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成長之路講座心得

來源:文書谷 1.19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師成長之路講座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師成長之路講座心得

名師成長之路講座心得1

這段時間在網上繼續教育學習了《名師的教學成長之路》,讓我影響最深的兩句話是:“只有自學,才能自覺的學,真心地學,有效地學;只有自學才能培養起愛學這心,善學這法和終生學習這志。”,“教師有悟性,教學才有個性。”所以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有以下三點體會:

一、教師素質提升

只有教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有效地掌握課堂教學時間,調控課堂,使自己在教學成長中有進步,因此教師在素質提升這方面,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必須具有責任心、愛心和無私奉獻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一個好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我們必須熱愛並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只有我們甘願為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而自覺投身這種平凡工作,以苦為樂、以苦為趣,才能產生巨大的工作動力;作為地理教師,還要愛孩子的每一個閃光點,要愛他們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中的每一點進步。只有以德立教的愛,才能動人、感人、育人。

第二,必須具有上進心、肯吃苦的精神

第三,必須具有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

作為地理教師,要善於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使自己有紮實的理論功底,還要善於學習專業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掌握時代的脈搏,才能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新時期地理課的`地位和作用,使地理課教學富有時代氣息,給地理課教學帶來生機和活力。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社會環境也發生了變化,現代家庭以獨身子女為主,在家都是寵着長大的,有些學生從小還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怕苦怕累、不願學習、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所以教師也要改變教學觀念,調整自身,要以現代教學論的管理方法去面對學生,在課堂上教師要面帶着微笑上課,語言要跟主持人,那樣親和力就強,學生也會喜歡你,那這門學科他就愛學、感興趣。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習有着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所以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為學生創設一個輕鬆、和諧的學生環境很有必要,這樣不但使學生的心理負擔壓力減少,而且也會使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提高。

三、教學中要學會反思

教學中要學會反思,可以提高教師的成長,也可以説是教師追求教學合理性的一種努力。

名師成長之路講座心得2

1、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

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強烈衝擊下,學習對一個教師而言已不再有階段性的界定,已成為教師的"終身大事".初為人師,無論從教學還是教育的角度出發,都應有“求知若渴”的積極心態。我們新教師雖具有較新且全面的專業知識,但也應繼續拓寬自己的視野,在知識的縱橫領域上下功夫。“學生一碗水,教師一桶水”的觀念已不在適應現代教師的要求,例如:我代的是八年級的物理,原來以為憑我的大學知識應付八年級的會綽綽有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現現代教育要求教師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給孩子的並不僅僅是一碗水而是一碗新鮮的“活水”。所以,現在我除了駕馭教材外還要補充大量的“營養”。(如在學生的知識的遷移,拓展創新等方面)

2.細心與學生溝通

我一生不會忘記這件事,那是5月11日下午第一節課,我在班裏正有勁的講習題,發現兩個同學在講小話,我就過去用書一人打一下,同時我又看到其中的一個學生沒有看我講的習題而是手裏拿着“課外書”我就生氣的又給了他一下,這個學生的火氣比較大,當時就把書撕了。我也是一個性子比較直的.人,就立刻把他叫出去。我由於當時比較生氣,與他談話時口氣也不好,吼到:“你來這裏目的是為了學習,但是你不好好聽課…….”他眼睛瞪着我一副不服管教的樣子,我生氣了隨手打了他一下。他竟然上來試着與我…..我火了就使勁的揍了他。

事情過了之後,我有點後悔自己當初的莽撞,自己感覺到應該換個角度,與學生多溝通,對他的逆反心理有所瞭解,也許就不會發生後來的事。

3、學習教育教學經驗並參與實踐

在學校集體備課與教研活動中,我細心聽取各老師的經驗,為我所用;在與孩子的交往中,與孩子細心溝通,觀察孩子的點滴成長;與有經驗的教師共同探究教學問題,並把所得知識用於實踐與學生共同進步。

總之,參與教學經驗的學習,並積極應用於實踐是對自己獲得知識的應用,這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周圍的有利資源,充實自己。因為不斷積累經驗是新教師成長的前提條件,也會給新教師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4、反思是新教師成長的途徑

反思是指教師在上過課之後總結學習及實踐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現的問題,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實踐方式,以獲得持續的終身發展,達到成長的質的飛躍。實踐是中心,反思是關鍵。一個不懂得反思自己成敗的教師,是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反思與成長是相輔相成的,反思越多成長越快。針對反思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兩點:

