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24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前段時間安妮的一篇《對不起我只過百分之一的生活》刷了朋友圈的屏。似乎活在這個競爭壓力空前巨大的社會裡,夢想與情懷是脆弱而又珍貴的奢侈品,永遠帶著孤芳自賞的表情站在現實的對立面。當他們一邊熱熱鬧鬧的刷劇逛街一邊開始在網路平臺上熱情洋溢地宣洩自我的夢想,我卻總是抱著質疑的態度想:月亮你要,六便士你還嫌少。

我這樣想並不是沒有緣由的,當自媒體悄無聲息地潛入人們的生活,人們從:“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到“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任由情懷捂爛都沒問自我一句,我的夢想真的是夢想麼,我想要的生活真的適合我麼。而這些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裡就說明了藝術和生活的對立,揭示了人們所追求的'藝術(夢想)只是對醜陋現實的粉飾,因生活不滿造成的意淫;批判了逃避現實的現象。此故事運用了高超的技術,獨具匠心的技巧,刻畫了一個以法國畫家高更為原型,叫做斯特里克蘭德的人,他突然辭掉在倫敦證券經紀人的工作,背棄家庭,開始學畫,窮極一時也被認可過一段時間,然而又遠離城市禮貌到了南太平洋島上,最終得病而死的故事。

此書最精彩的比喻就是象徵著夢想的“月亮”,現實是“六便士”。斯特克里蘭德本人一開始並未對藝術抱有熱情和追求,完全是厭倦了都市禮貌裡循規蹈矩的日子,無視他的“六便士”,甘願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過原始生活,最終他才發現健康的生活需要的是一種兩者之間不斷變動後的平衡,絕非理性地居於兩個極端。可是在此之前,他是個寡言少語、行為怪癖、拋妻棄子、冷酷無情的人,很長一段時間毫無繪畫天賦而窮困潦倒。如果說高更還是期望達成夢想後與家人幸福生活,那麼斯特克里蘭德就是毛姆利用誇張手法刻畫的毫無理由出走並不再歸家的人。

如果說斯特克里蘭德最終是頓悟出他所追求的藝術,並非真正的藝術,而只是對現實生活的粉飾,那麼在朋友圈裡被偉大的安妮打動的年輕人呢?誠然我們想要成為某一專業領域的佼佼者,想要在文學、音樂、繪畫等方面做出一番成就,在成功學橫行的當下有著重重挑戰,可是我們是真的喜歡還是隻是攜帶著青春文學裡構造的完美幻想,覺得就是咖啡館裡寫稿子、揹著吉他到處流浪和穿著白襯衣畫畫?還是隻會拿杜拉斯、梵高和李斯特附庸風雅,即使自我根本沒有深入瞭解,藝術家的痛苦掙扎也能看成虐心戲?

大部分人終究還是一邊引用“爭甚麼半張名利紙”一面又巴不得被重用;一面說要為夢想轟轟烈烈拼搏一把一面心裡又覺得有體制的庇佑才是好的。沒有天賦或是不甘於錯過光怪陸離的城市生活而不願潛心奮鬥,只會拿情懷這樣的體面話裝飾門面。如果說斯特克里蘭德還有決心離開家裡,我們的決心也僅有學習工作間刷朋友圈被感動的心潮澎湃的那一刻。

所以,月亮你想要,就別嫌六便士少,倘若真有決心追求,祝福你旅途漫長。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火光中,一座靜謐安詳的伊甸園在濃煙中消逝成灰燼。如被魔鬼攝住靈魂般的瘋狂,終有棲所。濃煙中的伊甸園,該是思特里克蘭德最好的歸宿了。那兒,沒有軀體與靈魂的紛擾,只有一股可望不可即的輝煌。

思特里克蘭德不該屬於這個世界。拋開了世俗,放下了家庭,逃離了職業,離別了祖國,他一言不發。沒有所謂的女郎,繪畫,而已。

我要畫畫。面對流言蜚語,思特里克蘭德只有這四個字。隻身巴黎的思特里克蘭德,住在最低劣的旅館,除了畫筆,一無所有。但這一走,他不僅丟下了生活,而且撇下了責任:沒有經濟來源的妻兒,一起謀事的夥伴,誰來負責?

已近不惑之年的思特里克蘭德,不是不知,他承認這一切的不對。可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一個人要是掉進水裡,他游泳遊得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得掙扎著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繪畫,本只是思特里克蘭德小時候的興趣。父親讓他從事經濟工作,因此他忽略了它。可繪畫的種子悄悄地在思特里克蘭德的內心深處生根發芽,伸出的藤蔓終於將享受著生活的他牢牢攝住。

伊甸園固然美好,可同時那濃煙也會薰得人淚眼朦朧。滲入靈魂的興趣,與現實格格不入。繪畫為追求靈魂之上的美麗,需要擺脫軀體的束縛;可一旦失去軀體,又無法繼續追求所尋的'美麗。軀體與精神的矛盾,驅使他四處漂泊,以致卸下責任、孑然一身。只得藉助貧窮、飢餓、病痛來再三折磨軀體的思特里克蘭德用手中的畫筆笨拙地描繪著心中的美麗。

踏上塔西提島的那一刻,思特里克蘭德忽然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安謐。靜靜作畫,他用色彩呈現出了心中的願景。他創造出了另一個世界。他滿足了,幸福了。然後,他以慣常的驕傲和輕蔑令人於其死後燒掉他苦苦追求的美麗。

思特里克蘭德為了理想,毀了他原本安逸的生活。這一切,值得嗎?

