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師教育心得體會範文彙編8篇

來源:文書谷 2.1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教育心得體會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教師教育心得體會範文彙編8篇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1

XX年10月7日在市局、中心校的統一安排下對我們中心校的全體老師進行了繼續教育培訓。通過對《教師職業道德經典案例評析》的學習,我充分認識到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學習體會:

愛崗敬業。俗話説“幹一行愛一行”,既然我們已經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應當把它當作自己的人生事業來幹。一個不熱愛自己的崗位,不熱愛自己的職業的人,是不能在工作中幹成一翻成就的。人的一生需要精神和物質,缺一不可。沒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其精神世界是空虛的,整個人生也是殘缺不全的。教師的職業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才能自覺、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穫。

要奉獻愛心。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要付出特殊的關愛,切忌言行過激、辦事草率。對學生細微之處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發現他們“閃光點”,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一上午的學習當中王世威老師主要抓住以“愛”為中心,同事他也總結出了愛生的就需要:即智慧、懲罰藝術、發現、尊重、教育藝術、鼓勵、寬容、批評藝術、微笑。可見在現在的教育當中給予學生的愛,讓學生的愛的環境中健康快樂的成長才是我們每個老師最先要做好的。

如果説上午王老師的《教師職業道德經典案例評析》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的話,那麼下午的《有效觀課議課》的學習也讓我幫助我在以後的工作中有很大的改進。

《有效觀課議課》這本書使我思想明朗,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思想,觀課議課質量源於有效思想。在學習《有效觀課議課》一書後,再反思以往我們的聽課評課活動,更為觀課議課理論折服。我想在今後的觀課議課中,要注意加強的是:常常我們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聽課的內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課題也不會事先做些瞭解準備,這樣對於不熟悉教材的人來説,聽課的效率就會很低。通常上課者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及意圖聽課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聽課的過程中自己慢慢揣測體會。而如果課前上課者有所説明、聽課者有所瞭解,那麼聽課過程中目的性就會更明確,效率也會更高。在議課的過程中,平等的交流更為重要。書中指出:觀課議課不是為了展示教師自己多麼出色優秀,而是為了發現和解決教師專業發展、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課者和觀課者消除隔閡、直面問題、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議課的成功。

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不同,它主張充分發揮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改進的功能,以發展性的取向做課,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獻課,主張直面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不讓老師背有被批判得一無是處的包袱。觀課議課的教研活動就是研討課堂事實和現象,不針對授課教師,只針對課堂,探討原因,研究發展變化的可能性和實現條件。從這一點來看,就大大降低了評課評人的的利害關係,從而減輕教師的壓力。我們都希望教師們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傷害和打擊,大家能夠共同觀察、收集、探討、研究和改進教學,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

在經驗中反思,在反思之思中,經驗者對經驗的依據、經驗的過程、經驗的結論進行深入的、持續的、批判性的審視,從而超於原有經驗可能的狹隘、膚淺和錯誤。促進這種反思,需要其他經驗的引發和刺激,實現這種超越,需要其他經驗的映照和比較。議課意味着他人經驗的參與,在彼此以相異的經驗進行交流和對話,超越實現自身經驗的議課過程中,參與者實現的是反思經驗之思。觀課議課以“思”為基礎,促進我們為未來教學而創造對課堂教學永遠有希望和夢想,在教學中激發和放飛想象力不斷創造,讓我們不斷超越,讓未來充滿希望!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2

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國小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以知識和技術不斷創新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區域經濟實力的競爭,越來越體現在知識和人才的多少、民族素質的高低和創新能力強弱的競爭。要搶佔競爭的制高點,贏得競爭的主動權,加快培養創新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提高人民素質和創新能力是關鍵。“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在增強區域經濟綜合實力方面具有基礎性的地位;誰掌握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紀的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動地位。而“教育大計,教師為本”,21世紀的中國小需要素質教育的實施,素質教育的實施,更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這是高質量教育的根本保證。因此,努力實施繼續教育工程,加強中國小師資隊伍的建設,開展面向21世紀的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是面臨新形勢的需要,是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綜合實力的需要,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為教育夯實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必將迎來一個美好的春天。

一、通過對繼續教育的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觀念:對教師來説,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脱“已成的我”,為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二、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着新鮮芳香、體現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説,“教育的真諦在於啟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三、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