①通過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對自己教學的反饋,即時更正,和學生共同進步。同時,更應根據科學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並以此反作用於教學。

②應在每一次上課或組織孩子活動後,認真總結,檢查成敗得失,做好課後評析,探索出更好的教學方法,以求今後取得更大的進步。“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只要長期堅持,從細微處入手,日積月累,終究會有驚人的質的飛躍!。“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要堅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態對待教學過程中困難和挫折,不斷求知,善於實踐,積極反思,就一定會成為一名符合現代教育需要的“新”而“成熟”的教師。

一位合格的教師,就是一盞燈,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是一定能夠長久地照耀着人前進的道路。要時刻想到,你的工作是無可替代的。教師要活在“學生心中,”只能憑着“捧着一顆心來,不拿半根草去。”的獻身精神。

名師成長之路講座心得3

xx年10月23日至26日,在學校領導的組織帶領下,我們一行30多人有幸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參加了“名師之路”之“西安國際兒童閲讀教育論壇”全國國小語文研討會。會上,專家們科學、巧妙且富有創意的教學設計,簡單、務實、高效的教學活動,切適、有效的課堂激勵評價,深厚的教學素養自然地展示於課堂,使所有在場教師享受其中,受益匪淺。三天的“名師之路”國小語文老師課堂教學觀摩會是短暫的,而留給我們的思索卻很深很長。本次教研活動主要由活躍在國小語文教學一線的知名教師羣體,他們作為展示教師,負責展示課,以供聽課教師觀摩學習。而我們也從這些大師的課堂上看到了課改的又一次華麗轉身,看到了語文“洗盡鉛華見本色”的自然美,生態美。

根據此次的西安觀摩之行所取得的收穫,用來改進自身教學現狀是非常及時可行得,對於教學多年的我而言現在的教學應該是朝如何掌握國小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教學策略,從而增強個人執教能力這個方向去實踐努力。此次去西安“取經”,收穫是豐碩的,對於培訓的步驟和內容也正是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所或缺的,下面我就來談談我對於本次觀摩後的感受體會:

1.成長方向:愛學生和愛讀書一樣重要

在新課標下語文教師該如何成長這個疑惑聽了陳延軍老師

的講座,給了我撥雲見日的感覺,為我打開了一扇探索的窗。使我明白了,以學生為榮的老師是最幸福的,教師是教學中的客體,把課堂還給學生。薛老師在講座《閲讀教學內容的研製策略》中指出通背教材是對學生慧根、德性的雙重戕害,他的慷慨言辭告訴我們要在浩瀚無垠的書海中,在良莠不齊的書城裏,去選擇那些適合兒童,為兒童所需要、所喜愛的書籍。

2、有效朗讀:自然、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國小各年級的閲讀都要重視朗讀,在閲讀中陶冶孩子們的情感,激發想象。”因此,如何指導學生讀好書,愛讀書,是我們語文老師的責任。可是在當今教學中,我看到部分語文課上關於課文內容的講解要大大多於對課文的語言文字的感知。一篇課文教師講過了,學生聽過了,書上的內容弄懂了,生字、生詞解決了,課也就算上完了。這樣一課課地講下去,學生獲得的主要是一篇文章中所述説的某一方面內容的“知識”,語言文字的訓練被放到次要位置。葉聖陶先生對朗讀這樣描述:“我們默讀時,僅僅調動了心和眼,而朗讀時則是心、眼、口、耳全部調動起來了,對於文章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就會有成倍的收穫。”語文教學中講解是對文本的解剖,而

朗讀是活的,是賦予作品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講,朗讀比講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説:“朗讀法是語文教學的安身立命之法。”

可是怎樣的朗讀才最有效?這是我們年輕教師常常困惑的

問題,而吳琳教研員的課《獾的禮物》讓我在這位知性的女教師身上看到的是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在駕馭課堂的那份運用自如。在趙志祥老師的古詩文閲讀課《笠翁對韻》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然的滲透文本的朗讀,這也符合本次課改對朗讀評價的要求,即:“朗讀要提倡自然,要以對內容的理解把握為基礎,摒棄嬌柔做作的腔調。”不能一味的口頭強調“有感情的朗讀”,否則將無法正確的體現文本的特點和文本的個性。而且我們教學中也常常發現學生在朗讀時“朗讀腔”“表演腔”太濃,而這樣的朗讀恰恰是對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聽了他們的示範課讓我感覺最深的.地方就是:原來自然地朗讀就應該像説話一樣,用恰當的語

