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語文課作文4篇

來源:文書谷 2.94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課作文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語文課作文4篇

語文課作文 篇1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給我們明確瞭如何處理好學生、教材和教師三者之間的關係,而這三者關係的集中體現就在課堂。以往的語文課堂功利色彩太濃,趣味性低,學生被老師指揮得團團轉,使語文這門本身具有很強人文性的課程變的枯燥無味。我們所需要的課堂應該是充滿活力的課堂,那麼如何使課堂充滿活力呢?

一、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努力創設體驗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人的文明最精細地表現在情感的文明裏。學校裏學習的許多東西,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被遺忘,但是人的思想接觸過的文化財富,會在我們的心靈裏留下痕跡。”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成功的,因此,《新課程標準》在三維目標體系中加入了“情感、價值、態度”。“感人心者,莫乎於情。”學生有了濃郁的情感,歡樂的情緒,那麼他們就會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反之我們在課堂上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需求,把學生當作是沒有意識、沒有生命的倉庫,那樣的課堂效果不言而喻。所以教者在課堂上應努力創設讓學生盡情情感體驗的氛圍。

1、老師情感的渲染

。知識本無所謂情感和魅力,但是有情的人能把無情的知識教得有情。老師是學生的模仿對象,學生具有向師性的心理特點,學生的情感最易受老師的感染。在教《月光曲》這篇課文時,一上課,我就播放了鋼琴曲《月光曲》,在強弱變換的樂曲聲中,我深沉的説道:“一百多年前德國有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他説過‘我的音樂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這一些該是多麼幸福。’他一生譜寫許多著名的曲子。我們現在聽到的優美動聽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板書課題《月光曲》)那《月光曲》是怎麼寫成的呢?這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呢?”這樣通過樂曲的欣賞,老師的激情表達,觸動了學生的情感,學生在其後的學習中情緒很高昂。

2、多留給學生情感選擇的餘地。

課堂上設計一些討論性、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情感的問題,使他們的情感得以表露出來,老師再給予肯定贊同,那麼他會繼續投入更多的情感。在一篇課文中有許多使用的確切、妥帖、生動傳神的好詞佳句,不同的學生自然會有不同的喜好,讓學生挑最喜歡的詞句來品嚐和交流,這是對詞句的情感選擇;課文中有對某一事物的多角度、多方位、多層面的描述,讓學生挑出使他最感動、體會最深的那一點講析交流,這是對情節的情感選擇;在人物羣出現的課文中,如《將相和》中的廉頗、相如、趙王,讓學生談談最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麼?這是對人物的情感選擇。像這些情感表露機會,哪一個學生不願意呢?學生聲情並茂的讀,富有條理的分析,充滿自信的回答,課堂上的活力不就得到釋放了嗎?

二、注重學生的個性張揚,關愛學生的生命

《新課程標準》的理論基礎第一點就是“新的學生觀”,提出了“學生是完整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學生是一個發展的人,學生是有發展潛力的人。”

語言文字雖然是表情達意的載體,但是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具有鮮活的思想和個性,對相同的課文乃至相同的一句話,看法不盡相同。有活力的課堂應該是承認個體差別,挖掘潛能,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成長,這樣的課堂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有獨特鮮明的個性。

1、擴大課堂參與面,提供個性張揚的機會。

目前,不少的語文課仍然是少數優秀生圍繞老師轉,大部分學生跟在後麪點點頭。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基本的原因是老師只注重自己的任務完成,對學生的不同意見或提出的問題,總是持否定的態度,久而久之,學生就沒有參與課堂的熱情,更談不上主體地位的發揮。因此,教者應當擴大課堂的參與面,可以用小組討論、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唱、畫、演……手段來調動學生有效地,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上來。對學生富有個性的讀、分析、質疑,教者都不應迴避,而應該給予肯定、讚揚。

