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説課稿範文15篇

來源:文書谷 2.52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説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説課稿範文15篇

關於説課稿範文1

一、教材分析:

《橋》是五年級下學期第四組的講讀課文。本組課文的主題是“感人的故事”。教學本組教材,要引導學生潛心讀書,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體會作者的情感脈絡和表達方法。《橋》的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

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方法上也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1)構思新穎別緻,設置懸念,前後照應;

(2)多用簡短的語句來渲染緊張的氣氛;

(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

依據教材特點,制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3、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以及題目的深刻含義。

二、説教學目標

作者編排的意圖是培養學生樂於助人的品質和寬大的胸襟。但是文章所描述的真人真事離生活太遙遠了,雖然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瞭解到許多優秀人物的英雄事蹟,但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見過這樣的人,他們缺少這樣的生活經驗。因此本課的教學我確立如下的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積累課文中的特色語言。

2、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用心觸摸文句,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機情境,體會老漢的光輝形象。

4、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瞭解課文佈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的表達特點。

5、藉助文本喚醒真情,關注生活,感悟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三、説教學重難點:

新課標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讀、寫、説的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所以我把本課的重難點定為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

四、説課時安排:

這篇課文我安排兩個課時,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立為:1、認識6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研讀,品位語言,重點學習第一、二部分:橋窄,水猛,人慌。感受洪水之大及當時場面。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我確立為:1、品味語言文字,學習第三、四部分,重點感知老漢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和父親的雙重形象,以及在危難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的人格魅力;

2、初步感受課文佈局謀篇的特點;

3、積澱情感,感情朗讀課文,提升語感。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本堂課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邊讀邊想像,生生評讀師生評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並將之內化、沉澱,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啟學生想象的閘門。在研讀中,通過換位思考,體驗人物的內心,使人物的形象更豐滿,更高大,真正做到基於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課的教學中,還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等。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六、説設計理念:

激發閲讀願望,走進文章的情節

結合文本內涵,走進老漢的內心

研究文本外延,走進學生的思考

七、説教學流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第一課時:談橋引出課題(有形的橋和無形的橋--------北京奧運會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橋,書籍是知識的橋,為教學難點做好鋪墊);初讀課文,理請脈絡;(課文的主要內容,分段,

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書寫字詞。

第一環節為

一、誦讀詞語,再現場景:

1、聽寫描述洪水的詞語並感情朗讀。

2、透過這些詞語,你感受到什麼?

3、引讀水猛的句子。

4、交流災難來臨時,一百多位村民的表現,用一個詞來概括。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本環節即複習了課文的生字新詞,紮實了基礎,又為導入課文做了鋪墊,也為學生在後面的有感情的朗讀英雄言行做了熱身。

二.聚焦老漢,品悟黨支部書記形象:

我是這樣過度的:同學們,此時此刻,洪水勢不可擋,村民驚慌失措,亂作一團,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是誰挺身而出,搭建了一座讓村民們跨越死亡的生命橋?

1、請同學們讀課文相關部分,想想老漢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2、交流彙報,重點研讀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裏,站着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説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①自個兒讀讀這些文字,老漢在洪水中留給你怎樣的形象?板書:一座山

②再讀,哪些字詞讓你感覺到此刻的老漢就像一座山?

(研讀“站”和“盯”),回讀:他像一座山

③老漢默不作聲,但是,心中也這麼平靜嗎?此刻,他在擔心什麼呢?

3、復沓引讀句子(隨機指導朗讀):“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重點指導好三個感歎號(雖然聲音沙啞,但很堅定、有力、威嚴)

三、設置矛盾,體會父親形象

1、繼續關注老漢,讀15—23自然段,還有讓你刻骨銘心的場面嗎?劃下來準備讀給大家聽。

2、交流,讀。(呈現老漢和小夥子相關的幾個自然段。)把他們前後各自的動作對照看看,有沒有矛盾的地方?

①交流後,顯紅“揪”和“推”:指導朗讀揪的句子。老漢這一揪,很可能把兒子從生命線上揪到死亡線上,老漢猶豫了嗎?為什麼揪他?

②學生自由説矛盾的地方,顯紅“瞪”和“推”。教師出示以下句子並引讀,學生想象並交流省略號的部分,説話:

兒子瞪了父親一眼——父親啊

兒子推了父親一把——父親啊

父親推了兒子一把——兒子啊

3、重現父子倆在木橋前的一幕(15——23段),換進“父親和兒子”,再讀句子。 這兩部分環節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內容去讀、品、議,通過老漢對鄉親、對自己、對兒子的'言行的感悟,雜學生心目中樹立了一名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突破了教學的重點,也為理解課題這一教學的難點作了準備。

四、昇華情感,理解橋

1、再次出示: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裏,站着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同學們,你們現在明白了全村人為什麼都擁戴這為老人了嗎?引導學生總結,老漢在生死攸關的險境面前為人們搭建了一座生命橋,他所表現出的英雄言行感天動地:進一步想象以前人們為什麼擁戴他?

2.同學們, 讓我們飽涵神情的齊讀課題。

抓住“擁戴”一詞,不僅體會洪水面前老漢的行為值得人們擁戴,更進一步想象以前他的所作所為,體會他是:橋的含義,情感上水到渠成。再通過老師的渲染、話外音及齊讀,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課題。

五、學習寫法,拓展昇華主題

1、這篇課文感人至深,除了內容的原因之外,還因為作者在表達方法上的獨具匠心。請同學們再來讀讀課文,看看作者在表達上都有那些特點。探究作者為什麼要到結尾才點明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微型小説,結局出人意料。

探究句子的特點擬人、比喻。

2、同學們,文中的老漢雖然沒有名字,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讚美老漢,並儘量使用上“橋”字,如,“老支書,你是村民們跨越死亡的生命橋!”“老支書,你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永遠不會坍塌的橋”。

3、推薦閲讀雨果 諾曼底號遇難記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 16橋

一座山 父愛如山

黨支部書記 一座橋 生命橋

七、説新課改理念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突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邊苦學為樂學,在課堂上儘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不斷嚐到成就感。讓學生潛心涵泳、誦讀體味。特別是第一課時,要讓學生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以誦讀體味為主要教學形式,注重誦讀中涵泳、意會、體悟。並在讀中瞭解課文大意、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讓學生能與文本、作者充分的進行對話,為下一節課學習做好準備。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上課時要求學生分三個層次的讀課文:一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二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三讀課文,品析文章主要人物。一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對一些難理解、難寫的字詞,重點指導讀寫,掃除學習課文中的障礙,發揮語文學習的工具性作用,使學生能很快進入文本。二讀課文,讓學生能更流利的讀文,更好與文本對話,歸納出文章的大意,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在這個整體認識的基礎上,提煉出主要人物——老漢。第三次讀文,有感情的讀課文重點部分,就是有讓學生抓住主要人物老漢的言行,感悟老漢的偉大。

關於説課稿範文2

一、説教材: 《給予是快樂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專題欄的一篇閲讀課文。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保羅在聖誕節之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暫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人生哲理。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二、説教學目標: 1. 能入情入境地朗讀文中的對話部分。複述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能從人物的言語和行為中體會他們的心理,並憑藉具體語言材料,在反覆的朗讀中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感受。(教學重難點) 3.領悟“給予是快樂的”的內涵,懂得要從小樹立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人生態度,培養高尚情操。(教學重難點)

三、説設計理念: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敍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教學設計以愛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體會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教學中重朗讀、重感悟、重情感、重創新。在聽、説、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説教學思路與意圖: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在生活中什麼樣的事情能夠讓你感到快樂呢?3.揭題,指名讀課題:《給予是快樂的》(正音:給予jǐyǔ 理解詞義)。齊讀課題。解釋題意:“給予”這裏是指能夠幫助別人,為別人付出勞動,作出奉獻。“給予是快樂的”就是助人為樂的意思。【設計意圖】本設計着眼與對文本含藴的充分挖掘,以“在生活中什麼事讓你感到快樂?”這個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為學習起點和重組學習內容的主線,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思維。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同學們老師讀完課文深受感動,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現在我們趕緊來看看這個故事吧!小黑板出示要求:1.認真讀讀課文,讀準字音。 2.找一找:文中出現了那些人物。 3.在故事的發展過程當中,有很多情節都十分出人意料,讓人感動聰明的你都發現了嗎? 找一處,讀一處。並説一説為什麼讓你感動? 4.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設計意圖】

本環節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過好“認讀關”是“學習主題構建”的'良好前奏,先讓學生掃清生字詞障礙,讀通、讀順全文;然後再經歷“學生與文本初步的對話”,通過對全文人物的鏈接,達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的目的。以“文中出現了哪些人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情?”為切入點,根據交流情況進行板書,提綱挈領,突現教學目標,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導行作用,以此引出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中有那些出人意料的情節來進行討論。

(三)文中的保羅體會到給予是快樂的?從哪裏可以感受到?指導朗讀第12-13自然段。

【設計意圖】

按照課程標準,學生應在教師引導下進入情景體驗,在讀中揣摩、感悟、體會語言所承載的知識、情感、文化、思維,從而表現出對語言本體的學習,而不應拘泥於教材對材料展現的邏輯順序,以及結果分析展開教學過程。因此,以這一材料為載體,以“讀-品、讀-思、讀-悟”為基本學習活動程序,讓學生通過不同角度感悟和表達快樂的意藴,使學習程序螺旋式重現、上升,使他們比較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並促使其語文素養(朗讀水平、讀書能力)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四)合理想象,感悟主題

