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十六計》有感15篇

來源:文書谷 1.09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三十六計》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三十六計》有感15篇

讀《三十六計》有感1

從假期到現在,我讀了很多書,但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只有一套,它就是根據中國古代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又是中外政治家、軍事家、企業家最為重視的'智慧寶典——《三十六計》。全書分為三本,每一本都充分展現了“三十六計”中所藴含的智慧結晶。

翻開書第三頁是《前言》,在《前言》中,我看到了這樣一句話:《三十六計》是一部堪稱“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兵學奇書。這一句話完全可以概括我這篇讀後感,因為《三十六計》的的確確是一部耐人尋味、值得鑽研的好書。

其中共有整整三十六個計謀,可謂之計計精彩。我這裏就擇要述之:苦肉計、連環計、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等等,這些都是很著名的計策,但最著名的要數最後一計,也就是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總之,由三十六計引出的故事很多,説不完,數不盡。

我看了《三十六計》之後,只想説一句話:它是一部使大家能在通俗生動的文字和精美形象的圖片中領會“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的精彩的好書!

讀《三十六計》有感2

暑假第一週,我讀了一篇名字《三十六計》的書,《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卓越軍事思想集大成之作,被譽為東方思想寶庫的`“明珠”,它是一部濃縮了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戰爭經驗的兵書,是一本“策略”大全。有一些計策的名稱來自於歷史典故,如“瞞天過海”、“暗渡陳倉”;有些來自真實的戰爭事例,如“欲擒故縱”、“走為上計”等;還有一些是來自於民間流傳的成語,如“拋磚引玉”、“打草驚蛇”等。

在三十六計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調虎離山》,這個故事中,第一:是趙國撤換了廉頗,第二:引誘趙括離開長平關,第三:誘使趙括突圍。同一個計策,針對同一個對象,琴軍用了三次,連中三次,真是精彩。

雖然這些計謀表面上好像跟我們現實生活並沒有任何關聯,然而我們卻可以從中得到很多生活啟迪、做人道理及學習方法。我更開心的是此書還讓我結識了一大批古代傑出的謀略家和軍事家。它很適合我們小孩看,又有許多扣人心絃、生動有趣的故事,讓我們小孩深深地沉浸在書海之中……

讀書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三十六計》讓我變得更加聰明。

讀《三十六計》有感3

假期,我讀了一本名字叫《三十六計》的書,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又是中外政治家、軍事家、企業家最為重視的智慧寶典——《三十六計》。全書分為三本,每一本都充分展現了“三十六計”中所藴含的智慧結晶。

翻開書第三頁是《前言》,在《前言》中,我看到這樣一句話:《三十六計》是一部堪稱“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兵學奇書。這一句話就可以完全概括我這篇讀後感了,因為《三十六計》的的確確是一部耐人尋味、值得鑽研的好書。

其中整整有三十六個計謀,可謂之計計精彩。我現在就告訴你們幾個吧:苦肉計、美人計、空城計、連環計、反間計等等,這些也是我絕的'很精彩的計策,但最精彩的一計也就數最後一計,也就是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總之,由三十六計引出來的故事有很多。

我看了《三十六計》之後,只想説一句話:它是一部是大家能在通俗生動的文字和精美形象的圖片中領會“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的精彩好書!!

讀《三十六計》有感4

説到《三國演義》,大家一定知道“三十六計”,對於“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欲擒故縱”,它們背後的故事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想説説我讀《三十六計》的感受。

我讀的《三十六計》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共三十六計。現在同學們所背的成語:欲擒故縱、調虎離山、釜底抽薪、指桑罵槐、聲東擊西、暗度陳倉等等都出自於三十六計的故事。

我讀完《三十六計》,不僅暗發感慨:“在古代,要是把三十六計運用得爐火純青,那不就是天下無敵了?”同時,我也有了疑問:“三十六計這麼厲害,到底是誰編寫的呢?”通過查找資料,我得到的答案是——據説,“三十六計”出自《南齊書·王敬則傳》:“譚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後人沿用這一説法,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也有:“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直到明末清初,引用此種説法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羣書,編撰成了《三十六計》一書。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切考證。

哦,我心有所悟:原來《三十六計》是這麼來的啊!看來要想把三十六計掌握得爐火純青還不是那麼容易。《三十六計》雖然是古人戰爭時期所用的書,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教會了我們要學會運籌帷幄,才會決勝千里,取得成功。

