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采薇》教案5篇

來源:文書谷 6.84K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經·采薇》教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詩經·采薇》教案5篇

《詩經·采薇》教案1

教學目標:

1.閲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2.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養成自主、合作的學習品質和習慣。

4.培養學生再造想像、創新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培養學生的再造想象和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經有兩千多年詩歌的歷史了。從古至今湧現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許多問答的詩人。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欣賞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來的文化瑰寶。

二、學生初讀古詩,質疑

1.出示古詩,指名讀,齊讀,教師相機指導學習“薇、矣、霏”三個生字。

2.學生自由讀古詩,在書上標出不懂的地方。

3.學生質疑。

三、引導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自學

1.同學們提出了這麼多問題,説明大家讀書認真,善於思考。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小結方法:結合註釋,查找資料,上網等。)

2.自學。

四、引導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

同學們,你們通過剛才的自學,瞭解了哪些與這首詩有關的.知識,在小組內和其他同學交流交流。如果還有疑問,也在小組內提出來,請大家幫幫你。

五、檢查學習效果、組織討論

1.通過自學與討論,你們有了哪些收穫?誰願意來和大家説一説?

2.指名講解詩句的意思,簡單介紹《詩經》。

3.教師相機提問重點詞“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談談詩的大體意思。

六、創設情境,加深感悟,引導讀背

1.播放多媒體課件。生想象當時的情景。

2.師作簡單講解:一位遠征戰士歸來,在回鄉途中,他撫今追昔,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軍中的情況與心情。

3.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練習朗讀。

4.指名讀,師生互讀,讀後評議,齊讀。

七、總結學習方法

自讀質疑──結合資料自學──合作學習──組織討論──感悟背誦

八、根據剛才總結的學習方法自主合作學習唐詩《春夜喜雨》,師引導學生重點體會“喜”字。

九、背誦這首五言律詩。

十、佈置作業,拓展學習

蒐集幾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與同學交流。

《詩經·采薇》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反覆閲讀體會情感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對話、文本研習,結合自己成長經歷、瞭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

2、學生能獨立閲讀、獨立思考,並根據自己的獨特感受與文本、編者、老師、同學展開對話,表達自己的閲讀感受。

3、學生能調動自己審美經驗的積累對文本進行鑑賞,能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鑑賞。

教學重點:

能獨立與文本、老師、同學展開對話,獨立研習文本並就藝術手法進行鑑賞。

教學設想:

1、本板塊的學習重點是文本研習。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研習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這一中心設計。

2、本板塊的對話研習的話題是家園之思,所以,圍繞家園之思設計活動情境,是引導展開對話、進行文本研習的關鍵。

3、本篇為古典詩歌,反覆閲讀以以至背誦是研習文本、展開對話的前提。

教學內容或情境設計

1、背景知識(該項內容可讓學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據情況作必要的補充。)

《詩經》和“〈詩經〉六義”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結,共收入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7世紀)約五百餘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三百)。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

根據音樂的不同, 《詩經》可分為《 風》《雅》《頌》三部分,“風”即“國風”,是各國土樂。“頌”是專門用於宗廟祭祀的音樂,“雅”是周朝王畿之樂,“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時代較早,以歌頌為主的詩,共31篇;時代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貴族的雅樂稱“小雅”,共74篇

“風”、“雅”、“頌”和《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賦”“比”“興”合起來,被稱為“《詩經》六義”。

2、閲讀和背誦

(1)提示字的讀音和語氣助詞的使用,以便在閲讀體會文義時就排除虛詞的干擾。

(2)提示比較各段的異同,以體會反覆詠唱的效果,併為文本研習,展開對話做準備。

3、對話和文本研習

(1)話題和情境設計

A) 你是如何理解鄉愁的 ?

B) 鄉愁的具體內涵有那些?

C) 鄉愁是如何產生的?

學生對上述問題的討論可能會有多種多樣的理解,教者不能隨便下結論。但對上述問題,教者應把握一個基本要點:

A) 鄉愁即家園之思

B) 對親人、對故土的思念。

C) 漂泊、遠遊、戰爭。

(2) 文本研習的主要方向

A) 仔細閲讀2、3兩章,比較憂心的內容有什麼不同,如何表現出鄉愁的?

B) 詩歌從“采薇”寫起,這跟鄉愁有怎樣的聯繫?

C) 前三章第二句的變化與表現詩歌的思想感情有怎樣的聯繫?

D) 4、5兩章是如何表現詩歌的主題的'?

