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順宗李誦的家族故事

來源:文書谷 3.79K

唐順宗李誦(761年1月8日―820xx年),唐德宗李適長子,唐朝皇帝。初封宣城郡王,後進封宣王,779年立為太子。820xx年,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誦繼位,是為唐順宗。同年八月,禪位給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820xx年,李誦去世,諡號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廟號順宗,葬於豐陵。

唐順宗李誦的家族故事

生平簡介  

早期經歷

唐順宗李誦,是唐德宗李適的長子,母親為昭德皇后王氏,生於上元二年正月(761年1月8日)。始封宣城郡王,大曆十四年(779年)六月,進封宣王。

太子生涯

唐順宗在父親唐德宗李適即位的當年,即大曆十四年(779)十二月詔立為皇太子,到了第二年即建中元年(780)正月備禮冊立。到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二十三日德宗遺詔傳位,二十四日宣遺詔,他於正月二十六日正式即位。這樣算來,唐順宗做皇太子整整20xx年,按照當時習慣,就是20xx年。

唐順宗被立為太子以前的生活狀況,我們只是知道他被冊封為宣王,歷史上對他的其他記載就不很多了。順宗被選立為皇太子時,已經19歲。此時的他已經初為人父,在上一年即大曆十三年(778)二月,他的長子李淳降生。

在做太子的20xx年中,他親身經歷了藩鎮叛亂的混亂和烽火,也耳聞目睹了朝廷大臣的傾軋與攻訐,在政治上逐漸走上了成熟。史書上對他的評價是:“慈孝寬大,仁而善斷。”他對各種技藝學術很是上心,對於佛教經典也有涉獵,寫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長隸書。每逢德宗做詩賜予大臣和方鎮節度使時,一定是命太子書寫。尤為令人稱道的是,在建中四年(783)的“涇師之變”隨皇帝出逃避亂時,順宗執劍殿後,在40多天的奉天保衞戰中,面對朱泚叛軍的進逼,他常身先禁旅,乘城拒敵。將士們在他的督促激勵下,無不奮勇殺敵,取得了奉天保衞戰的勝利,確保了出逃的德宗的安全。

順宗的太子生涯雖然不像唐朝前期的皇太子那樣波折不斷,動輒被廢,但貞元三年(787)八月的郜國大長公主之獄,也險些把他推向滅頂的深淵。事情是這樣的:郜國公主是肅宗之女,她與駙馬蕭升所生一女是順宗為皇太子時的妃子。郜國公主仗恃自己地位特殊,自由出入東宮。她在蕭升死後,個人生活放蕩,不僅與彭州司馬李萬私通,還和太子詹事李昪、蜀州別駕蕭鼎等一些官員暗中往來。如果僅僅是私生活有失檢點,這在唐朝的皇室也不是大不了的事。但是,有人在告發郜國公主“淫亂”的同時,還揭發她行厭勝巫蠱之術,這樣就冒犯了皇帝。德宗聞之大怒,因為事情牽涉到皇太子,德宗就立即將他找來,狠狠地批了一通。順宗被父皇切責,惶恐不知所措,就仿效肅宗在天寶年間做太子時的故伎,請求與蕭妃離婚。此事發生以後,德宗萌動了廢皇太子改立舒王李誼的念頭,並且把時為宰相的前朝老臣李泌召入宮中商議。

舒王是德宗的弟弟李邈(昭靖太子)的兒子,因李邈早死,德宗將其收養,視為己出,十分寵愛。李泌認為皇帝舍親生兒子而改立侄子不妥,德宗大怒。李泌便為他詳細列舉了自貞觀以來太子廢立的經驗教訓,分析了太宗皇帝對廢立太子的謹慎和肅宗因性急冤殺建寧王的悔恨,勸他以前事為戒,萬萬不可操之過急。李泌的話打動了德宗,終使順宗的太子之位得以保全。

