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作文(集錦15篇)

來源:文書谷 1.54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歷史人物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人物作文(集錦15篇)

歷史人物作文1

厚重的歷史長卷沉澱着中華文明的千年文化,而在這一頁頁黃紙上,總有一刻讓後人銘記心中。——題記

秦朝,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統一王朝,卻因為秦始皇與秦二世的暴政而迅速消亡。之後,便是長達數年的楚漢之爭。

公元前三世紀的一個晚上,烏江邊,天空黑壓壓的一片,烏雲密佈,暗流湧動,月亮不知為何多在雲層下方不肯出來,可能是不願看到即將上演的這場鬧劇吧。遠處,傳來了漢軍的廝殺聲,近了,近了。慢慢的,整個烏江邊都佈滿了人影,地上早已被鮮血浸紅。此時的漢軍將士目光緊鎖着項羽的項上,只要拿到了它,便可高官俸祿,錦衣玉食。

烏江上,江水流動,江面有一人,一船,那人看着岸上孤軍奮戰的身影,不知焦急地在等待着些什麼。

岸邊那人影,搖搖晃晃,滿身瘡疤,遍體鱗傷。他手操長劍,即使步伐已經逐漸不穩,但依舊虎視眈眈的注視着前方。人羣已把他包圍,即使這樣他還是想要殺出重圍,他早已看不清楚眼前的事物,血,沿着他的額頭,流向頸上,流向手臂,再流向掌心,滴落在地。月色朦朧,江上霧起,船上的人只得焦急地等待着,看着地面早已分不清是江水,還是鮮血。忽然,岸上那人走了過來,託付給船上那男子了一匹馬,又走了回來。

項羽把突然用力把長劍架在脖子上,奮力一揮,這一刻,他在回想自己的一生:

兒時,指着秦始皇的.座駕,説了一句:“彼將取而代之”而震驚眾人。

青年,帶領着江東一帶子弟發起起義,反抗秦的暴政。

滅秦後,不甘屈居於劉邦座下,而與其對抗四年之久。

如今,當年成千上萬江東百姓隨自己而來,愛妃虞姬隨自己一生,現在只剩他一人。

讓他回江東東山再起?這當然能成功。但是,他是項羽,他的尊嚴和性格不讓他這麼做,只剩一句“我已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一劍,是一代梟雄對生命的決斷,更是他項羽對自己一生不甘的結束。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翌日日早晨,只剩下一具睜着飽含不甘的雙眼的屍體。

歷史人物作文2

我最喜歡的一位歷史人物——趙雲

談起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時,我一定會説:“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趙雲!”

自古以來,趙雲就以一個英勇善戰、忠心耿耿、智勇雙全的人物出現。

作為一個“三國迷”,就不能不瞭解你喜歡的人物。下面我簡要地把趙雲的生平説一下。

趙雲,常山真定人,字子龍,壽七十二歲,身高八尺餘(約合180釐米)。在《三國演義》裏面,趙雲在袁紹和公孫瓚交戰時期登場,剛登場就顯示了一下威風,不但救了公孫瓚一命,還跟袁紹手下大將文丑打了個平手,一下就滅了袁紹的威風。第二天,趙雲打得袁紹潰不成軍,甚至把田豐這個“剛而犯上”的剛烈謀士打慌了,幸好袁紹要死拼下去,才好歹把趙雲殺回去了。可是沒過幾天,趙雲又覺得公孫瓚“亦袁紹等輩”,找了個藉口回家了,然後投奔了劉備。

從這打住算,趙雲已經換了兩次“老闆”,頭一次是袁紹換成了公孫瓚,然後又由公孫瓚換成了劉備。當時劉備跟曹操完全唱反調,一個一貧如洗,一個殷實富裕;一個人才凋零,一個人才濟濟;一個一無所有,一個土地萬里。結果劉備被趕得亂跑,後來總算請來了諸葛亮,沒想到還是被趕着跑。

