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民間故事

來源:文書谷 1.56W

以中西方神話故事為載體,從婚戀觀、道德精神和死亡觀三大主要方面入手探討中西方傳統道德觀的差異,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亞洲民間故事。

亞洲民間故事

亞洲民間故事1:救不得的毒蛇

東疙瘩村有個遠近聞名的大善人叫張鵬舉,平時走路都低着頭,生怕踩死地上的螞蟻。張鵬舉有兩個兒子,都在城裏,大兒子經營“本草堂”藥鋪,二兒子在“美味居”酒樓當大廚。

寒冬臘月的一天,張鵬舉想去城裏看看兒子,溜達着就上了路。

經過一片小樹林,張鵬舉看到路邊蜷曲着一條紅花紋的蛇,一動不動,看樣子凍僵了。張鵬舉停下腳步,動了惻隱之心,心想:好賴是條性命。張鵬舉脱下長褂子,鋪在地上,用一根樹枝把那條蛇挑起來放到褂子上,包好了,把襖袖來回一纏,繫了個結,提在手裏。張鵬舉想到了城外的關帝廟,趁着廟會上賣胡辣湯的爐灰,把蛇暖過來,再送到空曠之地放了它,這輩子算是又做了一件善事。

關帝廟前熙熙攘攘,張鵬舉循着吆喝聲,很快找到了賣胡辣湯的攤位。張鵬舉挑了個合適位子,把包袱放到火堆邊。坐好了,要了碗胡辣湯慢慢喝,邊喝邊注意腳前的包袱,不斷用腳尖調整它的位置。他擔心離火堆遠了沒有效果,離近了把蛇燒傷。

張鵬舉喝完胡辣湯,看到包袱裏動起來,知道蛇醒了。他結了賬,提上包袱,往關帝廟後的沙土崗走去。張鵬舉來到沙土崗上,慢慢解開褂子袖,往地上一翻,誰知就聽“嗖”的一響,那條蛇飛快地躥了起來,狠狠地咬了張鵬舉一口。轉眼間,蛇已不知去向。

張鵬舉頓時感到頭暈目眩,知道大事不好。他腳步踉蹌地下了沙土崗,正好看見一個熟人,就大聲呼救。那人一看是張大善人,急忙過去問清情況,二話不説,背上他大步流星往城裏“本草堂”趕去。

張老大正擺弄藥材,見父親被人揹進來,大吃一驚。聽那救人的説了個大概後,張老大拿出銀針就地搶救,紮了幾個關鍵的穴位,暫時止住蛇毒擴散。

張老大又仔細察看父親的傷情,不由得皺起了眉頭。從蛇牙留下的痕跡來看,咬傷父親的是一種名叫“三日死”的毒蛇,毒液雖沒有“五步倒”之類的毒蛇發作得快,但如果沒有特殊解藥,傷者三日後必死無疑。

唯一的解毒方子,就是抓到傷人的那條蛇,把它浸泡在高濃度白酒裏,一個時辰後撈出來斬斷,在砂鍋中焙乾研碎,衝在水裏讓傷者喝下,以毒攻毒,方能解毒保命。

但想抓到咬傷父親的那條毒蛇談何容易?張老大找出師父傳給他的一瓶香膏,取了三錢放在碗裏,又用銀針刺破父親的指尖,擠出十二滴血,將血與香膏和好,帶着一個夥計來到了沙土崗上,把那隻碗放在地上。

如果咬傷父親的那條“三日死”還在兩裏地之內,它聞到香膏和人血的混合氣味,會被這種氣味吸引,爬過來舔食。只要它的舌頭一舔到香膏,裏面含的麻藥就會讓它立即失去知覺。

謝天謝地,那條蛇沒有走遠,就蜷曲在離香膏碗不遠處一個沙洞裏避寒。張老大和夥計剛在一棵歪脖子柳樹後藏好,蛇就聞到了一股濃烈的香氣。“三日死”禁不住興奮起來,它伸展了下身子,不顧再次被凍僵的危險,迫不及待地鑽出沙洞,向香膏碗爬去。

