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教學計劃模板集合七篇

來源:文書谷 9.3K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工作了!計劃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計劃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教學計劃模板集合七篇

教學計劃 篇1

本學期所帶興趣班有29名同學,參加本班訓練的學生都是一、二、三、四、五年級學生,而且二、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偏小,音樂素養整體低,需從最基本的吹奏氣息、指法、音階、音準及基礎音樂知識抓起,又對樂器近乎空白,加上這種樂器對氣息有嚴格的要求,學生也易產生厭倦情緒,操練起來困難較大。

總目標:

1、瞭解葫蘆絲的起源、構造、音樂表現力等相關知識。

2、學習葫蘆絲的演奏姿勢、演奏狀態、正確的手型控制及氣息運用。

3、學習初步簡單的演奏技巧單吐、打音、顫音、倚音、虛指顫音和活指練習以及初級的樂理知識等。

4、吹奏人們所熟悉和喜聞樂見的民歌、小調等樂曲。

學習目標

1、嚴格標準的`掌握葫蘆絲演奏的正確手型和良好的氣息運用。

2、規範常用基本技巧(雙吐、三吐、顫音、波音、疊音、打音、虛指顫音、滑音、震音)及練習曲等演奏技法。

3、認識和學習各種音符、音程、休止符、節奏與節奏型、節拍、小節線、雙縱線、拍子、演奏記號、調號、音區與音域音樂的速度與力度(常用術語) 省略記號、裝飾音等基本樂理知識。

4、能模唱簡單的曲譜、演奏簡單的旋律。

5、學習預選曲目:《粉刷匠》《小夜曲》《草原圓舞曲》《牧童謠》《搖呀搖》《瑪麗有隻小羊羔》《吹起蘆笙跳起舞頌》等樂曲。

6、通過對葫蘆絲、豎笛的學習來提高學員的整體藝術修養和心態、性格的調整。

教學計劃

第一週

1、 葫蘆絲簡介

2、 圖示

3、 按孔方法

4、 演奏姿勢

5、 氣息的運用

第二週

1、5音的練習。

2、樂理知識:音的長短、拍號、休止符

第三週

1、6音的練習

2、樂理知識:附點音符、小節線,演奏指南:氣息的運用

第四周

1、7音的練習

2、節拍與節拍的規律

3、咕音的避免

第五、六週

1音的練習

2、樂理知識:力度記號

3、練習曲六個

第七、八週

1、2音的練習

2、練習曲四個

3、樂理知識:音的高低,演奏必讀:按孔部位及手形

第九、十週

1、3音的練習

2、練習曲六個

第十一、十二週:葫蘆絲所學知識複習

第十三、十四周:葫蘆絲吹考試

措施方法:

1、明確活動目的,以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為主,卓有成效地開展這一音樂活動。

2、解決曲目及吹奏基本功重難點,儘量利用分散減少難度的直觀教學。

3、給學生提供舞台,提供各種形式,多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長處,讓他們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定期進行彙報及相應的實踐活動。

4、自身專業業務素質應不斷提高,做到勤學苦練。

教學計劃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瀏覽的閲讀方法。

2.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認識到説話要簡明扼要、不説廢話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

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

認識不説廢話的重要意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在看今年春節聯歡晚會的時候,注意到大兵和趙衞國合説的相聲〈誰讓你是優秀〉了嗎?,那這個相聲給了你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的確,相聲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深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就一塊來感受我國著名相聲演員馬季郭啟儒合説的相聲〈打電話〉的魅力。

二、明確學習目標

閲讀課前提示:想想這篇課文,我們應該弄懂哪些問題?

(1)瀏覽全文,想想説的是件什麼事?

(2)故事裏的那個人説話的特點是什麼?

(3)這個相聲對你的啟發是什麼?

(4)説説這個相聲或聽聽其他相聲,感受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

三、根據目標學習全文

1.自己瀏覽全文,想想説的是件什麼事? 交流:(這個相聲主要諷刺了一個在公用電話亭打電話,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輕人。一句話就能説清楚的小事,結果被這個人東拉西扯,説了兩個多小時,既誤了自己的事,又耽誤了別人的時間。)

2.再讀課文,想想故事裏打電話的年輕人説話的特點是什麼?從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説話囉裏羅嗦、廢話連篇。

3.這個相聲對你的啟發是什麼? 交流,小結:打電話要抓住要點,簡潔明瞭,這樣不僅節約時間,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是文明行為的表現!

