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後感(推薦)

來源:文書谷 2.65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的教育》讀後感(推薦)

《愛的教育》讀後感1

最近和我們家的國小生白宇凡一同讀了一本書——《愛的教育》,書中是一個義大利的國小生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發生在他國小四年級期間的一個個小故事。

本書用質樸的語言記述了國小生的所見、所聞及所想,那發自內心的表白,充滿愛和友情的情節,讀後讓人頗受啟發。

一直來,我們希望孩子在一個充滿愛心和友情的環境下健康成長,均衡發展;我想,作為象我們一樣的年輕的父母們,往往在孩子的教育上會顯得不知所措;我們習慣於每天把自己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搞得緊張兮兮的,於此同時也把自己的壓力無形之中傳遞到了孩子身上,把自己無法實現的一些個人願望施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過早失去童趣。

由於家庭的原因和成長的環境差異,不同孩子的個性會有很大的差異,但我想做父母的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開朗、身心健康、內心充滿友愛、熱愛學校生活並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們看到的一個健康向上的國小生形象。

國小四年級學生安利柯講述了眾多發生在學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都有一個共同的情感,那就是“愛”。

這些“愛的故事”將真誠、友愛、堅強、善良、高尚的真情注入孩子們的心田,滋養著他們的心靈。

通過讀這本書,我們也深深體會到孩子們豐富和善良的內心世界,進而激發的我們在今後的生活中,一定要好好配合老師的教育工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用“愛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感化孩子。

《愛的教育》書共10個章節,包含56篇小日記;我們只是把我們讀後印象深刻的其中的部分文章的感想寫下,與大家分享:

《我們的新老師》一文中,我們看到的一位和藹可親,關心學生的好老師,他教學講究方式方法,會用委婉的語言教育一些有小毛病的學生,更會用充滿愛的語言去撫慰在戰爭中受到創傷的幼小心靈,老師講到“同學們,從現在開始,我們將會一起度過一年的時間!除了你們,我沒有任何親人了!你們就是我的孩子!我愛你們,所以不願意批評你們中的任何一個,讓我們用熱情和真誠,共同建造美好的大家庭吧!”,真摯而又感人;

《我的同學們》一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國小生形象,就像每天接送孩子看到的情形一樣,是那樣的親切又自然;

《爸爸的話:我的媽媽》一文中,一個嚴厲的父親形象,教育孩子要熱愛並珍重自己的母親,在人間所有的感情中,母愛是最無私而又神聖的!

《同學可萊蒂》一文中,彷彿讓我看到了兒時的.情形,懂事的國小生可萊蒂一邊照顧生病臥床的母親,一邊幫家裡幹活,一邊抽空學習,他樂觀向上,沒有因眼前的困難而悲傷,依然樂觀積極。

對比現在的孩子們,他們確實很需要進行一些困難和挫折教育;我時常給孩子講述我們兒時生活在農村的一些經歷,每次他都聽到津津有味,但過後還是會因為一些小困難而牢騷滿腹,哎——!

《英勇的小哨兵》一文中,講述了只有在戰爭年代才會發生的事情,一個十二歲的倫巴第少年,為了幫助自己的部隊觀察敵情而英勇獻身。

文章帶有新奇的故事情節,就像電影畫面一樣,很是吸引小朋友的興趣,當我們生情並茂的講完這篇故事時,我們看到了兒子紅紅的眼角,相信對他幼小的心靈是一個很好的促動;

《爸爸的話:感恩》一文中,小安利柯因為“老師不高興時態度不好”而回家牢騷滿腹,父親及時糾正了這一苗頭,父親說道“每個人都有不高興,態度不好的時候,老師有時發脾氣也是很正常的。

況且,作為一名老師,煩心的事情太多。

想想老師為學生們操了多少心啊!懂事的、尊重老師的學生固然很多,可是不懂事、不尊敬老師的也不少啊!對於老師來說,苦惱總是多於喜悅和滿足的。”想想也是啊,一個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而大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又參差不起,現在的孩子又大都以自我為中心,管理起來確實辛苦啊!因此,小安利柯父親的話,也就是我們要向兒子說的話:“要尊重你們的老師,是因為老師為學生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是開啟你智慧之門的人;永遠不要忘記,老師的名字,要用最敬愛的語氣來稱呼!”

《我的決心》一文中,我們看到了小安利柯因學業不精而後悔的情形。

對兒子來說是個很好的教育題材。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但任何事情都有度,孩子也不例外。

經歷了幾年不痛不癢的幼兒園放鴨式的生活,兒子還面臨著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轉變期,因此及時引導,培養他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是我們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通過小安利柯因不好好學習而帶來的苦惱的例項,讓孩子明白學習和榮譽的重要性,要時常督促。

我想,國小教育更多的需要老師對孩子進行鼓勵,每次看到兒子在校受老師表揚後的那股高興勁,真覺得老師的一次鼓勵,遠好於十次的批評,也許會因為老師的一句話,會改變孩子對事物的看法,進而改變孩子一生的志向。

《媽媽的話:我的爸爸》一文中,講述了小安利柯與父親的小衝突。

因為一件小事情,小安利柯對父親出言不遜,媽媽及時教育了他。

確實,生活中父子之間的關係有時很難處理,小時候,孩子們都會用充滿崇拜的眼神看著父親,以為自己的父親無所不能;隨著年紀的增長和個性的獨立,父親的光環在孩子們的眼中漸漸消退,所以父子和諧相處,決定孩子的前途,影響家庭的氛圍;作為母親要很好地引導孩子,教育孩子不論何時都要愛自己的父親,因為父親對子女的愛是藏於心底的深厚的愛。

在生活中,我們一直竭力讓自己能成為兒子的好朋友,我想當孩子在懂事後還一直把自己的父母當自己的朋友一樣看待,我想我們對兒子的教育算是成功了一半。

《愛的教育》這本書中,還有很多篇耐人尋味的經典,只有用心去讀,用心體會,並試著讓孩子去理解與接受才有效果。

培養孩子有愛心,首先作為家長的我們自己要有愛心;我們希望孩子們都能在“大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但這種 “大愛”需要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共同創造。

讓我們手牽手,一同共築“大愛之牆”來呵護一顆顆幼苗的茁壯成長!

《愛的教育》讀後感2

書,是充滿知識的海洋。讀好的書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有益的知識。假期裡我讀了一本義大利人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這本有意義的書。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來自義大利的小男孩,名叫安利柯。他把身邊發生的許多事列、故事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下來,告訴我們如何去感恩和愛。裡面有父母寫給安利柯的勸誡、啟發性的文字。有老師在課堂上生動、精彩的勵志故事。

在這本書裡可以體驗到熱愛祖國、熱愛學習、同情弱小、樂於助人、尊敬師長、體貼父母等這些美好的精神。

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是《女老師之死》。有一句話寫的非常好,說的是女老師臨死之前主人公發自內心的泣血呼喚:“親愛的老師,您把全部精力都奉獻給了您的學生。現在您卻永遠離開了我們!親愛的老師,再見了,我會永遠珍藏您留給我的美好回憶!”短短的文字,卻表達了師生之間濃濃的深情,讓我看得眼淚都掉下來了。還有《媽媽的話:我的爸爸》和《爸爸的話:我的媽媽》講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都是苦口婆心,而且不被孩子理解的事。教育我們要行孝而知禮。

我建議:有機會的話,同學們可以看看這本書,這樣就可以體會到老師和父母的博大、真切、無私的愛!認識到從現在開始,聽從父母地教誨,聽從老師地教育,遵守紀律,好好讀書學習,長知識長本領,長大才有報效祖國、報答父母的能力!