3.語文課堂:簡單、平實、紮實

聆聽了幾位大師的課,正可謂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

飾。”尤其是蔣軍晶老師的《文成公主進藏》,環節設計非常簡單,教學伊始蔣老師從幾個關鍵的地名詞入手引導:“文成公主進藏的路線”即課文的主要內容。該環節設計起到了簡單紮實得鋪墊作用,再讓學生帶問題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引導感悟理解“文成公主進藏遇到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環節設計雖簡約但紮實,在輕鬆自然教學環境中紮實有效地訓練好學生的語言,同時又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語文品質。他們的課堂中的語文教學,已走向平實與質樸,紮實和簡單。

教師是一堂課的組織者,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必須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為圓心,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為半徑“畫”好一節課。這就要求教師不再是純粹的知識傳遞者的角色了,而是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啟發者、合作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是課堂教學中的“中間着”,教師只需要把教材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交流,自讀自悟。專家的教學課堂告訴我們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傳遞,更多的是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孩子在學習中學會展示自己,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總之,這次的觀摩會深深的觸動了我,我想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既是時代使然,更可以超越時代,因為他們的教學藝術着眼的是學生生命的發展。名師們魅力的課堂,是生命的課堂,這是我要畢生的精力去追隨的??

這次西安觀摩學習的時間雖短暫,收益卻很多。但打鐵還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練就過硬的基本功,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和語文素養,才能適應語文教學新的發展需要!

名師成長之路講座心得4

我受學校的委派參加了“名師之路”第十屆全國國小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會活動,本次活動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來談談本次觀摩後的感受:

一、會議概況

這次研討會共邀請13位名師,分別有吳琳、薛法根、吳忠豪、趙志祥、諸向陽、武鳳霞、郭甲良、趙昭、蔣軍晶、田冬英、陳延軍、張祖慶、王文麗。共計13節示範課,9場報告,兩場專家點評。研討會緊緊圍繞“新知識、新體驗、新平台、新境界。”這一主題,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展示優質課堂教學方式和實施策略,指導教師提高踐行先進教學理念、品味語言魅力、彰顯語文素養的教學能力。

二、總體感受

名家大師們用他們深厚的文學底藴、優秀的人格素養、清晰的教學思路、激盪的人文情感,闡釋和演繹了《新課程標準》,讓我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課堂上他們用獨具磁性的聲音、充滿激情的動作、富含詩意的語言,把課堂掀上一個又一個高潮,也讓我們呼吸到了語文教學的新鮮空氣。靈動的課堂親切和諧,活躍的學生真誠自然。與其説學生在學語文,不如説在享受語文。讓我們感受最深的是老師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並沒有一味追求教學過程的豔麗和離奇,而更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本真與個性的以學定教,細處引導巧妙設疑,適時點撥,環環相扣,層層提高,展現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教師的指導引領的自主學習理念。

走進名師課堂,聆聽名師講座,我們如沐春風,如飲甘露,充分領略了語文課堂教學無窮的藝術魅力,讓我們真正走進了改革前沿的語文課堂。在一次又一次的讚歎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動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回味中,使我經歷了一次深刻的成長之旅。

三、下面我就薛法根老師的課做一下主要彙報。

薛法根老師簡介:

薛法根,現任江蘇省蘇州市盛澤實驗國小校長,中學高級教師,國小語文特級教師。原創語文“組塊教學”,主張“為發展言語智能而教”,20xx年獲得江蘇省第二屆基礎教育成果特等獎。他的語文課“教得輕鬆、學得紮實”,形成了“清簡、厚實、睿智”的教學風格,《卧薪嚐膽》、《愛如茉莉》等經典課例深入人心。先後出版《為言語智能而教》、《薛法根教閲讀》等五部專著,曾獲全國模範教師、江蘇省首屆名教師、蘇州市教育名家等榮譽稱號。