2、個性張揚的多樣化。

有不少老師認為只要學生的回答不同,就是個性化,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學生能作出不同的回答,還要能講出所以然,這才是真正的個性張揚。在朗讀中,對同一句話的`朗讀,個人的理解不同,可以是高昂的,可以是深沉的,可以是快速的,可以是緩慢的……這也是個性化的體現;在提倡發展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今天,我們可以讓更多的個性張揚,利用課文的空白點讓學生補充、擴展、延續、改編等等。如《哲學家的最後一課》的教學,我抓住了弟子們在等哲學家的這段空白時間裏,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在這段時間內,這四個弟子等了這麼長時間可能會説些什麼?有的回答讓人捧腹大笑,説四個弟子認為老師騙了他們,乾脆就睡了;有的回答有很強的情節性,給他們取了名字,描繪出他們爭得面紅耳赤的情景對話等等。

這樣的課堂不僅僅是個性的挖掘,更是對學生的關愛,使他們能大膽地想,大膽地説。

當然,課堂活力的釋放還要因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教學風格而異。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今天,我們需要的是富有個性的課堂,更要有活力的課堂。

語文課作文 篇2

天然語文就是老師對自己的教學預設不在細節做刻意的修飾加工,不追求課堂的熱鬧與華麗,教學流程簡單,問題集中,研究深刻,追求自然,在平等對話中關注問題的生成性效果;以語言文字為載體,以運用漢語言文字為途徑,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表達能力,讓學生喜愛語文,掌握語文,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能夠表達自己的獨到見解,以訓練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人格為目標。

第一,天然語文追求的是自然,近乎依靠最簡單的教學手段來完成課堂教學,不借助更多的手段來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望,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達到對語言文字的整體感知,在語境中追求高境界的語文課堂教學。

第二,天然語文課堂展現天然特色,在教學環節以及教學互動中追求生成性效果,不在細節上過多的進行預設,不把交流的問題和結論做狹小範圍的引導,而是充分表達學生的個人意見,拓展思路,追求個性獨立見解,促進學生思考和獨立人格的培養。

第三,天然語文課堂着眼於學生個性發展,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能動性,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和表達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自然條件下能夠被啟發和引領,將問題朝向縱深和橫寬多角度發散。教師的作用只是推進對問題的思考和打開對問題的思路,不預設終極目標,不下結論,不做判斷,讓學生自己在比較中得出自己的結論,完成獨立判斷,同時,天然語文課堂並不刻意追求課堂的另類和與眾不同,更多的體現一種水到渠成式的順其自然。

第四,天然語文課堂是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規範訓練的主陣地,在促進學生交流和準確表達的過程中,始終把語言文字作為交流、交際的工具,期間滲透語言文字的魅力,讓學生對語言文字充滿一種情感,體驗語文的美妙,並且指導生活實踐,在實際生活中去運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五,天然語文課的語文特徵體現在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與運用,不做更多的理性分析與總結,讓語言表達更具有生命力,在具體語境中展現語文的多層次和多意義性質,追求語文的感性理解和表達運用,同時滲透語言文字所傳達出來的思考和道德價值觀,杜絕將其作為思想政治宣傳的手段和工具。

第六,天然語文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只是組織者和參與者,師生之間除了教師對問題的提出和引導外,是一種平等的對話與交流,彼此之間以尊重為前提,從而對各自的觀點來達到一種在佔有相應資料的情況下論證的氛圍。

第七,天然語文課堂更講究語言文字的豐富性和情境的創設,體現語言文字的生活化,深入淺出的將語文變成日常生活的需要,師生在一種輕鬆自然的`氛圍裏對話,同時對語言文字的規範性和純淨性也作出更高的要求,避免庸俗化和不規範化。

天然語文課堂提出的幾點要求:

第一,天然語文課堂與課堂的有組織和有紀律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統一要求並不相悖。

第二,天然語文課堂並非一盤散沙,而是圍繞中心問題展開不同範圍內的對話交流。

第三,天然語文課堂要求老師要具有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和知識儲備,具有較為靈活的教育機制。

第四,天然語文課堂要求老師在問題的預設要做到有價值,環節流程方面具有較為明確的掌控技巧。

第五,天然語文課堂上的學生要具有一定的獎懲機制,做到分工明確而又合作,促進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環節都能在不同分工條件下認真聽講、思考與表達。