在這個暑假裡,我讀了一本名叫《愛的教育——中國孩子的情感日記》的書。這本書對我的幫助很大,它給我講述了在這個社會上,一個個感人的事蹟。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不平凡的20元錢》這篇文章。

《不平凡的20元錢》裡,講得是兩個孩子的父母,為了讓孩子體驗人生,讓他們到街頭賣冰棍。兄弟倆賣冰棍賺來了20元錢,都很興奮。

《不平凡的20元錢》裡的孩子,由賣冰棍,知道了父母賺錢的辛苦。那兩個孩子的父母,懂得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孩子能夠在自己的實際體驗中學會一些道理。所以,在《不平凡的20元錢》裡,那兩個孩子的父母是偉大的!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大家——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還告訴了我們:一、家庭是愛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孩子的`父母要以身作則;二、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老師如果能用“愛的教育”來教書,那,往往就會事半功倍;三、大愛無言,潤物無聲。

《愛的逃亡》真像一篇關於愛關於理解和隔閡的美麗的寓言,《微笑》於質樸中恰恰達出了人和人之間最為溫暖和基礎的那些東西,《“學校午餐有肉嗎?”》則證明了現在的孩子將自己的愛心與視野已經投向了更為廣闊的社會生活……在美麗的文字背後是如此美麗的情感與心靈,願這樣的文字和情感在孩子當中更多一些,更多一些。

一滴墨水,引發千萬人的思考;一本好書,改變無數人的命運。人的思想成長靠的是書。寒假時我交了一位好朋友《愛的教育》。

這位朋友以日記的形式,記敘了少年安利柯一學期以來的事情,以及父母兄弟姐妹寫給安利柯的一些勸戒、教育性的信件,還有每一個月老師給他們講的關於義大利少年的故事。

他處處洋溢著少年那稚嫩的心理,使我懂得了父母對我的愛、朋友對我的愛、兄弟姐妹對我的愛,不管是愛,還是被愛都是幸福的,珍惜別人給予的受,不吝惜你自己的愛,一切都便是美滿的。文章中曾多次描寫了主人公的朋友,比如:卡隆,代洛西。當然還有個壞孩子弗蘭蒂。他們之間有著許許多多的快樂事。他們愛著任何人,甚至是無惡不作的無賴弗蘭蒂,我認為這個人是作者有意刻畫的,以他為代表,教育我們不珍惜別人的愛的悲慘下場。

他的言語感人肺腑,特別是每月故事中的《萬里尋母記》。文中,馬爾可在得不到母親訊息時,他毅然決定去千里之外的美洲尋母,一個13歲的少年,孤橫跨大西洋,可想而知,那需要多大的意志力與勇氣啊!到了美洲後,事先的計劃出了意外,而這小小少年卻能起死回生,一路打聽母親的情況。那需要智慧的頭腦,強健的體魄。而這個社會經驗不足,體弱多病的少年是如何找到母親的呢?靠的是永不言棄的精神和他對母親的思念以及母親往日對他的愛。

他把“愛”這個主題抱得緊緊的。親情,友情,襯托出孩子在愛與被愛中得到的教育,以引人深思。看了這本書,我的心靈得到了洗滌,往日與父母、朋友的矛盾、衝突讓我深深地感到後悔錯誤。

《愛的教育》的的確確是“愛的教育”呀!

今年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亞米契斯寫的著作,《愛的教育》。我非常喜歡讀這本書,便一口氣讀完了。

這本書是由一個叫安利柯的日記改寫而來的,書的原名叫做《心》。書裡有許許多多的每月例話,這都是些感人肺腑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看的是少年鼓手和少年愛國者了!

少年鼓手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天,有六十多個人組成的一隊義大利步兵,被派遣到一個空的小屋的裡。這個屋子背面就是深不見底的萬丈懸崖,這是,一群奧地利部隊圍攻了他們,屋子裡的大尉是一位冷靜而又嚴肅的士官,在這個小隊裡還有一位四十多歲,但是身材只有12歲的少年鼓手。敵人的火力變得越來越猛烈,平常鎮定自若的大尉也顯得有些焦躁不安。大尉寫了一張紙條腳旁擺著一條繩子。大尉立刻把鼓手叫了過來說:“你有勇氣嗎?”“是的大尉。””你看靠近房子那裡有槍刺的光,那是我軍的營地你拿著這條繩子,從窗戶溜下去快速的跑過去,穿過田地就到了。當快到的時候,奧軍發現了他,從高處射擊他,突然倒了下來,“遭了!”但是鼓手又站了起來,但是一條腿好像有一點瘸,……最後鼓手終於送到了,援軍來了,大家拿起刺刀,準備作最後的衝鋒今天勝利了,但是次日作戰因為義大利軍寡不敵眾,退回了阿哥依託大衛來到了野戰醫院看望鼓手,令他大吃一驚的是為了保衛國家,少年鼓手捐獻了自己的左腿。大家一定要學習少年鼓手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

這本書告訴我:每個人的心底對有一塊最柔軟的地方,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根最敏感的心絃,而能夠觸碰,撥動到他們的只有真情,只有愛。

這本書是在是太好看了!

《愛的教育》讀後感3

《愛的教育》以日記體裁敘述了小主人公安利柯每天的故事,字裡行間都離不開一個“愛”字,讀完這本書,我收穫最多的是:身為教師,要為孩子多付出一份關心與愛心,孩子們總會在相對的時候給予回饋。

班級學生小馬,是一名後進生,性格內向,不喜歡與別人交往,有什麼委屈也不願意和別人敘說,他雖然學習很認真,但成績一直很不理想。低年級孩子的交友多以主動、活潑為契機,性格和學習成績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他在班上就很不受歡迎了,看著有意疏遠他的同學們,我陷入了思考。才六七歲的孩子,還是璞玉一般,哪一個孩子不需要友誼,哪一個孩子不想要進步呢?對於小馬來說,學習成績是弱勢,他認真、執著的學習態度是優勢;他性格內向是弱勢,他數月如一日,課間默默為值日生擦淨黑板是優勢……細想之下,小馬這塊璞玉竟也熠熠發光了。我當下找了一個時間,主動找他溝通,並和他有了一個小小的約定:以每一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進行比較,每天進步一點點,只要每次有進步,老師都會獎勵你,要相信自己“我能行”。當然,我也允許你有退步的情況,當你有學習上的煩心事,你就可以和老師溝通分享。看著他那亮晶晶的眼裡一閃而過的欣喜,我知道,我已經走進了孩子的內心。一週的時間,我有意無意地在課堂上放大小馬的優點,看著他漸漸挺起的小腰板,漸漸泛起的笑臉,漸漸雀躍的身影,我知道,他的饋贈已經到來……

我想,只有當我們真正地、發自內心地去關愛賞識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學生才會真正取得更大的進步,有愛的教育,才會有美的回憶。

我愛讀書,因為從書中我能夠得到很多歡樂、很多知識。

今日我要向同學們推薦一本好書,大家看!就是我手中拿的這本《愛的教育》,它是一本流傳世界各國的兒童名著,是由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才完成的。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記載了國小生安利柯整整九個月的四年級生活。

愛貫穿了整篇小說,就在最平實的字裡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教師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並且整部小說都是以一個國小生的眼光來寫的,相信同學們都能讀懂,因為整本書以最樸實的語言,講述著100個與孩子有關的故事:有《掃煙窗的孩子》、《班長》、《感恩》等等,有安利柯的好朋友卡隆的俠義之舉,有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的助人為樂;也有諾琵斯的傲慢無禮;還有樸實可愛的“小石匠”,堅強不息的克洛西……

小安利柯和他周圍的人們追求的是一個至善至美至愛的世界,難怪夏丏尊先生一邊流淚一邊翻譯這本書。他當時就許下心願,必須要把這部小說譯出來,“不光是給孩子們讀,還要介紹給父母們和教師們讀,讓大人們都跟他一樣,流一些感動的眼淚”。

剛剛升入三年級,教師就向我推薦了這本書。當我捧起這本書時,我立即被書中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那一個個愛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它使我懂得了怎樣去愛夥伴、愛教師、愛父母,愛身邊的每一個人。總之,是《愛的教育》使我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愛!同學們,趕快行動起來,也來讀讀這本書吧,相信你們也必須會愛上它!

