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習俗作文集錦15篇

來源:文書谷 1.92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宵習俗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元宵習俗作文集錦15篇

元宵習俗作文1

春節的熱潮似乎依舊沒有結束,大街小巷上仍然洋溢着春節喜慶的氣氛,各家各户的門前窗外,還貼着對聯掛着燈籠,當人們依舊沉浸在新年祝福語的喜悦中時,另一個節日,已經來了。

元宵節到了,作為一個小吃貨,元宵節獨到的美食當然是最吸引我注意的。

在我的記憶當中,元宵節最幸福的時光便是全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天,吃吃湯圓。那玉似的湯圓潔白無瑕。晶瑩滑潤的湯圓讓人看着就“口水直流三千尺”。煮熟後的湯圓很軟、很滑,富有彈性,用筷子夾湯圓時,真有一種和湯圓躲貓貓的感覺。好不容易夾起一個,嘴巴趕緊湊過去咬一口,感覺黏黏的,因為湯圓軟軟的,有彈性,就像舌頭一樣,吃的人很容易就會把舌頭當成湯圓咬上一口——黑色的芝麻餡慢慢的從咬破的`口子流入口中,糯米皮的糯香味和芝麻餡兒的香甜匯到一起,刺激了口中的每一個味蕾;更不用説芝麻餡醇厚的香甜味道和入口即化的感覺了,真是美妙絕倫!只要人咬上一口,就根本停不來。

元宵節令我痴迷的還有猜燈謎。

元宵節那一天晚上,不論大廟小廟,都會舉行廟會,非常熱鬧,而最熱鬧的要數猜燈謎的地方了。猜燈謎時,人們一會兒百思不得其解,一會兒恍然大悟,腦洞大開,一會兒緊張,一會兒興奮。晚歸之時,又有誰的手中不是滿滿當當得呢?

元宵節不能少的當然還有放孔明燈了。人們為了祈福祥瑞,把成百上千的孔明燈升入空中,如同繁星,一閃一閃的,美不勝收,令人不禁百感交集。

這就是我記憶之中的元宵節,給予我多少幸福於快樂的元宵節。

元宵習俗作文2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節有很多習俗,如: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放煙花、猜燈謎......還有啊,就是要吃湯圓。

俗話説"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今年的元宵節雖然天氣很冷,但是沒有下雪,絲毫不影響大家的心情,到了晚上,很多人都走出家門,到廣場看放煙花,賞燈,猜燈謎。

煙花還是像往年一樣好看,今年是在淄博體育中心集中燃放,天剛黑下來,這裏已經聚集了很多很多人,周邊的道路都封閉了。七點半,焰火晚會正式開始了,隨着噼噼啪啪的`鞭炮鳴響,夜空變成了一塊美麗的畫布,各色禮花騰空而起,競相綻放,似流星,似蝴蝶,似花冠,似奔騰的駿馬,似奔流而下的瀑布......展示出一幕幕流光溢彩,火樹銀花不夜天的人間勝景。我們忍不住歡呼起來,真是太美了!

回來的路上,媽媽給我講他們小時候怎麼過元宵節,那時候的節目可多呢,一般從正月十四持續到正月十六,每天上午聽到鑼鼓聲一響,大人孩子都聚集到馬路兩旁,等着扮玩的隊伍,那喧天的鑼鼓聲,整齊的高蹺隊伍,讓人精神振奮的舞龍舞獅,最傳統的打鐵花......是他們兒時最愛看的節目。

媽媽説她小時候最怕的是扮玩隊伍裏騎小毛驢的,那些人化粧的像小老太太一樣,歪戴着帽子,嘴裏叼着大的煙袋,嘴角還點着一顆大黑痣,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後面的人拿小鞭子一抽,他就撒歡一樣往人羣裏亂竄,一不小心就來到你面前,嚇得大人孩子們直往後退,大呼小叫的,也給人們帶來了無數的歡笑聲,哈哈!

