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成敗作文7篇

來源:文書谷 5.28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成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成敗作文7篇

論成敗作文1

成功如蜜甜,失敗如藥苦。當我們沒有經過坎坷,就輕而易舉地嚐到成功時,成功的甜味也會入口即逝;可當我們歷經千辛萬苦才嚐到成功的甜味時,那甜味就回滲入我們的血液,在口中回味無窮。只有這樣才能品嚐出成功的甜味的精髓所在。

成功是每一個人夢寐以求的,失敗是每個人深惡痛絕的,可是失敗為了引起人們的重視,就三番四次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百般阻撓我們尋找成功。

人們喜愛成功,痛恨失敗。可是也有人説過:“失敗是成功之母”的經典句子。人們經常把它當作失敗後的託詞,用來掩飾埃及的懦弱無能,卻從不用心去體會這句話的奧妙之處。只有不斷遇到失敗的人,才能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時時警戒自己,日積月累的經驗和教訓,如同有一把金鑰匙,為你開啟成功之門。

成功可以消磨人的意志,失敗可以鍛鍊人的意志。成功時,人們常常會驕傲自大,不思進取,躺在成功上,自鳴得意。時間一長,就會喪失鬥志。俗話説“好漢不提當年勇”就是為了警戒那些自以為只要在某件事上取得一點點成功,就洋洋得意,坐享其成的人。這樣當下一個失敗襲來時。只會驚慌失措,坐以待斃了。

成功是目標,失敗是經過。只有經過無數次失敗才能取的最後的成功,那樣的成功才最真實,最可靠,只有吃完了如藥苦的失敗,才能真正品出成功的甜。結果固然重要,但是經過才是最值得回味的!

在會考中失利,曾使我一度墜入失敗的深淵,在那沒有希望的曙光,沒有成功時的興奮,只有漆黑寧靜的夜晚,只有無盡的傷痛。我一時之間,被失敗徹底打垮,我每天,都生活在後悔中,每天都要承受父母對我的失望,我覺得自己很悲哀。可是,時間久了,便慢慢想通了,也許失敗也是件好事,經過這次的失敗,在三年後的大學聯考中,我也許會變得出色,會讓父母對我刮目相看,我一定會品嚐到成功的甜蜜。

失敗後,不要自暴自棄,要勇敢的站起來,張海迪説過“一百次跌倒就要一百零一次的站起來”。失敗只是暫時的,我們只要能做到不屈不撓就可以最終取得成功。

論成敗作文2

自古以來莫不是成敗論英雄,勝者為王,敗者作寇。然而對於那力拔山兮氣蓋世,那頂天立地、魄力非凡的西楚霸王,誰又能説他項羽不算是英雄?

他確實剛愎自用,太過我行我素。韓信、張良、樊噲、蕭何……沒有誰不是他親手相贈,他任憑自己的謀臣武將倒戈而走,一顆心只牢牢系在美姬和烏騅上,在那麼關鍵的時刻,他不是在第一時間打聽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他不是費勁腦汁的想對策,只是高吟:“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雖説俠骨柔情,卻不能忘了過猶不及。可以説他的命,跟那農夫也有些許關聯,若是沒有亂指路,是不是結局會不一樣?劉邦施以仁政,秦國子民誰不歡天喜地?項羽卻以暴政治國,哪一個不會心生怨恨?他不懂得怎樣去討好人心,他不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治國之道。他空有高志卻目光短淺,幾句奉承話,便繞得暈頭轉向;他空有武力卻愚不可及,小小的一計,便輕易亂了陣腳。雖説他有這麼多的不足,可正所謂人無完人,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不是嗎?

