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優秀讀後感(彙編15篇)

來源:文書谷 5.62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的優秀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三國演義的優秀讀後感(彙編15篇)

三國演義的優秀讀後感1

讀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後,我感受頗多。

《三國演義》內容及其豐富複雜,但作者羅貫中運用時間順序,井井有條,一步不亂的講述了魏、蜀、吳三方之間的時分時合、互爭天下。這些看似複雜,實則主線一直很清晰的故事互相交織串連,參差交錯,編織成了這部赫赫有名、家喻户曉的歷史名著——《三國演義》。

這部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方面自然是作者羅貫中精心打造的、眾人皆知的戰爭場景和那一個個獨具魅力的.人物。

先説這諸多戰爭場景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火燒新野”一戰,每每讀到之時,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在心中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便是稱讚他指揮有方,用兵如神。

《三國演義》對人物的描寫也是獨具一格,別具匠心的。其中,羅貫中對奸雄曹操的描寫可謂是光彩奪目。他既有英雄人物的智慧才幹和膽識胸襟,又不乏漢奸小人的殘忍狠毒和狡詐心計。“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便是曹操陰險狠毒的奸雄形象的最好寫照。

《三國演義》中,還有一位性格特點與曹操形成鮮明對比的人物,他與關羽、張飛的兄弟情為後人所讚頌;他三顧茅廬,終得賢相諸葛亮;他遺詔託孤,卻不知自己得之不易的天下敗在親兒的手中……他,就是先主劉備。正如他自己所説:操之急,吾之寬;操之暴,吾之仁;操之譎,吾之忠;每與操相反。

《三國演義》不僅是一部文學名著,還是一本戰略教科書,是一本謀略書,甚至被人們當作一本經營指南,它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三國演義的優秀讀後感2

讀罷《三國演義》,我猶如入身到那三國鼎立直至天下歸一的亂世情仇中,書中的一個個英雄給我很多激勵和啟發,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趙雲。

趙雲人稱“常山趙子龍”,他從20歲起就追隨劉備南征北戰、奮勇殺敵,對劉備忠心耿耿。他身經百戰、所向披靡,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不動搖那份忠心,直到白髮蒼蒼仍為蜀國四處征戰。他一生中立下了無數戰功,為蜀國的.江山社稷耗盡了心血,堪稱忠義的楷模。

趙雲勇猛無敵,我打心底裏佩服他。他是勇冠三軍,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將”之一。長阪坡單騎救主,他在十萬大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眾多曹軍名將與他交手,卻奈何不了他。在許多危機關頭,趙雲挺身而出,憑着一身好武藝和過人的膽識,反敗為勝,擊潰了敵軍。

趙雲不僅有勇更有謀,他以智謀取勝的戰績數不勝數。他多次陪伴劉備和諸葛亮外出,無論遇到多麼危急的情況,他總是機智應對、化險為夷,每次都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當馬謖大意失街亭時,趙雲奉諸葛亮之命斷後,他沉着地帶領後衞部隊,成功地擊退了二十萬追兵,還繳獲了大批物資,令諸葛亮和眾將喜出望外。

趙雲的英雄事蹟千百年來讓人們津津樂道,他赤膽忠心、智勇雙全,令敵將聞風喪膽。這些也是我佩服他的地方,他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我真想成為他那樣的英雄啊!

三國演義的優秀讀後感3

一本好書對於一個人甚至是一羣人來説都是有着影響的。不管是什麼書,對人都是有影響的。一本好書對人的影響當然也是好的。好書有很多,但我認為最好的還是當屬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關羽。劉備。張飛等人。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重情重義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氣量狹隘的周瑜,體恤民情的劉備,殺人如麻的.曹操……

讓我最敬佩的就是關羽,關雲長了。關羽身高九尺,胸前長鬚飄飄,臉色好像紅棗一樣,一雙丹鳳眼,兩條卧蠶眉,相貌雄偉,氣度不凡。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縱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嚇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無不展現出他的才能。

這本書不僅僅訴説了三國時期從政治上到軍事上的諸多事例、戰例,還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劉備、曹操、諸葛亮、關羽、張飛、孫權、周瑜、趙雲等人都是家喻户曉的人物。這本書,能使看過它的人產生愛國思想,從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中找到他們的優秀品質並加以學習。

三國演義的優秀讀後感4

前段時間,我讀了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在《三國演義裏》,我最喜歡的人是諸葛亮,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諸葛亮在吳國的時候,周瑜覺得他太厲害了,想方設法想要除掉他,便説軍中缺箭,他便叫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可是諸葛亮只要三天就能造出箭來,還下了軍令狀在三天之內造不出十萬支箭來甘願受重罰,説完便告辭了,周瑜聽了,心裏樂開了花。