合上書。點頭,又搖頭。坐嘆一聲。

盡畢生之力,獲得了靈魂的安謐。思特里克蘭德是值得的。可是實現了理想欣喜若狂的同時,驀然回首,我們卻不願看見自己除了理想,兩手空空。

同樣閃閃發光,思特里克蘭德追求著頭頂上的那輪新月,卻將腳邊的六便士踢入了死澤之中。為了堅定的追逐,他放棄了所謂的羈絆。

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與一個美滿的家庭,是人人所希望的。但他們的理想卻可能是宇航員、軍人、商人事實上,儘管理想不同,但我們都希望有能力關心一些人和被一些人關心。前者被稱為責任,後者被稱為愛。責任與愛是我們活著的主旋律,是一種給予與獲得的幸福。

思特里克蘭德又是不值得的。思特里克蘭德追求著自己的靈魂與理想,無可厚非;但他卻忽略了責任與愛。他的追逐,對他自己來說,是一次修行;對身邊的人來說,是一種無情;對這個社會來說,是一場悲劇。

在一輪新月的盡頭,思特里克蘭德看見了自己靈魂深處的伊甸園。但那沖天火光產生的濃煙卻薰得他如被魔鬼攝住靈魂般的瘋狂,淚眼朦朧。

在路上的我們,該何去何從?前方的伊甸園,又有沒有濃煙?

翹首於天際,一輪新月閃爍;寂然於路邊,一枚便士無言。蒼茫的夜色中,惟剩沉默的心跳,一起一伏。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你願意去追求月亮,還是撿起滿地的六便士?

金錢至上的世界,有多少人撿著地上的六便士,卻又眼巴巴仰望遙不可及的明月?

思特里克蘭德喜歡繪畫,從小就打心眼裡的喜歡。卻當了個證券經紀人。突然的那麼一天,他拋棄了他所擁有的一切——金錢、權利、家庭:“他沒有錢,沒有住的地方,於是就又一次流落到街頭,他有時一連好幾天都喝不上一頓菜湯、他有時睡在火車站岔道上一個空車皮裡、有時睡在貨站後面的卡車裡。”在這場月亮與六便士的抉擇裡,他義無反顧地走向了第二場人生。

思特里克蘭德是極致的。衝破世俗的枷鎖,果斷並堅決地選擇了做自己。站在藝術殿堂之上,聖潔之光沐浴著他,同樣也流淌在他美麗的狂人之作上。當他生命逝去,他的畫作一併被燒燬——他的身體、靈魂早已與他的畫融為一體,燃燒過、輝煌過,他們本就是一體的。他熱烈而又瘋狂的舉動,不僅贏得了自己,也喚醒了更多心底葆有執念的.人。

同樣走向第二人生的還有歌手陳婧霏。起初,清華畢業,好像成了她不可撕的標籤。她必須如大家一樣,按部就班,進入金融業,投入生活的洪流。“我特別記得當時那種感覺,……,好像是一個被人擰過的螺絲釘……但總是有兩個自我,一個在體驗這種生活,另一個就在看、在冷眼旁觀。”於是,放棄金融,進入伯克利,從頭開始學音樂。這途中不乏周遭的不解,經濟的困窘,自我的掙扎,很長一段時間,她甚至靠在新東方教英語掙留學和做音樂的費用。“休學也好,教英語也好,和家裡的關係緊張也好,我寧願忍受這些痛苦,也不願意忍受不能做喜歡的事情的痛苦。”

尼采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深以為然。月亮與六便士,或許是很多人正在經歷的——你覺得生活不那麼對勁,不那麼舒服;正在做的事情,自己不那麼喜歡;喜歡的事,不一定能讓自己飽腹。人生業已中途,還能推翻再來嗎?推翻一切的痛苦,自己能承受嗎?

即時失去主流敘事裡的所有,也要對抗原本的命運,構造自己的第二人生:思特里克蘭德如是,陳婧霏亦如是。“儘管這一路有很多痛苦,但我還是喜歡待在我自己創造的人生,這是我的主動權。”與我而言,這樣的勇敢是如此美麗。

當然,在這場自由征途之上,主人公放棄所有的冷血無情,荒誕得如同魔鬼。這固然是毛姆藝術的昇華,更像是哲學家的憐憫。更多人的一生,更像是漂泊的小舟,抓著模糊的波浪與它一同向前,漂往滿是六便士的海洋。途中月色清冷,欲圖流連,卻被海浪狠狠拽走。

月色很美,我能否透過這深不可測的海樣,擷取到一絲皎潔的月光?通過努力,兩者或許能互相支配。按照絕大多數人的方式生活,是安全的,平順的。對抗原本的命運,構造自己的第二人生,或許要費很多勁,要脫掉大部分人覺得舒適的東西,但我就是要逆著。

“希望在彼方等待著我,就如此出發吧。”

儘管這一路有很多苦痛,但我還是喜歡待在我自己創造的人生,這是我的主動權。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4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所作,這部小說在當時的文學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這部小說情節並不複雜,寫的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的行徑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在異國不僅肉體受著貧窮和飢餓煎熬,而且為了尋找表現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主人公最後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終於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在他染上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後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通過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藝術的產生與本質、個性與天才的關係、藝術家與社會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問題。小說的主人公性格怪異,有時表現得非常自私(例如他同挽救了其性命的荷蘭畫家妻子私通,導致他的恩人家破人亡),但正如作者說的'那樣:這是“一個惹人嫌的人,但我還是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人”。讀者也很可能不喜歡這個畫家,但卻不能不佩服他的毅力與才能,不能不為他的執著的追求精神所折服。毛姆在這部小說中發揮了他敘述故事的特長,有時直敘,有時追述,有時旁白,插入一點議論,有時又藉助第三者的口講一段軼事作為補充,只要讀者將這本書開啟,就不由自主他被吸引住,想看個究竟。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英國畫家是以法國後期印象派大師保羅·高更 (Paul Gauguin,1848-1903)為原型塑造的人物,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高更在立志從事繪畫前也做過經紀人;高更一生也非常坎坷、貧困;高更最後也到了塔希提並埋骨於一個荒涼的小島上。但我們必須看清,除了生活的大致輪廓外,毛姆創造的完全是另外一個人物。他把他寫得更加怪異,更加瘋狂,但也使讀者感到更加有血有肉。一句話,毛姆寫的是一部虛構的小說,而不是一部文學傳記。如果說《月亮和六便士》發表後將近一百年,至今仍然具有極大的魅力,那不是由於毛姆採用的原型——高更如何偉大,而是由於毛姆的生花妙筆創作出一個不朽的畫家。

作者把赤裸裸的人性描寫得淋漓盡致,把主人公的全部惡劣、瘋狂的行為展現出來,卻讓我們感到的不是畸形,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真真實實的人。他那些令人不解的種種行為卻展現出對藝術的狂熱,對藝術的追求,為了藝術寧肯捨去一切的情感!