《三十六計》的精彩內容,讓我想到了做遊戲。於是乎,在我和朋友的商討下,發明了名為“三十六計”的遊戲。遊戲至少需要四人或四人以上,可以通過“石頭剪子布”來決定誰當“大敵”,其他人扮演聯盟的.“小國”。當“大敵”快要抓住一名玩家時,同學只需喊出三十六計中的一計並保持一個姿勢不動,“大敵”就無法抓他;這時另一名同學用手拍被定住的同學,喊出“解”,被定的同學便可恢復行動。兩個人一起被定住時,可以互相擊掌(成為“聯盟”),也可以恢復行動。如有一名同學被“大敵”抓住,雙方便交換身份。(遊戲中每人喊出三十六計中的計謀之一,儘量不要重複)這個遊戲我和同學們玩的可是熱火朝天,大受歡迎。

《三十六計》,在古時候的戰亂時期被當做“法寶”,已成為古人智慧的結晶;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把它轉化成了遊戲,也是“法寶”。

讀《三十六計》有感5

曠野上,我在思想的道路上漫步,心裏念着一個書名:《三十六計》。

智慧是什麼?智慧就是課堂上的發言嗎?就是作業本上的字嗎?《三十六計》給了我答案。

“智慧就是生活的經驗,就是臨危不懼的一點思考”。

聲音未落,塵土飛揚。塵土中隱約走出一批軍隊,那是楚軍。楚軍多次進攻絞國,卻都被絞國頑強地壓回。幾天後,楚國停止了對絞國的進攻,可週圍的小山上經常出現幾個無守兵的'楚國樵夫,絞國士兵抓回他們,後來,事情又發生了一次,可這次,眾楚兵忽然竄了出來,圍攻絞軍,又一批楚軍衝進即將關上的絞國門,輕易佔國。楚軍舍以樵夫,使敵盈利,故事重展,一觸即發。他們舍小利,換大局,先讓敵人嚐到甜頭,再讓它吃大苦頭,此計為 “拋磚引玉”。此計甚好,它充分利用人類內心的貪心,誘敵上鈎。被好處矇蔽了雙眼的敵人,必會不經思考,吃去美肉,結果失去更多,這就是其妙點。可結果再一想,不是計太妙,而是心過貪。只會一味貪婪地去拿餡餅,最終會一敗塗地。打個比方,天台就有個人,接了個陌生電話,對方説只要你存錢到××,錢每天會增原利息的一倍,那人就因見錢眼開受騙了1.2萬。收起貪婪的心,真誠面對生活,用自己雙手創造一切,踏踏實實,這才是成功之路,我邊看邊想,流瀉下了感受。

瞞天過海、以逸待勞,趁火打劫……這些計謀只不過利用了人們的慾望或習慣。放下一切,不用管什麼兵法、謀略,只要用自己的智慧,靜下心思考,你已經成功了大半。

讀《三十六計》有感6

這幾天,我把《三十六計》讀完了。我感受很深。

《三十六計》是由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六部分組成的。

在《三十六計》中,第二十五計“偷樑換柱”引起了我的關注。光看這個名字,我就感覺它跟圖謀不軌的奸詐小人脱不了干係。實際上確實如此,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統天下,建立秦朝,長子扶蘇為人仁義、正派,並與軍中的大將軍蒙恬關係很好。幼子胡亥年紀很小,秦始皇很疼愛他,又受到奸臣趙高的教唆,胡亥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所以趙高憑藉秦始皇對他的信任,經常仗勢欺人,而且為人陰險狡詐,因此扶蘇很不喜歡他。

所以在秦始皇南巡突然病倒後,就讓趙高為自己立遺詔,命大皇子扶蘇繼承皇位,後來趙高跟人合謀篡改了遺詔,立胡亥為太子,繼承皇位,並賜死了扶蘇。這就是“偷樑換柱”的故事。

《三十六計》裏面還講了許許多多這樣的.故事,也講了很多深奧的道理,我喜歡這本書。

讀《三十六計》有感7

這本書是班主任蘇老師獎勵給我的,翻開第一頁,印入眼簾的是一句讓人無法忘卻的經典名言:光陰給人經驗,讀書給人知識。

《三十六計》是根據中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一部智謀全書,這本書分為六套計謀,分別是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