周瑜手下魯肅去拜見諸葛亮,諸葛亮讓他私拔二十條船,每條船三十人,再在船邊立上成束的草,用青布蓋上,而且不能讓周瑜知道,魯肅答應了。可是,借船給諸葛亮後,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見諸葛亮有反應,一直到了第三天的四更時分,諸葛亮突然叫魯肅去取箭,還叫人把那二十艘船用鐵索連在一起,向曹操水寨開去。五更時分,船就到了水寨諸葛亮又讓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排開讓將士們在船上擂鼓吶喊。由於是大霧天氣,曹操不敢出兵,只好去射箭。天快要亮時諸葛亮又叫將士們一起喊到:“謝丞相箭!”這時船已經開出去了十多公里了,曹操想追也追不上了。諸葛亮回去一清點,每條船上都有五、六千隻箭,還多出了幾萬支呢。這讓周瑜非常生氣。

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做人心眼不要太小,因為在諸葛亮三氣周瑜時,周瑜看不得別人比他強,諸葛亮就利用這一點來對付周瑜,讓周瑜氣得箭傷裂開。周瑜臨死時長歎三聲:“既生瑜,何生亮?”,説完就一命嗚呼了。

雖然我非常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我最佩服的.還是羅貫中能寫出這麼好的作品!

三國演義的優秀讀後感5

説起三國演義這本書,這可是中國文學史上的著作四大名著之一。

這本書是明朝遠近聞名的文學家羅貫中的著名作品之一。寫的是三國時代,狼煙四起、天下大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金戈鐵馬、羣雄紛爭、英雄輩出、血流成河、一場場刀光劍影的生死悲歡,一聲聲鼓角爭鳴的亂世迴響,一副副風雲變化的歷史畫卷。但裏面也有許多的英雄豪傑。比如説有奸炸無比的曹操、急性的張飛、英勇善戰的趙雲、重情重義的關羽……但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還要數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神鬼莫測讓人無不佩服他的智慧。

其中我最喜歡讀的故事,還是要屬那三顧茅廬了,第一次劉備去拜訪諸葛亮,可惜諸葛亮出去了。第二次劉備冒雪前去,可惜只見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第三次劉備聽人説諸葛亮回來了,便去拜訪,“哥哥為何三翻兩次去見一個連殺人都不會的農民”張飛説。劉備説古時齊桓公往反五次才見東郭野人一面。更別説我要見的是絕世高人。結果諸葛亮在睡覺,劉備等了兩個鐘頭,諸葛亮終於醒了,他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出任軍師,為三國以後的發展拉開了序幕。

如果不是劉備一遍又一遍的拜訪諸葛亮他也不會有以後的三國鼎立,所以説堅持就是勝利。

三國演義的優秀讀後感6

《三國演義》原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後來的《三國演義》是後人的簡寫。《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説。主要説了三國時期的魏國,蜀國,吳國三個國家的互相鬥爭,為搶奪地盤,爭當國家霸主,作者用了非常詳細的描述三國大開殺戒的一場場惡仗。

《三國演義》刻劃了近兩百多個人物,其中作為成功的人物有大名鼎鼎的孔明;詭計多端的無恥小人————曹操;威風凜凜的`關雲長;智勇雙全的劉備等大小將領。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人還是關雲長,他身長九尺,聲若巨雷,丹鳳眼,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刮骨療箭毒不怕一點疼。

在《三國演義》裏,作者匠心獨運,以生花妙筆勾勒出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長板橋等一系列的生動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草船借箭。一次吳國缺箭,周瑜讓孔明三天之內造上十萬枝箭,還立下軍令狀。孔明掐指一算,算到第三天必有大霧,他向魯肅借草船。到了水寨前,曹兵箭如雨下。諸葛亮帶着插滿了箭的草船,就順着急水回寨。回寨後魯肅向周瑜把事説了一遍,周瑜只能長歎一聲説:“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讀了《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知道了打勝仗不僅需要勇氣,力氣,武功,還要智慧,我們還不能像曹操一樣做人太狡詐。也不能像周瑜一樣,心胸狹窄,縱然很有才幹,可還是被氣死了。要像劉備一樣,仁義當先。

《三國演義》裏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讀不厭,每閲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三國演義的優秀讀後感7