4.現在請同學們分角色讀讀這個相聲,來感受感受相聲語言的藝術風格。

(1)同桌分角色讀

(2)找夥伴分角色讀

(3)師生分角色讀讀

5.找學生上台試着説一説這個相聲

6.聽兩個精彩的相聲段子

7.看一個你們自己蒐集的相聲。

四、交流相聲語言特點

學了這個相聲,聽了相聲,看了相聲,你現在覺得相聲的語言怎樣?(通俗、貼近生活、幽默、有很濃的諷刺意味)

五、演一演

請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相聲演一演,評一評誰具有相聲演員的風采。

六、總結

我希望同學們記住這個相聲段子,時時提醒自己文明地與人交流,交流時注意自己的語言要抓住要點,簡潔明瞭。

七、作業

1.課餘與父母共同看相聲、演相聲。

2.創作一個短小的相聲段子。

教學計劃 篇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知道文中毛毛、亮亮、鼕鼕三位小朋友在爸爸回來後的不同表現。

2、明辨是非,懂得要熱愛自己的父母、學會體諒父母。

3、理解課文中有關字詞。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鞏固字詞,導入新課。

二、做記號——在遊戲中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看看插圖。並在圖中毛毛、亮亮、鼕鼕這三位小朋友的邊上做上簡單的記號,以表明自己對他們的看法。

2、集體交流:你做了怎樣的記號?説説原因。

三、賽賽演演——在朗讀中感悟。

1、賽讀描寫毛毛、亮亮表現的段落。

(1)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朗讀,準備參賽。

(2)開展“毛毛隊”和“亮亮隊”的朗讀比賽。(隨機指導:毛毛、亮亮—調皮;爸爸—很累。)

2、演讀描寫鼕鼕表現的段落。

(1)選演員:誰能學鼕鼕把話説得很甜很甜?優勝者來當鼕鼕;誰能讀出爸爸激動的心情?主動性是好的來當爸爸。

(2)演員上台表演,集體評議,提出完善的建議。

(3)有感情朗讀這一段。

四、體驗角色——在説寫中明理。

1、有感情朗讀全文。

2、對毛毛和亮亮説一句心裏話:毛毛、亮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象寫話。(可任選一題)

(1)第二天,爸爸回來了,毛毛、亮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爸爸回來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計劃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在教學中,懂得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是由憲法規定的;瞭解以憲法為核心的權利保障體制及其主要內容包括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能列舉我國憲法的有關條款,説明憲法是人民權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過程與方法:

在閲讀憲法有關章節後,能將公民的基本權利進行簡單的歸納;能對照社會生活的實際,大體説明憲法對我國公民各項自由和權利的有關規定;在教師的引領、幫助下,學生回顧先前知識,從而能説明我國法律是如何確保公民各方面權利和自由的實現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框題的.學習,能更清醒地意識到依憲治國的重要性,自覺學習憲法、遵守憲法,進而能積極主動地宣傳憲法和法律;在學習與生活的實踐中,將遵憲意識落實在行動上,按憲法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同時要勇於同違憲行為做鬥爭(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維護憲法的尊嚴。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是中國各族人民奮鬥的結果,是受國家根本大法保護的。這是本框的一個難點,要儘可能地通過我國公民自由和權利的不斷完善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

教法建議

1、本框的內容,看似簡單、枯燥,實際上同每個人的生活聯繫非常緊密。為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引發學生興趣,可以從簡單的、貼近生活的問題引入。比如“你知道自己有些什麼權利嗎?”、“你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嗎?你是怎麼知道的?”等等。

2、由於學生的法律知識有限,特別是對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瞭解的更少。在教學中,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相關學科的一些學生已知的知識入手,引發對新知識的思考與探究。比如,讓學生回憶在歷史課上學到的一些知識——“五·四運動”。