不久,郜國公主被德宗幽禁,後在貞元六年(790)死去。李萬因為和同宗淫亂,以不知“避宗”的罪名被杖殺。郜國公主的親屬受牽連者很多,她的5個兒子裴液、蕭位、蕭佩、蕭儒、蕭偲以及李昪、蕭鼎等流放嶺表和邊遠之地。郜國公主的女兒、皇太子妃蕭氏也被殺死。變故,本來就小心翼翼的順宗就更加謹慎了。有一次,他曾侍宴魚藻宮。宴會當中,張水為嬉,綵船裝飾一新,宮人引舟為棹歌,絲竹間發,德宗歡喜異常。順宗在父皇詢問他的感受時,就只是引用了詩中“好樂無荒”一句作答,他沒有直言以對,更沒有正面回答。

處事嚴謹

從順宗位居儲君20xx年間的所作所為看,他的政治態度是謹慎的。他在父皇面前,只在一件事上發表過意見,那就是在貞元末年阻止德宗任用裴延齡、韋渠牟等為宰相。大家知道,德宗晚年因為在位時間長了,對大臣的猜忌和防範心加重,不再假權宰相,使其身邊的奸佞小人得到信任和重用,如裴延齡、李齊運、韋渠牟等依靠德宗的寵幸,因間用事,刻下取功,排擠誣陷陸贄等人。普天之下,對裴延齡等人借盤剝黎民、聚斂財富而得進用切齒痛恨,朝廷之上,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身為太子的順宗總是找機會,在父皇心情好的時候,從容論爭,指出這些人不能重用。所以,德宗最終沒有任用裴延齡、韋渠牟入相。韓愈評價他“居儲位二十年(這裏是指其大概,並非實指),天下陰受其賜”,所言不免有些溢美,大概就是指這件事而言的。但順宗對於其他的事情,總是三緘其口,更不敢輕舉妄動。每逢在父皇跟前談事論奏,他總是嚴肅有餘,即使對皇帝身邊親信的宦官,也未嘗假以顏色,他把個人的喜怒哀樂深藏心底。對朝廷上下的人物,他基本上也是不即不離、若即若離的。然而,這些都是表面現象。順宗位居儲君期間,也絕對不是對天下大事和朝廷政治漠不關心的,他身邊的王伾和王叔文等人就經常和他談論天下大事和民間疾苦。

東宮侍讀

王伾,杭州人。因善於書法為太子侍書,成為順宗做太子時的書法老師,很受信任。王叔文,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以善於圍棋得以入侍東宮。王伾和王叔文均為翰林待詔,各以琴棋書畫見長,二人的使命自然是奉德宗之命陪皇太子娛樂。順宗對自己的師傅很是尊敬,每次見面唐代圍棋子,都先施禮。王伾和王叔文見他並不是以玩樂為滿足,就在對弈和研墨的間隙和他講談有關治國安邦的道理。有一次,王伾、王叔文和其他一些侍讀暢談天下政事時,涉及到當時一些比較敏感的弊政,順宗對他身邊的人説:“我準備把這些弊政向父皇直言,以便能夠改正。”劉禹錫像眾人都對此舉表示稱讚,惟獨王叔文一言不發。等眾人都退下時,順宗單獨留下王叔文,問他:“剛剛為何就你不説話?是不是有什麼深意?”王叔文道:“我王叔文得太子殿下的信任,有一些意見和見解,哪能不向殿下奉聞呢!我以為,太子的職責乃在於侍膳問安,向皇上盡忠盡孝,不適宜對其他的事品頭論足。皇上在位時間長了,如果懷疑太子是在收買人心,那殿下將如何為自己辯解?”順宗聞言,恍然大悟,既緊張又感激地對王叔文説:“如果沒有先生的這番點撥,我怎麼能夠明白這其中的奧妙啊!”從此,他對王叔文格外喜歡,東宮事無大小,都委託他和王伾來謀劃。

順宗做太子期間,不僅暗中非常關注朝政,而且在他身邊還形成了一股政治勢力,組成了一個以“二王”為中心的東宮政治小集團。王伾和王叔文成為集團的核心,在其周圍,還有一批年富力強的擁有共同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標的成員。這些成員當時都是知名人士,其中最着名的是劉禹錫和柳宗元。