這個暑假的7月份,我認認真真地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時期吳、蜀、魏三國之間的鬥爭和興亡的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有我最喜歡的幾個故事: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三顧茅廬、桃園結義……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人當然是諸葛亮了。為什麼呢,因為諸葛亮不僅聰明智慧,而且善於用計,曉知天文地理。在《草船借箭》中,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讓他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若是造不出,便要受罰。諸葛亮算準了第三天四更時分必有大霧,便向魯肅借了二十隻船,在第三天去向曹操“借箭”,成功借到了十萬多隻箭。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討厭的人是周瑜。他嫉妒諸葛亮足智多謀,一直想要除掉諸葛亮,處處為難他,卻每次都失敗了。在臨死前還要説:“既生瑜,何生亮?”正好證明了他的心胸狹隘。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空城計》。諸葛亮知道司馬懿要來犯,大開城門,讓十幾個百姓在那兒掃地,自己則在那彈琴。司馬懿擔心有詐,便退了回去。我不僅要誇誇諸葛亮的智慧,還要嘲笑司馬懿的膽小。

讀完了《三國演義》,我知道了做人要心胸開闊,不能狹隘。還要認真刻苦學習,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樑。

三國演義的優秀讀後感8

暑假裏,我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三國演義》。裏面的內容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份,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的軍事鬥爭。

我就講講三國鼎立中的“火燒赤壁”吧。曹操的前鋒部隊在長江南岸遇到了孫劉聯軍。曹操的士兵由於水土不服,很多人都生了病。雙方交鋒後,頗通水性的孫劉聯軍打敗了曹操。曹操被打敗後,派了兩位奸細前去詐降,然後便呆在軍營裏靜候消息。幾天後,曹操的探子來報説,有人送了投降信來,還是東吳的黃蓋。曹操大喜,讓黃蓋三天之後乘船到北岸來。

後來黃蓋率領十艘大船,裝滿乾柴和枯草,在上面澆了油,蓋了麻布,駛向了北岸的'烏林。在距離曹操的軍營不遠時,黃蓋讓各艘船的人點火,衝向了曹操的軍營。當時的曹營被攻成成一片火海,曹操的士兵被燒的死的死,逃的逃。曹操只好帶着親信逃走了。

這場戰役,敗在了曹操輕信了黃蓋的苦肉計,又因士兵是北方人,不識水性,在陸地上他們是精鋭之師,但遇到了水,他們的就成了烏合之眾了。加上曹操又太輕敵,總把自己想得太強大,才會掉以輕心,最終使這場戰役失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強者不一定就會勝利,弱者也不一定會失敗。天時、地利、人合加上智慧也能以少勝多。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軍事歷史小説,我反覆看了好幾遍,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書。

三國演義的優秀讀後感9

這個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讓我認識了很多英雄豪傑:有寬厚愛民、禮賢下士的劉備,單刀赴會、忠肝義膽的關羽,橫勇無敵、風風火火張飛,也有雄韜偉略、對酒當歌的曹操。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被稱為“智絕”的諸葛亮,可以説,他是《三國演義》裏最聰明的人之一。

你看,諸葛亮總是拿着一柄羽毛扇子,只要悠閒地一搖一搖,一個個好主意,就輕輕鬆鬆地從他腦袋裏蹦出來了!書中這樣描寫他:“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他真的像個“神仙”,能預知形勢的變化,化解很多危機。

劉備聽説了他的才能,毅然決定邀請諸葛亮協助他打天下,才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最後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感動,跟着劉備出山,給劉備當軍師,出謀劃策。

在赤壁之戰中,劉備和曹操交戰,而劉備軍中正缺箭,諸葛亮派了二十條船,並在草船上放滿了草人。曹操看到了,以為是對方的軍隊來進攻,怕有埋伏,立刻下令放箭,結果箭都射在草人上,諸葛亮把船開回了岸上,叫士兵把箭拔下來,數一數,竟然有十萬只箭!這就是草船借箭。

也是在赤壁之戰中,曹操在大船上請客,曹操中計命人把十艘船用鐵鏈連起來。諸葛亮發現東風快來了,就按計劃讓黃蓋帶人去燒曹操的船。黃蓋一看曹操的船,就放火。曹操的船立刻一艘接着一艘燃燒起來,熊熊烈火一直蔓延,像是要燃燒了整個天地一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諸葛亮“多智”的名聲,也和他生平事蹟一起流傳千古,令無數人撫今追昔,感慨至今。

三國演義的優秀讀後感10

《三國演義》是一部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説。也是四大名著中人物最多的小説。那首著名的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每次聽到或看到,都讓我心潮澎湃。