我也想看那樣的節目,爸爸幫我問了好多地方,這些傳統的節目大都被彩車彩燈代替了,太遺憾了。

元宵習俗作文3

元宵,又圓又滑,光看樣子,就讓我們口水直流三千尺,這次家中要自己包元宵,這可讓我們下了會功夫。

“準備材料,藝麻粉,麪糰,白糖……首先拿出大碗。”媽媽講着,我跟着做着,“放入白糖,藝麻粉與筠……總算到包元宵了,想象奇特的我將麪糰揉成各型各色,在嗮在燈光下的藝麻粉。“蹬,蹬蹬蹬!第一個完成,”我歡呼躍雀,真迫不及待品嚐到我做的第一個元宵。

開鍋的日子真難熬啊,一分一秒在蒸汽中沸騰。“啊?好香啊?”一股濃濃的酒香在沉寂的時間中散漫着:“老媽,這是什麼味道啊?”陶醉在酒香中的我不禁地説。媽媽説:“這是米酒的香味,”原來是米酒啊!怪不得如此香氣宜人。總算開鍋了,鍋蓋一開,散漫着濃濃酒氣的蒸汽鋪天而至,我貪婪地深吸一口氣,真香!一個個小碗頭中盛滿了又圓又滑的小湯圓與米酒,碗頭中會散漫着香氣。

小湯圓在碗中像一顆晶瑩剔透的白玉,丸子,圓圓的光滑,滑的給人看着就會有一種想要上去的.衝動,而那一粒粒米酒則如天空中點綴月亮的小星星,是那樣的小巧依人,玲瓏可愛。忍不住夾起一顆塞入口中,一口咬下去,流出了濃濃的藝麻,滿嘴留着香味,那一陣絲滑可口環繞舌兩旁,喝一口米酒湯,酸酸甜甜,咬一口小米鬆,軟軟可口説不出味道!那一口我狼吞虎嚥,直到了胃痛。

吃自己的勞動成果,就算味道不咋地,但心卻是甜的。

元宵習俗作文4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習俗作文5

劃旱船

民間傳説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

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於船中一樣,手裏拿着槳,做划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着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

劃旱船流行於我國很多地區。

偷菜節

流行於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也是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

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羣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為偷菜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他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偷菜不怕被發現,被分的人家並不責怪。大家把偷來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

據説誰吃得最多,誰能早得意中人,同時所養的蠶最壯,吐出的絲也最好最多。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説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裏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説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裏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好死。

荊楚歲時記》中説,正月十五的時候,有一個神仙下凡到一個姓陳的人家,對他們説:如果你們能祭祀我,今年就讓你們的蠶桑豐收。後來就形成了風俗。

元宵習俗作文6

説起蘇州的節日,除了端午節、中秋節、冬至節,最熱鬧的就屬於元宵節了。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農曆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吳中風俗,尤競上元。”元宵節是蘇州人尤為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想體驗“原汁原味”的蘇式元宵燈會到山塘街是個不錯的選擇。

山塘街的元宵燈會十分熱鬧,整條街充滿了歡樂和喜慶的氣氛。山塘街的民居都掛上了燈籠,給山塘街的夜色增添了幾分亮色。民居旁邊的石路上擠滿了人,一排排各式各樣的花燈,有紗燈、宮燈、紙燈、走馬燈……五顏六色,裝飾精美,讓人賞心悦目。河面上也很熱鬧,一艘艘小船來來往往,船上也掛着紅色的燈籠,尤為喜慶。兩岸的倒映在水面,使得整條河都亮堂起來了。橫跨這河面的一座座橋,橋上人來人往,尤顯得這個節日的`熱鬧。

山塘街元宵燈會的活動豐富多彩,在元宵夜,蘇州婦女早有“走三橋”的習俗。她們一般會挑名字吉祥的橋來走,如壽星橋、吉利橋、太平橋……我走過了紋祥精緻的壽星橋,飽經風霜的吉利橋,後又走上了太平橋,望着遠處,心裏也祝願一切都平平安安的。走完三橋,我來到一處擺放很多花燈的地方,正看着一個走馬燈,燈的四面畫着山塘街的水墨畫,畫的很好,就像把這裏的景色全搬進這幅畫裏。燈的下面還掛這個一個紙條,上面下着一個燈謎“社會在發展(打一個《水滸傳》裏的人名)”我立馬想到了,是“九紋龍”史進,就這樣邊走邊看邊猜謎,樂在其中。

月亮升空,猶如白玉盤。這時,遠處煙花四起,在上空綻放,絢爛多姿,美極了。看着此情此景,心中喜悦。

元宵節不僅營造了團圓喜慶的氛圍,更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熱愛。

元宵習俗作文7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人們觀燈、猜謎、放煙花、吃元宵、耍龍燈、耍獅子,其樂融融。元宵節到了,我們一家除了吃湯圓以外,就是猜燈謎。説到猜燈謎,我們家就舉行過猜燈謎的活動。