1.聖誕節的夜晚流光異彩、熠熠生輝,美麗的聖誕樹上掛滿了一份份美好的祝願,聖誕音樂在每個人耳邊盡情流淌,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街道。請大家想象他們三個人一起度過了一個怎樣難忘的夜晚。

2.是啊,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夜晚,因為他們心中都裝着他人,把愛獻給人,這就是給予令人快樂 3.再次讀題感受給予是快樂的本環節在學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礎上,通過想象、交流,將結構化後的以符號為主要載體的書本重新“激活”,與學生經驗世界溝通。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興趣、信心,提升他們主動探求的慾望及能力。再次點擊“中心”,收到畫龍點睛的功效。

(五)拓展昇華,深化主題 1.那麼你有過因幫助別人或被他人幫助而自己感到快樂的經歷嗎?説一説。 (出示)我也曾因為_________而感到快樂。總結:同學們都幫助過他人或被他人幫助過這個世界是多麼美好。 2.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請寫下來。按照《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精神,根據學生與教師的自身特點,以及由此而設定的教學目標,為了更好的突現本節課的“學習主題”,教者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大膽整合處理,短文和詩歌的補充,使學習內容得到合理的昇華,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新的學習信息與已有經驗的耦合,並實現了思維的內化、情意的激發。努力使“教師執行”的課程轉變為“學生經驗”的課程,真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課程標準得以有效落實六——(6)作業超市 1.把給予是快樂作為座右銘摘錄下來。 2.課外收集“給予是快樂的”相關名人名言。 3.今後的生活中,向文中的保羅、小男孩學習。力求體現不同要求,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體現 先生的“大語文教育是引領人在更為廣闊的時空中學語文、用語文,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主動發展。

關於説課稿範文3

一、説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第一課時。

二、説學習目標:

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出植樹問題模型的過程,掌握種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悟構建數學模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説學習重點:

讓學生髮現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並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四、説學習方法: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五、學習過程:

一、初步感知間隔的含義

1導入:我們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做操,上體育課都少不了要排隊,你會不會派隊呢?

現在老師請三位同學到前面按照老師的要排隊,誰願意來?

出示要求:1面向老師排成一路縱隊

2每兩位同學之間相隔一米

告訴學生:第一個同學到最後一個同學的距離叫隊伍的長,兩個同學之間的距離叫間隔.

提問:這路縱隊長几米?你是怎麼知道的?如果我們把剛才的三位同學看成三棵樹苗的話,那麼三棵樹苗之間有幾個間隔?你能用線段圖表示出來嗎?師生共同總結得出結論:排隊人數比間隔多一,間隔比人數少一

2過度語:其實,這樣的數學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3再次感悟: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左手,互相説説手指與間隔之間的關係。比如: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空格?也就是説,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4個間隔是在幾個手指之間?

如果我們把五個手指當成五棵小樹苗的話,五棵樹苗之間應有幾個間隔呢?四個間隔在

幾棵樹苗之間呢?你能用一個圖表示出來嗎?

提問找生回答:如果畫了8棵樹,他們之間有幾個間隔?9棵樹之間有幾個間隔?那你們再想象一下,如果從頭到尾有10棵樹,他們之間又會有幾個間隔呢?那20棵樹呢?

仔細觀察,你發現植樹棵樹和間隔數之間有什麼規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4根據學生的反饋板書:兩端要栽時,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樹-1。

小結:同學們不僅會觀察,而且還能發現其中藴含的規律,真不錯,那就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數學廣角運用這些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吧!

二、新授

出示例題: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指導學生讀題:

1.從題目你們知道了什麼?(説一説)

2.題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麼意思?

3.題目中有什麼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嗎?(兩端要栽)

4.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你能自己想辦法找到問題答案嗎?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藉助線段圖畫一畫。

副標題#e#

5.交流。

6.反饋。

(1)請你們兩人把你們的方法寫到黑板上展示給大家看看,好嗎?

(2)學生分別説想法。

7.剛才我們要求路的兩端都要栽時,得出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樹-1。知道了怎樣求路的長度。如果知道了棵數與間隔數,你呢感求出路的長度嗎?(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如果兩端都不栽的情況下,棵樹與間隔數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還以這道題為例來研究一下:

(1)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不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2)分小組交流,也可以藉助線段圖分析

(3)反饋

(4)展示結果:兩端不栽時,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樹+1

小結: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方法解決,如鋸木頭,上樓梯,插彩旗,擺花等等

四、聯繫實際、拓展應用

1一根木頭長10米,平均分成5段,每鋸一段要8分鐘,共要花多長時間?

2王村到李村一共有16根高壓電線杆,相鄰兩根的距離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約有多遠?

3每隔6米種一棵樹,共種了36棵,從第一棵到最後一棵有多遠?

4從一層到三層共48個台級,如從一層到六層共多少個台級?

5公路一旁每隔50米有一根電線杆(包括兩端)共10根,求路長?

六、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穫?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與間隔有關的數學問題,在數學上我們統稱為植樹問題,(板書)植樹問題不只在植樹當中才有,植樹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像鋸木頭,上樓梯,插彩旗,擺花等現象中都含有植樹問題。今天我們學習的植樹問題僅僅是兩端都栽時和兩端都不栽時的情況。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還會學到一端栽一端不栽和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

七、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不但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應用於生活的道理。比如:用排隊人數與間隔數的關係抽象出植樹問題中棵數與間隔之間的關係,既有趣味性又貼近學生的生活。

教材在編寫時,都是給出路的長度,求間隔或棵數,但在練習時,很多題都是給出間隔和棵數,求路的長度。如:王村到李村一共有16根高壓電線杆,相鄰兩根的距離平均是200米。

王村到李村大約有多遠?練習題3從一層到三層共48個台級,如從一層到六層共多少個台級?由於學生初次接觸植樹問題,還不能融匯貫通,所以做起來有些難度。他們不明白從一樓到二樓算一層,很多學生認為樓梯的拐角處也該算一層,後來我在另一個班上課之前就先讓學生分成小組,去觀察,體驗,感受,然後討論,學生經歷了這樣一個認知過程,就不會出現前面的問題了。還有一道時鐘的問題,五時時鐘敲響5下,需要8秒,12時時敲響12下,需要幾秒?要想做好這類題,就得讓學生明白,需要的時間應該是第一次鐘響與第二次鐘響間隔的時間。避免上節課出現問題的同時我還針對上節課出現的問題對學生提出質疑,讓生生互評或師生互評,重點表揚大部分學得好的同學使每一個學生獲得參與的機會、培養學生探究精神體驗成功的感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

關於説課稿範文4

一、教材分析

快速跑是中學田徑教學的主要教材,是我們各類學校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與《國家體育鍛煉標準》規定的鍛鍊、測驗項目。通過快速跑練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各種快速反應能力、機體無氧代謝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青少年勇往直前、奮發向上的精神。教材對於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健康起着積極作用。而擺臂動作是整個短跑技術動作中比較容易被忽視但又非常重要的環節,所以在教學中強調正確的擺臂技術,讓擺臂來影響兩腿的動作,可以改進許多學生抬不起腿的錯誤動作;快速跑的一些專門練習是在多年的教學與訓練中總結出來的,通過這些專門訓練可以有效的提高短跑的技術。本課從競技教材內涵出發,在前一課時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觀看了國際優秀百米運動員的錄像及雅典奧運會劉翔打破110米欄奧運會記錄並奪得冠軍的錄像,將學生的思緒又重新帶回到當時那激動人心的雅典賽場。在此基礎上,本課利用豐富多彩的遊戲、形式多樣的讓距離跑及充滿激情的障礙接力,激發學生對快速跑的興趣,提高跑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學生作為課程學習的主體,他們學習的經驗是一種課程資源,高一年級學生已經通過三年的國中學習,在練習方法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自練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練中已經具有探究、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及合作、自控能力。而在生理上,學生的運動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的功能日趨完善,與國中相比,骨骼變粗,肌肉增強,心臟容積,肺活量,最大吸氧量的絕對值都有所增大。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擺臂技術在快速跑中的作用及一些短跑的專門技術練習;

2、技能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80%的學生掌握快速跑擺臂的技術動作,70%以上的學生掌握正確的高抬腿跑、後蹬跑技術動作;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探索研究、團結協作、主動參與、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自己的技術特點,有效的利用各種跑的專門技術練習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正確的快速跑姿勢

五、教法設計

熱身遊戲採用各小組自選方法,各小組間不同的遊戲熱身,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及組織能力;

擺臂練習中採用兩人互相練習及三人定位練習,使練習者及時得到正確的反饋,利於糾正錯誤,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自評、互評的能力與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

讓距離跑中可利用男生讓女生、素質條件好學生讓素質條件差學生,提高競爭的激烈程度,也讓部分學生體驗成功感,不會覺得自己與其他有太大的差距;

障礙接力中,學生可根據所提供的場地器材及有關規定,自行討論選擇編排障礙的順序,培養學生探索思維及組織能力,與團結協作的精神;

整堂課採用收、放、鬆、緊相結合的組織方式。

六、學法設計

本課的學習方法主要採用自學法、自練法、並輔與討論法。自學法培養學生自己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自練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討論法可以通過各種探討交流見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集思廣益、相互啟發、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並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七、教學組織形式設計