當陽之役也就是長板坡之戰可讓趙雲出盡了風頭。一個人救了簡雍、糜竺、甘夫人、劉禪不説,還殺了曹營名將五十多名,滅了曹軍的'鋭氣。當劉備打劉璋的時候,趙雲又把劉禪從孫夫人手裏搶了回來。滅劉璋也有趙雲的功勞,可他卻只得了一個翊軍將軍的官職。

諸葛亮一出祁山的時候,因為馬謖的失誤而不得不撤退,又是趙雲保護好了物資,理應封一個元帥才對。可是諸葛亮只説了幾句好話而已,但趙雲也沒計較。

趙雲最後還是被諸葛亮累死了,從這點不能不為趙雲惋惜,也不能不為諸葛亮的笨而遺憾。有一首詩是趙雲一生的評價,它是這麼寫的:“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勛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歷史人物作文3

如果有人問我喜歡哪個歷史人物,我一定會説:我最喜歡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智慧的化身——諸葛亮。

千古以來,諸葛亮深受人們的愛戴,身上有着無數美麗的光環。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被善於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我喜歡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佈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我喜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為赤壁之戰準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還喜歡諸葛亮的智勇超羣與忠貞不渝。諸葛亮為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採用“攻心為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鬥中七擒七縱,最後使孟獲心悦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無不閃耀着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我喜歡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性格品質至今還廣為後人流傳。《三國演義》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現在已經成了家喻户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訪先人之遺蹟,發聖賢之古情。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廉潔、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出自諸葛亮,“三顧茅廬”,“舌戰羣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白帝託孤”,“嘔心瀝血”、“七縱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不僅如此,後世留下了許多與諸葛亮有關的諺語、俗語或歇後語。如“三個臭皮

歷史人物作文4

人生有許多古人值得我們稱讚,但我唯一稱讚的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

裊裊禪香,一杯清苦,一輪嬋娟,一捧盛菊,手邊是虛掩的舒捲。讀完李白的詩,我不禁為他扼腕歎息,本有天生之才卻無奈坎坷。我也為他遺憾,為他不平,我想,他一定也是不快樂的吧。

恍惚中,他向我走來。一路高歌,一路幕飲。這就是你,唐詩上不朽的傳奇,詩仙李白。

你不是“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少不更事;不是沒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積極樂觀;不是沒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昂揚自信;然而最後,你卻發出了“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的感歎;“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黯然;“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的.滄桑和“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坎坷。

你我伴燈而坐,相對無言。我敬佩你的才華,也為你最後的離開而惋惜。你是這樣一個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人,卻難踏仕途,平步青雲;你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卻難入官場,最後抽身而退。你心中的苦澀想必如同那難以斬斷的流水,滔滔不絕。

然而你卻笑着搖頭,緩緩道出你鮮為人知的內心世界。原來我一直都錯了。

你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戰士。你用筆詩寫自己的傷春悲秋,你用字捍衞自己的高尚尊嚴。也許你在離開時心裏會有苦澀和酸楚,然而在你眼中,官位和名利讓你擁有了最高的自我,在別人看來,追名逐利似乎已經是社會大流。你卻以犧牲為代價,寧可相至於江湖,忘情于山水。也不與你不喜歡的官僚同流合污。原來以為你是無奈的,沒想到你卻是快樂的。你為堅守自我而快樂;你為縱情山水而快樂;你為遠離官場而快樂。你為心裏的那一片淨土而快樂。

在你看來,苦味和悲傷不過是高潔的副作品,堅守自我的你其實很快樂。願你來生還是一個不同流合污、逍遙自在的詩人。

歷史人物作文5

秦始皇,一名傳奇皇帝,生於公元前259年,於公元前230年統一六國,建立大秦政權,後稱始皇天下,而秦始皇也被世人稱為“千古一帝”。

歷來,秦始皇都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他統一了六國,建立了完全的中央集權制,隨後又統一了度量衡、貨幣,為後世的統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秦始皇又是第一個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車同軌,書同文”的皇帝。從此舉來看,他無疑是偉大的。但秦始皇抓男丁七十餘萬人修築長城、焚書坑儒,專政獨橫又可看出他殘暴的本性。我敬佩他,做為一個成就光輝大業、一統國疆的皇帝來説,做事果斷、心狠手辣這才是最重要的,而秦始皇也恰恰詮釋了這個道理:“欲成大事者,至親可殺”!