我們可以說他是偉大的,他對藝術的摯愛是無人可比的。他的畫滲透了他的性格,那粗獷、瘋狂的畫,其實也是他對命運不公的一種靈魂的發洩。

最後讓我們探討一下小說的名字,“月亮”代表什麼?“六便士”代表什麼?月亮是天上崇高純潔的星球,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兩者都是圓形的,兩者都閃閃發光,但本質卻完全不一樣,也許它們象徵的就是理想與現實吧!理想是那麼美好,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理想與現實的衝突,藝術與生活的矛盾,使主人公成為了一個悲劇人物。

讓我們去追求一個崇高的理想,而鄙棄六便士銀幣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5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他是英國著名小說家和戲劇家。著名的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和他七十多歲是的著作《刀鋒》,短篇小說集有《葉的震顫》、《卡蘇里那樹》、《阿金》等。“毛姆他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善於剖析人的內心世界。他的筆鋒像一把解剖刀,能夠挖掘出隱藏在人們心底深處的思想活動。”

毛姆的作品,讓人對於藝術有了一層不一樣的感覺。他的小說扣人心絃,讓人每每深入其中而不自覺,不得不說他是一個講故事的天才。“《月亮與六便士》通過一個作家的口吻講述一個普通人,突然放棄原本寬裕舒適的生活,像“被魔鬼服了體”一樣迷上畫畫,最後,遠走他鄉追求理想。在異國受盡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後,他最終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在那裡,他終於找到了靈魂的故土,並在那奔放和原始的熱帶島嶼上完成了許多令後世景仰的傑作。”通過描述這樣一個人,毛姆探索了“個性與天才的關係、藝術的產生與本質、藝術家與社會的矛盾等引人深思的問題”。

正如他所說:“一個藝術家你可能不喜歡他的藝術,但無論如何你不能不對他感興趣,他的作品使你不能平靜,扣緊你的心絃。”對於藝術家,人們的界定界線很是模糊,有人覺得他是個很偉大的人,很了不起的.人,但也許另一些人便會覺得他就是一個神經病。對於一位藝術家或者是一件藝術品往往都是充滿爭議的。藝術到底是什麼,是名工巧匠才能完全理解的藝術技巧還是人人都有資格理解的語言。?在《月亮與六便士》中作者認為“藝術史感情的表露,藝術是使用一種人人都能理解的語言。”

藝術品,它是一種大雅大俗的東西,就像酒一樣,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總是會有不同的認識。大雅大俗的東西,往往是流傳最久遠也永遠不會過時、富有魅力的東西。

藝術在人類文明中是個很奇怪的東西,我認為,若文字是人類文明與自然中最重要之處,那麼藝術便是人類超出人類自身的創作。對藝術接觸的越多,你越會感覺到它的偉大魅力與不可思議之處。

“我想在過去的日子裡我們都羞於使自己的感情外露,因為怕人嘲笑,所以都約束著自己不給人以傲慢自大的印象。我們對自己的一些荒誕不經的行為遮上了一層保持體面的緘默,並不認為這是虛偽。我們講究含蓄,並不是口無遮攔,說什麼都直言不諱。”我覺得藝術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敢於表露,藝術家和哲學家一樣,他們敢於將自己所思所想,敢於將自己的一切,表露出來。曾有人說,“真正的模特兒,是將自己的靈魂撕開,展現給下面的觀眾,她的一個眼神,就可以引發一場戰爭,或者止息戰爭。”

我個人認為,一件藝術品。當你認真的去欣賞它、理解它的時候往往你不自覺得就會發現這位藝術家的了不起之處。我一直覺得,藝術是一種靈魂的碰撞。當藝術家在創作之時,它是大自然或者是茫茫宇宙中的任何情感與存在和藝術家靈魂的碰撞,而當我們再欣賞一件藝術品時,是和藝術家的靈魂、藝術品的靈魂以及大自然中的不同的情感與存在的一種碰撞。任何一件傾注藝術家心血的作品都是很了不起的,都有一種靈魂的交流與碰撞包含其中。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6

“月亮”是一個人的夢想,“六便士”是一個人的財富,也就代表現實。斯特里克蘭丟下自己的硬幣,追逐天上的月亮,但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斯特洛夫——我總在他的身上,看到現實中的人的影子。

在我看來,他內心善良,外表不堪;擁有發現美的眼睛,卻表達不出來。在書中,這些被無限放大,讓他顯得矛盾無比,從而被周圍的人嘲笑。實際上,這是大部分普通人的寫照。像斯特里克蘭一樣,心中除了夢想之外沒有別人的人,不僅是非常少的,而且顯得很自私,我並不覺得值得讚揚。書中“我”和斯特里克蘭總是在刻薄地笑話斯特洛夫,但我不覺得斯特洛夫有什麼地方可笑,相反,每當我看到他,都覺得可悲。

他分明在待人處事方面非常在行,自己的`事情卻是一團糟。正如我們開導他人的時候,說得頭頭是道,到了自己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卻不知如何是好。他面對妻子的出軌,卑微地等待,讓我看得恨鐵不成鋼,這實在是卑微過頭了!但現實中不乏這些一生等待對方回頭的人。他們不懂如何去和自己愛的、欣賞的人相處,所謂的“善良”、“真誠”,並不是這樣表達的。

我想每一個普通人從斯特洛夫身上都能看到“爛好人”的下場。這並不是說要像斯特里克蘭一樣做一個自私的人,而是告訴我們,與人相處很重要的一點是平等。斯特洛夫說:“愛情中如果考慮自尊,只能說明你更愛自己。”但我認為不管是愛情還是其他情況,愛自己不代表不愛其他人,而其他人必須先把他平等地看待,才能給他相對的愛。要首先尊重自己,才能把自己想傳遞給別人的善良傳達出去。如果別人不領情,那自己也沒有必要刻意幫忙。

我想起以前我校外的朋友有段時間常常向我抱怨,每次她想幫她學校裡的同桌,都被冷淡地拒絕了。我疑惑地問:“那你別幫她不就好了嗎?”她低下頭,說:“我覺得她是個很棒的人,想跟她交朋友,但是又不知道說些什麼好,只好試著幫她做點什麼。現在忙越幫越多,但是每次她都顯得很討厭我的樣子……”她的聲音越來越不自信。