為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節課在教學組織形式上給予了學生自由練習的時間、空間及多種練習形式。在分組上,實行動態分組,有友伴型、幫教型、討論型、探索型、合作型分組;在活動範圍上,劃定三個區域:高抬腿跑區、後蹬跑區、技術探索討論區,學生可根據自己學習的需要與發展情況選擇練習組別與練習區域。通過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多項信息交流,達到教師與學生共識、共享、共進的效果。

八、教學程序

課的導人階段 (2分鐘)

介紹本課教學內容,結合上節課所觀看的`百米錄像及劉翔奪冠的比賽錄像,激發學生的愛國情緒及學習興趣,產生我要學的想法。

激發求知慾階段(熱身部分) (6分鐘)

引導學生進入遊戲自選超市,選擇感興趣的遊戲,從教師處領取遊戲規則,由小組長帶領組員學習、組織、參與遊戲。在激發學生興趣及熱身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自學與組織能力。

運動參與體驗階段(基本部分) (27分鐘)

擺臂練習 (4分鐘)

學生間相互觀察,互相幫助指正,瞭解擺臂在快速跑的作用與意義,形成正確的跑步姿勢;

跑的專門訓練(高抬腿跑、後蹬跑); (8分鐘)

瞭解高抬腿跑有利於改進大腿前擺不夠的錯誤動作,後蹬跑有利於改正後蹬不充分、坐着跑的錯誤。在運動場上設置高抬腿跑區、後蹬跑區、技術探索討論區,學生根據老師、同學的反饋及自己瞭解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區域。體育教師在探討研究區隨時與學生探討其他練習方法並解釋合理性。三個區域同時進行。

3、讓距離跑 (7分鐘)

根據學生本身的特點與情況,設置男生讓女生,素質條件好學生讓素質條件差學生,避免男生與男生之間、女生與女生之間、男女生之間的太大差距的出現,讓部分素質較差,自信不足的學生也同樣能夠有學習的興趣,體驗成功的感覺。

4、遊戲:障礙接力(8分鐘)

通過學生各小組在跳繩、墊上前滾翻、鑽欄架、過獨木橋、蹲着跑等障礙中自行選擇編排順序,即提高了比賽的趣味性及競爭的激烈程度,同時又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的能力。

恢復身心(放鬆溝通部分)(5分鐘)

伴隨着舒緩、優美的音樂進行放鬆操,在優美的樂曲中下課。

通過師生的交流,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從而實現以體育德、以體增智、以體健美、以體長技、以體怡心的學校體育目標。讓每一位學生“在學中樂,在樂中學”。

九、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辦法

問題:學生不知道自己要學什麼、該怎麼去學、學習節奏該怎麼控制?

解決辦法:1、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學生應當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2、教師多關注學習弱勢羣體,注意引導學習;

3、教師要有較強控制學生的能力與應變能力。

關於説課稿範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二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稱讚》,下面我就從説教材分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流程、説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展開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分析

第五單元的主題就是“友好相處,團結合作”。無論是識字、童話、口語交際、展示台都貫穿了溝通、交流、合作、分享等觀念。《稱讚》一文通過小刺蝟和小獾互相稱讚的事情,讓學生感受真誠的稱讚會給人帶來自信、勇氣、快樂。課文文質兼美、寓意深刻、既能讓學生學習語言,又能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

二、説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識字方法。但對理解詞語、感悟文本能力還比較薄弱。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發現他們喜歡發現別人的不足,不善於真誠的稱讚。

三、説教學目標

結合課標要求及對教材和學生分析確定以下教學目標、重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

3、激發學生善於發現別人身上的長處、並給予真誠的稱讚。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體驗相互稱讚的快樂。

教學難點:小刺蝟是如何發現小獾優點、並給予真心稱讚的。

四、説教法學法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好玩、好奇心強,主要依賴於直觀教具進行思維。根據這一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以情境教學為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遊戲活動情境,並運用以讀代講法、討論法、啟發點撥法讓學生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

新課標指出,在重視教法研究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對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指導學生掌握自主識字法、合作探究法、多種形式朗讀法。

五、説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 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受到過別人的稱讚或者稱讚過別人嗎?心情是什麼樣的?(學生自由説)

2、引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題目是《稱讚》,(板書課題)想聽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理解稱讚,為學生進入文本降低難度。】

(二)初讀課文 自主識字

1、課件播放《稱讚》的故事視頻,學生傾聽。

2

【設計意圖:爭取讓學生將課文讀正確、通順、流利、這樣的閲讀要求不僅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而且也是培養學生隨文識字的能力的過程。】

3、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

4、創設情境自主識字

(1)創設情境,認讀“火車”上的生字詞,重點指導“瞧”、“傍晚”的意思和“粗糙”的讀音。

(2)小遊戲:搶摘蘋果。課件出示蘋果樹,利用蘋果卡片引導學生認讀本課生字及形近字。

5、教師指導學生寫字:板和椅;學生在寫字本上練習書寫。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中採用先隨文識字再分步強化的辦法。不僅培養了學生靈活自主識字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生生互學、生生互助的能力,並採取多種辦法幫助學生鞏固識字。】

三、圖文結合 感悟課文

1、感受稱讚之真誠

(1)仔細觀察第一幅圖,説説你發現了什麼?讀一讀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2)學生自由介紹自己的發現。

(3)引導學生體會小獾此時的心情。把小刺蝟對小獾的真誠的鼓勵和稱讚用朗讀體現出來吧。

2.感受”稱讚”帶來的變化。

(1)(出示圖2)想一想:為什麼一句稱讚的話會讓小獾有這麼大的變化?劃出有關句子。

(2)看一看:通過圖片的對比感受小獾的前後巨大進步。理解“泄氣”和“自信”,帶着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3)讀一讀:通過分行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受稱讚帶來的變化。

3、體會互相稱讚帶來的無比喜悦。

(1)(觀察圖3、4)重點指導學生讀出“高興極了”的語氣。

(2)想一想:課文還有哪一段寫到“高興極了”?説話練習:-----極了------極了。

(3)抓住“兩次?高興極了”是因為什麼這一問題,體會稱讚的作用。

(4)分角色朗讀,回顧全文進一步體會稱讚帶來的快樂。

(5)想一想:假如小刺蝟一開始不是稱讚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與文本進行真正對話;通過角色互換、體驗閲讀,大膽假設再一次體驗稱讚的神奇魅力。閲讀能力就在學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閲讀、感悟中得來。】

四、對話文本,學習稱讚

1、課件出示稱讚的要求:我們身邊值得稱讚的同學,你認真的觀察過他們麼?願意把真誠的稱讚送給他們麼?

2、學生自由表達。

3、教師總結送給小詩。

【設計意圖:“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用一雙欣賞的眼睛看世界。是值得學生受用一生的好品質。本文的情感薰陶就在這潛移默化的一個個生動的小片段中得來。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 五)拓展延伸 陶冶情感

現在,大家願意真誠地把你的聖水灑向身邊的人了嗎? 同學們回去後自己製作陽光卡片,在卡片上寫上你想説的話,送給你想稱讚的人。讓陽光自信好心情永遠伴隨在我們的左右。

【設計意圖:作業設計體現明理重導行的理念,親身體驗稱讚的魅力。回去後自己製作陽光卡片在卡片上寫上你想説的話,送給你想稱讚的人。相信學生必會有所觸動、有所行動。】

六、説板書設計

稱讚

刺蝟 一個比一個好 小 獾 (泄氣——自信)

小獾 沒見過這麼好的蘋果 小刺蝟 (消除疲勞)

【設計意圖:板書也是圍繞着稱讚來設計的,稱讚架起友誼的橋樑、還讓人消除疲勞,由泄氣變得自信,板書好似一個微型教案濃縮了文章的精華,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相信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關於説課稿範文6

一、説教材

《伴性遺傳》選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3節。本節課講述伴性遺傳的現象和特點以及在實踐中的應用。本節以及本章的其他兩節《減數X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體上》都是在第一章認識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基礎上,沿着科學家探究基因在細胞中位置的腳步而設計的。本節又為《人類遺傳病》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説學情

在之前學生已經知道基因位於染色體上,這為他們理解本節課基因和性染色體行為一致打下了基礎。生活中學生知道遺傳病的概念但並不瞭解伴性遺傳病的特點,因此適合帶領學生以探究的方式學習伴性遺傳。高中學生的邏輯思維已經接近成熟,而且通過之前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科學分析思維,可以對伴性遺傳的例子紅綠色盲症遺傳進行探究。

三、説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概述伴性遺傳的特點。

【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資料,總結出伴性遺傳的規律;發展分析問題,揭示事物規律的能力。

(2)通過伴性遺傳規律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學習,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道爾頓發現紅綠色盲症的過程,養成善於發現生活中小問題的習慣,形成探究生活中現象的意識。

(2)形成生物聯繫生活生產的觀念,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意識。

四、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為:伴性遺傳的特點。本節課主要以紅綠色盲的分析為例學習伴性遺傳的特點,所以難點為:分析紅綠色盲遺傳。

五、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是以紅綠色盲為例進行問題探究,因此我會準備足夠的資料,引導學生自主閲讀、小組討論,對問題進行自主的探究和討論,得出伴性遺傳的特點和應用。

