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七年級週記4篇

來源:文書谷 3.23K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轉眼一週又結束了,想必大家都有了很深的感觸吧,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週記裏了。那麼好的週記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週記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七年級週記4篇

七年級週記 篇1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在公園裏堆了一個和我差不多高的雪人。

剛開始有點冷,運動了一會兒渾身就熱了,但小手還是被凍的紅紅的。一層一層的將雪拍打的壘起,製成三角形,在在頂部加上一個類似圓形的頭,頭上加上用胡蘿蔔做的'眼睛和嘴巴,用樹支當手,用樹葉當釦子,我的雪人完成了。這是我和雪人的合影。我喜歡下雪。

七年級週記 篇2

今年我參加了軍訓,這讓我度過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別有深意的暑假。俗話説“好景不長”,這“景”還真不長,才十一天。

夏天炎熱的太陽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我們的心也是火熱的。酷熱的操場上,只聽見列隊的腳步聲和教官的`吹哨聲,還有同學們的口號聲。經過長達數小時的訓練後,隊伍裏不時有人悄悄地動一下,因為汗水已經濕透了我們的衣領。隨着教官的一聲“解散”,兩百多號人一起奔向宿舍,我們像哥倫布遇到了新大陸一樣,衝向各自的水杯,擰開蓋後大口地喝起水來。

在那炎炎夏日的上午,太陽未達到最高點和最熱發和最熱點,但也能讓你暈半天。站在操場上站軍姿,一站就是半小時左右。我們站,教官也陪我們一起站,汗珠從臉頰慢慢地滑下來,就算流到眼睛裏也不能動。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真希望時間走得快一點,那滋味你知道有多苦嗎?

有一天,因為天氣炎熱,運動量比往常稍大一些,我的身體有些吃不消了,下午就發起燒來。我們宿舍的同學見了,急忙接了一盆涼水,把毛巾打濕後敷在我的額頭上。老師知道後,也給我端來了薑湯,儘管不好喝,我還是把它喝了。在老師和同學們的悉心照顧下,我的燒退了。我要以堅強的意志堅持了下去,堅持到最後。

十一天的軍訓生活結束了,其實最累的不是我們,而是訓練我們的教官,我們回宿舍喝水時,而他們只在樹蔭處乘涼,我們站軍姿時,他們也跟着站。在我們離別時我們哭了,因為我們捨不得辛苦培訓我們的教官,捨不得那裏的一切,總之有千千萬萬個捨不得。我現在還時常會看看那軍訓時的照片和在軍訓時獲得的獎狀。想想跟老師、同學和教官在一起的時光,我想對教官説一聲:“教官,您們辛苦了!謝謝您們。”

七年級週記 篇3

書,是我的精神食糧,她註定要和我在一起,成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財富,是她豐富了我、充實了我、涵養了我,是她陪伴我走過了14多個春秋冬夏,是她陪伴我走遍天涯,在我孤單、傷心時,是她給了我力量。她教會了我為人處事的哲學,又是她,為我展現了一幅幅不同的知識畫面。是她,讓我變成了一個有知識、有素養的.學生。

爸爸從北京回來,又給我帶回些精神食糧,其中有一本是《花季裏跳蕩的思想脈律》,我剛看見它便愛不釋手地捧起它認真地讀了起來,好象一個從遠方趕來的一個未曾相識,但是卻形如知己的好友。我剛讀完第一篇,就被它那新穎的體裁深深吸引住了,雖然沒有特別華麗的句子詞語,但給人的感覺就是:真棒!我真沒想到這樣的佳作竟出自一箇中學生之手。我要是能夠寫這麼好那該多好啊!”我心中暗暗地想。我知道,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多看、多觀察,用自己漂亮的大眼睛發現生活中的美,必須多想、多動腦筋,用自己聰明的大腦思索問題,還要多從書中汲取營養,豐富自己的詞彙,讓更多的書進入我的生活,我的世界,使我的精神食糧更加豐富、多樣,使我的世界更加精彩!

七年級週記 篇4

今年元宵節,家裏買了兩袋河南鄭州產“玉珍珠黑芝麻湯圓”。配料有白糯米粉,砂糖,芝麻,花生,麥芽糊精。

我在廚房用電飯煲煮,水開後下鍋,我就去忙別的了。感覺也就五六分鐘的時辰,再去廚房揭開鍋蓋看,那湯圓都成了一鍋粥了,趕緊關了電源。

初始,還見湯圓漂浮在水面上,也都裂開了嘴,裏面的餡都淌了。片刻之間,等我要品嚐時,湯圓都沉入鍋底。等我小心翼翼地撈起,已不成個了,只好改喝米粥了。

元宵屬於高熱量高糖分的食品,黏性大,不易消化,油脂含量很高,一般糖尿病患者、腎臟病患者應少吃或不吃。由於黏性大,老年人還容易把假牙給粘下而誤吞肚裏,小孩子囫圇吞棗的卡住喉嚨。

這使我想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國營食品店買的元宵,要煮好長時間,才能煮熟煮透。母親回憶説:“那元宵硬得都能砸破頭”,雖然有些誇張,但是我吃過那種元宵,確實硬邦邦的。還有中秋月餅,也是硬的很,用兩手掰開都需費很大的勁。

同樣,還想起那個年代回老家過年,那餃子皮也皮實的.很,用擀麪杖幹上幾個就累得手腕疼。但那過年的餃子也包的踏實,從來沒有露餡煮破一説,你想,硬幣都能包進餡裏,外皮不漏痕跡的。

在北方濟南,僅是把湯圓作為一種就餐時的小佐料看待,正餐還得包餃子,再做上幾個菜,喝上幾杯酒,一家人這才算過正月十五。

説起看花燈,現在孩子大了,自然也提不起那個興致了,老人也不方便出門。在孩子小時和我剛學攝影那幾年,每年正月十五都是要去看燈或拍攝的,真有個新鮮勁。

印象最深的是,一九八八年,我媳婦待產住院,快要生了,恰逢正月十五。晚上,我按耐不住,又拿上相機拍攝去了。那年正趕上慶祝濟南解放四十週年紀念,在解放閣護城河沿西河岸,擺放了百米長的一排排花燈。觀燈者如潮,我跳出人海,到隔河對岸的黑虎閣廊上,燈火闌珊處,以護城河的泊舟和楊樹枝的骨朵為中前景,以遠處*的燈河為遠景,拍了幾張,起了個片名叫《東風夜放花千樹》。等趕回醫院時,兒子在夜半出生了。這件事我瞞了妻子好幾年。她多年後知道,果然埋怨我。那張片子還入選了九一年濟南國際攝影藝術展。

後來,在兒子小時,每年正月十五都帶他去看花燈。兒子漸大,不跟我們玩了,我也漸漸失去了拍攝花燈的興趣。護城河那次的燈節,在以後的二十多年,就沒再那地兒舉辦過。

隨着電視機的普及,網絡電腦的發展,在家上網看電視已絆住了很多人的腿,正月十五看花燈猜燈謎,已遠遠沒有過去的那份濃郁的情趣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