寒假裡,老師推薦我們看《愛的教育》這本書,看後感覺受益匪淺。

在這本書中,小主人公安利柯從三年級升入四年級,他認識了許多新朋友:高高的卡隆﹑不幸的耐利﹑真誠熱情的克萊諦﹑快樂活潑的“小石匠”﹑刻苦頑強的潑來可西﹑品學兼優的代洛西﹑虛榮的華諦尼﹑堅韌好學的斯代諦﹑壞孩子勿蘭諦……書中以國小生的口吻﹑小主人公充滿愛心的視角講述了發生在身邊的一個個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玩具火車》。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潑來可西和卡隆一起來到了安利柯家發生的事情。因為卡隆第一次來這裡,安利柯把他介紹給媽媽。之後,三個小朋友開始做遊戲,潑來可西很喜歡那輛玩具火車,安利柯知道潑來可西家沒有玩具,想把玩具火車送給他,安利柯的爸爸也十分贊同。當安利柯把玩具火車送給潑來可西時,潑來可西很疑惑。安利柯的爸爸說:“因為你們倆是好朋友呀!這是他的賀禮。”潑來可西接過玩具火車,高興得合不攏嘴。

從這些故事中,都能體會到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和學生父母高尚的品質。這本書寫出了他們對祖國和人民﹑對父母和兄弟﹑對老師和同學深厚而真摯的愛。同時也說明了一個道理: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孩子進行情感與心靈的薰陶,培養孩子的一顆愛心。

同學們,開啟這本書,一起接受一次“愛的教育”吧!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為《愛的教育》的書,在這本書中讓我知道大至國家、社會、民族,小至父母、師長、朋友之間各種不同的愛。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四年級小男孩的'成長故事。內容主要包括髮在在安利柯身邊的各式各樣感人的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而那眾多豐滿的人物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懷有俠義之舉且讓安利柯深以為傲的卡隆;品學兼優、助人為樂的班長代洛西;虛榮狹隘的瓦梯尼;傲慢無禮的諾卑斯;樸實可愛的“小石匠”。

在學習生活中,我經常會對一些難題、難事選擇逃避。我認為自己不可能獨自去完成這些困難,因為我不聰明,我沒有那個本事。如果我做了,做不好反而遭別人的嘲笑不如不做。可是斯代,他在被人輕視的時候也沒有放棄,而是去努力拼搏最後獲得成功,真是了不起。這值得我好好反思並學習。

還有敘利奧的故事,他太懂事了,為了他的父親能不那麼辛苦,他寧可自己受委屈,累得連上學的時候都沒有精神也不告訴父親實情。而我呢?看了敘利奧的故事,我深深地感到慚愧。我太任性了,重來沒有去想過別人的感受,以為大家都是快樂的。這個故事讓我明白家人、朋友、同學感到壓力與痛苦時,我們應該像敘利奧一樣學會理解他們、為他們分憂……

生活太美好了,處處充滿了愛。擁有愛的人是幸福的,而擁有愛卻不懂得珍惜的人是可悲的。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看看那些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他們用大愛成就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愛這份寶貴的財富。

《愛的教育》讀後感4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從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反思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使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在生活中學不到的東西。這本書的作者,埃德蒙多·德·亞米契斯,以一個國小生的名義,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講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後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的思想情操。他所倡導的愛的教育,包括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同情弱小、樂於助人、尊師愛生、體貼父母等人類美好的精神,在作者眼中通過一些小故事表現得親切感人,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些日記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長,但都是有趣,有意義的事。國小生雖小,但卻能深刻感受到“愛的教育”,感受好與壞,感受愛與憎惡,這一切複雜的感受通過這一篇篇日記表達出來,傳達給讀者,引起讀者的一些思考,讓讀者能切身體會“愛的教育”,感受“童言無忌”。

在《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愛的教育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換言之,有愛才有教育。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因此,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要以身作則,要關心愛護學生,給學生以各種的“愛”,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愛的溫暖,愛的力量。要理解人性,對於學生要適時地給予讚美,要鼓勵和協助學生幹好各種事情,接納學生的小“缺點”,不要過分執著“立竿見影”,要著重學生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教育學生要樂觀地面對挫折,學生的感受、反應、心聲,要仔細聆聽。給予一份真情、一份關注、一點呵護、一些寬容,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濃濃的情意和關愛,我們要全身心地去關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快樂地成長!有了愛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憶。

x

多年前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溼。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已是二女二男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餘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我一直想拜讀這本讓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動的書《愛的.教育》,這個寒假終於如願以償了。

《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與這個義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汙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5

夏丏尊先生說過:“教育若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題記

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是教育的關鍵,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愛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愛。

著名的《愛的教育》(Cuore)是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曾一度被推薦為教育教材,這是一部偉大的日記體小說,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被普遍用作兒童的啟蒙讀物。書中所描寫的愛國情、師生情、母子情、朋友情……無疑會使少年讀者深深地受到感染,有助於培養青少年的友愛和同情心。而書裡的國小生從家庭、學校以及社會所接受的那些細緻入微的教育,也無疑可作為今日教育青少年的借鑑,以培養其美好的情操和高尚的品德。上世紀20年代,著名教育家、文學家夏尊先生流著淚讀完並譯出這部小說。

這本書給我啟發很大,從中我也學到一些東西。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就好像空氣,充斥在生活的周圍,充滿了人的內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生命。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的境況不一,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每個人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我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

在義大利,祖國之愛歷來是排在第一位的。《少年愛國者》就為我們上了極其震撼的一課,說的是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從西班牙的巴塞羅那乘船回家鄉義大利的熱那亞,途中許多虛偽的人為了擺闊施捨了不少錢給他,其中有幾個人在挖苦少年國家的人民是:“愚昧、下等的國民、強盜。”這個怒不可遏的少年憤怒地把這些錢幣擲向了施捨給他錢的人的腦袋上,並且嚴正地怒吼:“我不要那說我國壞話的人的東西。”同樣《少年偵探》、《少年鼓手》裡面的主人公義不容辭、毫不猶豫地為祖國做出貢獻,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當地的人們都為他們的行為而感到自豪,由衷地崇敬他們。如果大家都能像少年那樣,國家就不會出現賣國賊、漢奸,就能共同創造富強、文明的社會國家。

19世紀末的義大利和21世紀的中國相似,有地位卑微的手工業作坊者,也有靠資本和技術壟斷而發跡的商人,其中尤為突出的就是《賣炭者與紳士》這篇文章。法琵斯自倚父親是上等人,很是高傲,和賣炭者的兒子培諦起了矛盾。法琵斯自知理錯,惡毒地說:“你父親是個叫花子!”法琵斯父親知道這件事後,便捉了兒子的手臂,拉到培諦身旁,說:“快道歉!”賣炭者想阻止,紳士可不幹,逼著兒子支支吾吾向賣炭者道了歉,並且握住了賣炭者的手。故事說起來很簡潔,但卻給我們現代教育一個深刻的啟示,正如教書先生在事後對學生們說的那習話:“今天的事情,大家不要忘記。因為這可算這學年中最好的教訓了。社會應消除等級觀念,讓每個孩子平等、幸福地成長。

最值得體味的就是書中的師生關係、父母兒女情感好似飄渺而又觸手可及的理想國,但有時又能把人心從高不可攀的天國拉回到殘酷的現實。書中有戰爭、有貧窮、有顯貴、有勇氣、有氣餒、有高尚、有卑賤,但唯獨有那愛讓人陶醉,讓人不由得而感動、共鳴。《愛的教育》描繪教師和學生的篇幅並不多,但卻篇篇精美無比,讓人流連忘返。在書中,教師都有這麼幾個特點:表面嚴厲實質非常仁慈,衣著樸素,由於長期的勞累而身體虛弱,學生愛說自己老師的笑話卻異常熱愛自己的先生。這些學生給老師取綽號,向代課老師扔紙團,跳到講臺上大聲喧譁,但往往卻能得到老師的親吻和寬恕,比如開篇講的先生就用這樣的口吻對犯了錯的孩子說:“快回去!好孩子!“《女先生之死》這篇文章我印象很深,她讓我感到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的偉大,教師不僅是教員,一個知識傳授者,也是學生的父母、心理醫生,教他做人影響學生成長目標、方向、質量,對學生進行思想灌輸和改造,在女先生死去的追悼會上,學生紛紛掉淚,對女先生的掛念和崇敬。同時我也為以後能成為一名教師而光榮、自豪。

書中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是父母與子女間的親情和孩子們對父母親的依戀和熱愛。其間有一女聽到父親生意遭受了挫折,便主動向母親要求放棄今後的禮物,甚至在飲食方面也要有所節制。這一切讓父親聽到了。第二天,這對父母買來禮物,悄悄放在熟睡中孩子們的枕下每月例話《少年筆耕》敘利亞也對父母的理解。還有一篇《爸爸的守護者》講述的是一個名叫西西洛少年到醫院看護從法國做工回到義大利的病父。由於少年的精心護理,病床上的“父親“病情有了起色,就在這個時刻,少年真正的父親看到了少年,原來,西西洛服侍錯了人,不過,少年依然堅持繼續服侍這位異鄉的”父親“,直到這位病人握著少年平安而終。《六千英里尋母》體現母子思念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父母與子女間的親情的偉大,我深深地崇敬瑪爾可的毅力和信念。在當今社會裡,很多孩子都被過度溺愛,心理脆弱,承受不了壓力,動不動就離家出走、自殺。這個問題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雖然愛的教育並非易事,當父母要把握好這個度,那愛的教育則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

