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6.27K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式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分式説課稿

分式説課稿1

尊敬的評委,下午好!我説課的題目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三節《分式的加減法》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具體闡述我對這節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説教材

(1)本課在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式的加減法》這節課是代數運算的基礎,分兩課時完成,我所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及簡單的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學生已掌握了分數的加減法運算,同時也學習過分式的基本性質,這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而掌握好本節課的知識,將為《分式的加減法》第二課時以及《分式方程》的學習做好必備的知識儲備。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會進行簡單的分式加減運算,具有一定的代數化歸能力,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②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探索分式加減運算法則的過程,理解其算理;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探究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有條理思考及代數表達能力,體會其價值。

(3)重點、難點

①重點:掌握分式的加減運算

②難點:異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

二、説教法

本課我主要以“創設情景——引導探究——類比歸納——拓展延伸”為主線,啟發和引導貫穿教學始終,通過師生共同研究探討,體現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學過程。

三、説學法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想歸納和鞏固提高”四個層次的學法。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第一環節:提出問題

問題一:某人用電腦錄入漢字文稿的效率相當於手抄的3倍,設他手抄的速度為a字/時,那麼他浸入3000字文稿比手抄用多少時間?

問題二:從甲地到乙地有兩條路,每條路都是3km,其中第一條路是平路,第二條路有1km的上坡路,2km的下坡路。小麗在上坡路的騎車速度為V km/h,在平路上的騎車速度為2V km/h,在下坡路的騎車速度為3V km/h,那麼

(1)當走第一條路時,她從甲地到乙地需多長時間?

(2)當走第二條路時,她從甲地到乙地需多長時間?

(3)她走哪條路花費的時間少?少用多長時間?

老師活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再共同研究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探究、發言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這兩個問題情境,引入分式的加減運算,既體現了分式加減運算的意義,又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建立分式模型的過程,並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二環節:同分母分工相加減

想一想:(1)同分母的分數如何加減?如:2/3+5/3=(2+5)/3,……;

(2)猜一猜,同分母的分式應該如何加減?如:b/a+c/a=,…….

老師活動:鼓勵學生通過類比、探究並大膽猜想分式的加減運算法則

學生活動:分組進行討論、交流,並多舉類似例子進行類比,而後,小組發表意見,説明自己的推測。

在學生通過交流得到猜想的基礎上出示做一做:

做一做:(1)1/a+2/a=_____________

(2)x2/(x-2) – 4/(x-2)=___________

(3)(x+2)/(x+1) –(x-1)/(x+1)+(x-3)/(x+1)=___________

教師通過讓學生練習“做一做”的題目,加以驗證和領悟,法則的形成打下基礎,並導出分式加減運算法則: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老師活動:引入習題“做一做”,適當糾正學生的語言,並板書法則

學生活動:通過個體練習,領悟規律,再小組交流,形成法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類比分數運算方法,大膽猜想分式的加減法則

(二)主動探究,拓展延伸

第三環節: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

想一想:(1)異分母的分數如何相加減?如:1/2+2/3=?……..

(2)你認為異分母的分式應該如何加減?如:1/a+2/b=? ………

老師活動:提出問題,引導、啟發學生通過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方法類比得到異分母分式相加減的方法

學生活動:參與交流、討論、歸納異分母分式加減的方法

設計意圖:進一步鍛鍊學生的類比思想;同時通過討論解決分式的通分,使學生掌握異分母分式轉化為同分母分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轉化思想,為下節課做好準備

(三)例題教學

第四環節:解決問題

(1)回到開始提出的兩個問題:

問題一:3000/a-1000/a=20xx/a

問題二:1/v + 2/3v – 3/2v=1/6v

(2)例題1:計算(課本P81頁)

老師活動:出示習題,巡視、引導、糾正

學生活動:自主完成

設計意圖: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能力

(四)隨堂練習

第五環節:鞏固深化

課本P81 隨堂練習1、2

老師活動:巡視、引導

學生活動:個體練習、板演

設計意圖:檢驗學生是否掌握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方法

(五)課堂小結

第六環節:提高認識

(1)同分母分式加減法則

(2)簡單異分母分式的加減

老師活動:引導

學生活動: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鍛鍊學生及時總結的良好習慣和歸納能力

(六)作業佈置

第七環節:反思提煉

課本P81 習題3.4 第1、2題

五、板書設計

1、同分母分式加減法則:…………… 3、練習:……………………………….

2、通分:………………………………......

分式説課稿2

下午好!(自我介紹略)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三章第二節分式的乘除法。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等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

我認為可以理解為探索法則——理解法則——應用法則,進一步體現了新課標中“情境引入——數學建模——解釋、拓展與應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與分數的乘除法類似,所以可通過類比,探索分式的乘除運算法則的過程,會進行簡單的分式的乘除法運算,分式運算的結果要化成最簡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約分,要求學生能解決一些與分式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2、教材地位:

分式是分數的“代數化”,與分數的約分、分數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聯繫,也為後面學習分式的混合運算作準備,為分式方程作鋪墊。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分式的乘除運算法則

(2)、會進行簡單的分式的乘除法運算

能力目標:

(1)、類比分數的乘除運算法則,探索分式的乘除運算法則。

(2)、能解決一些與分式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

(1)、通過師生觀察、歸納、猜想、討論、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

(3)、讓學生感悟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又為現實生活服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4、教學重點:分式乘除法的法則及應用.

5、教學難點:分子、分母是多項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運算。

二、説教法

教學方法是我們實現教學目標的催化劑,好的教學方法常常使我們事半功倍。新課程改革中,老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啟發式教學。啟發性原則是永恆的,在教師的啟發下,讓學生成為課堂上行為的主體。

2、合作式教學,在師生平等的交流中評價學習。

三、説學法

學生在國小就已經會很熟練的進行分數的乘除法運算,上一章又學習的因式分解,本章學習的分式的意義,分式的基本性質等,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知識上的鋪墊。

1、類比學習的方法。通過與分數的乘除法運算類比。

2、合作學習。

四、説教學程序

1、類比學習,探索法則。(約3分鐘)

讓學生認真思考教材上提供的4個分數的乘除法的例子(2個乘法,2個除法)

分式説課稿3

我們知道,分式是表示數量關係的工具,是刻畫現實世界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模型。本節課的內容是分式的起始課。下面我將從教學背景、教法學法、教學過程、設計説明四個方面來具體闡述我對這節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教學背景

1.教學內容分析

(1)地位與作用:《分式》是北師大版新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一節,本節內容分兩課時完成。我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分式概念、意義和用分式表示數量關係。分式是繼整式之後,又一代數學習的基本內容,是國小所學分數的延伸和擴展,學好本節課,是今後繼續學習分式的性質、運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前提。

(2)重點:分式的定義

(3)難點:識別分式有無意義;用分式描述數量關係

分式概念是《分式》這一章學習的起點和基礎,因此分式的概念是教學的重點。又由於國中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存在着這樣的障礙:不善於概括數學材料、缺乏對字母及其他數學符號用於運算的能力,所以判定分母中整式的值何時不為零、用分式表示數量關係是教學的難點。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分式概念,學會判別分式何時有意義,能用分式表示數量關係,進一步發展符號感。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構過程及用分式描述數量關係的過程,學會與人合作,並獲得代數學習的一些常用方法:類比轉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經驗,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和創造,體會分式的模型思想。