六、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新課環節。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請同學們根據PPT上的紅綠色盲檢查圖,檢測自己的色覺。此時學生會積極的參與到檢測和討論中。之後教師引出:有一種色覺不正常的病症叫紅綠色盲症,它是一種伴性遺傳病,請大家説説什麼是伴性遺傳。在忙碌的高中學習生活中,教師採用這樣的導入可以很迅速的引起學生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帶領學生進入本節課伴性遺傳的學習。

2.新課展開

接下來就是我的新課展開環節,將分為三步進行:

第一步是探究人類紅綠色盲症,首先我會出示紅綠色盲症家系圖。提出問題串:①家系圖中患病者是什麼性別?説明色盲遺傳與什麼有關?②Ⅰ代中的1號是色盲患者,他將自己的色盲基因傳給了Ⅱ代中的幾號?③Ⅰ代1號是否將自己的色盲基因傳給了Ⅱ代2號,這説明紅綠色盲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還是Y染色體上?④為什麼Ⅱ代3號和5號有色盲基因,而沒有表現出色盲症?通過觀察思考學生能知道紅綠色盲症是伴X隱性遺傳病。此時我會展示人類男性和女性的染色體組型圖,請學生看圖思考為什麼色盲基因只存在於X染色體上?學生通過觀察會得出:因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形態差異,Y染色體上沒有色盲基因的等位基因。整個過程我用問題引導學生的思路,學生通過觀察圖得出結論,這樣可以發展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接着請學生自己用表格總結出紅綠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現型並且分析為什麼色盲男性患者多於女性?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能夠得出正確結論,此時我會請學生代表上講台展示他的結果,師生對他進行評價。用表格做總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養成對比總結的習慣。

接下來帶領學生分析正常女性與男性紅綠色盲婚配、女性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與正常男性婚配的.遺傳圖解。在學生學會如何分析遺傳圖解後,為了發展學生的分析能力。請學生以生物小組為單位分析女性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與男性紅綠色盲婚配、女性紅綠色盲與正常男性婚配的遺傳圖解。師生共同總結出紅綠色盲的遺傳的特點是交叉遺傳、患者男性多於女性、一般為隔代遺傳。

第二步是探究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特點,由於已經帶領學生對人類紅綠色盲症做了分析,他們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路和知識基礎,所以我會讓學生以生物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這一部分的內容。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我會巡視指導,參與到他們的討論中。經過討論,我會請一位學生化身小老師上台講這一部分的內容,之後我會注意總結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伴X顯性遺傳病,其遺傳特點是:女患者多於男患者、世代連續、男患者的母親和女兒定是患者。

第三步是學習伴性遺傳的實踐應用,學習生物科學不是為了單純的學習知識,而是為了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用知識改變生活。所以生物學習要緊密的聯繫實踐。這一部分我會給學生多舉一些例子,如通過眼色區別子代果蠅的雌雄,通過蘆花羽毛區別雛雞的雌雄,通過分析家系圖決定生男生女等。生活真實的例子更能直觀的體現出這一部分學習的價值。

這一部分的知識有一定的難度,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會讓學生做教材上的基礎題,並請有興趣的同學把拓展題也做了。通過分層次習題的練習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也可以讓我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便針對性輔導。

3.小結作業

在課程結尾我會帶領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內容,總結伴X顯性遺傳病和伴X隱性遺傳病的遺傳特點,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並請同學們課後收集一個血友病患者家族的家系圖,嘗試分析血友病是什麼遺傳病。下一節課的時候進行分享。這樣的作業既能應用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同時也鍛鍊學生蒐集、分析資料的能力。

七、説板書設計

下面説一説我的板書設計,我用表格的形式把本節課的重點呈現在黑板上,做到整潔清晰、大方明瞭。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關於説課稿範文7

一、教材分析

30課《語言大師》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六十開外的奶奶。她是個極為普通的人,沒有享受過什麼教育,斗大的字認不得幾個,顯然在語言方面沒有很高的造詣,但是她特別會説“老話”,她的“老話”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張口即來。她的“老話”還很有特點:多、押韻、易懂、能激勵人、能教育人。特別是在教育人、激勵人這點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她被稱為“語言大師”。字裏行間表達了作者對奶奶的喜愛、敬佩之情。

文章的第1節概括地寫了奶奶“老話”多,她用“老話”教育“我”、激勵“我”。2-4節通過具體的三件事來寫奶奶的“老話”。最後一小節略寫了奶奶的八句“老話”。在寫作上做到了詳略得當。

文中一共出現了奶奶的十三句“老話”。這些“老話”是一些流傳已久的話,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凝聚了前人的智慧,説起來押韻,句句在理,能起教育人、激勵人的作用。文中雖沒有外貌的描寫,但是生動的對話描寫把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

二、學情分析

現在的學生生活在一個物質豐富的時代,他們喜歡時尚的東西,把一些前人的有哲理的、能教育人的話當作老話,理解起來可能稍有難度,但也可能有種好奇感、新鮮感。除了文中的老話,其它語言較淺顯,學生很容易讀懂。文中所提到的奶奶的老話,學生在理解他們的深刻的含義時會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可作適當點撥。

創造性地複述課文,對五年級學生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目前學生複述__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抓不住重點詞句,好似在背誦,或者當作概括__的主要內容,條理性不夠,毫無感情可言。教師可以打破常規課堂的單調,給語文課堂增添新的元素,激發他們的興趣,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建構知識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奶奶被稱為“語言大師”的原因。

目標二:理解奶奶的“老話”的深意,感受奶奶的教育特色以及作者對奶奶的喜愛、敬佩之情。積累課文中的“老話”。

目標三:選擇第5節中後四句“老話”中的一句,仿照2、3、4節,創造性地複述第5節。

四、教學設計

研究教材制定教學目標後,我對教學進行了如上設計(詳見關於教案設計部分),着力體現以下幾點:

(一)、整體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國小閲讀教學應切實加強朗讀訓練,特別要在讀得正確、連貫上下功夫。同時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注意分配能力,使其讀書時能合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培養學生做到一邊讀一邊快速提取知識經驗,理清__框架,引導學生敏鋭地觀察課文的主要話題,從而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在這個理念的指導下,我先請學生自己輕生讀讀課文,提出 “讀通順、讀流利,儘量做到有感情”的要求。然後設計了一個概括主要內容的坡度題:用簡練的語言説説你覺得奶奶是個怎樣的人,再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概括__的主要內容。

(二)、採用多種形式,促進學生感悟。

1、讀書促感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感悟是傳統閲讀教學經驗的精華,它追求以讀促悟,讓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悟境,讀中悟意,讀中悟法。在學生朗讀課文的同時,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達到初步感知課文,為繼續深入理解打下基礎的目的。為此,我結合課前的預習題第三題,引導學生從交流表格開始,反覆朗讀奶奶的“老話”, 再説説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的意思,議議其它“老話”的意思,概括這些“老話”的特點,思考奶奶為什麼被稱為語言大師。

2、交流促感悟

國小生限於認知能力水平,他們在學習探究中必須更多地藉助於羣體的合作與交流。因此,我們“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在合作交流中加深感悟的平台。引發合作交流,擴大感悟效應。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有結構、有層次的交流活動,及時組織學生展開交流,引導他們在合作交流中集思廣益,相互補充,以擴大感悟的效應。

(1)、交流表格。

(2)、交流沒有涉及具體事情的老話。

(3)、交流這些老話的意思。(有困難的句子,教師作適當的點撥。)

(4)、交流奶奶為什麼被稱為語言大師。

(5)、交流思想感受。

3、演練促感悟

“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與思維之間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向前發展。”思維是感悟的關鍵,好動又是學生的天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在動手中激活悟性,在演練中深化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説過:“從本質上講,兒童個個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國小生好玩愛動,具有強烈的表演慾和潛在的表演天賦。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抓住課文的表演點,結合語言文字訓練,組織學生通過表演,使語言文字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同時,學生在表演中融入自己對教材內涵的理解和再創造,這無疑會促進學生對教材的感悟。這種通過動口、動手、動身、動腦的表演,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教材。

於是,我設計了“和你的小組同學一起合作,選擇第五節中沒有具體事例的老話,用小品的形式演一演”這個環節。這樣,把複述訓練也落到了實處,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關於説課稿範文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早上(下午)好!我是X號選手。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六課《窮人》,課題分兩個課時完成,下面我將根據第二課時的內容來進行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窮人》是六年級S版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精品力作。本文寫的是家境貧寒的漁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顧自家的窘困,毅然收養死去的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本文所在的第四單元“情暖人間”的文章都是美好真情的讚歌,學習這個單元,主要感受朋友、親人、鄰里的真情。本文是學習了第一篇課文關於朋友真情之後,學生進一步感受鄰里的真情,(這些話可否不説呀?我怕時間不夠。或者再簡縮一點。呵呵)是國小六年級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人間真情的好材料,更是他們得到人文啟迪的好題材。

(國小語文課本的單元不像中學的,他不是文體的歸類,而是從寫作內容上歸類。第四單元為“情暖人間”,其課文分別是《古詩三首》、《窮人》、《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永生的眼睛》、《船長》。)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小説的文體特點,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評價小説人物的能力。(夠具體了嗎?哈哈)

3、情感目標:體會窮苦的勞動人民淳樸、善良、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使學生得到人文啟迪。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把握課文內容,正確評價人物。

2、難點:理解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通過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題。

四、教法、學法

(一)教法:問題教學法、對話問答啟發法、誦讀教學法。

(二)學法:朗讀感悟法、小組合作法、討論探究法。

(我選擇第二課時為我的説課內容,還要説明課時安排嗎?)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學習了《窮人》的第一段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複習舊知來導入新知:正當桑娜等夫心切之時,她做了什麼事情,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完整的導語可否不出現在説課稿中?)