比起為了讓逃生的馬車能夠更快些,而將自己親生的兒女扔下去的劉邦。我打心底,更讚賞項羽。他光明磊落、敢作敢當,他不虛假,從不出爾反爾。或許很多人會説他愚昧,不懂得用策略使計謀,可能有些時候不擇手段真的是勝利的唯一出路,但他畢竟是西楚霸王,這一輩子總是行得正、立得直,是一位寧折不彎的真英雄真豪傑,又怎麼可能夜裏偷襲他營,派人籠絡敵方賢才,做這些不從正面攻擊的事呢?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烏江自刎,着實可惜。這麼一個戰者,一位霸王,就這樣死在了烏江之畔。死是因為不過江東,不過江東卻不是因為無船可渡。他只是羞作渡江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八千子弟無一歸還,自己又怎能獨身回到故鄉?只願求得東城快戰,來一場轟轟烈烈的痛快。以一敵十,以一打百,不退縮,不軟弱。

英雄就是英雄,成也是英雄,敗也是英雄。

論成敗作文3

我不是一個球迷,但是6月5日下午的中哥之戰,我仍然冒上班遲到之大不韙,觀看了上半場比賽。並非是我對中國隊存在着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不擁有球迷的狂熱,所以使我可以在慶賀中國隊“出線”的歡呼聲中清醒地聽到微弱的不同聲音,明瞭中國隊是在什麼樣的“機遇”之下才得以進軍世界盃的。但是,大約還是受了媒體樂觀誘導,使我認為和哥隊的較量是我們惟一擁有勝算的一場賽事。所以出於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我這個往日丈夫一看足球都會讓我喊頭痛的外行,還是滿懷激情地看了半場比賽。

上半場中國隊毫無建樹讓我失望,但沒有想到,沒有來得及看的下半場更讓我絕望。中國隊0:2輸掉比賽的消息我是在單位裏聽説的,聽到這個消息的同事,沒有人有過激反應,都是平靜地接受了,但是卻另有一種令人窒息的失望,深深的。

我們常説,不以成敗論英雄。但是,到底該以什麼來論英雄呢?透過現場直播的鏡頭,我們可清楚地看到我們的國腳在賽場的笑意,解説員説球員們狀態輕鬆,是的,看得出,他們“心態調整”得很不錯,堪稱“舉重若輕”,相形之下,提着心坐在電視機前看球賽的幾億球迷,可就有點多餘了:人家本來過得挺滋潤的,你們偏在那裏痛心疾首地“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那不是“皇帝不急急太監”,午飯吃得太飽還是什麼?!而在輸球之後,電視裏主持人和評論員改口大談我們“技不如人”,言外之意是別太責怪我們的國腳,他們純系“力不從心”,可我們的國腳們卻不見得領情。就拿孫繼海面對記者採訪所言,哥斯達黎加隊“一點也不強。説實話,在世界盃上能遇到這樣的球隊簡直就是一種幸運。…我覺得他們的能力甚至整體實力都比我們差些…我被這傻子給廢了,本來應該是我們2:0贏。”一副自我感覺挺良好“捨我其誰”的架勢。

不過,這種結果、這種態度,我們聽得多了,想必球迷們也看得慣了,哪次中國隊意料之中或是出乎意外的輸球之後,不是這樣的反應呢?!不以成敗論英雄?這話本不錯,後人至今仍在吟誦“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可是,古語云:知恥而後勇。面對這樣一支熱衷於“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慣於文過飾非、不思進取的隊伍,還論什麼英雄,把那個“英”字去了也罷!

論成敗作文4

武士貌似贏了,但其實輸得慘烈,求勝心過強,使他生命。禪師似乎輸了,但勝得徹底,他置聲明於度外,睿智而又心懷仁德。

輸贏二字,不知論倒了多少君子,又不知論出了多少名敗而實勝之英雄。輸贏本身就係於“聲名”二字,贏者若為圖一名而不擇手段,是痴愚;敗者不求聲名而勇退甚至因懷仁而認敗,是英武。如若梅為春來而謝,謝之為命脈,故有高名;牡丹為鬥豔而生,生之為,故曰浮華。英雄,是不會再乎一個表面的成敗名聲的。

論英雄不以成敗,以智慧。禪師其實早已洞悉了武士的。這是智慧,這番觀人洞若觀火的思辨,從根本上讓他不會淪為敗家,即使丟個勝利的虛名給別人,又何妨呢?孔明賈誼之輩,皆未遂願即亡,但後世未有人敢言二人不是英雄豪傑。孔明坐隆中而知三分,賈誼論成漢景之世,是以智慧捭闔於青史,又何曾與誰狂傲欲爭高下?陶潛洞察之,隱田園而後世頌之;東坡洞悉曠達之真諦,於川上唱大江東去而後世頌之;孫文洞知之於中國富強之意義,於一生畢力於而後世頌之,皆是此等英雄,智絕於人,而非為求名,為爭執。