三國時期是一個英雄雲集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誕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每個人物都獨具特點,各領風騷。在這諸多英雄人物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關羽。温酒斬華雄,顯示了關羽的勇猛;千里走單騎,顯示了關羽的'忠心;單刀赴會,顯示了關羽的勇敢;下棋刮骨療毒,顯示了關羽的堅毅;華容道義釋曹操,顯示了關羽的仁義。關羽的這些品德,都是值得我好好學習的。在學習,生活中,我要像關羽一樣面對困難,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毫不退縮;碰到失敗,毫不氣餒。還有一個人物也是我的偶像,那就是諸葛亮。他是三國時期蜀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身高八尺,羽扇綸巾,才智過人。許多精彩的故事,都發生在他身上。劉備沒碰到諸葛亮之前,一直東奔西走,寄人籬下。自從諸葛亮出山助他之後,他就鹹魚翻身,有了自己的地盤。而且這地盤還越做越大,在曹操佔盡天時,孫權佔盡地利之後,依靠人和與其他兩人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可見諸葛亮的厲害。

曾經多少次我在夢裏穿越到了三國,我夢見和關羽談笑風生,和張風大口喝酒,與諸葛亮學習謀略,與曹操吟詩作賦。在夢裏,我時而是將軍,時而是謀士,時而是文人,與三國英雄們一起對酒當歌,仰天長嘯,醉卧沙揚,開懷大笑。每次夢醒十分,我總是不能在夢裏多待一會兒而憂傷。

三國演義,每次翻起你都讓我意猶未盡,回味無窮啊!

三國演義的優秀讀後感11

當你翻開《三國演義》時,你會發現一個個英雄躍然紙上,跳入眼簾。在那戰亂紛飛的年代,他們逐鹿中原,各領風騷。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這本書是四大名著之一,正派人物是劉備,反派是曹操,當然還有一個是孫權,他是在劉備和曹操中間,既不正,也不反。

劉備最有代表性的故事是“三顧茅廬”,“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劉備“三顧茅廬”訪賢求才,誠心誠意。諸葛亮未出茅廬時已三分天下,出山後,更是鞠躬盡瘁,輔助劉備建立蜀國,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趙雲最有代表性的大戰是“長阪坡”。趙雲驍勇善戰,且又細心、謹慎。他戎馬一生,膽略過人,劉備稱他一身是膽,軍士呼他虎威將軍。

曹操也有很棒的一戰,那就是“官渡之戰”,“官渡之戰”是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曹操之所以能取得戰爭的勝利,是因為他善於用人,能接納人言,最終以寡敵眾、轉劣勢為優勢,大獲全勝。

劉備不畏風雪,三顧茅廬請諸葛;關羽刮骨療毒,談笑自如氣定閒;張飛粗中有細,長阪坡智擺疑兵陣;諸葛亮神機妙算,巧借東風燒赤壁;趙子龍忠肝義膽,浴血奮戰救幼主;還有一代梟雄曹操,先挾天子令諸侯,又大戰官渡滅袁紹......

三國演義的優秀讀後感12

暑假期間,我拜讀了古代作家羅貫中先生寫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文字生動,語言精煉,真是值得一讀。

我非常欣賞書中的第一句話:“話説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這句話簡短精練,一句話就概括了天下大勢,也富有詩意。天下大勢也正如此所説:周朝末年,七國紛爭,併入於秦,秦朝破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最後一句話説:“所謂分久必和,和久必分,中國又得統一”。這句話和第一句話首尾呼應,用得非常合適。這本書的內容生動形象,用了許多誇張的手法,讓此書更加有趣了。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段落要數《關雲長刮骨療毒》了。這個段落講了關羽被毒箭射中了手臂,於是,變請來名醫華佗先生來治療,華佗説要削開皮肉再颳去骨頭上的毒素,關羽聽後,一點都都不害怕,一手給華佗治療一手和士兵下棋。關羽忍着劇痛,沒出一聲,手術後,華佗説關羽真是個男子漢。

在書中,我最崇拜的就是諸葛亮了,他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詩人、軍事家,在中國人眼裏,是智慧的化身。此外,在書中還有弘寬厚的'劉備、多才多藝的曹操、勇猛忠義的關羽、粗豪勇猛的張飛、

陰險狠毒的周瑜、屈身忍辱的孫權……

《三國演義》一書不愧為名著!真是值得一讀。

三國演義的優秀讀後感13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好多人都百讀不厭。我也是其中之一。