(設計依據:描述畫面,帶入情境法,營造氣氛,激發學生感情,可為整堂課的講解定下基調。)(這些在説課時可以不用説出來)

(二)精讀課文,領悟內涵

為了便於授課,使教學程序更加有條理,我充分運用問題教學法,通過設計以下5個問題展開整篇課文的教學。

1、 第二段主要寫了誰,做了什麼事情?結果怎麼樣?

(參考:寫桑娜把鄰居的兩個孤兒抱回家,結果內心忐忑不安,擔心丈夫不同意。)(説可時不必念出來)(下同)

我將運用問題教學法把學生引到第二大段的學習中。首先,讓學生邊朗讀邊找出描寫桑娜的心理活動的句子;通過點名提問學生,然後師生集體糾正、總結,老師概況板書(桑娜:非……不可,忐忑不安,揍我一頓也好)。最後讓學生反覆朗讀,品味描寫人物形象的語言,體會六個省略號在文中的不同作用,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及思想感情,為下面的分析人物形象及理解文章主題做鋪墊。

2、分析人物形象

老師引導:據其家庭情況她有能力幫助西蒙撫養孩子嗎?説明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參考:説明她是一個善良、有同情心,關心窮人的人。)

運用小組合作法,引導學生找出描述人物形象的句子;然後鼓勵學生討論探究並分析人物形象,最後教師進行糾正、歸納,並板書(善良、有同情心,關心他人)。

2、 第三段主要寫了誰,做了什麼事情?

(參考:寫漁夫回來聽説鄰居西蒙死了,主動要求妻子將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來)

首先,讓學生邊朗讀邊思考問題,然後分別找出描寫漁夫的神情、動作、語言的詞句;同時提出問題:漁夫的臉為什麼會變得嚴肅、憂慮?“熬”字説明了什麼問題?最後,師生集體解疑,老師板書(漁夫:憂慮、得……報過來、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3、 分析人物形象。

(參考:善良、有同情心,關心他人)

讓學生找出描寫人物的詞句及漁夫和桑娜的對話,指導學生反覆朗讀,並通過小組討論,從而體會、歸納漁夫的人物特點,最後師生集體糾正、歸納,並板書(善良、有同情心、關心窮人)。

(依據:小組交流是反饋信息的最佳形式,能很好的活躍學習氣氛,調動羣體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為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這些在説課時可以不用説出來)

4、 從兩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中你體會到什麼?

(參考:主人公的善良之心、同情之心、助人之心,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品質。)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漁夫和桑娜的對話,從而體會文章情感,讓學生從樸實的語句中感受桑娜複雜、矛盾、憂慮不安的內心世界,深入領會桑娜漁夫善良的心。

(依據:把朗讀指導滲透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有感悟後品讀,在品讀中加深感悟。另外,把朗讀的方法教與學生,“授之以漁”,也體現“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這些在説課時可以不用説出來)

(三)總結

通過複述故事,讓學生回顧全文,總結歸納課文主題,再次品讀小説語言,感悟課文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

為了發散學生思維和培養學生良好情感,讓學生各抒己見,説説在學習文章之後,從主人公的行為中得到什麼啟示?

八、課後作業

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了續寫故事的作業,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續寫漁夫和桑娜及七個孩子今後的命運。

九、板書設計

(我就覺得這板書太多了,只有六七分鐘説課,哪能寫得了那麼多字啊?嗚嗚……我想辦法精簡一下吧!對了,能不能只板書課題,板書設計只在説課稿中呈現呢?嘿嘿……)

窮人

人物 內心變化 性格特點 主題

温暖而舒適

心驚肉跳 勤勞、善良 窮苦的勞動

沒有抱怨 人們淳樸、

桑娜 非……不可 善良,寧可

臉色蒼白 善良、同情,關心他人 自己多吃苦

忐忑不安 也要幫助別

窮人 揍我一頓也好! 人的高尚品

質。

嚴肅、憂慮

漁夫 得抱過來 善良、同情、關心窮人

能熬得過去

寫作特點:語言通俗易懂,脈絡清晰。

刻畫人物(神態、動作、心理)語言生動細膩。

關於説課稿範文9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認識新自我》第三課《珍愛生命》的第一框。

本框題主要內容為“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和“生命需要相互關愛”兩部分。這些內容既是本單元的邏輯起點,也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邏輯起點。

2、教學目標

根據《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中關於“培養學生愛護自然、鑑賞自然、保護自然的能力”的要求,結合七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初步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引導學生關注其他生命,培養生態倫理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命,形成正確的生命觀。

能力目標:掌握初步的比較、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人際交往能力。

知識目標:瞭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懂得各種生命息息相關,需要相互尊重、相互關愛。

3、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體驗生命的可貴之處是重點。

(2)引導學生懂得生命需要相互關愛的重要性是本課的難點。

二、説學情

七年級學生對生命及大自然生物並不陌生,一方面,他們意識到生命的存在,另一方面,他們比較缺乏對生命領域的探索和思考。例如,有關世界萬物之間的密切聯繫、有關生命對自然、對他人、對社會有什麼意義等,認識尚淺。加上由於學生過分的“自我”關注,淡化了對周圍事物、他人、社會的關注,對其他生命的漠視。所以我們必須要通過生動活潑、有針對性的教學,調動學生參與、體驗、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對所學形成科學的方法論、認識論,從而達到知、情、義、行的統一。同時,七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感性思維能力較強,而理性抽象思維的能力較弱,所以我主要採取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在參與活動中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

三、説教法

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認為:“正確的教學應能激起學生的求學的慾望,對學習感興趣並感到愉快”。根據七年級學生年紀小、認知能力差等特徵以及以上學情,我使用了觀察法、直觀教學法導入新課,並融入音樂等多種教學手段,使思想品德課構建出一種理想的教學環境。情境氣氛調動了學生注意力,角色參與激發了學生興趣,師生互動使大家都得到了提高。

四、説學法

建構主義哲學認為:學習不僅是知識由外而內的簡單的遷移,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但是我所教的學生是七年級學生,他們的自學能力較差,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所以,課前我會要求他們準備好有關動物、植物等生命體的實物或圖片以備展示,收集人與動物感人的事蹟,在班裏與同學共同分享。做到人人都動手、動口、動腦,通過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做到所學知識真正內化。

五、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聽錄音談感受,學生談完感受後,教師再進一步對大自然進行描述,從而引出要學習的內容──《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學生對自然的嚮往,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新課過程:

1、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

(1)觸摸生命:讓學生把課前準備的動植物實體向大家展示,並介紹它們的成長曆程特性,展示生命的價值。從而點出“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在活動的過程中我會適當的補充或讓知道的同學作補充,並對説得好的同學加以肯定,給予鼓勵)。最後由我做小結。

設計意圖:新課程理念認為: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本環節讓學生與其它生命體零距離接觸,通過課堂和課外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在交流、展示中受到觸動,感受到生命的意義與豐富,初步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之情、

(2)感悟生命:我把事先準備的兩幅圖展示,一幅是各種生命自由生活、充滿活力的圖片;另一幅是沒有生命、乾涸貧瘠的土地。

提問:你們喜歡那幅圖?為什麼?談談你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較,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探索生命的價值,感受到生命給世界帶來的活力與美好,並點明主題:生命如此精彩,生命值得我們尊重和關愛。

2、生命需要相互關愛

(1)看誰嘴快:看誰知道得最多:已經消失的或正在消失的珍惜動植、物?(如渡渡鳥、藍馬羚、大海雀、麋鹿、華南虎、揚子鱷、大熊貓等)

思考:這些動植物為何遠離我們?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知道生命之間為什麼要相互關愛之前必先讓學生了解其他生命究竟有哪些?它們的處境如何?

(2)圖説環境:讓學生觀看《北京下土了》圖片

思考:造成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危害?你認為人類如何與大自然相處?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人類破壞自然帶來的後果是必將受到自然的報復,從而增強環保意識,落實環保行動。

(3)心靈碰撞:談談自己在生活中看到或經歷過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讀過的感人故事等。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內心的感動,感悟到人與其他生命應該和諧相處(出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圖片)。

教師小結:每種生命都有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各種生命息息相關,需要相互尊重、相互關愛。如果隨意踐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

(4)出謀劃策:如何保護日益遭受破壞的大自然?請你設計一條標語,提高人們的警惕。

設計意圖:讓學生為環保出謀獻策,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積極主動參與保護環境的行動。

(5)自我選擇:你希望參加的或經常參加的活動有哪些?A、愛護校園裏的花草樹木;

B、植樹活動;C、學校開展的“保護地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漫畫評比;D、拒食野生動物:E、為救護瀕危動物捐款;F、“愛我母親河”環保行動;

提問: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在如何對待周圍生命方面你還有哪些仍要改進?