E) 你以為結尾一章前四句寫得好嗎?説説理由。

以上問題設計不可一律,但在引導文本研習、展開對話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圍繞話題展開對話,抓住文本的關鍵詞句、文本內容之間的聯繫以及文本的表現手法的運用進行文本研習。

以上問題的要點包括:(參考)

A) 從時空上表現鄉愁之濃,從“親人”與“我”兩個方面渲染鄉愁。

B) 《詩經》裏常用的起興手法,而薇菜又是鄉間常見的事物,自然能喚起鄉愁。

C) 這種變化不僅是避免重複,更是用“薇菜”的生長暗示鄉愁的漸濃、漸深。

D) 4、5兩章轉寫戰事之頻、戰事之烈,這是鄉愁的根本原因。

E) (見仁見智)以哀情寫樂景,情景交融。

想象之筆,虛實結合,表達物是人非之歎。

4、拓展延伸:

你讀過那些寫鄉愁的詩句,介紹給同學們聽聽,並説説你的理解。

《詩經·采薇》教案3

教學目標

1、 知能:把握情感、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

2、 過方:朗讀、合作探究

3、 情態:厭戰、思鄉

教學過程

1、 導入(複習文學常識《詩經》)

或者與余光中的《鄉愁》比較,

或者播放舞蹈《采薇》

或者欣賞名人大家的朗誦,在欣賞中初步奠定情感基調

2、 初讀文章,掃清字詞障礙(多媒體展示)

孔疚( jiù ) 靡盬(mí gǔ )、玁狁(xiǎn yǔn)

寰宇( huán) 神裔( yì ) 餚饌(yáo zhuàn)

宅邸( dǐ ) 逃遁( dùn) 象弭( mǐ )

歸聘( pìn ) 四牡( mǔ )騤騤( kuí )

所腓( féi ) 雨雪霏霏( yù) 整飭( chì )

有感情朗讀文章

3、 再讀課文,分析結構(提問)

(一)、難歸原因、生活艱苦

(手法-重章疊句,反覆吟歎;

內容-比興手法--植物生長,時間流逝

士兵焦慮痛苦與日俱增)

(二)、戰爭(未直寫戰爭殘酷,

而寫戰車馬高大,側面突出戰爭殘酷)

(三)、歸途傷悲(今昔對比,大雪紛飛,

飢渴難當,氣氛悲愴)

4、 析讀課文,分析情感(合作探究)

①問:《采薇》一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答:普通士兵--離鄉出征—--生活艱苦-

-內心傷痛—厭戰—思鄉

②問:從哪些地方可以表現出來?

(小組討論,交流,選代表回答問題

或者看哪位同學手舉的高,看起來比較活躍

或者找一個靠窗的,或者靠窗的同桌起來回答下)

表現:“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 ,載飢載渴。

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説好要歸,遲遲不歸,君問歸期未有期

(好,請坐,這位同學找的`非常仔細啊,

看來對文本把握的非常清晰,還有其他同學要補充嗎)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憂心忡忡,歸心燒灼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今昔對比,大雪紛飛,

飢渴難當,氣氛悲愴

歸納小結(參照板書)

佈置作業:寫一段文字表達思鄉情緒

板書設計

采薇

(一)、難歸原因、生活艱苦—比興手法---重章疊句、痛苦焦慮

(二)、戰爭—四牡騤騤---側面描寫---突出戰爭殘酷

(三)、歸途傷悲---雨雪霏霏---兩相對比---飢渴難當,氣氛悲愴

《詩經·采薇》教案4

一、導入

二、明確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詩經》有關的文化文學常識。

2.掌握《詩經》兩首涉及到的文言現象。

3.能把握古詩節奏、韻律、感情,恰到好處的朗誦古代詩歌。

4.能熟練背誦、正確默寫這兩首詩歌。

方法與過程目標:

1.體會賦比興手法及其在詩中的運用。

2.體會《采薇》重張疊句的妙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把握詩歌內容與感情,培養負責任的人生觀。

教學過程:

三、知識積累

(一)瞭解學生對《詩經》的瞭解程度

(二)詳細介紹詩經有關常識。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的詩歌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六義”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 説的是內容,“賦、比、興”説的是手法。

“風”包括15部分,稱作“十五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

“雅”分為“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即正,指

朝廷正樂。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層貴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層貴族,也有下層貴族和地位低微者。

“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是宗廟用於祭祀的樂歌和舞歌,音樂可能比較舒緩。

“風”是“詩經”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2. “賦”按朱熹《詩集傳》中的説法,“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説,賦是鋪陳敍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羣。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 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採用。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合,相得益彰。 比如《阿房宮賦》中的前半部分,由外到內,由建築到人物,運用鋪陳誇張的手法,大筆墨的描寫秦始皇的荒淫生活。首先,作者先描寫阿房宮工程浩大,宏偉壯麗。“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長虹卧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這字字句句,無一不表現了阿房宮的宏偉氣勢。這是寫“外”,主要描寫樓台建築,如此的'建築之內,人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接着,文章自然而然進入了第二個層次,描寫皇宮內的人物活動。“明星熒熒,開粧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