在肯定秦始皇殘酷的同時,我也不否定他縱橫於沙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抹殺了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建立了秦的大統一政權的豐功偉績。秦始皇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帝國,定尊號為“皇帝”,為華夏疆土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從這一點看,秦始皇稱之為“千古第一帝”也不為過。

統一六國後,為了與匈奴奴隸主貴族鬥爭,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修建了建築業上的巨型工程——萬里長城。秦始皇揮手決定了七十萬人的生死來修建長城,這無疑是他冷酷無情的表現,但我贊同這一點,就是由於秦始皇冷血,才造就了秦的輝煌。在我眼中,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是一個及其聰明的決定。後來,事實證明,長城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抵禦匈奴的騷擾與侵犯,保障內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安定來説,修建長城是值得的。長城做為華夏文明的標誌之一,幾千年來飽受讚譽,這又不得不讓人想起始皇的龍袍1揮,瞬間決定了幾十萬人的生命來修築這萬里長城。試問古今天下,也只有秦始皇才有這個魄力,這也正是秦始皇的人格魅力所在。

秦始皇宛然意味了神話傳説中至高無上的神龍,他冷漠、高貴、給人以不怒自威的感受,這是一種睥睨天下的霸氣;一種無上的威嚴;一種一統天下的雄心!這一切都在秦始皇身上得到了完善的詮釋,秦始皇,當之為愧的千古一帝。

歷史人物作文6

一縷清魂,一座豐碑。

——題記

泱泱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人物如浪花般數不勝數,勇猛驍健的秦皇漢武,風度翩翩的詩仙太白,傾國傾城的美人昭君,都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在我心中卻只留存着一個名字,那就是易安居士——李清照。

一縷清魂

要論才情,在宋代詞人中李清照當屬一流,總有一股清冽的靈氣始終貫穿在她作品中,讀起令人口齒生香。

少女時代的她生活幸福,作品中也帶着活潑生動的氣息。最讓人記憶猶新的,自然是那首《如夢令》:“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寥寥幾言,一個靈巧的.少女形象就躍然紙上。在與丈夫結婚後,心智的成熟和常常面臨的分離讓她的詞有了哀婉纏綿的色彩。她低吟:“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她詠歎:“生怕離別苦,多少事,欲説還休。”幾年幸福的生活過去後,她的情況便開始急轉直下,金兵入侵,與她一同南逃的丈夫又離世了,家破人亡的她只得悲鳴:“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她孤苦地漂泊,直到最後在悽慘中鬱鬱而終。她的詞風清麗婉約,卻常妙用俗語,不失豪放之氣,吸引着人們走近,去與她一起感受“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她就是中國古代文學長河中,那一縷不可缺少的清魂。

一座豐碑

若她單有靈氣,是不能如此長久的活在人們心中的。她最可貴的,是許多女詞人甚至男詞人都望塵莫及的愛國情懷。

一首《永遇樂》讓同在宋末的劉辰翁“為之涕下”,因為那詞裏不僅是李清照一個人的不幸,更是南宋家國淪喪,民不聊生的大不幸。而更耳熟能詳的,是她的《夏日絕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短短几句,多少的憤慨!此時的她不再是那個“人比黃花瘦”的柔弱女詞人,而更像是一個鬥士,帶着失去丈夫、失去家園的痛苦,抨擊着南宋政權的無能,為淪喪的國土憤然吶喊着。她是一個女人,卻有着男人都無法匹敵的偉大情懷,有着讓昏庸的皇帝都應自歎不如的勇氣和信念,這讓人感歎、敬佩和景仰。她絕不是個單純的女詞人,更是一座愛國的豐碑,光榮的矗立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永不消亡。

永遠的易安

時至今日,李清照所哀歎的宋朝早已滅亡,但她這樣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詞人,卻將永遠地留在人們的記憶裏,永遠地銘刻在人們心中,永不消散。

歷史人物作文7

三國時期,是的,大家很瞭解。怎麼形容三國?兩個字亂世。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這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趙雲,字子龍。坐下汗血寶馬。手中長槍飛舞趙子龍渾身都是膽!這可不是什麼虛名,我很佩服他那一身膽呢!長阪坡一戰,面對着曹兵八萬雄獅,如入無人之境。要換了別人,早嚇的大叫一聲,滾鞍下馬了吧!何況還懷抱後主呢!