設計意圖:一是要檢查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二是要讓學生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哪些做得較好,哪些仍要改進,進一步提高環保意識。

(6)音樂欣賞:《天堂》

設計意圖:體驗人與自然要和諧共處的思想、昇華學生內心的情感,引起思想上的共鳴,要珍愛生命,自覺在行動上保護珍稀動物,保護大自然。

(三)板書設計: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1、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

2、生命需要相互關愛

設計意圖:重點知識的系統再現,增強學生的直觀印象。

關於説課稿範文1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流程、教學板書飛、等五個方面對《拉薩古城》進行説課。

《拉薩古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選讀課文中的第一課。這篇課文主要用生動優美的語言對拉薩古城中藏族民居特色等進行描寫。本課正好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整合專題“走進西部”的內容遙相呼應,使整本教材渾然一體。而《拉薩古城》這篇課文能讓同學們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更進一步的瞭解西部,去親近西部的極好教材。因此,在教學中。我會注意引導學生在把握課文內容,體會優美詞句和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基礎上產生對拉薩的嚮往之情。

根據新課標對國小五年級語文閲讀教學的要求。能借助詞典閲讀,理解詞語在語言壞境中的恰當意義;能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結合“走進西部”專題相呼應的教材特點以及五年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求知慾強的特點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不同的方式把握課文主要內容。2.過程與方法目標:體會深刻含義的句子的意義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產生對拉薩的嚮往之情.

為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抓住重點句子“它是一道宗教的江,一條生活的河。”來進行理解、賞析。教學難點為認識拉薩古城的特色。

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我結合了教材的特點,與五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求知慾強的特點,我採用了以下兩種教學策略:1、自由學習合作法。根據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閲讀,自己去觀察,發現問題,做學習的主人。2、直觀法。運用課件教學,讓學生更加直觀,清楚的感知教學對象。

下面,我將從創設情境,走進拉薩。初讀課文,把握內容,精析課文,走進拉薩,總結全文,昇華情感,四個環節來敍述教學程序。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走近拉薩。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們平時旅遊都是怎樣去的啊?今天老師就用另一種方式,帶你們去一個神祕的地方旅遊,讓我們一起揭開它神祕的面紗,踏上我們的神奇之旅吧!出示拉薩風光的課件【學生欣賞,教師板書課題】我設計這一系列的問題引出課題,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為下文教學作鋪墊。

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把握內容。同學們。我們欣賞了神奇的拉薩,那麼在作者次多的眼中,拉薩又是怎麼樣呢?1、讓我們走進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課件出示要求:① 吧課文讀通順,把不認識的生字詞標記好,和同桌

一起交流互相學習。② 説一説課文中描寫了拉薩古城的哪些景點,並在書上做好批註。2、學生反饋學習成果,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① 生字詞:幡、鎏、無與倫比、歎為觀止、星羅棋佈 ②由學生找景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文中描述的四個景點:藏族民居、經幡、大昭寺、八廊街 ③ 把握文章內容。要求學生根據板書或自己在書中的批註,説一説課文的主要內容。設計這一環節,我主要是尊重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必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與文本進行直接的對話,才能讓學生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成為學生的主人,從而完成了第一個教學目標。

第三個環節,精析課文,走進拉薩。經過剛才的初讀課文,我們對這篇課文有了一定的瞭解,在課文結尾處有一句這樣的話【出示課件:拉薩古城是人們心目中的神祕之地,神聖之地、幸福之地】為什麼作者會這樣寫呢?帶着這個問題快速的閲讀課文。

①自由讀課文。

②學生反饋學習成果,課件出示:( )的藏族民居,( )的經幡,( )的大昭寺,( )的八廊街,我將根據學生的回答簡單的學習前面三個景點,而在這三個景點中主要讓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理解“經幡”的意義,賞析句子【整座拉薩古城像一支正要起航的漂亮而龐大的航隊,布達拉宮則是無與倫比的'旗幟】引導學生理解這個比喻句式,重點學習第四自然段,繁華的八廊街這個景點,對於這個景點。我將分三步來學習。第一步,學生大聲朗讀這一段,找出這一段的中心句,第二步。理解句子“它是一道宗教的江,一條生活的河”的含義,在這一段中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八廊街與宗教、生活有關係?引導學生從“藏民是信徒也是熱愛生活的人”街上的熱鬧與大昭寺的莊嚴肅穆。誦經聲與討價還價聲等來理解。這個環節的設計我在充分的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讓學生有重點的完成本課的學習,從而完成本課的第二個教學目標。

第四個環節總結全文,昇華情感,同學們經過這一次旅遊,你想去這麼神祕,這麼神聖的地方嗎?【課件出示事件視頻】看了這段視頻。你有什麼想説的呢?

最後我來説説。我們要愛護和平讓拉薩古城這一神祕之地。神聖之地。幸福之地成為真正的神祕之地,神聖之地。幸福之地!從而完成第三個教學目標。

一節課下來,我的整體板書是:正中間板書課題 拉薩古城;左側依次排列的是拉薩的四個景點;右側是對古城拉薩的總結語:神祕之地,神聖之地,幸福之地。

關於説課稿範文11

一、關於選材

本活動是科學和藝術領域的綜合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指導兒童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它活動。”《搖搖瓶》正好切合了這一點,把兒童常見的石頭、豆子等物品放在熟悉的可樂、礦泉水等瓶子裏搖動,運用聽覺器官,感受聲音的不同,並根據聲音的特點為歌曲《大雨小雨》伴奏,從而體驗音樂帶給我們的樂趣。通過此活動能發展兒童的聽覺功能,提高對音樂的感受力。

二、關於學情

本次活動是整合活動《感官總動員》裏的一個內容。兒童對感官已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他們已有運用感官進行初淺探索的意識與方法。兒童喜歡利用他們所熟悉的生活中常見物品進行操作活動。另《大雨小雨》是兒童熟悉和喜歡演唱的歌曲,有利於伴奏和進行情緒體驗。

三、關於教學目的

新的教育觀強調兒童興趣、態度的培養,注重兒童的情感體驗。中班的兒童儘管好奇好問,喜歡探索,但始終缺乏目的與意識性。並且兒童自主發現總結的能力差,因此此次活動的重點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探索和感受。具體活動目標為:

1、.兒童能在幼師指導下探索不同物品放在不同瓶子裏聲音的.異同,培養兒童探究聲音的興趣。

2、兒童能根據自制樂器聲音的特點為歌曲伴奏,體驗為歌曲伴奏的樂趣。

四、關於重難點

聲音有樂聲和噪聲,本次活動中,如果兒童憑着性子探索,完全可能弄出的是噪音,因此如何引導兒童感受聲音中美的部分—樂聲,讓不同的聲音與音樂結合起來,成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兒童要體驗到聲音的美,那發出的聲音就必須是美的,如何讓兒童探索到的聲音更美呢?在活動中應儘量引導兒童有節奏並輕輕地晃動瓶子,仔細傾聽。同時採用為兒童喜歡的歌曲伴奏的形式,更有利於兒童體驗樂聲。

五、關於教學方法

兒童喜歡在遊戲的情景中活動。此次活動的探索過程主要圍繞—製作樂器、伴奏歌曲這樣一個情景進行,讓兒童的探索既帶着目的同時又具有趣味性。由於兒童獨立發現的意識差,所以在教學中採用了引導與兒童自主動手相結合的方法。另外就是玩中學,教學形式與活動過程儘量開放,讓兒童感覺在玩。

六、活動過程

引入部分:由於兒童對古詩《贈花卿》的內容很感興趣,所以活動開始讓兒童吟頌這首詩,自然的引出製作樂器這個主題。

兒童探索部分:開始採用老師演示,兒童感受和得出結論的方法。也就是老師有序的把相同的東西放在不同材料的瓶子裏;把不同的東西放在相同材料的瓶子裏,讓兒童仔細觀察、體驗並得出結論。這裏主要幫助兒童掌握有意識進行探索的方法,為兒童自由探索打下基礎。接下來兒童運用剛才獲得的經驗進行自主探索,這樣兒童的探索就不會顯得盲目和無從下手。

為歌曲伴奏部分:在這裏我放手讓兒童根據自己製作的樂器的特點,自主選擇是為“大雨”還是“小雨”伴奏,並可到前台來象開演唱會一樣演奏。既滿足兒童好表現的願望又增強他們的成功感。兒童還可和別人交換樂器體驗,增加為歌曲伴奏的興趣。

活動結束部分。兒童把自制樂器放入音樂活動區。這樣既方便兒童隨時探索又可用於其它活動,發展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幼兒園教育綱要》提出教育工作者應“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兒童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相信此活動能很好的體現《綱要》的這一精神。

關於説課稿範文12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藉着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沒有本領。寓言諷刺了仗勢欺人者的奸詐狡猾。全文語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閲讀和表演。

二、學情分析

學生年齡小,容易被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所吸引,因此,本課學習起來並不難。本課語言生動有趣,易於學生理解,學生朗讀的慾望很強,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以各種方式讀文,讀後分析人物特點。此外,通過表演來理解部分詞語,增強感受,讓學生在一個活潑、輕鬆的環境中理解課文,學習詞彙,明白寓言故事。

三、教法

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學應以讀為準,以讀代講,在反覆誦讀中體驗課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課採用誦讀法和講解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教學媒體為輔助,利用白板的聚光燈、拖拽、擦除等功能,讓學生在生動、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讀、感悟課文。

四、學法

本篇課文的學習主體是國小低年級兒童,他們在語文知識和能力水平方面還不是很高,還不能獨立由語言文字來切實感悟文章深意。因此,學生要融入一定的課文情境,合作交流,反覆誦讀,這樣才能體悟文章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體會寓意,使學生受到啟發和

教育。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識字、寫字。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學難點:揭示寓意。

七、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導入:春天到了,萬物復甦,森林裏的小動物們也忍不住地走出家門。看,這是誰?{聚光燈聚焦狐狸、老虎}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狐狸和老虎嗎?(聰明、狡猾;兇猛、威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發生在狐狸和老虎之間的故事。(板書課題:狐假虎威)

【利用白板的聚光燈點出故事裏的兩個主要角色,直奔教學內容,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了對課文的閲讀探究,激發讀文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以讀鋪路。

1.聽文解題。

教師導入:“狐假虎威”是一個成語,先來讀好這個成語,想一想“威”是什麼意思?(威風、威嚴)那“假”是什麼意思呢?這個成語又是什麼意思呢?讀了課文你就知道了。

【多媒體播放課文錄音,從整體考慮,培養學生的聽説能力。】

2.識字讀詞。

⑴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多媒體出示生字詞}

教師導入:這些生字是我們讀書的攔路虎,要想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要先把它們清除。

教師小結:只一會兒功夫,就把字音讀得那麼準,同學們真不簡 單哪!自己誇誇自己吧!