在元宵節的晚上,爸爸對我説:“今天是元宵節,咱們家就來舉行一次活動,題目就叫“家庭猜謎會”。”我高興極了!等媽媽洗完碗,我準備好工具,就開始了。爸爸宣佈要求:“由一人來記錄,答對一道題加一顆星,每人報五題,先是十道搶答題,誰先舉手就誰回答,如果沒有答對就繼續猜,最後沒人回答就公佈答案,還有五道是選擇題。我舉起手,説:“我當記錄員。我先出題,然後媽媽出,最後爸爸出。”我拿了一本謎語書。在我的一聲令下,比賽開始了。我先出五道題,爸爸媽媽都在努力地想。其中有兩個謎語很有趣,一個是“兩張嘴巴的狗是什麼?”另一個是“狗回家了”,答案是:哭和突。爸爸和媽媽現在是:1比3,爸爸。該媽媽出題了,媽媽出的第一道是“一家有四口,家中養了一條狗。”爸爸馬上想出來,是“句“。我答對了兩道,現在是我2顆星,媽媽2顆星,爸爸5顆星。爸爸開始出題了,其中最難的一道是“酒井、鳩山、奧田”,我和媽媽都不會,爸爸解釋道:“這三個詞都是日本人的姓,簡稱三人日,三人日三個字組合起來就是“春”,所以謎底是“春”。”我和媽媽恍然大悟。

開始宣佈比賽結果了,我大聲説:“鄭重宣佈比賽結果,我3顆星,媽媽3顆,爸爸5顆,爸爸獲勝。”我們都為爸爸鼓掌,三人都跳得老高,開心極了,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家庭猜燈謎”活動結束了,多麼難忘的元宵夜啊!

元宵習俗作文8

“賣湯圓,賣湯圓,小小的湯圓圓又圓……”每當聽到這首歌,人們就知道元宵節到了。

圓宵節是傳統的中國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元宵節吃元宵,是我國的習俗,吃湯圓有美滿之意,讓人團團圓圓。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我嚷嚷着説:“我吃六個,六六大順,”媽媽説:“我吃八個,八面玲瓏,”爸爸説:“我吃十個,十全十美”全家人沉浸在了歡笑聲中,我們早早吃了飯就要去看焰火。我們到了東大橋,只見人山人海,整條馬路上都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不到頭,我們穿過了熙熙攘攘的人羣來到了草坪邊上,等待着放焰火,我看見東面有許許多多的花燈,五顏六色,漂亮極了。我等了二十分鐘有些不耐煩了,就仰頭看着天空,我看見有許許多多的孔明燈在天上飛,一個接一個,由低到高然後消失在夜幕中,我想人們一定對着孔明燈許下了自己的願望,如果自己的願望完成不了就讓天上的.神仙幫他們完成。我看見了天上最可愛的星星,它們一雙雙眼睛目不轉睛地看着我們,就怕錯過一會兒那美麗的焰火。不一會焰火騰空而起,幾顆小而明亮的火星一個接一個地竄了上來,衝向天空,咚!咚!咚!火星接二連三的炸開了,變成了一朵朵美麗而巨大的菊花,把它那美麗的一面盡情的展現給大家,有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紫的……那麼耀眼,有的禮花是雙層的,有的炸開後像一顆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不知從哪裏來的一隻只光彩奪目的小魚,想在水面上亂蹦亂跳。天空出現了蝴蝶結似的禮花,也出現了心形狀的圖案,真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美麗動人、心曠神怡……

禮花打完了,人們依依不捨、不情願的離開了。元宵節我過得很開心,這是個令我難忘的夜晚。也是個快樂的元宵節。

元宵習俗作文9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執佑《惹蟮梅鴟ü槔矗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的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那個島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習俗作文10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習俗作文11

在爆竹聲中,迎來了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早晨起牀當然應該吃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湯圓用黏黏的麪糰搓成,有大有小,有粉有白,放在鍋中蒸上一會兒。煮好的湯圓,像一個個可愛的胖娃娃。咬一口,燙燙的黑芝麻像流水般滾入心脾,嘴巴中充滿了濃濃的.芝麻味,舌尖上留着那種甜蜜蜜的情思與味道,代表着一家與與睦睦的生活。

晚上,我到外邊去玩,大街小巷都張燈結綵,最美的還要數護城河邊了。護城河邊燈光輝煌,人聲鼎沸。我漫遊在這燈的世界,細細觀賞,栩栩如生的金魚燈,形象逼真的蓮花燈,古樸典雅的宮燈——各式各樣的彩燈造型優美,裝飾考究,做工精細,真讓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在平靜的河面上,映照出了燈的影子,好像河的底下也點着一盞似的。一陣微風拂過,河面上微波盪漾,燈的影子也跟着搖搖晃晃了。