經過七年級一年的學習,學生初步養成了自主探究意識。一方面,在七年級下冊中,學生已經學習了整式,分式與整式一樣也是代數式,因此研究與學習的方法與整式相類似;另一方面,"分式"是"分數"的"代數化",學生可以通過類比進行分式的學習。所以我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以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為出發點,確定以上3個方面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法與學法

基於以上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在本節課主要採用"引導—發現教學法",於計,通過"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

三、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為能更多地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我將本節課設為以下五個環節:發現新知—再探新知—應用新知—深化拓展—小結鞏固,以期在多樣的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積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問題情景1.在這兒我對教材進行了處理,課本引例是 "土地沙化、固沙造林"問題,設問是"這一問題中有哪些等量關係?"我將引課方式改為通過學生自己構造代數式去發現分式,:

問題情景2.輪船在水上航行,靜水速為每小時20千米,順水航行100千米與逆水

航行60千米所有時間相等。試表示順水與逆水所用時間

3利用學生舉實例列出相應的代數式

這樣從學生熟悉的整式及其運算入手,引導學生從舊知中發現新知,與學生的原有認知水平更相吻合,有利於探索活動的展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好的教師不是在教數學而是激發學生自己去學數學".通過學生對自己所構造的代數式進行觀察,創設發現情境,學會把自己的活動作為思考的對象,更好地進行分式概念的建構活動。

(二) 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分式的概念

(1)議一議:你們所發現的這一類新代數式它們有什麼共同特徵?它們與整式有什麼不同?

(2)類比分數,概括分式的概念及表達形式

兩個數 , 相除可以用" "或" "來表示,如果兩個代數式A,B相除我們也可以用"A÷B" 或" "來表示。

分式的概念:兩個整式A,B相除時,可以表示為的形式,如果分母B中含有字母,那麼 叫做分式。如:分母中都含有字母,都是分式。

這樣的安排可以刺激學生複習和回憶前面所學的知識,選擇能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的舊知識,將新知識的各因素聯繫起來,並以組織好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看到了知識的發展過程的同時,也學到了新的知識。通過比較概括,是新舊知識相聯繫,通過啟發,激活學生頭腦中的舊知識,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傾向。使他們對分式的概念先有一個粗略的總體認識,為下一步的教學作好鋪墊,使學生對反映新知識內容的文字、符號先有一個表層的認識。

(3)小組內互舉例子,判定是否分式

根據分式的概念,我們還可以看到分數線具有雙重意義:(1)表示括號;(2)表示除號。所以為了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

2,在掌握了分式的概念以後,教師通過"要分數有意義,只要使分母不為零"讓學生很自然得過渡到"要分式有意義,也只要使分母不為零"即可的思想。

教師抓住這一契機,給出練習1

3.學生根據之前的結論解決問題,教師順水推舟,再給出以下分式,讓學生討論,這時當x取什麼值時,分式值為零,給出練習2.

通過三步的學習鞏固學生對概念的強化理解。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根據學生基礎差的特點,又設計了三個題組訓練,讓學生在鞏固的基礎上加以提高。

(四)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一節課已進入尾聲,教師指導學生反思:我們是如何得到分式概念的?分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什麼知識有聯繫?我們用了哪些方法進一步揭示了分式意義的本質?在以上的學習過程中你的收穫有哪些?

教師整理學生的發言,歸納小結:

(1)整式和分式統稱為有理式

(2)分式的概念:兩個整式A,B相除時,可以表示為 的形式,如果分母B中含有字母,那麼叫做分式。

(3)要分式有意義,也只要使分母不為零

(4)當分母為零時,分式就無意義

(5)分式的值為零必須滿足兩個條件:(1)分子的值為零;(2)同時分母的值不等於零。

通過師生共同反思,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使新知識與學生頭腦中原有的舊知識建立邏輯性的穩固聯繫,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同時,體現在學習策略的選擇、實施、調整等方面,從整體上也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通過反思,不僅可以梳理在學習過程中對概念的理解程度,還可以評價自己在認知加工過程中所閃爍出的思維火花,領悟其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對提高數學思維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分式説課稿4

各位評委:

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分式的乘除法(第1課時)》,選用是人教版的教材。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這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等五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 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八年級數學第十六章第二節第一課時的內容,是國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為學習分式加減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識奠定了基礎。因此,這節課在整個的國中數學的學習中起着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這節課內容特點,考慮到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對教材的地位與作用的分析,我制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並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能進行簡單的分式乘除法運算,能解決一些與分式乘除有關的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經歷從分數的乘除法運算到分式的乘除法運算的過程,培養學生類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對從特殊到一般數學的思想認識。

3.情感目標:教學中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中滲透類比轉化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本着課程標準,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則進行運算。

教學難點: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説學情

1.學生已經學習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和因式分解,通過與分數的乘除法類比,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2.八年級的學生接受能力、思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變化和提高,自學能力較強,通過類比學習加快知識的學習。

三、説教法學法

(一)説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標改革的目標,新課標要求把過去單純的老師講,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師生互動式教學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滲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結合這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這節課我採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師生互動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突破難點:分式的乘除法運算,在例題的引導分析時,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本課教學難點: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讓學生在練習題中鞏固難點,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二)説學法

從認知狀況來説,學生在此之前對分數乘除法運算比較熟悉,加上對本章第一節分式及其性質學習,抓住國中生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和活躍的思維能力,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這些心理特徵,因此,我認為這節課適合採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數學學習方式。一方面運用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由於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以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則,易於學生理解、接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式的乘除運算,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但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

四、説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接下來,我再具體談談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安排:

(一)提出問題,引入課題

俗話説:"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樣,好的引入能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因此我用實際出發提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問題1求容積的高是 ,(引出分式乘法的學習需要)。

問題2求大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機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分式除法的學習需要)。

從實際出發,引出分式的乘除的實在存在意義,讓學生感知學習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實際需要,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

(二)類比聯想,探究新知

從學生熟悉的分數的乘除法出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解後總結概括:

(1)式是什麼運算?依據是什麼?

(2)式又是什麼運算?依據是什麼?能説出具體內容嗎?(如果有困難教師應給於引導)

(學生應該能説出依據的是:分數的乘法和除法法則)教師加以肯定,並指出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引導學生類比分數的乘除法則,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則。

【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

乘法法則: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 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後,與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為:

設計意圖:由於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故以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則,易於學生理解、接受,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新理念。

(三)例題分析,應用新知

師生活動:教師參與並指導,學生獨立思考,並嘗試完成例題。

P11的例1,在例題分析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應多次回顧分式的乘除法法則,使學生耳熟能詳。P11例2是分子、分母為多單項式的分式乘除法則的運用,為了突破這節課的難點我採取板演的形式,和學生一起詳細分析,提醒學生關注易錯易漏的環節,學會解題的方法。

(四)練習鞏固,培養能力

P13練習第2題的(1)(3)(4)與第3題的(2)

師生活動:教師 出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解答,並讓學生板演或投影展示學生的解題過程。

通過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通過課堂跟蹤反饋,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進一步熟練解題的思路,也遵循了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板演,一是為了暴露問題,二是為了規範解題格式和結果。

(五)課堂小結,回扣目標

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在知識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

3.你有什麼收穫呢?

