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主要內容700字

來源:文書谷 2.72W

無論從人類社會早期的歷史記憶來看,還是在人類社會歷史演進的後續過程中,故事都是歷史傳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是普及歷史知識的主要方式,歷史則是故事取材的重要來源。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中華上下五千年主要內容7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華上下五千年主要內容700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主要內容篇一:王昭君出塞

漢宣帝在位的時候,漢朝又強盛了一個時期。那時候,匈奴由於貴族爭奪權力,勢力越來越衰落,後來,匈奴發生分裂,五個單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個單于名叫呼韓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單于打敗了,死傷了不少人馬。呼韓邪和大臣商量結果,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帶着部下來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像招待貴賓一樣招待他,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呼韓邪單于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音hú,古時候十鬥為一斛)糧食。

呼韓邪單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奭(音shì)即位,就是漢元帝。沒幾年,匈奴的郅支單于侵犯西域各國,還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打敗了郅支單于,把郅支單于殺了。

郅支單于一死,呼韓邪單于的地位穩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同漢朝和親。漢元帝同意了。

以前,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

“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

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裏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説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

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為了自己的終身,她毅然報名,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管事的大臣正在為沒人應徵焦急,聽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報漢元帝。漢元帝吩咐辦事的大臣擇個日子,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

呼韓邪單于得到這樣一個年輕美貌的妻子,高興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説的了。

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多少有點捨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經晚了。

傳説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

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裏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

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着馬,冒着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慣了,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歡她,尊敬她。

王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

王昭君離開長安沒有多久,漢元帝死去,他的兒子劉驁(音ào)即位,就是漢成帝。

中華上下五千年主要內容篇二:周亞夫的細柳營

漢文帝即位之後,跟匈奴貴族繼續採取和親的政策,雙方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但是後來匈奴的單于聽信了漢奸的挑撥,跟漢朝絕了交。公元前158年,匈奴的軍臣單于起兵六萬,侵犯上郡(治所在今西榆林東南)和雲中(治所在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殺了不少老百姓,搶掠了不少財物。邊境的烽火台都放起烽火來報警,遠遠近近的火光,連長安也望得見。

漢文帝連忙派三位將軍帶領三路人馬去抵抗;為了保衞長安,另外派了三位將軍帶兵駐紮在長安附近:將軍劉禮駐紮在灞上,徐厲駐紮在棘門(今陝西咸陽市東北),周亞夫駐紮在細柳(今咸陽市西南)。

有一次,漢文帝親自到這些地方去慰勞軍隊,順便也去視察一下。

他先到灞上,劉禮和他部下將士一見皇帝駕到,都紛紛騎着馬來迎接。漢文帝的車駕闖進軍營,一點沒有受到什麼阻攔。

漢文帝慰勞了一陣走了,將士們忙不迭歡送。

接着,他又來到棘門,受到的迎送儀式也是一樣隆重。

最後,漢文帝來到細柳。周亞夫軍營的前哨一見遠遠有一彪人馬過來,立刻報告周亞夫。將士們披藍帶甲,弓上弦,刀出鞘,完全是準備戰鬥的樣子。

漢文帝的先遣隊到達了營門。守營的崗哨立刻攔住,不讓進去。

先遣的官員威嚴地吆喝了一聲,説:“皇上馬上駕到!”

營門的守將毫不慌張地回答説:“軍中只聽將軍的軍令。

將軍沒有下令,不能放你們進去。”

官員正要同守將爭執,文帝的車駕已經到了。守營的將士照樣擋住。

漢文帝只好命令侍從拿出皇帝的符節,派人給周亞夫傳話説:“我要進營來勞軍。”

周亞夫下命令打開營門,讓漢文帝的車駕進來。

護送文帝的人馬一進營門,守營的官員又鄭重地告訴他們:“軍中有規定:軍營內不許車馬奔馳。”

侍從的官員都很生氣。漢文帝卻吩咐大家放鬆韁繩,緩緩地前進。

到了中營,只見周亞夫披戴着全身盔甲,拿着兵器,威風凜凜地站在漢文帝面前,拱拱手作個揖,説:“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請允許按照軍禮朝見。”

漢文帝聽了,大為震動,也扶着車前的橫木欠了欠身,向周亞夫表示答禮。接着,又派人向全軍將士傳達他的慰問。

慰問結束後,漢文帝離開細柳,在回長安的路上,漢文帝的侍從人員都憤憤不平,認為周亞夫對皇帝太無禮了。

但是,漢文帝卻讚不絕口,説:“啊,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啊!灞上和棘門兩個地方的軍隊,鬆鬆垮垮,就跟孩子們鬧着玩兒一樣。如果敵人來偷襲,不做俘虜才怪呢。像周亞夫這樣治軍,敵人怎敢侵犯他啊!”