這本書故事裏的所表述的剛柔、奇正、進退、攻守、彼己、主客、勞逸的'兵法精髓。每個計策用一到兩個具體的故事描述,並且有“用計錦囊”對該計謀加以輔助説明。使我們領略到古為今用的大智慧。

道理:該書使我對古人有了一種新看法,原來我覺得古人很笨拙,現在讓我對他們刮目相看,不僅擁有無窮的智慧,還有無與倫比的沉穩,大軍壓境之下還能想出計謀對付敵人。

心靈感悟:這本書可以讓我更加冷靜,沉着的思考問題。正所謂:靜以修身。

讀《三十六計》有感8

我最愛讀書了,有《呼蘭河傳》《朝花夕拾·吶喊》《繁星·春水》······在我玩的無聊時,隨手摸出了它——《三十六計》,下意識的一翻,上面講了關於“聲東擊西”的這樣兩個故事:

漢末,朱雋 圍黃巾於宛,黃巾結壘,起土山以臨城內,張圍鳴鼓攻擊他們的西南方向,黃巾都跑去迎戰,朱雋乘虛而入,黃巾大亂,最終被滅。楚漢相爭時,魏王豹派柏直率軍在黃河東岸駐守封鎖渡口,韓信表面裝作強行渡河,暗地將主力部隊渡河,消滅了魏王豹大部分兵力。

下午上學,下了課,我和同學玩“鬼抓人”遊戲。我們剪刀石頭布,我輸了,我做鬼,我左邊追一會兒,右邊追一會兒,我向左跑,他們向右跑,我向右跑,他們向左跑,奈何我又跑不快,自個兒累的氣喘吁吁,就想,自己要有三頭六臂才好,事實是我連一個人也沒有抓到,我又急又累,不知道該怎麼辦。“要怎麼搞才行啊!真煩人!”我氣得發毛,突然我靈光一閃,不如學一次之前看的《三十六計》來一個“聲東擊西”吧!太愛我的聰明頭腦,説做就做,我裝作向這邊來的樣子,他們一窩蜂的亂跑,也沒有注意我向哪邊走,誰知楊汐蕊半途中覺得不對勁,一看對面的我不見了,立刻停下來,順便讓大夥也停下來,眼看計策失敗,我只好站起身來。

不行,再來,我裝作使勁向這邊跑的樣子,在到人多的'地方時,我趁機貓下腰,趁亂掉頭,在前邊牆邊守株待兔,在她們過來時,我一下衝了出去,他們大吃一驚,亂作一團,互相推搡,我趁此機會,渾水摸魚,抓住了高一點,哈哈哈!我太高興了!終於抓到人了!

沒想到小小的“聲東擊西”如此好用,在遊戲中也如此方便,他們的計謀和三十六計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這樣看來,三十六計我一定要再好好看看。以後説不定能派上大用處呢!

讀《三十六計》有感9

在《孫子兵法》中有一篇實案是《美馬記》,看了這篇實案,讓我有了深深的思考。

《美馬記》主要講了在戰國時期,匈奴經常入侵趙國邊境,趙王便命令李牧駐守雁門關,防禦匈奴。一天,李牧發現匈奴人正趕着幾百匹馬,在河岸邊洗浴,李牧想得到這些馬以壯大自己的戰力,他就挑選了幾百匹母馬,放出城外。過了一會兒,匈奴人的馬就紛紛下水來到了母馬羣中,李牧見狀,就下令將馬全部趕入了城中。李牧效仿美人計,創出了《美馬記》,輕而易舉地獲得了敵軍百匹駿馬,不但增強了自己的實力,同時也消弱了敵軍的實力,這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在生活學習中,我們也可以找到許多像《美馬記》一樣的例子,把公馬和母馬看做是困難和解決困難的方法,如果公馬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母馬便是解決困難的方法。比如,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就是公馬,而學習方法就是母馬,要正確使用方法,解決學習中的困難。而在生活中,我們同樣可以用《美馬記》,我就有過一次親身的體會。一次,我在玩蹦極時,從高空跳下時的恐懼如同公馬,而我的決心和信心就如同母馬,使我毅然決然的跳了下去,去感受和體會挑戰極限的刺激和快樂。因此,在我們生活中,如果遇到難題,就可以用《美馬記》,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事半功倍。