師生活動:學生反思,提出疑問,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學習結果讓學生作為反饋,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在交流中與全班同學分享,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六)佈置作業

教科書習題6.2 第1、2(必做) 練習冊P (選做),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這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這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五、説板書設計

在這節課中我將採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因為提綱式-條理清楚、從屬關係分明,給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於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

分式説課稿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分式的意義”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中七年級第二學期第十五章的第一節內容,是中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式的概念與整式是緊密相聯的,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同時也是對前面知識的進一步運用和鞏固。學生掌握了分式的意義後,為進一步學習分式、函數、方程等知識作好鋪墊;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2.學情分析:我任教班級學生基礎不是很紮實,學習能力不夠高.通過分數的學習,學生可能會用分數的定義去理解分式.但是在分式中,它的分母不是具體的數,而是含有字母的整式。為了讓學生能切實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對於教材中的例題和練習題,作了適當的延伸拓展和變式處理。

3.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分式的概念,並能判斷一個有理式是不是分式。

(2) 技能目標:掌握“如果分式的分母的值為零,則分式沒有意義”;“如果分式的分子為零,而分母不為零時,分式的值為零”,會推斷分式的分母中所含字母的取值範圍。

(3) 能力目標:初步掌握整式和分式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4)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分式的意義,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和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4.教學重點與難點: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分式的意義:分式與除法的關係;(2)難點:掌握“如果分式的分母的值為零,則分式沒有意義”;“如果分式的分子為零,而分母不為零時,分式的值為零”。

二、教學方法與學法

本節課教師將以引路的形式,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帶着學生去發現和探究新知識,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分析、歸納、概括,通過不斷的實踐和認識,讓學生全面地掌握分式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不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對學習數學充滿信心。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分下面這樣幾個環節

1.設問激疑,以舊探新,類比聯想,形成概念:教師先問學生兩個問題,幫助學生回憶分數。

思考:請各位同學將下列各題用一個恰當的分數來表示:

1.一段繩子長3米,把它平均分成4份,則每份長是多少?

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80千米,一輛汽車行駛7小時,從甲地到達乙地,這輛汽車平均每小時的速度是多少?

然後教師再請學生看以下兩個問題。

思考:1.一段繩子長3米,把它平均分成份,則每份長是多少?

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80千米,一輛汽車行駛小時,從甲地到乙地,這輛汽車平均每小時的速度是多少?

學生通過運算、比較,可以發現,相除可以用“叫做分式。如:分母中都含有字母,都是分式。(這樣的安排可以刺激學生複習和回憶前面所學的知識,選擇能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的舊知識,將新知識的各因素聯繫起來,並以組織好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看到了知識的發展過程的同時,也學到了新的知識。通過比較概括,是新舊知識相聯繫,通過啟發,激活學生頭腦中的舊知識,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傾向。使他們對分的概念先有一個粗略的總體認識,為下一步的教學作好鋪墊,使學生對反映新知識內容的文字、符號先有一個表層的認識。)在教師與學生共同得到分式的概念後,緊接着教師給出:

例1:現有以下各式:2,請同學們任取兩個進行組合,使組合後的代數式為分式。

在這裏我們可以發現答案並不唯一,通過對分式的概念的理解,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身體驗,展開想象的翅膀,組合成的代數式將一個個的呈現在我們眼前,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然後教師通過學生所給出的答案加以分析,指出類似的形式,如果分母B中含有字母,那麼叫做分式。(3)要分式有意義,也只要使分母不為零(4)當分母為零時,分式就無意義(5)分式的值為零必須滿足兩個條件:(1)分子的值為零;(2)同時分母的值不等於零。

(6)的值為負數?

四.評價分析:

1.學生在學習新的數學概念時,新的信息對學生來講基本上是陌生的,零碎的和彼此孤立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為學生的發現、創造提供自由廣闊的天地,就是在於引導學生探索獲得知識、技能的途徑和方法。因此,利用舊知探索新知,逐步深入,引發學生思維衝突,將學生帶入發現概念的最近發展區。

2.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誤認為由舊知識獲得新知識後,對新知識的理解就已經到位了,這時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探求新舊知識間的深層聯繫和實質區別,去揭示這種內在的或隱藏的聯繫與區別,糾正其對概念的表面性和片面性的理解,在頭腦中獲得新的痕跡。

3.小結部分通過師生共同反思,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使新知識與學生頭腦中原有的舊知識建立邏輯性的穩固聯繫,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同時,體現在學習策略的選擇、實施、調整等方面,從整體上也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通過反思,不僅可以梳理在學習過程中對概念的理解程度,還可以評價自己在認知加工過程中所閃爍出的思維火花,領悟其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對提高數學思維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分式説課稿6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為選擇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一節《分式》第一課時。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對本課加以説明:

一.結合課程標準説教材設計

二.結合教育現狀説學情分析

三.結合學生情況説教學目標設計

四.結合教學情境説教法與學法設計

五.結合模式方法策略説教學過程設計

程序如下:

一.結合課程標準説教材設計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式是國中數學中繼整式之後學習的又一個代數基礎知識,是對國小所學分數的延伸和擴展,同時,它也是今後繼續學習分式的性質、運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學好本節課,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運算能力,提高運算速度,同時,也為今後解決更為複雜的代數問題,諸如“函數”、“方程”等,提供重要的條件,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學習任務和學情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分式的概念與意義

設計意圖:分式概念是《分式》這一章學習的起點和基礎,因此分式的概念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理解和掌握分式有無意義、分式值為零時的條件

設計意圖:由於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待定字母,即分式的分母並不像分數的分母那樣是某個確定的常數,在具體解題中,學生極易將分式無意義的情形與分式值為零的情形相混淆,因此,理解和掌握分式值為零時的條件,便成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結合教育現狀説學情分析

由於佈局的調整,導致兩極分化現象嚴重,梧桐樹學校的學生流動量很大,班裏的優等生很少,中等生和成績差的學生居多,甚至中等生也較少,之前在分數和整式的學習中,學生對分數和整式的理解、掌握不熟練,這給本節分式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其實分式是分數的“代數化”,所以其性質與運算是完全類似的,針對這種狀況,要以基礎知識的學習為主,複習和探究新知同步進行,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

三.結合學生情況説教學目標設計

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三維目標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顯得更突出,知識、過程、技能、效果的重要性也由此可知。

由於學生在七年級已經學習了整式,分式與整式一樣也是代數式,因此研究與學習的方法與整式相類似;另一方面,“分式”是“分數”的“代數化”,學生可以通過類比進行分式的學習。所以我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以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為出發點,確定以下3個方面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瞭解分式的概念,明確分式和整式的區別;

2、體會分式的意義,進一步發展符號感。

過程與方法目標:1、培養學生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技巧;

2、讓學生經歷用字母表示實際問題中數量關係的過程,體會分式是表示現實世界中的一類量的數學模型.

3、培養學生觀察、歸納、類比的思維,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經驗,體驗數學活動充滿 着探索和創造,體會分式的模型思想。

四.結合教學情境説教法與學法設計1、教學方法

基於以上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在本節課主要採用“引導—發現教學法”,以實現概念教學的類比遷移這一思想方法的滲透。藉助於,通過“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以加強分式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發展數學的應用意識,突出分式的模型概念。

2、學法指導

根據教材和新課標對學生知識及能力層面的要求,以及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接受能力,在本節課的學法指導中,我將採用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觀察發現,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會主動探究-主動總結-主動提高,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感知知識的過程中,無疑提高了探索-發現-實踐-總結的能力。

因此在課堂上要採用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方法組織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體會參與的樂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數學的奇妙。

五.結合模式方法策略説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課以分式概念為起點,學生在創設問題情境的前提下,帶着問題去思考歸納,極大程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激活學生的思維。

結合本節的教學內容及重難點,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創設情境引入課題—分析概念落實雙基—舉例應用分層教學—及時反饋歸納小結

設計的意圖:在上述流程中通過問題的探究,使知識的發生發展與學生的思維貼近,這樣實現了主體參與,主體發展的同步進行。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活動1)

創設一個“代數式莊園”的情景,複習整式的概念,並能判斷哪些式子是整式,為學習分式做準備.