我已經是第二次聽薛法根老師的課,薛老師的《猴子種果樹》和他的報告《散文:如何教的不散》,都深深吸引了我,感染了我。現將他的報告與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在他的課堂上學生的各種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他通常會讓學生概述或是複述課文,而這些是在他給出一定的提示詞語的前提下,這樣的做法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歸納、複述能力多有所提升,在學生進行初步回答後,薛老師會根據學生所説的加以補充和引導,然後再找另外的同學進行復述,經過反覆的幾名同學使全班同學有一個整體的教師引導是非常細緻及恰當的,能及時的調整學生的思路及方向,對於學生總結課文和理解課文中心非常有幫助。

第二,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他對於一篇文章的解讀,通常會概括為幾個階段或是過程,比如説這件事有什麼起因、經過是怎樣、結果又是如何,讓學生聯繫這三句話續編故事。這是對課文之外內容的一個拓展,在此過程中訓練了學生的聽、説、讀、寫,這才是語文課追求的一個目標,聽、説、讀、寫是語文的四大基本要求,如果這四個目標在一堂課都能有所落實,那麼無疑這堂語文課是成功的。

第三,課堂只要一本書加一個筆記,這樣灑脱的學習方式真的讓我聽起來就覺得充滿了嚮往,也覺得這樣的課堂是非常吸引人的,書是工具,筆記本是思想和學到知識的一個載體,就是這個筆記本,記錄了多少課堂筆記、聽寫內容、心得體會、作文等,這個筆記本是學生通過一堂課以及薛老師平時的言傳身教所收穫的知識與思想,這都是他們點點滴滴積累出來的。

第四,側重最基礎的`讀,薛老師的課堂通常都會憑藉引導孩子反覆的讀,這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最普通、最簡單的方式,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句話在薛老師的課堂上有着完美的體現,就是在這一次次的讀中學生體會到了課文所表達的內容,領悟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體會到了某個人物的高尚品質和值得人們讚揚的精神。這種沒有精心預設的場景、沒有精美的渲染也能達到學生和教師的心靈相通,這種境界只能是大師才能做到。

四、我個人對語文教學的反思

長期以來,國小語文教學未從根本上解決“高耗低效”的難題,表現在三個方面:

1、目標不明。語文教學承載了太多的“使命”,頭緒繁多,方向不明,不知為何而教,因而常常“種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2、內容缺失。語文課程、教材未能解決語文課程內容與教材內容的問題,尚未形成科學的、可表述的語文學科內容結構。教學中內容繁雜,分不清學科界限、年段界限、主次界限,語文教師缺乏鮮活的、適切的語文知識。缺失適宜的語文教學內容必然帶來語文教學的低效,甚至是無效、負效,也必然弱化語文教學的專業性。正如薛老師所説,語文老師成了歷史老師,地理老師等。

3、方法貧乏。語文教學習慣於“以文本內容學習帶動言語能力培養”,強調學生的“感悟”,然未能就“經驗、思維、想象”這些“感悟”的內在要素作學理的解析,沒有提煉出具有普適性的教學方法與方式,難以應對不同的文本與不同的學生。

五、今後改進方向

在閲讀課堂教學中,以經過重組的教學內容為核心,明確教學目標。每個教學“板塊”確立以發展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為主的目標羣,然後根據國小生每個年齡階段的主導活動,科學、合理地安排聽説讀寫等各項語文實踐活動,確定訓練層次,制定訓練步驟,如朗讀、體悟、想象、比較、概括、複述等,並整合成一個生動活潑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各層次的訓練中得到全面的訓練和整體的發展。

組塊教學以學定教,刪繁就簡,確立了讀、悟、習的課堂教學基本結構。其靈魂是“聯”,讀、悟、習的語文學習過程使學生個體與教材語言、情感、形象、思想相互聯繫,相互融合,達到共振,進入新的學習境界的過程。因此,組塊教學着力培養學生構建聯繫的能力和自覺聯繫的意識,以促進學生學會學習。

(1)讀,主要指誦讀。誦讀教學堅持六個字:讀讀,讓學生充分自由地朗讀課文,讀懂意思,讀出形象,讀出情感,讀出韻味;評評,引導學生就課文的某些語句、段落進行評價,發表自己的看法,或喜歡,或不滿,提高其評判能力,學習初步的鑑賞;背背,讓學生選擇喜愛的段落背一背、記一記。

(2)悟,即體驗、感悟。組塊教學注重學生與文本、經驗與知識、思維與想象等多維度、多層面的聯通,教學中充分激活學生的經驗積累,引導學生通過思維與想象,達到對文本內容、情感及表達規律的領悟,在廣泛的聯繫中達到融會貫通,自悟自得,並日漸提高學生的悟性,培育學生的靈性。