另外,還有王叔文的舊交凌準、善於籌劃的韓泰、英俊多才的韓曄(宰相韓滉同族子弟)、精於吏治的程異以及陳諫、陸質、呂温、李景儉、房啟等人,他們基本上屬於朝廷御史台和六部衙門的中下層官員,經常在一起談論國事,逐漸地也都成為這一集團的重要成員。

對上述人員,歷史上習慣以所謂“二王劉柳”相稱,也就是把王伾和王叔文以及劉禹錫和柳宗元作為了東宮集團的代表人物。其實,在這一集團當中,還有一個不能不説到的人,他就是翰林學士、後來做了宰相的韋執誼。韋執誼出身京兆名門望族。自幼聰俊有才,中進士擢第,應制策高等,德宗拜為右拾遺,召入翰林為學士。年僅二十餘歲的他深得德宗的恩寵,得與皇帝相與歌詩唱和,並與裴延齡、韋渠牟等皇帝的親信一起出入禁中,略備顧問,很得當時朝野的矚目。他與王叔文的交往很有一些機緣巧合。鎏金銅佛像

那是在一次德宗的生日華誕上,略通一些佛教知識的皇太子敬獻佛像作為賀禮,德宗命韋執誼為畫像寫了讚語。德宗對太子的這一禮物很滿意,就讓他賜給韋執誼縑帛作為酬勞。韋執誼得到太子的酬謝,按照禮節到東宮表示謝意。就在韋執誼這次來東宮拜謝皇太子的時候,身為太子的順宗鄭重地向時為翰林學士的韋執誼推薦了王叔文:“學士熟悉王叔文這個人嗎?他是位偉才啊!”從此,韋執誼與王叔文相交,且關係越來越密切。成為“二王”集團中地位特殊的核心人物之一。

健康狀況

多年儲君生活的壓抑,使順宗的心理極端憂鬱,身體狀況也很不樂觀。貞元二十年(804)九月,順宗突然中風,失去了言語功能。此時的德宗也已入暮年,對兒子的病情十分掛念,憂形於色,數次親臨探視。還曾派人遍訪名醫為順宗診治,但是效果很不理想。皇太子病重的事,很快傳遍四方。這年底,德宗的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皇帝和皇太子同時病重,使宮中的政治空氣頓時凝滯起來。由於順宗卧病,貞元二十一年(805)的新春朝會沒有能夠參加,德宗悲傷歎息,進一步導致了病情的惡化。德宗病重之際,諸王大臣和親戚都到其病榻前奉侍湯藥,惟獨順宗因為卧病在牀難以前來陪侍,對皇太子思念不已的德宗,一直涕咽不止,久久不能平靜。直到唐德宗彌留之際,他們父子也沒有能夠見上一面。

家世

高祖父:唐玄宗李隆基

曾祖父:唐肅宗李亨

祖父:唐代宗李豫

父親:唐德宗李適

后妃

唐順宗的妻妾都沒有與皇帝身份相配套的后妃身份。她們史書中的皇后名分都是多年以後追加的諡號。這是因為順宗在位時間短,沒有來得及冊封的緣故。有意思的是,順宗的嬪妃雖然沒有皇后和皇妃的名號,但她們都直接從皇太子時的良娣、良媛加封為太上皇后、太上皇德妃。

王皇后,原為良娣。生唐憲宗李純、福王李綰、漢陽公主、樑國恭靖公主、雲安公主。諡為莊憲皇后

蕭惠妃,唐順宗的結髮妻子、太子妃。因母親郜國公主的緣故,被自己的表弟兼公公唐德宗殺害。詳見“惠妃”詞條。

董良媛,後為太上皇德妃。

趙昭儀,生李結,後為太妃。

王昭儀,生李總、李約、李緄,後為太妃。

崔昭儀,生潯陽公主,後為太妃。

牛昭容,寵妃,曾經在"永貞革新"中協助中風不能言的順宗料理朝政。

張昭訓,生李經,後為太妃,《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德宗順宗諸子》記為:“王昭儀生郯王經”。