《愛的教育》裡面最多的是“親吻”和“愛撫”。師生之間的“親吻”、父母對子女的親吻、健康對病中的親吻、富貴對貧窮的親吻、學生對戰士的親吻、商人對勞動者的親吻;還有老師對壞學生的撫慰、父親對孩子們的愛撫、孩子們對父母的嬌嗔、老同學對新同學的愛護、得意者對失意者的安慰。還有吻別,書中最後一章《告別》無不是一幕肝腸寸斷的離別之吻。

陶行知先生曾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愛的教育”。那絲絲入扣,潤物細無聲的情感始終貫通其中,就猶如《音樂之聲》的女主角朱莉?安德領著孩子們徜徉在綠色的大自然中,一切都隨性地自然成長,在這種痛苦的成長過程中卻找到了雋永的詩性和無盡的樂趣。關愛、尊重、理解和推己及人乃本書的亮點。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6

這個寒假,有幸讀到了義大利著名小說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這本書,我的心靈得到了深深地洗滌。吸引我的,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讀來顯得真實,富有親切感。同時,這本書也是世界文學史中最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之一。書中,愛貫穿始終,帶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同時這份心情,也化為了我工作中戰勝困難的勇氣。

小說以一個義大利國小生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讓我感動不已。字裡行間,都抒發了作者對愛的理解。這種情感是普通的,但確實是不平凡的!

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是我們所比不上的,同時也是令人羨慕的。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面對現在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而不是為孩子的錯誤找理由。但現在的父母卻一味的溺愛自己的孩子,當遇到孩子們發生糾紛時,就會推卸責任,就會找學校和老師的問題,不從自身找問題。

愛的教育中,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都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只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而已。“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但是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是非常美好的!

《愛的教育》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在這紛飛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使人們寧願葬送自己的生命來挽救愛?帶著這個問題,我與這個義大利國小生一起長途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這一切的一切,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在這當中,我找到了答案。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瑩,比群星更璀璨,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錢買不到的感覺。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堅信有人愛我們。”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在《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實是這樣,但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為了我們操勞奔波在;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援,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休息:當我們早上還在睡夢中,父母已經給我們準備好早餐。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深深感到到天下的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我認為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義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所折服。我不需要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我們要熱愛我們的祖國,教育我們的學生,把對祖國的愛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遠離我們,特別是遠離我們這些教育戰線上的工作者。我們要全身心的去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愛的教育》對於我們教師而言,就應稟著自己心中那份無私的愛與學生相處,包容他們、愛他們。讓學生與教師之間是被愛牽引著,整個班級和學校也是被愛包圍著!

回想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時在課堂上有些孩子確實很不聽話,我狠狠地批評過他們,但效果好像並不太好,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孩子們有思想、有想法,作為教師要想讓學生聽話,首先要走進他們,瞭解他們的需要,與他們交流、談心,用一顆真誠的愛心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真正瞭解學生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真情和愛的事業,僅僅有責任心是不夠的。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的對待學生,是老師真愛的體現。

《愛的教育》讀後感7

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藉著4月23日世界世界讀書日到來的這個鍥機,再一次溫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是透過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十個月中所寫的日記內容,講述了包含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所有圍繞在身邊的愛。

故事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簡單樸實的文字所描寫出的是極為平凡的人物。

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

雖然沒有初次拜讀時的淚花,但心靈上卻受到了更深的撞擊。

亞米契斯用他細膩的筆觸體現出來的是近乎完美的愛。

字裡行間,都抒發了作者本人對愛的理解。

這種情感是普通的,也是不平凡的。

散發出的一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使人猶如置身愛的海洋。

我讀了《愛的教育》後,最喜歡的是其中的一篇每月例話《少年筆耕》。

故事的主人公是個五年級的學生敘利亞,他為了幫父親抄寫書件,連續三四個月都半夜悄悄起來,模仿父親的筆跡抄寫……因為他的睡眠不足,學習成績越來越差,他的父親很失望,就叱罵敘利亞。

但是敘利亞仍然半夜起來抄寫,直到有一天被父親發現……

我覺得敘利亞非常愛他的父親,他第一次幫中蛤為了讓父親高興,免得父親認為自己老了,眼睛花了。

後來,他認為這是他的義務,不做,就像偷了家進而的兩角錢似的。

尤其是他成績不好,遭到父親責備,要是換了我,我一定會把真相說出來的。

可是敘利亞想說,卻說不出來。

他仍然半夜情不自禁地起來抄寫,他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敘利亞對父親的愛,值得我們學習!

每個人的人生閱歷都有許多不同,所以會不禁會思考,到底什麼是愛?愛會在哪裡出現?但是讀了《愛的教育》後,愛其實無處不在,只正如水中的魚不會知道水的滋潤,空氣中的人不會感謝自然的恩賜。

沐浴正如水中的魚不會知道水的滋潤,空氣中的人不會感謝自然的恩賜。

沐浴愛的陽光的你也不會感到愛的存在。

人們總是會去在乎一些大恩大德,但是卻讓一些平凡溫馨的瞬間,在自己的心中偷偷地溜走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

《愛的教育》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生活中的無處不在,只有心存感恩,才能感受到它的無處不在。

我覺得首先要感謝的是父母的愛,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們的勞累和那漸漸長出的縷縷銀絲,那一絲一絲的皺紋。

時間就這樣在指縫中消逝。

都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父母給予我們的何止是一滴水,是整個的大海,我們哪曾說過一個謝字啊!

我還要感謝的`是我的老師們從上國小到國中,乃至大學,是他們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著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國小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也同樣在佳節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

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

我要感謝社會,人在旅途,從一個起點,到一個終點,而在旅程中,為你提供一切的,就是社會。

它給了你家庭,給了你權利,給了你生活。

總會有人有這樣或那樣的不滿,只是人們缺少一顆感恩的心,才會沉澱出那麼多的不滿。

我覺得感恩的心是一劑正確調整心態的良藥。

它告訴你:人們在感恩大自然的同時,也應該感激這個默默守在你身邊的社會。

還要感謝的是在生命中出現的所有人,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敗。

在危困時刻,有人向你伸出溫暖的雙手,解除生活的困頓;有人為你指點迷津,讓你明確前進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軀把你擎起來,讓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終戰勝了苦難,揚帆遠航,駛向光明幸福的彼岸。

我覺的“感恩”是尊重的基礎。

是愛的充分體現。

感恩是有意義的。

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

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汙染。

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

讀完了《愛的教育》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

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只有不斷的去發現,去感恩,才能讓人

覺得得很溫暖。

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瑩,比群星更璀璨。

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是一種人人都想要而得到的感覺。

愛能夠使你微笑地面對生活,使你倔強地反抗命運,它是還魂的仙草,給罪人新生,他是慈愛的母親,喚浪子回頭,它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

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命運不會讓你白白付出,它會用人間最珍貴的愛來回報你。

大愛無形,大愛無疆。

愛沒有國別、區域、種族、敵我、恩怨等時間或空間上區分。

這種博大的愛正是以寬容的胸懷,去愛所有的人或物,希望世間沒有仇恨,沒有猜忌、沒有歧視、沒有冷漠。

希望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愛一個人,就要因對方的快樂而快樂,因對方的痛苦而痛苦!這就是愛!偉大的愛!博大的愛!純潔的愛!無私的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8

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這本厚厚的《愛的教育》讀完了。讀完後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裡保持著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裡失去了聯絡。家裡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裡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於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著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裡,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同樣的歲數,卻顯得樣無知,那樣渺小。只要發生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應該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是我的心已經承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與這個義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汙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要看到在當前發展經濟的情況下,同學之間自私自利,以我為主,嫉妒打擊,怕得罪人,惡意競爭等不良作風日益生成,關心人,瞭解人,幫助人的優良風氣日漸淡漠。因此,在全社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形勢下,我們更應在學校,在學生中提倡和開展愛的教育,提倡愛祖國,愛社會,愛學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社會上一切需要愛護的人,培養學生得,智,體全面發展,做個新時代的好少年,讓我們用愛去喚醒人類的真實情感,讓愛在每個人的心中永駐。