它的舌頭剛舔到香膏,就全身酥軟地昏迷了。張老大帶着夥計飛快地跑了過去,夥計打開帶來的酒甕,把蛇放到了酒甕裏,蓋好蓋子。張老大取出一支“時辰香”點着,拿在手裏,長出了口氣,心想,父親有救了。

張老大和夥計回到藥鋪,把時辰香插在香爐裏,準備好砧板、砂鍋,只等“時辰香”燃完就斬蛇。這時外面有人抓藥,張老大看看時辰香還有半截沒燒完,就出去給人抓藥。等他打發走了抓藥的人,進裏屋一看,時辰香剛好燒完,就動手揭開了酒甕的蓋子。

張老大做夢都沒想到,在酒甕裏泡了一個時辰的蛇竟然還活着。他剛夾住蛇脖子,那蛇閃電般躥出酒甕,咬了張老大下巴一口,一眨眼工夫,沒了蹤影。

這“三日死”躥出藥鋪,就近鑽到了街邊的下水道里。它順着下水道一直往前爬,突然感到一絲暖意。它順着一條縫隙鑽了出來,看到一大堆柴禾,就鑽到了柴禾裏。原來,“三日死”無意中來到了“美味居”後廚。張鵬舉的小兒子張老二正在案邊忙活,看到火力不夠,他急忙去取柴禾,一眼看到柴禾下面卧着一條蛇。

張老二悄悄靠近柴堆,出手如電,一把捏住蛇的七寸,另一隻手菜刀一揮,麻利地把蛇頭割了下來。張老二哈哈一笑:“今天可以吃紅燒蛇絲了。”接着,他把蛇身放到案板上,又去撿蛇頭,誰知那蛇頭沒死,一口咬住張老二的手腕。

張老二疼得大叫,幾個夥計急忙過來,有的拿火鉗,有的舉麪杖,好不容易把蛇頭打了下來。張老二臉色鐵青,要夥計把他和死蛇、蛇頭一同送到哥哥的“本草堂”。

到了“本草堂”,哥倆一搭話,張老大頓時傻了眼。原來,治療“三日死”咬傷,必須把舔了香膏後的活蛇完整地放到白酒裏泡一個時辰,把蛇剛好泡死才有效。現在張老二斬了“三日死”,等於斷絕了父子三人的活路。

張老大長歎一聲,用銀針扎住弟弟的穴位,説道:“聽天由命吧。”

張老大不明白,按照師父傳下來的方子,為什麼那蛇泡在酒裏一個時辰還不死。他把師父的方子從故紙堆裏翻出來反覆查看,並沒發現自己做得有什麼不對。

這時張鵬舉説話了:“別翻了,都怨我。我擔心蛇在酒甕裏泡得難受,不如讓它早點脱離苦海,就把時辰香掐斷了一截……”

這時,誰也沒注意,地上的那條死蛇身子和蛇頭動了起來,在往一塊兒湊合,很快,就對接到了一起,蛇竟然又活了!它悄悄地往下水道鑽去。

經過門口那隻香膏碗時,它扭了一下頭,忍不住舔了一下,這一舔,蛇又昏了過去。一個眼尖的夥計看見這一幕,飛步上前,將完整的蛇抱起來,扔進了酒甕之中。

張老大見狀,不禁長吁了一口氣:“真是蒼天有眼,咱們有救了!”

張鵬舉不由得愣了:“看來,這毒蛇還真救不得啊!”