讀《三十六計》有感10

《三國演義》是我們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裏面的很多人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所以寒假一到,我就催着媽媽去書店買了本《三十六計》。一拿到書,我就急着找有關諸葛亮的故事。哦,找到的了《空稱計》!於是我迫不及待地閲讀起來。

故事主要敍述了三國時期,諸葛亮派魏延領各路兵馬東進攻打司馬懿,只留很少的萬人駐守陽平。可是司馬懿率領的20萬人馬卻與魏延的軍隊錯開了道路,毫無阻擋地直逼諸葛亮駐地陽平城。諸葛亮在城中,兵少力弱,根本無法與來兵抗衡。若請求魏延救援,也因相距甚遠無法救急。此時,司馬懿的人馬腳步聲都能聽見了,守城的戰士驚慌失措。可是諸葛亮卻不慌不忙,命令將士偃旗息鼓,不準出帳營,又令人將城門打開,叫上幾個老頭打掃起城門來,自己則搖着鵝毛扇,悠然地站在城頭觀賞景色。不一會兒,司馬懿的人馬到了城門下,司馬懿本想攻城,見此情景,卻楞了一下,暗想:這諸葛亮做事一向十分謹慎,此時見來兵已兵臨城下,卻毫無動靜,想必已設下埋伏。想到這兒,他怕中埋伏,於是率軍退離了平陽,平陽城安然無恙。後來,當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擺的`是“空城計”時,懊惱不已。

這個故事讓我們知道:“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即本來兵力空虛,卻故意把空虛的樣子顯示在敵人面前。使敵人不知底細,不敢妄動,最後以弱勝強。

讀到這裏,我不得不讚歎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以及能夠準確揣測人心的本領。《三十六計》中還講到了許多計謀,相信通過閲讀,我也能掌握其中的奧妙,也會變得像諸葛亮一樣能料事如神。

多讀書吧!它會讓你變聰明!

讀《三十六計》有感11

三十六計主要是古代戰爭中一些對付敵人的策略。説到軍事,它的內容和戰術十分豐富和複雜。加強國防,訓練士兵,選拔將領,選擇作戰對象,戰前的準備和動員,戰後的補充和休整等活動,都是軍事工作的重要內容。所有這些活動雖然很多,但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都有無數的戰例可供借鑑。而其中變化萬端,詭異奇特,不可捉摸的,就是有關策略的範疇了。三十六計,就是對付敵人的策略,是大將指揮作戰的重要方法。它根據戰爭形勢的利害程度分為的不同六套計,每六計為一套。第一套為勝戰計,第二套為敵戰計,第三套為攻戰計,第四套為混戰計,第五套為並戰計,第六套為敗戰計。讀這本書讓我對改變了對三十六計的一些錯誤認識,比如我以前一直以為“走為上”指的是逃跑。有時候看電視,壞人幹了壞事就會説“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不是逃跑還是什麼啊?直到看完《三十六計》後,我才發現,“走為上”這計是一個充滿了智慧的計謀。這計就好比是俗話説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樣。當敵強我弱,勝負分明的時候,只有投降、議和、撤退,三條路時,就不能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了。此時就要大丈夫能屈能伸,投降就是失敗,議和就是般失敗狀態,只有撤退才可能轉敗為勝,轉被動為主動。可見在當時,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知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們必定捲土重來”這些理性又理智的道理了。

看完以後,掩卷沉思,不禁為祖先的智慧而拍手叫好。一個個經典的戰例,一個個心理戰術的成功運用,無不凝結着古代軍事家們的心血與智慧。更值得驕傲的是,在現代社會,三十六計被許多國外的軍事家們所重視,認真研究並在戰場上取得了勝利。例如二戰期間,希特勒為了偽裝閃擊法國的.軍事行動,麻痺盟國首腦,接連二十九次改變入侵法國的開戰時間,並多次把改變的日期通過某種途徑讓其他國家獲悉。使之逐漸習以為常而失去警惕性。當英法情報機關在希特勒發動正式進攻前夕,再次拍發德國軍隊向法國邊境調動的許多消息時,英法當局還以為又是一次“神經戰”,根本沒有引起注意。這便是“瞞天過海”計策的成功運用。