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温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教師就象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有科學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時代特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學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始終在做着一個“好學生”。幾年來,在教學工作的同時,我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這股春風吹來之後,我更感覺到如魚得水,反覆翻閲新課標,領會其中的真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我都積極參加。教師應有一種苦讀,苦學的精神。苦讀、苦學應該是教師的“天性”。學習研究新課標新課程,讓我有了方向從學習中我懂的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我在不斷的學習,也在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探索,從教材、教參、課程標準中去觸摸新課改的靈魂,準確把握教學的尺度。研究會考題體會其中藴涵着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在同行身上學到的好方法也及時去應用。我和學生們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我想,所謂的教學相長就是這個意思吧!如此種種,我在做“好學生”的基礎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師。做“好學生”是磨練我的重要歷程;而做一名好教師是我的終極目標。同時也祝願每位教師都能成為能夠歷經風雨的參天大樹,在課改這片肥沃的大地上茁壯成長。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3

12月份,我參加了教師教育技術培訓。通過對五大模塊知識的系統學習,我收穫了很多……

一.端正了學習態度。

學無止境,這是大家都明白的一句話。可我卻一度忽略了這句話。學校要求教師參加教育技術培訓之初,我不以為然。因為我對信息技術比較喜歡,上網啊,搜索、下載,製作課件等等都不成問題。於是放鬆了學習。直到有一天偶爾看到同事在觀看教育技術培訓的相關視頻,我也跟着看了一會,發現很多東西是我沒有掌握,尤其是一些看以來很簡單而被我忽視的。如如何使用百度進行準確搜索;再如怎麼從安徽基礎教育資源網下載優質資源等。對於使用白板教學,我更是不知道如何去操作。於是老老實實地坐下來,認認真真地把五大模塊的相關知識看了一遍。

二.勤思考,多實踐。

看了一遍五大模塊的相關知識,並不等於掌握那些知識。有時候看過就忘了。只要多動手操作,才能更好地把老師講的那些東西變成自己的。比如,製作課件,就要腳踏實地一步步去做。結合本班的學情,從安徽基礎教育資源網下載的資源進行再加工,再利用,是他成為有助於學生學習的好課件。

三.要堅持。

學習教育技術,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哪怕是每天只學20分

鍾,也要堅持下來。堅持不懈,才能有所收穫。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4

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部書,就彷彿跟著作者進入到了教學中未知的“自我”領域進行一次旅行。美國教育家帕克。帕爾默在一系列富有洞察力和説服力且充滿激情的著作中,加深了我們對什麼是教育與受教育者的理解。

帕克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中這樣説:越熱愛教學的老師,可能就越傷心!很多教師非常熱愛教學,但他們卻時常遇到很多困難,並因此感到無助和恐懼。是的,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初上講台時如履薄冰的緊張,辛苦的付出得不到相應回報時的煩惱,滿腔的熱忱得不到理解時的苦悶,在理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面前的無奈。有時,那熱愛教育的心會懷疑、會動搖、會退縮。

作為一個教師,該如何在熱愛教學的同時又不失勇氣呢?這種勇氣又來自哪裏呢?帕克以他的實踐經驗給出了我們答案:他提出了作為一個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技巧之外一個特殊的、不被人重視的領域——教師的內心。他指出了好老師與不好老師的區別:他認為,好老師有一共同的特質:一種把他們個人的自身認同融入工作的強烈意識;而不好的老師把自己置身於他正在教的學科之外——在此過程中,也遠離了學生。而好老師則在生活中將自己、學科和學生聯合起來,也就是説,好的教師具有聯合能力,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複雜的聯繫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好老師形成聯合不在於他們的方法,而在於他們的心靈——即人類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所在。帕克是這樣生動地描述這種聯合能力的:“當優秀教師把他們和學生與學科結合在一起編織生活時,那麼他們的心靈就是織布機,針線在這裏牽引,力在這裏繃緊,線梭子在這裏轉動,從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編織伸展。”他進一步闡述,對熱愛教學的教師來説,教學牽動着教師的心,打開教師的心,甚至傷了教師的心——越熱愛教學的老師,可能就越傷心!教學的勇氣在於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那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

作為一個教師,我們很容易理解他的這種所謂的“聯合力”,每一個教師,不論他優秀與否,肯定都過幾節自己滿意的課,這些成功的課是他把自身、學科和學生結合得最完美的。帕克認為:好的教學來源於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對優秀教學而言,解決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問題比技巧更重要。

作為教師,想要成長,想要做個好教師,該怎樣才能找到自身、學科和學生的最佳結合點呢?以我對本書的理解及自己的教學經驗,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1)勤學習。