3、在講授“權利保障體制”時,最好用一些實際案例或十六大特別報道的節目,特別是一些相關的錄像資料,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憲法是人民權利的保障書。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A、首先出示一句名言:

梁啟超説:“國家,譬猶樹也;權利思想,譬猶根也……為政治家者,以勿摧壓權利思想為第一義;為教育家者,以養成權利思想為第一義;為私人者,無論士焉、農焉、工焉,商焉、男焉、女焉,各自堅持權利思想為第一義。”

B、出示一個案例:

1990年,山東省某市學生小齊和小陳同時參加中專考試。之後,齊被錄取為某校財會專業委培生,但錄取通知書卻被陳領走,上學、參加工作。不知情的齊以為自己落榜,直到1999年……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陳以侵害齊姓名權的方式侵害了憲法第46條所保護的公民受教育權,判決陳停止侵害,賠禮道歉,並賠償齊各種損失9.8萬元。

提示:請同學們思考上述案例和梁啟超所説的話,説明了什麼?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歸納:

憲法是人民權利的保障書(板書)

2、憲法確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板書)

學生活動:閲讀手中的材料——憲法有關公民基本權利的章節,同時也結合課本第118頁的內容來思考下面的兩個問題:

(1)什麼是公民的合法權利?什麼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2)我國憲法規定了哪些公民的基本權利?

(學生回答後,教師引導。)

一個公民在社會生活中的權利只有得到法律確認,才是合法權利,才能得到國家保護。憲法是根本大法,由憲法確認的公民權利是基本權利。憲法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國家和政府有保證其實現的責任。

在憲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24項條款中,涉及公民權利的條款有18條,規定了公民20多項自由和權利,涉及政治、經濟、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宗教信仰、批評建議、控告檢舉、勞動、休息、養老、撫卹、保護婦女兒童、婚姻家庭等方面,內容十分廣泛。

中國人民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奮鬥,就是為了建立一個人民享有充分權利的社會。我們在憲法中看到的公民的基本權利,是中國各族人民奮鬥的結果,是受國家根本大法保護的。

教學計劃 篇5

教學目標

1. 在一定數額的錢款內,嘗試制訂合理的使用計劃,並能清楚地陳述理由,萌生合理用錢的意識。

2. 繼續學習小組合作,共同商討制訂計劃。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制訂合理用錢的計劃

難點——小組合作

活動準備

1.為每組幼兒準備記錄用的紙、筆、橡皮

2.生活小區內示意圖,設有超市(附各種食品、飲料、水果、冷飲等標價圖)、長廊、兒童樂園(附遊樂設施標價圖,但有的是免費的)、小型圖書館(免費)。

 教學過程與指導

(一) 從討論 老師的錢包導入課題

1.(出示錢包)

提問:這是什麼?裏面有什麼?錢有什麼用?是不是想買什麼就可以隨意買什麼?

2.討論:怎樣才算合理用錢呢?(重點則須幼兒討論必須用的,可以不用的就儘量不用,以及可用可不用的就該考慮錢夠不夠的用)

(二)創設問題情景

1、星期日早上,明明媽接到公司的電話要上午去加班,於是她給明明10塊錢,讓他自己安排上午的`活動以及午餐,我們能不能幫明明設計一份合理使用這10元錢的計劃,供他參考呢。

2.解讀小區示意圖及計劃書

(重點關注幼兒是否看懂示意圖及計劃書內的項目)

(三)小組合作制訂計劃(建議幼兒自主結伴,4-5人為一組)

(重點關注幼兒的分工以及能否共同商討計劃;當意見不一致時是如何解決的方法。)

(四)各組展示自己的計劃。允許他組提出質疑,各自都能清楚陳述自己的理由

(重點關注:1.他組應根據展示小組的用錢的總數以及研究其計劃是否合理

2.當他組提出質疑時,該展示小組應陳述自己的理由,並由大家對他們的合理性予以肯定或否定。)

(五)歸納提示

對用錢的合理性給以讚賞,並對小組合作的經驗給以肯定。

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護理學基礎是一門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理論指導下的綜合性應用學科,護理學基礎作為護理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其內容主要是介紹現代護理理論和護理專業及專科護理的基本理論與技能,為學習臨牀各科護理專業課奠定基礎。

