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傅雷家書》讀後感5篇

來源:文書谷 1.94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傅雷家書》讀後感5篇

關於《傅雷家書》讀後感1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

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温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

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關於《傅雷家書》讀後感2

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這裏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

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如果説《傅雷家書》是一部“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麼,我想首先而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於此,還有,傅雷先生由於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於像我這樣並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

書中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想。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於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閲讀。

因為,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麼規範齊整。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一個側面,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閲讀是有好處的。其實我早就受了影響而這麼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於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係,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侷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着理性的靈光!以上便是一讀《傅雷家書》後的一些感想。

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後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分收穫,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體。本來讀後感、讀後感之類就是手段而已,理解並踐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後目的。

關於《傅雷家書》讀後感3

《傅雷家書》是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我在老師的要求下讀完了他,並做了兩次讀書筆記。雖然不是自願去完成的,但是讀完了仍使我受益匪淺。

不過這受益匪淺,是不同於別人的。曾看過一個人這麼寫:“它不僅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一個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並且能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是什麼樣的,便於溝通。”我不認同。這本書帶給我的是另外一些東西——大概是對做人處事溝通中問題的一些想法吧。

因為這本書是傅雷給他兒子的家信,也就是説這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所以我先選了這個題目作為開頭。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不能夠控制的。我本身與父母的溝通並不是很好,但是我認為做一個好孩子那樣就能跟父母有很好的溝通。那麼問題就來了,好孩子是什麼?

好孩子是個定義。一個人人都熟知的定義類似於文明禮貌,有教養,學習自覺認真,成績優良,這樣的。從父母的角度考量好孩子就是順我所願,聽話乖巧,學習紮實認真,多才多藝,能得到羨慕最好能帶點名利什麼的。從孩子的角度講好孩子就是成績優異,性格好,人緣好的人。無論是從哪個角度出發,好孩子都應該乖。對,沒錯,父母就是喜歡乖孩子溝通,因為那樣子的孩子不會讓他們操心,能夠很體貼,能夠去了解他們的心理到底是什麼樣子。就跟個傀儡一樣,我認為那樣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認為做孩子不應該是一個好孩子,可以有叛逆,因為這很正常。乖是不對的。但是並不是説乖是不用的。溝通是兩面化的溝通是從兩面出發的,如果發生了問題,應該是從兩方出發解決,而不是一方面的.退讓,那個退讓的一方不應該是孩子,也不應該是父母。

溝通就是這樣,應該是公平公正的,而不是什麼我要揣摩你的心去了解你的想法,這樣説出來的話,就不會讓你難受又能和平的解決事情。教育對於教育這個問題,專家研究了很久,有各種各樣的答案,什麼扮弱,補強,誘導,冷淡,受挫,放手,縱容,賞罰,製冷,包容,鼓勵,哎,太多了,我個人認為,好未來和好現在是不可兼得的,就對這些東西是比較反感的,我認為教育不是一種束縛,不是一種準則。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家人去陪伴的,而不是需要冷冰冰的教育和各種各樣的方法去讓他明白他的學習是有多麼重要,或者説他做人要怎麼做。讀後感·但是如果要在社會上立足,雙向解決是不可能的,有家人陪伴你長大也是不可能的。要做的只有微笑,因為這是做人之道;包容,包容一切,,去給別人賠笑;堅強就是難受,也要平靜,笑着説淚不過只是生理現象罷了。

感謝這本書和我的生活,告訴了我這些有點殘酷的生活之道。

也對這種本書説抱歉,明明是一本健康陽光向上,包含着真善美的書,呃,卻被我解讀出了一種很怨氣很冰冷的事實。

關於《傅雷家書》讀後感4

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圈圈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弗蘭西斯。培根曾説:“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裏。”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麼,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你打開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關於《傅雷家書》讀後感5

家書,即寄往遠方的家信。裏面承載着深深的思念,或殷切的希望,又或者諄諄的教誨。《傅雷家書》不在僅是傅雷教育自己兒子的信,而是傳遍萬家的智慧結晶。

這本書那濃濃的“親情之韻”讓人讀起來似雲遊世 間的那份真情,直白又易懂,是一本值得我們好好欣賞的書籍。傅雷對兒子説:“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可見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堅強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即使孤獨也不怕”(見第二封信),並且“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對於感情的創傷,要“當做心靈的灰燼看”(見第一封信)。二是“不為勝利衝昏了頭腦”,永遠保持“對藝術的謙卑”。這兩方面合起來,用通俗的話説,就是“勝不驕,敗不餒”,就是寵辱不驚,得失泰然。第一封信裏所講的“心理相當平衡,不至於受傷”,“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第二封信所説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也都是這個道理。 但“堅強”的最高境界,可以説還在於葆有一顆“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赤子能夠保持心靈的純潔,能夠無懼孤獨,才是人性中最可貴的無堅不摧的堅強。”

傅雷説“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而是操心”,他就這麼的操心,從孩子呱呱落地開始,直到孩子擁有了自己的天空。他仍期盼着自己能更瞭解這片天空,更希望能儘自己綿薄之力,讓這片天空更具色彩,或者更清澈。他做到了,不管環境如何改變,自己的處境多艱難,他那一份愛子的心仍在家書中對生活充滿希望。他愛自己的兒子,這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畢生最偉大的藝術,流傳至今,

誰能説父愛都是沉默的呢。傅雷表現的那麼的淋漓盡致,那麼的'真。因為真,所以這些家書是那麼的動人;因為真,每一句話都那麼的循循善誘:因為真,每一句語言,都直擊我們的心。

“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他這麼教導兒子。人人都説望子成龍,不假,傅雷也有此心。但,超越自己便可。不需做的太完美,也不需追求的太多,只要儘自己最大的付出,得到的,便是最好的。

“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一下不是可恥的事”。而我想説的事,不需偶爾,思念了便告訴你;犯錯了便教導你;驕傲了便讚美你。流露出最真實的情感,就好。

父愛的韻味如此的伸長。所以,你要認真且細心去品才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