閻昭訓,生李絢,後為太妃,《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德宗順宗諸子》記為:“王昭訓生衡王絢”。

崔昭訓,臨汝公主母,與潯陽公主母是否為一人,待考。

另有:王昭媛、王昭容、牛修儀、崔充儀、楊充儀、尹才人、段才人、張美人、許美人。

(注:昭訓為唐時太子妾名號,位列第四,可設十六人,正七品。張昭訓和崔昭訓可能未能等到唐順宗登基就已去世,故只有太子妾的封號)

子女

順宗兒子數量多,有27個兒子(《舊唐書·順宗諸子傳》説他有23子,此據《新唐書》),他除了比有30個兒子的玄宗稍遜一籌外,其他有20個兒子的皇帝如代宗、憲宗等,難與比肩。最奇特的是,順宗自己還有一個兒子因為得到父親德宗喜歡而被收繼為子,這就是德宗的第六子,順宗因此就和自己血緣上的兒子成為“兄弟”。貞元十五年(799)18歲的李死後,德宗追贈為文敬太子。

兒子

唐憲宗李純,母王皇后。

郯王李經,本名渙。母張昭訓

均王李緯,初名沔。王洋川,後進王。王三十三年,開成二年薨。

漵王李縱,初名洵。王臨淮,後進王。王三十二年,開成元年薨。

莒王李紓,初名浼。為祕書監。王弘農,後進王。王二十九年,大和八年薨。

密王李綢,初名訁永。王漢東,後進王。王三年,元和二年薨。

郇王李綜,初名湜。母王昭儀。授少府監。王晉陵,後進王。王四年,元和三年薨。

邵王李約,初名漵。母王昭儀。為國子祭酒。王高平,進王。王二年,元和元年薨。

宋王李結,初名滋。母趙昭儀。王雲安,進王。王十八年,長慶二年薨。

集王李緗,初名淮。王宣城,進王。王十八年,長慶二年薨。

冀王李絿,初名湑。為太常卿。王德陽,進王。王三十年,大和九年薨。

和王李綺,初名浥。王河東,進王。王二十八年,太和七年薨。

衡王李絢,母。閻昭訓。王二十二年,寶曆二年薨。

會王李纁,王六年,元和五年薨。

福王李綰,母王皇后。歷魏博節度大使。鹹通元年,進拜司空。王五十七年,鹹通二年薨。

珍王李繕,初名況。王洛交,後進王。亡薨年。

撫王李紘,鹹通初,歷司空,又進司徒、太尉。王七十三年,乾符三年薨。

嶽王李緄,母王昭儀。王二十三年,太和二年薨。

袁王李紳,王五十六年,鹹通元年薨。

桂王李綸,王十年,元和九年薨。

翼王李綽,王五十八年,鹹通三年薨。

蘄王李緝,王六年,鹹通八年薨。

欽王李績,亡薨年。

女兒

漢陽公主李暢,母王皇后。始封德陽郡主。下嫁郭鏦。辭歸第,涕泣不自勝,德宗曰:“兒有不足邪?”對曰:“思相離,無他恨也。”帝亦泣,顧太子曰:“真而子也。”

永貞元年,與諸公主皆進封。時戚近爭為奢詡事,主獨以儉,常用鐵簪畫壁,記田租所入。文宗尤惡世流侈,因主入,問曰:“姑所服,何年法也?今之弊,何代而然?”對曰:“妾自貞元時辭宮,所服皆當時賜,未嘗改變。元和後,數用兵,悉出禁藏纖麗物賞戰士,由是散於人間,內外相矜,忸以成風。若陛下示所好於下,誰敢不變?”帝悦,詔宮人視主衣制廣狹,遍諭諸主,且敕京兆尹禁切浮靡。主嘗誨諸女曰:“先姑有言,吾與若皆帝子,驕盈貴侈,可戒不可恃。”開成五年薨。