亞洲民間故事2:張秀才考前事

秀才山下有位張秀才從小刻苦學習,飽讀四書五經,二十歲剛過就考取了秀才。張秀才也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要去參加科舉考試,去中舉。中了舉,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中舉是要去參加鄉試的。什麼叫鄉試?所謂鄉試,即“大比”,每三年才會舉行一次的。鄉試又叫“秋闈”,因為這日子是定在子、卯、午、酉年的八月初九至十五日舉行。

鄉試錄取舉人的名額都是由朝廷規定下達,一般錄取率僅為百分之一。所以是很難考中的,那八股文章使天下多少黑髮青年變成白髮老翁,屢試不中絕望歎息,讀了魯迅先生的<<孔乙己>>和<<范進中舉>>就知道中舉當時社會對-個人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真實狀況。

張秀才曾經多次鄉試不中,其實不是他無文才,而是迷信誤了他。

在那個年代,多少人幹什麼事都迷信,提前日子要找八字先生算命擇吉日吉時出行,或找大師看卦什麼的。這參加鄉試的秀才走出家門是要擇日擇時的,出門講究預兆,若在出行前幾日家中不得有不祥之兆出現,如果有不祥之兆那就要打消念頭,閉守家門為佳。這張秀才自己也懂一點擇吉日的方法,至於看身邊吉兆事他自己認為他也知道幾分。

他第一次去參加鄉試,他才二十歲剛過的人,充滿着極大的希望。誰知他測的吉日出門那天,已經在收拾行裏,和隨從的人正準備走出家門,忽然他家養的一隻雄飛上飯桌,雞在桌上左右轉動,它腳蹬翻一個飯碗,飯碗幾個轉動掉在地上被打碎了。打碎飯碗,這是不祥之兆啊!

鄰居有個買油的老頭,他見情況吟了打油詩:“大公雞,小公雞,跳上桌子把主欺。桌上無食把碗碎,害得主人難及第……”

張秀才一聽,歎了口氣自言自語,吾不再去考了,破敗啊!破敗!

張秀才好不容易盼到又一個三年一次的鄉試。他又測吉日吉時出門。他剛出家門,他家養的大黃狗搖頭擺尾跟隨着他,張秀才想怎麼能把狗帶到那個場合上去呢?於是他喝斥大黃狗回家,這大黃狗不但不聽,反而跳到他身邊咬住他的長衣,很捨不得主人離去的樣子。那個賣油老頭看見了,又吟一首打油詩:“黃狗跳,黃狗叫,又跳又叫勸主人,棄考!棄考!又棄考!如果強行上考場,不用幾天進大牢。”

這張秀才聽了,心中十分不悦。但他犟着去進了考場,在考試場上,他一見試題,他對這八股文章難做下去了,他知道當朝文字獄那“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弄得滿門抄斬。這次考試他交了白卷。

又一年到了鄉試的日子了,張秀才就要出家門去應考了,突然老母親急病,他還有哥弟可以在家侍候老母的,可是他自己棄考留在了家裏,原因是母親急病也是不祥之兆。那個賣油老頭又吟打油詩:“那年考,這年考,家母急病別去考,孝子守母有好運,逆子趕考世人笑,功名沒了。”

這張秀才一次又一次鄉試就這樣告終。

張秀才已年近四十了。這一年,他通過深思熟慮,決定改變心態,打破陳舊觀念,認為這些迷信的東西害了自己,白白浪費自己秉燈夜讀的歲月,無顏見江東父老,為何不來一個對考前發生的一切不聞不問,安安心心去參加鄉試呢?

這天他帶着兩個隨從走出了家門。出門剛走不遠,狂風勁吹,他的帽子被大風捲掉了。見此事,張秀才自己吟起打油詩來:“大風公,大風婆,吹我舊帽換新帽,功成名就奏凱歌。”

隨從聽了這詩都説這是吉兆,天助也,這次考試將十分順利地考中。

又走了一程,眼前山上流下一條小溪,溪上一座小橋橫跨。幾人上橋過了小溪,突然這橋轟地一聲巨響塌了。張秀才回頭見狀又吟起打油詩:“南山高,北山高,沒有秀才身體高。秀才身高重泰山,過了此橋斷此橋,天公註定富貴命,脱了白衣換紫袍。”