終於一天她向同桌袒露自己只是想成為她的朋友,希望她別討厭自己。同桌很是驚訝,說並沒有討厭她,只是習慣於自己獨立完成一些事情,不喜歡無緣無故受到別人的幫助罷了,兩人的心結就此打開了。我作為聽故事的人,很慶幸當時她們心裡都裝著自己,同時也裝著別人。如果我的朋友只想著別人,她只會一直受氣;如果那位同桌只想著自己,那麼坦白過後,她會覺得看不起這個只會幫別人忙的人而不會和她成為朋友。

每個正常人心裡都有自己和他人的一席之地。當遇見自己在意的人時,一味地降低自己,去迎合別人,是對自己和他人都不尊重的表現。每個人都應該保留自己尊嚴的底線,那就是善待自己,才不會被忽視,或者更甚,像書中一樣被嘲笑。尊重自己,是和其他人交往的前提,也是底線。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7

假如你某天在書裡看到這樣一個人:在銀行工作,長得一般,業務湊合,有一個比較美滿的家庭,勤勤懇懇,不願多說話,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吸引人的人,這時作者又寫他到了巴黎,正從頭開始學畫,立志成為一名畫家時,按照小說慣有的套路,那麼他應該無師自通,很快便為一個遠近聞名的畫家,並最終會與一位有錢人的漂亮女兒有情人終成眷屬。

但,就在毛姆筆下有這樣一個人,他叫查爾斯,再留下一張內容為“晚餐準備好了”的紙條之後,他離開了陪伴自己十七年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孤身一人去了巴黎。那一年他四十歲,住在全巴黎最破舊的旅館,身上只有一百塊錢。

其實書名:月亮與六便士,已說明了這一切,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賺取的微薄薪金,有多少人只是膽怯的看一眼月亮,就又繼續低頭追逐那賴以生存的六便士,但查爾斯做到了,如願以償的追逐他的月亮,換句話說,他的噩運,五年之後,他在巴黎貧病相加,躺在小閣樓裡奄奄一息,幾乎一命嗚呼,之後又淪落街頭,幹著各種薪水低薄的工作,但他依舊追逐著,又過了幾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身患麻風病,雙目失明,臨終前叫人把他的巔峰之作,也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付之一炬,在十五年間,這個本來是倫敦上流社會的人風馳電掣,越過城市,越過文明,越過中產階級,越過太平洋,越過人性,終於趕上了命運這匹烈馬。

別人的`人生是不斷做加法,他卻在做減法,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查爾斯甩掉一個又一個的身份。別人也許會同情他的窮困潦倒,認為他是一個生活在底層的人,但他拿起畫筆時,卻覺得自己是個君王。

說實話,查爾斯這個角色並不討喜,我第一次讀時甚至覺得他有點可惡,他拋棄家庭,一聲不響的走了,儘管他妻子表示可以支援;他總挖苦別人,儘管那個人拯救了他的生命;他將朋友弄得家破人亡,但儘管如此,只要你拿大多數人的人生與他的人生相比,你還是會欽佩他的勇氣,他的眼睛裡豈止沒有別人,甚至沒有自己。他不是選擇了夢想,而是夢想擊中了他。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夢想多麼鋒利,人們在驚慌中四處逃竄,逃向功名,或者利祿。但是查爾斯拒絕成為“人們”裡面的那個“們”。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其實我應該感謝這本書,因為它給了我堅持夢想的力量,因為我很晚才開始學習舞蹈,於是乎,我便是舞蹈班裡年紀最大但跳的最差的一個,總是受到老師的責罵,讓我總是心生自卑感,但經過我不斷的練習,我終於追上了,跨越了那座屬於我的第一座大山,但命運之神總是捉弄人,我的第2座大山來了,已經是一名準國中生的我要做出選擇,到底堅不堅持繼續學舞蹈,這個問題困擾我許久,一邊是影響未來的學業,一邊是我所熱愛的舞蹈,但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認為我已有了答案,查爾斯可以在40歲時拋棄一切,去追求他所熱愛的事物,那我一定也可以追求我所熱愛的事物。

用伍爾芙的話來結束此篇吧﹕“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一頭高聳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徹底解體”。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8

卸去繁瑣的工作,我終於在寒假的時候翻開了毛姆的大作《月亮和六便士》,這個塵封在我書桌上半年多的精裝書,終於被我剝去了封塑。

一開始吸引我的是它的書名—月亮和六便士,兩個看起來毫無關聯的事物,會發生哪些故事呢?懷著這顆好奇心,我一面讀著晦澀難懂的人名、地名,一面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就像作者本人一樣,一開始我並不認為思特里克蘭德就是本書的主人公,因為他太平凡了,幾乎沒有可以寫的地方。直到突然有一天,他失蹤了,毫無徵兆、毫無理由的消失在大家的視野。各種猜測、各種質疑他統統不理會,因為他已經下定決心要放棄安逸的生活去追求心中的理想。此後,為了生存,他輾轉去了許多地方,但經歷無數波折後,他選擇去了原始森林並娶了一位土著人為妻,這段時間,他開始大量創作,並將自己的創作才能發揮到極致。可死神並沒有放過這位胸懷理想的藝術家,一場麻風奪去了他的性命。他在生命盡頭的日子裡,不屈不撓,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創作出藝術瑰寶。可惜,遵照他本人生前遺願,這個瑰寶同他一起進入了天堂,因為這幅畫的完成,讓他的靈魂得到了解脫,他感覺自己追求的東西已經得到,在驕傲和蔑視間,他又將它毀掉了。

讀了這本書,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方面我被思特里克蘭德追求藝術的執著和無謂所打動,另一方面我對自己碌碌無為的生活進行了反思。