《愛的教育》讀後感9

童書是一面鏡子

童書當屬兒童文學範疇,即為了兒童創作的、符合兒童年齡特點的、適合兒童閱讀的讀物,一般來說具有趣味性、教育性、故事性、幻想性等特點。這本書裡提到的20本童書大多數為繪本,多以故事性為主。小孩子喜歡聽故事,在故事中他們進入另一種生活情境,與故事的主人公同悲同喜,度過另一種不一樣的人生。而講故事的大人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陪伴,講故事的過程就是親子溝通的過程。這可以“幫助大人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豐富彼此的自我認知,學會理解他人、理解世界”。

作者舉了美國作家愛麗絲·奧茲瑪《為愛朗讀》的例子,3218天的共讀之旅,9年多堅持的最終指向,不是考上心儀的大學或者成為作家,而是“在未來分離的日子永遠銘記共讀時光裡彼此的付出”,那是他們一起度過的最美好的時光,也是他們共同的美好記憶。

作為大人我們企圖將故事融於教育當中,用故事去教育兒童,但實際上我們首要的是應該教育自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童書是一面鏡子,從鏡子中照見了我們自己。徐莉老師試圖向我們表明大人在教育中的主導作用有時是危險的,我們應該小心謹慎地引導兒童,“當大人與孩子的關係不好時,應由大人而不是孩子來承擔全部責任。”“有過度操控心的大人,不適合做父母和教師”。作為大人,應該重新認識自己與孩子的關係,“大人們必須意識到,‘好了還可以努力做到更好’是一種貪婪,大人們苛求完美是對孩子的不信任、不尊重,甚至侵犯,大人需要主動自覺地後退,然後等待!”美國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應該引發我們思考,“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這也是沈麗新老師常常提到的.一句話,很值得玩味。教育與醫學有類似之處,我們常常起到的就是幫助、引導的作用,而真正決定孩子們成長的還是他們自己。

教育是一次奇遇

很喜歡日本繪本作家高畠那生的《一根香蕉掉下來》,故事大體講了一個裝滿三車斗香蕉的趕路的小車,香蕉不斷地掉到地上,猴子吃了一路香蕉,兔子總是踩到香蕉皮上跌了一路、鱷魚不停地把香蕉皮放到背上,最後它們都回到了車上。在作者看來,這個故事其實與教育的目標有暗合之處,也的確是這樣,教育的目標都是向著真善美的,無論我們碰到怎樣的孩子,都是目標一致的,只要我們滿懷期待,靜靜等待,孩子們一定也能像小車一樣到達理想的彼岸。

作為家長或者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在教育的旅途中,可能會碰到兔子、猴子和鱷魚那樣的孩子,我們希望孩子們都是聰明乖巧的,但現實總是無法如我們所願,有的孩子如猴子那般收穫滿滿,有的孩子如摔跤的兔子總是跌倒,有的孩子得到了我們不曾給予的意料之外的領悟。

對於我們來說,不能簡單地去評判,而應該去探索、去分析、去體會各種複雜情況下的要素,徐莉老師說:“你不要因為車斗裡是空的就去心疼司機,其實,即便車子空了,任務已然偏離,你也可以像司機大哥一樣,接受現實並繼續向前走。誰知道後面還有怎樣的奇遇呢?”說到底,教育還需要一種智慧和心態,以邂逅奇遇的美妙心態來看待教育、看待兒童,將是一種新奇的、渴盼的、和諧的美好體驗,這樣的教育就多了些許從容和闊大。所以“帶領孩子的大人,必須對教育過程中的各種不確定因素保持開放的心態”。

人生是一場關係

關係就是生產力,關係大於一切,關係先於教育。教育為人生服務,教育能助力和諧關係建設。作者通過14個怎麼辦為我們提供了處理大人和孩子關係的具體辦法,有助於大人明晰自身角色,樹立兒童立場,與孩子建立起相互依戀的關係。

一是信任孩子。作者通過《尼爾森老師不見了!》提出,大人要為關係質量承擔全部責任。生活中,我們看到大人有時缺少智慧,有時不負責任,有時過於情緒化,而大人始終以教育者自居,作者提醒我們:“只有被充分滿足,孩子才容易學會信任大人,才願意與大人合作,在自我意識發展的同時學會自制和自律。只有安心依賴大人的孩子,才會很順利地走向自立。”所以信任孩子是教育的前提。

作者指出,養育型別包括放任型、專制型、忽視型、民主型,我們倡導民主型的養育方式,這會有助於孩子社會性的發展,而一些家長無法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甚至無意中鼓勵了孩子的不當行為,不能給孩子情感支援,都會破壞兒童的內在力量,造成兒童的退縮、隱藏和對抗。她指出:“沒有信任的依戀關係作為前提,大人當然無法贏得孩子的合作。”所以,“每個人都需要儘早在自己的人生中擁有被別人全面接受的經歷,有了這種認可,人才能夠安心生活,採取自己的行動。而父母要做無條件接受孩子、給予孩子極大信任的人,並持續終生,這樣孩子就可以通過信任父母,信任父母之外的人,建立自我價值感,表現出自信和自律。”

二是理解孩子。應該說孩子在成長中是善惡並行的,在他們內心中充滿了善的力量,也有惡的種子,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激發他們的善性,引導他們通往真善美的道路。而孩子的一切“惡”,諸如祕密、撒謊、偷竊、攻擊、欺凌、謊言、性等是成長中的一部分,他們需要學會處理、學會經歷。大人要擺脫世俗的善惡判斷,要看到其中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對待惡行的態度是保有而不是掐滅,這樣才能讓孩子擁有內在的力量。面對孩子的情緒要理解、面對孩子的性格要理解、面對孩子的衝突要理解。

三是學會溝通。作者以圖表的形式展示了《我要大蜥蜴》中兒子和媽媽的溝通範例,兩人圍繞是否可以在家裡養大蜥蜴進行了10多次深入的對話,這不是簡單的你問我答,而是平等的協商、平等的對話,比我們常見的一問一答好多了,更勝於強硬地拒絕,這樣的溝通對於發展兒童理性和情感表達很有幫助。作者提出了5個贏得孩子合作的溝通技巧:描述你所看見的,或者描述問題、說出你的感受、給予孩子提示、用簡單的詞語表達、寫便條。這些方法值得我們一用。

這本書是集理論與實踐、童書與教育心理學著作、作者親子教育心得與專業引領為一體的一本有趣有料的好書。童書帶給我們認識教育的嶄新視角,讓我們作為大人不再焦慮、蠻橫、傷心與絕望。只有理解了孩子,我們才能成為真正的大人。正如曼德爾施塔姆的詩所說的那樣:“只讀孩子們的書,只喜歡孩子們的念頭;拋開那些成年人的重負,從深深的悲哀中出來。”

《愛的教育》讀後感10

幾年前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溼.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餘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我一直想拜讀這本讓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動的書《愛的教育》,這個寒假終於如願以償了.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與這個義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汙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讀《愛的教育》

100多年前,義大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德·亞米契斯創作了風靡世界的情感教育讀本《愛的教育》。自問世以來,已被翻譯成數百種文字和方言,還多次搬上銀幕和舞臺,成為各國一代又一代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愛不釋手的讀物。1924年,夏沔尊先生最早把《愛的教育》翻譯至中國,他在《譯者序言》裡寫道: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溼。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餘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書中敘述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感,社會之同情,都已近於理想的世界,雖是幻影,使人讀了覺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為世間要如此才好。於是不覺就感激了流淚。

《愛的教育》描述的是19世紀50年代義大利某市立國小一位四年級學生一學年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作者恩利科以純真、善良的眼光看世界,以真誠簡單的準則辨是非,以熱情樂觀的態度對生活。這一切來源於良好的社會氛圍的感染,深刻細緻的學校教育的影響和寬容和諧的家庭生活的薰陶。讀著作品,感受著,回味著;有感動,有感激,也有為師的思索

我想為師者首先要記著羅曼·羅蘭要散佈陽光到別人心裡,先得自己心裡有陽光。的話,用自己的一顆愛心,關愛生命;記著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讓我們以愛的教育演繹愛的精彩!