問題:什麼是整式?下列式子中那些是整式?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複習整式的概念,明確單項式和多項式統稱為整式,這樣就較容易找出哪些是整式。因為分式概念的學習是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式與整式的區別從而獲得分式的概念,所以必須熟練掌握整式的概念.

注意事項:學生能夠比較準確的找出哪些是整式,但有些學生會簡單的認為“分數”形式的代數式不是整式,其實這不是判別的關鍵,而是看分母中是不是含有字母,所以有些學生會漏掉 s/300.

(活動2)

以一個“土地沙化”的問題情景引入,讓學生思考討論,用式分式表達題目中的數量關係:

問題情景(1):面對目前嚴重的土地沙化問題,某縣決定分期分批固沙造林,一期工程計劃在一定期限內固沙造林2400公頃,實際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積比原計劃多30公頃,結果提前4個月完成原計劃任務,原計劃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頃?這一問題中有哪些等量關係?

如果設原計劃每月固沙造林x公頃,那麼原計劃完成一期工程需要 個月,實際完成一期工程用了(x+30)個月。

根據題意,可得方程()

問題(2):正n邊形的每個內角為()度。

問題(3):新華書店庫存一批圖書,其中一種圖書的原價是每冊a元,現降價x元銷售,當這種圖書的庫存全部售出時,其銷售額為b元.降價銷售開始時,新華書店這種圖書的庫存量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三個問題列出了幾個與整式不同的代數式,形成對比,自然過渡到分式的探索和學習分式的必要性。讓學生進一步經歷探索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的過程;通過問題情景,讓學生初步感受分式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模型;體會分式的意義,發展符號感.

注意事項: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積極投身於問題情景中,冷靜的思考,激烈的討論,對於問題(1)大多數學生能找出2個或2個以上等量關係式,根據學生的情況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提示和引導,有了這個基礎第2問第3問就不難了.

2.分析概念,落實雙基

以小組的形式對前面出現的分式進行討論後得出分式的概念,體會分式的意義.

討論內容:對前面出現的代數式如下,它們有什麼共同特徵?它們與整式有什麼不同?

分式的概念: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麼稱為分式,其中A稱為分式的分子,B稱為分式的分母.對於任意一個分式的分母都不能為零.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歸納、總結出整式與分式的異同,從而得出分式的概念.再得出分式概念後,老師要特別強調分式的分母必須含有字母,且分母不能為零,引起學生的注意。

注意事項:學生通過觀察、類比,及小組激烈的討論,基本能得出分式的定義,對於分式的分母不能為0,有的 小組考慮了,有的沒有考慮到,就這一點可以讓學生類比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加以理解,還可理解為字母是可以表示任何數的。這樣獲得的知識,理解的更加透徹,掌握的更加牢固,運用起來會更靈活.

3.舉例應用分層教學

學生討論分式什麼時候有意義?什麼時候無意義?什麼時候分式的值為零?

例題(1)當 a=1,2時,分別求分式 的值;

(2)當 a取何值時,分式 有意義?

(3)當 a取何值時,分式 無意義?

(4)當a取何值時,分式 的值為0?

其中(1)(2)(3)問由學生在自主完成的基礎上同桌交流,然後師生評述,使全體學生特別是學有困難的學生都能達到基本的學習目標,獲得成功感。在此基礎上我補充了第(4)問讓學生進一步探索出分式為零的條件

設計意圖:通過分式有無意義的條件探究活動,讓學生親歷發現事物特徵、規律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引發主動學習的內在動機。

討論、解答結束後,教師再一次總結分式有無意義的條件及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並板書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分式有無意義的條件 1、有意義 B≠0.

2、無意義 B=0.

分式值為零的條件 A=0 且 B≠0.

4. 及時反饋歸納小結1、反饋訓練,鞏固概念

(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2)2a-b (3) (4)2x-

設計意圖:考察學生對分式、整式概念的理解.

(2)、x取什麼值時,下列分式無意義?

(1) (2)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分式的意義,知道如果a的取值使的分母的值為零,則分式沒有意義,反之有意義.

(3)、把甲、乙兩種飲料按質量比x:混合在一起,可以調製成一種混合飲料.調製1千克這種混合飲料需多少甲種飲料?

設計意圖:體會分式可以表示現實情景中的數量關係,分式是表示現實世界中的一類量的數學模型.

注意事項:學生通過類比分數的分母不能為零,基本能理解分式的分母也不能為零。在學習中,有些學生錯誤的理解為只是分式的分母中的字母不為零,應該及時糾正,是整個分母不為零。分母可能是單項式,也可能是多項式。

2.小結歸納,分層作業

a.小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學習數學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談自己的收穫和感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習知識、方法、和延伸三方面進行歸納。

b.作業佈置: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更好的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將本節課的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

必做題是教材67頁1、2、3題

選做題是教材68頁4題及編一題用分式表示數量關係的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分層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作業有所收穫。

分式説課稿7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從教師的教學角度上看:教師是進行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從學生的學習角度上看:數學活動是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從師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數學活動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即要促進學生髮展,也要促進教師成長。

教師作為數學教學主導,在設計數學活動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特點組織教學。

二、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1、讓學生在現實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識經驗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2、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2、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四、教師對教學目標,難點,重點把握要恰當、具體。

數的計算非常重要,計算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在具體的情境中才能讓學生真正認識計算的作用。首先應當讓學生理解的是面對具體的情境,確定是否需要計算,然後再確定需要什麼樣的計算方法。口算、筆算、估算、計算器和計算機都是供學生選擇的方式,都可以達到算出結果的目的。

一、設計思想:國中數學説課稿

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教學應走進生活,生活也應走進數學,數學與生活的結合,會使問題變得具體、生動,學生就會產生親近感、探究欲,從而誘發內在學習潛能,主動動手、動口、動腦。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自覺地把生活作為課堂,讓數學回歸生活,服務生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豐富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活動經歷,並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之趣、數學之用、數學之美。

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教師既要做到精講精練,又要敢於放手引導學生參與嘗試和討論,展開思維活動 。

根據新教材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的特點,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動腦參與探索,讓學生有發表意見的機會,絕對不能包辦代替,使學生不僅能學會,而且能會學。充分發揮網絡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力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被動聽講式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的探索發現式學習。數學問題生活化,主導主體相結合,發揮媒體技術優勢,探究練習相結合,符合《課標》精神。

網絡環境下代數課的教學模式:設置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評價-鞏固練習-總結提高

二、背景分析:

(一)學情分析:

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十六章:《分式》

學生是本校八年級實驗班的學生,參加北師大“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課題實驗一年半,學生基礎知識較紮實,具有一定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電腦使用水平較熟練,對於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模式已適應。

本節課實施網絡環境下教學,採用自學導讀式教學模式。學生喜歡上網絡數學課,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

(二)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的,為後面學習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礎。

通過經歷實際問題→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過程,體會分式方程是一種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模型,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意

識,滲透類比轉化思想。

(三)教學方式:自學導讀—同伴互助—精講精練

(四)教學媒體:Midea---Class純軟多媒體教學網 幾何畫板

三、教學目標:國中數學説課稿

知識技能:瞭解分式方程定義,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產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驗根的方法。