第六,天然語文課堂要求老師要能夠充分的包容學生突發奇想式的個性表達,並能發現其中藴藏的獨特思維角度,對其要進行正面的引導語評價。

第七,天然語文課堂要求老師必須要有賞識與鼓勵的教育理念和堅定的教育信念作指導。

第八,天然語文課堂更講究課堂上對學生素養的培育,更講究教學的效率,以大面積人數的參與為外在考評,但不能以傳統的評價方式來在短期內評價課堂效果。

語文課作文 篇3

猶記得那堂語文課,震撼了處於花季的我們的心。

那是悽美、孤苦的一幕。

黑板上“相見歡”幾個大字在吟詠而歌,老師身着白色襯衫,戴着厚重的圓形眼鏡,眼睛下是一雙雖小卻炯炯有神的雙眼。老師精神抖擻的走向講台,開始了講述。

窗外陰風怒號,殘月如鈎。老師兩手撐在講桌上,用飽含深情的目光看着我們,靜靜陳述着那個漆黑的夜晚,李煜仰視天空,看到了什麼?如鈎的月。並憶起了那些“紅日已高三丈後,金爐次第添金獸,紅錦地衣隨步皺”的日子。

蕭瑟的秋風吹過,操場上茂密的白楊樹葉已被無情的秋風掃蕩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和幾片殘葉在風中瑟縮。可沒有人在意。老師緩緩踱着步子,雙手握緊,偶爾晃晃頭,似在替李煜歎惋悔失了“風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的故國家園和“四十年來家園,三千里地河山”的帝王江山。教室中的每個人,都看到了千年前那個在深深庭院中孤獨徘徊的身影。

講台上,老師揮動着的雙臂、緊攥着粉筆的手,無一不在講述着,而我們也都深深低下了頭,為李煜的悲、李煜的澀。涼風從窗户中吹入,我彷彿看到了李煜舉目四望,時過境遷,而今他是亡國奴、階下囚的孤苦。老師用他的講述,漸漸融化了我們幼稚而不能完全理解詩人悲苦心境的心。“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份滋味在心頭。”老師深情的讀着,緊蹙的雙眉、專注的目光、撐在講桌上的雙臂、憂愁的語調,都將詩人內心面對帝王江山毀於一旦的滋味,表現的淋漓盡致,是啊這是何種滋味?是思、是苦、是悔、還是恨?恐怕連詩人説不清道不明,面對滿腹的愁苦,詩人也只能“無言獨上西樓”了。

想到這裏,不由傷感,詩人的才華也終是境中的月、水中的`花,虛幻中消散。再看老師,他正凝視着窗外的月,滿目的愁容。

花季的我們的語文課堂。是您,載着我們遨遊知識的海洋,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神;是您,攜我們在夢想的天空追逐,感受歷史與文化的魅力。猶記得那堂語文課,讓我感悟了詩人的心、體味了詩人的情。

語文課作文 篇4

上語文課了,我們做好課前準備,迎接吳老師。吳老師一進教室,站在講台上大聲地説:“玩吧,玩五分鐘。”我一聽,心裏暗暗竊喜。這樣我們痛痛快快地玩了起來。在這五分鐘裏,我和“冤家”同桌蔣欣念,最好的朋友朱子浩在桌子上玩鬥尺。

時間過得飛快,五分鐘過去了。吳老師採訪了許多同學:有愛動腦筋的黃奕歌、好學不倦的胡嘉珈、運動分子徐佐易。或許是吳老師感覺到他們都意猶未盡,於是又大聲宣佈:“盡情地玩吧,玩什麼都行。”老師的話一出,我又出了六隻水筆和一支鋼筆,我一會兒搭建出了一架飛船,一會又做了一把諸葛亮的鵝毛扇,好玩極了。

我又拿出了那艘宇宙飛船,和朱子浩盡情地玩起來。轉眼十幾分鍾就要過去了,吳老師問全班同學:“鉛筆、橡皮、尺子等玩夠了嗎?”我們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回答:“玩夠了。”吳老師開始檢查同學們的`東西是否放好。這時吳老師的兩隻眼睛瞪得像銅鈴一樣,他像偵探一樣仔細查看,真讓害怕。他發現盧承樞還在擦橡皮沫,夏鳴還把鉛筆戳進橡皮裏。吳老師還誇夏鳴以後可以當個“偉大的工程師”。我們全班同學都齊刷刷地看着他,他臉紅了。

我們在快樂地玩耍中度過了這節語文課,課堂上我們雖然玩得很開心,但我又覺得很好奇,吳老師為什麼要給我們玩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