樑國恭靖公主李自虛,母王皇后。與漢陽公主同生。始封咸寧郡主,徙普安公主。下嫁鄭何。薨,追封樑國公主及諡。

東陽公主,始封信安郡主。下嫁崔杞。

西河公主,始封武陵郡主。下嫁沈翬。育有一子。後嫁郭子儀孫郭銛。郭銛父為郭曖,母為唐代宗女昇平公主。逝世於鹹通時。

雲安公主,母王皇后。下嫁劉士涇。

襄陽公主,始封晉康縣主。下嫁張孝忠之子張克禮。公主縱恣,常微行市裏。有薛樞、薛渾、李元本皆得私侍,而渾尤愛,至謁渾母如姑。有司欲致詰,多與金,使不得發。克禮以聞,穆宗幽主禁中。元本乃功臣惟簡子,故貸死,流象州,樞、渾崖州。

潯陽公主,母崔昭儀。大和三年,與平恩公主、邵陽公主併為道士,歲賜封物七百匹。

臨汝公主,母崔昭訓。蚤薨。

虢國公主,始封清源郡主,徙陽安。下嫁王承系。薨,追封虢國公主。

平恩公主,蚤薨。

邵陽公主,蚤薨。

唐順宗李誦(761年1月8日―820xx年),唐德宗李適長子,唐朝皇帝。初封宣城郡王,後進封宣王,779年立為太子。820xx年,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誦繼位,是為唐順宗。同年八月,禪位給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820xx年,李誦去世,諡號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廟號順宗,葬於豐陵。

生平簡介  

早期經歷

唐順宗李誦,是唐德宗李適的長子,母親為昭德皇后王氏,生於上元二年正月(761年1月8日)。始封宣城郡王,大曆十四年(779年)六月,進封宣王。

太子生涯

唐順宗在父親唐德宗李適即位的當年,即大曆十四年(779)十二月詔立為皇太子,到了第二年即建中元年(780)正月備禮冊立。到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二十三日德宗遺詔傳位,二十四日宣遺詔,他於正月二十六日正式即位。這樣算來,唐順宗做皇太子整整20xx年,按照當時習慣,就是20xx年。

唐順宗被立為太子以前的生活狀況,我們只是知道他被冊封為宣王,歷史上對他的其他記載就不很多了。順宗被選立為皇太子時,已經19歲。此時的他已經初為人父,在上一年即大曆十三年(778)二月,他的長子李淳降生。

在做太子的20xx年中,他親身經歷了藩鎮叛亂的混亂和烽火,也耳聞目睹了朝廷大臣的傾軋與攻訐,在政治上逐漸走上了成熟。史書上對他的評價是:“慈孝寬大,仁而善斷。”他對各種技藝學術很是上心,對於佛教經典也有涉獵,寫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長隸書。每逢德宗做詩賜予大臣和方鎮節度使時,一定是命太子書寫。尤為令人稱道的是,在建中四年(783)的“涇師之變”隨皇帝出逃避亂時,順宗執劍殿後,在40多天的奉天保衞戰中,面對朱泚叛軍的進逼,他常身先禁旅,乘城拒敵。將士們在他的督促激勵下,無不奮勇殺敵,取得了奉天保衞戰的勝利,確保了出逃的德宗的安全。

順宗的太子生涯雖然不像唐朝前期的皇太子那樣波折不斷,動輒被廢,但貞元三年(787)八月的郜國大長公主之獄,也險些把他推向滅頂的深淵。事情是這樣的:郜國公主是肅宗之女,她與駙馬蕭升所生一女是順宗為皇太子時的妃子。郜國公主仗恃自己地位特殊,自由出入東宮。她在蕭升死後,個人生活放蕩,不僅與彭州司馬李萬私通,還和太子詹事李昪、蜀州別駕蕭鼎等一些官員暗中往來。如果僅僅是私生活有失檢點,這在唐朝的皇室也不是大不了的事。但是,有人在告發郜國公主“淫亂”的同時,還揭發她行厭勝巫蠱之術,這樣就冒犯了皇帝。德宗聞之大怒,因為事情牽涉到皇太子,德宗就立即將他找來,狠狠地批了一通。順宗被父皇切責,惶恐不知所措,就仿效肅宗在天寶年間做太子時的故伎,請求與蕭妃離婚。此事發生以後,德宗萌動了廢皇太子改立舒王李誼的念頭,並且把時為宰相的前朝老臣李泌召入宮中商議。