過程方法:通過經歷實際問題→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過程,體會分式方程是一種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模型,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意識,滲透轉化思想。

情感態度:強化用數學的意識,增進同學之間的配合,體驗在數學活動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教學難點:理解分式方程可能產生增根的原因。

設計説明: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不應該是一節課或一學期的教學目標,它應該貫穿於國中數學教學的每一堂課,它應該與具體的數學知識聯繫在一起,才能讓教師好把握,學生好掌握,否則就是空中樓閣,霧裏看花,水中望月。

四、板書設計:

a不是分式方程的解

(二)學習方法:類比與轉化

教學思考:伴隨教學過程的進行,不失時機的,恰到好處的書寫板書,要比用多媒體呈現出來效果好,絕不能用媒體技術替代應有的板書,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育技術完美的結合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

五、教學過程:

活動1:創設情境,列出方程

設計説明:教師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激勵學生,寓德於教。體現了教學評價之美-激勵啟迪。

設計説明:通過經歷實際問題→列分式方程,體會分式方程是一種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模型,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意識,激發學生的探究欲與學習熱情,為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做準備。

活動2:總結定義,探究解法國中數學説課稿

使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數、式、方程及它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通過合作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增強利用類比轉化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合作的意識。

教學思考:再一次體現了對全章進行整體設計的好處,在學習16.1分式和16.2分式的運算時,幾乎每一節課都運用類比的思想-分式與分數類比和進行算法多樣化訓練,所以才出現了這樣好的效果。在利用媒體技術拓展學習內容時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拓展內容要與所學內容有有機聯繫。二、拓展內容要符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不要任意拔高。三、拓展內容要適量,不要信息過載。

活動3:講練結合,分析增根

活動5:佈置作業,深化鞏固(略)

分式説課稿8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這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初級中學教材北師大版七年級第二章第一節《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課時,勾股定理是幾何中幾個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邊的數量關係。它在數學的發展中起過重要的作用,在現時世界中也有着廣泛的作用。班級學生通過對勾股定理的學習,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對直角三角形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勾股定理,並能運用勾股定理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及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瞭解利用拼圖驗證勾股定理的方法,發展班級學生的合情推理意識、主動探究的習慣,感受數形結合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班級學生愛國熱情,讓班級學生體驗自己努力得到結論的成就感,體驗數學充滿探索和創造,體驗數學的美感,從而瞭解數學,喜歡數學。

(三)教學重點:經歷探索及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並能用它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面積法(拼圖法)發現勾股定理。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辦法:發揮班級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班級學生動手實驗,讓班級學生在實驗中探索、在探索中領悟、在領悟中理解。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學情分析:七年級班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觀察、歸納、猜想和推理的能力。他們在國小已學習了一些幾何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包括割補、拼接),但運用面積法和割補思想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還不夠。另外,班級學生普遍學習積極性較高,課堂活動參與較主動,但合作交流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教法分析:結合七年級班級學生和本節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採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拓展鞏固"的模式, 選擇引導探索法。把教學過程轉化為班級學生親身觀察,大膽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的過程。

學法分析: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班級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討式學習方式,使班級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 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實驗操作,模型構建 3.迴歸生活,應用新知

4.知識拓展,鞏固深化5.感悟收穫,佈置作業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圖片欣賞 勾股定理數形圖 1955年希臘發行 美麗的勾股樹 20xx年國際數學 的一枚紀念郵票 大會會標 設計意圖:通過圖形欣賞,感受數學美,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價值。

(2) 某樓房三樓失火,消防隊員趕來救火,瞭解到每層樓高3米,消防隊員取來6.5米長的雲梯,如果梯子的底部離牆基的距離是2.5米,請問消防隊員能否進入三樓滅火?

設計意圖:以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引入新課,反映了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產生於人的需要,也體現了知識的發生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從而引出下面的環節。

四、實驗操作模型構建

1.等腰直角三角形(數格子)

2.一般直角三角形(割補)

問題一:對於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積有何關係?

設計意圖:這樣做利於班級學生參與探索,利於培養班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問題二:對於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積也有這個關係嗎?(割補法是本節的難點,組織班級學生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不僅有利於突破難點,而且為歸納結論打下基礎,讓班級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通過以上實驗歸納總結勾股定理。

設計意圖:班級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歸納出勾股定理的雛形,培養班級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時發揮了班級學生的主體作用,體驗了從特殊—— 一般的認知規律。

五。迴歸生活應用新知

讓班級學生解決開頭情景中的問題,前呼後應,增強班級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增加學以致用的樂趣和信心。

六、知識拓展鞏固深化

基礎題,情境題,探索題。

設計意圖:給出一組題目,分三個梯度,由淺入深層層練習,照顧班級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班級學生的個性發展。知識的運用得到昇華。

基礎題: 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邊長為3,斜邊為5,另一直角邊長為X,你可以根據條件提出多少個數學問題?你能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嗎?

設計意圖:這道題立足於雙基。通過班級學生自己創設情境 ,鍛鍊了發散思維。

情境題:小明媽媽買了一部29英寸(74釐米)的電視機。小明量了電視機的屏幕後,發現屏幕只有58釐米長和46釐米寬,他覺得一定是售貨員搞錯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嗎?

設計意圖:增加班級學生的生活常識,也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

探索題: 做一個長,寬,高分別為50釐米,40釐米,30釐米的木箱,一根長為70釐米的木棒能否放入,為什麼?試用今天學過的知識説明。

設計意圖:探索題的難度相對大了些,但教師利用教學模型和班級學生合作交流的方式,拓展班級學生的思維、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七、感悟收穫佈置作業:

這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

作業: 1、課本習題2.1 2、蒐集有關勾股定理證明的資料。

板書設計 探索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分別為a,b,斜邊為c,那麼

設計説明::1.探索定理採用面積法,為班級學生創設一個和諧、寬鬆的情境,讓班級學生體會數形結合及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2.讓班級學生人人蔘與,注重對班級學生活動的評價,一是班級學生在活動中的投入程度;二是班級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思維水平、表達水平。

分式説課稿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是在學生已熟練地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分式四則運算等有關知識的基礎進行學習的。它既可看成是分式有關知識在解方程中的應用;也可看成是進一步學習研究其它分式方程的基礎,因此它有着承前啟後的作用。同時學習了分式方程後也為解決實際問題拓寬了路子。

2、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我將本課主要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理解分式方程增根的含義和產生原因,會檢驗分式方程的增根;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分式方程解法的過程,掌握化歸的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提高學習興趣和數學創新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及關健

本着新課程標準,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方法與基本步驟,以及對增根概念的理解。

難點:對增根產生的原因的理解以及驗根的方法的掌握。

關鍵:“化未知為已知”的數學學習方法。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在掌握了分式的意義、分式的混合運算和熟練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學習本節內容的,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豐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主觀能動性。但對於解分式方程過程中會出現增根,部分同學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重點強調如何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和解分式方程過程中產生增根的原因及如何驗根。

三、教法與學法

1、説教法:

本節內容從實際問題出發引了出分式方程的概念,介紹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採用了設疑引導、協助總結的教學方法,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針對學生的回答所出現的一些問題給出及時的糾正,練習時,除了讓儘可能多的學生板演以外,要及時的發現並總結學生所出現的問題,比較典型的全班講評。

2、説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指導學生採用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學習方法,使學生積極主動得參與到教學過程,通過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探索的快樂,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為了滿足經濟高速發展的需求,我國鐵路部門不斷進行技術革新,提高列車運行速度;在相距1600的兩地之間運行一列車,速度提高25﹪後,運行時間縮短了4,你能列出列車提速前的速度嗎?