過了一個多月,前鋒漢軍開到北方,匈奴退了兵。防衞長安的三路軍隊也撤了。

漢文帝在這一次視察中,認定周亞夫是個軍事人才,就把他提升為中尉(負責京城治安的軍事長官)。

第二年,漢文帝害了重病。臨死的時候,他把太子叫到跟前,特地囑咐説:“如果將來國家發生動亂,叫周亞夫統率軍隊,準錯不了。”

漢文帝死了後,太子劉啟即位,就是漢景帝。

中華上下五千年主要內容篇三:蕭曹兩相國

漢惠帝即位第二年,年老的相國蕭何病重。漢惠帝親自去探望他,還問他將來誰來接替他合適。

蕭何不願意表示意見,只説:“誰還能像陛下那樣瞭解臣下呢?”

漢惠帝問他:“你看曹參怎麼樣?”

蕭何和曹參早年都是沛縣的官吏,跟隨漢高祖一起起兵。兩個人本來關係很好,後來曹參立了不少戰功,可是他的地位比不上蕭何。兩個人就不那麼和好。但是蕭何知道曹參是個治國的人才,所以漢惠帝一提到他,他也表示贊成,説:

“陛下的主意錯不了。有曹參接替,我死了也安心了。”

曹參本來是個將軍,漢高祖封他長子劉肥做齊王的時候,叫曹參做齊相。那時候,天下剛安定下來,曹參到了齊國,召集齊地的父老和儒生一百多人,問他們應該怎樣治理百姓。這些人説了一些意見,但是各有各的説法,不知聽哪個才好。

後來,曹參打聽到當地有一個挺有名望的隱士,叫蓋公。曹參把他請了來,向他請教。這個蓋公是相信黃老學説的(黃老就是指黃帝老子),主張治理天下的人應該清靜無為,讓老百姓過安定的生活。

曹參依了蓋公的話,儘可能不多去打擾百姓。他做了九年齊相,齊國所屬的七十多座城都比較安定。

蕭何一死,漢惠帝馬上命令曹參進長安,接替做相國。曹參還是用蓋公清靜無為的辦法,一切按照蕭何已經規定的章程辦事,什麼也不變動。

有些大臣看曹參這種無所作為的樣子,有點着急,也有的去找他,想幫他出點主意。但是他們一到曹參家裏,曹參就請他們一起喝酒。要是有人在他跟前提起朝廷大事,他總是把話岔開,弄得別人沒法開口。最後客人喝得醉醺醺地回去,什麼也沒有説。

漢惠帝看到曹相國這副樣子,認為他是倚老賣老,瞧不起他,心裏挺不踏實。

曹參的兒子曹窋(音zhú),在皇宮裏侍候惠帝。惠帝囑咐他説:“你回家的時候,找個機會問問你父親:高祖歸了天,皇上那麼年輕,國家大事全靠相國來主持。可您天天喝酒,不管事,這麼下去,怎麼能夠治理好天下呢?看你父親怎麼説。”

曹窋趁假期回家去的時候,就照惠帝的話一五一十跟曹參説了。

曹參一聽,就上火了,他罵着説:“你這種毛孩子懂得個什麼,國家大事也輪到你來嚕囌。”説着,竟叫僕人拿板子來,把曹窋打了一頓。

曹窋莫名其妙地受了責打,非屈,回宮的時候當然向漢惠帝訴説了。漢惠帝也感到很不高興。

第二天,曹參上朝的時候,惠帝就對他説:“曹窋跟你説的話,是我叫他説的,你打他幹什麼?”

曹參向惠帝請了罪,接着説:“請問陛下,您跟高祖比,哪一個更英明?”

漢惠帝説:“那還用説,我怎麼能比得上高皇帝。”

曹參説:“我跟蕭相國比較,哪一個能幹?”

漢惠帝不禁微微一笑,説:“好像不如蕭相國。”

曹參説:“陛下説的話都對。陛下不如高皇帝,我又不如蕭相國。高皇帝和蕭相國平定了天下,又給我們制訂了一套規章。我們只要按照他們的規定照着辦,不要失職就是了。”

漢惠帝這才有點明白過來。

曹參用他的黃老學説,做了三年相國。由於那時候正在長期戰爭的動亂之後,百姓需要安定,他那套辦法沒有給百姓增加更多的負擔。因此,當時有人編了歌謠稱讚蕭何和曹參。歷史上把這件事稱為“蕭規曹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