隨從聽了説:“這又是吉兆,過橋橋後塌,神仙保佑,定能考中,將會官至京城。”

幾人又快步前行,翻了一座山,只見一婦人在路邊產下一嬰兒,下山路是條獨路,當年總是傳説產婦血是污物,別説沾在身上,男人就是看了一眼就不吉利。一個隨從對張秀才説:“前面婦人在這路邊生了孩子,我們迴轉繞道行之,否則對先生……”

張先生馬上接過話隨口道:“婦人路邊產貴子,產下貴子寒風襲。救得母女兩條命,菩薩心腸萬事吉。”

這張秀才説完,見婦人家獨自一人在寒風中可憐,叫隨人去問個究竟。

一會兒隨從告之,該婦人是咋天被匪徒劫上山的,匪徒見是快臨產孕婦就棄於荒野。張秀才聽了説,我們把這產婦背下山去。兩個隨從説;“先生,少管閒事安樂。產婦身上有污血,男人接觸一輩子就會走黴運的。”

張秀才立即接話改口説:“產婦有上有吉血,誰又不是母體裏血淋淋的下地人?男人接觸走宏運,救人性命交好運。救人要緊啊,你兩個一個人挑行李,另一個抱嬰兒。我來背產婦下山去。”

張秀才背起產婦又吟起打油詩:“野山南,野山北,野山產婦無污血,背得孕婦下山去,一家團聚賞圓月。行善!行善!又積德!”

張秀才這次鄉試不但考中了,乙榜上還是第一名,高中“解元。”他做了官,勤奮為民,清正廉潔。他繼續努力攻讀,以後又在甲榜上中了皇上親考的“狀元。”

亞洲民間故事3:中草藥民間故事,斷腸草的傳説

有個挖藥的老人,無兒無女,收了一個徒弟。誰想,這個徒弟很是狂妄,才學會一點皮毛,就看不起師傅了。有的時候,賣藥的錢也不交給師傅,自己偷偷花掉。師傅傷透了心,就對徒弟説:“你翅膀硬了,另立門户吧。”

徒弟倒滿不在乎:“行啊!”

師傅不放心地説:“不過,有一種藥,你不能隨便賣給人吃。”

“什麼藥?”

“無葉草。”

“怎麼啦?”

“這種草的根和莖用處不同;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記住了嗎?”

“記住了。”

“你背一遍。”

徒弟張口就背了一遍,不過,他背時有口無心,壓根兒也沒用腦子想。

從此,師徒分手,各自賣藥。師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膽子更大了,雖然認識的藥不多, 卻什麼病都敢治。沒過幾天,就讓他用無葉草治死了一個。死者家屬哪肯善罷甘休,當時就抓住他去見縣官。縣官問道:“你是跟誰學的?”

徒弟只好説出師傅的名字。縣官命人把師傅找來,説:“你是怎麼教的?讓他把人治死了!”

師傅説:“小人無罪。”

“怎麼能説你無罪?”

“關於無葉草,我清清楚楚地教過他幾句口訣。”

縣官聽了,就問徒弟:“你還記得嗎?背出來我聽聽。”

徒弟背到:“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

縣官又問:“病人有汗無汗?”

徒弟答道:“渾身出虛汗。”

“你用的什麼藥?”

“無葉草的莖。”

縣官大怒:“簡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虛汗還用發汗的藥,能不死人?”説罷,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獄。師傅沒事,當堂釋放。

徒弟在獄中過了三年,這才變得老實了。他找到師傅認了錯兒,表示痛改前非。師傅見他有了轉變,這才把他留下,並向他傳授醫道。打這兒起,徒弟再用“無葉草”時就十分小心了。因為這種草給他闖過大禍惹過麻煩,就起名叫作“麻煩草”,後來又因為這草的根是黃色的,才又改叫“麻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