【多媒體出示生字詞,讓學生在閲讀中識字,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重複再現中識字,遵循學生的識字規律及年齡特點。】

(三)品讀課文,感受體味。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在書上找一找,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老虎本的威猛?(理解:竄過、撲過去、逮住了)

(2)指導朗讀。多麼兇猛的老虎啊,你們這麼讀,讓我感到狐狸未必被老虎逮到。再讀——齊讀。

【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相機出示問題,並用白板筆及時圈畫出問題的答案,使問題和答案都能夠鮮明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2.學習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教師導入:老虎多麼兇猛,眼看狐狸就要成為老虎口中的美味佳餚,接下去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呢?請大家自己讀讀2—5自然段。

⑴指名分角色讀2~5自然段,其他同學用橫線畫出狐狸的話,用波浪線畫出老虎説的話,注意表示它們的神態和動作的詞。{多媒體出示課文}

(2)集體討論:

①“狐狸的眼珠子骨碌一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狐狸在想什麼呢?

②“扯着嗓子説”是什麼意思?

③“你敢吃我?”這句反問句是什麼意思?該怎樣讀狐狸的話?(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有威嚇性)

④老虎聽了狐狸的話有什麼反應?畫出描寫老虎動作的詞。(一愣、鬆開了爪子)這兩個動作説明了什麼?老虎為什麼被矇住呢?

(3)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誦課文。

【多媒體出示課文,抓住對狐狸的説話語氣的理解,引導學生認識到狐狸面對老虎其實是膽怯的,更突出狐狸的本質的狡猾。】

3.學習六至八自然段。

教師導入:接下來狐狸又想出了什麼招數,想在老虎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威風?請大家自己讀讀6—8自然段。

(1)指名讀文。

(2)分組討論:既然老虎放了狐狸,狐狸為什麼不趕快逃命,反而要帶老虎在百獸前走一趟呢?(驗證自己剛才所編造的謊言)

(3)它們往森林走的時候各是什麼樣子?你讀懂了嗎?狐狸是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是半信半疑、東張西望。

【利用白板筆圈畫出段落中的重點詞語,培養學生運用勾畫圈點學習法學習的習慣。】

練習:

1.他取得了一點成績,便(? ? )起來。

2.小明上課總是(? ? ),不認真聽講。

3.我一回到家,小狗就會(? ? )地向我撲過來。

4.儘管大家都這麼説,他還是(? ? )。

神氣活現? ? 搖頭擺尾? ? 東張西望? ? 半信半疑

【運用白板的拖拽功能,練習本課重點詞語的應用。】

4.表演配音。{多媒體播放課文動畫,學生表演神態、動作,為動畫配音。}

【利用白板中視頻動畫隨意播放、暫停等功能,組織學生給動畫配音,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同時也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四)揭示寓意、拓展昇華。

教師導入:百獸是被誰嚇跑的?(老虎)從哪裏看出是被老虎嚇跑的,而不是被狐狸嚇跑的?

填空:

原來(? ? )是藉着(? ? )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貼圖填空}

總結:人們把“狐假虎威”這個成語比喻借別人的威勢來嚇唬人的行為,其實自己並沒有本事。

【利用白板的擦除顯示效果,揭示問題的答案,使答案生動形象,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明確“狐假虎威”的正確書寫及寓意。】

板書設計:

狐假虎威

神氣活現??半信半疑

搖頭擺尾??東張西望

關於説課稿範文13

一、課文的特點

《曹劌論戰》是《左傳》中的精彩段落,簡明完整地記錄了齊魯長勺之戰的史實。這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題目是“論戰”,文章就圍繞曹劌論作戰的道理,因此全文對戰爭的過程沒有一一展開,僅一筆帶過,而將重點放在曹劌“論”戰略、戰術和戰後論述戰爭成敗的原因上。在論述中鮮明地刻畫了曹劌這一人物形象,為了突出人物曹劌,而以莊公為襯托,通過二人針對戰爭問題的對話,生動闡明瞭戰爭中取勝的原則,就是在政治上取信於民,軍事上後發制人的道理。

我今天所講是本課的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課時中,已經初步完成了文言詞彙的教學任務,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和小組合作疏通了文意,所以今天的教學目標,是:

1、引導學生理解分析課文內容。

2、圍繞“鄙”和“遠謀”二字,賞析文中人物的形象。

3、鑑賞本課的寫作特點。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作為畢業班中的普通班,雖然學生已經學過一些文言文,也具備了初步學習文言文的能力,但大多數學生的基礎還是比較差的,動口動手的能力也較弱,並且不善於思考、不善於想象,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針對這一現象,我將教學的重點設計為:

把握人物對話,分析曹劌和魯莊公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為:把握本文圍繞論戰為中心選材、組織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三、教學設計中注意的幾點

針對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教學設計中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課文分析細緻,注重文本的研讀。任何答案的回答都以閲讀文本為基礎,文言文的閲讀更是如此。我們不能僅僅讓學生停留在會讀、會翻譯課文,瞭解文章大意的層次上,文言文中的人物是栩栩如生的,文言文的語言是簡練而生動的。通過細緻的分析,也為最後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寫作特點的歸納奠定了基礎,從而使難點變易。

2、將文言文字詞的基礎教學與課文內容分析相結合。在進行課文內容分析時,我也將文言文字詞教學穿插了進去,讓學生讀,讓學生翻譯,適當提點重要的文言字義和句式,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也利於學生的進一步理解和分析。

3、重視對學生的引導,我們的學生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對一個問題的回答往往考慮不是很周全,回答不是很到位。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對學生進行由淺入深的逐層深入的引導,讓學生讀而後思,或者把問題再具體細化,讓他先解決小的問題,再一步一步解決大的問題。

4、利用小班化的優勢,擴大學生的參與面,儘可能讓全班學生都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人人蔘與,人人有話説。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朗讀了全文併合作疏通了文意,同學們在詞語解釋和句子的翻譯上還有什麼困難嗎?(有則幫助解決)

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關注文章的內容。課文的題目是《曹劌論戰》,那麼他是如何論戰的呢?曹劌通過他的“論”又表現出怎樣的形象特點呢?讓我們通過具體的分析來共同瞭解一下吧。

(直接導入,並説明本課教學的重點)

(二)、研讀第一小節

1、讓學生齊讀第一小節

2、提問:面對“齊師伐我”這樣的局面,曹劌有何反應?

關於説課稿範文14

一、 説教材。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北京》。這是一篇寫景記敍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將北京描繪成一幅多彩的圖畫,從這幅畫裏我們能讀到莊嚴美麗的天安門,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又寬又長的柏油馬路和壯觀的立交橋,還有許多名勝古蹟、高樓大廈和風景優美的公園。這又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課的二、三、四自然段,條理清晰,詳略分明地介紹了天安門、立交橋;名勝古蹟、公園和高樓大廈。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大部分孩子還沒到過北京,因此,理解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第四自然段,課文對所提到的名勝古蹟、公園、新建的高樓大廈未做詳細介紹,因此,要全面地瞭解北京,對於孩子們來説有難度。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紮紮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和課文內容,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變化,有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二、説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遵照閲讀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也本着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原則,我準備採用“圖文結合法”教學。“圖文結合法”即通過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再通過圖片的輔助和對課文言語的細讀入境界入角色,讓學生直觀、準確地感受祖國首都北京的美麗和偉大,同時有助於學生理解文章中重點詞語。

三、説教學過程

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

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將上節課積累的四字詞語再現,通過指名讀、齊讀,為學習新課掃清障礙。

(二)整體感知。

師範讀課文,生説聽後感受引出北京是個美麗的城市,那麼北京哪裏最吸引你?品讀下文。

(三)、品讀文本,進入文本的情境。。

由於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淺顯易懂,加上二年級學生在以前的字、詞、句訓練中,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學生朗讀這一自然段的過程中理解該段內容。我主要根據學生的彙報相繼指導課文第2、3、4自然段。在學習中注重朗讀和感悟北京的美麗。

1、品讀第二自然段。(美在天安門)

(1)利用課件展示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的畫面,看圖體會天安門在北京城的中心地段,她的美麗和莊嚴。在這裏我簡介天安門的歷史,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説説他們見過的莊嚴的場面,比如每週一的升旗儀式;奧運會上奏起國歌,升起五星紅旗的時候,都很莊嚴,這樣學生和“莊嚴”交上了朋友。

(2)莊嚴的不僅是天安門還有人民英雄紀念碑,他矗立在廣場中間。矗立一詞比較抽象,我將在利用圖片展示高聳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讓學生觀察,通過圖片猜測“矗立”的意思。

(3)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感情朗讀:是呀,北京的天安門是美的,那莊嚴的城樓,那高聳的紀念碑,那寬闊的廣場,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對北京天安門的熱愛和讚美吧。

2、品讀第三自然段。(美在柏油馬路、美在立交橋)

(1)、利用課件和插圖展示北京交通的發達,環境的優美,結合畫面認識“立交橋”、“圖案”等詞,體會“綠地毯”、“川流不息”等字詞的意思。

(2)、説話訓練:

柏油馬路又寬又長,那立交橋、草坪、鮮花和車輛能否也用上“又……又……”來誇誇他們呢?