為師還需要諳熟教育愛的藝術,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缺的不是愛心,而是愛的合理方式。教育愛沒有邏輯的條塊,不能像硬體那樣起運、加工、生產教育愛適宜的方式是浸潤,潛移默化。因此,教育愛需要身體力行、春風化雨。是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大愛無痕。

還要記著教育愛的物件呈雙重心,被教育者不只有學生,也有自己。學生不只是教師的門生,他們還是愛的天使,引我們找回失落的童心,但我們必須虛心。這樣‘愛’的陽光不僅照亮了孩子的心靈,被照亮的,還有我們自己。

《愛的教育》讀後感11

《愛的教育》是一部偉大的作品,我會將此書推薦給我的家人,孩子,和我的朋友。

先來欣賞一個片段,藉著文字,讓我們一起回到童年時光,回到那個純真美好的世界裡:

弟弟全班五十人,都是手不聽使喚的小孩,而老師必須教會他們如何書寫。他們的口袋裡永遠都塞滿了奇奇怪怪的甘草葉、各種鈕釦、玻璃瓶,或者是碎磚頭等零碎的小玩意兒。老師們只得對他們“搜身”,但是他們甚至能把這些小玩意兒藏到鞋子裡去。他們永遠都不會專心聽課,哪怕是一隻蒼蠅飛進了窗戶,也能讓他們的小腦袋瓜兒琢磨好一陣子呢。夏天,他們會帶來草葉和帶觸角的小蟲兒,蟲兒在空中轉圈兒地飛,有時就掉在了墨水瓶裡,把練習簿濺上了一道道的墨水跡。

當我看到這樣童趣可愛的文字時,腦海裡不自覺就湧現出那些古靈精怪的孩子傻乎乎又天真無邪的樣子,內心頓時充滿了柔情和甜蜜,誰也無法拒絕一個孩子的真心。

這本書是由一位義大利國小生的日記、他父母啟發性批註及每月故事組成的。全書一共有100篇日記,記錄了一位四年級國小生裡恩科的日常生活,包括有趣的學校,善良淳樸的同學,有愛心負責任的老師,還有辛勤工作的工人,善良溫暖的父母等可愛人物,雖然日子總有苦難,總有困頓,還有消逝的美麗生命,但人間處處也有善意,溫暖和正義。

值得強調的是,這裡面的真善美,不是假大空,更不是話語的技巧,而是最樸素,最真摯,最高尚的感情。

它是一位普通母親在校門口等著她孩子時溫暖慈愛的眼神,它是千里尋母中歷經艱難險阻也不放棄的男孩緊握的雙拳,它是當小泥瓦匠不小心把座椅染上白灰而不當面彈去灰塵的體貼,它是當一個小煙囪工口袋破了丟了所有銅幣,善良的學生們紛紛集資彌補的慷慨,它是一群為國家人民奉獻自己生命的英雄,它是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傾注在每個孩子身上的教師,它是在生活每個細節都尊重愛護他人的平等仁愛之心,它是……發生在千千萬人身上的最溫暖的故事。

在這些小故事裡,我的心靈也得到了滌盪。從開學第一堂課開始,那些敬業的溫暖的,為孩子嘔心瀝血的老師們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老師在第一堂課對孩子們說道:

聽著,我們要一起度過一年的時間,我希望我們都能努力過好這一年,好好學習、好好表現。我沒有家人,你們就是我的家人,去年母親還在我身邊,但她已經去世了,我現在孤身一人活在這世界上,如果沒有你們,我就一無所有了,除了教導你們,我沒有其他的愛好和志向。你們像我的孩子一樣,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我不希望任何人逼我去懲罰你們,我真心希望能看到你們的愛心。我們的學校是一個大家庭,而你們也將成為我的安慰與驕傲,我並不期待你們給我一個為我贏得榮譽的承諾,但是我相信,你們在心裡,已經向我承諾了,我因此而感激你們。

當一個外地學子來本地就學,他不需要害怕會不會被人欺負孤立,因為優秀的老師已經為他的尊嚴築起了高高的防護牆。看看這位老師對全班同學說的話:

一個來自卡里布拉亞的男孩,能夠在都靈找到家的溫暖;而一個來自都靈的孩子,也能夠在卡里布拉亞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們的國家在過去戰亂的五十年中,已犧牲了三萬名義大利人,所以你們更應該尊敬和愛戴自己的同胞。如果你們中的任何一個人因為他不是我們本省人而冒犯這位同胞,那他下一次從三色旗下走過時,就根本不配抬起頭去望它一眼。

當孩子不認真讀書,父親的諄諄教導令人警醒。如果有一個孩子能因著看這本書而重新燃起讀書的熱情,那下面這段話將起很大作用:

如果你不去上學,每天過得該是多麼痛苦,這樣的日子將會是多麼乏味啊。當一星期過完時,你肯定會緊緊地將雙手合十,祈求能夠回到學校裡,因為你知道自己的生活正在被乏味和羞愧一點點蠶食,你會為自己遊手好閒的行為和無所事事地活著而感到厭惡。想想那些做了一天苦工,晚上還要去上夜校的工人們吧;想想那些工作了一整個星期,週末時還要去充電的女孩子們吧;或者想想那些訓練了一天,已經全身疲乏,晚上還要開啟書本和練習簿,繼續研讀的.士兵們吧;還有那些眼睛雖然失明瞭,卻還要堅持學習的孩子們;再不然,想想那些罪犯也行啊,就算他們也都在學習閱讀和寫作。

如果有人因一個清潔工,油漆工或泥瓦匠身上的汙漬而心生鄙夷,或歧視的遠離他們,那將有損於自己的靈魂。所以永遠不要說一個剛剛工作回來的工人衣服髒,你應該說的是,“他的衣服上留下了他辛勤工作的標誌和痕跡。”

當面對一個普通的士兵,要學會尊重他。每個人的都是平等的,士兵的地位也絕對不比軍官的低,因為人格的高貴體現在工作中,而不是收入的高低,體現在人的勇氣上,而非地位的差距。

當一個孩子小小年紀就失去了母親,你可以對他說:昨天你在這世上還擁有一位母親,而今天,你卻擁有一位無所不在的天使,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將超越這世間的生死考驗,而獲得更加強大的力量。她現在比以往更加愛你,而你也要為此而承擔更多你個人行為的責任,甚至是比過去還要多,你就要靠你自己了,靠你自己的行動,好在另一個世界裡和她再一次相見。

每當你要有什麼舉動時,你都要這樣地問一問自己:我的母親會同意我這麼做嗎?她的去世其實是為你在這世間安插了一位守護天使,你要向她交代你所有的行為,和你所經歷的一切。你要堅強勇敢起來,要和那些絕望而庸俗的悲痛做鬥爭,要在忍受苦難時獲得內心的寧靜,從而成長為更加高尚的人,這就是你的母親對你的希望。”

這本書帶給我更多的還有對生命的思考。看完這些溫暖,悲傷又現實的故事,我們更懂得尊重歲月和歲月帶給人的痛苦,尊重母愛,尊重人性的弱點和人類為此付出的努力,也同樣尊重死亡。它也讓我們努力成為一個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更有擔當,更有愛心,更加勇敢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12

《愛的教育》——這真是一本無與倫比的、能夠感動任何人的書!

當你看完這本書後,你就會深刻反省自己曾經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是否造成過不好的影響;是否破壞了與他人珍貴的友誼;是否不珍惜父母那溫馨的關懷?

像最後的每月故事《海難》中寫道“‘要那個小的(“小的”指小男孩,即馬里奧)!船已經超載了,要那個小的!’水手喊”,馬里奧不是沒有生的機會,但當他看到朱莉埃塔胸前的血跡時,他也被震撼了,想到了朱莉埃塔在自己受傷時給自己包紮的那一幕。因此他在生與死的選擇中放棄了生的機會,他死留給自己,把生送給同伴。因為馬里奧知道,別人也許更比他需要“生”。

即使已經過去了四十四年,恩里科的父親也不忘他的國小老師,還專程來看望他,並像小時候那樣愛戴他、尊敬他。這是多麼好的一位父親!我頓時覺得恩里科很幸福,它擁有如此博學多識、如此溫文爾雅的父親!

恩里科的同學們也很團結!正直的卡羅內,勤勞的柯萊蒂,用功的斯塔爾迪,勇敢的羅貝蒂,可愛的小泥瓦匠,品學兼優的德羅西??這是一群多麼友善的好夥伴啊!

我現在想把這本書珍藏起來,希望在多少年之後,我還能把它找出來,重新閱讀這本書,從新感受從這本書中透露出的對國家、對朋友、對親人、對任何人的愛!