作為一個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學習教學理論。不僅要向書本學習,還要向生活學習,向我們的學生學習。談到向學生學習,許多老師可能會皺起眉頭感歎:我們的學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我們的學生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嗎?當我們的學生坐在電腦前嫻熟靈巧玩着遊戲,嘴裏唱着周杰倫的説唱詞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有優於我們的能力。帕爾默的發現是:教師要讓自己處於不斷的自我更新、自我變革之中。如果不學習,教師很快就會陷入不適應、不穩定、不平靜的恐懼之中。正如《孫子兵法》説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裏的知己、知彼主要通過學習。

2)多鑽研。

教師要鑽研教材、教法、研究我們的學生,特別是在備課的時候,要把握教材的要求、重點、難點,瞭解學生的實際認知,以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正如那些名師所説:一堂精彩的課,功夫在課外。例如,聽名師於漪老師的課,可看出她的功夫全在課外,首先是修身、好學,而後是管理自己的課堂。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實踐是教學的主要陣地,帕爾默就是以他的導師為榜樣,在漫長的實踐中不斷反思,尋找到一種與他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學方式的。

3)保持心靈的開放。

帕爾默認為:對優秀教學而言,解決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比技巧更重要,作為教師,我們要成長,就必須作一些學術以外的事:交流內心生活。“今天我們怎樣當教師?”——許多人都問過於漪這個問題。她的回答是,首先必須追求人格的完美。於漪的這種人格的完美與帕爾默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應該是一致的。一個優秀的教師,他的心靈應該是開放的,他有勇氣把他的一切展示給學生,包括他的思想、他的內心世界,他不僅在教學科,而是在教自己——即展示自己。陶行知説: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中有教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帕克告訴我們,教師的威信、教師在課堂的那種泰然自若的定力,來自教師的內心。當教師喚回了自身的認同和自身的完整時,也就是他的人格趨於完美時,就有機會在學生們的內心獲得默契的迴應和共鳴。因此,教師應該經常與自己的內心對話,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傾聽來自心靈內部的聲音,這樣我們才有資格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這不只是為了我們的工作,更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健康。正如帕克所説:“方法固然重要,然而,無論我們做什麼,最能獲得實踐效果的東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們內心發生的事情。我們越熟悉我們的內心領域,我們的教學就越穩健,我們的生活就越踏實。”

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熱愛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願我們都熱愛自己的工作,願我們都能找到教學的勇氣、保持教學的勇氣——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5

通過學習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我不僅更新了自己對法律的認識,更是清楚的瞭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認為教師就是為社會,為學生服務的,吃點虧是可以吞下去,現在我不會再這麼認為了,因為,每個人都享有一定的權利,“平等”的口號不應是嘴上説説而已,落實到實處才擁有意義,否則有法也等於無法了。同時我也認識到作為一名教育前線的教師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五五普法》不僅幫助我得到她們的所得,也讓我有了行為上的準則,只有學習好它才能保證教師享有自己的權利。

另外,教師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應履行一定的義務。在學習了《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五五普法》後,讓我更明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該履行的`義務和遵守的行為規範。在工作中,嚴格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全心全意為幼兒服務,讓孩子滿意,父母放心,社會認可,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幼兒,不諷刺,挖苦,威脅、責難父母。時刻以教師的道德行為規範來要求自己,不穿奇裝異服,處處“身正為範”。對於後進生,不拔苗助長,不諷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個幼兒的特點,因材施教。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和教育主體交互作用的過程。孩子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認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孩子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説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教書和學習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還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幼兒的學習主動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用《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和《五五普法》來規範和鞭策自己,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樣才得以使我們的事業走向輝煌使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6

經過“三生教育”的學習,作為一名教師,讓我懂得了“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學校德育範疇的概念,其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關心自我和家人。”也懂得了“三生教育”要着眼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成人、成才,着力開啟學生心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提高健康水平、培養學生的愛心、感恩之心和職責感、正義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脈相承。

如今,許多學生的生命意識淡漠,缺乏對生命應有的熱愛,尊重與珍惜,生命是一個過程,一個悲喜交加的過程,它讓我們嚐到了酸、甜、苦、辣、鹹的不一樣味道,有的人經受不了打擊,承受不了它的負重,從而放棄了脆弱的生命。其實,應對生命,我們要不屈服、不放棄;應對災害,要堅強勇敢,團結互助;在困難和挫折中,要磨礪生命的意志,展現生命的意識,展現生命的光輝。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開展了“三生教育”手抄報,在班級中展示,讓學生對“三生教育”認識得更全面,更深入。同時,在上語文課時,我也把“三生教育”貫穿到教學中。如,在上《傷仲永》一課時,講以了人要會學習、會生存。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對待學習態度也不一樣了,家長和學生都不重視後天的教育,不懂如何生存。其實,學習就是為了生存,學無止境,這就詮釋了世間的舊事物,總是不斷的被新的被新事物所代替,所以要懂得後天的教育。