真英雄,最終是懷仁的。武士求勝而罔顧它物之,禪師顧念之可貴而不求勝,對比何其鮮明!懷仁而念者,才配得上勝利的。否則,榮耀背後的,最終也會腐蝕掉虛幻的榮耀,還歷史和一個真正的實體。

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是因為我們真正的英雄,嚮往和塑造英雄的和時代。我們不囿於事物的來敲定事物的本質,把自己誇得再高,沒有真正的智慧和仁厚的心理,只會摔得慘烈。的浮躁,亦會接二連三地發酵出虛假的偶像,或許在當下這個有些娛樂至上,迷失的風氣中,不去投身於追名逐利的大潮,不做手握幣的施善者,不做不一的假,顯得更有實際的意義。即使沒有得到所謂主流意識的認可,名義上沒有收穫,但實際上,你已經成了時代的無名英雄,並且,你也正在推產一個英雄的時代。“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真正的英雄,絕對不是迷醉於浮華甚至和慈悲的人,亦不成敗,亦不成敗,而是懷着智慧和仁厚的心,界的最高舞台或者角落,默默地做着。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一休禪師,用一顆休去了浮名的心,散發智慧與,做遊離於成敗之外的英雄。

論成敗作文5

叢林法則:成是英雄,敗則狗熊。現實很殘酷。

唐三藏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之所以流傳千古,有人説,這是因為他們經歷了磨難的過程。我認為這是因為他們那種不懼磨難的精神,讓人讚歎,才使他們的故事家喻户曉。如果他們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甚至千災萬難之後,沒有取得真經,那還有誰記得他們?歌頌他們?過程縱然再辛苦,失敗了終究是失敗了,這失敗的.經歷,最終將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失敗者不會被人記住,即使他曾經付出的是別人的千萬倍。

一個學生,他千辛萬苦考上大學,別人誇獎他有多用功,講的雖然是過程,可如果他落榜了呢?沒有人會誇獎他,沒有人把他當榜樣。相反,他如果輕鬆考上大學,別人會説他是天才,即使他的過程只是上課睡覺、講話而已,重要的是,他成功了,他就會被記住。殘酷的法則!

成是英雄,敗則狗熊。現實很殘酷。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會自我安慰着,比如參加比賽,沒得到名次,我們就説“重在參與,呵呵”“過程比結果美好”之類的話。其實,大家的心裏都是想得到名次,想獲獎,此時大家應該都是在遺憾着。“重在參與”,淡然一笑——那只是自欺欺人的説法與表現罷了。人奮鬥不就是追求一個結果給自己一個交代嗎?成功之後,過程才有意義。對於失敗者來説,“往事”是“不堪回首”的。

有人説要“享受過程,結果並不重要”,可是,沿途的風景雖也有可圈可點之處,但我們真正要去的還是目的地,那裏有更美的風景。生活中處處有競爭,不追求結果的競爭,也不是競爭。

成是英雄,敗則狗熊。現實很殘酷。

歷代皇位之爭者,都是隻求結果,不擇手段,誰會在意用選用的是“陽謀”還是“詭計”?上位者都是如此,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上位者上來後,就會用辦法清洗自己的污點,有時還篡改歷史,往失敗者的身上抹黑。很多“成功人士”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過程”,其“過程”中的不光彩也被他們的輝煌掩蓋了。有的人黑心,不顧別人利益、健康,他們的心因渴望有好結果而扭曲了,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心裏是追求結果的。

成是英雄,敗則狗熊。現實很殘酷。

論成敗作文6

千古世界,英雄輩出:有替父從軍的女中豪傑花木蘭、穆桂英,也有殺秦王嬴政不成潛心攻讀兵法的張良、張子房……他們可以説都是成功者,但“何以成敗論英雄”?一邊是陰險狡詐而成功的劉邦,一邊是武功過人卻失敗的項羽,究竟誰是英雄?我認為英雄與否,得看一個“義”字。