大家都知道趙雲是武將,可我認為他是全才,不易怒不驕傲。文武兼備。關羽因為傲,先歿了。張飛因為怒,也歿了。諸葛亮因為操勞過度調理不佳而歿了。他雖然不是笑到最後的'那個,不過,我們是不是都要向他學習呢?他的忠心不可否認。不然,幾次被圍之時,他怎麼不向別人一樣投降呢?

趙子龍可是舉世聞名的人。當曹操把劉備的兵圍成了包子餡兒的時候,他帶幾千人馬殺入陣中,嚇得曹操領軍轉頭就跑。當陸遜把劉備一把火燒得進退不得,左右為難之際,他又來救駕了。殺入重圍,救出劉備。陸遜一聽吾乃常山趙子龍!急令退兵,連把劉備困死在白帝城的心都沒有了!可見一身膽的名字絕不會錯啊!

好了,説這麼多。就講一個他的事蹟吧!當年孫權荊州被奪之時,曾多次派人去要,都被諸葛亮和劉備漂亮的演技哄了回去。於是孫權放大招,把劉備夫人孫小妹召回,還帶着阿斗。本以為阿斗可以換回荊州。可是啊,他們還是低估了趙雲。趙雲正在不遠處,看見孫小妹抱着阿斗上了船,大驚。飛馬趕來。小船追大船。看看趕上來了,東吳將士一起放箭。他直接跳上去把阿斗奪回來。可以説,趙雲真可謂是劉阿斗的福星啊!長阪坡一戰是他,現在還是他。沒有趙雲,就沒有阿斗了!

好了,到此為止吧!常勝將軍的威名,趙子龍一身的膽量,可不是想有就有的啊!

歷史人物作文8

所有的悲傷,總會留下一絲歡樂,所有的遺憾,總會留下一處完美,在歷史的長海中,史冊的記載下,總有耀眼的銀星閃爍着炫目的光彩。

歲月的痕跡,歷史的沉澱,閃爍着永遠的記憶。

而他,則是歷史銅鏡中泛起閃爍奪目的一縷金光。

他遨遊過浩瀚大海,懷抱過巫山雲雨。一直有這樣一條不屈的河在他心中盡情的流淌,帶着無數的獨出怨憤,奔向生命的盡頭。或許,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悲愴的長詩,卻字字滲透出他的高潔、忠直。

他的悲劇,是一個正義與邪惡的悲劇,在暗無天日的年代,舉世皆濁,只有他,睜着悲憤的雙眼看鴻哀遍野,西風殘照,他寧折不彎,最終選擇葬身江底,才結束那種慘象,心懷遠志卻無能為力的折磨。

所以,當他以死言志,他所悲憤的景象仍在上演。

他的一生,一直沿着“忠君愛國”向前延伸。當被流放,他所牽念的是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哪怕是在投江的瞬間,他的'信念,始終對楚國不離不棄,他的忠貞給他帶來的不是嘉獎與榮譽,反而是一生的悲愴,在他的心中,品行高潔是鮮花香草,而他,在我心中是香草,萬世景仰,他的《離騷》此起彼伏,一唱三歎,可是思想終歸是思想,黃昏已至,深夜不遠了,他感歎,一步一步地走着,看着迫近的黑夜,世間的荒蕪,他投身汨羅江,最後交靈魂變成傲立的梅花。

理想、信念、生命與詩歌,象巨石激起千層浪花,可他卻不知是否會有人會因此覺醒,無論結果如何,他已經被這個他曾經生活過的大地上的人們永遠地銘記,歷史的水聲幽幽地朗讀着他的詩,我的眼前浮現的是他看夕陽在天邊沉落的景象,畫卷中的他,永遠那麼飄遠,那麼凜然,彷彿只有我能讀出他的悲傷!