“好!”一陣喝彩聲吸引住了我,原來是不遠處有人在猜燈謎。我也想過去猜猜,可無奈人太多,形成了一堵‘人’牆,把猜燈謎的舞台圍得水泄不通。我站在‘人’牆外,聽着中面傳來的陣陣歡笑聲。主持人開始説燈謎了:“一人一張嘴(猜一字)。”我心想:那是什麼呢?我正想着,一位老爺爺舉起了手,回答道:“是個‘合’字。”主持人笑眯眯地説:“恭喜您,答對了。”話音剛落,周圍就響起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元宵節,這個熱鬧非凡的節日,在人們的歡笑聲中結束。

元宵習俗作文12

我們的老家是台州臨海,那裏元宵節是正月十四,那天家家户户都在燒鹹羹,大家吃完鹹羹,再去看花燈。而不象其他地區正月十五過元宵節,吃湯圓。我問媽媽,為什麼我們臨海正月十四過元宵節呢?

媽媽説這和我們民族英雄戚繼光有關。早在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在浙東抗敵的時候,曾經被敵人追到台州仙人洞裏。那一天正好是正月十四,當地的農民見戚家軍躲在山洞裏,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便紛紛拿來衣物。但當時的農民也很窮,家裏哪有什麼好吃的?於是就東家湊一點西家湊一點,都是青菜、蘿蔔、筍啊什麼的。可是光吃蔬菜也吃不飽啊,又湊不出那麼多的白米飯來,怎麼辦好呢?一個聰明的農民就想出了一好辦法,把這些蔬菜切碎,再放進粉糊糊裏面一起燒熟,這就成了後來的“鹹羹”。沒想到士兵們不但吃得很飽,還都説味道很好。後來,戚家軍度過了困難時期,終於贏得了勝利。於是,為了紀念戚家軍,臨海就保留了元宵節正月十四夜吃鹹羹的'習俗。

媽媽拉着我來到廚房,她拿出做鹹羹的食材,有肉、芋艿、冬筍、香腸、油豆腐、蝦仁、大蒜苗、胡蘿蔔,然後把這些食材切成丁,依次放到油鍋裏翻炒,不一會兒香氣撲鼻。然後媽媽再加上水,等它們燒開,再加入米糊漿和芥菜沫,一鍋色香味俱全的鹹羹製作完成了。哈哈,我和爸爸吃了整整3大碗!

元宵習俗作文13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新年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習俗作文14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的,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的。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的,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習俗作文15

元宵節到了,民間有三個習俗:一、吃元宵;二、看花燈;3、放煙花,今天我就在這兒説一説。

元宵有很多種口味:黑芝麻、藍莓、巧克力等等,其中我最愛吃黑芝麻的了,外皮滑溜溜的(呵呵,聽起來怎麼那麼像肥皂?)咬一口餡就出來了,不是那麼甜得發膩,也沒有那麼淡。好吃!嘻……

我們也去看了花燈。剛入廣場大門,可以看到兩隻高抬着頭的鳳凰,下面整齊地站着賣熒光棒的小販,嘴裏不停喊着:"走過路過別錯過!""走一走,看一看!"走到中間,看見一個大碗,釉色清晰明朗,真像明代的'青花瓷!上面有一個個元宵,誘人啊……碗的下面還有還有"配餐":大葱、辣椒、彩椒、西紅柿。大碗的前面是一個小舞台,舞台後有八隻張牙舞爪的長龍,威風凜凜。大碗的後面是三座冰雕,全是具有古典風格的房屋,還插了一個牌子:小心有電!大碗的左面是十二生肖有牛、虎、羊……咦?這是老鼠還是松鼠?我一下看見了兔子,我指着喊"媽媽!"(我媽咪屬兔的)媽媽笑着説:"小壞蛋!"大碗的右面也是小動物造型的燈。

晚上,我們看了煙花。呵!從鐵人廣場一直排出兩、三千米,這也驗證了一個謎語:世界上最長的車是什麼車?答:堵車。我不耐煩了,和媽咪下車看。煙花有紅色、橙色、金黃色、綠色、紫色,那最好看的煙花也是最大的:砰,砰,砰,三個金黃色的煙花,形成了一個金黃色的樹,漂亮極了。還有"黃金瀑布"、"變色花"……

今年,我們歡歡喜喜的鬧了元宵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