思特里克蘭德心中有份遠大的理想,這份理想曾經被殘酷的現實所淹沒、曾經被人世間的溫情所遮蓋、曾經被安逸的生活所塵封。但這份理想從未消失,它在慢慢的發芽、生長。而我我也有理想,這個理想也從未消失,可是它什麼時候才能更茁壯?我忘了曾有多少個早晨,當萬物還在深睡、當太陽還在夢裡的時候,我的心臟會突然像聽到什麼指令一樣,砰砰砰地快速跳動起來,腦海中塵封的理想便褪去浮華,一點點膨脹、膨脹,直到渾身的血液都像沸騰起來一樣,毫無方向的亂竄一氣。於是,漫漫長夜,我與理想進行了零距離接觸,各種思想也進行了強烈的碰撞。等到鬧鐘一響,我睜開佈滿紅血絲的眼睛,洗了把臉,看著鏡子中日漸滄桑的自己,同情的嘲笑了一下,便開始像機器一樣工作。

我也曾想過放下乏味的現實去追求我崇高的理想,可是我做不到像思特里克蘭德那樣放棄親情、友情、甚至做人的尊嚴去追求理想。也沒有信心像他那樣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為社會、為人類做出貢獻。這對我來說是一場幾乎沒有勝算的博弈,到頭來,我會落得一無所有,甚至揹負絕情絕義的罵名。他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楚,所以他取得了常人不能取得的成就。

看了思特里克蘭德的故事,我覺得他是隻勇敢的青蛙,適時地跳出了蒸煮自己的鍋爐,而我卻是隻呆頭青蛙,雖然不甘心被溫暖的小鍋爐束縛,也很嚮往美麗的田野和池塘,但是卻怎麼也不敢跳出去,因為我沒有足夠的才華去支撐膨脹的野心!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9

剛開始讀《月亮與六便士》覺得讀不下去,說是故事,情節並不夠跌宕起伏,說是傳記好像也沒有傳奇人物該有的色彩。所以,像我這種讀慣小說,追求故事情節的人很難耐下心去看。但最後會發現這是一部帶給我們更多思考的著作。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是以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創作的小說。它講述了本來家庭和諧、工作穩定的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突然有一天決定拋妻棄子,遠走異國他鄉學習畫畫。

作者沒有寫故事的主人翁為什麼做出這樣的決定,連他的妻子斯特里克蘭夫人面對丈夫的行為也驚慌失措,沒有察覺任何徵兆,或許真正的原因只有斯特里克蘭自己知道。

斯特里克蘭放棄舒適的生活來到巴黎,住在一個簡陋、髒亂的房間裡。即使他每天沉迷畫畫,盡情的創作,可是他的作品並沒有得到多少認可,除了一個人,德克·斯特洛夫。

斯特洛夫和斯特里克蘭一樣熱衷於畫畫,並且總是能精闢、絕妙的評論一幅畫作,但是自己的畫作水平卻始終得不到認同。他是唯一一個真誠讚賞斯特里克蘭畫作,無條件支援他的人。即使斯特里克蘭無情的搶了他的妻子、無數次嘲笑他、諷刺他、侮辱他的畫作,最後他依然選擇原諒斯特里克蘭,因為他認為斯特里克蘭是最偉大的畫家。他曾經說過:“一百年以後,如果還有人記得你和我,那是因為我們認識查爾斯·斯特里克蘭。”

最後事實證明斯特里克蘭確實一個天才,他開創了藝術的新時代,這在他死後得到了極大的認可。

在斯特里克蘭輾轉來到他最後的棲息地,在這裡他找到他夢寐以求、喚起他創作激情和靈感的地方,塔西提島。

“有時候,一個人偶然來到某個地方,他會神祕的感覺,這正是他始終懷想的棲身之所。這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他會在這從未見過的場景中,在他從不認識的人群中定居下來,就好像他生來就熟悉這一切。在這裡,他終於有了著落。”

在這裡他深居山林,有善良的.阿塔陪伴他,照顧他。從此他可以沒有任何顧忌的(雖然他從來也不會顧忌任何事)的進行他的創作。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

很多人會覺得斯特里克蘭沒有感情、說話做事討人厭、對物質生活沒有任何要求,就像是沒有生命的機器,這個機器活著的唯一理由就是畫畫。

但他是天才是無疑,他畫畫不是為了成名獲利,他只是有一種輸出的慾望,為了表達心裡的想法而創作,是一種極致單純的創作。就像文中他自己說的那樣:“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一個人掉進水裡,他游泳遊得好不好沒關係,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斯特里克蘭是被上帝選中的人,上帝通過他的手讓世人看到美。

“有時候,我想去茫茫大海中的一個孤島,在那裡,我可以住在無人知曉的山谷中,四周不知名的樹木環繞,寂靜無聲。在那兒,我想我可以找到我想要的東西。”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0

如果人終將會死,那麼在這世上短短的幾十年,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麼?也許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疑問,而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答案。

書裡的主人公的答案是追求極致的精神藝術的表達。他拋妻棄子,放棄了原本美滿的家庭,體面的工作,獨自來到巴黎追尋精神的涅槃,他在巴黎窮困潦倒,靠救濟度日,他勾引朋友的老婆,害她自殺卻毫無感覺,他對親人朋友冷漠至極,卻對藝術的追求熱情如火。他一生極致追求的生活的意義最終在一座小島上實現。

我想對於他來說,可以說一句:此生無憾。

我崇拜這一種精神性,對於物質條件完全不在乎,只要活著就行,只要還能畫畫就行,人的樂趣極致就是創作的過程,全身心的投入而得到的愉悅感,當作品完成之後意義就不在了,哪怕對世間來說是最偉大的作品,斯特里克蘭最後創作了一副曠世之作卻讓他老婆將其燒燬大約也是自己最終得到了滿足。可是我做不到,現實生活中誰又能真正捨棄呢,自己的家庭,責任的枷鎖,就像文中所說的那樣,在大家沉醉於那副畫氣勢磅礴的偉大之中時,一句要不要喝點酒,就讓傑作的魅力瞬間破碎。

我們每一個人都只是普通人,我們的肩上扛著責任,我們每天奔波忙碌,為了可以活下去而努力,我們放不下父母,兒女,放不下重擔,我們做不到像斯特里克蘭一樣的灑脫,用自己完整的生命去探索生活的意義。那麼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的意義是什麼呢?我想是一種專注的精神吧。