無論時光流逝多少年,他也一直佔據着我心中一塊叫做“尊敬”的領域,在這,他的品行,他的精神讓我的血液有了更為強勁的力量,又在我年輕蓬勃的身體中流淌不息,直至永遠。

不知用什麼語言才有資格來表達我對他的尊敬,只有在心裏,默默地懷念他,他是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屈原。

萬頃重湖悲去國,一江千古屬斯人。

古人不遠,歷史銅鏡中最閃爍的亮點是屈原……

歷史人物作文9

文天祥,抗元英雄,吉州廬陵人,原名雲孫,字天祥,中舉之後,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佑四年中狀元后改字宋瑞,號文山。

文天祥少年得志,20歲狀元及第,一舉成名。然而生逢未世,朝政黑暗,被權臣賈似道排擠,37歲便被免還鄉閒居。雖然閒居在家,文天祥仍然時刻關注着局勢的變幻,希望能有機會一展抱負,德佑初,元軍攻破宋長江防線,臨安告急,皇帝下詔起兵勤王,文天祥發動家鄉豪傑勇士和當地的'少數民族山民,組織了萬條人的軍隊奔赴臨安抗副使,知贛州,他的朋友勸他明保身,“令蒙古軍隊之路並進,已經接近臨安,相公只有萬餘烏合之眾,何異於驅羣羊而博猛虎?”文天祥並未退縮,知難而進,“對面前形勢我也是清楚,但我最痛恨的是國家養育臣庶300餘年,而一旦有難,詔天下勤王,卻沒有一個一騎而應,所以我不自量力,讓用表率,或許天下忠義之士會聞風而起,這樣的話,社稷或許可以保全。”文天祥家道殷實,自實招勤王以來,把全部家當都貢獻出來充做軍資。

在崖山一戰,張弘範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但文天祥將自己前些日子寫的《過伶仃洋》一詩抄錄給了張弘範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情不自禁的讚道,好人好詩。此後不再逼文天祥,張弘範向元世祖請示處理文天祥之事。元世祖説:“誰家無忠臣?”命令張弘範對文天祥以禮相待,並將他送到大都,企圖加以勸降。文天祥到了大都,拒絕元朝的利誘,被關進大牢。最後被元世祖殺死,在獄中寫下了這《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日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寧死不屈,大義凜然。引頸就刑,其高風亮節代代相傳,令人景仰敬佩——文天祥!

歷史人物作文10

清晨,細雨綿綿,打濕了屋檐,我披着頭髮,抱着枕頭蜷縮在房間的一角,手中緊緊的握着盞茶,微微低頭嗅着若有若無的茶香,倏忽間,一陣樂聲飄入耳內,細細聆聽,原來是《廣陵散》。那鏗鏘的琴聲、激昂的旋侓久久的縈繞在耳邊,我的思緒飛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東晉。

“哐當、哐當……”聽到那清脆的打鐵聲了嗎,清風拂來夾雜着些許竹葉的清香撲到了一人的臉上,青絲未束,鬆散地披散在肩頭,足未着鞋,紮實地踏在被火光印紅的地面上,目光如炬,緊緊地盯着爐內的熊熊燃燒的烈火。那目光似乎是要把這世間一切墮落、腐敗的東西拋入這爐中似的。滴滴汗水順着臉龐的邊緣滑下,強健的肌肉散發出生命的活力,熊熊的烈火冶煉着高尚的情操,如此豪放不羈,這就是嵇康,沒有想到吧。嵇康,這個時代最風流的才子,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英雄,你想着嵇康本應為太學生之師、雄辯於朝堂之上的的吧。可是錯了,他在給山濤絕交書上就已向世人宣佈:他嵇康對做官,對仕途不屑,相當之不屑。好就讓他作他自己吧,讓竹林七賢永遠過着“鄴下放歌”、“竹林飲酒”、“南山採菊”的生活吧,切不要讓世間的污穢玷染了幽幽的竹香。