師生活動:教師提出問題,設計意圖:先通過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從分析入手,列出含未知數的式子表示有關的量,並進一步根據相等關係列出方程,為探索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解法作準備。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對所得方程觀察其形式,不是整式方程中的一元一次方程,從而提出分式方程的`概念。

師生活動: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議論後在全班交流。

學生歸納出:該方程的特徵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數。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問題和語言表達能力。

(2)對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讓學生探究方程的解法,通過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併同類項、係數化為1,等步驟求出,並檢驗解的正確性。

師生活動:鼓勵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導學生將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學生自然會想到“去分母”來實現這種轉變,求出方程的解,並要求學生驗根。

設計意圖:怎樣解分式方程,這是本節的核心問題,也是本節課的重點,本次活動中用“轉化”思想,把函待解決的問題,通過轉化,化歸到已經解決或比較容易的問題中去,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重點。

(3)進一步探究:仿照上例方程的解法,解方程並檢驗。

學生髮現不能作為原方程的解,時原方程中的分式無意義,從而引出增根的概念:是所得的整式方程的解,但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是因為在解方程的過程中的一些不合理變形造成的。

對增根產生的原因進行初步探討:只有在第一步去分母時,可能出問題,兩邊同乘以的最簡公分母的值不能為零。

解分式方程時,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也可能不是,這是為什麼呢?如何進行檢驗呢?

師生活動: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然後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小組討論,在學生討論期間,教師應參與到學生的數學活動中,鼓勵學生勇於探索、實踐,解釋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並懂得在解分式方程時一定要進行驗根。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探究,並進行充分的討論,最後統一認識,用分式的意義及分式的基本性質解釋分式方程可能無解的原因,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通過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達到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4)總結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驟,並比較其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異同點。

教師活動:提示學生對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總結分式方程的解法,並探查它們之間的異同點。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化歸思想的逐步形成,提高學生自主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3、新知應用、聯繫拓廣:

投影展示例題

師生活動:教師出示題目,學生獨立完成,指名2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①例題的作用可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嚴格的解題規範格式,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②評價時採用生生評價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嚴謹的數學思維習慣。

4、課堂練習、檢查驗收:

師生活動:教師出示題目,學生獨立完成,判斷題點名由學生口答,解方程請4名學生板演,教師強調步驟,特別是檢驗。

設計意圖:及時鞏固所學知識,瞭解學生學習效果,增強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5、課堂總結、落實新知:

師生活動:學生個體小結,小組歸納,集體補充。

設計意圖:①讓學生以反思的形式回憶本節的學習內容與方法,更有利於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有利於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②注重學生間的相互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養成“愛提問、敢質疑、富聯想、善應變”的好習慣。

6、佈置作業、複習鞏固

設計意圖:分層次佈置作業,讓基礎差的學生能夠吃飽,基礎好的學生吃好,使每位學生都感到學有所獲。

五、評價分析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嚴格遵循由感性到理性,將數學知識始終與現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相結合,不斷提高他們應用數學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重視課本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而且注重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否積極。課堂中也儘量給學生更多的空間、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在發現中創造的認知過程。

分式説課稿10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分式方程的應用》。我將從“學習內容定位、學習目標認定、重難點確立、學情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五個方面對這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説明,具體如下:

一、學習內容定位

本節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分式方程的應用》是新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16.3分式方程中第三課時內容。它是分式方程解法的延展與最終歸宿,也是本章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從知識的掌握來看,本節課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深化和運用;從學生的學習發展來看,它將為研究數學問題提供研究思想與方法,利用分式方程解決社會熱點問題,是會考必考內容。在國中數學知識體系中作用重要,意義重大。

二、學習目標認定:

1、知識目標:指導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分式方程——求解——解釋解的合理性”的過程,學會從題中尋找等量關係,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實際問題的方法。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面對生活,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運用所學數學方程思想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指導學生在互動合作學習中發展能力,強化方程思想應用意識。

三、學習重難點

1、學習重點:審題、尋找等量關係,將實際問題轉化成分式方程的數學模型。

2、學習難點:尋求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審題設元、尋找等量關係、列出方程、正確解答。

四、學情分析

在七年級時,學生就學習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明白遇到實際問題可以列方程解決,但分析問題能力、審題能力、尋找數量關係的能力較弱,依然影響學生學習。上一節通過學習“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學生會解分式方程,理解了增根的含義,會檢驗分式方程的根,為繼續學習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奠定了基礎。

五、教學策略

1、難點突破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從不同角度展示找出的等量關係,在交流中質疑、在質疑中辨析、在辨析中統一認識,掌握尋找等量關係的一般方法。

2、學法分析

讓學生根據教材和教師提供的預習學案先進行自我探究,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探究心得與疑難問題,在質疑辨析、互動交流中歸納總結,糾錯矯枉,達成共識,實現學習目標。

3、教法分析

(1)情境互動法:整節課始終圍繞“分式方程的應用”這條主線,通過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分式方程,體驗解題過程,學會尋找等量關係,掌握列分式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步驟。

(2)點撥指導法:在學生合作學習,展示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錯誤點、易混點、疑難點以及學習中應注意事項、方法規律、適時點撥,進而達到強調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將討論交流推向高潮、引向深入。

六、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通過學生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門面房出租信息,引出要學習解決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2)學情調查、收集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全面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為組織大家深入學習做好準備。

(3)合作探究、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觀察比較,歸納總結,糾錯矯枉,感悟尋找等量關係,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點評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成果展示時,教師對如何尋找等量關係進行點評,強調易錯易混之處,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5)達標檢測、這既是學生對分式方程的理解和應用,也是方程知識的拓展與延伸,應由學生獨立完成以達到檢測學習效果的目的,幫助教師全面掌握學生學習目標達成情況。

(6)總結反思、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吸收、內化整合,初步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查缺補漏,促進學生整體提高。

以上是我的教學設計,敬請各位領導、專家、同行,批評指正!

分式説課稿11

一、説教材:

本章的主要內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與通分,分式的加、減、乘、除運算,整數指數冪的概念及運算性質,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全章共包括三節:

16.1 分式

16.2 分式的運算

16.3 分式方程

其中,16.1 節引進分式的概念,討論分式的基本性質及約分、通分等分式變形,是全章的理論基礎部分。16.2節討論分式的四則運算法則,這是全章的一個重點內容,分式的四則混合運算也是本章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克服這一難點的關鍵是通過必要的練習掌握分式的各種運算法則及運算順序。在這一節中對指數概念的限制從正整數擴大到全體整數,這給運算帶來便利。16.3節討論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涉及可以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方程中要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並且出現了必須檢驗(驗根)的環節,這是不同於解以前學習的方程的新問題。根據實際問題列出分式方程,是本章教學中的另一個難點,克服它的關鍵是提高分析問題中數量關係的能力。

分式是不同於整式的另一類有理式,是代數式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相應地,分式方程是一類有理方程,解分式方程的過程比解整式方程更復雜些。然而,分式或分式方程更適合作為某些類型的問題的數學模型,它們具有整式或整式方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藉助對分數的認識學習分式的內容,是一種類比的認識方法,這在本章學習中經常使用。解分式方程時,化歸思想很有用,分式方程一般要先化為整式方程再求解,並且要注意檢驗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二、説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分式的有關概念,相關性質及運算法則,分式方程的解法。

2.會利用分式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

三、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能熟練的進行分式的約分、通分和分式的運算。

2、會解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瞭解產生增根的原因。

3、會用分式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用分式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四、説教法學法

閲讀教材,歸納知識點,疑難問題小組合作探究。

五、説教學過程:

學生在自主梳理課本內容的基礎上,課堂上展示交流以下問題:

概念部分:

舉例説明什麼是分式、分式方程、分式的約分、通分和最簡分式

分式:

分式方程:

分式的約分:

分式的通分:

最簡分式:

性質部分

(1) 什麼是分式的基本性質?本章哪些內容用到了分式的基本性質?