我想對於他來說,可以說一句:此生無憾。

我崇拜這一種精神性,對於物質條件完全不在乎,只要活著就行,只要還能畫畫就行,人的樂趣極致就是創作的過程,全身心的投入而得到的愉悅感,當作品完成之後意義就不在了,哪怕對世間來說是最偉大的作品,斯特里克蘭最後創作了一副曠世之作卻讓他老婆將其燒燬大約也是自己最終得到了滿足。可是我做不到,現實生活中誰又能真正捨棄呢,自己的家庭,責任的枷鎖,就像文中所說的那樣,在大家沉醉於那副畫氣勢磅礴的偉大之中時,一句要不要喝點酒,就讓傑作的魅力瞬間破碎我們每一個人都只是普通人,我們的肩上扛著責任,我們每天奔波忙碌,為了可以活下去而努力,我們放不下父母,兒女,放不下重擔,我們做不到像斯特里克蘭一樣的灑脫,用自己完整的生命去探索生活的意義。那麼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的`意義是什麼呢?我想是一種專注的精神吧。

作為一個普通人,在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一種精神震撼,醍醐灌頂的感覺,細想之下又覺得無法企及。在我們紛擾紛亂的生活裡,有太多的責任需要去扛,令我們無法喘息,但是當我們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應當學習斯特里克蘭的精神,全身心的去投入創作的過程。我想大家都有過這樣的感覺,我們全神貫注在自己喜歡的事情裡的時候,時間過的極快,內心極其的充實,有一種滿足感,即使沒有完成什麼這一種狀態都令人愉悅。所謂的快樂不過如此吧。就像毛姆說的那樣,作家應該從寫作的樂趣中,從鬱積在他心頭的思想的發洩中取得寫作的酬報;對於作品成功或失敗,受到稱譽或詆譭,都應該淡然處之。

希望大家都可以專注與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獲得自己的樂趣,不要過多的在乎他人的眼光,找準一個方向就向前衝吧,當你竭盡全力的時候,你想要的都會有。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1

來說說這本書吧——《月亮和六便士》。一本故事簡單,花幾個小時就可以了讀完的書。大意是講了一個普通人突然有一天離開老婆孩子遠走他鄉學畫畫,生活潦倒食不果腹。後來,他來到了一個小島,畫畫然後死亡,故事完結。本以為作者會借小說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留下幾句為夢想努力奮鬥的勵志名句,本以為還能有幸一睹偉大畫家的作品,事實上什麼都沒有。斯特里克蘭德的語言是那麼的寥寥幾句,“我對孩子們沒什麼特殊的感情”,“她死了和我有什麼關係”……他是一個自私而無情的'人。他對人事都那麼冷漠和不屑,他對畫畫又那麼的熱情和執著,這是一個兩極的人。

作者塑造了一個在藝術的世界裡忘記了現實世界的人。所有的食物只是充飢而已,大床和地板只是棲身而已,邋遢和乾淨對畫畫又什麼影響呢,別人的否定和嘲諷和自己無關。斯特里克蘭德在繪畫的世界裡彷彿銅牆鐵壁一般,自己出不去,別人進不來。他說“他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游泳一樣”。這是一種受命運控制而無法自拔的`力量,它會指引你發現真正的藝術光芒,但代價就是脫離原有的軌道,毀滅或者重生。

斯特里克蘭德毀滅了嗎?沒有,很多年後他成為了一個偉大的人。他的作品被不斷的拍賣,數字巨大到無法想象。他重生了嗎?沒有,他得了病,不肯看病依然在畫畫。後來他眼睛瞎了,就坐在自己的畫作前,直到死亡。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想起了梵高或者高更,這些現實中的瘋子,藝術上的痴人。或者,你想起了自己心中那個叫夢想的小東西?

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個叫著夢想的東西。有的人在出生的時候忘在上帝那了,所以他連夢想的面都沒見著,簡單生活著。有的人把夢想帶在身邊,小時候還小不知道那玩意是什麼,所以隨手就給扔掉了。有的人左手拿著夢想,右手牽著現實,最後負荷過重放掉了那個小玩意。還有一些人,雙手緊握夢想,披荊斬棘,終於完成了內心的指引。事實上,每個人都有成為斯特里克蘭德的可能,只是成為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我也並不認為如果每個人都成為斯特里克蘭德,世界就是美好的,印象派和寫實主義是可以同時共存和被需要的呀!

突然記起了在美術館看到的一幅畫,忘了告訴大家美術館就在博物館的旁邊。那是一幅油畫,畫的是一顆大白菜,多麼真實的白菜呀,我忍不住想要去用手觸控白菜的葉子。我想起了小時候媽媽從菜園子里弄回一顆白菜煮火鍋日子。想起了那些寒冷的冬天,地裡的大白菜和池塘裡的蓮藕組成的生活。站在這個富有藝術氣息的美術館中,我對這幅畫的作者充滿著感激。也許他是一位擁有很多頭銜的現代畫家,也許他因為這幅畫的展出收穫頗豐,這又有什麼關係呢?一個人在追逐自己心中月亮的時候,為什麼就一定要捨棄自己勞動所得的六便士呢?無法成為世界矚目的藝術家,成為一個給一些人帶來感動的小人物也很不錯。

博物館的金粉鉅作讓人驚歎,而美術館的大白菜卻觸動了我真實的生活。如果說作者書中的斯特里克蘭德是一名用生命練成的純粹的藝術家,我更希望的是能在月亮的指引下不知不覺的遇見六便士。突然想起了一部電影裡的臺詞:“當你追求卓越的時候,成功也會不請自來”。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2

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的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被譽為“全世界最會講故事的人”,近百年過去了,這本書依舊暢銷,它帶來的關於理想與現實的感悟適合任何年代、任何年紀。

小說中,毛姆創造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是一位擁有穩定工作與美滿家庭的證券經紀人,但有一天他突然決定離家出走前往巴黎,並給妻子寫信要求離婚,所有人都以為他有了外遇才與情人私奔,然而,事情的真相卻令人大跌眼鏡。查爾斯只是因為無法控制自己對畫畫的強烈渴望,隻身前往異國他鄉只是為了追尋自己的繪畫夢想而已。追尋夢想的過程中他吃盡苦頭,但卻始終堅持著對藝術的追求。最後,他隱居在南太平洋的'小島上,娶妻生子,安心創作,最後病死。他在死前繪出了一幅天才之作,卻囑咐妻子將那幅畫燒為灰燼。