嵇康也許天生的一副傲骨吧,他不屈於俗,不慕於官,不仕於朝。面對司馬昭,他只要稍稍低頭,便可皆大歡喜,可他沒有。我想當他站在刑台之上時,看着蒼天他一定問過:“我做錯了嗎?”“沒有!”所以,他選擇了用一場冤死來捍衞自己的尊嚴。看着刑台下數以萬計的.羣眾,悲痛的百姓,憤怒的文人……他微笑着拾級而上,衣袂飄飄、恍若天仙這哪是即將赴死的囚犯,這分明是去參加宴會的賓客。嵇康在一片肅穆中走上了刑場,面對火速趕來的三千太學生,他無奈的笑笑,輕啟薄脣“拿琴來!”一首《廣陵散》將嵇康此時的怨、恨、無奈揮散的一絲不剩,真可謂是“一曲廣陵斷天涯”當人們還沉醉在美妙的音樂中時,嵇康這個時代的英雄、灑脱的文人引頸自戮了,人們反應過來時,嵇康已死,《廣陵散》終。悲哉、哀哉,《廣陵散》從此成為一曲絕唱,世上再無嵇康了。

一曲《廣陵》終了,將自己從思緒中拉出來,嵇康,一個真正的文人,一個真正的英雄,我在心裏暗歎,那樣一個狂蕩不羈,超凡脱俗,迴腸蕩氣的嵇康永遠的停留在了我的記憶中,抬頭望着天,太陽出來了,輕輕抿口茶,淺笑……

歷史人物作文11

歷史的波濤仍在人們心中翻湧,歷史的天空仍在人們心中澄清,漸漸析出湛藍,從而成了一片藍色的天空。

文人詩

你披着發,走在汩羅江邊,看着如血的殘陽漸漸西沉,在夜晚,江風吹散你的孤寂,但吹不散你滿腔的愛國之情。所以漁夫勸你説:“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而你卻只會“哀民生之多艱。”於是你抱石帶着滿腔愛國熱忱沉入江底。

可千百年後,誰曾去拾取你撒落在汩羅江畔的歎息?誰又曾去要擷你遺落汩羅江畔的夢絮?但你卻寫就“逸響偉辭,卓絕一世”的篇章,繪出一片藍色的`天空,深邃而幽遠。

英雄淚

劉邦是帝王,而你是英雄,所以你讓易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望着滾滾的烏江水映着殘陽,虞姬粉頸迸出的鮮血,你淚下,吟着“虞兮虞兮奈若何。”烏騅也隨之悲鳴……

你的淚浸染出一片藍色的天空,温婉而多情。

女子風

女子是一陣風。有一個女子在國破家亡中用生命保護着一堆蘸滿清淚的金石;有一個女子在秋風秋雨愁煞人中高舉着抗爭的大旗;有一個女子在黃沙萬里衰草連天裏揹負着美麗遠走大漠;有一個女子擔負起男兒的重擔,如同日月統御天下黎民,最後以一塊無字碑來述無限風華。

這陣風寫滿了幽怨、悲憤與頑強。看似如蓮萼般柔弱,卻能橫掃一方。她們用柔美的水袖舞出一段遒勁的靈魂。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她們舞出一片藍色的天空,柔美而堅毅,正是那種歷史天空所透析的藍。

歷史就是一片藍色的天空,顯出無限的生機。深邃、幽遠、多情、堅毅織成那一片湛藍的天空。

千百年後還有人聽到屈子在吟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還有人感歎:“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還有人振臂高呼:“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一片藍得深邃的天空在人們心中沉澱……

歷史人物作文12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英雄豪傑,文人雅士,他們留下了無數感人的故事和臉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她。

她的詞總是那麼悲傷,那麼憂鬱,那麼悽慘。自從金軍攻入汴京後,她和丈夫趙明誠一起流落到了南方,而她的丈夫也在上任湖州知事的途中死去了。她沒有了依靠,變成了孤身一人。那"沉醉不知歸路"的生活一下子像夢一般的逝去了,空餘"人比黃花瘦"的愁。