生命需要彼此尊重,人類來自大自然,是大自然進化的結果。我們的生命都孕育於大自然界,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大自然。在上《斑羚飛渡》一課時,讓學生從圖片中感受到一羣生性温順的斑羚,被人類逼上了悲痛崖,面臨種羣滅絕的時候,做出了令人震驚的飛躍。人類為了私利,不惜破壞生態,肆意亂殺,作為人類一份子,在震驚的同時,你不能想到什麼,從而引出思考:我們該如何對待生命、生存。從而教育學生,我們對大自然要抱有感激之情,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產生了深深的矛盾時,要學會和諧相處,相互依存,建設一個生態環境。

總之,經過深入學習“三生教育”,有利於讓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珍視生命、善待生命;懂得如何生存,保護環境,提高各種本事;也有利於在生活過程中,獲得生活體驗。僅有經過“三生教育”,才能正確引導學生珍愛生命,學地生存,享受生活。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7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為期五天的國中英語教師《新課標》教育培訓,通過聆聽專家的專題學術講座,我對《新課標》有了較深刻的瞭解,對今後自己的英語學科教學觀念上的洗禮和教學技藝上的提升幫助很大。受益匪淺。培訓結束後,我又在家上網學習了《20xx版英語新課程標準》,通過研讀新課標,對比舊課標,我獲得了英語課標方面的很多理論。修訂版課標中,從提“高國民素質”、“促進學生髮展”、“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角度來闡釋基礎教育英語課程的意義。刪去了實驗稿課標中“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進一步明確了外語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有助於課程實施者更清晰準確地認識英語課程的性質和價值。

回顧自己英語學科教學,結合這次暑期《新課標》學習,我認為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國中英語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培養和保持學生較濃的學習興趣,應把握良機,營造英語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建立新型師生關係,增加情感交流互動,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為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新課標》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有基礎、學習潛能、興趣愛好、學習風格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客觀現實。既不能機械地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每個學生,也不能強迫學生學習單一的學習材料。應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如何體現這種理念,我認為在英語教學中要進行課內外的“分層指導”,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分配難易不同的作業,提供不同標準的能力訓練和培養,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共同進步。

一是要對課堂內的“提問進行分層”。 對較難的問題可讓學習較好的學生回答;較容易的問題則讓學習較為困難的學生回答。在探索新問題,鞏固新知識時應以較好學生回答問題為主,這樣可減少回答時的錯誤,澄清認識。在複習檢查已有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時,多讓英語基礎差的學生回答問題,有利於強化對他們的學習督促,有利於瞭解學習情況,也有利於他們獲得答對問題的成功體驗,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二是要對課堂內的“對話進行分層”。每節課在分組進行free talk時,可出示難易不同程度的談話主題,讓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排演,並輔之以小組競賽、個人爭先賽等活動,以便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是要對課內外的“作業進行分層”。課內外作業可以分為幾個層次,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可根據自身學習能力的高低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比如學困生可只要求識記最常用的四會單詞、句型,能將書上的對話讀下來即可;優等生除了課文的對話、單詞能背誦、默寫外,還要完成課外練習冊上的相關題目。當然,在作業分層的同時,還要積極鼓勵學生,在完成目標作業後,自覺向高層次作業挑戰。

四是要重點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力求採用聽、説、讀、演等多種方式,將英語知識先輸入學生的大腦,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大膽表達,將英語知識輸出大腦。課堂內容也應該豐富多彩,讓學生在輕鬆自然的氛圍中習得知識。

教學是一門藝術,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供我們套用,只有教師潛心學習,精心鑽研,不斷探索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才能創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彩的課來。我想更多的還需要自己在實際工作中深入課堂,認真踏實的學習和實踐,才能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紮實走好每一步,開闢出一片英語教學的新天地。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8

時光飛逝,一年的時間很快的就這樣過去了,在初為人師的三年裏,讓我既體會到了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那種新鮮感,又感覺到了教師工作的艱辛和勞累。回顧三年的工作,我收穫頗多,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這一年在工作上的收穫,願和各位老師共勉。

一、把握機會,積累經驗

以前我一直認為,只要專業知識水平到達一定程度就可以當好老師了,其實不然。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傳授過程,其實是兼有教書育人的過程,所以只靠專業知識是無濟於事的。為了使新教師儘快適應學校的教學工作,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較高的業務素質。新教師要走的路還很長,在這條不斷探索的路途中,我們需要的是謙虛的請教和經驗的積累。