(3)習,即習得、運用。習的基本途徑有:

①讀中遷移。引導學生圍繞某個話題,結合生活實際和個體經驗,創設綜合性的説寫活動,促使學生借鑑、遷移教材語言及表達方式,不斷提高言語能力。如組織討論、辯論、即興描寫、角色表演、創造性複述等。

②綜合性學習。打破課堂界限、學科界限、課內外界限,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教育資源,開展切合學生實際的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如組織學生編輯班報,課本劇表演,進行社會調查,參觀訪問,開展專題性閲讀等。

③反思性學習。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之後,自己總結學習收穫,尋找存在的問題,堅持寫“學後筆記”,既提高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監控的能力,又促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及時加以梳理、整合。

總之,這次觀摩會深深地觸動了我。我想名師之所以是名師,既是時代使然,更可以超越時代。因為他們的教學藝術着眼的是學生生命的發展。這次西安觀摩學習的時間雖然短暫,收益卻很多。只有自己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和自身的素質,才能適應語文教學發展的新需要。

名師成長之路講座心得5

在xx年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活動中,我認真閲讀了鄭立平、賀華義老師的《優秀教師成長之道》一書,深有體會,並做過這樣的讀書筆記:

優秀是一種品質,為現有的品質開拓完善的眼界;是一種期待,為追求的人們凝聚智慧的力量;要成為優秀教師,我要做的很多,而讀書,是成長路上的基石!如果教師把讀書擺在生活的重要位置,在讀書中享受精神的盛宴、在反思中激發教育的靈感、在寫作中提升教育理念,這樣的教育生活才是完滿而幸福的。這是一種追求,需要不斷地堅持,不斷激勵自我,才能實現。細想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經歷,無不與書為伴,從苦讀到樂讀、從樂讀到享讀,到自然而然的改變提升,讀書功力的積澱讓他們站在了一塊眼界大開的高地,而在現實中我就像鄭老師説的“店小二”一樣“跑堂”。

那麼,怎樣才能成為優秀教師?通過細讀《優秀教師成長之道》,我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啟示——

1、長期、紮實的實踐。

優秀教師的成功,不來自長期、紮實的教育實踐。特級教師、西南大學教育學院龔春燕教授,“十幾年來做過大量的調查,閲讀了上千萬字的著作,分析過數萬個學習個案,統計處理了無數的數據。”教師都一樣,承擔着艱苦、繁重的工作任務,所不同的是能夠做到苦中有樂。真是“累着,但快樂着”,體驗着一種神聖的幸福感。

2、頑強、自覺地學習。

優秀教師的學習都是自覺的。“學無止境。我先天不足,唯有後天勤奮補上!”為了彌補自己沒有經過系統科班學習的缺陷,吳正憲給自己約法三章:“要敢於吃別人不願意吃的苦,要樂於花別人不願意花的時間,要敢於下別人不願下的苦功!”酷愛學習和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向同行學習;向學生學習;向報刊書籍學習;進修學習;課題學習;學術學習;追蹤學習;分階段有重點地學習;網上學習;傳播學習;實踐學習;參觀學習

3、聯繫實際的思考。

教師在頑強、自覺學習的基礎上,普遍十分重視思考,顯著地具有愛思考的品質。正像特級教師於永正所説:“我們的教育需要理性,別讓一些非本質因素過多地打擾了教育,比如商業、權威、權力、習慣等--這些已過多地干擾了課堂的方向。理性狀態是對教育最好的救助”。而優秀教師的思考又有着自己鮮明的特點:考緊密聯繫自己的`教學實際,通過思考,他們對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尤其重視反思自己。

4、充滿個性的創新。

優秀教師共有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在實踐基礎上刻苦地學習與積極地反思,最終實現充滿個性的創新。獨特的個性;不斷地創新;辯證的思考。教師是一個極有特點、值得研究的羣體,他們是廣大教師看得見、摸得着、學得會的榜樣。他們不僅引領着廣大教師隊伍前行,而且隨着他們刻苦、執著的學習和思考,他們將創造和發展教育理論,他們當中將湧現一批真正的教育家。

總之,教書的人首先應當喜歡讀書,只有喜歡讀書,多讀有益的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才能得到提升,教師的教育觀才能更好地確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