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49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教學反思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教學反思1

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的保證。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和教學的設計者及組織者其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發展學生教學學習的主動性。要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就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所發展,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因此,在教學中要創設各種條件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以及成功的機會,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大家都知道,歷史學科的主要功能是傳承人類的文明,它不僅告訴我們人類的過去怎麼樣,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應該吸取怎樣的經驗和秉承哪些的可貴的精神。

在教學中創設各種條件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以及成功的機會,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本課我通過設計學生體會古人用算籌運算、賈思勰拜訪老羊倌、酈道元答記者問三個活動,學生都積極參與,興趣很高。從中可以發現其實很多學生其實很有表演慾望,並且具有一定的表演技巧,作為老師,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及時表揚這些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愛的鼓舞和情感的激勵。

同時藉助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在時空結合,回到歷史的情景中,體驗歷史,當學生有了親身的“算籌”運算體驗,才能深切地感受到科學家在追求科學當中的辛勞與不懈。通過具體表演賈思勰向老羊倌請教的情境,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賈思勰的愛學習,虛心請教的精神。以及用酈道元答記者問的形式讓學生全面地瞭解酈道元寫《水經注》的過程,並從中體會到酈道元熱愛祖國和大自然的高尚品質,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識到:歷史是有生命的,學生學習歷史,不是老師無限動情地講,而學生揣着手在聽,老師要放手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中提高自己的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教學反思2

聯繫單元主題,及時複習與總結

本單元主題是: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在授課過程中可以聯繫所學知識,探究一下“南北朝為什麼出現民族融合?”,這道問題具有總結性,它囊括了上一節的內容——江南地區的開發。本課也涉及到兩方面內容即:北魏的建立,統一黃河流域;孝文帝改革。但學生們在討論過程中,“江南地區的開發”這一知識點不容易思考出來。老師可啟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比北方情況如何?”

“南方情況如何?”

“北方人如何做的?”

北方人與南方人的接觸,民族融合形成趨勢,因此“江南地區的開發”也是一項原因。

本課正確認識民族融合的含義是一個難點,不能簡單理解為漢化或民族同化。

民族同化指的是一個民族(或一部分)喪失本民族特點而成為另一個民族的現象。民族融合是指幾個民族在共同的經濟基礎和思想基礎上相互影響,形成一個從來沒有的新民族。

對民族同化與民族融合的區別,學生不易理解和領會,教師不必做出解釋。可以通過歷史事實來理解就可以了,可參考P115兩幅圖片就能突破這個難點了。

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做一下小結——“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曾經統一過黃河流域的政權名稱”?

曹魏、西晉、前秦、北魏。

當堂及時記憶

對於孝文帝改革內容,其實分為:第一部分政治方面——遷都和第二部分遷都後措施。對於第二部分“遷都後措施”簡潔處理,當堂及時記憶,並且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拼”,既能夠做到激發興趣又能做到當堂消化。

附:“遷都後措施”的簡潔處理:改用漢語;改穿漢服;改用漢姓;與漢通婚;採用漢的.官制、律令;學習漢的禮法。

本課需要拓展的知識點

關於“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教科書上涉及到的是“促進了民族融合”。但在以往的考試當中對這知識點要求有所提高,因此,需要利用課上時間拓展一些要點:第一、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過程;第二、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教學反思3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自己結合教材給列出了一些要素如下:

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沖之和圓周率,賈思勰和《齊民要術》,酈道元和《水經注》。

能力目標:通過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學習,培養學生綜合歸納能力。

情感目標:告誡學生應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學習重點:祖沖之和圓周率,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學習難點: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特點。

經過一節課的教學,還是感覺自己這兩節課教得不是很成功,甚至有失敗的成分:三大塊的內容都涉及,但重點還是不夠瞧突出;在能力培養方面做得不夠,特別是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在情感教育中,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學生方面還是有比較深的感受,但創新精神的培養,在課堂上還沒有具體的表現出來,或者説應該通過一種特別的渠道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這種精神才是重要的;難點還是沒有分解。這些不足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通史得到克服,將這一課教得更好。

反思二: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教學反思

大家都知道,歷史學科的主要功能是傳承人類的文明,它不僅告訴我們人類的過去怎麼樣,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應該吸取怎樣的經驗和秉承哪些的可貴的精神。傳統的歷史教學非常重視這種文明的傳承,但教育的方法往往只是老師無限動情地講,而學生揣着手在聽,想這樣讓學生聽得動情、動容,決非易事。為此,我嘗試把這節課設計成常規課與活動課相結合,以學生的認知過程為線索整合教材,從總體上設計了探討體驗感悟拓展四個環節。

的確,藉助活動,讓學生在時空結合,回到歷史的情景中,體驗歷史,當學生有了親身的"算籌"運算體驗,才能深切地感受到科學家在追求科學當中的辛勞與不懈,從而那些以往由我灌輸給學生的觀點,現在全都從學生的嘴裏由衷地説出。就這樣,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變成現在的主動體驗感悟......

反思三: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教學反思

本課"承上啟下"的內涵是魏晉南北朝文化上承兩漢、下啟隋唐,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

導入時可以引導學生回憶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濟大發展的總趨勢。

本課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學生能夠較容易地通過自主學習來完成。剩餘時間較多,可以進行充分的當堂記憶,並且進行以小組為單位的記憶比賽。

通過這幾個班的授課,這種"記憶比賽"效果很好。小組成員都很積極,甚至出現了激烈搶答"大戰現象,七二班在比賽時竟然出現了兩個小組成員同時站起來一起回答的現象。通過限時記憶個別小組能夠輕鬆"完勝"比賽。但,每班都有個別小組不夠積極,主要表現是:不熱衷、不參與——傻呆着、説閒話。

通過課下調查,積極展示記憶的同學感覺效果很好。當堂學習,當堂記憶減輕了課下負擔。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教學反思4

本課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以指導閲讀為基礎,思考議論為過程,教師歸納小結為昇華,實行自主式、互動式、探究式雙邊活動。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學生能從整體上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全面的掌握,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訓練了能力,也瞭解和運用了一些基本的史學方法,更培養了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

這節課我重點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這也是新課標的要求,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通過學習本課,培養學生批判地繼承古代優秀文化遺產的能力,樹立愛護文物古蹟的意識。

這節課給了我以下啟示:

1、歷史課堂不應該就是講教材,課程資源應是一切與歷史有關的東西。做到將歷史貼近學生,貼近當代,使學生認識到歷史時刻在我們身邊,並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東西。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者,是益友。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理解教材中重要的概念、重要的歷史結論及其依據

3、要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特長和能力,鼓勵以多種形式表述歷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