三十六計現在被聰明的現代人類更加發揚光大了,不僅在戰術上使用,有人還把這些計策用在了商場和體育賽場。例如現在由於個別商家過分誇大產品的功效,使觀眾對廣告比較反感了,有的甚至根本不看廣告,廣告的宣傳效力便大大減。於是就有人在報上登出啟示説某某商家,有某某產品,要推向市場,特向全國徵求廣告詞,多少單位聯合組成評委會,評出一等獎幾名,獎金……多少人為了那令人眼熱的獎金絞盡腦汁,寫了抄了寄出去,但評選結果卻很少有出來。其實,他們徵求廣告詞是假,提高知名度是真。這就是“聲東擊西”計策的成功展示啊。三十六計無論用於戰爭也好,還是商場或賽場也好,只要恰當運用,都能受到良好的效果。但三十六計中有些計策是很“狠的”的,如“借刀殺人”、“趁火打劫”、“笑裏藏刀”等計策,我想這些計策最好還是不用或儘量少用,因為它們都屬於陰謀了。雖然都是聰明的舉措,但卻是極不道德的,正人君子大概不屑於此舉吧。

仔細分析三十六計,其實大部分計策都是敵對雙方在心理上的戰術。例如“瞞天過海”,就是利用敵人麻痺大意的心理取勝;“聲東擊西”則是讓敵人捉摸不定自己的意向,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正所謂是“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其實,三十六計又何嘗不能運用在教育上呢?比如:好多老師新接一個班級,往往會非常嚴厲,對學生提很多要求,這時班裏的一些比較有心計的調皮學生就會隱藏起自己的真實面目,這樣老師看到的並不是班級真實的情況。如果在剛開始時老師先放鬆要求,把自己嚴格的一面掩蓋起來,以仔細觀察學生的變化。這樣一段時間之後,教師便可以瞭解到真實的學生狀況,一些習慣不良、規範不好的學生也會逐漸露出馬腳,教師做到心中有數之後,可顯現出自己真實意圖,採取針對性措施,解決問題。這就是“欲擒故縱”之法。又比如:我們班有時發生了學生丟東西的事情,我一般的處理方法是先自己翻自己的書包,然後互相檢查,但結果總是一無所獲。今後不妨試試“打草驚蛇”的辦法。在自檢結束後,佯裝生氣,然後全體起立,發話:不找到東西誰也不能走。給偷東西者來點心理上的壓力。時間一長,就會有學生受不了要去廁所,這時偷東西的人肯定會去把東西轉移在廁所,這樣實物就容易找到了。仔細想想,對十幾歲的孩子用計,是不是沒必要或是太小題大做了,但只要想到自己用計是為他們好,是為學生的發展着想,就又感到無比輕鬆與幸福了。

總而言之,讀《三十六計》,讓我懂得了一些兵法,也由此悟出一些教育學生的方法,讓我受益匪淺。

讀《三十六計》有感12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兵書有兩個經典:《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其中關於《三十六計》的諺語有: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意思就是敗局已定的情況下,退卻是上策。但內涵最豐富的應該是《孫子兵法》,因為我年齡太小的原因,現在只能看懂《三十六計》,它文字簡練,含有樸素的辯證道理。

三十六計中有一計:空城計,是第三十二計,意思就是在自己兵力虛弱的時候,顯示出更虛弱的樣子,讓敵人更加迷惑,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會產生奇效。在中國曆有真實的例子。春秋時期,楚國進攻鄭國,鄭國國力弱小,很快潰敗到了首都,在馬上就要亡國的時候,鄭國的相國想出一個計策:讓士兵都藏起來,老百姓正常的生活,打開城門,放下吊橋,讓楚國人都看到。楚國的軍隊後非常迷惑,不敢進攻。正在猶豫的時候,齊國援助鄭國的軍隊趕到了,楚國人趕緊撤退了。空城計是一種心理戰,讓敵人做出錯誤的判斷。

三十六計中還有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美人計等等精彩的故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好好汲取養分,大家可以多看看古代經典的著作。

讀《三十六計》有感13

看書是我的最大愛好,因為看書讓我認識了許多名人,讓我的視野變得開闊,我很佩服孫臏這樣足智多謀的人,他的三十六計,讓我百看不厭,每一次看都有啟發,都有收穫。“李代桃僵”就是一個高明的計謀。

“李代桃僵”——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意思是説,當戰爭局勢發展到必然要有所損失的時候,要犧牲局部利益,來增強整個戰局的優勢。

