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郭沫若的歷史故事

來源:文書谷 1.94W

郭沫若(1892一1978年),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你知道郭沫若的哪些故事呢?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關於郭沫若的歷史故事給大家,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郭沫若的歷史故事

1.改詩救少女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遊覽。在梵音洞他拾得一個筆記本,打開一看,扉頁上寫着一聯:“年年失望年年望,處處難尋處處尋”;橫批是“春在哪裏”。再翻一頁,竟是一首絕命詩,且署着當天的日子。郭老看了後很着急,馬上叫人尋找失主。失主終於找到了,是一位面色憂鬱的姑娘。她叫李真真,因三次考大學落榜,加上戀愛受挫,於是決心“魂歸普陀”了。郭老耐心開導她,對她説:“這副對聯表明你有一定文化水平,不過下聯和橫批太消沉了,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姑娘點頭,郭改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難成事事成”;橫批:“春在心中”。

姑娘聽了感佩不已。心想眼前這位長者一定是位有學問的首長。她把自己的心事都傾吐出來。郭老聽了,揮筆寫一聯雲:“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下署“蒲松齡落第自勉聯”。

李真真仔細閲讀,請郭老為這副對聯簽上名。待郭老寫上“郭沫若,六二年秋”幾個字後,姑娘才驚喜地知道眼前這位首長就是大文豪郭沫若啊!她激動地表示要永記教誨,在人生道路上奮勇前進,李真真還大着膽子寫了一首詩作謝郭老雲:梵音洞前幾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筆竟藏回春力,感謝恩師救迷航。

2.郭沫若與芭蕉花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説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並且難得一開,於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裏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3.潛心十年甲骨文

1920xx年大革命失敗,蔣介石叛變了革命,大肆殺害共產黨人。面對敵人的白色恐怖,郭沫若大膽地指名道姓地批判蔣介石。蔣介石惱羞成怒,下令通緝他。為了避難,郭沫若再次東渡日本。在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對他進行監視,使他失去了自由。在無奈的情況下,他開始潛心研究甲骨文。

由於沒錢買書,他每天要走很遠的路到書店去看書。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與東洋文庫主任石田幹之助聯繫,才容許他在一兩個月內讀完庫中所藏的一切甲骨文着作。在此期間,他把關於中國考古學上發現甲骨文的記載全都翻閲了一遍,同時還幾乎訪遍了日本所有的收藏者,掌握了大量的實物資料。

郭沫若夜以繼日地工作,廢寢忘食。有一天累得病倒了,即使發着高燒,他仍然不肯放下手中的毛筆。在呻吟中,他還唸叨着書齋裏的那些寶貝。

他的《甲骨文字研究》中《釋支幹》一篇的手稿,有一段字寫得特別粗大,就因為是在發高燒的時候寫的。就這樣,他僅用了兩年左右時間,便完成了《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以及《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這是他研究甲骨文、金文的第一批成果。

當時他的生活非常艱難,有時甚至沒錢買一枝毛筆。經常要靠朋友的接濟。為了顧全一家六口人的生活,他不得不分出精力兼搞寫作和翻譯。這期間,他時斷時續地寫下了內容相關聯的《我的童年》《反正前後》《黑貓》《初出夔門》等回憶性質的散文

蒐集和辨認甲骨文字,也給他的家庭增添了樂趣。有一段時期,每天吃晚飯的時候,他都要把骨片一塊塊地擺在飯桌上,讓全家人一起來辨認。小兒子博生往往猜中的最多,郭沫若常常笑着豎起大拇指誇獎他。那是一家人最快樂的時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