 二、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護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確立以護理對象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觀,運用護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導護理實踐,能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技能操作,具良好的人際溝通和交往能力,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愛心和團結協助精神,在整體護理觀的指導下,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護理實踐技能及護理基本知識,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為護理對象服務。

 三、 情況分析

新一屆學生初步接觸護理專業,教學會有很大難度,不過可以通過視頻教學結合使學生掌握基本護理技能操作。

 四、 具體措施

1、問題導向式教學

突出“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概念,列舉典型護理病例,設置問題,鼓勵學生之間的對話和討論,主動質疑教學內容,並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推理,然後採取小組討論,中心發言,補充發言,抓好基礎,從細節入手。

2、全程示教和分解示教相結合

全程示教是在講解一個操作之前完整的示教整個操作過程,使學生明確操作的整體與部分的聯繫,形成完整的操作概念,分解示教是在分析操作的難點和關鍵步驟時使用。

3、邊示範邊講解

這種方法在步驟多、動作複雜的操作過程中應用較多,學生邊看邊聽,多種感觀協同配合,有助於增強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

4、環境、角色模擬教學

為了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模仿臨牀工作的部分或全部進行教學,如模擬醫院,在病人入院和出院的護理、各種注射法、為卧牀病人更換牀單等操作,學生之間相互扮演病人和護士,一切按真實的操作完成,提高了學生動手、動口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計劃 篇7

【定位】

理清思路,篩選關鍵語句和主要觀點。語文實踐、探究重在把握達爾文對物種起源的主要觀點,學習達爾文的科學態度和奮鬥精神,欣賞他的人格魅力。

【切入】

1. 你瞭解達爾文嗎? 你知道進化論嗎?《物種起源》是一部什麼樣的書?讓學生課前查找資料,瞭解達爾文和他的生物進化論的主要觀點,歸納、整理,課上交流。

2.《導言》一文從哪些方面介紹説明了《物種起源》一書?

學生自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各段要點,明確文章的主要內容,在卡片上畫出文章結構圖。圍繞這個問題做好課堂討論的準備。

【探究】

1. 初讀課文,瞭解本文主要寫了幾方面內容?

默讀全文,畫出每一自然段中的中心句。對這個問題可能有不同理解,無論怎樣理解不外乎四方面內容:寫作經過;提前發表的原因;本書的性質;簡介《物種起源》的基本觀點和研究方法。歸納起來它包含了兩個方面,即關於《物種起源》出版的説明和《物種起源》一書的主要內容及觀點。

2. 作者認為“物種”是怎樣產生的? 作者研究“物種起源”得出的基本觀點有哪些?

A. 學生有可能篩選出四個觀點: ①“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②“大量的、遺傳的變異是可能的; 同樣的, 或者更其重要的,是我們將看到人類選種力量的偉大,能使微小的變異逐漸累積起來。”③“我深信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所謂同屬的種,都是其他大概已經滅絕的種所傳下來的直系後代,而現在認為同種的各項變種,都是這同種的後代。”④“我又確信自然選擇作用,它雖然不是物種變異的唯一條件,也該是最重要的條件。”

B. 再經過討論、比較、排除,篩選出:這兩項才是作者關於物種起源的兩個主要觀點。

C. 歸納:物種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的,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自然選擇是物種產生的最重要的條件。

3. 就“《物種起源》出版的説明”進一步探究。

①《物種起源》一書的寫作經過了多少時間? 作者寫成這部書經歷了幾個階段?

閲讀第一段,讓學生算一算達爾文研究和寫作所用的時間,從課文和註解篩選信息。(1831 —1836年) 科學考察;“回國以後”五年(1837~1842 年) 專心思考,寫札記;從1844 年一直到現在(1859 年) ,共十四年“探討始終沒有間斷”。由此可見關於物種起源的理論不是“輕率地下結論”,而是經過二十多年的考察、實驗、研究,審慎地提出來的。

②《物種起源》要早日發表的“原因”是什麼?