她是一個奇女子。我只能這麼評價她。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尤其精通詩詞。在她出嫁後,她還和丈夫一同研究金石書畫。她一生創作了許多詞,流傳下來的有45首。她的前期作品反映的是她的閨中生活,而她後期作品反映的則是她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惆悵。是因為與丈夫的離別?還是因為貧困憂苦的生活?也許,都是吧。但若不是與丈夫的離別,生活的'貧困憂苦,又怎能造就如此一朵"黃花"呢?只是"紅顏多薄命",她還沒有享受生活,沒有創作更多的詩詞,就帶着一生愁怨死去了。只剩下後人對她的評價和她那"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詞。

真金不怕火煉,面對這麼多的磨難,她選擇了接受。她是堅強的,若是她不堅強,恐怕我們就看不到這些流傳千古的詞了吧!她也是脆弱的,她把自己的惆悵融於她的詞中。"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她所遭遇的一切,又怎能用一個愁字來概括呢?她的愁,是説不盡的。

像她這樣的女子在當時,在歷史上都是不多見的。殊不知,在當時封建社會的壓迫下,她遭到了多少敵對!不過,後人在讚賞她,後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

在所有的詞中,我偏愛她的詞,我也喜歡她的性格。從"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裏,我看到了她的壯志:從"爭波,爭波,驚起一灘鷗鶯"裏,我看到了她的活潑,從"空夢長安,任取長安道"裏,我看到了她的愛國……她的詞以特有的魅力,成為了幹古流傳的名句。

今夜,我仍捧着她的詞,在靜謐的夜中,感受着她的哀愁。易安居士,李清照阿…...

歷史人物作文13

走過歲月的長河,了生活的重壓和對現實的困惑,們往往會習慣了抱怨和冷漠,偏卻忘記了感動。感動是那些在瑣碎日子裏閃動出的一人、一事、一幕,甚至一刻。它們不需要任何的藝術渲染,就能濕潤我們的眼睛,温暖我們的心靈。

在歷史海灘上,埋藏着許許多多的貝殼,我願意做一個拾貝者去收集一片片被遺失的感動“5.12”地震發生時,9歲半的二年級國小生林浩,還沒有來得及跑出教室,便與幾名同學一起被倒塌的房屋掩埋。在廢墟下,身為班長的林浩為了給大家加油鼓勁,不但組織唱歌,還安慰因驚嚇過度而哭泣的女生。經過兩個多小時艱難掙扎,小林浩終於爬出廢墟,但是他沒有選擇逃離險境,而是返回廢墟,救出兩名同學,他的頭部和上身因救同學而多處受傷。

當記者問他為什麼要救同學時,他説:“因為我是班長。”他的責任感動着我。我不敢相信,在這片瀰漫着死亡氣息的廢墟中,居然還埋沒着一顆求知的心,一個小孩竟然舉着手電筒,憑藉着微弱的光亮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我感動了,雖然這一次地震不幸的傷害了她,但卻沒有泯滅掉她對知識的索求。她的求知慾感動着我。有一位母親,身呈匍匐狀抱着她的孩子,保護着他。當救援人員發現時,她早已身亡,懷中的`孩子卻毫髮未損,在孩子的襁褓中,他們發現了一個手機,上面有一條未送出的短信:“孩子,如果你能倖免遇難的話,請記住,媽媽愛你!”那位母親,把生留給了孩子,把死留給了自己。她臨死前給孩子的那條短信,也是她在這個世界上留給孩子的唯一一件禮物。她的短信感動着我。

沒有拿大獎的喜悦,沒有當明星的光彩,平平凡凡,點點滴滴的小事使我懂得了人間的真情,使我走向了成熟,領悟到人生的真諦,每一次感動都是一次靈魂的淨化,都是一次愛的昇華!