讀過這本書的人對查爾斯這個人物皆是又愛又恨,有人認為他為了理想拋妻棄子非常自私冷酷,但更多的人依舊會被他執著的追求深深感動。一個四十歲的中年男人,只是偷偷的在夜校學了一年的畫畫,畫技一般卻敢拋棄一切去巴黎追尋他的繪畫理想,在普通人眼裡,他就是一個瘋子。但不可否認,瘋子與天才本來就一線之隔。查爾斯用他窮困潦倒的後半生證明了自己是個天才。

小說中從未出現過“月亮”與“六便士”這兩個詞,書名卻是“月亮與六便士”。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難以觸及;六便士象徵著世俗生活的慾望,俯拾皆是。作為普通人,我很難認同查爾斯的行為,畢竟人是被無數關係牽絆著的社會動物,我們的每個行為都在不斷衍生名為“責任”的後果,他原本所擁有的,已經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了。雖然不認同,但可以理解。畢竟,活著的意義不是別人說了算的。

什麼是生活呢?書中毛姆講完亞伯拉罕醫生的故事之後說到:“做自己最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心平氣和,怎麼能叫作賤自己?做一個有名的外科醫生,一年賺一萬英鎊,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在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總是用淺薄的幸福、世俗的成功來衡量一個人的世界,同學會上的攀比、家庭聚會上的詢問、親朋好友的關心,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去努力複製所謂的“幸福”,逐漸地忘了“謀生”與“生活”是不同的。如查爾斯所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為創作忍飢挨餓、窮困潦倒那都不算什麼,那是他的詩與遠方。

但理想主義也要解決基本的生存,也要健康地活著,而不是像查爾斯那樣連肚子都填不飽,一天只吃一片面包,靠朋友救濟和借錢過生活。同樣是理想主義,書中的另外一位角色亞伯拉罕醫生就沒有走極端,他心平氣和地過平凡的生活,雖然不富有,但也不狂熱到走進深山老林進行創作,他不追逐名利,但也不甘平庸,敢於探索生活的價值。如是,我們不必如查爾斯那般極端的追求“月亮”,放棄“六便士”。畢竟,作為凡人,我們首先要活著,儘可能體面地活著,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兼顧理想和現實,感情與理智,藝術與生活,自我和社會。

願你能抬頭望月,也不忘腳下的六便士。願你攢夠了錢,還有勇氣繼續出發。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3

上帝的磨盤轉動得很慢,但卻磨得很細的意思:

通俗地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上帝的磨盤轉動得很慢,但卻磨得很細。”的出處:

毛姆 《月亮和六便士》

釋義 :

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現實與卑微。月亮是在此世上遙不可及的形體,你可以讚美卻無法褻玩它,代表了崇高。它們都是圓形的,閃閃發光,卻被賦予了南轅北轍蘊意。

思特里克蘭德太太出身不凡,喜歡在自己的幽閨裡設宴招待各式文人,以待提高自己的文學素質。姐夫是一位上校,丈夫本來也在銀行工作,他們之間的相處互相敬愛,極少摩擦。

也就宛如大多數女性渴望的那樣,思特里克蘭德太太過上月亮般的生活,養尊處優,人人都可看到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每日只需流連在燈紅酒綠的宴會上,思考自己是否是宴會的主角,能夠再用文學的氣質為自己添染上更高的光環。但是這種安詳寧靜的快樂常常隱匿著一股驚懼不安的勢流。在不留神處往往讓人萬劫不復。脆弱得如履薄冰。

為了使靈魂安寧,一個人每天要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但思特里克蘭德先生的靈魂早已被惡魔吞噬,所以他從來不屑於做討好別人的事。 他很窮,窮得只能夠住在一座破爛的小樓,多年沒有粉刷過的,齷齷齪齪,連他穿的也沒有一件東西不是骯髒、破爛的。很難想象,在不久之前,他曾經住在一棟別墅裡消暑。

六便士般的生活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亂蓬蓬的鬍鬚底下,他的頭髮也非常長;但是最令人吃驚的變化還是他的極度削瘦,穿的仍然是五年前作者所見到的那身衣服,只不過已經破破爛爛,油跡斑斑,而且穿在身上晃晃蕩蕩,彷彿原來是給別人做的似的。 雖然這種生活被許多人所不齒,也沒有太多人記住他,只是在偶爾需要畫人像的`時候,讓他接幾個錢,但是他只是置身於這個社會於以外,沒有人能夠打探到他靈魂的行蹤,而且他對於這個社會有機體的不屑一顧,多少給人一些虛幻的好奇。

施特略夫是一個蹩腳的畫家,但並不代表他缺乏藝術的嗅覺,他一直敬重思特里克蘭德先生的天賦異稟,即便在所有人不理解的情況下,即便在思特里克蘭德先生多番冷嘲熱諷下,他亦然如此。 思特里克蘭德先生害病甚危,他二話不說,把先生接往自己家裡,不但把自己的工作全部撂下,整天服侍病人,大夫開了藥,他總是連哄帶騙地勸病人按時服用,儘管他的收入一向只夠維持夫妻兩人的生活,從來就不寬裕,現在他卻大手大腳,購買時令已過、價錢昂貴的美味,想方設法叫思特里克蘭德先生多吃一點東西,與其說故縱慾擒,還不如說他是一個傻子,習慣對別人好的傻子,總是把別人的事情攬成自己的事情,天底下有那麼多舒心的工作,他偏不要,倒撿起了一個無心的怪物。施特略夫實在是個大好人,好到連自己的妻子也雙手奉上,只是那個無心的怪物只是一個藝術的偉人,沒有良心,沒有靈魂。在事情發生以後,他只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去靜觀,不動聲,不作為,一切皆認為是施特略夫咎由自取。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4