舒王是德宗的弟弟李邈(昭靖太子)的兒子,因李邈早死,德宗將其收養,視為己出,十分寵愛。李泌認為皇帝舍親生兒子而改立侄子不妥,德宗大怒。李泌便為他詳細列舉了自貞觀以來太子廢立的經驗教訓,分析了太宗皇帝對廢立太子的謹慎和肅宗因性急冤殺建寧王的悔恨,勸他以前事為戒,萬萬不可操之過急。李泌的話打動了德宗,終使順宗的太子之位得以保全。

不久,郜國公主被德宗幽禁,後在貞元六年(790)死去。李萬因為和同宗淫亂,以不知“避宗”的罪名被杖殺。郜國公主的親屬受牽連者很多,她的5個兒子裴液、蕭位、蕭佩、蕭儒、蕭偲以及李昪、蕭鼎等流放嶺表和邊遠之地。郜國公主的女兒、皇太子妃蕭氏也被殺死。變故,本來就小心翼翼的順宗就更加謹慎了。有一次,他曾侍宴魚藻宮。宴會當中,張水為嬉,綵船裝飾一新,宮人引舟為棹歌,絲竹間發,德宗歡喜異常。順宗在父皇詢問他的感受時,就只是引用了詩中“好樂無荒”一句作答,他沒有直言以對,更沒有正面回答。

處事嚴謹

從順宗位居儲君20xx年間的所作所為看,他的政治態度是謹慎的。他在父皇面前,只在一件事上發表過意見,那就是在貞元末年阻止德宗任用裴延齡、韋渠牟等為宰相。大家知道,德宗晚年因為在位時間長了,對大臣的猜忌和防範心加重,不再假權宰相,使其身邊的奸佞小人得到信任和重用,如裴延齡、李齊運、韋渠牟等依靠德宗的寵幸,因間用事,刻下取功,排擠誣陷陸贄等人。普天之下,對裴延齡等人借盤剝黎民、聚斂財富而得進用切齒痛恨,朝廷之上,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身為太子的順宗總是找機會,在父皇心情好的時候,從容論爭,指出這些人不能重用。所以,德宗最終沒有任用裴延齡、韋渠牟入相。韓愈評價他“居儲位二十年(這裏是指其大概,並非實指),天下陰受其賜”,所言不免有些溢美,大概就是指這件事而言的。但順宗對於其他的事情,總是三緘其口,更不敢輕舉妄動。每逢在父皇跟前談事論奏,他總是嚴肅有餘,即使對皇帝身邊親信的宦官,也未嘗假以顏色,他把個人的喜怒哀樂深藏心底。對朝廷上下的人物,他基本上也是不即不離、若即若離的。然而,這些都是表面現象。順宗位居儲君期間,也絕對不是對天下大事和朝廷政治漠不關心的,他身邊的王伾和王叔文等人就經常和他談論天下大事和民間疾苦。

