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説讀後感5篇

來源:文書谷 2.43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説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白説讀後感5篇

白説讀後感1

借一雙眼睛看世界,所以很喜歡央視主持人寫的書,《白説》共分為“歲月(活着不是非贏即輸)”、“價值(得失不是非有即無)”、“溝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態度(進退不是非取即舍)”、“時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五個部分二十餘章,通過記錄他15年來在各個場合與公眾的深入交流,分享其世界觀和價值觀。書中內容涵蓋時政、教育、改革、音樂、閲讀、人生等多個領域,每篇文章後都有一篇“自己的讀後感”,增加了文章的豐富性;用與讀者相同的身份,做進一步跨越時空的交流。

許中國夢一個更好點兒的未來

對於中國時政和改革,白巖鬆直言不諱,他説“中國結束了捱打的時代、捱餓的時代,正在進入一個捱罵的時代。”“眼下這個時代的不夠公平,是通往更高層次的公平的必經之途。”“中國人似乎在用望遠鏡看美國,美國所有的好,都被這個望遠鏡給放大了。美國人似乎也在用望遠鏡看中國,但我猜他們拿反了……”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的物質快速增長創造了世界奇蹟,GDP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直線上升,世界排名由第十名升至第二名,不止翻了兩番,財税的增長速度更是遠超GDP的`增速。不可否認的是,在追求GDP增長的過程中也積累了相當多的問題,而且現在似乎成了問題的集中爆發期。但我們不能因此責怪政府、痛罵社會。我們今天的社會發展模式,歐洲走過,日本走過,有人説是“中等收入陷阱”,但哪個成長期沒有困難、陣痛?白巖鬆結合自己的成長故事講述中國夢,這也是普羅大眾走過的歷程和該有的夢。

許輿論環境一個更好點兒的未來

針對當下社會的紛紛擾擾,白巖鬆則在書中表示:“理性,是目前中國輿論場上最缺乏的東西,有理性,常識就不會缺席,但現在,理性還是奢侈品。也因此,中國輿論場上總是在爭鬥、搶奪、站隊並解氣解悶不解決。”“資訊爆炸時,別被忽悠了。”

新興媒體,假新聞太多,傳統媒體,時常態度失真。錢的力量太大了,市場的力量也太大了,一時間,虛假新聞和有償新聞層出不窮,一味地迎合、媚俗、八卦,人羣中的對立和撕裂也愈演愈烈。身處這樣一個快速變革的傳媒時代,如何處理自己與傳媒之間的關係,面對紛繁複雜的資訊,如何擁有獨立思考和獨立見解,變得越來越重要。既不能徹底隔絕,也不能沉浸於此。不僅要選擇接收什麼樣的資訊,還要選擇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它。當信息趨於對等,每個人又學會了理性思考,負責表達,這個社會的輿論環境該會改觀。

許個人成長一個更好點兒的未來

在關於生活和幸福的話題中,白巖鬆寫了一個細節:“曾經在飛機上看過一篇康洪雷(電視劇《士兵突擊》的導演)的專訪,被一個細節戳中淚點。康洪雷是我的內蒙老鄉,當初當助理導演的時候,每天都要面對亂七八糟各種事。早上起牀,總會有一番掙扎,然後對自己説,你康洪雷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你打算怎麼過?説完之後衝出屋子幹活去。看到這兒我熱淚盈眶,把雜誌合上了……”有一段時間,因工作的糾纏和人事的紛擾,很有一種想一走了之的衝動,每天上班前都需要給自己鼓勁。讀到這兒,一下釋然,堅強鋭利如他們,也會如此,於我更不足為怪。自此,一掃陰霾,一身陽光。人不是孤立的存在,每當遇到挫折和問題時,我首先想到的是去找一找合適的書籍,靜下心來閲讀。相信這世界上一定有這樣一本書能在你不知所措的時候給你安慰,讓你冷靜下來整理思緒再次前行。

一部《白説》,沒有教條,極少理論。只像一個充滿睿智的大哥哥與你促膝談心,以其凌厲但卻無比平實的“白氏”話風直面現實,讀來親切自然,時時處處體現着白巖鬆對人生的參悟,作為新聞人的敏感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白説讀後感2

在抖音上,刷到一個視頻。

採訪者:中國現在這一批青年學生,他有一個什麼樣的最大變化觸動到你?