二、第一堂課,靚出你自己

有人説“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這也是新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牢記的準則。在第一堂課上,你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質和魅力,給學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這將會對今後的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去年我接手的是五年級語文,班主任在向我介紹班級情況的時候,就嚴肅地和我説,千萬不要對着學生笑,一定要對他們“兇”。剛開始我也有點發愣,但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逐漸體會到:其實這個“兇”,就是指教師必須先樹立威信。打個比方,你要在上課鈴聲未停之前到達教室門口,注視全班。目光要犀利、靈活而有神,以便讓學生儘快安靜下來。如果還有人打鬧,可以用一種期待的目光"盯"住他。千萬不要傻乎乎地直接開始上課。我曾經就有過這樣的教訓,結果一節課下來,班級裏亂糟糟的,更不用提什麼教學效果了。一旦學生安靜下來,你要使出渾身解數儘可能地展示自己的特長和才能。語言要生動活潑,朗讀要聲情並茂,板書要工整美觀,講解要深入淺出,教態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於變化。另外,對於國小生加點小道具、小獎品、小競賽,會讓學生覺得鮮活。小故事、小笑話、小謎語會讓學生感到快樂。總而言之,走好第一步,如果第一堂課你能讓學生喜歡你,佩服你,那麼以後的路就順暢多了。

三、每一個學生都是天使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説過:“教師的心應該充滿對每一個他要打交道的具體孩子的愛,儘管這孩子的品質已經非常敗壞,經管他可能給教師帶來許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師都要以自己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

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國小,在我們班“留守兒童”的比例已經佔到了80%。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孩子則由家中的老人或親戚代為撫養。由於老人溺愛或親友疏於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所以,這些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都很不理想。最嚴重的是,很多學生都對自己缺乏信心。上課的時候很少有學生會積極主動地舉手發言,就連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也是一樣。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不妄想在一開始就扭轉這個局面。你最需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班級裏每個學生的名字,讓每一個學生知道你認識並關愛他。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直呼其名都顯得更有效果。可以提供幾個小竅門以便記憶:你可以畫出學生座位表,強化記憶。必要時,也可把它放在講桌上或者辦公室裏,有空就看一看。另外,你還必須儘快地瞭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狀況及其家庭情況,以便因材施教。你的愛心如同陽光,要讓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都感到温

暖。你要細心觀察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及時予以鼓勵、表揚。如果你能不經意地説出某個學生的一件值得稱道的小事,他受到的鼓勵將是非常大的。不知哪個激進的教育家説過,有時候我們對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説好話”。初聽這句話,覺得有些偏激,細想想,如果出於愛,出於從心底裏的賞識,有意識地誇讚一個孩子,誇到他“燦爛發光”,有時真的能奏奇效。

四、博採眾長,成就自我

作為新教師,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恐怕是令大家苦惱的問題。幸運的是,每個學校都會為新老師指定一個指導教師。在一年的試用期中,指導教師將會對你的教學方法、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效果,有個全面的指導和評價。一般情況下,指導老師都是平行班的老師。所以,每上一堂課之前,你可以先去聽聽指導教師講課。當然,聽課時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琢磨其“所以然”。琢磨不出其中的妙處時,可以虛心向老教師請教,然後再來準備自己的課。但是,自己的課不一定全盤照搬老教師的設計,但一定要向老教師談一談你的設計意圖,徵求她的意見。或者你可以邀請指導教師去聽你的課,請他給你的教學成敗把把脈。千萬不要懼怕指導教師的聽課,其實她的每一個聽課,都是你不斷進步的機會。同時,堅持聽課,你也可以聽其他老師的課,注意學習組裏老師的教學經驗, 切實提高自己的基本功。在平時認真閲讀有關學科的雜誌和書刊,把好的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不斷的反思和總結,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

這一年來,從陌生到熟悉,我開始融入到學校這個集體中,在和教師前輩一起工作的日子裏,我學習到了他們那種甘心奉獻、默默耕耘的高尚情操,從中感受到了無限的温暖,這般鮮活地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教師都在默默無聞地奉獻着他們的青春與智慧。與他們相比,我自愧不如。一年,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我們的從教之路任重而道遠,儘管“路漫漫其修遠兮”,但“吾將上下而求索”。最後,衷心感謝教育局的關心以及蓉浦學院組織的各種培訓活動,讓我們新教師能快速地成長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