東宮侍讀

王伾,杭州人。因善於書法為太子侍書,成為順宗做太子時的書法老師,很受信任。王叔文,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以善於圍棋得以入侍東宮。王伾和王叔文均為翰林待詔,各以琴棋書畫見長,二人的使命自然是奉德宗之命陪皇太子娛樂。順宗對自己的師傅很是尊敬,每次見面唐代圍棋子,都先施禮。王伾和王叔文見他並不是以玩樂為滿足,就在對弈和研墨的間隙和他講談有關治國安邦的道理。有一次,王伾、王叔文和其他一些侍讀暢談天下政事時,涉及到當時一些比較敏感的弊政,順宗對他身邊的人説:“我準備把這些弊政向父皇直言,以便能夠改正。”劉禹錫像眾人都對此舉表示稱讚,惟獨王叔文一言不發。等眾人都退下時,順宗單獨留下王叔文,問他:“剛剛為何就你不説話?是不是有什麼深意?”王叔文道:“我王叔文得太子殿下的信任,有一些意見和見解,哪能不向殿下奉聞呢!我以為,太子的職責乃在於侍膳問安,向皇上盡忠盡孝,不適宜對其他的事品頭論足。皇上在位時間長了,如果懷疑太子是在收買人心,那殿下將如何為自己辯解?”順宗聞言,恍然大悟,既緊張又感激地對王叔文説:“如果沒有先生的這番點撥,我怎麼能夠明白這其中的奧妙啊!”從此,他對王叔文格外喜歡,東宮事無大小,都委託他和王伾來謀劃。

順宗做太子期間,不僅暗中非常關注朝政,而且在他身邊還形成了一股政治勢力,組成了一個以“二王”為中心的東宮政治小集團。王伾和王叔文成為集團的核心,在其周圍,還有一批年富力強的擁有共同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標的成員。這些成員當時都是知名人士,其中最着名的是劉禹錫和柳宗元。

另外,還有王叔文的舊交凌準、善於籌劃的韓泰、英俊多才的韓曄(宰相韓滉同族子弟)、精於吏治的程異以及陳諫、陸質、呂温、李景儉、房啟等人,他們基本上屬於朝廷御史台和六部衙門的中下層官員,經常在一起談論國事,逐漸地也都成為這一集團的重要成員。

對上述人員,歷史上習慣以所謂“二王劉柳”相稱,也就是把王伾和王叔文以及劉禹錫和柳宗元作為了東宮集團的代表人物。其實,在這一集團當中,還有一個不能不説到的人,他就是翰林學士、後來做了宰相的韋執誼。韋執誼出身京兆名門望族。自幼聰俊有才,中進士擢第,應制策高等,德宗拜為右拾遺,召入翰林為學士。年僅二十餘歲的他深得德宗的恩寵,得與皇帝相與歌詩唱和,並與裴延齡、韋渠牟等皇帝的親信一起出入禁中,略備顧問,很得當時朝野的矚目。他與王叔文的交往很有一些機緣巧合。鎏金銅佛像

那是在一次德宗的生日華誕上,略通一些佛教知識的皇太子敬獻佛像作為賀禮,德宗命韋執誼為畫像寫了讚語。德宗對太子的這一禮物很滿意,就讓他賜給韋執誼縑帛作為酬勞。韋執誼得到太子的酬謝,按照禮節到東宮表示謝意。就在韋執誼這次來東宮拜謝皇太子的時候,身為太子的順宗鄭重地向時為翰林學士的韋執誼推薦了王叔文:“學士熟悉王叔文這個人嗎?他是位偉才啊!”從此,韋執誼與王叔文相交,且關係越來越密切。成為“二王”集團中地位特殊的核心人物之一。

健康狀況

多年儲君生活的壓抑,使順宗的心理極端憂鬱,身體狀況也很不樂觀。貞元二十年(804)九月,順宗突然中風,失去了言語功能。此時的德宗也已入暮年,對兒子的病情十分掛念,憂形於色,數次親臨探視。還曾派人遍訪名醫為順宗診治,但是效果很不理想。皇太子病重的事,很快傳遍四方。這年底,德宗的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皇帝和皇太子同時病重,使宮中的政治空氣頓時凝滯起來。由於順宗卧病,貞元二十一年(805)的新春朝會沒有能夠參加,德宗悲傷歎息,進一步導致了病情的惡化。德宗病重之際,諸王大臣和親戚都到其病榻前奉侍湯藥,惟獨順宗因為卧病在牀難以前來陪侍,對皇太子思念不已的德宗,一直涕咽不止,久久不能平靜。直到唐德宗彌留之際,他們父子也沒有能夠見上一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