歷史人物作文14

何謂行路者?行路者是登千山、嘗百草的李時珍;行路者是遊四方、立萬言的顧炎武;行路者是涉沙洲、闖天竺的唐玄奘。正因為他們的行路萬里,才有了李時珍《本草綱目》的傳世,才有了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吶喊,才有了佛教在中國的廣泛影響。不嘗百草,何知藥性?不觀民生,何知疾苦?不經劫難,何悟佛理?正如古語説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紙上得來終歸淺顯,只有自己親身閲歷才能獲得更加厚重的知識。

古人素來看重閲歷所獲得的知識。男子弱冠之後常要外出遊歷,以此獲得更多的學識和社會閲歷。文人雅士常交遊廣闊,遊歷四方。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在新婚不久就外出遊學,可見歷練的重要性。

也因古代注重實踐之風,使中國古代科技往往具有實用性,是從生活生產的實踐中發明出來的。戰國時期的魯班,在一次上山時,偶然被一種野草劃破了皮膚。他驚詫於野草的鋒利的同時,也發明了一種與野草外觀相似的工具——鐮刀。這便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實踐的運用。

實踐之風在中國古代思想文化上也有重要影響。朱熹便是主張“格物致知”的求學方法。王守仁等心學的思想家主張從本心去推究天理,但這種唯心主義思想終究是不科學的。清朝的光緒皇帝實有仁君之風,他關心民生疾苦,想如書上所寫的康熙帝那樣有文治武功。但最後《蘇報》刊登公然指責光緒的言論:“載湉小兒,不辨菽麥。”這便是因為光緒帝長於深宮,不瞭解百姓生活的艱難,無法深刻體會社會變革前夕的'動盪不安。因此他成不了孫中山,無法挽救日益衰亡的清朝,只能在瀛台含恨而終。或許直到那一刻,他才能去看一看自己曾經統治的江山。

雖然歷史沒有假設,但我們可以預見,如果他是一位行路者,他就能擺脱這種帝王的悲哀。這就像餘秋雨先生説的“完成了歷史的突圍”。中國歷史上,多少高官身居廟堂卻一心為私,尸位素餐而恬不知恥。反而貶謫之人多是憂國憂民,造福一方。這大概也是一種行路者在閲歷中完成精神的昇華。

行路難,在艱難中浴火,在浴火中焚燒,在焚燒中重生!合上書,帶上心靈去出行……

歷史人物作文15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鈎。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史冊有遺訓,無貽來者羞。”這正是我所喜歡的歷史人物所寫的唯一一首五律。他也像這首詩一樣,成為一個留名青史的好官。

他就是被百姓稱為“青天”的包拯。

包拯為人剛直,既不陽奉陰違,也不趨炎附勢。在皇帝面前,他直言不諱,甚至冒死進諫,從不懼怕給自己帶來不測之禍。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卻總有一些居心叵測之人為貪圖一已私利而不惜出賣尊嚴,卑躬屈膝,阿諛奉承,令人不齒。我喜歡包拯,喜歡他的正直之氣。

包拯一生儉樸,做官以後也從不貪慕榮華寶貴,衣食住行與普通百姓無異。他在家中牆壁上寫過這樣一則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我喜歡包拯,喜歡他的清廉無私。

包拯遵守孝道,信守聖人所謂“父母在,不遠遊。”的教誨。他因父母年事已高,不願與他一起到江西赴任,而放棄了官職,留在家鄉侍候父母。而再看現在的人們,又有多少因“忙碌”而疏忽了父母親?我喜歡包拯,喜歡他忠孝善良。

包拯勤奮刻苦,農閒時便寄居在一座古廟中,埋頭鑽研學習,十三歲便讀完四書五經。十年寒窗苦讀,到他二十八歲考進士時,已經是一個滿腹經綸,飽讀詩書的.學者了。如今我們擁有的學習環境和條件,比起包拯,不知要好了多少倍,但仍有學生不思進取,得過且過,虛度了寶貴光陰。我喜歡包拯,喜歡他的博學強識。

我喜歡讀史,因讀史使人明智;我喜歡史中的風雲人物,因他們名垂青史的事蹟;我喜歡包拯,因他是我做人的榜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