當我第一次看到《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變化萬千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與這個義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在我讀完《愛的教育》後,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書籍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

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我想這部好書籍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可以說它和我差不多年紀,今天我捧在手裡細細品味的時候,被書中無數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

這是一部小書,這是一部鉅著。義大利的文學在中華的譯介。《愛的教育》其實包含了兩個部分,即《愛的教育》和《續愛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據日譯本翻譯,後者是亞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據三浦關造的譯本來的,對前者是一個合適的補充。

夏先生說:“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溼。”

在看《愛的教育》時,每每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蹟感動,《掃煙窗的孩子》、《班長》、《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爭吵》、《告別》等等和孩子有關的故事中,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感情,同時書中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塑造著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

在我們的中國小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教育的整體認識上,作為一個完整教育過程的學校教育,它永遠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兒童為目的的,它首先考慮的是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社會本身的發展,是一代代的兒童將成長為什麼樣的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教育不僅僅是自由的,也是強制的。集體教學的形式一經奠定,所謂“因材施教”只能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目標。

愛就像空氣,充斥在生活的周圍,充滿了人的內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生命。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的境況不一,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每個人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我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實,我們也可以擠出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們多聽聽這些“愛的故事”,感受和體驗愛,學習付出愛。我想,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

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13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可以說它和我差不多年紀,今天我捧在手裡細細品味的時候,被書中無數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

這是一部小書,這是一部鉅著。義大利的文學在中華的譯介。《愛的教育》其實包含了兩個部分,即《愛的教育》和《續愛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據日譯本翻譯,後者是亞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據三浦關造的譯本來的,對前者是一個合適的補充。

夏先生說:“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溼。”

在看《愛的教育》時,每每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蹟感動,《掃煙窗的孩子》、《班長》、《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爭吵》、《告別》等等和孩子有關的故事中,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感情,同時書中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塑造著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

在我們的中國小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教育的整體認識上,作為一個完整教育過程的學校教育,它永遠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兒童為目的的,它首先考慮的是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社會本身的發展,是一代代的兒童將成長為什麼樣的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教育不僅僅是自由的,也是強制的。集體教學的形式一經奠定,所謂“因材施教”只能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目標。

愛就像空氣,充斥在生活的周圍,充滿了人的內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生命。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的境況不一,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每個人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我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實,我們也可以擠出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們多聽聽這些“愛的故事”,感受和體驗愛,學習付出愛。我想,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

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使我感受很深,它裡面的內容寫得十分真實,讓我看得入神入肺。沒有任何虛偽的說教,並且教會了我許多道理,所以,我特別喜歡愛看這本書。

《愛的教育》是阿米琪斯最著名的作品,1866年出版後即暢銷不衰,目前已經有成為世界公認的文學名著。該書主要講了:一個義大利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的一年來的經歷,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裡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的愛有多深呀!在學校老師的關懷和鼓勵之下,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氛圍裡,朋友間的關愛都無不流溢於紙上,真是動人心絃啊!

愛,像人的靈魂,每天陪伴在我們身邊,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穿衣洗臉,督促孩子看書學習,往書架上放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頭疼發燒,問寒問暖尋醫找藥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無法形容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援,是父母依然陪伴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別熬壞身子。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親情是我們生活中最普遍的感情,也是我體會最深的感情。但我需要的不是單純的無條件的溺愛,而是互相的尊敬。家長的行為是最能夠作為表率,成為孩子模仿的榜樣的。這要求家長要從日常小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打鐵先要本身硬。只有一個能夠剋制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嚴格要求別人。書中孩子的父親就是這麼做的,他用他的博愛、無私、熱情贏得了孩子敬佩。這一點對我同樣也很有幫助,它指導了我怎樣和我的學生進行交流。

還有孩子之間的最純潔的友誼,這也是這本書的重點。它教導孩子們看待一個人不應該從他的衣著,而是應該從他的行為。只有關心別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有時候友情不是從嘴巴上說出來的,而是從他的一言一行中表現出來。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你能伸出援助之手,那當你面對障礙的時候,你會驚喜的發現你並不孤單。書中著重描寫了小主人公和他好友卡隆的友誼,也描述了他怎麼處理和別的同學的關係。它告訴孩子們交往要以寬容為本。

中國的文聖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愛人。可見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要具備的就是愛心。 作者精心構思的一系列感人的情節,把美好的感情與思想送進我的心靈: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崇敬對周圍人的愛,對同學們的關心,面對出現災情的災區人民的關愛與幫助、像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縣等多個地區,出現的嚴重的特大災害,災民們那種求生的意念是那麼的頑強,對第一時間衝鋒在廢墟中搶救傷員的英雄們敬仰,這一切的一切,同樣也看到我們全中國人民同胞的團結力量,充分體現了祖國人民一方有災難,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讓我從中明白了不少的道理。

讀完這本書我感悟到: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虛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的工作與生活中,愛在點滴之處。愛體現在紮實的基本功、高度的責任感、精深的專業知識、以及一顆愛孩子們的心。所以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努力對學生更多地給予一份真情、一份關注、一點呵護、一些寬容,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我手寫我心,把真心亮給學生看,用真情訴給學生聽,把真心帶給學生讀,我相信作為教師的我,從中也會獲取到無窮的動力與愛……我堅信孩子未來一定會回報祖國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14

拿到《愛的教育》這本書,首先就被它的封面所吸引了。孩子拿著一個手提包,母親蹲在地上給他扣鈕釦。這樣一個細節無不滲透著母親對一個孩子的深深愛意。

“愛”這個字眼就印在我的腦海中。

一、童心的迴歸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個義大利的四年級學生恩利科,在一個學年的十個月中所寫的日記。它主要講:一個十二歲的小男孩恩利科在父母慈愛的教導下,通過自己的眼睛,看到別人的優點,極富有同情心,喜歡幫助他人,一個極富有上進心的不可多得的少年,作者用日記的形式把家庭、社會、學校都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上,都建立在愛的基礎上。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了作者恩利科的生活,感受到了朋友間的友情,體會到了家庭中的親情……以及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真摯的愛。他以平淡而樸實的語言打動了我,展現出了人性的真、善、美所構成的世界最美好的一面。

看著看著,彷彿自己重新回到了童年時代,跟小朋友一起上學、一起出去野炊,一起遊戲。回憶那時快樂的時光,真的很懷念那段歲月,感謝《愛的教育》給予了我這麼美好的回憶過程。《愛的教育》喚起了我童心的迴歸,讓我看了又看,百看不厭。

充滿愛的世界,將會是最美麗的世界。《愛的教育》一書讓我真切長久地體會到了這份如今似乎很容易轉瞬即逝的美好。

二、教育需要愛心的呼喚

世上有一部永遠寫不完的書,那便是愛。是呀,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裡,才會享受愛。

對於我們教師來講,“愛的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和必要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自從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境界。其中,有一位作者寫的溫馨的愛——《牽手》,更讓我明白了愛的偉大。愛是和生活緊緊聯絡在一起的,這故事讓我非常感動。

文章的主人公從小就牽著她媽媽的手。有一次,同學看到了笑她,於是她就問媽媽:“媽媽,你為什麼老牽著我的手呢?”媽媽回答道:“以前你外婆老是牽著我的手,可是,現在你的外婆永遠離開了我們,我又牽誰的手呢?”看了這個故事,我很感動,因為我知道,長大是一步步放手的過程,但在放手之前,必須學會牽手。我想到了媽媽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我每成長一步都離不開媽媽的辛勞。對呀!世上的一切都會變,只有親情、母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它永遠都是那麼永恆、純真。

是呀,雖然愛是一種我們摸不到的東西,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而且,它來的是那麼靜悄悄,一會兒就來到了整個世界,愛它無處不在,只要你用心尋找,用心感受,它就會來到你的身邊。

作為老師,最幸福的時刻就是學生對你愛的回報。現在我接的班級是一年級。正因為他們從我身上得到愛,然後他們又用愛來傳遞。看到我心情不好,他們就會過來給我講笑話,希望我開心;他們參加了什麼活動,都願意告訴我,把他們的快樂與我分享。每當看到他們那燦爛的笑容,純真的眼神,我被他們的內心的愛感動了。

《愛的教育》對於我在教學上最大的啟迪就是————用愛心激發學生的信心

古人云:人之相交,貴在交心。良言入心才能產生效應。朋友間最珍貴的莫過於真誠。師生之間要成為朋友,也必須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礎上。

語文課是表達情感的課堂,課堂上多激發學生的'情感,多鼓勵學生,特別是對一些缺乏學習信心的孩子,更應該以鼓勵為主,與其多交流。我班上有位叫小浩的同學,剛入學時,學習習慣非常不好,課堂上也不專心聽講,坐立不安,有時候甚至把腳放在凳子上。一天放學後,正逢他做值日的時候,我耐心地對他說:“浩浩,你知道嗎?老師非常喜歡你呀!你有很多優點,活潑可愛,聰明,還樂於助人。老師給你提一個小小的建議,好嗎?”他頓時臉紅了,低頭說:“老師,我下次一定上課認真聽講,改掉壞習慣,您就監督我吧!”第二天早上,他一進校門就高高興興地跑過來對我說:“老師,今天的作業,我都完成了。”我高興的豎起大拇指:“你真棒!”語文課上,他把手舉得高高的,響亮的發言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批改作業時,我在他的本子上寫道:“你真了不起,老師真為你感到驕傲!”