白巖鬆:大學的時候讀的書太少了。人生是一個圍棋盤,當你讀的書很少的時候,也就是説,這個棋牌上點的子很少,他不成勢,隨時可能被別人吃掉。另外讀書一個很重要的感慨就是人找書是很難的,但是書找書是非常容易的。就是越讀書越知道該讀什麼書,書會帶着你去讀書。當你讀得足夠多了,這個圍棋盤上的子連在一起,那他就會成勢了,人生就成勢了。可是現在你看到,我見的相當多的年輕孩子們,這個圍棋盤上沒幾個子。

説完後白巖鬆深深的搖了搖頭。我突然意識到一個月都沒看一本書了,之前説的一週一本書的量好像有説話沒算話了。突然想起也有買白巖鬆的一本書,趁着這個時間,也看看他的作品吧。

還記得看柴靜的《看見》時,眼淚一次次狂飆。總覺得新聞媒體人都有一種讓人崇拜且嚮往的力量。文字吸引眼球,段落深入人心,細節讓人落淚,回過頭又覺得社會還有很多層面,但是還是需要保存樂觀,繼續生活。

這次翻開《白説》也一樣,雖然和看《看見》的文體非常不一樣,也確實男士的表達也許沒有女士那麼細膩。但是同樣,給予了我很多感觸。

書分為了“歲月”、“價值”、“溝通”、“態度”、“時代”五個章節來呈現。因為有些涉及新聞的內容,雖然看得懂但是其實不是很感興趣,只能看着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寫一寫想法。

作者多次在書中説到中國人慣有的思維,不管什麼事情,上來就先分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這也導致我們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其實生活好像很難分清楚那幾分鐘好,那幾分鐘壞,有的好像只是平淡與不斷的重複。所以生活好像就是需要學會接受平淡看,在平淡中尋找能夠讓自己無限靠近幸福的事情。內容很多,我很難表達清楚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很喜歡“歲月”這節的最後一句話“人生如茶須慢品,歲月似歌要靜聽”。

現在合上書卻想不起來到底講了些什麼,這也許我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書中的內容,但是有些畫上線的內容能夠被説一説。

“你的人格就是在這種無用的事情薰陶中,慢慢地健全獨立起來。”

“學習,相當重要的一點是去喜歡你不喜歡的,適應你不適應的——也就是打開自己,試着體會和接納那些不同的聲音”

“真正使閲讀成為一種深刻而愉悦的體驗的,是你從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閲讀和記住的書,都是因為其中藴藏着未來你更期待的那個自己”

“作為社會這艘大船的瞭望員,你的職責是什麼?當你看到前方海面上的所有信息,好或者不好,都要及時反饋,這樣船才可以安全行駛。讀書、思考以及責任感的支撐,就是瞭望員的“望遠鏡”。如果瞭望員自覺不自覺地,或是受命於某種指示地,報喜不報憂,那麼他提供的信息就是失真的,這艘船的安全就是沒有保障的。”

“總有一些長跑的人由於不斷被短跑干擾,也加入了短跑的隊伍;也有一些原本只打算短跑的人,一段時間以後決定改為長跑”

“我們都覺得“愛”很温暖,願意用陽光來比喻,但是真正像太陽一樣炙熱的愛,恐怕又給人帶來一種壓迫感。倒是月亮,本身不發光,卻能照亮每一個夜行人的道路,消解他們的恐懼和憂愁”。

“現在,寫一篇洋洋萬言艱澀深奧的學術論文,可以讓醫療從業人員評個更高的職稱;寫十篇通俗易懂、普及常識的千字文,卻不會給他們帶來任何利益。這樣的評價體系本身就有問題。”

在閲讀的時候,把這些句子畫了下來,當然不是全部。只是畫線中的一部分。現在不管看什麼書最終都會折射到教育上來,作者在書中的各種比喻,也讓我思考教師職業,教育本身,其實也是存在很多問題與詬病。但是這些問題並不是那麼快可以解決的,但是隻有我們相信能夠解決才能夠堅持走下去。也許就像白巖鬆愛新聞一樣,我自覺我也很愛教育,但是我還缺少的是我到底愛的是什麼教育,我需要追求的真理到底是什麼?給予孩子們成長的教育應該如何去做,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問題。