(2) 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有哪些?

3法則部分

用自己的語言敍述分式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及乘方的運算法則(各舉一例説明這些法則) 。

這部分內容由每個小組完成。目的是培養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同時也能更好的掌握本章的基礎知識,學生完全可獨立完成。這些基礎知識也為分式的運算、化簡、解方程奠定基礎的所以學生必須學會這部分內容。為此讓學生舉例説明就更有必要了。

鞏固訓練,提升能力:

1.在式子,,,,·,中

整式有 ; 分式有 。

2.若分式:有意義,則,x ;若分式無意義,則x ;若分式的值為零,則x= 。

3.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轉化為 方程,其步驟為:

(1)去分母在方程兩邊都 ,把分式方程轉化為 方程。

(2)解這個 方程。

(3)檢驗,檢驗的方法是 。

4.約分= , 5.將5.62×

5 、10用小數表示為( )

A.0.000 000 00562 B.0.000 000 0562

C.0.000 000562 D.0.000 000 000562

6.下列式子從左到右變形一定正確的是( )

A. B. C. D. =

7.下列變形正確的是( )

A.3a= B. C. D.

8.通分(1) , (2)

9.(1)計算 (2) 解方程

10.計算

11.先化簡:÷。再任選一個適當的x值代入求值 。 .

12已知:,試求A、B的值。

13.已知:求的值.

14.已知,求的值.

15.若關於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求m的值.

16某工程隊承接了3000米的修路任務,在修好600米後,引進了新設備,工作效率是原來的2倍,一共用30天完成了任務,求引進新設備前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17.學校要舉行跳遺繩比賽,同學們都積極練習,甲同學跳180個所用時間,乙同學可以跳240個,又知甲每分鐘比乙少跳5個,求每人每分鐘各跳多少個?

18.探究題:探索規律:,個位數字是3;,個位數字是9;個位數字是7;,個位數字是1;,個位數字是3 ;,個位數字是9;的個位數字是 ;的個位數字是 。

19.根據所給方程,聯繫生活實際編寫一道應用題(要求:題目完整,題意清楚,不要求解方程.)

這部分編寫的目的是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提綱下發全體學生都做,然後針對檢查情況把典型題寫在黑板上然後由學生講解,教師適時補充。最後19題是開放試題但教師要總結規律和方法,工程問題怎樣編,行程問題怎樣編,教給學生方法是關鍵。

六、教學反思:

自從實行學、教、測教學模式以來學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在本章的教學中我主要是採用類比的教學方法,通過類比分數來學習分式效果非常好。本節複習課讓學生歸納知識體系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複習課注重習題方法的探究。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類型題的規律的探究。在本節課中體現的還可以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效果還能好一些。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在今後的備課中還應注意時間的分配和重點問題的處理。同時數學課上應該多交給學生解題方法、解題技巧、規律探索、思維能力的訓練等。

分式説課稿12

“説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以下是“國中數學分式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各位評委:

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分式的乘除法(第1課時)》,所選用是人教版的教材。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等五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 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八年級數學第十六章第二節第一課時的內容,是國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為學習分式加減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識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整個的國中數學的學習中起着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課內容特點,考慮到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對教材的地位與作用的分析,我制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並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能進行簡單的分式乘除法運算,能解決一些與分式乘除有關的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經歷從分數的乘除法運算到分式的乘除法運算的過程,培養學生類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對從特殊到一般數學的思想認識。

3.情感目標:教學中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中滲透類比轉化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本着課程標準,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則進行運算。

教學難點: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説學情

1.學生已經學習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和因式分解,通過與分數的乘除法類比,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2.八年級的學生接受能力、思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變化和提高,自學能力較強,通過類比學習加快知識的學習。

三、説教法學法

(一)説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標改革的目標,新課標要求把過去單純的老師講,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師生互動式教學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滲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採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師生互動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突破難點:分式的乘除法運算,在例題的引導分析時,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本課教學難點: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讓學生在練習題中鞏固難點,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二)説學法

從認知狀況來説,學生在此之前對分數乘除法運算比較熟悉,加上對本章第一節分式及其性質學習,抓住國中生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和活躍的思維能力,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這些心理特徵。因此,我認為本節課適合採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數學學習方式。一方面運用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由於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以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則,易於學生理解、接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式的乘除運算。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但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

四、説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接下來,我再具體談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安排:

(一)提出問題,引入課題

俗話説:"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樣,好的引入能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因此我用實際出發提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問題1求容積的高是 ,(引出分式乘法的學習需要)。

問題2求大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機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分式除法的學習需要)。

從實際出發,引出分式的乘除的實在存在意義,讓學生感知學習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實際需要,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

(二)類比聯想,探究新知

從學生熟悉的分數的乘除法出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 (2)

解後總結概括:(1)式是什麼運算?依據是什麼?(2)式又是什麼運算?依據是什麼?能説出具體內容嗎?(如果有困難教師應給於引導)

(學生應該能説出依據的是:分數的乘法和除法法則)教師加以肯定,並指出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引導學生類比分數的乘除法則,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則。

【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

乘法法則: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 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後,與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為:

設計意圖:由於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故以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則,易於學生理解、接受,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新理念。

(三)例題分析,應用新知

師生活動:教師參與並指導,學生獨立思考,並嘗試完成例題。

P11的例1,在例題分析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應多次回顧分式的乘除法法則,使學生耳熟能詳。P11例2是分子、分母為多單項式的分式乘除法則的運用,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我採取板演的形式,和學生一起詳細分析,提醒學生關注易錯易漏的環節,學會解題的方法。

(四)練習鞏固,培養能力

P13練習第2題的(1)(3)(4)與第3題的(2)

師生活動:教師 出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解答,並讓學生板演或投影展示學生的解題過程。

通過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通過課堂跟蹤反饋,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進一步熟練解題的思路,也遵循了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板演,一是為了暴露問題,二是為了規範解題格式和結果。

(五)課堂小結,回扣目標

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堂小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在知識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

3.你有什麼收穫呢?