(四)共享背誦的喜悦。

我用提示性的方法幫助學生背誦。

在這一步的閲讀教學時,我是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努力營造一種“我想讀,我要讀”的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會選擇,在選擇中學會判斷,始終保持着那份“讀”的熱情和渴望,通過讀書感受語言的.魅力,提升閲讀的樂趣。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引領背誦的方法,促使背誦指導有的放矢。

(五)、拓展練習,昇華情感。

學到這裏,北京在學生心中已有一定的印象,我在這個環節設計一個説話寫話訓練,要學生用一句話來讚美北京。

(六)、小結課文,設計作業。

其實,北京還美在有很多名勝古蹟、公園等等,你們下課後可以再去搜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下節課請你來當一回小導遊,給我們介紹美麗的北京。

四、説教後反思:在本次教學中,我認為自己做到了以下幾點:

1、遵循語文教學的原則。從整體—部分—整體。如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聽老師範課文然後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來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當學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後,我再引導學生快速閲讀,邊讀邊找文中寫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麗?當學生找出北京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麗地方後,我再引導學生學習文中是怎樣來把這些美麗的地方寫具體的。最後讓學生回顧全文,感受北京的美,從心底發出讚歎:北京真美呀!我們愛北京!我們愛祖國的首都!就這樣遵循從整體-部分-再回歸整體的教學原則,也遵循了低年級學生對事物認識、瞭解的認知規律。同時也讓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進行感悟理解文本。我在執教本課時,重點引導安門廣場是北京的標誌,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恢弘的氣魄。它是中華民族一路成長的見證。集歷史氛圍與現代氣息於一身。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很寬闊,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還有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可是這紀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對於這些光憑老師的解説和學生的讀悟是很難讓學生真切感受其內涵的。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資源,通過播放萬眾矚目下的天安門升旗儀式讓學生了解天安門的“莊嚴”;把天安門廣場與我們的學校作比較,讓學生感受其大;展示雄偉高大的“紀念碑”並讓學生知道其作用。讓學生對其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後,再讓學生去讀文,這樣自然用情於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導,學生就會飽含深情地讀出對北京的讚美與熱愛。在此後的景點學習中,我採用了放手讓學生讀悟去理解課文。這樣不拘一格,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學確實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絕對的完美。當然對於我來説,遺憾就會更多。首先是教學中有些難理解的詞語點的不是很透;其次是作為二年級的學生來説,應該把説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親身感悟的同時,由説到寫,哪怕只寫一句話,讓孩子在聽、説、讀、寫中培養多方面的語文能力。

總之,我認為這節課是一節真實、平實的課,雖然不盡完美,但一定能讓學生學有所獲。

關於説課稿範文15

教材處理

《濟南的冬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今年最新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試用修訂本)第一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這個單元選的是描寫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讀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徵。該單元總的教學目的,是要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

《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的寫景散文。老舍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語言大師,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於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緻,非同一般,不是採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採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把本文的教學目的定在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上,教學重點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側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感情的抒發。

教學設想

教法

一是講讀結合。老舍是語言運用大師,在詞語的選擇和運用上十分講究,需要細細研讀和揣摩。在講解課文精要之處的同時,發揮默讀、朗讀、誦讀的功用十分重要。

二是討論圈點。我根據課文內容,設置了一些小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討論、發表見解,然後由教師通過辨析,幫助學生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得到啟發,掌握知識。

三是比較教學。本文和剛剛學過的朱自清的《春》一文都是寫景抒情的散文名篇,但在寫作方法、文章構思和語言運用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比較法,引導學生將本課與《春》進行比較,在比較學習中加深對兩種不同風格的認識。

學法

根據教法安排,本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宜結合老師的指點和講解,仔細閲讀,圈點批註,認真思考,開展討論,從而掌握正確的知識,獲得應有的啟發。

課時安排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3節課的時間,其中第一課時用於熟悉課文和講讀一、二段,第二課時用於講讀三、四、五段,第三課時用於歸納小結(包括與《春》的比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課前預習。引導學生參看“閲讀提示”和註解,聽教師範讀課文,正音正字,主要是幾個詞的注音和解釋,結合抽查指名學生完成。

2、講讀第一段。

①先要求學生閲讀該段,思考:濟南的冬天給作者的總印象是什麼?為什麼?作者是運用什麼方法寫出來的?

②討論並明確:濟南的冬天給作者的總印象是“有温晴的天氣,真得算個寶地”,因為一是“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二是“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這是作者通過把濟南與北平、倫敦和熱帶對比寫出來的。

3、講讀第二段。

①指明學生朗讀該段,要求學生畫出文中用得最生動的3個動詞,説明是什麼修辭手法,起到了什麼效果。通過討論明確:“曬”、“睡着”、“喚醒”這3個動詞運用了擬人手法,把濟南寫成了一個小嬰兒,“暖和安適”一詞寫出了它的神態。

②要求學生思考:為什麼濟南在冬天能夠像嬰兒一樣“暖和安適”得睡着?從本段文中找出答案。通過討論明確:文中寫小山的“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的比喻句説明濟南周圍的那圈小山使濟南具有了十分可靠的安全感,因此濟南在冬天能夠像嬰兒一樣“暖和安適”的睡着;這是寫晴朗陽光照耀下的小山。

③要求學生進一步思考:這説明濟南的冬天具有怎樣的“性情”?找出一個雙音節的形容詞來回答。明確:濟南的冬天具有“慈善”的'性情。

4、學生齊讀課文。

第二課時:

1、指名朗讀第三段,要求:

①找出本段所運用的三個方位名詞和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説説這一段主要寫什麼。通過討論辨析明確:三個方位名詞是“山上”、“山尖”、“山坡”,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是“日落”;這一段主要寫濟南雪後山上的景色。

②找出本段用得最生動的三個帶有比喻意義的動詞和擬人句,説説所起的作用。明確:三個動詞是“頂”、“鑲”、“穿”,擬人句是“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表現濟南小山“秀氣”的特徵。

2、指名朗讀第四段,要求:

①找出兩個相同的動詞,指出是什麼寫法,照應前文哪句話?明確:動詞是“卧”,是擬人寫法,照應前文“暖和安適地睡着”一句。

②討論:本段寫什麼?寫出什麼特徵?明確:本段承接上文寫城外遠山,寫出的特徵是像張“小水墨畫”(比喻)。

3、指名朗讀第五段,要求:

①畫出文中運用了擬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詞句,描寫藍水晶的形容詞,説明本段寫什麼,寫出什麼特徵?明確:詞句是“貯蓄”、“全拿出來”、“精神”、“不忍得”、“照個影兒”、“藍水晶”、“像地毯上的小團花”;本段寫濟南的水,寫出其“不結冰”、“冒熱氣”、“水藻綠”、“澄清”、“水天一色”的特點。

②揣摩結尾一句:“這”是指濟南的冬天“温晴”、“慈善”、“秀氣”、“像水墨畫”、“水色澄清”等;藴含着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4、齊讀課文,背誦“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一段。

第三課時:

1、提問(難點):作者對濟南的冬天抱着什麼感情?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討論明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感情是喜愛和讚美,從“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一些小山冬天特別可愛”、“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等詞句可以看出來。點明:情景交融是本文一大特點。

2、提問:本文各個段落寫作的對象各是什麼,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討論明確:

一寫濟南冬天天氣,

二寫陽光照耀下的小山,

三寫雪後山景,

四寫城外遠山,

五寫濟南冬天的水。

層次分明,井然有序。

3、提問:本文與朱自清的《春》比較,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過學生討論和教師點撥明確:相同點是兩篇文章都是寫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現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主要有以下不同:

一是表達方式的不同。《春》運用的是重彩濃墨描繪的方式,激情湧動;《濟南的冬天》則是採用聊天談話的方式,穩重含蓄。

二是語言運用的不同:《濟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結合。

三是修辭不同:《濟南的冬天》採用談話的語言,除了比喻、擬人外,沒有其他什麼修辭;《春》採用了比喻、擬人、疊詞疊句、排比、引用等諸多修辭。

四是文采不同:《濟南的冬天》顯得平實,《春》寫得文采斐然。

4、齊讀課文,試背誦第3段。

5、佈置作業:課後練習第2、4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