白説讀後感3

這兩天在看白巖鬆的《白説》,頗有些感觸。這種強烈的感覺促使我突然想寫點什麼。《白説》這本書聽其名大概就能夠猜到它的主要資料,也就是白巖鬆對於人生和生活的感悟。我平常向來不太愛好此類書籍,在我看來,人生百態,各有其不一樣,成功和人生軌跡是不能複製的。但是我很好奇從一個新聞人眼中看社會和世界是怎樣樣的。

此時此刻我的心跳速率比平常快,這説明這本書給了我收穫和共鳴。刷了太久的微博和朋友圈,很久沒有這種在書中偶遇知音的驚喜感和幸福感了。就像張愛玲筆下所寫:“原來你也在那裏”。就像在鋪滿青石板的雨巷中,突然轉身看見撐着油紙傘的丁香姑娘。這種幸福感缺失了太久。我開始認同讀一本好書就如談一場戀愛的觀點了,期間有與作者心靈之通,有意見相左的分歧,只是不能爭吵,不能轉身離開,一陣反思過後仍然愛不釋手。

白巖鬆在書中談到他的讀書之道時,我差點淚流滿面。他説你以為讀過了,其實是錯過了。我想想自己錯過的確實值得可惜。大學四年,我很多時刻都是跑圖書館,借閲過很多書籍,歷史類,哲學類,心理類,文學類等等。但是至今讓我想重新想借閲和翻看的是田餘慶先生的《東晉門閥政治》,如果説我是正因愛好歷史因此愛此書,那就錯了。與此書的相遇説來有些不那麼浪漫,如果不是大學老師佈置作業,我想此生我註定和它錯過,但是我雖然曾與它相遇,卻沒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感情,這也是我至今最大的遺憾。當時把看《東晉門閥政治》當成一項任務,我愛上它是在喧鬧的候車室等火車的時候,當我看到作者筆下的東晉門閥的那些趣事和人物性格時,那一刻我感覺自己穿越了,當時的我不知道四年後我還會如此着迷此書。看過太多歷史類的`書籍,很少有這種覺得歷史是個很搞笑的東西的感覺,大多數人對歷史總是過於敬畏,因此寫出來的作品總是覺得離現實很遙遠。歷史確實是個遙遠的概念,但是我想能把遙遠的概念寫出昨日的感覺,這才是還原歷史最好的方法吧!當然大家的作品是有很多的,每當我讀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我都覺得黃仁宇先生必定是個很搞笑的人。其實我沒有接觸過作者,我之因此讀出我所認為的作者的性格,但是

是正因他的作品確實搞笑,確實讓我喜愛。當然這也和個人的文學底藴以及史學背景有很大的關聯。作為大家或者資深的研究者,也許他們在我們看來枯燥的史學中發現了樂趣,然後幫忙我們去發現其中的樂趣。我們此刻所閲讀的都是他們在原始史料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正如他們把食材加工成食品。只是食材加工大多數人都會,只有少數人才能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流連忘返。我至今都很感謝我大一的專業老師,是她讓我知道陳寅恪,錢穆,顧頡剛,翦伯贊,黃仁宇……這些人的作品有驚人之處,當然驚人之處是我閲讀後得出的結論。經過廣泛閲讀之後,我發現讀什麼樣的和讀誰的書太重要了。一本好書讀完後就像和戀人分別,其間的酸甜只有自己慢慢去體會和領悟。

有的時候,我們不帶任何目的的去閲讀也許會收穫更多。僅僅只是喜愛,因此願意在喧鬧的環境中如飢似渴的閲讀。正如白巖鬆所説:閲讀也要講究隨緣和惜緣的,別功利,彆強加。隨着年齡的增長,它慢慢成為你的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此刻社會大多流行成功學,因此我也用成功學來抒發下感概吧!我認為生活的成功就是把大多數人認為的枯燥感過出趣味感,學者的成功是把多數人認為的枯燥寫出趣味感但不對事實進行扭曲。讀一本好書時,也許你會淚流滿面,也許你會哈哈大笑,拍手稱快。也許……

此刻最想做的事情是把《東晉門閥政治》重新看幾遍。雖然以前的年少無知讓我錯過它,但是再次相遇我會更加去好好品味其中的趣味和價值。正因錯過,因此更加珍惜。好書原來看一遍是遠遠不夠的。