要我説,與項羽相比,“義”字便是劉邦所缺少的東西。有人説項羽曾經拿劉邦的父親當 人質,這是不義之舉。其實不然,項羽之所以這樣做純屬形勢所迫。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時殺了他的親兄弟,然而現在人們仍然都説他是個好皇帝,這是 因為當時李建成與李元吉想謀害李世民,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他不得已而殺死,同樣,項羽拿劉邦的父親當人質也是情勢所逼。回過頭來再説劉邦, 劉邦曾經在危險的時候把父親、妻子、孩子統統拋棄了,這並不是因為劉邦怕他們連累自己罷了。這種陰險毒辣、喪盡天良、泯滅人性的手段也只有*功分子能與之相媲美了。

項羽從不狠心丟下跟隨自己的人,到了“四面楚歌”之時,他還每時每刻保護虞姬,不肯放下這個別人看來是包袱的愛人。最後虞姬自殺而亡的時候,一向堅強的楚霸王也心如刀絞,傷心欲絕。而劉邦這個小人,一次戰敗逃亡的途中,坐在車上嫌車跑得不夠快,甚至能狠心把自己的親生骨肉踢下車去。隨從把孩子抱起來,他又要踢,這怎麼能算英雄呢?

可能戰爭或多或少都會扭曲人的本性,有可能我們把英雄放在戰爭這一特殊環境中進行比較會有失偏頗,那我們就來看一下,戰爭後的劉邦是否成為了一位仁義之君呢?事實正好相反。劉邦建立牢固的漢朝政權後,便開始殺戮有功之臣,早把“丹書軼卷”上的“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勵,國乃滅絕”的誓言忘於腦後。斬齊王韓信,殺樑王彭城,誅淮南王英布,還揚言“非劉氏而王王,天下共擊之”。當劉邦榮歸故里時,有人作詩諷刺曰:落魄劉郎作帝歸,樽前感慨大風詩。淮陰反接莫彭族,更欲多求猛士為?

與之相對的是兩千年過去了,無數人寫了無數篇詩文紀念項羽,其中李清照的那首詩至今仍廣為傳唱: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孔子曰:“有認有義者,謂之君也。”真正的英雄不僅要有能力,更要有仁義之心。勿以成敗論英雄!

論成敗作文7

棋盤上的32個棋子,中間隔着“楚河漢界”蓄勢待發。在一場場廝殺中,我的思緒飛到了秦末羣雄逐鹿的年代。

你出身世家,年少時便有凌雲之志,胯下烏騅馬,手中破城戟,“力拔山兮氣蓋世”,英勇無人能敵!關鍵時刻,你破釜沉舟,率威武之師大敗秦軍主力,解鉅鹿之圍。如此壯舉又豈是市井無賴劉邦能比?你重義氣、講誠信,絕不攻打沒有擺好陣形的軍隊,但奸詐的劉邦之流只要有利可圖就不擇手段,“楚漢之爭”還未開始就註定了是場悲劇。

你成就了一番霸業:進軍關中,擁四十萬大軍。在鴻門宴上,雖對劉邦先入咸陽不滿,但心懷仁愛之心的你終錯失良機,致使劉邦尿遁,令人扼腕歎息。也正是由於你的心胸坦蕩、毫無心機,一句“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致使暗中投靠你的曹無傷被殺,試想此後還會有誰來助楚?

不是你無能,實在是劉邦、韓信之流太過狡猾,趁你出擊齊地之機,定三秦,佔彭城。當你與劉邦説和後,自以為有“楚河漢界”,可以平分天下,井水不犯河水,但劉邦背信棄義,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最終你兵敗垓下,四面楚歌。虞姬將生命之花綻放在雪白的劍刃上。一滴英雄淚,流出了你刻骨銘心的悲痛、不可言説的無奈,還有無限的深情……“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英雄末路,壯士掩面,烏騅悲鳴。與生俱來的自尊使你在烏江邊結束了不平凡的一生,鮮紅的熱血灑進滾滾烏江,隨着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遠方……

你的生命之花,散發出最動人的光輝,雖花瓣盡落,但芬芳依舊瀰漫,令人迷醉……

你是真正的英雄!正如非洲大草原上的雄獅,捕獲的獵物雖然最後被成羣的鬣狗利用卑劣的手段搶走,但雄獅仍然是名副其實的草原之王。

雖然你失敗了,但你以英勇、誠信攪動了中國歷史上驚天動地的風雲,譜寫了一篇永世不朽的神話。

不以成敗論英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