今日我讀了其中的一個故事,名字叫《關羽温酒斬華雄》。故事的大概意思是:三國時期,天下大亂,十八路諸侯共討逆賊董卓。董卓手下大將華雄,力斬各路諸侯多員大將,致使盟主袁紹派將迎敵時,卻無人敢應。這時,關羽站了出來,要求迎敵。但因為僅僅是一名馬弓手,遭到袁紹的拒絕,關羽立下軍令狀前去迎敵。臨行前,曹操敬他一杯酒,他説:“暫且斟下,某去便來。”結果,在杯中的酒還沒有涼的時候,關羽已經提着華雄的人頭擲於地上。所以,給後人留下了“温酒斬華雄”的千古奇談。

這篇文章,關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英勇善戰,武功高強。可是,地位很低。也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不能夠以地位、相貌來衡量一個人的本事和價值。文中的關羽就是因為地位低微,不被人重視,可是,卻憑着自我的.膽識與武功證明了自我,讓後人永遠記住了他。再有,我們所熟知的孔子,他有一個學生叫子羽,因長相不好,孔子嫌棄他。可是他胸有大智,桃李滿天下。孔子明白後,後悔不已,説:“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又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在我們周圍,也不乏這樣的人和事。諸如《士兵突擊》中許三多的扮演者王寶強,此刻是十分有名的影視演員,可是,最初他僅僅是一名羣眾演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憑着自我的執着,一步步努力,最終實現了自我的人生夢想。

經過這些故事,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必須不能用地位和相貌去對待人,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優點,我們應當一視同仁,尊重每一個人。

三國演義的優秀讀後感14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看《三國演義》,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驚心動魄、精彩絕倫的故事。讓我愛不釋手,反覆閲讀。

這本書裏講述了三國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鬥爭,刻畫了許多個性鮮明、形象生動的人物。其中我最喜歡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智勇雙全的關羽、英勇無敵的`趙子龍、粗中有細的張飛。 先説諸葛亮,他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因為他熟知天文地理、運籌帷幄、足智多謀、多才多藝,而且一生謹慎,為了他的諾言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有關於諸葛亮的故事相信大多數人耳熟能詳,如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空城計、巧擺八陣圖等等。這些故事把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卓越的軍事才華表現的淋漓盡致。而關羽,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在我的腦海裏關羽一直都是騎着赤兔馬,手拿青龍偃月刀的威風凜凜的形象,通過他温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故事,讓我對他崇拜萬分。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劉備三顧茅廬、周瑜巧用苦肉計、曹操煮酒論英雄等等故事,都讓我心曠神怡,心情激動。

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主要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好有壞、有忠有奸。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其次是書中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故事情節跌宕起伏、高潮迭起。它的描寫也非常生動,把一場場戰爭、一個個故事描寫的很細緻,讓我後感受到了緊張、高興激動,彷彿身臨其境。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還不錯吧!如果你還沒有看過《三國演義》的話,就趕快行動起來吧!

三國演義的優秀讀後感15

《三國演義》,起初我讀這本書時並不是分了解,只是大概知道,劉備,孫權,曹操為爭漢土打來打去,最後司馬炎漁翁得利而已。但後來,當我細嚼這本書的含意時,發現它不僅僅是這樣,還是寫出了一個時代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漫長過程。

其中,書裏的人物皆是以勇氣而着稱,他們是這精彩情節的創造者,但我不禁自問:“如果是我自己,我有這樣的勇氣嗎?能創造這精彩的故事嗎?”如果是我,會像趙雲那樣衝入敵陣中救回主公之子嗎?不,我寧願拍馬逃得遠遠的也不要衝入亂軍之中救人,我哪有那種“古來征戰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的膽魄呀!如果是我,會像諸葛亮那樣在面臨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來到空城前,鎮靜地施計解危嗎?不,如果是我,肯定早就棄城而逃了,那有閒工夫想辦法呀!我可沒有諸葛亮智勇兼施的.勇氣啊!如果是我,會像關雲長那樣一邊下棋一邊讓華佗為其刮骨療傷嗎?不,我乾脆不治了。刮骨之痛,難以承受,我可以像關羽那樣鎮定自若嗎?不,我沒法那樣.合上書本後,我忽然感覺到自己太渺小了,為什麼?因為我缺乏了生活的歷練,同時也缺乏了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勇氣。

在上課時,明明自己知道了答案也不敢舉起手來;在問答時,明明自己與他人答案不一致也不敢發表出來;在生活裏,明明知道別人做錯了,也不敢站出來指證其錯誤,幫其改正。“人不乏智,最則乏勇。”我必須去學習《三國演義》里人物的勇氣,因為勇氣是成功的首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