白説讀後感4

這兩天在看白巖鬆的《白説》,頗有些感觸。這種強烈的感覺促使我突然想寫點什麼。《白説》這本書聽其名大概就可以猜到它的主要內容,也就是白巖鬆對於人生和生活的感悟。我平常向來不太愛好此類書籍,在我看來,人生百態,各有其不同,成功和人生軌跡是不能複製的。但是我很好奇從一個新聞人眼中看社會和世界是怎麼樣的。

此時此刻我的心跳速率比平常快,這説明這本書給了我收穫和共鳴。刷了太久的微博和朋友圈,很久沒有這種在書中偶遇知音的驚喜感和幸福感了。就像張愛玲筆下所寫:“原來你也在這裏”。就像在鋪滿青石板的雨巷中,突然轉身看見撐着油紙傘的丁香姑娘。這種幸福感缺失了太久。我開始認同讀一本好書就如談一場戀愛的觀點了,期間有與作者心靈之通,有意見相左的分歧,只是不能爭吵,不能轉身離開,一陣反思過後仍然愛不釋手。

白巖鬆在書中談到他的讀書之道時,我差點淚流滿面。他説你以為讀過了,其實是錯過了。我想想自己錯過的確實值得可惜。大學四年,我很多時間都是跑圖書館,借閲過很多書籍,歷史類,哲學類,心理類,文學類等等。但是至今讓我想重新想借閲和翻看的是田餘慶先生的《東晉門閥政治》,如果説我是因為愛好歷史所以愛此書,那就錯了。與此書的相遇説來有些不那麼浪漫,如果不是大學老師佈置作業,我想此生我註定和它錯過,但是我雖然曾與它相遇,卻沒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這也是我至今最大的遺憾。當時把看《東晉門閥政治》當成一項任務,我愛上它是在喧鬧的候車室等火車的時候,當我看到作者筆下的東晉門閥的那些趣事和人物性格時,那一刻我感覺自己穿越了,當時的我不知道四年後我還會如此着迷此書。看過太多歷史類的書籍,很少有這種覺得歷史是個很有趣的東西的感覺,大多數人對歷史總是過於敬畏,所以寫出來的作品總是覺得離現實很遙遠。歷史確實是個遙遠的概念,但是我想能把遙遠的概念寫出昨天的感覺,這才是還原歷史最好的方法吧!當然大家的作品是有很多的,每當我讀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我都覺得黃仁宇先生必定是個很有趣的人。其實我沒有接觸過作者,我之所以讀出我所認為的作者的性格,不過是因為他的作品確實有趣,確實讓我喜歡。當然這也和個人的文學底藴以及史學背景有很大的關聯。作為大家或者資深的研究者,也許他們在我們看來枯燥的史學中發現了樂趣,然後幫助我們去發現其中的樂趣。我們現在所閲讀的都是他們在原始史料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正如他們把食材加工成食品。只是食材加工大多數人都會,只有少數人才能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流連忘返。我至今都很感謝我大一的'專業老師,是她讓我知道陳寅恪,錢穆,顧頡剛,翦伯贊,黃仁宇……這些人的作品有驚人之處,當然驚人之處是我閲讀後得出的結論。經過廣泛閲讀之後,我發現讀什麼樣的和讀誰的書太重要了。一本好書讀完後就像和戀人分別,其間的酸甜只有自己慢慢去體會和領悟。

有的時候,我們不帶任何目的的去閲讀也許會收穫更多。僅僅只是喜歡,所以願意在喧鬧的環境中如飢似渴的閲讀。正如白巖鬆所説:閲讀也要講究隨緣和惜緣的,別功利,彆強加。隨着年齡的增長,它慢慢成為你的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現在社會大多流行成功學,所以我也用成功學來抒發下感概吧!我認為生活的成功就是把大多數人認為的枯燥感過出趣味感,學者的成功是把多數人認為的枯燥寫出趣味感但不對事實進行扭曲。讀一本好書時,也許你會淚流滿面,也許你會哈哈大笑,拍手稱快。也許……

現在最想做的事情是把《東晉門閥政治》重新看幾遍。雖然曾經的年少無知讓我錯過它,但是再次相遇我會更加去好好品味其中的趣味和價值。因為錯過,所以更加珍惜。好書原來看一遍是遠遠不夠的。