師生活動:學生反思,提出疑問,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學習結果讓學生作為反饋,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在交流中與全班同學分享,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六)佈置作業

教科書習題6.2 第1、2(必做) 練習冊P (選做),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五、説板書設計

在本節課中我將採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因為提綱式-條理清楚、從屬關係分明,給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於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

分式説課稿13

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十六章:《分式方程》第一課時本節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的,為後面學習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礎。通過經歷實際問題→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過程,體會分式方程是一種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模型,進一步發展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意識,滲透類比轉化思想。

(二)、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瞭解分式方程定義,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產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驗根的方法。

過程方法:通過經歷實際問題→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過程,體會分式方程是一種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模型,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意識,滲透轉化思想。

情感態度:強化用數學的意識,增進同學之間的配合,體驗在數學活動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四)教學難點:理解分式方程可能產生增根的原因。

(五)學情分析:《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從教師的教學角度上看:教師是進行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從學生的學習角度上看:數學活動是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從師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數學活動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即要促進學生髮展,也要促進教師成長。教師作為教學主導,學生是主體作用

我們這學生基礎知識較紮實,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具有一定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採用的學習方法:

1、類比學習的方法。通過與分數的乘除法運算類比得到分式方程的解法。

2、探究合作學習。學生互助下進行學習。

(六)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我們實現教學目標的催化劑,好的教學方法常常使我們事半功倍。新課程改革中,老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啟發式教學啟發性原則是永恆的,在教師的啟發下,讓學生成為課堂上行為的主體。

2、合作式教學在師生平等的交流中評價學習。伴隨教學過程的進行,不失時機的,恰到好處的書寫板書,要比用多媒體呈現出來效果好,不能用媒體技術替代應有的板書。

(七)、教學過程:

1、複習鞏固:大約三分鐘

2、講授新課:

活動1:創設情境,列出方程

設計説明:教師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激勵學生,寓德於教。體現了教學評價之美-激勵啟迪。通過經歷實際問題→列分式方程,體會分式方程是一種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模型,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應用意識,激發學生的探究欲與學習熱情,為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做準備。大約10分鐘

活動2:總結定義,探究解法

使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數、式、方程及它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及原來學過的方程解法,通過合作探究分式方程(板書)

例1:解方程

23x3=和例2解方程-1=的解

x1x3x(x1)(x2)法,得到解分式方程的步驟

(1)找最簡公分母,方程兩邊乘最簡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

(2)解整式方程。

(3)檢驗,作答。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總結方程解法,增強利用類比轉化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合作的意識。大約15分鐘。

活動3:通過學生練習後老師講評,講練結合,分析增根,練習題看課件(大約20分鐘)

活動4:小節和佈置作業,深化鞏固(略),大約2分鐘

教學思考:在學習16.1分式和16.2分式的運算時,幾乎每一節課都運用類比的思想-分式與分數類比和進行算法多樣化訓練,所以才出現了這樣好的效果。因此,同時還要注意老師要深入學生的討論中,幫助他們得到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學生可能出現

(1)不懂的找公分母

(2)容易漏乘

(3)為什麼產生增跟和解決增根的檢驗問題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

分式説課稿14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你們好!

我有機會能參加這次青年教師優質課比賽,倍感榮幸。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一節分式的基本性質。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流程這六部分來説: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式是繼整式之後對代數式的進一步研究。與整式一樣,分式也是表示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係的一種工具,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常用模型之一。

分式的基本性質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一節分式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在國小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分式變形的依據,也是進一步學習分式的約分、通分以及分式的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學生掌握本節內容是學好本章及以後學習方程、函數的問題的關鍵,所以本節內容要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國小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們採用類比的方法由數到式的轉化(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加以延伸),學習分式的基本性質。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本教材的要求及自身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確定了本節的教學目標:

1.通過類比、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質,初步掌握類比的思想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2.理解並熟練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靈活運用“性質”進行分式的變形。

3.通過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合作的快樂和成功,培養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增強合作交流的的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從教學目標出發理解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是學習整個分式運算的關鍵,從學情分析出發,學生在化簡分式時容易忽略了分母的存在,因此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並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及應用。

難點:靈活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分式的化簡、變形。

五、教法與學法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1.教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對教材和目標分析,本節內容主要採用問題引導探索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營造的環境裏,經歷從數的基本性質到分式基本性質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在觀察、類比、猜想、嘗試的思維活動中,發現性質、理解性質,並通過應用此性質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得到更深刻的體會,實現教學目標。逐步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 。

2.學法

不同的教法,就有與之對應的不同學法。採用問題引導探究的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經過小組討論分析、解決問題。其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經歷觀察,歸納,類比和猜測的數學思維的過程。

六、教學流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從遊戲導入、問題探究、初試一把、緊緊相接、緊緊相擁、齊花開放、迸出火花.

分式説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分式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一章第一節“分式”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後面分式變形、通分、約分及四則運算的理論基礎,掌握本節內容對於學好本章及以後學習方程、函數等問題具有關鍵作用。

2、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分式化簡、變形

3教材的處理

學習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的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是由內向外的生長,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知識與經驗。本節課中,學生原有的知識是分數的基本性質,因此我首先引導學生通過分數的基本性質,這就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然後引導學生通過分數的基本性質用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質。讓學生自我構建新知識。通過例題的講解,讓學生初步理解“性質”的運用,再通過不同類型的練習,使其掌握“性質”的運用. 最後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小結,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合理、更完善

二、目標分析: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的目的就是應從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使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為此,我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確定了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1)瞭解分式的基本性質

2)能靈活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分式變形

2、數學思考:通過類比分數的基本性質,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質,初步掌握類比的思想方法。

3、解決問題:通過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

4、情感態度:通過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與探索精神。

三、教法分析

1、教學方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在新課程理念下,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比獲得知識更為重要。基於本節課的特點,課堂教學採用了“問題—觀察—思考—提高”的步驟,使學生初步體驗到數學是一個充滿着觀察、思考、歸納、類比和猜測的探索過程。

2、學法指導

現代新教育理念認為,學習數學不應只是單調刻板,簡單模仿,機械背誦與操練,而應該採用設置現實問題情境,有意義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來引發學習者的興趣。,本節課採用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觀察發現,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會主動探究,主動總結,主動提高,突出學生是學習主體,他們在感知識知識的過程中無疑提高了探索、發現、實踐、總結的能力。

3、教學手段

我所採用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程序分析

活動1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教師提出問題,下列分數是否相等?可以進行變形的依據是什麼?需要注意的是什麼?類比分數的基本性質,你能猜想出分工有什麼性質嗎?學生思考、交流,回答問題。在活動中教師要關注:(1)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是否掌握得較好;(2)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是否有深厚的興趣。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例子,引導學生回憶分數的基本性質,再用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質。這樣安排,首先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為學習分式的基本性質做好鋪墊。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是在原有知識上自我生成的過程。

活動2 類比聯想,探究交流

教師提出問題:如何用語言和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質?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用語言和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質,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是在原有知識上自我生成的過程。這樣安排,學生的知識不是從老師那裏直接複製或灌輸到頭腦中來的,而是讓學生自己去類比發現、過程讓學生自己去感受、結論讓學生自己去總結,實現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新知的目的。

活動3 例題分析 運用新知

教師提出問題進行分式變形。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然後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並指導學生的數學活動,鼓勵學生勇於探索、實踐,靈活運用分式基本性質進行分式的恆等變形。在活動中教師要關注:(1)學生能否緊扣“性質”進行分析思考;(2)學生能否逐步領會分式的恆等變形依據。(3)學生是否能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

活動4 練習鞏固 拓展訓練

教師出示問題訓練單。學生先獨立思考完成,並安排三名同學板演。教師巡視,注意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在活動中教師要關注:(1)大部分學生能否準確、熟練完成任務;(2)學生能否用數學語言表述發現的規律;(3)學生在運算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是否積極。

設計意圖:通過思考問題,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地參與到對數學問題的討論中來,勇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善於理解他人的見解,在交流中獲益。第二個問題指明瞭分式的變號法則。

活動5 小結評價 佈置作業

學生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整理知識、理順思維。在活動中教師要關注:(1)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否理解;(2)學生能否從獲取新知的過程中領悟到其中的數學方法。

設計意圖:學生對學習情況進行反思,主要包括: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對學習活動涉及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對解題思路、過程和語言表述進行反思;等等。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失敗的感受,積累學習經驗。對所學內容進一步系統化,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合理,更完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