走的前一刻,他是釋然的,還是沉重的。皇父攝政王辭世的消息傳到京城,全國縞素,舉國哀悼,尊他皇帝之名。然而,這看似“至孝”之舉,不過是日後清算的一個幌子罷了。

順治八年二月,他英魂未安,便被黜宗室,除玉牒。一系列令人乍舌的清算,便是對他功勛赫赫,定鼎中原的回報,怎不可謂千古斷腸!

情猶未斷魂已斷,他已湮沒於歷史厚重的塵埃之下.

南風吹,鄉愁起,孤城岸邊,野花搖復止,王上尚在,英姿猶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