三國時期,曹操與袁紹的男坡之戰,曹軍故意沿途拋棄糧食、衣物、使袁軍競相爭奪,一時陣勢大亂,曹軍乘勢反擊,獲得大勝,這就是運用了此計謀啊。

懂得捨棄這是有大智慧大謀略的`人才有的胸襟和魄力,戰爭離我們很遠,可是這個計謀對我來説是很有啟發的啊,在去年的紹興市圍棋比賽中,我就是不懂得捨棄幾個子,拼命想和對方廝殺,結果自己的地盤越來越小,葬送了一盤本來屬於我好棋局啊。想起來現在都後悔,要是贏下那盤棋,我就是二段棋手了啊,要是早讀懂“李代桃僵”該有多好啊!

讀《三十六計》有感14

最近我讀過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孫子兵法 三十六計》,這本書上我知道了很多知識。

孫子兵法是春秋時代一位叫孫武的霸主寫的。主要寫的是用兵之法和故事實案。三十六計講的是計謀,解讀,實案。

我覺得孫子兵法和學習是分不開的,如:“兵者,國家大事,生死之道,存亡之地,不可不察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打仗,是國家的大事,生死的邊緣,存亡的地方。不能不察就魯莽行動。這就像考試,我們的眼睛不能一掃而過,然後就做。所謂探之虛實而攻則必勝。,就要探虛實,看看這題到底是怎們做的,在解題。孫子兵法享有兵學聖典的`美譽,真是一點也不怪。

三十六計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不僅可以用在打仗上,還可以用在生活中 ,如:有一次,爸爸讓我洗衣服,可我發現洗衣粉沒了,肚子又有一點餓。可我的錢只夠買其中的一樣。這時我想起了“遠交近攻”。那麼我就可以用此計,先要把緊要的事做完再去做別的事,也就是説先買洗衣粉,洗完衣服後,等有錢再買餅乾。

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道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三十六計》有感15

在假期裏我讀了《三十六計》這本書。書中凝聚了中國古代的重要軍事思想和豐富戰爭經驗,是一部兵法和智謀的奇書。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同時也聚合了無數人的心血,古人通過分析和總結,寫出了這一本書。《三十六計》這本書不僅可以用在戰場上,更可以用在商場和官場上,成為人們成功的一把鑰匙。

全書共分六套謀略,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每套計謀又分為六個計策,共三十六計。其中,感想最深刻的一計是“李代桃僵”。

很多人都害怕失敗,所以就拼命求勝,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的失敗之處。但事實證明,失敗是允許出現的,並且也是應該出現的,不過只要最終的結果是好的,那麼,有一點點瑕疵也是毫無影響的。“田忌賽馬”的故事就充分地説明了這一“李代桃僵”的道理。

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常與齊威王及王子們舉行賽馬活動,並且每次賭得很高。但不幸的`是,每次比賽,田忌總是輸的多,贏的少。有一天,軍事家孫臏陪同他一起賽馬,孫臏説:這場比賽,你的馬與王子們的馬各按速度分成上、中、下等馬,你的馬雖然在總體上劣於王子的馬,但是各等馬的足力其實相差並不多,只要採取一定策略,仍然可以贏得比賽。

等到這一場比賽開始時,孫臏就如是建議田忌:首先,用自己的下等馬對王子的上等馬;然後,用自己的上等馬對其中等馬;最後,用自己的中等馬對其下等馬。田忌聽從了這一建議。結果,第一場,田忌以下等馬對上等馬,最後慘敗;第二場,田忌的上等馬對王子的中等馬,獲勝;第三場,田忌的中等馬對王子的下等馬,同樣獲勝。這樣,田忌兩勝一負,最終獲勝。

在這次賽馬事件中,“李代桃僵”可謂被孫臏運用得恰如其分,犧牲下等馬對王子上等馬的比賽,目的是獲得上等馬及中等馬對王子中等馬及下等馬的勝利,從而獲得比賽的總勝利。也就是説,以部分犧牲為代價,取得總體上的大勝利。

我還發現:這本書上講到的很多經驗,都被外國的大老闆用於公司管理上。據説現在美國、日本都有很多人正在學習它。我聽了真為我們中華民族驕傲,同時也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我一定要認真閲讀,並能運用,爭取將來做一個有計謀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