煙斜霧橫,焚椒蘭也。”如此奢華的生活,除了皇宮內的妃嬪媵嬙,又有何人能夠享受得起呢?然而,這些人也有自己的痛苦,她們“一肌一容,盡態極妍,漫立遠視,而望幸也;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通過這些描寫,作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秦始皇時期奢靡、腐朽的宮廷生活。

3. “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 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 《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 《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

4. “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因此又多稱為“起興”。《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藉助其他事物為所詠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有時一句詩中的句子似比似興時,可用是否用於句首或段首來判斷是否是興。

“興”又兼有比喻、象徵、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麼明白確定。

《氓》

一.誦讀(形式可以多樣)詩歌,整體感知

1.誦讀提示:四言詩的誦讀,一般讀成“二、二”節拍,即讀二字後稍作延長或停頓。

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2.聽錄音,領會閲讀技巧,明確本詩寫作內容。

3.學生朗讀詩歌,指出《氓》使用“比興”手法的句子。

答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

二.再讀詩歌,疏通詞句

1.翻譯詩歌,強調文言重點。

(過程與方法:學生小組討論翻譯,8分鐘後,回報成果,老師總結並強調重點文言現象。)

2.大屏幕展示重點,提問檢查。

解釋下列紅顏色字詞的含義:

(1)抱布貿絲。

(2)至於頓丘。

(3)匪我愆期,

(4)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5)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6)泣涕漣漣。

(7)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8)體無咎言。

(9)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10)之耽兮,不可説也。

(11)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12)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13)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14)二三其德

(15)靡室勞矣。

(16)夙興夜寐

(17)言既遂矣,至於暴矣。

(18)兄弟不知,

(19)老使我怨。

(20)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21)信誓旦旦

三.通過“老師設計問題→學生討論探究→老師指導總結”的過程鑑賞領悟

1.本詩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詩歌敍述了女子從戀愛到被遺棄的經過,批判男子的負心。

2.詩中塑造了怎樣的一個女子的`形象?

對愛情與幸福有誠摯的追求、勤勞

無辜被棄、無奈,不能抗爭命運

温柔、堅強

3.本詩採用怎樣的敍述角度?有何作用?

運用“我”(第一人稱)的好處:便於直抒胸臆,讀來更具親切感、真實感。

4.説出《氓》使用“比興”手法的句子的好處。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好處:結構上,(1)在敍事中插入比興句,是敍事暫時中斷,這樣就避免了敍事的平鋪直敍,一覽無餘;(2)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讀者能從中意識到女子的婚後生活並不美 滿,因此,敍事的線索似斷似連;

《詩經·采薇》教案5

一、導入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文學天地的源頭清水,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從詩經中走來的男子豁達堅毅,從詩經中流傳出的故事哀婉悽美。

今天,讓我們用真摯的情、善感的心,吟誦《采薇》這古老的歌謠!

二、簡介

《采薇》選自《詩經小雅》,是西周後期作品。當時諸侯相爭,周室衰落,犬戎、獫狁等外族也經常入侵,周亦興師反擊,造成連年戰亂不止。人民特別是出征將士對戰爭有着複雜的多元感情。今天我們就要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

三、檢查預習

(一)基礎知識(齊讀)

(二)整體把握

1.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這首詩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戰後歸家的途中,追述、倒敍戍邊作戰時的苦況,

四、誦讀課文

請學生記齊讀。

誦讀提示:《詩經》基本上是四言詩,節奏為“二二”式。讀起來有一種音樂的和諧之美,我們不僅要把握詩歌外在的音樂節奏,更要把握內在的情感節奏。下面先由老師給大家讀一遍吧!請大家注意體會這位戰士的情感變化。

教師配樂朗誦

五、品味經典

緣情入文輕吟低唱

剛才老師在誦讀的時候,學生們體會到了感情的變化嗎?走進任何一篇詩經的作品,我們總會被種種情思所纏繞,這首采薇也不例外,請學生找出這位戰士的情感脈絡。

板書:悲傷—喜悦———悲傷

1—3節:悲

一開篇,我們就感受到濃重的悲傷,我們不由得思考,此時這位戰士身在何方,又為何而悲?