白説讀後感5

提起白巖鬆,想必大家不會陌生,央視新聞頻道著名主持人,資深媒體人。前些日子憑藉里約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解説,又火了一把,當了回網絡紅人,被網友戲稱為一本正經地説段子。一本正經,那是央視特色,尤其是説新聞的,不正襟危坐好像都對不起這份職業;但説段子,那可就不大容易了,得挖空心思、突顯主題,又得接地氣、有笑料,説白了就是讓人心甘情願地被撩,這可就是個技術活了。當今最火的段子手薛之謙曾自曝寫一個段子要花上六七個小時,這還是自己悶頭在家搞創作只為搏你一樂。要是真正想做好一檔直播節目呢?那背後所花費的時間、耗費的精力可能要成數倍累計了。讀這本《白説》時便已體會一二。

《白説》與其説是白巖鬆的一本自述,不如説他是在以新聞人的角度與你聊天、話家常,態度誠懇,言語平實,容易接受又發人深思。用簡單的語言訴説並不簡單的事是一種本領,而能撼動人心則更需要智慧。顯然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日積月累的付出與努力。就拿白巖松本人來説,一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白巖鬆愛讀書,這從他的經歷中看得出,從小泡在圖書館,以書為友共度了幾十年,在全家去搞“歷史”的情況下,他毅然選擇了從事“新聞”行業,多年後才猛然發現,其實搞“新聞”的人才最狠,其他人都在“挖”歷史,而自己卻是在“做”歷史。二要有獨特的思維見解。白巖鬆曾説“一個人的價值和社會地位,跟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不可替代性來自哪裏?同一條新聞,怎麼報道能抓人眼球,入木三分?同一件事情,怎麼做能彰顯特色,體現價值?這就要從獨立的人格和獨特的思維方式上做文章。三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古語説,實踐出真知,此話不假。理論再好,不去實踐,也只是空中樓閣、秀花枕頭。唯有在困難中磨礪,在挫折中奮起,在失敗中頓悟才能淌出一條通往成功的.血路。四要有一流的口才表達。正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有了前面知識、思想、閲歷的積澱,現在需要的就是一點“口才”的東風,借新聞人之口表述事實,還原真相,至於對錯,交於觀眾評説。人們常用少説多做來警醒自己,但少説不等於不説,合理的訴求、善意的提醒、正確的引導都需要平等地溝通、有效地表達、深入地交流。而媒體人要做的就是通過自己的報道讓這個世界變得好一點、更好一點。

此外,還是想説下關於閲讀的事。《白説》裏白巖鬆提到了成長道路上影響他最大的三本書。一是少年時期讀的《朦朧詩選》。通過那些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文字表達,與詩歌碰撞共鳴,開啟了心靈之門。二是青年時期讀的《曾國藩》。通過與別人的對話,讀別人的故事,也跟自己對話,豐富自己的人生。三是壯年時期讀的《道德經》。讓人到中年的他豁然開朗,內心更加平靜。對於我自己,近年來也有兩本書幫助頗大。一本是幾年前在豆瓣上偶然遇見的meiya的《慢慢來,一切都還來得及》。讓那時正處於迷茫混沌中的我理清了方向,重拾了信心。也讓我明白,只要你願意啟程,不論30、40,都不算晚,都可以通過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讓人生多些精彩記憶。另一本是今年年初微博網友推薦的梭羅的《瓦爾登湖》。每當焦躁不安、情緒難抑之時,都會想起許多年前寧靜美麗的瓦爾登湖畔,那個盡情享受天地靈氣,與大自然擁抱共舞的身影,當你把自己置身其中,心靈也就不自覺得到淨化,內心自然而然迴歸平靜。

最後,就引用《白説》裏這段話來做個結尾吧。想來,閲讀的作用大抵也應如此:它幫你打開世界,帶你走出自己狹窄的空間;它與你的情緒產生共鳴,陪伴你度過一段時光,讓你品味出無用為大用的樂趣;它帶你面對內心,面對人性,面對生命;它還可以提供智慧、撫慰和解決之道,在你行走艱難時,為無門之處開門,讓無光之處有光。

願我們都能用書籍之光照亮人生之路,讓我們在未來閃亮登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