第二段説明要早日發表的兩個原因。從主觀方面來説,作為進化論的緒論部分的研究工作“將近結束”,但進化論的全部研究計劃的完成需要更多歲月,而作者體弱多病。從客觀方面來説,華萊斯寫了關於生物進化的論文,迫使達爾文早日發表自己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

③達爾文是怎樣看待《物種起源》這本書的?

第三段,説明《物種起源》是內容摘要,內容不完備,錯誤之處是不可避免的。

④討論:為什麼在表述觀點之前要寫這些內容?

目的是告訴讀者自己的研究是審慎的,而出版是倉促的,書中的觀點是正確的,而書中的.材料還不是十分充足,希望讀者對他的觀點不要持懷疑的態度。

4. 就本文關於《物種起源》一書的主要內容及觀點進一步探究。

①辨析篩選:在第4 段中,作者以啄木鳥、槲寄生為例是想證明以下哪一種看法?

先讓學生篩選出作者的舉例,抓住三個例子辨析、排除,推理出舉例所證明的觀點。

②第5 、6 兩段講到了研究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價值和結論,請分別加以概括。

結合第五段的“因此”和第六段的“根據上述理由”指代的內容篩選、歸納要點。

③第七段講“關於物種或變種的起源問題還有許多地方不能解釋”這些問題是什麼?

篩選歸納要點: ①對於生活在我們四周的許多生物的相互關係還有很多不瞭解; ②對於生活在過去的地質時代的無數生物的相互關係,我們所知道的就更少了。

5. 篩選信息方法指導:

①通過學習本文,你知道什麼樣的句子才是文章的關鍵句呢?關鍵句的特點:突出地體現文章的旨趣,標示文章的思路,顯示文章的結構。類型:A. 從內容看,中心句是關鍵句。B. 從結構看,總結句、總提句及重要的過渡句是關鍵句。總結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內容,總提句、過渡句顯示出文章的説明內容的推進。C. 從出現的頻率看,反覆出現的文句是關鍵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達的觀點需要強調,另一方面也用於顯示脈絡層次。

②如何篩選關鍵句?

從內容入手,找出中心句;從思路、結構入手,確認總提句、過渡句和總結句。

【拓展】

欣賞達爾文的人格魅力,學習達爾文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結合達爾文的有關生平材料和關於《物種起源》的深遠影響的文章,激發學生再閲讀、再思考:這篇“導言”主要説明了《物種起源》的寫作經過和作者對物種起源問題的一些基本看法,透過説明的文字,我們可以看到達爾文怎樣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在文章中找出能夠體現這種精神的文字。

要點: 整理成書的經過———嚴謹審慎的態度和長期刻苦鑽研的精神。提前發表的原因———實事求是的態度。指出本書的缺陷———嚴肅、審慎的態度及謙遜的精神。物種起源的結論———嚴肅認真的態度。介紹研究的方法———親身實踐的科學態度。家養變異的作用———尊重事實的態度。強調觀點的正確———毫不動搖的信念和勇於堅持真理的精神。

【實踐要點】

1. 關於篩選信息

要相信“過程比結論更重要”。理解文章思路,是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思考、辨析的過程。要鼓勵學生充分發表不同意見,不急於要求統一,然後進行比較、篩選,因為這樣的思維交鋒,促進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有助於對文章內容和結構的理解。對有些內容不一定是一種理解,只要理解了作者寫作的大體思路,有助於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能篩選出有關信息就可以了。探究的問題要有層次性,“整體把握”提問題的思路要大,“進一步探究”的問題要小,逐層深入。儘量讓學生默讀。對於一些長句和難句還是有必要從分析句子結構入手。可聯繫所學過的課文和練習題,最後要讓學生總結出篩選信息的經驗。

2. 欣賞達爾文的人格魅力,學習達爾文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如果只把這篇課文當作一篇説明文來學習,只教給學生篩選信息的方法,那就浪費了教材。達爾文是一位科學家,其進化論的意義遠遠超越自然科學的範疇。我們只有透過教材這個“例子”,讓學生抓住每一部分的主要觀點和一些敍述語句的語氣、修飾詞語,反覆揣摩,欣賞達爾文的人格魅力,説説達爾文的科學態度和精神,使學生的人格受到感染,精神得到提升,這比語言學習的作用更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