身處何時:莫—陽

身在何方:駐地邊的曠野(説具體些“我戍未定”説明是在駐地邊上)

為何而悲:思鄉厭戰仇恨

怎麼樣表現: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意象 薇(怎麼樣用薇來表情達意呢?從藝術手法的角度考慮)

重章疊唱: 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衝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對深化意境,強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

比 興:作—柔—剛 比喻時間流逝

朗 讀

4—5節:壯

戰士的情感發生變化。此時他又身在何方?為何而壯?

身處何時:春季

身在何方: 戰場(戎車既駕)

為何而壯: 打勝仗(一月三捷)(側面描寫寫軍容之壯、必勝信心)(“四牡業業”,“四牡騤騤”,“四牡翼翼”寫戰馬的高大強壯,步伐整齊,“象弭魚服”寫精良的裝備, “一日三捷”是用數字的對舉,表現了戰爭的捷報頻傳。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

怎麼樣表現:

1、側面烘托

2、借景抒情—意象 棠棣花(有沒有藉助什麼意象?)

比興:用花之盛起興,喻出軍容之盛及聲勢之壯。

至此,全詩氣勢為之一振。

朗 讀

6節:悲

身處何時:冬季

身在何方:歸途(昔來,是來征戰;今往,是往家鄉。)

(為何要回家時還會覺得悲?)

提示:

(1)宋之問在《渡漢江》中説“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一個怯字寫出了歸鄉時的千萬種感受。

(2)“古詩十九首”裏的《十五從軍徵》是這樣寫的:“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所以這位戰士唱道“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歸來時,還何樂而有呢?歸家的喜悦因為對家人自身命運的擔憂都變得沉重起來。所以他説”莫知我哀”,莫是沒有人,沒有人知道我的哀傷。

為何而壯:追憶過去,痛定思痛(當初離家時的場景,如今回家的艱難)

怎麼樣表現: 借景抒情—意象 楊柳、冬雪

1.借景抒情。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飄拂的柳絲這一意象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用雨雪紛飛來表現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含蓄深永,味之無盡。

2.對比:將時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來”剪接融匯,創造出超越現實的典型畫面。

同一個“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條路,卻已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之別,而這一切都在這一“往”一“來”的人生變化中生成……

難怪後人把這四句論為詩經中最好的詩句。

朗 讀

以境化文巧妙想象

這位不知名的作者,在三千年前,根本不知道電影為何物,但他卻分明是一個優秀的導演,能用三個看來簡單,其實卻很動人的`場景,將一個戰士的形象塑造得深入人心。而我,行走在他的文字間,我就像是一個演員,不,我就是那位戰士。我的手指還有薇的清香,我的眼裏也飽含着憂傷。

這樣一首詩,千百年來被人們用同的方式詮釋,用不同的方式紀念,有人揮毫書寫,有人深情吟唱,現在我們聽到的這一首樂曲就是采薇的新唱。我們也來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敬意與愛意吧,我有個設想,將這首采薇的樂曲拍成一部MTV吧,我想按照情感線索分三個鏡頭來拍攝,第一個鏡頭我是這樣安排的:

深秋,夕陽如血,一位滿面塵土與愁容的士兵,俯下身子採摘着地上的逐漸變硬的薇菜,不時抬起頭遠眺着故鄉的方向,乾裂的嘴脣喃喃地唱着故鄉的小調,眼中閃爍着一叢烈火:時而幻化出家鄉小橋流水,時而幻化出戰場的刀光劍影……

接下來的兩個鏡頭,我想請學生來幫我完成,請大家在音樂聲中來幫我構思一下。

評語:

1、有景物、有神態、有心理,很生動的畫面,很豐滿的人物形象

2、把詩歌的意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

3、真正把握了這位戰士的情感脈搏

鏡頭二:一樹的棠棣花燦爛地站在戰地邊的路口,軍旗在料峭的風中獵獵飄揚,戰場上煙塵滾滾。將帥駕着高大的馬車昂首而來,士兵們吶喊着奮勇殺敵。看!整齊的,精良的武器,無不讓獫狁人膽戰心驚。敵營人叫馬嘶,我們所向披靡!

鏡頭三: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回想出征時楊柳的依依不捨,看看回鄉時道路崎嶇,又飢又渴;邊關漸遠,鄉關漸近,可家鄉還是那個可愛的家鄉嗎?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鄉情。這緩緩的吟唱超越了時空,向我們訴説着那亙古不變的思鄉愁緒。

讓我們在《采薇》的吟唱中再次用目光撫平這位戰士的心傷吧!(齊讀)

六、拓展閲讀:《十五從軍徵》

結束:

詩三百,思無邪,它是生命最原始的呼喚。古人與我們在時空裏隔絕,卻靈魂中相望。《詩經》是一座寶藏,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財富!

下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