這件事使我深刻地體會到:教育學生需要愛、需要信任還有鼓勵。

三、愛的力量激勵我們好好珍惜身邊的一切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看完《愛的教育》我們就不會有這樣的想法了,從中可以得到力量。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裡保持著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裡失去了聯絡。家裡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裡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於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著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裡,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

這就是愛的重要性,而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一顆發現愛,感知愛的心。讀這本書,就是對心靈的一種洗禮,感受書中所蘊含並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感受愛的偉大,使我受益匪淺。它把美好帶給每一個讀者,走進每個讀者的心靈,讓每個人接受一次愛的教育。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我想:我們在擁有愛的同時,一定要去創造愛,讓需要愛的人得到愛,讓整個世界充滿愛!

朋友們讓我們帶著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進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的教育》讀後感15

《愛的教育》是一本日記體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是國小四年級的安利柯,作者以安利柯記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主人公國小四年級一學年的學習生活。

雖然《愛的教育》是一本兒童讀物,作者的意圖主要是以此來教育兒童,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但是這部作品也表現了亞米契斯的教育主張,他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內容以及教育目的三個方面都有較深刻的思考,為我們今天的教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首先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人們的常識中,理所當然的,教育這就是教師,而受教育者就是學生。但是在亞米契斯看來,教育者並不僅僅是學校教師,還包括家長,同學,甚至還有陌生人。

安利柯的父親就是通過給他寫信,同他交談,邀請他的朋友等方法來教育安利柯,教他學會與人相處,要求他熱愛祖國,積極上進,孝順父母等;他的母親通過寫信,交談等告訴他人要有愛心,有同情心,與人為善。而安利柯的同班同學卡隆讓他學會了勇敢、善良;可萊蒂教會他勤勞,孝順,樂觀;代洛西也成為了他學習的榜樣,還有小石匠,潑來可西等同學也常常通過一些小事感動著安利柯,教育著安利柯,讓他不斷的學習,完善自己。此外,路上幫助苦命小男孩湊錢的小女孩們,以德報怨的被打傷眼睛的老人,這些陌生人們也觸動著小安利柯的心靈,影響著他。甚至是可恨的弗蘭諦,他的行為,他的下場也給孩子們起了警示作用,使安利柯能明辨是非。這麼看來,可以說人人都是教育者。《論語·述而》中有句家喻戶曉的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對教育者的理解應該與亞米契斯是一致的。

至於受教育者,亞米契斯對其的界定也不僅限於學生,還包括其他在知識方面或在道德等方面等需要受教育的人。小說裡的那些上夜校的工人,小石匠的父親,潑來可西的鐵匠父親其實也是接受教育的人,上夜校的工人和一些同學的家長為了充實自己,白天上班,晚上學習,學習認字寫字,學寫,他們也是受教育者;包括那位鐵匠,通過兒子的努力,兒子的獲獎,也通過老師,頒獎者的感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掉酗酒的壞習慣,全心投入工作,所以,在小說中,他也是受教育者。因此,在亞米契斯看來,人人都可以成為受教育者。

其次是教育內容,在這部小說中,教育內容並不侷限於書本知識,更多的'是教育同學謙遜,友愛,具有同情心,進取心,並且教育同學們要愛國,有自我犧牲精神。 以前我們常常問,教育是什麼?《辭海》對“教育”一詞的解釋是:①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主要是指學校對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②用道理說服人使照著(規則、指示或要求等)做。從辭海的解釋可以看出,教育教給學生的應該是他們社會生活的方法,他們所應遵守的準則等。所以,教育不應該只是簡單的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我們會發現,亞米契斯並沒有將過多的筆墨浪費在描寫小安利柯的科學知識學習過程,而是更多的記錄了教育者們教育安利柯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同情弱小、樂於助人、尊師愛生、體貼父母等美好精神的過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作者想主張的教育思想是愛的教育。在小說中,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安利柯的嚴父還是慈母,無論是他的老師或是姐姐,都打心裡的愛著安利柯,他們為他傾注心血,用愛感化他,用愛教育他,同樣的,也將愛植入他的心底。在父親的信裡面,雖然句句透露著威嚴,偶爾還帶有譴責之意,可是字裡行間卻是藏不住對孩子的愛。他為了安利柯不用心讀書而煩惱,為了安利柯不孝順母親而傷心,為了安利柯與同學交往的方式不當而擔心,可以看出,他真心愛著安利柯,為他操心。而且父親關心的不僅僅是小事,更重要的是,他教育安利柯要熱愛祖國,熱愛勞動人民,要求他為了祖國應該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告訴他對待勞動人民應該友善,尊重他們,從這可以看出,安利柯的父親有多大的胸懷,有多大的愛心,同時也如此要求著他。安利柯的母親是一位樂善好施的善良女人,她帶著安利柯去救濟困難的朋友,她寫信告訴安利柯,希望他能夠有一顆仁愛的心,教育他不能對路邊行乞的人視而不見,應該給予可憐的人兒更多的關愛。這位母親就是這樣,身體力行的告訴著安利柯什麼是愛,教他愛別人。安利柯的幾位老師,包括校長都十分偉大,他們嘔心瀝血,不計較個人得失,全身心的愛著學生們,為他們操心,不遺餘力的教育他們,不求回報,只求學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此外,安利柯身邊的同學,如卡隆,潑來可西,代洛西等,他們如此友愛,有著一顆寬容他人的心,處處體現了愛,這也給了安利柯很大的感觸,讓他更加切身體會到什麼是愛。處於這樣一個愛的教育的環境下,我想,安利柯一定能成長為一名善良的,具有愛心的人,而對祖國,對家庭,同學等的愛,最終會使他更加努力,更加上進,成為一名優秀的人。

分析了亞米契斯的教育主張後,我們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是如此美好,令人嚮往,我不由的想,如果當今的教育是這樣進行的,或許,效果會是驚人的,世上一片祥和,人才雲湧,人們互敬互愛,沒有階級對立,沒有貴賤之分等等。這樣的教育是如此完美,這樣的教育思想早在120年前就已經被提出,可是為什麼直到今天,它都無法得以實現呢?因為,亞米契斯的主張只是烏托邦式的教育思想,在理想狀態下才能夠得以實現,而在現實中,這樣的教育是難以實施的。

一種有實踐意義的思想應該是基於現實情況下提出的。意大利於1870年才完成統一,在之前,長期處於割裂狀態,亞米契斯經歷了獨立戰爭,之後歷經十年的創作,才在1886年出版的這部小說,所以在這部小說裡,愛國主義教育思想貫穿始末;19世紀正是歐洲工業革命大力展開的時代,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最終形成,富人窮人的分化也十分嚴重,因此,亞米契斯在文中著重提倡關愛他人,尊重勞動人民,尊重愛護窮人的思想,由以上兩點可以看出,他主張的教育內容是與義大利當時的國情密切聯絡的。但是,很可惜,這樣的教育卻無法實施。首先,亞米契斯文中的教育者們都是理想化的,無論是父親,母親,老師,周圍的同學,家長,甚至包括陌生人,他們都有近乎完美的品德,並且具有敏銳的洞察力。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即使在當今社會。因為每個人的生長背景都不一樣,在那樣的年代,受教育的人少之又少,每個人的素質參差不齊,無法為學生創造如此良好的人文環境。其次,亞米契斯文中的社會是理想社會,沒有過多的競爭,沒有過多的壓迫,沒有階級的對立,他的教育也是以這樣的理想狀態為基礎的,但可想而知,這是不現實的。當時,窮人的孩子即使受了教育,他們大多也只能繼續當普通工人,而富人的孩子卻能受到更好的待遇,有更光明的前程,而且,在那樣的年代,工人們是被壓榨的,他們首要解決的是溫飽問題,教育卻往往被忽視,階級的對立在當時是很明顯的,窮人與富人之間總有無法逾越的鴻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