《月亮與六便士》,高高在上的月亮,是我們聖潔的理想,滿地的六便士,就是我們世俗的生活。現實中的我們大都沒辦法灑脫到丟棄現有的生活,去追尋縹緲的理想。可為什麼思特里克蘭德非要去畫畫呢?他說:“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一個人掉進水裡,他游泳遊得好不好沒關係,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他掉進了理想的河流裡,溺水的人必須掙扎!這是本性、是慾望、是執著、是信念。

每個人對“月亮”的理解並不同,僅憑腦子和理性,人和人是無法互相理解的。我是無法理解當畫家的魅力,但思特里克蘭德有了“畫畫”這唯一關注點,對潦倒的處境、刻薄的蜚語、拮据的生活便能泰然處之。我對這本書的感悟最深的也是這點:做我想做的,我開心就好,管你怎麼說。拋棄妻兒後,作者“奉命”追到巴黎,指責查爾斯:“簡直太沒人性了。”“你真是個不折不扣的混蛋!”查爾斯淡然的迴應:“是不害臊。”“毫不在乎。”面對指責心安理得、無動於衷,最後還蹭人家一頓飯。為了理想,對所有的討厭、鄙視、不理解都無所謂,還是會堅持畫畫。

可現實中有多少人能夠有這份“無所謂”呢?聽到“這個專業前景不好”時,你還會堅持選自己嚮往的大學嗎?聽到“這工作賺不到什麼錢,都養活不了自己”時,你還會繼續自己熱愛的職業嗎?聽到“你這個想法簡直是可笑”時,你還會有激情去實現自己的一個創意想法嗎?

又有多少人把自己禁錮了在別人定義的“功成名就”中呢?你沒考上大學,人家說你讀書不行,然後挑燈夜讀去熬個博士出來,可有一技之長也是一種出路;你沒買一二百平的房子,人家說你賺不到錢,然後日夜加班去掙個別墅出來,可有個溫馨小家也很幸福;你沒當上叱吒風雲的.領導,人家說你沒才能,非得各種競爭當上CEO出任總裁才行,可一份安穩的工作也能品味生活……

假如查爾斯因為別人說:“證券經紀人挺好的,這個工作很穩定。”然後老老實實在銀行上班;假如查爾斯因為別人說:“拋妻棄子,沒有一點作為男人的責任心。”然後繼續上班賺錢養家;假如查爾斯因為別人說:“你這個窮鬼,只能在昏暗的小閣樓裡畫畫,連像樣的畫室都沒有,還做夢當畫家!”然後收起畫筆,逃回老家重新過上體面的生活;假如查爾斯因為別人說:“你畫的畫值不了什麼錢,你也出不了名。”然後自覺羞愧,躲在孤島上渾渾噩噩了此一生。那麼查爾斯也就只能是個證券經紀人,一個普通人家的男家長,一個平凡的人。可查爾斯·斯特里克蘭那麼地無動於衷,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評價、不計較得失回報、不介意境遇地位地去追求心中所想,最後才能在草屋裡畫出那幅鉅作。

對於“建議”、“流言”、“眼光”,可能我們沒有辦法做到查爾斯的豁達,完全不為所動,只希望能夠學會遮蔽不良言論、過濾多餘“建議”,做自己想做的,內心安寧快樂就好。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

英國作家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主要講述了斯特里克蘭德——一個40歲左右的中年男人,一家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家庭美滿,有個賢惠的老婆和一雙聰明可愛的兒女,他勤勤懇懇養家餬口,不愛說話,即使說話,也多半無趣無味——形象就如同一杯白開水,在任何一個社交場合都是角落裡不大起眼的人。突然有一天他離家出走了,據說他去了巴黎,從零開始學畫畫。可以說是不顧一切,甚至不惜拋妻棄子被人誤以為是出軌,令人匪夷所思,我覺得這件事情要是放到現實生活裡,他沒準兒就會被冠以瘋子的稱呼,事實上確實周圍的人都認為他瘋了,而且瘋的不輕啊。

但是我覺得是生活中缺少這樣的人,很少有人有這樣的膽量和魄力做出這樣大膽的選擇,人們多半是害怕良心不安,害怕道德譴責,害怕失去所有的舒適與優越感,更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和閒言碎語地嘲笑和指責。

但是毛姆筆下的斯特里克蘭德為了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真的就放下了一切,遠走他鄉,過上了窮困潦倒的生活,開始潛心研究畫畫這門藝術。

他住在全巴黎最破舊的旅館,甚至有時身無分文,好幾天都餓著肚子,無論怎樣貧困也阻擋不了他創作的熱情。我想這個人對繪畫大概已經到了痴狂的地步,儘管別人看不起他,看不懂他的畫,那也無所謂,那得有多麼超凡脫俗的意志力,才能抵制住物質享受的誘惑,才能擋住別人鄙視的眼光。我們的主人公好像對物質要求特別低,吃穿住無論多麼差都不是問題,而且別人的評價意見絲毫影響不了他,簡直就是冷血無情。他終竟是沒有擺攤性的慾望,他的冷酷無情害死了朋友之妻,令人深惡痛絕,然而他卻不為所動,真的很難理解這位藝術家的怪誕離奇的思維模式。在他人生最後階段,在貧病交加的情況下,他以頑強毅力完成了畢生最得意的絕世佳作卻被付之一炬,化為灰燼,真是令人惋惜的同時又一次被他無畏的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所震撼。他不在乎名利,名譽,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他是不是個繪畫天才)。彷彿他傾其一生心血只是為了完成自己心中的藝術理想,生命終結之前他終於完成了自己滿意的作品,然而他眼睛瞎了,得了絕症,一切都無所畏……他為了追求藝術不惜一切的勇氣令人欽佩,如果哪個普通人哪怕有他五十分之一的勇氣和執著也能幹成一件事了。

正像書名“月亮與六便士”,月亮代表著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深深陷在泥土裡,象徵世俗的生活。當所有人都在追名逐利,按部就班過著平庸乏味的生活時,他們眼中盯著地上的六便士,只有斯特里克蘭德抬頭看見了天上皎潔的月亮,他傾盡全力尋找真正有價值的生活。

什麼樣的人生算是真正的成功,什麼樣的人生更有價值和意義,我只想說: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本來無可厚非,但人生的真正價值究竟是什麼,關鍵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

熱門標籤