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傅雷家書》讀後感心得

來源:文書谷 2.72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學作品《傅雷家書》讀後感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學作品《傅雷家書》讀後感心得

文學作品《傅雷家書》讀後感心得1

一封家書,飽含著異地親人之間那濃濃的親情。“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更能體現出家書的可貴之處。在《傅雷家書》中,不僅僅只有讓他人動容的親情,還有那字裡行間中流露出的父子之間的深厚情誼。

我想,在這本書的背後,作者不僅僅是想讓我們體會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更是要藉助傅雷夫婦對孩子的'“嘮叨”,來教育我們,傳遞他們信中所寫的做人的道理,在靜默中展示著父母的關愛,讓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傳授生存的知識,分享藝術的美。

在一封封信中,更多的是父母和孩子在嘮家常,這也表示了在他們心中,親情要高於一切。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所有人都是在父母的嘮叨中漸漸成長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們也在不勝其煩的重複一遍又一遍,我們可能會覺得煩心,畢竟忠言逆耳利於行。而我們有未嘗不知道這是父母的關心,即使許多人有時會剋制不住自己,做出什麼與父母對立的事。所以以後,我們更應該要知道回報父母,他們對於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是自出生以來,對我們成長最好的養料。

承載在這一張小小的紙上的東西,可以說很輕,輕如鴻毛;也可以說很重,重若泰山。它不只是一紙家書,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傅雷通過家書,傳達的是一種精神力量,同時也帶著對傅聰一次次成功的欣慰和鼓勵。傅雷教育孩子以“先做人”為底線,由此可見,他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極為嚴格的,但在嚴格中又透露出隱隱的關愛,指導他做一個熱愛國家熱愛民族的人。

在濃郁的親情中,縱有千言萬語,都將只傳達出對親人的問候。哪怕身隔千里,也斬不斷血濃於水的親情。身為一名學子,我們應謹記,百善孝為先,做人不能忘本,讓“家”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吧!

文學作品《傅雷家書》讀後感心得2

近期有機會讀了《傅雷家書》,感受頗深。

書中有不盡的作為長者的教誨,也有作為晚輩的煩惱。書中的談藝術部分,則將我們帶入名家的人生,讓我領悟真諦!

本書的作者傅雷,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不僅是位才華橫溢的長者,更是一位好父親。從這本書的一字一句中可以感受到父愛的.深情無時無刻不在湧現。

在一封封家書中,我是完完全全能感受到傅雷對兒子的愛和成功的教育。他希望兒子擁有與自己鬥爭的勇氣,或者是把自己的事做的妥帖穩當。但更多的是對兒子數不盡的千叮嚀萬囑咐的愛。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傅雷竟然在一封家書中向兒子道歉,由於他曾嚴厲的打罵過兒子,或者是說了什麼刺激的話傷害到了兒子,雖然是教育孩子中大人都會做的事,傅雷仍然真誠的給兒子道歉。

在信中,傅雷曾多次提到對兒子的想念,即使分開,他對兒子的生活也是無微不至的關懷。我能從這裡深切的體會到父愛的偉大之處。在生活中,我們可能並不在意,或者說根本不會去想這些付出。但傅雷用真情實感,用心中的筆寫下的家書,卻讓人明白了父愛如山。

《傅雷家書》中勵志的道理固然可貴,卻比不上人生哲理。對書中所寫的,兒子走後,母親的痛哭流涕,父親滿心的感慨,正恰恰見證了親情的可貴。

一個聖潔、高尚的靈魂,會將自己的血脈和精神傳給下一代。無論風再大,雨還在下,這樣的精神仍舊長存。

人間情意,最濃不過親情。每個人的生命裡千糾萬纏,割不斷親情之鏈。成就人生,更要有親情保駕護航。就像書中所寫,沉澱著記憶裡深沉的愛!

文學作品《傅雷家書》讀後感心得3

這個寒假,我再次重溫了《傅雷家書》,對於傅雷對傅聰深沉的愛,則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傅雷對傅聰的諄諄教誨可謂是眾所皆知的。在文中,他反覆強調著做人總是排在首位的,學會做人才是人所要做的根本,這才能在社會上立足腳跟;若是不會做人,那麼人就不會是真正意義上的人了。另外,傅雷也多次提出“理財”的重要性,也從側面反應出了他對待生活的嚴謹。他對兒子所要求做到的每一件事,自己也會去改正這方面的不足。所以從傅雷的身上,足以見得他對“言傳身教”四個字的完美詮釋!

其實在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千千萬萬的父親也和傅雷一樣,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便會越發顯得焦急。傅雷對大兒子傅聰傾注了畢生所有的心血,因此對傅聰的管教也是極為嚴苛,不過這對傅聰以後走上的音樂之路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很多家長也開始步人後塵,在孩子不乖的時候用暴力解決問題,但這隻能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畢竟有些家長並沒有以身作則,所以這種做法只會加重父子之間的隔閡,讓孩子產生抗拒的心理。

在當下這個衣食無憂的社會,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父母開始無節制地溺愛孩子,把一切最好的都要留給孩子。這不僅僅是在無形中毀了孩子,更是在不知不覺間使孩子有了“父母對其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想法,到頭來,這種孩子以後所碰見的問題都無法自主解決,最終成為一輩子依靠父母的“啃老族”。

傅雷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值得令人深思,最終兩名兒子也獲得了相當高的成就。這就告訴我們:只有經大自然磨礪過的花朵,才能真正的綻放,成為別人眼中的一道靚麗風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